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十八中屆高三第七次月考 語文_第1頁
廣西桂林市十八中屆高三第七次月考 語文_第2頁
廣西桂林市十八中屆高三第七次月考 語文_第3頁
廣西桂林市十八中屆高三第七次月考 語文_第4頁
廣西桂林市十八中屆高三第七次月考 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桂林市十八中20屆高三第七次月考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總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2、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選擇題30分,第Ⅱ卷非選擇題120分。3.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空格內或橫線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交答題卡。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一、(12分。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滂沱(pāng)諍友(zhèng)蓓蕾(lěi)量體裁衣(liáng)B.處分(chù)糜爛(mí)場院(cháng)風馳電掣(chè)C.烜赫(xuǎn)重創(chuàng)(chuāng)內疚(jiù)嗜酒成癖(pǐ)D.渣滓(zǐ)痙攣(jìng)憤懣(mèn)裝模作樣(mó)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梅蘭芳》作為陳凱歌的回歸之作,雖然比起《霸王別姬》還稍有差距,但相較于前幾年口碑極差的《無極》,媒體和大眾給些過分的溢美之詞還是可以理解的。B.不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研究古代文化遺產,只是照搬列舉說明,還自以為找到了古代文化遺產的精髓,這就是我們說的食古不化。C.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沒有這一條,各行其是,勢必會帶來負面的影響。D.有媒體曾在去年報道過韓日足協(xié)眉來眼去,準備撇開中國足球,重啟停辦18年之久的韓日足球對抗賽,目前此事已經(jīng)獲得證實。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最近,針對金融危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據(jù)CPI的快速下降來確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B.據(jù)中國民航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艷華看來,“高投入、高風險、低利潤、回報慢”的特點,決定了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后將面臨市場的殘酷。C.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判決指出,首相參拜給普通民眾造成了政府對靖國神社給予特別支持的印象,違反了“國家不能從事宗教活動”的政教分離原則。D.這種將企業(yè)各方的權利義務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確,對于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無疑是一種保障。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 )20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把歷史悠久而且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通過現(xiàn)代化的光電手段,舒展出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華彩畫卷。;;;;。中華民族以這些杰出的貢獻,證明了自己是人類大家庭的偉大一員。①造紙術使人類告別了羊皮和紙草,人類的知識有了便利的記錄和傳播的載體;②茶葉是一種芬芳馥郁的飲品,也是神秘東方淡定從容的生活方式;③印刷術使人類告別了繩泥木石,人類的創(chuàng)造有了更加迅捷的表達和交流的媒介;④之后,火藥炸開了中世紀領主的堡壘,指南針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⑤瓷器也不僅是一件晶瑩絢麗的容器,更是華貴中華沉靜細膩的審美情趣。A.④①③②⑤B.①④②⑤③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④②⑤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5—7題。人們通常把缺乏音樂感知能力、唱歌找不著調的人稱為音盲。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對此展開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調的能力是因為從小沒有受過音樂訓練,這些人只要經(jīng)過訓練即可逐漸恢復音樂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癥”,正是這種病癥奪去了他們的音樂本能。早在19世紀就有文獻對失歌癥進行了描述,文獻里記載了許多人終身對音樂沒有認知的軼事。不過,直到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癥的論文才正式發(fā)表。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伊莎貝拉·珀利茲。珀利茲說,多數(shù)人都能輕易分辨音高的細微差別,但對失歌癥的患者來說,即使兩個音相差一個八度,他們仍然察覺不出變化。此后,珀利茲的研究小組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類似的病例。這些人擁有正常的聽力、智力和記憶力,卻完全無法感知音樂。對他們來說,大多數(shù)曲調聽起來都差不多,如果聽不到歌詞,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們也聽不出來;不和諧的和弦令大多數(shù)人避之不及,他們卻不覺得難聽。失歌癥患者不能準確地唱出一首歌。不過,他們往往意識不到,以為自己唱得還不錯。失歌癥可能存在很多種情況。珀利茲的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大約一半失歌癥患者在韻律認知方面有問題。但是,還是有一些失歌癥患者喜歡聽音樂,因為他們很想享受那種韻律感。另外,在有的失歌癥聽來,音樂就像用扳手敲擊水管一樣讓人感到不舒服。不過,覺得音樂難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數(shù),對大多數(shù)患者來說,音樂只會令他們感到困惑。據(jù)統(tǒng)計,大約有4%的人患有失歌癥,而且失歌癥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遺傳性。究竟是什么導致失歌癥?珀利茲推測,人腦中有一個專門處理音樂的“模塊”,當這個部分發(fā)育不全時,人們就會出現(xiàn)失歌癥癥狀。正因為如此,失歌癥單單影響患者的音樂認知,而對聽力、智力等沒有影響。如果珀利茲推測正確的話,那么音樂同語言一樣,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huán)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腦部的。有些研究人員不同意此觀點。他們發(fā)現(xiàn),失歌癥不單純是音樂上的不足,還與語言或空間處理等能力有聯(lián)系。例如,有些失歌癥患者存在溝通障礙,當別人通過改變語調來表達情緒時,他們辨別不出對方傳達的生氣、恐懼或諷刺等情緒,難以領會對方的“弦外之音”。因此.正常的音樂認知可能與腦部掌握語言聲調的回路有關。另外,失歌癥患者的空間處理能力比較差.例如,給他們看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建筑物的照片,他們不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他們的右腦的早期發(fā)育有關。珀利茲的研究小組對失歌癥患者的腦部進行了掃描,目前,他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失歌癥患者的一個大腦區(qū)域的腦白質與普通人有細微的不同,這個區(qū)域與辨別音高和記憶旋律有關。研究人員還在尋找導致失歌癥具有遺傳性的基因?,F(xiàn)在,失歌癥已成為科學家了解腦部如何處理音樂奧秘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隨著研究逐漸深入,那些不能享受音樂的人有可能重新獲得音樂帶來的樂趣。5.關于失歌癥及其研究,以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通常把缺乏音樂感知能力、唱歌找不著調的音盲和經(jīng)過訓練不能恢復音樂能力的人稱為失歌癥患者。B.失歌癥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遺傳性,但是導致失歌癥具有遺傳性的基因目前還沒有找到。C.與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不同,珀利茲等人認為失歌癥是一種單純的音樂上的不足,他們發(fā)現(xiàn)此類患者大腦中與音樂相關的腦白質與普通人有細微的不同。D.其他研究人員與珀利茲的研究觀點雖然不同,但是他們都認為失歌癥可能與人的腦部發(fā)育有關。6.關于珀利茲研究小組對失歌癥患者的表現(xiàn)分析,以下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失歌癥患者不能分辨音高的細微差別,即使兩個音相差很大,他們仍察覺不出變化。B.一些失歌癥患者完全無法感知音樂,大多數(shù)曲調他們聽起來沒什么差別,不和諧的和弦他們也不覺得難聽。C.失歌癥患者存在溝通障礙,空間處理能力比較差,無法辨別出別人話語中傳達出的生氣、恐懼或諷刺等情緒。D.一些失歌癥患者喜歡聽音樂,他們很享受那種韻律感。而大多數(shù)患者對音樂感到困惑。少數(shù)患者覺得音樂難以忍受。7.根據(jù)文意,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出現(xiàn)失歌癥癥狀是由人腦中專門處理音樂的“模塊”發(fā)育不全造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失歌癥對人的聽力、智力等沒有影響。B.隨著科學家對腦部如何處理音樂奧秘的深入研究,失歌癥的成因有可能被揭開,失歌癥患者有可能被治愈。C.2002年以前,科學家沒有把了解腦部奧秘當作主要研究課題之一,是因為那時人們還沒有研究失歌癥。D.如果一個人能較為輕易地辨別出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同一幢建筑的不同照片,那么我們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失歌癥患者。三、(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題。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清]龔自珍居禮曹,客有過者曰:“卿知今日之揚州乎?讀鮑照《蕪城賦》,則遇之矣?!庇啾溲?。明年,乞假南游。抵揚州,舍舟而館。既宿,循館之東墻步游,得小橋,俯溪,溪聲歡;過橋,遇女墻嚙可登者,登之,揚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見。曉雨沐屋,瓦鱗鱗然,無零甃斷甓①,心已疑禮曹過客言不實矣。入市,求熟肉,市聲歡,得肉,館人以酒一瓶,蝦一筐饋。醉而歌,歌宋元長短言樂府,俯窗嗚嗚,驚對岸女夜起,乃止??陀姓埖跏駥撸凵踅?,簾幕皆文繡,審視,玻璃五色具。舟人時時指兩岸曰“某園故址也”,約八九處。其實獨倚虹園圮無存。曩所信②宿之西園,門在,題榜在,尚可識,其可登臨者尚八、九處。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揚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覽江,北覽淮,江、淮數(shù)十州縣治,無如此冶華也。憶京師言,知有極不然者。歸館,郡之士皆知余至,則大歡。有以經(jīng)義請質難者,有發(fā)史事見問者,有就詢京師近事者,有呈所業(yè)若文、若詩、若筆、若長短言、若雜著、若叢書乞為序、為題辭者,有狀其先世事行乞為銘者,有求書冊子、書扇者,填委塞戶牖,居然嘉慶中故態(tài)。誰得曰今非承平時耶?惟窗外船過,夜無笙琶聲,即有之,聲不能徹旦。然而女子有以梔子華發(fā)為贄求書者,爰以書畫環(huán)瑱互通問,凡三人。凄馨哀艷之氣,繚繞于橋亭艦舫間,雖澹定,是夕魂搖搖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風,捕余韻,烏睹所謂“風號雨嘯、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慶末,嘗于此和友人宋翔鳳側艷詩。聞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問其所謂賦詩者,不可見,引為恨。臥而思之,余齒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運,古之美人名士富貴壽考者,幾人哉?此豈關揚州之盛衰,而獨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賦側艷則老矣;甄綜人物,搜輯文獻,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時,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揚州,其初秋也歟?予之身世,雖乞糴,自信不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歟?作《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注釋:①零甕(zhòu)斷甓(pì):殘墻碎磚。②信:連住兩夜。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飛鼠)、黑色長尾猴。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居禮曹,客有過者日過:拜訪。B.審視,玻璃五色具審:仔細地。C.余既信信,拿流風,捕余韻既:既然。D.嘗于此和友人宋翔風側艷詩于:在。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認為“客言不實”的一組是①卿知今日之揚州乎?讀鮑照《蕪城賦》,則遇之矣。②曉雨沐屋,瓦鱗鱗然,無零甃斷甓。③歸館,郡之士皆知余至,則大歡。④江淮數(shù)十州縣治,無如此冶華也。⑤填委塞戶牖,居然嘉慶中故態(tài)。⑥予之身世,雖乞糴,自信不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歟?A.①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寫在京師的所見所聞。今日揚州正如鮑照《蕪城賦》所寫情景的說法,引起作者極大關注和悲愴。這一段雖寥寥數(shù)語,但意蘊極為豐富,以下的觀察、記敘、議論、感慨均由此引發(fā)。B.文章寫作者應請憑吊蜀崗,一路所見,故園酒肆,多依然如故,揚州“冶華”獨領江淮,不減當年。C.文章寫士人、歌妓造訪,亦引起聯(lián)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寫士風世情,作者雖已發(fā)現(xiàn)今昔之別,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時的流風余韻,并未發(fā)現(xiàn)如《蕪城賦》所寫的風雨飄搖、一片悲泣的凄慘現(xiàn)象。D.作者由耳聞目睹,并且撫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揚州的情景,體驗到揚州雖未敗殘,但已露衰落之跡,從而浮想聯(lián)翩,聯(lián)系個人身世,頗多盛衰之嘆。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20分)四、(23分)11.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分)(1)有以經(jīng)義請質難者,有發(fā)史事見問者。(4分)(2)誰得曰今非承平時耶?(2分)(3)天地有四時,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4分)12.閱讀下面的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茅檐人靜,篷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獨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注】杜宇:即杜鵑,又名子規(guī)。相傳它的叫聲近似人語“不如歸去”,又有“杜鵑吐血”的典故。(1)詞人寫杜鵑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2)這首詞在景物描寫上極力渲染了怎樣的一種氛圍?請結合詞人“況半世飄然羈旅”的身世說說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1)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盈虛者如彼,。,;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2)風急天高猿嘯哀,。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幾處早鶯爭暖樹,。(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五、(22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4—17題。聽雨季羨林①“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xiàn)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一種死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②然而,事實卻好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飄飄欲仙之慨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③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幾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lián)床?!笔穷H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④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jīng)達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jīng)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③了。⑤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了細雨濛濛。⑥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xiàn)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xiàn)在變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14、文章圍繞“聽雨”展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請梳理出來。(6分)15、第③段中“我”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第⑤段中卻說“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這樣說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16、第③段中引用了許多古詩文,其作用是什么?(6分)17、從文中來看,“聽雨”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生境界?請概括出來。(6分)六、(15分)18.閱讀下列一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李某,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自小父母就對其嬌生慣養(yǎng),以至于李某自私狹隘,蠻橫粗暴。從小學到中學,同學都“惹不起”他,對他避而遠之。高三時,李某因上網(wǎng)逃課,被班主任唐老師發(fā)現(xiàn)后,批評了一頓。李某竟懷恨在心,在晚自習時,掏出尖刀,在眾目睽睽之下刺向沒有防備的唐老師,唐老師因搶救無效身亡。據(jù)悉,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案件在全國已發(fā)生4起。日前,××法院已對此案做出判決,判處19歲的李某死刑。類似事件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家報紙都紛紛進行專題報道。但不同的報紙從各自的角度出發(fā),報道的重點和傾向是不同的。請試著為下面兩家報紙各擬一個標題,力求體現(xiàn)各自的報道傾向。(不超過20字)《中國教育報》:《中國法制報》:19、依據(jù)簡明連貫的原則,請將下面文段中需要刪除或調整語序的詞語的序號寫在題后的橫線上。(4分)因特網(wǎng)和其他技術會把信息和思想不斷地帶進臥室,在臥室里學到的知識,學生可①②能會超過在教室里得到的知識,在某些領域甚至會超過教師。因此這就意味著教師將不③④斷變換角色。不僅僅優(yōu)秀的教師是專科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能夠幫助學生把信息轉化⑤⑥為知識,再把知識轉化為智慧的伙伴。⑦需要刪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需要調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0、仿照示例擴寫,要求意蘊豐厚,有文采。(5分)[例]欄。倚欄。倚欄遠眺。倚欄遠眺,煙波江上使人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寫作(60分)21、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知從何時起,“底線”一詞開始在媒體上頻頻露面,如道德底線、倫理底線、人格底線、學術底線、官德底線、教育底線、忍耐底線、讓步底線、做人底線……我們從大量的運用中不難悟出:“底線”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限,簡言之就是“最低界限”。關于“底線”,你也許不無見聞和體驗、感受和思考。請以“底線”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但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的范圍之內。

參考答案1.C[A項量(liàng)體裁衣,B項處(chǔ)分,D項裝模(mú)作樣]2.A[溢美之詞意為過分贊美的話語,用“過分”修飾語義重復]3.C[A項“是否降息要根據(jù)CPI的快速下降來確定”錯誤,兩面對一面;B項“據(jù)……看來”是句式雜糅,應為“據(jù)……分析”或“在……看來”,“面臨市場的殘酷”搭配不當,應為“面臨市場的殘酷挑戰(zhàn)”;D項缺少主語中心語,在“加以明確”后加“的做法”]4、D5.A[有的音盲不是失歌癥患者]6.C[不是珀利茲研究小組的發(fā)現(xiàn)]7.B[A項關于人們出現(xiàn)失歌癥癥狀與大腦某個部分發(fā)育不全的關系是珀利茲的推測,也就無法推出失歌癥對聽力、智力有無影響;C項前后無因果關系;D項推斷過于絕對]8.C[既:已經(jīng)。]9.B[①是客人所說的話;③是郡里的人知道我來到這里,非常喜悅;⑥是作者的身世狀況].A[文章開頭并沒有作者的所見]11.⑴有拿著古代經(jīng)典請教(我)并質疑問難的,有提出歷史事實詢問我的。[譯出大意給1分;“以”“質難”“見問”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⑵誰能說現(xiàn)在不是繼承了太平年代呢?[“承平”譯對給1分,“反問句式”譯對給1分]⑶天地間的四季,沒有比酷熱的夏天令人難受的,又沒有比初秋令人感覺良好的。[“病”“善”兩處,譯對一處給1分;兩個狀語后置句各1分]12.(8分)(1)對比(或反襯)。與“林鶯巢燕總無聲”對比,一為“無聲”,一為“常啼”,這樣寫突出了杜鵑凄厲的叫聲“不堪聽”的凄苦。(4分)(2)凄清冷寂。陸游生活在南宋時期,山河淪陷,自己流落他鄉(xiāng),報國無門,表達了詞人國恥未雪、壯志未酬的憂憤和有家難歸的飄零之感。(4分)13.(5分)。(1)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誰家新燕啄春泥。[每空1分,如有錯別字,該句不得分]14.(6分)。作者先寫了聽雨時的喜悅感受,由此聯(lián)想古人聽雨有不同的境界,再點出聽雨喜悅的原因,表現(xiàn)自己的人生境界。15.(4分)。不矛盾。因為作者認為自己也是個文人,也能感受到雨中的詩意,所以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現(xiàn)在聽到雨聲,想到的是麥子獲救之類的世俗現(xiàn)實民生問題,所以說是俗人。16、(6分)(1)印證“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2)用古人聽雨的境界反襯自己聽雨的境界;(3)增加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學色彩。17.(6分)(1)執(zhí)著于個人悲喜(2)超越了人生的悲歡離合(3)關注民生(每點2分)18.(6分)?!吨袊逃龍蟆罚簹煴瘎☆l發(fā),教改路在何方?《中國法制報》:法制教育缺失,釀成殺師悲劇[每點3分。一定要能突出各自報道傾向才可得分]19.(4分)。需要刪除的是④(1分),需要調整的是①、②、⑤(三處,每找準一處得1分,共3分。修改:應該將①放在“把信息”之前,將②放在“在臥室里”之前,將⑤放在“優(yōu)秀的教師”之后)20.(5分)。答案示例:望月。望月把酒。望月把酒,蒼茫往事付東流。(第一句1分,第二句1分,后一句3分)21、作文參考譯文:在禮部期間,有個客人拜訪我說:“你知道現(xiàn)在的揚州是什么樣嗎?讀一讀鮑照的《蕪城賦》就知道了”。我聽了他的話,感到悲傷。第二年,我請假,到南方游玩。到達揚州,于是下船住進了旅館。過夜之后,沿著住處的東墻步行,遇到一座小橋,俯身看橋下小溪,溪流聲很歡暢;過了橋之后,碰到城墻上面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