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xiàn)代外交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外交學院第一章單元測試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締結之后,世界各國都建立了常駐外交使節(jié)制度,以便進行交往()
A:錯B:對
答案:錯清政府處理對外關系的指導思想是:()
A:“王道”“霸道”B:閉關鎖國
C:華夷之辨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答案:華夷之辨在宗藩關系中,朝貢國使臣在見到中國皇帝時,要行的禮節(jié)是:()
A:跪拜禮B:握手禮C:鞠躬禮
答案:跪拜禮清政府允許外國人來做買賣的主要目的是:()
A:對外國商品感興趣B:顯示天朝的尊嚴
C:獲得經濟利益
答案:顯示天朝的尊嚴
朝貢制度所代表的宗藩關系其實就是一種君臣關系。()
A:對B:錯
答案:對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之后,外國人如果要與中國人做生意,必須通過____來進行。()
A:理藩院
B:禮部C:戶部D:公行
答案:公行閉關政策實行后,作為貿易雙方的中國與英國受到了同樣的打擊。()
A:錯B:對
答案: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國的有利地位。()
A:對B:錯
答案:對馬嘎爾尼使團來華的根本任務是要:()
A:為侵略中國做準備
B:給乾隆皇帝祝壽C:開辟中國市場
答案:開辟中國市場阿美士德使團對清政府所提的要求與之前馬嘎爾尼使團是一樣的。()
A:錯B:對
答案:錯
第二章單元測試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中英兩國在貿易上存在嚴重矛盾。()
A:對B:錯
答案:對下列哪項不是《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A:五口通商B:割讓香港島C:協(xié)定關稅
D:領事裁判權
答案:領事裁判權《南京條約》的附約包括:()
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B:《虎門條約》和《望廈條約》C: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望廈條約》
答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如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這指的是:()
A:領事裁判權B:開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國待遇
D:協(xié)定關稅
答案:片面最惠國待遇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商品進入中國的關稅是:()
A:0.1B:0.025C:0.15
D:0.05
答案:0.05近代中國最早的租界是在廣州的英租界。()
A:對B:錯
答案: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的統(tǒng)治者是:()
A:道光B:嘉慶C:咸豐D:同治
答案:道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的統(tǒng)治者是:()
A:咸豐B:嘉慶C:道光D:同治
答案:咸豐割讓香港島的條約是:()
A:中英《南京條約》B:中英《天津條約》C:中英《北京條約》
答案:中英《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界限街以南地區(qū)的條約是:()
A:中英《天津條約》B:中英《北京條約》
C:中英《南京條約》
答案:中英《北京條約》
第三章單元測試
下列書籍中是由林則徐編寫的是:()
A:《瀛環(huán)志略》B:《校邠廬抗議》
C:《海國圖志》D:《四洲志》
答案:《四洲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直接來源于:()
A:徐繼畬B:馮桂芬
C:魏源D:林則徐
答案:馮桂芬
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訢和李鴻章。()
A:錯B:對
答案:錯江南制造總局位于:()
A:南京B:上海
C:武漢
答案:上海
南洋水師防御的海域主要是:()
A:江浙B:廣東
C:福建D:山東
答案:江浙總理衙門是新創(chuàng)的近代外交機構,但不是專門的外交機構。()
A:對B:錯
答案:對下列項不屬于“洋務”:()
A:科舉B:海軍
C:開礦D:工廠
答案:科舉近代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是:()
A:丁韙良
B:華爾C:李泰國D:赫德
答案:李泰國近代最早允許美國在中國招募華工的條約是:()
A:中美《北京條約》B:《蒲安臣條約》
C:《望廈條約》D:中美《天津條約》
答案:《蒲安臣條約》
1872年,清政府派學生赴美國學習,這是近代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A:對B:錯
答案:對
第四章單元測試
日本為了占領琉球而利用了1871年發(fā)生的琉球船民事件。()
A:對B:錯
答案:對日本將琉球改為沖繩縣是在:()
A:20世紀上半葉B:19世紀上半葉C:20世紀下半葉
D:19世紀下半葉
答案:19世紀下半葉馬嘉理事件談判過程中,英國方面提出,中國的官方文件中出現(xiàn)“英國”一詞時必須抬寫。這一要求是為了:()
A:強調中英平等B:作為談判的籌碼換取更重要的利益
C:強調英國地位高于中國
答案:作為談判的籌碼換取更重要的利益
中俄《璦琿條約》所割讓的領土是:()
A:額爾古納河以東
B:烏蘇里江以東C:黑龍江以北D:外興安嶺以北
答案:黑龍江以北1867年,俄國將領阿古柏進入新疆,建立了喀什噶爾政權。()
A:對B:錯
答案:錯19世紀60、70年代中國出現(xiàn)的伊犁危機與當時哪兩個國家的爭奪有關?()
A:英國與法國B:英國與德國C:英國與俄國
D:俄國與德國
答案:英國與俄國
19世紀70年代占領中國新疆伊犁地區(qū)的國家是:()
A:英國B:俄國C:浩罕
答案:俄國《里瓦幾亞條約》雖然名義上收回了伊犁,但將伊犁西部和南部地區(qū)都割讓給了俄國。()
A:對B:錯
答案:對主張接受《里瓦幾亞條約》的人有:()
A:左宗棠B:李鴻章C:張之洞D:慈禧
答案:李鴻章清政府中“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李鴻章B:奕訢C:左宗棠D:張之洞
答案:張之洞
第五章單元測試
1874年法國與越南簽訂《西貢條約》,法國承認越南是獨立國家,這里“獨立”的真實含義是:()
A:越南不再是中國的屬國B:越南不再是法國的殖民地
C:越南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答案:越南不再是中國的屬國在中法戰(zhàn)爭中,率領清軍收復諒山的老將是:()
A:左宗棠B:劉永福C:馮子材
答案:馮子材
諒山大捷在中法戰(zhàn)爭中起到了扭轉整體戰(zhàn)局的作用。()
A:對B:錯
答案:錯中法戰(zhàn)爭中,清政府對法宣戰(zhàn)的主要目的是:()
A:打敗法國B:震懾越南C:以戰(zhàn)謀和
答案:以戰(zhàn)謀和
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國的態(tài)度是:()
A:偏向中國B:中立
C:偏向法國
答案:偏向法國在中法戰(zhàn)爭中幾乎全軍覆沒的海軍是:()
A:南洋水師B:福建水師
C:北洋水師
答案:福建水師
19世紀40年代擔任澳門總督的亞馬留在澳門肆意妄為,不斷向中國挑釁,激起廣泛不滿,最終被驅逐回葡萄牙。()
A:錯B:對
答案:錯葡萄牙人蠶食澳門不同地區(qū)的順序是:()
A:澳門半島——凼仔島——路環(huán)島B:路環(huán)島——凼仔島——澳門半島C:澳門半島——路環(huán)島——凼仔島
答案:澳門半島——凼仔島——路環(huán)島1862年中葡《和好貿易章程》一直沒有生效。()
A:對B:錯
答案:對1894年中英《續(xù)議滇緬界、商務條款》中未確定的一段邊界是在:()
A:尖高山以北B:薩爾溫江以東
C:尖高山以南
答案:尖高山以北
第六章單元測試
近代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始于:()
A:《江華條約》B:《漢城條約》
C:《仁川條約》
答案:《江華條約》甲午戰(zhàn)爭之前,面對日本在朝鮮的擴張,清政府不斷強化與朝鮮的關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A:錯B:對
答案:錯確認中日在朝鮮權力對等的條約是:()
A:《漢城條約》B:《仁川條約》C:《天津會議專條》
D:《江華條約》
答案:《天津會議專條》
翁同龢所說“蓋以昆明湖易渤海,萬壽山換灤陽也”指的是:()
A:清政府放棄與朝鮮的宗藩關系B:海防經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
C:清政府在戰(zhàn)爭中割地賠款
答案:海防經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
“以夷制夷”的策略是近代西方侵略背景下清政府中一些官員創(chuàng)造出的新思想。()
A:錯B:對
答案:錯晚清“以夷制夷”政策的代表人物是:()
A:李鴻章
B:奕C:林則徐
答案:李鴻章
《馬關條約》中規(guī)定的賠款數(shù)額是:()
A:2億兩白銀B:4.5億兩白銀
C:2100萬銀元
答案:2億兩白銀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是在:()
A:1900年B:1895年C:1937年
答案:1895年“三國干涉還遼”是清政府以夷制夷政策的一次重大成功。()
A:對B:錯
答案:錯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國決定與哪個國家結盟?()
A:英國B:俄國
C:法國D:美國
答案:俄國
第七章單元測試
19世紀末,德國以租借地的形式占領了:()
A:膠州灣B:廣州灣C:旅順大連
D:威海衛(wèi)
答案:膠州灣19世紀末,英國擴大了對香港的占領。這片擴大的地區(qū)被稱為:()
A:港島B:九龍城
C:新界
答案:新界義和團運動開始于:()
A:天津B:山東C:北京
D:四川
答案:山東義和團的籠統(tǒng)排外主義指的是他們對外來的東西不加區(qū)別地進行破壞。()
A:錯B:對
答案:對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tài)度是:()
A:招撫和利用
B:支持和領導C:反對并鎮(zhèn)壓
答案:招撫和利用
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后,慈禧攜光緒帝逃往:()
A:西安
B:太原C:洛陽D:熱河
答案:西安
在慈禧與光緒的斗爭中,西方國家的態(tài)度是:()
A:偏向光緒B:偏向慈禧C:不偏向任何一方
答案:偏向光緒下列各省中,未參加“東南互保”的省份是:()
A:湖南B:福建
C:直隸D:山東
答案:直隸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的西方國家一共有:()
A:11個
B:10個C:9個D:8個
答案:11個
西方各國接受了“門戶開放”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美國的國際地位比較高。()
A:對B:錯
答案:錯
第八章單元測試
《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按照西方國家的要求將總理衙門改組為外務部。()
A:對B:錯
答案:錯五大臣出洋考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西方的:()
A:經濟政策B:政治制度C:軍事技術
答案:政治制度19世紀末,俄國獲得了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的權力,隨后修建了中東鐵路。()
A:錯B:對
答案:對日俄戰(zhàn)爭的導火索是:()
A:俄國修建中東鐵路B:俄國占領中國東北
C:三國干涉還遼
答案:俄國占領中國東北
日俄戰(zhàn)爭中,對兩國進行調解的國家是:()
A:美國B:中國
C:英國
答案:美國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建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其目的在于經營南滿鐵路。()
A:錯B:對
答案:錯面對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qū)不斷加強直接控制,為了牽制日本,清政府主要考慮引入哪個國家的資本?()
A:德國
B:美國C:英國D:俄國
答案:美國1908年,美國政府決定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要求中國將這筆錢用于:()
A:加強軍隊建設B:進行政治改革C: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D: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
答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1911年,清政府決定向四國銀行團借款修建漢川鐵路,四國中不包括下列哪個國家:()
A:法國
B:日本C:英國D:德國
答案:日本“保路運動”的主要目的是:()
A:反對將鐵路修建權交給外國人B:反對外國人破壞中國鐵路
C:反對外國人出兵占領中國鐵路
答案:反對將鐵路修建權交給外國人
第九章單元測試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在國外的孫中山并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留在國外游說,希望獲得西方各國對革命的支持。()
A:錯B:對
答案:對對于清政府在武昌起義之后與各國所簽訂的條約,革命黨人的態(tài)度是:()
A:承認條約有效B:與各國協(xié)商決定
C:不承認條約有效
答案:不承認條約有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西方各國:()
A:沒有立即予以承認B:迅速給予承認
C:不與臨時政府有任何接觸
答案:沒有立即予以承認“泗水事件”是辛亥革命后中國外交的一次勝利,西班牙政府最終答應了中國的條件。()
A:對B:錯
答案:錯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西方各國在中國所支持的人是:()
A:孫中山B:宋教仁
C:袁世凱
答案:袁世凱中國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于:()
A:1911年B:1913年
C:1912年
答案:1912年袁世凱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之后,在南京宣布就職,但很快就將政府遷往了北京。()
A:對B:錯
答案:錯1915年《中俄蒙協(xié)約》對中國最大的損害是:()
A:明確承認了蒙古獨立B:明確承認了外蒙獨立C:實際上認可了俄國在外蒙的既得利益
答案:實際上認可了俄國在外蒙的既得利益
在西姆拉會議上,英國提出所謂“內外藏”的劃分,其實質在于:()
A:暫時緩解中英矛盾B:暫時緩解西藏局勢
C:策劃西藏獨立
答案:策劃西藏獨立下列關于西姆拉會議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這次會議是中英兩國為了解決西藏問題而決定召開的B:這次會議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C:這次會議解決了中英在西藏問題上的主要矛盾
答案:這次會議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第十章單元測試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中國即宣布:()
A:嚴守中立B:支持協(xié)約國C:支持同盟國
答案:嚴守中立對于中日“二十一條”的交涉,西方各國的態(tài)度是:()
A:完全支持日本B:對日本的要求進行有效干涉C:對日本不滿,但勸說中國接受
答案:對日本不滿,但勸說中國接受
關于一戰(zhàn)期間中國宣布對德絕交后取消德國在華特權的行動,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收回部分德國租界B:停止撥付德國借款及賠款本息C:取消德國在華駐兵權D:驅逐德國在華公民
答案:驅逐德國在華公民
“府院之爭”的頂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處理對德關系的問題。()
A:對B:錯
答案:對中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在:()
A:1914年6月B:1917年3月C:1914年8月D:1917年8月
答案:1917年8月
由于中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因此日本同意山東問題暫時擱置,留待戰(zhàn)后和會上討論解決。()
A:對B:錯
答案:錯對于中國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巴黎和會的基本傾向是:()
A:完全不考慮中國的任何要求
B:中國的利益不能妨礙所謂強國間的協(xié)調C:盡量滿足中國的合理要求
答案:中國的利益不能妨礙所謂強國間的協(xié)調為了向巴黎和會施壓,日本采用的手段是:()
A:提出“種族平等”提案B:威脅退出和會C: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答案:提出“種族平等”提案在巴黎和會上,列強要求中國在“凡爾賽和約”上保留簽字,但中國最終拒絕,決定不簽字。()
A:對B:錯
答案: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德之間戰(zhàn)爭狀態(tài)的結束是在:()
A:1919年6月“凡爾賽和約”簽字B:1919年11月德國投降C:1919年9月中國發(fā)布大總統(tǒng)宣言
答案:1919年9月中國發(fā)布大總統(tǒng)宣言
第十一章單元測試
在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提出取消各國在華特權,但各國僅答應了其中一項,即:()
A:租借地問題B:外國駐華軍警問題C:電臺和郵局問題
D:關稅問題
答案:電臺和郵局問題
關于俄國十月革命后的兩次對華宣言,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宣言體現(xiàn)了一種和平、平等的新型國際關系原則B:宣言對于當時的中國人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C:宣言的發(fā)布也就意味著帝俄在華特權得以取消D:宣言的發(fā)布也是因為蘇俄需要打破外交上的孤立
答案:宣言的發(fā)布也就意味著帝俄在華特權得以取消1919年11月,中國宣布撤銷外蒙自治,廢除1915年的《中俄蒙協(xié)定》。()
A:對B:錯
答案:對《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xié)定》中對中東鐵路的規(guī)定是:()
A:中東鐵路交還中國B:中國無權干涉中東鐵路相關事務C:中國資本可贖回中東鐵路
答案:中國資本可贖回中東鐵路
制造“五卅慘案”的西方國家是:()
A:意大利
B:英國C:日本D:西班牙
答案:英國1925年關稅會議召開,西方各國提出中國關稅自主的前提條件是:()
A:南北政府統(tǒng)一B:裁撤厘金C:穩(wěn)定國內物價D:實行金本位制
答案:裁撤厘金面對中國撤廢領事裁判權的要求,西方各國只是對中國提出了各種司法制度的改良建議,實際上否定了中國的要求。()
A:錯B:對
答案:對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于:()
A:廣州革命政府成立B:北伐戰(zhàn)爭
C: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D:“孫文越飛宣言”
答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外交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確定稅率、自行決定征稅的是:()
A:廣州國民政府B:北京政府C:武漢國民政府D:南京國民政府
答案:廣州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所收回漢口、九江的租界原屬于:()
A:英國
B:美國C:法國D:俄國
答案:英國
第十二章單元測試
在南京慘案的處理上,南京國民政府的態(tài)度是:()
A:查明真相,各自追責B:一再妥協(xié),不斷退讓
C:以俄為師,堅決斗爭
答案:一再妥協(xié),不斷退讓
對于國民政府的北伐,日本當時的態(tài)度是:()
A:支持B:不關心
C:不支持
答案:不支持張學良頂住日本的壓力宣布東北易幟,這極大地激怒了日本。日本隨即宣布不承認南京國民政府,將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A:錯B:對
答案:錯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對蘇聯(lián)的態(tài)度是:()
A:繼續(xù)廣州政府時期的聯(lián)蘇政策B:實際上斷絕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關系
C:疏遠蘇聯(lián),但避免產生沖突
答案:實際上斷絕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關系
最早與南京國民政府簽訂新關稅條約的國家是:()
A:日本
B:美國C:比利時D:德國
答案:美國中國完全實行關稅自主是在:()
A:1945年9月
B:1929年1月C:1943年1月D:1933年5月
答案:1933年5月南京政府成立后希望收回領事裁判權,相關交涉的結果是:()
A:在20世紀30年代廢止領事裁判權B:陷入停頓,沒有成果。后來更因日本侵華而未能成功
C:在西方各國壓力下,被迫同意各國繼續(xù)享有領事裁判權
答案:陷入停頓,沒有成果。后來更因日本侵華而未能成功
1928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非戰(zhàn)公約。這一文件后來成為揭露日本侵略行徑、爭取國際社會聲援的重要法律依據(jù)。()
A:錯B:對
答案:對中東路事件發(fā)生后,蘇聯(lián)方面的反應不包括:()
A:要求第三方干預
B:軍事行動C:宣布斷交
答案:要求第三方干預
下列關于中東路事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事件導致中蘇斷交,直至二戰(zhàn)結束前夕才恢復
B:中國想要獲得中東路完全的控制權,蘇聯(lián)反對C:這次事件也是南京政府反蘇外交的一部分D:伯力議定書是南京政府與蘇聯(lián)談判的結果
答案:這次事件也是南京政府反蘇外交的一部分
第十三章單元測試
“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采取消極軟弱態(tài)度的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遠遠不如日本。()
A:對B:錯
答案:錯南京政府“四不”方針所針對的對象是:()
A:美國B:蘇聯(lián)
C:國際聯(lián)盟D:日本
答案:日本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特種外交委員會”主要是為了應對:()
A:中東路事件B:九一八事件C:一二八事變D:七七事變
答案: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件發(fā)生后,歐美等國的反應是:()
A:向日本提出抗議并增派軍艦B:派出調查團進行調查
C:對日本行為未有任何表示
答案:向日本提出抗議并增派軍艦“滿洲國”成立后,國聯(lián)的態(tài)度是:()
A:不承認B:承認C:未有明確表態(tài)
答案:不承認1933年11月,中日之間達成《關于華北善后交涉議定案》,中國正式承認了滿洲國。()
A:錯B:對
答案:錯日本發(fā)表“天羽聲明”的主要目的是:()
A:將歐美國家排斥出中國B:迫使中國承認滿洲國C:拉攏南京政府共同反共
D:迫使中國承認華北自治
答案:將歐美國家排斥出中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
A:民間組成的抗日力量
B:南京政府管轄下的地方政府C:日本扶持的偽政府
答案:日本扶持的偽政府日本策動“華北自治”后,南京政府的態(tài)度是:()
A:不公開承認,但實際上默認B:妥協(xié)接受C:明確表示反對
答案:明確表示反對
1936年7月,蔣介石發(fā)表講話對“最后關頭”進行了解釋,這表明南京國民政府開始設定對日政策的底線。()
A:對B:錯
答案:對
第十四章單元測試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南京政府最初的態(tài)度是:()
A:既決心抗戰(zhàn),同時還爭取談判B:立即對日本宣戰(zhàn)C:繼續(xù)對日妥協(xié)
答案:既決心抗戰(zhàn),同時還爭取談判“新四軍”是由哪部分軍隊改編而來?()
A:陜北的中央紅軍B:華中地區(qū)的紅軍C:南方八省的紅軍
答案:南方八省的紅軍
八路軍的正、副總指揮分別是朱德和葉劍英。()
A:對B:錯
答案:錯“盧溝橋事變”之后,中國要求國聯(lián)采取必要行動。國聯(lián)的反應中不包括:()
A:召開相關國家共同參加的國際會議B:派出代表團到中國進行調查
C:通過了道義上支持中國的議案
答案:派出代表團到中國進行調查
日本發(fā)動對華全面侵略戰(zhàn)爭后,在中日之間進行調停的德國駐華大使是:()
A:克萊琪B:陶德曼C:芮恩施
答案:陶德曼1937年8月,中國與蘇聯(lián)簽訂了:()
A:《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B:《中蘇同盟條約》C:《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答案:《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之初,南京政府向美國求助,所取得的成果是:()
A:中止了對日物資輸出
B:美國宣布在中日間中立C:向中國提供了一些貸款
答案:向中國提供了一些貸款日本占領南京是在:()
A:1937年11月B:1938年10月
C:1937年12月
答案:1937年12月“飛虎隊”的創(chuàng)始人是:()
A:史迪威B:陳納德
C:羅斯福
答案:陳納德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前一年的時候,中國方面就曾經正式向英美提出三國合作的方案。()
A:對B:錯
答案:對
第十五章單元測試
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lián)合國家宣言》。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簽名于宣言之首。()
A:對B:錯
答案:對中美中英新約中未涉及的內容是()。
A:廢除外國軍艦進入中國領水的特權
B:不再由英國人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
C:英國放棄北九龍租借地
D:廢除沿海貿易和內河航行權
答案:英國放棄北九龍租借地
蔣介石和史迪威的矛盾不斷激化后,被派到中國調解二人關系的是()。
A:司徒雷登
B:赫爾利
C:馬歇爾
答案:赫爾利
1940年10月,國民黨開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
A:皖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檔案管理保密管理培訓
- 中小學生做有責任感的人主題班會
- 大學物理學 第一卷 經典物理基礎 第6版 課件 7 機械振動
- 商標許可分銷合同(2篇)
- 各類技術服務合同
- 家居設備采購協(xié)議
- 冷庫入口管理協(xié)議
- 中層管理者培訓體會
- 患者出院護理操作流程
- 怎介紹旅游景點
-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五下第二單元課本劇《猴王出世》劇本
- 太平哨水利樞紐引水式水電站設計
- YC/T 425-2011煙用紙張尺寸的測定非接觸式光學法
- GB/T 6109.2-2008漆包圓繞組線第2部分:155級聚酯漆包銅圓線
- GB/T 17747.1-2011天然氣壓縮因子的計算第1部分:導論和指南
- 2023年金鑰匙科技初三化學CESL活動競賽決賽試題及答案
- GB∕T 21489-2018 散糧汽車卸車裝置
- 2022自考審計學復習資料
- 2021營養(yǎng)健康介紹膳食指南PPT模板
- 液力偶合器參數(shù)
- 高級宏觀經濟學課件:ch 8 CONSUMPTIO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