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_第1頁
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_第2頁
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_第3頁
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_第4頁
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盤裝系統小白必看別忽略電腦BIOS設置

如今不少裝機用戶的配置單中都放棄了光驅設備,畢竟當下U盤、移動硬盤、各類儲存卡已經普遍應用,光驅這個設備逐漸淡出了我們視野。不過這也隨處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了光驅我們用什么來裝系統呢?其實很簡單,我們最常用的U盤即可作為媒介進行系統安裝。說來簡單,其實在整個裝系統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細節(jié)局部需要注意,新手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

比方采用Intel處理器搭建平臺的用戶,很大一局部都選用了性能出色的酷睿i系列處理器。但各位不一定都能將處理器的性能全部發(fā)揮出來,比方:酷睿i5、i7的睿頻功能實際翻開了嗎?i7的超線程技術您真正用到了嗎?處理器的這些性能可并不是將硬件裝到機箱中就能實現的。

睿頻、超線程你真正用到了嗎

對于內存局部,由于DDR4內存遲遲沒有推出,內存的性能主要還是靠頻率的提升得以帶動。在攢機選擇內存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少對性能有追求的用戶除了選擇了主流的1600MHz內存外,還有的選用了1866MHz、2133MHz甚至更高頻率的內存產品。但各位有可能還在使用主板上內存默認設定的1333MHz頻率,稍不注意那錢可就是白花了。

內存實際運行頻率真是2133MHz嗎

當然在整個裝系統的過程中可能還有更多問題,今天筆者就帶著各位新手小白,從系統鏡像的導入說起,一步步盡量詳細的走一遍裝系統的全部流程,其中主板BIOS的調整將會作重點介紹,調試前后的性能差距用戶也能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既然是用U盤裝系統,首先就需要用U盤制作一個系統盤,這里我們就選擇目前普及率最高的win7系統為例。

第一步,我們需要下載win7系統鏡像及將鏡像導入U盤的軟件。

圈紅框的為64位系統

下面則為X86架構的32位系統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系統分為32位和64位兩個版本,而32位版本內存只能識別不到4G,所以在下載時我們要選擇64位版本,如上圖所示。鏡像導入有很多方法,這里我們選擇網絡上比較通用的一個鏡像導入工具:UltraISO。

第二步,使用UltraISO將系統鏡像導入U盤。

Step1:在UltraISO中翻開win7鏡像

Step2:選擇USB-HDD+寫入方式

翻開鏡像后,我們軟件上面的功能條中選擇“啟動菜單〞中的“寫入硬盤映像〞選項便會出現上圖所示。如果這時我們已經將U盤接入電腦,那么硬盤驅動器中將默認顯示我們的U盤設備。在寫入方式中,只要不是非常老的電腦,我們選擇兼容性很好的USB-UDD+模式就可以了。

因為寫入鏡像需要將U盤完全格式化,所以我們還要檢查一下U盤中的數據是否需要備份,準備完成后點擊寫入,幾分鐘后U盤系統盤就制作完成了。

下面需要進入主板BIOS中調整系統的優(yōu)先啟動項(boot

option),操作步驟是開機或重啟后,一直點擊鍵盤中的

Delete或者

F2鍵(適用于大局部主板)即可進入BIOS設置。找到啟動優(yōu)先權后,將第一啟動項選為U盤啟動,完成后不要忘記儲存后離開。

在啟動優(yōu)先權(boot

option)選擇U盤啟動(點擊可放大)

重啟后進入win7安裝界面

重啟系統后,我們就可以進入到win7的安裝界面中。這里組建AMD平臺的用戶需要注意一下,主板中的USB3.0接口需要在系統安裝完成后,裝上USB3.0驅動才能使用,所以進行系統安裝時,我們需要將其接入到USB2.0接口中使用,否則主板是不識別的。

這里選擇自定義安裝

一路下一步后,我們來到了上圖所示的窗口。這里我們要選擇下方的自定義(高級)進行安裝。

選擇硬盤分區(qū)進行安裝(點擊圖片放大)

來到這一步后,我們可以選擇左圖右下角的“驅動器高級〞選項:進行硬盤分區(qū),格式化等步驟。筆者使用的是一塊已經使用過的硬盤,應選定系統即將安裝到的分區(qū)后,完成格式化即可點擊下一步進行安裝。

這里又要提醒大家一下:win7系統安裝十分鐘左右后會自行重啟一次機器,這是大家需要將U盤拔出,否則主板會默認繼續(xù)從U盤啟動,回到安裝win7的起始界面。當然如果重啟過程中沒有拔出U盤也不要擔憂,只要退出win7安裝界面后,系統會再次重啟,這時拔出U盤就可以了。

順利的話,系統安裝完成后就會進入我們熟悉的windows界面中,大局部新手接下裝完硬件驅動就算是大功告成。其實不然,因為有關BIOS中的硬件參數我們還沒有設置,下文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主板BIOS是什么?其實就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寫,直譯過來后中文名稱就是"根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根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后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件設置和控制。所以大家電腦中的硬件首先都是通過BIOS進行識別,才能進行接下來的程序加載。下面我們就要通過對不同硬件的調試,來具體了解BIOS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從硬盤模式說起:我們現在使用的硬盤都是SATA接口硬盤,其中硬盤的數據傳送方式有兩種,分別為IDE(并行傳送)和AHCI(串行傳送)。而后者AHCI的數據傳輸速度更快,BIOS將硬盤模式調為AHCI為佳。就裝機來說,有經驗的裝機者都會在裝系統前,將硬盤模式調為AHCI。因為硬盤在IDE模式下安裝完系統后,開機回到BIOS設置中是不能將IDE調回AHCI的,所以裝系統前新手一定要注意。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在主板BIOS中找到SATA硬盤設置

選中進入

SATA模式選項中

選擇AHCI即可

只要經過上述簡單的兩個步驟,就能將硬盤模式調成傳輸性能更好的AHCI了。為了更加直觀的表達AHCI和IDE兩個硬盤模式下性能到底有多大差距,筆者選用了一塊SATA3.0接口的固態(tài)硬盤,并且通過ATTO

Disk

Benchmark及Crystal

DiskMark這兩款硬盤測速軟件進行測試,下面為軟件截圖:

測試硬盤型號:OCZ

Vertex

4

512GB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

硬盤模式為IDE

硬盤模式為AHCI

測試成績比照圖Crystal

DiskMark測試:

硬盤模式為IDE

硬盤模式為AHCI

測試成績比照圖

兩個硬盤測速軟件的成績出來了,無論是讀取還是寫入,AHCI模式下的硬盤速度相比IDE模式下提升幅度有25%-40%,可以說十分驚人。這里要說明一下,由于我們的測試采用的是固態(tài)硬盤,所以速度差距相比機械硬盤更加明顯,不過這也說明了AHCI模式是更加的選擇對于采用Intel平臺酷睿i系列的用戶,主板中還有針對處理器功能的參數可以調節(ji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睿頻加速和超線程功能。睿頻加速:處理器應對復雜應用時,可自動提高運行主頻以提速,輕松進行對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務處理。整個過程無需人為操作,相當于CPU可以更具負載情況自行超頻,最高可以提高20%的運算性能。超線程技術: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并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對于進行經常進行圖片、視頻處理工作的用戶來說,超線程技術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翻開CPU的這些選項呢,請大家看下列圖:

高級CPU核心功能設定

在BIOS列表中,我們先找到CPU頻率設置(Advanced

Frequence

Sitting),在里面我們能看到有一項為“高級CPU核心功能設定〞。點擊進入后我們能看到眾多項選擇項,其中我們主要需要調節(jié)的包括睿頻(Intel

Turbo

Boost技術)開關、超線程(Hyper-Threading技術)開關,我們只要選中將其開啟即可。

開啟睿頻

開啟超線程

而在睿頻和超性能技術都開啟后,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性能提升呢?我們可以從CPU核心運算測試軟件Fritz

Chess

Benchmark上的跑分結果,看出前后差距。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國際象棋軟件Fritz自帶的電腦棋力測試程序,由于支持多線程,可以進行數據量龐大的運算,所以經常用來測試電腦的運算能力。

測試CPU型號:Intel

酷睿i7-4770K睿頻及超線程關閉狀態(tài):

關掉睿頻超線程

成績?yōu)?1197睿頻及超線程開啟狀態(tài):

開啟睿頻超線程

成績?yōu)?4354

BIOS上CPU局部調整前后性能比照

從國際象棋的測試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性能差距還是很明顯的,CPU在開啟睿頻、超線程后運算速度提升幅度高達28%。我們都知道i7處理器具有超線程技術,但如果您忽略了主板上CPU的調試,那您還真有可能僅僅獲得了i5的性能。

內存頻率也是影響整機性能的重要局部,而說到內存的頻率,這里需要先來簡要介紹一下當下市場常見的兩種臺式機內存種類,分別為普通內存條(簡稱普條)及XMP內存條。

威剛XMP內存條

眾所周知,內存條可以工作在其默認頻率之上。內存的預設頻率并不高,這樣是為了其產品穩(wěn)定。游戲玩家可以將其頻率提升,從而提升性能。而XMP是Extreme

Memory

Profile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廠家在內存上除了默認頻率以外,還設定了一組更高的內存頻率,用戶可以在主板BIOS上開啟XMP選項,從而激活使用更高的內存頻率。目前市場上XMP內存的普及率很高,而XMP內存的最大特點就是內存外部覆蓋著一層金屬散熱片,內存顆粒是無法看到的。

金士頓普條

相對于XMP內存條,普條的最大特征就是我們可以在內存條上看到內存顆粒,而這種內存的頻率會在內存包裝上有所標示,廠家也并不會對普條進行預設的超頻設定。不過像三星黑武士這樣的內存,由于內存顆粒質量優(yōu)異,具備不錯的超頻性能,不少玩家都會在主板BIOS上對其進行超頻設置。

簡要介紹后,我們就進入主板BIOS中進行內存頻率方面的設置:

高級內存設定菜單

我們可以在主板BIOS上的高級內存設定(Advanced

Memory

Sitting)中進行調整,翻開后如上圖所示。大家可以看到第一行就是XMP開啟/關閉選項,如果大家的內存是普條的話,菜單中就沒有這個選項了。

將內存XMP選項翻開

筆者使用的就是一款XMP內存條,我們將XMP選項翻開,我們可以看到內存頻率就從原先默認的1333MHz調高到1600MHz了。

而不同的頻率,實際的性能表現又有多大差距呢,我們選用了AIDA64中的memory

benchmark來測試內存頻率調整前后的性能:

測試內存型號:威剛8GB

DDR3

1600G(XPG

V1.0

DRAM)內存默認頻率1333MHz:

內存1333MHz實測截圖開啟XMP后內存頻率為1600MHz:

內存1600MHz實測截圖

內存頻率調整前后性能測試

經過測試,我們可以明顯的從圖中看到內存頻率上下帶來的性能差距,而對于那些預設頻率更高的內存(1866MHz、2133MHz甚至更高),頻率調整后性能提升將會更加明顯。

根據對主板BIOS的簡單設置,我們可以將整機硬件上尚未發(fā)揮的性能全部釋放出來,而硬盤、CPU、內存的單項測試結果也很明顯的表達了調整BIOS前后的性能差距。如果上述的性能參數還是過于抽象,不要緊。筆者也用魯大師這款簡單易懂的軟件,對BIOS調整前后的整機配置進行跑分,詳見下列圖:

BIOS調試前魯大師跑分:7041

BIOS調試后魯大師跑分:7958

測試成績果然不出所料,在CPU開啟睿頻、超線程,內存頻率從1333MHz調至1600MHz后,魯大師的跑分也從7000出頭,躍升至接近8000分的成績,性能提升幅度高達13%。而我們在實際應用上,無論是辦公效率還是游戲的流暢程度,性能上的差距將在細節(jié)中更多的表達出來。測試平臺軟硬件狀態(tài)核心配件CPUInteli7-4770K主板技嘉G1.Sniper

B5顯卡CPU核顯芯片HD4600內存威剛DDR3-1600

4Gx2硬盤希捷

OCZ1TB

7200RPM

32MB

Cache

Vertex

4

512GB系統及驅動程序操作系統Mircosoft

Windows

7

SP1主板驅動Intel

INF

9.4.0.1026顯卡驅動Intel

HD

Graphics

Family

10.18.10.3282

在本次主板BIOS的設置操作局部,筆者遵循了普遍化原則,應選擇了技嘉這款主板中相對簡單的BIOS模式,不過此模式是在原版BIOS上進化而來,具體操作其他品牌的主板也能作為參考。

而隨時技術的進步,不少主板廠商為了帶給用戶最正確的使用體驗,都在BIOS設置界面上進行了重新優(yōu)化:不僅采用了中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