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診斷

高二語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只收答題卡。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讀書這件事上,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的建議只有一條: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應該順從自己的直

覺,發(fā)揮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如果我們能就這一點達成共識,我才能暢所欲言地提出觀點和建議,因為你們將不會任其束縛自己的

獨立性,而獨立性是讀者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zhì)。畢竟,針對書籍,怎能制定出規(guī)則呢?滑鐵盧戰(zhàn)役是

在確定的日子里發(fā)生的,但《哈姆雷特》就是比《李爾王》更好的戲劇嗎?沒人能這么定論。每個人必須

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判定。

如果盡信權(quán)威一哪怕是裘袍加身、冠冕堂皇的權(quán)威一允許他們進入我們的書房,告訴我們怎樣閱

讀、讀什么書、對讀物作何評價,那就無異于破壞自由精神,而那正是閱讀圣殿的氛圍。在其他領(lǐng)域,我

們或許受制于多種律法和傳統(tǒng),但在閱讀的圣殿里完全沒有。

但是,為了享受自由,我們當然必須自控——請原諒這種老生常談。我們決不能無助、無知地浪費自

己的能力,為了澆灌一叢玫瑰花,卻噴濕了半棟屋;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能力訓練得更加精準,有的放矢,

箭無虛發(fā)。

也許,這正是我們在圖書館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有的放矢之“的”到底是什么?圖書館看上去只是

一座聚集之所,五花八門混作一堆。詩歌和小說、歷史和回憶錄、詞典和名人錄,用各種語言寫成,由不

同性情、不同種族、不同年齡的男女作者創(chuàng)作的書,全部擠擠挨挨地擺在書架上。外面有驢子在叫,女人

在公共水泵邊閑聊,馬駒在田野里奔馳。我們該從哪里開始?怎樣才能在這紛繁混亂中厘清秩序,以便從

閱讀中得到最深遠、最廣博的愉悅?

我們往往帶著預設(shè)門類、模糊的想法去讀書,期望小說應該寫實,詩歌應該有所虛構(gòu),傳記應該不容

美詞,歷史書應該強化我們的偏見。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夠盡消這些先入之見,那就將有個令人贊賞的好

開端。

不要把你的意愿強加給作者,要試著變成他,設(shè)身處地,成為他的同事和同謀。如果你一開始就畏縮

在后、有所保留、吹毛求疵,那么,你就是在阻止自己從閱讀中得到最完整的價值。但是,如果你盡可能

地開放思路,那么,從第一句話的起承轉(zhuǎn)合開始,書中蘊藏的幾乎難以察覺的跡象和暗示就將帶領(lǐng)你走向

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沉浸在其中,熟悉這一切,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在給你,或試圖給你某種更確鑿

的東西。

假設(shè)我們首先考慮怎樣讀小說,一部小說有三十二個章節(jié),所有章節(jié)都在試圖構(gòu)建某種有所控制、有

其形態(tài)的結(jié)構(gòu)體,就像建筑物那樣。但詞語比磚石更難把握,閱讀也是比觀看更費時、更復雜的過程。要

理解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元素,也許,最快捷的方法不是先讀,而是先寫,自己去實驗,體會遣詞造句的困難和

危險。

不過,當你試圖用文字再現(xiàn)它時,卻發(fā)現(xiàn)它分解為上千種相互沖突的印象。有些必須弱化,有些必須

強調(diào),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很可能會失去對情感本身的全面掌控。

這時候,你可以從涂得模糊不清的凌亂稿紙中抬起目光,轉(zhuǎn)向一些偉大的小說家一笛福、簡?奧斯

汀、哈代的開篇?,F(xiàn)在,你就能更充分地認識到:他們很高明。我們不僅面對著他們,還與他們生活在不

同的世界里。

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我們跋涉在一條平坦的大路上,事情一件接一件地發(fā)生,有事件及其發(fā)生的

順序就足夠了。但是,如果說野外和歷險對笛福意味著一切,那它們對簡?奧斯汀就毫無意義。她的世界

在客廳里,在人們的談話里,因為談話猶如多面鏡,能映照出談話者的性格。等熟悉了客廳及鏡面的映照

后,假如再轉(zhuǎn)向哈代,我們又會暈頭轉(zhuǎn)向,四周只有空曠荒野,頭上只有滿天星辰。

現(xiàn)在,呈現(xiàn)出的是心靈的另一個面相一浮現(xiàn)在孤獨時的黑暗的一面,而非在他人身邊顯露的光明的

一面。我們不是與人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而是與大自然、與命運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不過,這些世界雖然各不相同,卻都自

成一體。創(chuàng)造這些世界的作者們無不謹慎地基于自己的態(tài)度、遵循相應的規(guī)則,不管那會不會給我們帶來

閱讀上的壓力,反正,他們決不會像那些中庸的作家那樣,常常把兩種迥然不同的現(xiàn)實混進一本書,讓讀

者困惑。

因此,從一位偉大的小說家轉(zhuǎn)向另一位一從簡?奧斯汀轉(zhuǎn)向哈代,從皮科克轉(zhuǎn)向特羅洛普,從司各

特轉(zhuǎn)向梅雷迪思——就意味著被強力扭轉(zhuǎn)、連根拔起、從這邊拋向那邊。讀小說是一門艱難而復雜的藝

術(shù),要想獲得小說家一偉大的藝術(shù)家一給予你的一切,你必須要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還要有極其大

膽的想象力。

然而,只消看一眼書架上那些彼此迥異、各式各樣的書籍,你就會發(fā)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作家能被稱為“偉

大的藝術(shù)家”;往往,一本書壓根兒就不會自稱為藝術(shù)品。

譬如,傳記和自傳,記述了偉大人物的生平,或去世已久,甚而被遺忘的人,它們與小說和詩集緊挨

著,擺在一起,難道我們應該拒絕去閱讀嗎,就因為它們不算“藝術(shù)品”?還是說,讀是應當讀的,但要

用不同的方式,帶著不同的目的去讀?還是說,我們應當首先為了滿足時常攫住心扉的好奇心而去讀它

們?就像在夜里,我們徘徊在一棟燈火通明、百葉窗還沒放下的房子前,每一樓層都能讓我們看到人類生

活的不同剖面:于是,我們會難以克制好奇心,想知道這些人生活的真面目一仆人們在嚼舌頭,紳士們

在用餐,姑娘們?yōu)橥頃釆y打扮,老婦人在窗口織毛線一他們是誰,什么身份,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

作,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樣的冒險故事?

(摘編自弗吉尼亞?伍爾夫①《如何去讀一本書?》,劉清山譯)

【注】①弗吉尼亞?伍爾夫:二十世紀英國現(xiàn)代主義作家,是意識流小說流派的杰出代表。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時不能盡信權(quán)威,不能束縛自己的獨立性,應該順從自己的直覺:一部書的好與壞,都需要有自

己的判定。

B.讀書應消除先入之見,既不對閱讀門類進行預設(shè),也不對作者強加意愿:應該設(shè)身處地,放開思路,

沉浸其中。

C.偉大作家寫作時注重遵從個人的態(tài)度規(guī)則,為創(chuàng)作出極具個性化色彩的作品,會刻意給讀者制造閱讀

上的壓力。

D.在作者看來,傳記和自傳盡管不能等同于藝術(shù)品,但也能讓我們從中看到生活的不同剖面,認識生活

的真面目o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稱圖書館為聚集之所,說明不同書籍雜居一室卻各有特點,借以闡述不同的作品閱讀標準有別。

B.作者建議讀者自己嘗試寫作,是希望讀者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寫作的艱辛,從而更加透徹地解讀作品。

C.文中“連根拔起”說明人們在閱讀不同的藝術(shù)作品時,有時閱讀感受迥然不同,甚至彼此難以兼容。

D.作者認為只有極少數(shù)作家才稱得上“偉大的藝術(shù)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文學價值追求。

3.下列選項,不符合文中畫橫線句子意思的一項是()

A.為明確《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的概念,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鄉(xiāng)村調(diào)查,要求學生閱讀現(xiàn)當代

經(jīng)典鄉(xiāng)土文學作品。

B.某教師為讓學生深入把握《老人與?!分兄魅斯挠矟h形象,讓學生閱讀海明威所有作品,并開展多

樣化的讀書報告會。

C.某家長為了促進孩子閱讀興趣,提高孩子文學素養(yǎng),經(jīng)常與孩子共讀文學經(jīng)典名著,及時交流讀書心

得,分享閱讀快樂。

D.為探究賈府人物關(guān)系,某學生訂閱《紅樓夢學刊》等多種紅學學術(shù)刊物,全面把握紅學研究動態(tài),深

入理解《紅樓夢》。

4.本文是作者在某校一次讀書活動上的演講,現(xiàn)場反響強烈,效果極佳。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說明原因。

5.請結(jié)合文中觀點,談?wù)剳绾伍喿x鑒賞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答案】1.C2.A3.C

4.①以作家的身份談閱讀具有權(quán)威性增強說服力;

②內(nèi)容貼合在校學生的實際話題有針對性

③反對盲從見解獨特新穎令人耳目新

④論證有力,多以經(jīng)典作家作品為例具有典型性;

⑤運用比喻、類比等多種手法,形象生動,極易激發(fā)興趣;

⑥多次使用“我們”“你”等人稱以及問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感染力強。

5.①體會遣詞造句,理解創(chuàng)作元素:賞析奇瑞的意象、夸張的手法,重視個性化解讀,增強感受體驗;

②設(shè)身處地,沉浸其中:借助多感官、多角度的描寫,真切感受李賀獨特的想象,體會浪漫主義詩風;

③有的放矢,知人論世:閱讀李賀相關(guān)材料,了解其創(chuàng)作態(tài)度、創(chuàng)作規(guī)則,探究其藝術(shù)風格的成因。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會刻意給讀者制造閱讀上的壓力”錯誤。由原文“創(chuàng)造這些世界的作者們無不謹慎地基于自己的態(tài)

度、遵循相應的規(guī)則,不管那會不會給我們帶來閱讀上的壓力,反正,他們決不會像那些中庸的作家那

樣,常常把兩種迥然不同的現(xiàn)實混進一本書,讓讀者困惑”可知,原文說的是“不管那會不會給我們帶來

閱讀上的壓力”,他們決不會讓讀者困惑,而不是“會刻意給讀者制造閱讀上的壓力”。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借以闡述不同的作品閱讀標準有別”錯誤。根據(jù)材料“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能力訓練得更加精準,有的

放矢,箭無虛發(fā)”“我們該從哪里開始?怎樣才能在這紛繁混亂中厘清秩序,以便從閱讀中得到最深遠、

最廣博的愉悅”可知,借以闡述的是把自己的能力訓練得更加精準,有的放矢,箭無虛發(fā),在這紛繁混亂

中厘清秩序,以便從閱讀中得到最深遠、最廣博的愉悅。

故選A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句含義,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為了澆灌一叢玫瑰花,卻噴濕了半棟屋”的意思是“無知地浪費自己的能力”。

C.“與孩子共讀文學經(jīng)典名著,及時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快樂”能很好的促進孩子閱讀興趣,提高孩

子文學素養(yǎng),所以沒有無知地浪費自己的能力,不符合文中畫橫線句子意思。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文章是作者在某校一次讀書活動上的演講,“在讀書這件事上,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的建議只有一條:不

要聽從別人的建議,應該順從自己的直覺,發(fā)揮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以作家的身份談閱讀,

具有權(quán)威性,增強說服力;

根據(jù)“針對書籍,怎能制定出規(guī)則呢?滑鐵盧戰(zhàn)役是在確定的日子里發(fā)生的,但《哈姆雷特》就是比《李

爾王》更好的戲劇嗎?沒人能這么定論。每個人必須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判定”可知,內(nèi)容貼合在校學

生的實際,話題有針對性;

根據(jù)材料“如果盡信權(quán)威一一哪怕是裘袍加身、冠冕堂皇的權(quán)威一一允許他們進入我們的書房,告訴我們

怎樣閱讀、讀什么書、對讀物作何評價,那就無異于破壞自由精神,而那正是閱讀圣殿的氛圍。在其他領(lǐng)

域,我們或許受制于多種律法和傳統(tǒng),但在閱讀的圣殿里完全沒有”可知,反對盲從,見解獨特新穎,令

人耳目一新;

論證有力,“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我們跋涉在一條平坦的大路上,事情一件接一件地發(fā)生,有事件及

其發(fā)生的順序就足夠了。但是,如果說野外和歷險對笛福意味著一切,那它們對簡?奧斯汀就毫無意

義”,多以經(jīng)典作家作品為例,具有典型性;

“圖書館看上去只是一座聚集之所,五花八門混作一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為了澆灌一叢玫瑰花,

卻噴濕了半棟屋”運用類比的手法,形象生動,極易激發(fā)興趣;

“如果我們能就這一點達成共識,我才能暢所欲言地提出觀點和建議,因為你們將不會任其束縛自己的獨

立性”“我們往往帶著預設(shè)門類、模糊的想法去讀書”“沉浸在其中,熟悉這一切,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作

者在給你,或試圖給你某種更確鑿的東西”,“難道我們應該拒絕去閱讀嗎,就因為它們不算‘藝術(shù)

品'?還是說,讀是應當讀的,但要用不同的方式,帶著不同的目的去讀?還是說,我們應當首先為了滿

足時常攫住心扉的好奇心而去讀它們?”多次使用“我們”“你”等人稱以及問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感染力強。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jù)“但詞語比磚石更難把握,閱讀也是比觀看更費時、更復雜的過程。要理解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元素,也

許,最快捷的方法不是先讀,而是先寫,自己去實驗,體會遣詞造句的困難和危險”可知,體會遣詞造

句,理解創(chuàng)作元素: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

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

雖然用語浪漫夸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賞析奇濡的意象、夸張的手法,重視個性化解讀,增強感

受體驗。

根據(jù)材料“不要把你的意愿強加給作者,要試著變成他,設(shè)身處地,成為他的同事和同謀”可知,設(shè)身處

地,沉浸其中:全詩語言峭麗,構(gòu)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

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lián)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借助

多感官、多角度的描寫,真切感受李賀獨特的想象,體會浪漫主義詩風。

根據(jù)材料“譬如,傳記和自傳,記述了偉大人物的生平,或去世已久,甚而被遺忘的人,它們與小說和詩

集緊挨著,擺在一起,難道我們應該拒絕去閱讀嗎,就因為它們不算‘藝術(shù)品’?還是說,讀是應當讀

的,但要用不同的方式,帶著不同的目的去讀?還是說,我們應當首先為了滿足時常攫住心扉的好奇心而

去讀它們”可知,有的放矢,知人論世:李賀,唐代詩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

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于韓愈、皇甫混,并和沈亞之

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于樂府,多表現(xiàn)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閱讀李賀相關(guān)材料,了解其創(chuàng)作態(tài)

度、創(chuàng)作規(guī)則,探究其藝術(shù)風格的成因。

(-)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遺風

喬典運

漢王城是深山里頭一個很小的村子,只有五戶人家,分別姓劉關(guān)張趙黃。據(jù)說是三國時期劉備君臣的

后代,不幸流落到此。這五戶人家還保持著桃園結(jié)義的情分,人心一直很古,五家人親如一家人,親如一

個人。

這天傍晚,關(guān)老二從村西頭鋤麥回來。他家住在村東頭,要回家得穿過整個村子,要經(jīng)過劉張趙黃四

家門前才能到自己家里。①這兩天他心不靜,誰都不想見,就在村外磨蹭到天黑定了,以為家家戶戶都關(guān)

門閉戶了,才往家里走去。

前天,大家一同去賣紅薯干。關(guān)老二只有25斤,劃票員多畫了個0,成了250斤。關(guān)老二看了票心

驚喜得亂敲敲,他磨蹭到大家都結(jié)賬走了才去取錢,多拿了五十塊錢。②他一拿到錢手就發(fā)抖,想退給人

家,可是只想了眨眼工夫就又不想退了,國家是個大麥秸垛,誰都去拽,自己從來沒去沾過,就這么便宜

國家了。自己沒偷沒搶,是老天爺看自己窮,才叫劃票員三昏四迷把錢硬塞給了自己,自己再不要就不算

人了,這樣想想就沒退。在回來的路上,關(guān)老二又犯了心病,這事給大家說不說?好像大家都沒看見,不

說也沒關(guān)系。可是祖上有個規(guī)矩,見一面分一半,別說是人家算錯了白給的,就是拾的,親戚送的,也得

分一分。

關(guān)老二又想到了秋天那件事。那天,弟兄五個一塊上山挖中草藥,到山頂漢王廟歇了一會,他翻了幾

道山,掛破了衣服掛破了皮,只挖了一把丹參,還不夠一雙草鞋錢,氣得真想跳崖死了算了。還是祖上念

他可憐,把他領(lǐng)到了猴上天后陰里,在刀削石崖上找到了幾窩天麻,他冒著粉身碎骨的風險,一下子挖了

十幾斤,這么多要值上百塊錢哩。他歡天喜地地回到了漢王廟,只見大家早已到齊,祖宗面前生了一大堆

火,都在烤火吸煙。大家說等他半天了,說著從火堆里扒出燒紅薯叫他吃,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完

添柴火,才看見大家的藥筐都是空的,再一看神案前邊有一堆草藥。他不明白,就奇怪地看著大家,劉老

大說:“大家說了,老祖先們南征北戰(zhàn),打來天下都有福同享,今天挖點藥也應該當著老祖先的面攏成一

堆,然后平分,也叫祖先們看看,咱們的心還和他們的心一樣?!标P(guān)老二聽了頓時一顆心掉到了冰井里,

可是又有口難言。自己挖了天麻,大家并不知道,看樣子大家是真心真意遵照祖先遺訓,自己怎好說個不

字?他看看自己的祖先關(guān)公,關(guān)公也對他紅著臉,好像是為他不愿平分而害羞。大家看他倒出的是天麻,

一個個傻了眼,劉老大忙伸手攔住了他:“二弟,這一回你就不要太為難了!”關(guān)老二是個血性人,雖說

心里像喝了碗醋,還是硬著手腕攪個不分你我,然后哈哈大笑道:“這有啥,咱們誰和誰,別說一點草藥

了,就是命也該兌上!”說得大家一齊夸他不愧是關(guān)公的后代。關(guān)老二看著大家的笑臉,自己直想哭,大

家都沒自己受的苦大,苦大苦小一樣平分,心里老不是味。關(guān)老二想起這件往事,如今心里還不平,難道

這次人家多給的外財也得再分分?

關(guān)老二迷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起來了,他想去找老大探探口氣,看他知不知道自己得了外財。天

已大明了,村子還沒醒,有錢難買天明覺,你睡他睡我也睡,不睡白不睡,大家比著睡。關(guān)老二看家家還

關(guān)門閉戶,心里就有氣,這算啥日子呀?誰都不想走到人前,一個比一個懶,可是,走到人前行嗎?不說

別的了,連頓好飯都吃不成,做頓好飯也得分成五份,一家送一份,輪到自己嘴里沒有了。有這規(guī)矩誰還

有心思往好里過?關(guān)老二想著,到了劉老大門口,突然頭頂響起呱呱的老鵠叫聲。大清早碰到老舌鳥叫兇多

吉少,不由渾身打了個冷戰(zhàn),忙彎腰在地上摸了一把,什么也沒摸著,還是舉起空手往樹上打去,老舌鳥嚇

壞了,惡聲惡氣地呱呱叫著飛跑了。關(guān)老二呆呆看著老站過的桐樹,樹葉早落光了,橫七豎八的枝條像張

牙舞爪的夜叉。③一陣西風,夜叉?zhèn)儧_著他撲來,他慌慌地跑回家了。

關(guān)老二又躺到床上,又拉被子包住了頭。被窩里漆黑,他好像看見了關(guān)公漲紅著臉在發(fā)脾氣,罵他不

該壞了祖先規(guī)矩。他渾身發(fā)抖了。老婆做好飯喊他吃飯,他不動也不吭,老婆以為他病了,就坐在床頭陪

他。

黃五送來了糖,張三端來了龜湯,趙四帶來了煙,劉老大送來了橘子。媳婦叫他起來吃,他一下掀翻

被子坐起來,紅著臉紅著眼吼道:“吃!吃!好吃難消化!昨天,都是昨天來人送的?他們一定是知道

了!”④關(guān)老二渾身癱軟了。他哆哆嗦嗦從懷里掏出了一卷十元的票子,遞給老婆,少氣沒力地說:

“給,拿去,每家給他們十塊!”

關(guān)二嫂不情愿地遲疑著走了。

關(guān)老二滿肚子不滿,看著家里,咬著牙說:“搬!非搬走不可!”

文本二:

寓言的意義首先表現(xiàn)在小說當中“大”和“小”的關(guān)系上?!靶 笔且环N能力,一種可能,一篇作品

如果達不到一定程度的“小”,小說是無法獲得充實的內(nèi)涵的,無法使人聯(lián)想起生活中最基礎(chǔ)的層面。小

說的“大”也就是它的寓言功能,這反映出小說家在形而上方面所努力的程度。沒有形而上,小說必然要

缺少一種恢弘,一種浩瀚,一種氣派,一種大。

畢飛宇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guān)老二將自己得到意外之財看作天意,并將原因歸結(jié)到劃票員身上,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疚之感。

B.關(guān)老二冒著風險采得天麻回來,看到大家準備遵照祖訓平分草藥,他雖不情愿,也不好意思反對。

C.作為關(guān)公的后代,關(guān)老二的思想被深深地烙上忠義精神的印跡,這既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束縛。

D.小說最后一段寫關(guān)老二決意搬走,將他內(nèi)心的偏執(zhí)狹隘暴露在讀者面前,揭示了小說的批判主題。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反映出關(guān)老二獲意外之財不想讓人知道、怕人知道后要平分的復雜心理。

B.句子②表現(xiàn)了關(guān)老二的矛盾心理,既有良心上的不安,又有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人

C.句子③寫關(guān)老二想不遵祖訓卻又內(nèi)心膽怯,“夜叉”是他糾結(jié)掙扎心理的折射。

D.句子④中的“渾身癱軟”,表現(xiàn)了關(guān)老二在自己的秘密被揭穿之后的崩潰絕望。

8.文本一以“遺風”為題有何作用?

9.文本一具有寓言小說的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二,以“小”和“大”為關(guān)鍵詞,寫一則簡短的評論文字,不

超過60字。

【答案】6.D7.D

8.①五戶人家始終保持桃園結(jié)義、親如一家的遺風,為故事的發(fā)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②文章圍繞關(guān)

老二是否要繼續(xù)遵守遺風而展開,使矛盾沖突更為集中;③秉承千百年的遺風在時代大潮中受到?jīng)_擊,引

起人們的反思質(zhì)疑,揭示小說主旨。

9.示例一:以小見大,通過底層小人物和日常小事件,折射時代變遷中人心思變的社會大背景,具有現(xiàn)實

意義。示例二:以現(xiàn)實小人物關(guān)聯(lián)歷史大人物,彰顯情節(jié)的超現(xiàn)實性,體現(xiàn)鮮明的寓言特征,具有普遍意

義。示例三:以個體“小我”對比傳統(tǒng)“大我”,凸顯價值追求上的矛盾和反差,啟人深思,凸顯主旨,

具有深刻性。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將他內(nèi)心的偏執(zhí)狹隘暴露在讀者面前”錯。關(guān)老二想要搬走是迫于無奈,小說寫他分天麻,分多得的

錢,表明他并不狹隘偏執(zhí)。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重要句子的鑒賞能力。

D.“秘密被揭穿”錯。原文“昨天,都是昨天來人送的?他們一定是知道了!”只是關(guān)老二的猜測,文中

并未明確那些人是否知道了這件事。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遺風”的淺層含義,“漢王城是深山里頭一個很小的村子,只有五戶人家,分別姓劉關(guān)張趙黃。據(jù)說是

三國時期劉備君臣的后代,不幸流落到此。這五戶人家還保持著桃園結(jié)義的情分,人心一直很古,五家人

親如一家人,親如一個人”,小說開頭介紹這五戶人家是三國時期劉備君臣的后代,,說他們始終保持桃

園結(jié)義、親如一家的遺風,為故事的發(fā)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②小說主要從關(guān)老二的視角寫起,寫他意外分得錢財,糾結(jié)要不要跟其他人平分;并插敘了五人采草藥,

好不容易采得天麻的他不得不硬著頭皮跟其他人平分了天麻,他內(nèi)心十分不平;最后他在猶豫徘徊中讓老

婆去給其他人家送錢。他的猶豫矛盾都來源于“遺風”,即“祖上有個規(guī)矩,見一面分一半”??傊?,文

章圍繞關(guān)老二是否要繼續(xù)遵守遺風而展開,使矛盾沖突更為集中;

③小說通過關(guān)老二的感受,如他的猶豫糾結(jié)”這事給大家說不說?好像大家都沒看見,不說也沒關(guān)系???/p>

是祖上有個規(guī)矩,見一面分一半,別說是人家算錯了白給的,就是拾的,親戚送的,也得分一分”,他的

委屈“關(guān)老二看著大家的笑臉,自己直想哭,大家都沒自己受的苦大,苦大苦小一樣平分,心里老不是

味”,他的不滿“關(guān)老二看家家還關(guān)門閉戶,心里就有氣,這算啥日子呀?誰都不想走到人前,一個比一

個懶,可是,走到人前行嗎?不說別的了,連頓好飯都吃不成,做頓好飯也得分成五份,一家送一份,輪

到自己嘴里沒有了。有這規(guī)矩誰還有心思往好里過?”等,對“遺風”進行了反思,在當今社會,這樣的

“遺風”還要不要繼承,如何繼承等??傊≌f通過關(guān)老二的故事反映了秉承千百年的遺風在時代大潮

中受到?jīng)_擊,引起人們的反思質(zhì)疑,揭示小說主旨。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寫作手法,寫文學短評的能力。

文本二中關(guān)于“小”和“大”的內(nèi)容是,“,小’是一種能力,一種可能,一篇作品如果達不到一定程度

的‘小',小說是無法獲得充實的內(nèi)涵的,無法使人聯(lián)想起生活中最基礎(chǔ)的層面”“小說的‘大'也就是

它的寓言功能,這反映出小說家在形而上方面所努力的程度”。

示例一:本文中的“小”體現(xiàn)在人物“小”,關(guān)老二等人只是“漢王城”這個深山里的小村子里的普通

人;事件“小”,主要寫關(guān)老二意外多拿了五十塊錢,糾結(jié)要不要跟其他四家平分的故事;而“大”則體

現(xiàn)在反思過去的“遺風”在當今社會是否適用的問題,通過關(guān)老二的感受,如“誰都不想走到人前,一個

比一個懶,可是,走到人前行嗎?不說別的了,連頓好飯都吃不成,做頓好飯也得分成五份,一家送一

份,輪到自己嘴里沒有了。有這規(guī)矩誰還有心思往好里過?”,折射時代變遷中人心的變化??傊孕?/p>

見大,通過底層小人物和日常小事件,折射時代變遷中人心思變的社會大背景,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示例二:本文中的“小”體現(xiàn)在人物“小”,就是普通村民;而“大”則體現(xiàn)在關(guān)聯(lián)的歷史人物“大”,

“據(jù)說是三國時期劉備君臣的后代,不幸流落到此。這五戶人家還保持著桃園結(jié)義的情分,人心一直很

古,五家人親如一家人,親如一個人”,這樣的情節(jié)明顯具有超現(xiàn)實性,有寓言的性質(zhì),反映的是普遍的

道理。總之,小說以現(xiàn)實小人物關(guān)聯(lián)歷史大人物,彰顯情節(jié)的超現(xiàn)實性,體現(xiàn)鮮明的寓言特征,具有普遍

意義。

示例三:本文中的“小”還體現(xiàn)在小說中以關(guān)老二為代表的普通人,即“小我”,對“遺風”,即傳統(tǒng)的

“大我”的挑戰(zhàn),他既要遵循前人的“遺風”,保留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好的一面,又想要追求進步,對這樣

的“遺風”不滿,處于矛盾糾結(jié)之中,甚至想要搬走,這就凸顯了主題的深刻性??傊?,小說以個體“小

我”對比傳統(tǒng)“大我”,凸顯價值追求上的矛盾和反差,啟人深思,凸顯主旨,具有深刻性。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wèi),子張居

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于齊。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

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

(節(jié)選自《史記?儒林列傳》)

材料二:

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日:“敢問《詩》云,凱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

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于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

之謂民之父母矣?!?/p>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

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

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p>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

三無?!弊酉娜眨骸叭裏o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②',無聲之樂

也。’威儀逮逮③,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p>

子夏日:“三王之德,參于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

子夏日:“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

謂三無私。“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節(jié)選自《禮記?孔子閑居》)

【注】①凱弟:和樂貌。②有:寬和:密:寧靜。③逮逮:文雅安閑的樣子。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七十子A之徒B散游C諸侯D大者E為師傅卿相F小者G友教H士大夫I或隱而不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之屬,這一類人,與前后文“之徒”“之倫”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B.橫,遍布,與蘇軾《赤壁賦》“橫槊賦詩”中的“橫”意義不同。

C.匍匐,盡力、竭力,與詞語“匍匐前進”中的“匍匐”意思相同。

D.覆,覆蓋,與《阿房宮賦》“覆壓三百余里”的“覆”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去世后,子夏等眾弟子在各地講學授徒,培養(yǎng)的眾多學生中田子方、段干木等才學卓越,成為王

侯的老師。

B.孔子從“致五至”“行三無”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好民之父母這一問題,并且認為為政者要知道戰(zhàn)爭

失敗原因。

C.“五至”在于惠及老百姓,它沒有可聞可見的聲音形色,但卻無處不在,充盈于天地之間,“志至”

其基礎(chǔ)。

D.“三無”思想可以用《詩》來闡釋,為政者要具有禮樂哀悲的觀念,并應在與民交往中通過具體行動

加以踐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

(2)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14.孔子是如何解答學生疑惑的?請簡要說明。

【答案】10.DFI

11.C12.B

13.(1)“三無”我已經(jīng)能大概知道了,冒昧地問一下《詩》中哪些內(nèi)容跟“三無”接近呢?

(2)子夏急忙起身,靠墻站著,說:“弟子怎敢不接受呢?”

14.①善于舉例,恰當引用《詩》中語句,加深學生理解;②精心設(shè)喻,以常見事物揭示三王高尚德操,

化抽象為具體。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原先他的七十多名學生都四散到各個國家游說諸侯,一些成就大的,成為了諸侯國的老師和卿相;

一些成就小的,則與士大夫結(jié)交為友;還有一部分學生則隱居不仕。

“七十子之徒”是主語,“散游”是謂語,“諸侯”前省略“于”,是后置狀語,意思完整,D處斷開;

“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結(jié)構(gòu)一致,意思相對,各自斷開,即FI處斷開。

故選DFI。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而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這些人。

B.正確。遍布/與“豎”相對。句意:并用來普及于天下。/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

概。

C.錯誤。盡力、竭力/伏地而行。句意:看見人家有災難,千方百計去救援。/體貼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

量推動身體前進的運動方法。

D.正確。句意:天覆蓋天下沒有偏私。/它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認為為政者要知道戰(zhàn)爭失敗原因”無中生有。從孔子妁回答“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矣”,意思是不管任何地方出現(xiàn)了災禍,他一定能夠最早知道。做到了這些,才稱得上是“百姓的父

母”,不是說政者要知道戰(zhàn)爭失敗原因,“敗”是災禍的意思。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略”,大概;“聞”,知道;“敢”,冒昧地;“近”,接近。

(2)“蹶然”,突然站起來的樣子;“負”,靠;“承”,接受。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鑒賞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①善于舉例,“'鳳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

匍匐教之',無服之喪也”,恰當引用《詩》中語句,加深學生理解;

②精心設(shè)喻,“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以常見事物揭

示三王高尚德操,化抽象為具體。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自從孔子去世之后,原先他的七十多名學生都四散到各個國家游說諸侯,一些成就大的,成為了諸

侯國的老師和卿相;一些成就小的,則與士大夫結(jié)交為友;還有一部分學生則隱居不仕。所以子路住在

衛(wèi)國,子張住在陳國,澹臺子羽住在楚國,子夏在西河教授學問,子貢在齊終老。而田子方、段干木、

吳起、禽滑厘等人,曾經(jīng)都受到子夏的悉心教導,之后到諸侯國當了國君的老師。當時,只有魏文侯好

學,對儒學進行研習。

材料二:

孔子在家里休息,子夏在他的旁邊站著。子夏問道:“請問《詩》上所說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

百姓的父母',怎樣做才可以被叫作,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說:“說到‘百姓的父母‘嘛,他必須通曉禮

樂的本源,不僅要達到‘五至',還要做到‘三無',并用來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現(xiàn)了災禍,他一定

能夠最早知道。做到了這些,才稱得上是'百姓的父母‘??!”

子夏說:“關(guān)于'民之父母’,已經(jīng)聽了您的解釋,但您說的‘五至'又是什么呢?”孔子說:“意志所到之

處,詩也就產(chǎn)生了。詩所到之處,禮也就產(chǎn)生了。禮所到之處,樂也就產(chǎn)生了。樂所到之處,哀

也就產(chǎn)生了。因為哀樂是互相引發(fā)的。這種道理,即使擦亮了眼睛,也不可能看見;即使豎起耳朵,也不

可能聽到。而意志是充滿于天地之間的。這就叫做‘五至"

子夏又說:“關(guān)于五至已經(jīng)聽了您的解釋,但請問所謂‘三無’又是什么呢?”孔子說:“無聲的音樂,

無形的禮儀,以及不穿喪服的喪事,這就是所說的‘三無"子夏說:"‘三無’我已經(jīng)能大概知道了,冒昧

地問一下《詩》中哪些內(nèi)容跟,三無’接近呢?”孔子說:“'日夜秉承天命,寬和而又寧靜?!@就近似于無

聲的樂。’儀表威嚴寬和,沒有挑剔之處?!@就近似于無形的禮?!匆娙思矣袨碾y,千方百計去救援?!?/p>

這就近似于不穿喪服的服喪?!?/p>

子夏說:“三王的德行,與天地并列。請問怎樣才能與天地并列呢?”孔子說:“用三無私的精神來治

天下?!弊酉膯枺骸罢垎柺裁唇凶鋈裏o私呢?”孔子說:“天覆蓋天下沒有偏私,地承受萬物沒有偏私,日月

普照天下沒有偏私。用這三種精神來治天下,就叫做三無私?!弊酉募泵ζ鹕恚繅φ局f:“弟子怎敢

不接受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清詞,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①

納蘭性德

蕭瑟蘭成②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注】①納蘭性德婚后三年,愛妻盧氏病故,而后他寫了大量的“悼亡詞”。②蘭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其一生經(jīng)歷坎坷,杜甫詩稱“庾信平生最蕭瑟”。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庾信自比,抒寫“蕭瑟”之意,未老而看老,透出詞人心境之蒼涼、凄苦。

B.“怕多情”恰恰揭示了多情,既點明老之緣由,又直接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C.下闋寫詞人重回舊地,然昔日攜手同游之人已經(jīng)不在,虛實相映,凸顯心中苦澀。

D.“心比秋蓮苦”一句化抽象為具體,將思念之苦與秋蓮之苦進行比較,真實可感。

16.詞人是如何借花來層層遞進表達自己懷人情感的?請結(jié)合全詞進行說明。

【答案】15.B16.①因怕觸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思,故意不作惜花之句,懷人之意隱忍不發(fā);②倚花結(jié)愁而含

淚不語,以花喻人而問香落何處,懷人之苦已顯筆端;③重走舊時觀花路,冷香猶存而伊人已逝,懷人之

情傾瀉而出。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直接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錯?!盀榕露嗲椋蛔鲬z花句”,“怕多情”并不是不多情,”不作

憐花句”也不是不愿作而是不敢作。詞人委婉表達了對亡妻的懷念,間接表達了對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因為看上去老態(tài)龍鐘,所以不敢自作多情,寫一些憐花惜玉的艷詞了。

,,怕多情”并不是不多情,“不作憐花句”也不是不愿作而是不敢作。只因“憐花”句會引發(fā)對亡妻的懷

念,因怕觸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思,故意不作惜花之句,可見詞人懷人之意隱忍不發(fā);

②“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只能含著眼淚倚著花兒,滿懷的愁緒不知該向誰訴說,只有任

其隨著陣陣的暗香幽幽然飄去,該往何處停呢?“暗香”既指落花,也暗指亡妻,問“知何處”恰是不知

亡妻如今在何處。此句倚花結(jié)愁而含淚不語,以花喻人而問香落何處,懷人之苦已顯筆端;

③“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這便是詞人深切的感受。月亮,依然如故;路,也沒有

改變,但過去同游的戀人已不知去向,這形成了對照。她只留下“袖口香寒”,即攜手同游時留給詞人的

印象。人去香在,又形成一個對照。最后用“秋蓮”之苦作比,真實形象。結(jié)尾”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

人去花無主”二句表現(xiàn)了詞人在命運面前一籌莫展,只能發(fā)出陣陣的嘆息。重走舊時觀花路,冷香猶存而

伊人已逝,懷人之情傾瀉而出。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賈誼的《過秦論》結(jié)構(gòu)宏偉,氣勢磅礴,多用對比,如陳涉與山東之國的對比就涉及地位、武

器、人員和謀略,其中表現(xiàn)人員狀況對比的兩句是“,”。

(2)陸游《書憤》中的“,”兩句通過感嘆諸葛亮出師雄文,既流露出了“心

在天山,身老滄州”的郁憤之情,也表達了“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不甘之意。

(3)大漠深秋,錘鼓聲聲,旌旗逶迤,血刃翻飛……高適《燕歌行》中就寫了這樣一場邊關(guān)戰(zhàn)事,

其中“,”兩句寫出了軍事文書飛速傳遞、外敵進犯的危急局勢。

【答案】①.謫戍之眾②.非抗于九國之師也③.出師一表真名世④.千載誰堪伯仲間

⑤.校尉羽書飛瀚海⑥.單于獵火照狼山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謫”“戍”“名”“瀚”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的金波湖,如同大漠中起舞的女子,一襲華美的錦袍,煙波蕩漾,身姿曼妙。最令人驚奇的,是

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楊。她仿佛一位高傲的領(lǐng)舞者,孑然立在水中央,樹冠上的金色葉子密密層層,像是

王冠上的寶石一般奪目。秋風過處,周圍數(shù)不清的胡楊圍繞著金波湖翩翩起舞,她們是秋天的舞者,是金

波湖最美的伴侶。

站在岸邊,天的藍、云的白、樹的黃,全都倒映在眼前的碧波之中。那正值壯年的胡楊蓬勃向上,英

姿煥發(fā);那虬枝蜿蜒的年老胡楊,風骨仍在;就連胡楊樹苗也竭盡全力,青春昂揚,即使那么幼小。他們

凝重而輝煌地綻放著,是這里當之無愧的主角。

18.下列選項中加點的“是”與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是",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是謂說假話。

B.我們得提前說好,我去是去,可是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

C.我們要老老實實做學問,這種態(tài)度,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眾取寵之心。

D.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

19.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為整句,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蛇m當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

原意。

20.兩段選文都運用擬人手法,卻分別用“她們”“他們”來指稱胡楊,請簡析其合理性。

【答案】18.D19.示例:那年老的胡楊虬枝蜿蜒,風骨仍在;那正值壯年的胡楊蓬勃向上,英姿煥發(fā);

那幼小的胡楊竭盡全力,青春昂揚。

20.①“她們”指向女性特征,強調(diào)曼妙翩然,與胡楊作為領(lǐng)舞女子的“伴侶”身份相吻合;②“他們”

偏向男性特征,強調(diào)力量感,與“凝重而輝煌”的主角氣質(zhì)相契合。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的“是”是動詞,表判斷。

A.指示代詞,這;

B.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

C.形容詞,對、正確;

D.動詞,表判斷。

故選D。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散句改整句,要找一個基準句,將其他兩個句子改成句式一致的句子即可。

分析畫線句可知,三個句子分別寫了壯年胡楊,年老胡楊和胡楊樹苗,我們可以以第一個句子“那正值壯

年的胡楊蓬勃向上,英姿煥發(fā)”為基準句,修改其他兩個句子;

將“那虬枝蜿蜒的年老胡楊,風骨仍在”改為“那年老的胡楊虬枝蜿蜒,風骨仍在”;將“就連胡楊樹苗

也竭盡全力,青春昂揚,即使那么幼小”改為“那幼小的胡楊竭盡全力,青春昂揚”;

然后按照邏輯順序,按照年齡大小的順序排列,如:那年老的胡楊虬枝蜿蜒,風骨仍在;那正值壯年的胡

楊蓬勃向上,英姿煥發(fā);那幼小的胡楊竭盡全力,青春昂揚。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稱表達效果的能力。

①第一段“最令人驚奇的,是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楊。她仿佛一位高傲的領(lǐng)舞者”,把“碧波中那棵高大

的胡楊”比喻成“高傲的領(lǐng)舞者”,用了女性人稱的“她”;然后寫“秋風過處,周圍數(shù)不清的胡楊圍繞

著金波湖翩翩起舞,她們是秋天的舞者,是金波湖最美的伴侶”,可見“她們”用來指稱的是“周圍的胡

楊”,說它們是“秋天的舞者”。這里用“她們”指向女性特征,一方面與“舞者”身份協(xié)調(diào),強調(diào)曼妙

翩然;一方面與胡楊作為領(lǐng)舞女子的“伴侶”身份相吻合;

②第二段展現(xiàn)的是胡楊的“蓬勃向上,英姿煥發(fā)”“虬枝蜿蜒”“風骨仍在”“竭盡全力,青春昂揚”的

精神風貌,強調(diào)“凝重而輝煌地綻放著,是這里當之無愧的主角”,此處為了與“凝重而輝煌”的“主

角”身份氣質(zhì)吻合,使用了偏向男性特征的“他們”,強調(diào)力量感。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紙質(zhì)書到電子書,再到如今的有聲書,人們“閱讀”的介質(zhì)在發(fā)生變化,閱讀的選擇日益豐富多

元,這對國民閱讀水平的提高,好處是(a)的。有了有聲讀物,人們不必捧著本書專門找時間閱讀

了,從理論上講,國人的閱讀率會有相應提高,這是有聲書帶來的閱讀紅利。

當然,?o從有聲書受歡迎的品類來看,主要集中在一些小說、人物傳記、歷史科普等書籍上,

而這些類型的書籍都通俗易懂,人們在聽這些書的時候,主要聽的是故事。而一旦要去閱讀一本學術(shù)著

作,或者比較專業(yè)的書籍,@,正如一個人可能選擇在線聽《三國演義》,卻不會選擇在線聽《三國

志》一樣。

對于有聲書,如果我們擔憂其會擠壓紙質(zhì)圖書市場而導致人們的閱讀質(zhì)量下降甚至國民素質(zhì)下降的

話,那就有些(b)了。有聲書的流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在這個多元的時代,紙質(zhì)書與有聲書并不

是彼此對立的,而是(c)的,二者各展所長,可以滿足有不同閱讀需求的人群。事實上,聽書的人也

會選擇讀紙質(zhì)書;而習慣讀紙質(zhì)書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o其實,只要能滿足個體的信息攝取需

求,那就是一本好“書”。

21.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寫恰當?shù)某烧Z。

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

個字。

【答案】21.a顯而易見b杞人憂天c相輔相成

22.①有聲書也有局限;②則不會選擇在線聽;③也會選擇聽有聲書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前面說的介質(zhì)變化,選擇多元,應該對國民閱讀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這是很明顯的,可填“顯而易

見”。顯而易見: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

b語境說“紙質(zhì)書與有聲書并不是彼此對立的”,那些擔心有聲書會擠壓紙質(zhì)圖書市場而導致人們的閱讀

質(zhì)量下降甚至國民素質(zhì)下降的想法是沒有必要的,可填“杞人憂天”。杞人憂天:比喻缺乏根據(jù)和不必要

的憂慮。

C由“不是彼此對立的”可推出二者是相互補充的,可填“相輔相成”。相輔相成:兩件事物互相配合,

互相補充。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此處為第二段開頭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