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全國高校港澳臺大學(xué)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

(決賽)備賽試題及答案

單選題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睂ζ渲小笆耪摺崩斫?/p>

正確的一項是哪個?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時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

參考答案:B

2.祝歲習(xí)俗古已有之?!对娊?jīng)》云:“稱彼兜?。ň票?,萬壽無疆?!?/p>

漢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

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xí)俗()。

A、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并興盛于漢代

B、體現(xiàn)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

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yè)文明

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

參考答案:B

3.重陽節(jié)人們有登高、賞菊、插茱萸和喝()的風(fēng)俗。

A、菊花酒

1st

B、雄黃酒

C、葡萄酒

D、黃酒

參考答案:A

4.中華民族的搖籃是()。

A、黑龍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黃河流域

D、長江流域

參考答案:C

5.中國四大名樓不包括哪一項?

A^黃鶴樓

B、紅樓

C、滕王閣

D、岳陽樓

參考答案:B

6.中國全部少數(shù)民族語言分為幾個系?

A、5個

B、6個

C、7個

D、8個

參考答案:A

2nd

7.中國民間“送灶神”時要吃粘牙的甜食,這是為了()。

A、用糖粘住灶神的牙

B、苦盡甘來之意

C、節(jié)日吃美食

D、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參考答案:A

8.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平民起義,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安徽境內(nèi)

的是()o

A、赤眉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綠林起義

D、黃巾起義

參考答案:B

9.中國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A、《黃埔條約》

B、《望廈條約》

C、《南京條約》

D、《虎門條約》

參考答案:C

10.中國古代以干支紀(jì)年。韓國平昌冬奧會舉辦的2018年是戊戌

年,那么北京冬奧會舉辦的2022年是什么年?

A、甲辰年

3rd

B、壬寅年

C、辛丑年

D、庚子年

參考答案:B

11.中國古代社會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官吏選拔制度,從

隋唐到明清主要實行0制度。

A、察舉

B、禪讓

C、科舉

D、九品中正制

參考答案:C

12.中國古代宮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顏色?

A、黃色

B、紫色

C、紅色

D、藍(lán)色

參考答案:C

13.中國古代的書籍叫“簡冊”,其中的“簡”是用于書寫的狹長

竹木片,那么“簡冊”是如何進(jìn)行書寫的?

A、用毛筆寫

B、用刀刻字

C、先用毛筆寫再用刀刻

4th

D、用火烤字

參考答案:A

14.中國的面食文化源遠(yuǎn)流長,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面食,以下面

食與相應(yīng)的地區(qū)對應(yīng)不正確的是()。

A、刀削面----山西

B、燎面----河南

C、牛肉拉面----新疆

D、擔(dān)擔(dān)面----四川

參考答案:C

15.中國的古典小說中,有些在成書之前就有說書人說演。下列哪

部作品在成書之前沒有說書人說演?

A、《西游記》

B、《紅樓夢》

C、《三國演義》

D、《水滸傳》

參考答案:B

16.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什么文化為主體的文化?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農(nóng)家文化

參考答案:C

5th

17.斟茶時杯中茶湯應(yīng)為幾分滿?

A、5分滿

B、6分滿

C、7分滿

D、全滿

參考答案:C

18.張渭《別韋郎中》一詩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無奈別離

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產(chǎn)地在()。

A、永濟

B、桑落

C、汾陽

D、綿竹

參考答案:A

19.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上有幾條龍?

A、8

B、10

C、12

D、18

參考答案:A

20.張衡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是()。

A、《歸田賦》

B、《鸚鵡賦》

6th

C、《二京賦》

D、《刺世疾邪賦》

參考答案:A

21.戰(zhàn)國中后期,屈原根據(jù)民間祭祀歌所加工而成的作品是()。

A、《九章》

B、《九歌》

C、《天問》

D、《招魂》

參考答案:B

22.早在2300多年前,我國就有思想家提出了“衛(wèi)生”這個詞,

這位思想家是誰?

A、莊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參考答案:A

23.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中,殿試的第一名被稱為()。

A、狀元

B、榜首

C、榜眼

D、解元

參考答案:A

7th

24.在我國漢代,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錢財,就可以入選做官,這種方

式屬于下面的哪一種?

A、獻(xiàn)賦

B、納贊

C、通經(jīng)

D、通事

參考答案:B

25.在唐代,針對時人恥學(xué)于師的偏見,韓愈不顧流俗,勇為人師,

廣招后學(xué),并抨擊時弊、倡導(dǎo)師道,撰寫《師說》一文送給()

A、李商隱

B、李蟠

C、李顧

D、李治

參考答案:B

26.在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兵器革命”是指什么發(fā)明?

A、導(dǎo)彈

B、弓箭

C、火藥

D、原子彈

參考答案:C

27.在哪個朝代中秋節(jié)才開始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

A、唐朝

8th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參考答案:A

28.在古代,人們怎樣尊稱對方的妻子?

A、令愛

B、令正

C、令堂

D、令尊

參考答案:B

29.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其創(chuàng)辦

者是()。

A、龍云

B、盧漢

C、沈秉經(jīng)

D、唐繼堯

參考答案:C

30.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么的?

A、饋贈親友的禮物

B、祭奉月神的祭品

C、節(jié)日食品

D、地方小吃

9th

參考答案:B

31.元太祖鐵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們尊稱為"成吉思

汗”?!昂埂钡囊馑际谴笸酰敲础俺杉己埂钡囊馑际鞘裁??

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鬲山

參考答案:B

32.飲茶可以延年益壽,解渴提神,下列選項中哪些不屬于飲茶的

益處?

A、防蛀牙

B、抗原子輻射

C、治壞血病

D、治療頸椎病

參考答案:D

33.因秦王不愿用城池?fù)Q美玉,而持璧倚柱、怒發(fā)沖冠的是哪一個

人?

A、廉頗

B、藺相如

C、趙括

D、趙奢

參考答案:B

10th

34.以下哪一項屬于中國古代十大樂器里的“革”類樂器?

A、鐘

B、鼓

C、瑟

D、笙

參考答案:B

35.以下哪一項并非兵馬俑制成兵馬的形狀的殉葬品?

A、戰(zhàn)車

B、戰(zhàn)馬

C、士兵

D、戰(zhàn)地

參考答案:D

36.以下哪一個名稱的由來與伍子胥有關(guān)?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參考答案:B

37.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A、顏真卿

B、趙孟^

C、柳公權(quán)

11th

D、褚遂良

參考答案:B

38.以下關(guān)于皮影戲起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始于唐

B、興于五代

C、盛于宋

D、以上說法都不對

參考答案:C

39.以下不屬于中醫(yī)別稱的是()。

A、杏林

B、懸壺

C、黃茂

D、歧黃

參考答案:C

40.一種特殊的工藝美術(shù)制品,采用藍(lán)色的原料,用紫銅打成胎型,

填上釉料,入爐反復(fù)燒結(jié)再磨光而成。這指的是()。

A、景泰藍(lán)

B、彩陶

C、琉璃

D、銅鼎

參考答案:A

41.玄奘去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了多少國家?

12th

A、100

B、110

C、128

D、138

參考答案:B

42.形成與漢代,因書寫草率而得名的字體是()。

A、小篆

B、隸屬

C、行書

D、草書

參考答案:D

43.辛棄疾詞"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中的“曹劉”指的是誰?

A、曹操劉表

B、曹丕劉備

C、曹植劉表

D、曹操劉備

參考答案:D

44.小說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的一種重要體裁,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小

說發(fā)展的頂峰,涌現(xiàn)出許多著名的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

《水滸傳》、《西游記》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被后人并稱為四

大名著?!端疂G傳》的作者是?

A、吳承恩

13th

B、曹雪芹

C、施耐庵

D、羅貫中

參考答案:C

45.現(xiàn)在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

作品,請問這兩個成語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B、畫作

C、樂曲

D、刺繡

參考答案:C

46.先秦最后一位儒學(xué)大師是()。

A、孟子

B、子夏

C、顏淵

D、荀子

參考答案:D

47.先秦時,龍的形象和圖案被普遍地比喻為()。

A、國王

B、君子

C、神靈

D、妖魔

14th

參考答案:B

48.夏季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古人常常借此機會曝曬衣物、書籍

及其他物品,這一天被俗稱為曝曬節(jié)。曝曬節(jié)是農(nóng)歷哪一天?

A、五月初八

B、六月初六

C、七月初五

D、六月初九

參考答案:B

49.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其中搭配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B、孫悟空——大鬧天空

C、諸葛亮——三顧茅廬

D、劉姥姥——三進(jìn)大觀園

參考答案:C

50.下面哪個劇種被稱為“中國百戲之師”?

A、京劇

B、黃梅戲

C、昆曲

D、越劇

參考答案:C

51.下面畫家中最擅長畫牛的是()。

A、張大千

15th

B、徐悲鴻

C、齊白石

D、戴嵩

參考答案:D

52.下面的節(jié)日不屬于維吾爾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是?

A、開齋節(jié)

B、古爾邦節(jié)

C、火把節(jié)

D、諾魯孜節(jié)

參考答案:C

5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詞還有登基、

禪位、踐昨等等。

B、古代常用紀(jì)年法有干支紀(jì)年法(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兩字相配,

60年周而復(fù)始),王公即位年次紀(jì)年法,年號紀(jì)年法,年號干支

兼用法,生肖紀(jì)年法等。

C、進(jìn)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朝廷最后一級考試者,稱

為進(jìn)士。古代科舉考試按照等級次序先后分為院試、會試、鄉(xiāng)試、

殿試。

D、車駕、陛下指皇帝,習(xí)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

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

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

16th

呼,比如“英宗”。

參考答案:B

5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又稱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輩或?qū)傧碌炔?/p>

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與本名含義有某種關(guān)系的別名,稱之為

“字

B、參軍,官名“參謀軍務(wù)”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

如《出師表》中的參軍蔣琬,后來其范圍逐漸擴大,如文中的中

兵參軍。

C、夷夏,夷指中國周邊少數(shù)民族;夏指華夏,一般指代中國。

夷夏是夷狄與華夏的并稱,在古代常用來指中國境內(nèi)的各族人

民。

D、卒,多義詞,文中指死亡。我國古代對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

有不同的稱謂。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不祿,士曰

卒,庶人曰死”。

參考答案:D

5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人幼時取字,成年取名。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

貌或尊敬,如文中“劉文靜字肇仁?!?/p>

B、高祖,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

號。

C、關(guān),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shè)立的守衛(wèi)處所。如:關(guān)塞,關(guān)

17th

卡,關(guān)隘。

D、踐,文中特指皇帝登臨帝位,如:踐作,踐極。

參考答案:A

5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制書,即制式文書,是朝廷大員頒布重要法令或褒獎懲戒官

員時采用的專用文書。

B、棄市,為死刑的一種,自商周即有。《禮記》:“刑人于市,與

眾棄之?!奔丛谌吮娋奂聂[市,對犯人執(zhí)行死刑,用于處決某

些罪大惡極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趙匡胤的年號。年號是帝王為紀(jì)在位之年

而立的名號。古人紀(jì)年主要有干支紀(jì)年和帝王紀(jì)年兩種。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為死亡的通稱?!抖Y記?曲禮下》:

“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參考答案:A

5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元,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

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

號。

B、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

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

C、謚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

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跡進(jìn)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

18th

稱號。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xiāng)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

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萎婉說

法。

參考答案:C

5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牙門與牙旗一樣,源起都有古人借猛獸利牙的圖案彰顯榮耀

和威武之意。

B、丁母喪是指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

謂之“丁憂”。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與“察茂才”“舉孝廉”一樣,是自

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

D、鄉(xiāng)、閭在古代各指一種行政區(qū)域名,合在一起還可以泛指家

鄉(xiāng)故里、父老鄉(xiāng)親。

參考答案:C

5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簡稱,是監(jiān)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視者,負(fù)責(zé)

考核吏治、審理大案等。

B、鹽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繳納鹽價和稅款后,發(fā)給商人用以

支領(lǐng)和運銷食鹽的憑證。

C、流民,是人類進(jìn)入階級社會后普遍存農(nóng)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指

到處流浪、無所事事的人。

19th

D、贈,既指把東西無償?shù)厮徒o別人,也指古代皇帝對已死的官

員及其親屬的加封。

參考答案:C

6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啟,是明朝皇帝的年號,下文的崇禎也是明朝皇帝的年號。

B、出,指罷黜官職,與“罷、除、奪、左遷”等詞一樣都是罷

免官職的詞。

C、旬,是計時間的單位,在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

二十天。在我國古代,一旬還可以指十歲或十二年。

D、謚,也稱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稱號。

參考答案:B

6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初設(shè)翰林院,作為文人和卜醫(yī)技術(shù)待詔的處所,并非中央

機關(guān)。后來另建學(xué)士院,入院的稱為翰林學(xué)士,專掌皇帝的機密

詔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帝王召見群臣時,都面向

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輔助皇帝、統(tǒng)領(lǐng)群僚、總攬政務(wù)的最高行政長官,其

中宰是輔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禮部,為六部之一,主管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事務(wù),長官為

禮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

20th

參考答案:C

6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學(xué),是中國古代的的一種大學(xué),始設(shè)予漢代,為中央官學(xué)、

最高學(xué)府。隋代以后改為國子監(jiān),面國子監(jiān)內(nèi)同時也設(shè)太學(xué)。宋

代太學(xué)仍為最高學(xué)府,隸國于監(jiān)。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也稱弱冠,表示成年。冠

禮在宗廟里進(jìn)行,一般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C、進(jìn)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宋代進(jìn)士分為三等:一

等稱進(jìn)士及第,二等稱進(jìn)士出身,三等賜同進(jìn)士出身。

D、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

事等,封事是預(yù)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

參考答案:C

6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偏將,副將,將軍的輔佐,此官制始設(shè)于春秋,通常由帝王

拜授,也有大將軍拜授的。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獄訟事務(wù)的官署職務(wù),

其最高掌管為刑部尚書。

C、實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戶有虛實之別,其封國并無疆土,

封戶亦徒有虛名,唯加實封者,才能收其所得封戶的租稅。

D、“遷”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調(diào)動講的,也有作降職遠(yuǎn)

調(diào)的例“左遷”,表升遷的詞語還有“擢”、“升”、“出”、“陟”

等。

21st

參考答案:D

6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院試、鄉(xiāng)試、

會試和殿試??贾袝嚨姆Q為進(jìn)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親。有如“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

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現(xiàn)代有很大的差別。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

的,供長輩呼喚;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或行笄禮時才起的,以表

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D、除,是任命,授職,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職上

提拔,如“擢禮科給事中”。

參考答案:A

6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

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

B、行在,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

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

C、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

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

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D、視事,視察、巡視政事。舊時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視政

事,考核官員。

22nd

參考答案:D

6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每月的初一稱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

日O

B、野史,是私家編撰的史書,“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謂。

C、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稱為進(jìn)士,武侯是丁丑年的進(jìn)士。

D、"廟社"指宗廟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參考答案:A

6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經(jīng),是《詩》《書》《禮》《易》《論語》《春秋》的合稱?!傲?/p>

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中的“六藝”指的就是“六經(jīng)”。

B、參知政事,宋代的一個常設(shè)官職,相當(dāng)于副宰相,設(shè)置這一

官職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權(quán),加強皇權(quán)。

C、樞密院,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在宋代,樞密院主要管

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合稱“二府”。

D、致仕,指古代官員交還官職,即退休。《張衡傳》中的“乞

骸骨”也是這個意思。

參考答案:A

6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唐是五代政權(quán)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陽。五代指后梁、

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文中“漢祖(南下)"指"后漢高祖

(南下時)”。

23rd

B、稱疾,是古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托詞,當(dāng)事人本身或許沒有

生病,卻以生病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稱疾不行”暗示

傳主的微妙心態(tài)。

C、祭酒,古代學(xué)官名。晉武帝咸寧四年設(shè),以后歷代多沿用,

為國子學(xué)或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劉溫叟當(dāng)時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

國子監(jiān)主管。

D、丁內(nèi)艱,是指遭遇父親去世。丁憂就是遭遇父母親去世。古

代朝廷官員,無論任什么官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

到祖籍守喪一段時間。

參考答案:D

6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宋

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

柳宗元并稱“韓柳”。

B、“汝”即你,多用于后輩。古漢語中表示“你”的稱呼還有“爾、

公、君、卿、足下”等。

C、“矣、嗚呼”語氣助詞的運用強化了這一段情感發(fā)展變化的節(jié)

奏,也準(zhǔn)確地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

信的失去親人的悲痛感情。

D、歿在殯葬中的區(qū)別:古代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稱

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祿,士死稱不卒,

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稱為歿。

24th

參考答案:D

7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國自古便有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形

成天干地支紀(jì)年法。

B、微服,是指為隱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換成平民的服裝,古

代專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訪。

C、請老,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D、行輩,即排行和輩分。儒家文化強調(diào)論資排輩,漢族重宗族

的觀念一直延續(xù)至今。

參考答案:B

7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丁憂,也稱“丁艱”。在我國古代,官員的父親或母親去世,

官員則必須停職守制,處于丁憂期間的人皆不得為官,概無例夕卜。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長方形板子,按品

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C、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政、休致等名

稱,都指官員辭職歸家。

D、謚號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頒賜的一種稱號,帶有評定性質(zhì)。

參考答案:A

7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5th

A、刺史,古代官職名,漢武帝時在全國分設(shè)十三部(州),每部

(州)設(shè)置刺史一人,巡行郡縣,“刺”有檢核問事之意。

B、宗廟,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據(jù)學(xué)界考證,周代

宗廟制規(guī)定,只有天子和諸侯可以設(shè)宗廟,其余人則不準(zhǔn)設(shè)廟。

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會聲望的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賓禮故老”就是將當(dāng)?shù)氐赂咄氐睦先讼褓e客一樣敬重。

D、后生,年輕人、后輩,《論語》中有“后生可畏,焉知來者

之不如今也”之語?!扒渥诤笊奔础皭矍浼易逯械哪贻p人”。

參考答案:B

7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博士是學(xué)官名,秦漢時是指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

后指學(xué)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B、出,常常指官員離開家居地出任某個官職或京官外調(diào)為地方

官員。本文的“出”指的是后者,相當(dāng)于京官外放、外遷。

C、祠部是東晉時設(shè)的以祠部尚書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

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稱呼,管轄的部門也有所不同。

D、我國古代常用的紀(jì)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jì)年法、年號紀(jì)年法、

干支紀(jì)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來紀(jì)年的。

參考答案:D

7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后漢書》、

《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26th

B、“吏部”掌管全國文武官員的選用、任免、考核、調(diào)動等事務(wù),

主管是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國特定的歷史時代,還可

指儒家經(jīng)典,文中用以指年齡。

D、“少牢”指我國古代祭祀時用羊和豬當(dāng)祭品,“太牢”則指祭

祀帝王時用牛、羊和豬當(dāng)祭品。

參考答案:B

7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嘉祐二年進(jìn)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jìn)

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jìn)授爵位

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diào)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

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diào)任明州、亳州、滄州

知州”O(jiān)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xiāng)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定,

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當(dāng)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

舍。

D、“六經(jīng)”指六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

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jīng)》《尚書》《禮記》《樂經(jīng)》

《周易〉〉。

參考答案:D

7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7th

A、“知峨眉縣”意思是擔(dān)任峨眉知縣。宋代多用中央機關(guān)的官做

縣官,稱“知縣事”,后簡稱為“知縣”。

B、天寶,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中國古代的紀(jì)年法有許多種,

采用皇帝年號來紀(jì)年是其中一種。

C、戶部是尚書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屯田、賦稅、

財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務(wù)。

D、青苗法為宋代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也稱“常平新法”,

其最終目的是充實國庫,調(diào)節(jié)貧富差距。

參考答案:C

7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葵,字南仲”。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

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別,名供長輩呼喚;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

B、文中“授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jìn)封魯國公”中的“授”指

授給、給予官職?!芭小敝傅臀患娴吐?。“封”指帝王把土地、封

號或爵位授予親屬或臣僚。

C、文中“尋奉祠”的“奉祠”指只領(lǐng)官俸而無職事。宋代設(shè)宮

觀使、判官、都監(jiān)、提舉、主管等職,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

或年老退休的官員。因?qū)m觀使等職原主祭祀,故亦稱奉祠。

D、文中“謚忠靖”的“謚”是謚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

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jù)他們的生平

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jìn)行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

參考答案:B

28th

7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孤,隨母適胡氏”,古人有“鰥寡孤獨”之說,其中“鰥”

指無妻或喪偶,“寡”指女子喪夫,“孤”指幼年喪父,“獨”指

老而無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足指明仁宗年號。年號始于漢武帝,

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jì)年,如“慶歷四年”“元和

十年”均是如此。

C、“海鹽民”中,“民”足對百姓的稱謂,常見的百姓稱謂還有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和足下

等。

D、由于受時代的限制,人人對四方異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蠻、

夷、戎、狄、胡、越等來泛指四方異族,對南方各族常稱“百越”

或“越族”。

參考答案:C

7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漕運”是指利用水道調(diào)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yè)運

輸。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

調(diào)劑。

B、“隆慶”屬于年號,“隆慶元年”指該帝王即位第一年。年號

是我國從漢武帝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

C、“致仕”是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

致等名稱,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29th

D、“卒”是古代稱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諸

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稱“死

參考答案:D

8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讀書人。古代富貴人家穿絲織

物,書生穿麻、葛織物。

B、“日講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宮廷官職,負(fù)責(zé)記錄整理帝王的言

行,作為撰修國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級或更多等級而晉升官員,一般用于特別有

才干或有特殊功勛的人。

D、“詞科”是科舉名目之一,主要選拔學(xué)問淵博、文辭清麗、

能草擬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參考答案:A

81.下列書法文字最多的篇目是()。

A、千字文

B、蘭亭序

C、平復(fù)帖

D、圣教序

參考答案:D

82.下列哪一句詩描寫的場景最適合采用水墨畫來表現(xiàn)?

A、落霞與孤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30th

C、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D、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參考答案:C

83.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學(xué)》中的句子?

A、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失后,則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C、是故君子不用其極。

D、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參考答案:D

84.下列哪項跟炎帝沒有關(guān)系?

A、女嫡

B、祝融

C、嫖祖

D、伯陵

參考答案:C

85.下列哪項不屬于中國古代與鳳凰有關(guān)的傳說?

A、鳳求凰

B、百鳥朝鳳

C、鳳凰涅槃

D、以簫引鳳

參考答案:C

86.下列哪項不屬于《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

31st

A、朱孺

B、蠱雕

C、猾裹

D、少辛

參考答案:D

87.下列哪項不是上古神話中的四大兇獸?

A、禱機

B、混沌

C、窮奇

D、牲牲

參考答案:D

88.下列哪項不是鳳凰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

A、幸福姻緣

B、堅強勇敢

C、祥瑞和平

D、賢才人才

參考答案:B

89.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

A、掛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黃酒

32nd

參考答案:C

90.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清朝的?

A、紀(jì)曉嵐

B、馮夢龍

C、曹雪芹

D、吳敬梓

參考答案:B

91.下列哪個是云南的著名瀑布之一?

A、九龍瀑布

B、黃果樹瀑布

C、九龍滌瀑布

D、赤水瀑布

參考答案:A

92.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說的是呂不韋的故事?

A、一字千金

B、一諾千金

C、一飯千金

D、一擲千金

參考答案:A

93.下列哪個不是合肥的別稱?

A、廬州

B、瀘州

33rd

C、廬陽

D、合州

參考答案:B

94.下列哪個不是端午節(jié)的意義?

A、紀(jì)念屈原

B、紀(jì)念伍子胥

C、紀(jì)念范蠡

D、紀(jì)念秋瑾

參考答案:C

95.下列關(guān)于孟浩然《過故人莊》一詩中字詞的解釋,不正確一項

的是()0

A、“故人具雞黍”中的“具”意思為“準(zhǔn)備”

B、“綠樹村邊合”中的“合”意思為“環(huán)繞”

C、“青山郭外斜”中的“郭”意思為“古代城墻的內(nèi)城”

D、“還來就菊花”中的“就”意思為“靠近”

參考答案:C

96.下列關(guān)于火把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火把節(jié)是彝族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B、火把節(jié)的慶祝時間多在農(nóng)歷五月二十四日,一般歷時三天

C、火把節(jié)是合家團(tuán)圓的日子,節(jié)日期間,人們會身著民族盛裝,

舉杯飲酒

D、火把節(jié)體現(xiàn)了彝族人民對火的崇拜和對光明的追求

34th

參考答案:B

97.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古時未成年的人把頭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如頭頂兩角,

后來代稱兒童時代。

B、龍門,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龍門”是指文人所崇仰

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門拜訪,可稱為“登龍門”。

C、長揖,是古代的相見禮節(jié)。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

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向?qū)Ψ奖硎揪匆狻?/p>

D、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不同朝

代對三公的具體所指不盡相同。

參考答案:C

98.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從1264年到1294年忽必烈

駕崩,一共使用了31年,因此忽必烈又被稱為“至元大帝”。

B、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gòu)中的最高官職,是輔佐皇帝總理百政

的官員,自有此職以來就只能由一人擔(dān)任,處于一人之下,萬人

之上的位置。

C、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

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D、閭巷,古時二十五家為一閭,后來稱居民的區(qū)域為閭里、閭

巷,泛指鄉(xiāng)里民間。

參考答案:B

35th

99.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濰二縣”就是先后

任高平縣、濰縣的縣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

成員役使的官員,又稱“閹人”。

C、典試:科舉考試最高等第,皇帝出題,官員到地方主持,文

中指張問達(dá)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

D、星變: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兇災(zāi)。例如文中“比年

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變化,也是“星變”。

參考答案:C

100.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官職變化方面,代表升官的詞語有拜、晉、遷、拔、

擢、徙、升、提等。

B、“贈”,一是指把東西給別人,二是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及其親

屬加封,亦叫追贈。

C、舍人在古代的意思有:豪門貴族家里的門客,官職名稱,宋

元后用以稱呼權(quán)貴子弟。

D、謚號是古人死后被授予的稱號,帝王的謚號一般由禮官議上,

大臣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參考答案:A

101.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為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一直延續(xù)

36th

到清朝。漢朝御史統(tǒng)歸御史臺領(lǐng)導(dǎo),按職掌分為侍御史和治書侍

御史。

B、國本,古代特指確定皇位繼承人,建立太子為國本。“國本”

也指國家藏本。例如韓愈《畫記》中“余少時,常有志乎茲事,

得國本,絕人事而摸得之”。

C、閭閻,間泛指門戶;人家。閻指里巷的門。閭閻,原指古代

里巷內(nèi)外的門,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

D、公卿,“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shè),周代沿襲。“公”即

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叭?/p>

即是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之“三公”指太師、太傅、太

保,也有說為司馬、司空、司徒。

參考答案:C

102.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羽林,皇帝衛(wèi)軍的名稱,其意為國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國

古代封建王朝時專門護(hù)衛(wèi)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軍隊。

B、“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

在臺階下的侍者,后來被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C、公,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爵位的一種,舊說周代有公、

候、伯、子、爵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蓿帤v每月

的第一日。朔,陰歷每月的最后一日。望,陰歷每月的十五日。

參考答案:D

37th

103.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宗,南宋皇帝趙眷的廟號。廟號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

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向祖、世祖、圣祖、太宗、同家、

顯宗、肅宗等。

B、宮、商、角、徵、羽是中國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

古人認(rèn)為這五聲分別代表君、臣、民、事、物,五聲不亂,國家

的政治就會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間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來省

問父母安否,即稱子女早晚向親長問安;后來泛指探望問候父母

或親長。

D、陛辭,臨行前向皇帝告別。陛,特指皇帝宮殿的臺階;“陛

下”與“殿下”都指宮殿的臺階下,后來用于對帝王的尊稱。

參考答案:D

104.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o

A、進(jìn)士,指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根據(jù)成績分為一甲、二甲、

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狀元、榜眼、探花。

B、社稷,我國古代稱谷神為社,士神稱為稷,糧食和土地是以

農(nóng)為本的中華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們也用社稷代指國家。

C、禮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禮、外賓接待等事務(wù),科舉

取士、學(xué)校事務(wù)也歸禮部管轄。禮部的最高長官是禮部尚書。

D、服除,意思是脫掉喪服,即守喪期滿。根據(jù)傳統(tǒng)孝道觀念,

官員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

38th

參考答案:B

105.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易》即《易經(jīng)》,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與《詩經(jīng)》《尚

書》《禮記》《春秋》合稱“五經(jīng)”。

B、伊、呂指伊尹和呂尚,殷商時期伊尹、呂尚兩位賢臣輔佐朝

政,皆有大功,后來以伊呂來泛指輔弼重臣。

C、征是我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辟,指由中央官

署征聘,然后向上舉薦,任以官職。

D、太建為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自

漢武帝始,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參考答案:B

106.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jīng)史”泛指我國古代典籍。經(jīng),經(jīng)書,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

史書。

B、“江表”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