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真題問答題(共92題,共92分)(1.)在短期模型中,比較開放條件和封閉條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對總需求及其組成部分影響傳導機制的差異。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在(江南博哥)封閉經濟條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了利率水平,使得投資增加,從而增加了任何給定的價格水平上的總需求。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利率為世界利率,所以利率不再是關鍵因素,匯率變成了影響總需求的關鍵因素。一旦貨幣供給的增加開始給國內利率以向下的壓力,由于投資者會把資金投到其他地方尋求更高的收益,資本流出該經濟。資本的流出使本幣貶值,這一貶值使國內產品相對于國外產品更為便宜,從而刺激了凈出口。因此,在一個小型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通過改變匯率而不是改變利率來影響收入,最后的結果也是增加了任何一個價格水平上的總需求。(2.)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說明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說明對環(huán)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嚴厲越好,為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環(huán)境問題中存在外部性,使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社會成本存在差異,從而不能實現(xiàn)資源配置的效率。環(huán)境污染問題屬于負外部性問題。負外部性是指某個人(生產者或消費者)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危害,但他自己卻并不為此而支付足夠抵償這種危害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存在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會所要求的最優(yōu)水平,從而使得污染排放量超過環(huán)境承載量,出現(xiàn)環(huán)境污染問題。(2)對環(huán)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嚴厲越好。如圖1-1所示,D=MR是某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MC則為其邊際成本曲線。在負外部性下,社會的邊際成本高于私人的邊際成本,它由虛線MCJ+ME表示,ME可以看成邊際外部不經濟。競爭廠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其產量為X*;但使社會利益達到最大的產量應當使社會的邊際收益(可以看成為價格)等于社會的邊際成本,即應當為X*。因此,生產的外部不經濟造成產品生產過多,超過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X*。若政府對環(huán)境污染進行控制,假定對污染企業(yè)增加環(huán)境稅t,當t=ME時,此時廠商的邊際成本變?yōu)镸C+ME,此時社會產量為最優(yōu)產量X**。若政府加大控制力度,使得t=ME',此時MC+ME'>MC+ME,社會產量為X***,顯然X***(3.)論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4.)社會生產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指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xiàn)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上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包含了以下幾點內容:①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一定時期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shù)生產者普遍使用的生產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動工具。②正常的生產條件不是過去的,也不是將來的,而是現(xiàn)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③在現(xiàn)有正常生產條件下,由于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存在區(qū)別,同種商品生產所需要的時間也會不同。④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是一個不斷擴大規(guī)模的再生產過程。(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還有另一種含義,即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這是指社會總勞動中按一定比例用來生產社會需要的某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給超過需求過大時,優(yōu)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需求超過供給過大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生產條件的變化實現(xiàn)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3)兩種含義的相互關系。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共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一種含義是價值決定的基礎,那么,第二種含義則是價值的實現(xiàn)。②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qū)別:第一種含義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所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所決定的則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第一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guī)模的使用價值。實際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便成為經濟調節(jié)的目標,由于社會總勞動時間是有限的,因此,經濟調節(jié)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活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因此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發(fā)展勞動、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以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允許各種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的不平衡、多層次和不夠高的狀況是分配方式呈現(xiàn)多樣性的最深層次的原因。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有利于調動社會廣大成員的積極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動員起來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2)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內容。①按勞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參加社會勞動,在全社會范圍內,社會在對社會總產品做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shù)量和質量)為唯一的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進行分配。②按生產要素分配是與按勞分配不同的一種分配方式。它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產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會財富。一般地說,投入資本得到利潤,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入勞動得到工資,投入資金得到利息。(l)社會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有機整體。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互相制約、互相依賴,構成生產總過程的矛盾運動。(2)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系。①生產與消費。a.生產決定消費。第一,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如果沒有生產創(chuàng)造出來的各種物質資料,就不會有人們的各種消費活動。物質資料的數(shù)量和種類決定了消費的水平和結構。第二,生產決定了消費的方式。生產出什么樣的消費用具,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消費方式。第三,生產的性質決定了消費的性質。資本主義生產不同于社會主義生產,因而資本主義消費也不同于社會主義消費。b.消費反作用于生產。首先,消費使生產得到最終實現(xiàn)。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進入消費,它就不是實現(xiàn)的產品。其次,消費為生產提供目的和動力。如果沒有消費,生產也就失去了意義,人們就不會去從事各種生產活動。②生產與分配。a.生產決定分配。首先,被分配的產品只是生產的成果,因而生產的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可分配產品的數(shù)量。其次,生產的社會性質決定了分配的社會形式,如資本主義生產就決定了有利于資本家階級的分配形式。b,分配對生產也有反作用。與生產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會推動生產的發(fā)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的發(fā)展。③生產與交換。a.生產決定交換。生產過程中,社會勞動分工的程度決定了交換的范圍和規(guī)模。分工愈細,交換范圍愈廣,交換規(guī)模愈大。b.交換對生產也有反作用。交換的發(fā)展又會推動社會勞動分工的發(fā)展。比如,商品交換的發(fā)展,就有利于促進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化,有利于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大農業(yè)的轉化。(5.)怎樣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兩種含義及其相互關系?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xiàn)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上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包含了以下幾點內容:①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一定時期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shù)生產者普遍使用的生產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動工具。②正常的生產條件不是過去的,也不是將來的,而是現(xiàn)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③在現(xiàn)有正常生產條件下,由于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存在區(qū)別,同種商品生產所需要的時間也會不同。④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是一個不斷擴大規(guī)模的再生產過程。(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還有另一種含義,即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這是指社會總勞動中按一定比例用來生產社會需要的某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給超過需求過大時,優(yōu)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需求超過供給過大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生產條件的變化實現(xiàn)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3)兩種含義的相互關系。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共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一種含義是價值決定的基礎,那么,第二種含義則是價值的實現(xiàn)。②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qū)別:第一種含義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所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所決定的則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第一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guī)模的使用價值。實際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便成為經濟調節(jié)的目標,由于社會總勞動時間是有限的,因此,經濟調節(jié)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6.)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闭垖θ腥珪纳鲜鲇^點進行具體闡述。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的依據(j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②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不平衡、多層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③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經濟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就全國而言,要堅持公有資產在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但在個別地區(qū)、個別部門可以有差別。也就是說,公有資產在社會資產中占數(shù)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是相對于社會資產的總體而言,并不排除在個別部門、個別地區(qū)非公有資產占數(shù)量優(yōu)勢。第二,公有資產占優(yōu)勢,既要有量的優(yōu)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關鍵是要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整體質量,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②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對于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F(xiàn)階段我國所有制結構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是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商獨資經濟。其主要特征是:一是企業(yè)生產資料歸私人支配,生產經營由私人進行管理和決策;二是除個體經濟外,一般都以雇傭勞動為基礎;三是依法納稅后,企業(yè)的經營成果歸企業(yè)自主支配。鼓勵、支持和引導私營、個體經濟和外商獨資經濟健康發(fā)展,是由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因此要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實現(xiàn)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fā)展;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以充分發(fā)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7.)已知消費者的效用函數(shù)為U=αlnx1+x2,請寫出在P1=2,p2=4,y=10,a=1/3時p2變化對于x1(p,y)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其中p1、p2分別代表兩種物品x1、x2的價格,y代表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如果p2從4上升為p'2=5,P1保持不變,那么為了使該消費者效用水平(用U表示)保持不變,應該如何對該消費者進行補償?正確答案:參考解析:根據(jù)擬線性效用函數(shù)性質求解。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問題為:求解可得:設商品x2的價格變化量為△p2,即p'2=p2+△p2,則此時從而替代效應=總效應=收入效應為0。若p'2=5,則替代效應為1/6(2)由(1)可得馬歇爾需求函數(shù)為:支出函數(shù)為:為使效用保持不變,則消費者補償為:(8.)假定一個經濟的消費函數(shù)是C=400+0.5Y,投資函數(shù)為1-1200-20r,經濟中貨幣的需求函數(shù)為1=0.5Y-20r,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為M=1000,其中C、I、y表示消費、投資和總產出,單位是10億,r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計量。假設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為P。推導這個經濟的IS曲線。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兩部門經濟產品市場均衡條件可得:Y=400+0.5Y+1200-20r化簡可得經濟的IS曲線方程為:Y=3200-40r(9.)假定一個經濟的消費函數(shù)是C=400+0.5Y,投資函數(shù)為1-1200-20r,經濟中貨幣的需求函數(shù)為1=0.5Y-20r,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為M=1000,其中C、I、y表示消費、投資和總產出,單位是10億,r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計量。假設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為P。推導這個經濟的LM曲線。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可得:化簡可得經濟的LM曲線方程為:(10.)假定一個經濟的消費函數(shù)是C=400+0.5Y,投資函數(shù)為1-1200-20r,經濟中貨幣的需求函數(shù)為1=0.5Y-20r,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為M=1000,其中C、I、y表示消費、投資和總產出,單位是10億,r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計量。假設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為P。推導這個經濟的總需求函數(sh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聯(lián)立IS曲線方程和LM曲線方程有:消去利率r可得總需求函數(shù)為:(11.)假定產出是根據(jù)含有失業(yè)率的生產函數(shù)Y=Kα[(l-u*)L]1-α來表示的。在上式中,K為資本,L為勞動力,u*為自然失業(yè)率。國民儲蓄率為s,勞動力增長率為n,資本折舊率為δ。計算該經濟的穩(wěn)態(tài)的人均資本和人均產出。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穩(wěn)態(tài)時有sf(k)一(n+δ)k,即:解得穩(wěn)態(tài)人均資本為:從而穩(wěn)態(tài)的人均產出為:(12.)假定產出是根據(jù)含有失業(yè)率的生產函數(shù)Y=Kα[(l-u*)L]1-α來表示的。在上式中,K為資本,L為勞動力,u*為自然失業(yè)率。國民儲蓄率為s,勞動力增長率為n,資本折舊率為δ。請把人均產出(y=Y/L)表示為人均資本(k=K/L)和自然失業(yè)率的函數(sh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生產函數(shù)兩邊同時除以勞動力L,得:其中,y表示人均產出,k表示人均資本,u*表示自然失業(yè)率。(13.)假定產出是根據(jù)含有失業(yè)率的生產函數(shù)Y=Kα[(l-u*)L]1-α來表示的。在上式中,K為資本,L為勞動力,u*為自然失業(yè)率。國民儲蓄率為s,勞動力增長率為n,資本折舊率為δ。失業(yè)通過哪兩種途徑影響穩(wěn)態(tài)的產出水平?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2)可知,穩(wěn)態(tài)時人均產出水平為可知失業(yè)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影響穩(wěn)態(tài)的產出水平:①失業(yè)通過影響自然失業(yè)率U*進而影響穩(wěn)態(tài)產出水平y(tǒng)*。失業(yè)持續(xù)增加,導致U*上升,從而會使得穩(wěn)態(tài)人均產出y*減少。②失業(yè)通過影響勞動力增長率n進而影響穩(wěn)態(tài)人均產出y*??芍?,失業(yè)增加,會導致勞動供給減少,勞動力增長率n下降,穩(wěn)態(tài)產出y*減少。(14.)什么是貨幣政策規(guī)則?請列出其中的三種并簡述之。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貨幣政策規(guī)則是相對于貨幣政策操作中相機抉擇而言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來制定政策,即提前公告政策如何對各種情況做出反應并承諾始終遵循其公告,那么政策就是按規(guī)則來實施的。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件發(fā)生時自由地作出判斷并擇時制定政策,該政策就是斟酌處置的,也稱為相機抉擇的。經濟學家提出的三種貨幣政策規(guī)則是:(1)貨幣主義的單一政策規(guī)則。貨幣主義提出,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按平均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再加上人口增長率來規(guī)定并公開宣布一個長期不變的貨幣增長率,是貨幣政策唯一的最佳選擇。貨幣主義的這一以貨幣供給量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標,而排除利率、信貸流量、準備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議被稱為單一的政策規(guī)則。(2)名義GDP目標制。根據(jù)這種規(guī)則,中央銀行宣布一個計劃的名義GDP目標。如果名義GDP的增加高于這個目標,中央銀行就降低貨幣增長率,以抑制總需求。如果名義GDP的增加低于這個目標,中央銀行就提高貨幣增長率,以刺激總需求。由于名義GDP目標允許根據(jù)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調整貨幣政策,所以,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相信,這種政策規(guī)則會比貨幣主義政策規(guī)則使產出和物價更穩(wěn)定。(3)通貨膨脹目標制。根據(jù)這種規(guī)則,中央銀行將預先宣布通貨膨脹率目標(通常是低的),然后當實際通貨膨脹率背離這一目標時調整貨幣供給。與名義GDP目標一樣,通貨膨脹率目標也把經濟與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分開。此外,通貨膨脹率目標在政治上的優(yōu)點是易于向公眾作出解釋。(15.)為了應對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美聯(lián)儲20世紀80年初期開始緊縮貨幣供給。這項政策的結果是通貨膨脹率從70年代末的11.3%下降到1983年的3%。另一個結果是3個月期國債的名義利率先是在1981年上升到了14%,然后逐漸下降,最后在1986年下降到了6%。請解釋為什么緊縮的貨幣政策會產生上述名義利率走勢。正確答案:參考解析:(l)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進而穩(wěn)定物價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費雪方程式是反映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關系的方程。如果用i表示名義利率,r表示實際利率,丌表示通貨膨脹率,那么,費雪方程式可以寫為:i=r+π。費雪方程式說明名義利率可以由于兩個原因而變動:實際利率變動或通貨膨脹率變動。(2)美聯(lián)儲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名義利率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在于:①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由于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要通過影響利率,再影響投資,然后才能影響就業(yè)和國民收入,因而,貨幣政策的作用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充分得到發(fā)揮,其外部時滯時間較長。a.在緊縮性貨幣政策實施初期,緊縮性貨幣政策對物價水平影響較小,但對實際利率影響較大,如圖1-2所示,美聯(lián)儲減少名義貨幣供給M,在物價一定的情況下,使得實際貨幣余額減少,從而實際利率r上升。實際利率大幅度上升,而通貨膨脹率在短期下降幅度有限,從而使得名義利率i=r+π大幅度上升,1981年上升到了14%。b.在緊縮性貨幣政策實施后期,貨幣政策的效果開始顯現(xiàn),緊縮性貨幣政策使得實際利率上升,但此時通貨膨脹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實際利率上升的幅度,從而使得名義利率i=r+π下降。②貨幣中性。在短期中,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變量能夠產生影響,導致實際利率上升,產出下降,但由于滯脹的慣性,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有限,因此實際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導致名義利率上升。然而在長期中,由于貨幣中性,經濟處于充分就業(yè)的產出水平,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變量沒有影響,但會引起物價水平的同比率變動,通貨膨脹率下降,從而導致名義利率下降。(16.)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產方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科學,任務是揭示經濟過程的本質聯(lián)系及其運動的客觀必然性,即揭示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經濟規(guī)律是指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客觀的必然聯(lián)系。經濟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經濟規(guī)律具有歷史性,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fā)生作用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和市場條件等。經濟規(guī)律具有三個層次:各個社會都具有的經濟規(guī)律,比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幾個社會形態(tài)所共有的經濟規(guī)律,如價值規(guī)律、市場競爭等各種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某個社會形態(tài)特有的經濟規(guī)律,如資本主義條件下起作用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分析的任務有三個方面:①借鑒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經濟組織和經濟形式,推動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趕上甚至超過資本主義國家;②競爭,為社會主義最終在經濟競爭中戰(zhàn)勝資本主義提供對策性理論;③信念,揭示資本主義經濟新的內在矛盾,堅定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信念。(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社會主義分析的任務:堅定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信念;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促進發(fā)展先進社會生產力、增加國民財富。(17.)如何正確、全面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論斷?正確答案:參考解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1)市場的決定作用,是對資源配置而言的。理論與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經濟發(fā)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guī)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jiān)管不到位問題。(2)市場在資源配置領域中起決定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在強調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市場本身也有弱點和不足之處:第一,市場調節(jié)具有短期性。市場通過價格的漲落所反映的社會需求是近期的社會需求,因而它不能進行長期的調節(jié);第二,市場調節(jié)具有滯后性。只有某個部門出現(xiàn)了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的情況,才能促使企業(yè)退出或進入這個部門,這就會不可避免地造成資源的浪費;第三,市場調節(jié)具有不確定性。市場只能通過價格的漲落為企業(yè)指明社會需求的方向,因而容易造成生產的盲目性;第四,市場調節(jié)缺乏全局性。市場調節(jié)是受企業(yè)的局部利益驅動的,難以協(xié)調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此外,在有些領域,市場調節(jié)是無效的,這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說的“市場失靈區(qū)”。例如,公共事業(yè)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市場是難以調節(jié)的。(3)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提出要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把兩者結合起來。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發(fā)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fā)揮市場的作用,也要發(fā)揮政府的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加強和優(yōu)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jiān)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綜上所述,做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xiàn)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應與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共同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保駕護航。(18.)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工資實質上是由什么決定的?同時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工資是與利潤、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種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疇。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可以還原為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的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具體包括:①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維持他的勞動力的再生產;②勞動者養(yǎng)育子女所必需的價值,用以延續(xù)勞動力的供給;③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于提供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資本主義工資在現(xiàn)象上表現(xiàn)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其實質是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決定的,體現(xiàn)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2)資本主義工資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同時也受到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①社會生產率越高,工人在相同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財富越多,貨幣工資所能買到的各種生活資料和服務的數(shù)量越多;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的培訓費用會增加,工資自然也增加;③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和長期斗爭,使得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增加,工資也會隨談判能力的增長而增加;④名義工資的購買力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通貨膨脹越高,等額的名義工資購買力越低。(19.)已知一個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Q=1/11(4KL-L2一K2),其中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且要素市場價格分別為v和ω。產品的市場價格為P,而該企業(yè)僅是一個價格接受者。假設該廠商產品的市場需求函數(shù)Q=a-0.5P。若勞動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求該廠商對勞動的需求函數(sh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在短期,由(1)知L的需求函數(shù)為:將(2ω十v)L=(2v+w)K代人生產函數(shù)可得:(20.)已知一個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Q=1/11(4KL-L2一K2),其中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且要素市場價格分別為v和ω。產品的市場價格為P,而該企業(yè)僅是一個價格接受者。假設企業(yè)處在長期生產中,w=1,v=4,企業(yè)的最優(yōu)生產方式是什么?企業(yè)的長期成本函數(shù)是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企業(yè)處于長期生產時,成本最小化問題為:拉格朗日函數(shù)為:一階條件為:由前兩式可得:(2w+v)L=(2v+w)K,當ω=1,v=4時,2L=3K。代人生產函數(shù)可得:從而可得企業(yè)的長期成本函數(shù)為:(21.)已知一個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Q=1/11(4KL-L2一K2),其中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且要素市場價格分別為v和ω。產品的市場價格為P,而該企業(yè)僅是一個價格接受者。該企業(yè)現(xiàn)有資本存量為當面臨短期的產品價格波動時,它將如何生產?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對于該企業(yè)而言,利潤函數(shù)為:π=PQ-vK-ωL在短期,當資本存量一定時,廠商的利潤函數(shù)為:企業(yè)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此時,企業(yè)所需要的勞動力為(22.)考慮一個具有如下生產函數(shù)的經濟體:Y=AK0.4L0.6,其中K為資本,L為勞動。在一般化(A不等于常數(shù))的生產函數(shù)中,你認為A可能包含哪些影響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這些是否可能與資本K或勞動L相關?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在一般化的生產函數(shù)中,A可能包含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等影響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這些可能與資本或勞動相關:此時,消費并不能增加,因此,政策沒有作用或者說作用大打折扣,(23.)考慮一個具有如下生產函數(shù)的經濟體:Y=AK0.4L0.6,其中K為資本,L為勞動。設A=1,計算人均生產函數(sh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若A=1,則有生產函數(shù)為Y=K0.4L0.6,從而有:此即為人均生產函數(shù)。(24.)假設某大宗商品的國際需求函數(shù)Q=a-P。兩個寡頭公司1和2向該市場提供同質產品,擁有不變的單位邊際成本,分別為c1和c2,且有a>c2>c1。若兩個企業(yè)的供給能力充足而展開伯川德(Bertrand)競爭,則各自的納什均衡價格策略是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伯川德的均衡情況為:對于廠商1來說,其利潤函數(shù)為:π1(q1,q2)=(P-c)·D1(q1,q2),這里D1(q1,q2)表示廠商1的需求函數(shù),由下式給出:從上式可知,如果廠商1的定價Pl大于廠商2的定價P2,則廠商1會失去整個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為零,該廠商的利潤也就為零;但如果P1C2>C1,廠商1肯定會以P2=C2-ε(ε>0,且是個無窮小量)的價格進行生產,此時廠商1會占領所有的市場份額,廠商2停產。(25.)假設某大宗商品的國際需求函數(shù)Q=a-P。兩個寡頭公司1和2向該市場提供同質產品,擁有不變的單位邊際成本,分別為c1和c2,且有a>c2>c1。若兩個公司展開古諾(Cournot)競爭,則各自的納什均衡產量q1和q2是多少?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若兩個企業(yè)展開古諾競爭,則寡頭公司1的利潤函數(shù)為: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從而寡頭公司1的反應函數(shù)為:寡頭公司2的利潤函數(shù)為:同理可得其反應函數(shù)為:聯(lián)立兩個公司的反應函數(shù)①②可得:此即為古諾競爭下的納什均衡產量。(26.)考慮一個具有如下生產函數(shù)的經濟體:Y=AK0.4L0.6,其中K為資本,L為勞動。假設每年的折舊率δ為5%,考慮簡單的索羅增長模型,穩(wěn)態(tài)時,求出人均資本存量的黃金律以及該黃金律水平下的人均產量水平、人均投資水平、人均消費水平。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資本的黃金律水平是指穩(wěn)定狀態(tài)人均消費最大化所對應的人均資本水平,此時均衡條件為:f’(k**)=δ,即有:0.4k-0.6-0.05解得:kgold=32。此時有:人均產出為:y=k0.4gold=4;人均投資水平為:i=S=y-C=δkgold=32×5%-1.6;人均消費水平為:C=f(/kgold)-δkgold=4-1.6=2.4。(27.)根據(jù)流動性陷阱理論,當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后,擴張性貨幣政策由于無法導致利率進一步下降因此政策無效。然而當次貸危機之后,美國市場名義利率接近零下限(名義利率不能為負)的情況下,美聯(lián)儲采取了以大量購買資產為主要特征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是否意味著流動性陷阱理論是錯誤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并不意味著流動性陷阱理論是錯誤的。流動性陷阱又稱凱恩斯陷阱,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的一種經濟狀態(tài)。當利率極低時,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和有效需求,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無效。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存在的意義本身并不意味著流動性陷阱理論是錯誤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流動性陷阱的正確性,原因在于:①流動性陷阱理論的存在,使得政府降低名義利率的政策失效,即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失效。為了發(fā)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應運而生。②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實施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或經濟狀況接近于流動性陷阱的狀況,因此只有在流動性陷阱下,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才有存在的意義,或者說,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③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實施條件與流動性陷阱存在的條件有所差別,二者并不是完全相互對立的關系,因此,在條件不同、環(huán)境不同、面對的主要問題不同下,不能簡單地說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就意味著流動性陷阱理論是錯誤的。(28.)請論述長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區(qū)別及其政策含義。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菲利普斯曲線說明失業(yè)和通貨膨脹的關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形狀不同,對應的政策含義也不相同。(1)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及其政策含義?,F(xiàn)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意指經過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線,即描述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替換關系的曲線。該曲線表明:物價上漲率增加時,失業(yè)率下降;物價上漲率下降時,失業(yè)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如圖1-2所示。圖1-2中,橫軸表示失業(yè)率μ,縱軸表示通貨膨脹率π,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即為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可用于分析調控宏觀經濟的對策。在一定的時點上,政府可設置一個經濟能夠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yè)率的界限,通過總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內。當通貨膨脹率過高時,可通過緊縮性的經濟政策使失業(yè)率提高,以換取低通貨膨脹率;當失業(yè)率過高時,采取擴張性的經濟政策使通貨膨脹率提高,以獲得較低的失業(yè)率。西方學者認為,在以失業(yè)率為橫坐標、通貨膨脹率為縱坐標的坐標系中,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垂直線,表明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替換關系。而且,在長期中,經濟社會能夠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經濟社會的失業(yè)率將處在自然失業(yè)率的水平。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形成過程如圖1-3所示。圖1-3中,從長期來看,工人預期的通貨膨脹與實際通貨膨脹是一致的。因此,企業(yè)不會增加生產和就業(yè),失業(yè)率也就不會下降,從而便形成了一條與自然失業(yè)率重合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是,從長期來看,政府運用擴張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業(yè)率,還會使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29.)假設某國經濟陷入衰退。政府決定從2014年之后開始的十年內減稅2萬億,但是這個減稅不是平滑實行的,而是在2014年和2015年少量減稅,之后增加。如果人們接受永久收入理論,但是存在借貸約束,這會如何影響上一問的結論?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當消費者存在借貸約束時,消費者的選擇必須既滿足實際預算約束,又滿足借貸約束。當消費者面臨借貸約束時,有兩種可能的情況:①消費者選擇當期的消費小于當期收入,因此,借貸約束沒有約束性,不影響每個時期中任何一個時期的消費。此時,減稅會使得消費者永久收入增加,且消費者借貸約束沒有約束性,則消費者會增加消費,總需求增加,這一政策依舊是有作用的,此時結果和第(2)問相同。②若借貸約束是有約束性的,消費者無法通過借貸來擴大消費,則當期消費只能等于當期收入。此時,消費并不能增加,因此,政策沒有作用或者說作用大打折扣,與第(2)問的結論相反。(30.)假設某國經濟陷入衰退。政府決定從2014年之后開始的十年內減稅2萬億,但是這個減稅不是平滑實行的,而是在2014年和2015年少量減稅,之后增加。一些評論者使用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認為這種政策對經濟衰退不起作用。為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①技術進步。在索羅模型中,技術進步是外生的,而且,索羅模型認為,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時,MPK=δ+n+g,即儲蓄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暫時的,從不穩(wěn)定狀態(tài)向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過渡的過程中,儲蓄(投資)對經濟的作用逐漸變小。而最后經濟之所以可以繼續(xù)增長,是因為外生的技術進步因素。技術進步與勞動和資本相關性體現(xiàn)在:技術進步需要投入勞動和資本,而且,許多技術進步的產生本身,需要高質量的勞動和高質量的資本設備。同時,技術進步也改變勞動就業(yè)和資本投資的機會,增加可利用的資源數(shù)量和種類,提高勞動和資本的質量。期可支配收入,即收入與稅收的差,因此2014年和2015年少量減稅并不會引起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因為經濟衰退消費者的收入也減少了,所以消費不會增加,社會總需求(有效需求)不會增加,導致社會總產出和收入不會增加,從而減稅這一擴張性財政政策無效。(2)永久收入理論(或假說)是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種消費理論。弗里德曼把現(xiàn)期收入y視為持久收入YP與暫時收入Yr之和,即Y=YP+yr。持久收入是人們預期持續(xù)到未來的那一部分收入;暫時收入是人們預期不能持續(xù)的那一部分收入。弗里德曼認為消費應該主要取決于持久收入,因為消費者對收入暫時變動的反應是用儲蓄和借貸來穩(wěn)定消費。家庭傾向于在整個過程中平滑地消費,家庭對穩(wěn)定消費的偏好勝過對不穩(wěn)定消費的偏好。消費函數(shù)近似地表達為C=aYp,式中,a為常數(shù),它衡量持久收入中用于消費的部分,即消費與持久收入是成比例的。政府在2014年和2015年減稅之所以有作用,原因在于,政府在未來的十年里會一直減稅,使得消費者的永久收入YP增加,因此,消費增加,社會總需求增加,導致社會總收入和產出增加,從而政府刺激經濟的減稅政策有效。(3)當消費者存在借貸約束時,消費者的選擇必須既滿足實際預算約束,又滿足借貸約束。當消費者面臨借貸約束時,有兩種可能的情況:①消費者選擇當期的消費小于當期收入,因此,借貸約束沒有約束性,不影響每個時期中任何一個時期的消費。此時,減稅會使得消費者永久收入增加,且消費者借貸約束沒有約束性,則消費者會增加消費,總需求增加,這一政策依舊是有作用的,此時結果和第(2)問相同。②若借貸約束是有約束性的,消費者無法通過借貸來擴大消費,則當期消費只能等于當期收入。(31.)根據(jù)流動性陷阱理論,當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后,擴張性貨幣政策由于無法導致利率進一步下降因此政策無效。然而當次貸危機之后,美國市場名義利率接近零下限(名義利率不能為負)的情況下,美聯(lián)儲采取了以大量購買資產為主要特征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你認為在零利率下限處,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是如何發(fā)生作用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是與常規(guī)貨幣政策相對應而言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是在沒有降息空間或利率的市場傳遞機制嚴重受阻的情形下,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或膨脹資產負債表的規(guī)模直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行為,以保證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繼續(xù)維持市場的流動性。在零利率下限處,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是通過以下途徑發(fā)生作用的:①引導理論預期。根據(jù)利率期限結構的預期假說,長期利率取決于短期利率的預期,因此長期金融資產的價格一部分取決于對短期利率的預期,利用這一點,美聯(lián)儲可以改變投資者對短期利率的預期來影響資產價格和經濟走勢。在實踐上,主要是貨幣當局做出政策承諾,比如承諾將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增強投資者信心,刺激經濟。②改變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結構。例如中央銀行從主要購買短期國債轉而購買長期債券甚至股票,這些在市場上的買賣會影響資產的相對價格,提高長期債券的價格,降低長期利率,而購買股票則是中央銀行直接向投資者提供流動性。③擴大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規(guī)模。中央銀行通過大量購買債券甚至股票直接向市場注入超額資金,維持低利率和創(chuàng)造新的流動性。(32.)假設某國經濟陷入衰退。政府決定從2014年之后開始的十年內減稅2萬億,但是這個減稅不是平滑實行的,而是在2014年和2015年少量減稅,之后增加。一些評論者使用消費的永久收入理論,認為政府在2014和2015年減稅是有作用的。為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永久收入理論(或假說)是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種消費理論。弗里德曼把現(xiàn)期收入y視為持久收入YP與暫時收入Yr之和,即Y=YP+yr。持久收入是人們預期持續(xù)到未來的那一部分收入;暫時收入是人們預期不能持續(xù)的那一部分收入。弗里德曼認為消費應該主要取決于持久收入,因為消費者對收入暫時變動的反應是用儲蓄和借貸來穩(wěn)定消費。家庭傾向于在整個過程中平滑地消費,家庭對穩(wěn)定消費的偏好勝過對不穩(wěn)定消費的偏好。消費函數(shù)近似地表達為C=aYp,式中,a為常數(shù),它衡量持久收入中用于消費的部分,即消費與持久收入是成比例的。政府在2014年和2015年減稅之所以有作用,原因在于,政府在未來的十年里會一直減稅,使得消費者的永久收入YP增加,因此,消費增加,社會總需求增加,導致社會總收入和產出增加,從而政府刺激經濟的減稅政策有效。(33.)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試論述:(1)為什么說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2)如何實現(xiàn)共同富裕?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1)共同富裕的含義。首先,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的基礎上的差別富裕;其次,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富裕;再者,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體、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逐步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勞動人民用共同的生產資料進行聯(lián)合勞動,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歸勞動人民共同占有和支配,并按照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來使用和分配,即實行按勞分配。這就使人剝削人和兩極分化成為不可能,并且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和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勞動人民將實現(xiàn)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3)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途徑。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睂崿F(xiàn)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徑有:①繼續(xù)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前提條件就是有發(fā)達的社會生產力,從而生產出豐富的社會財富。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不平衡、多層次,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為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②繼續(xù)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核心,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經濟基礎。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同我國現(xiàn)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相適應的一種公有制形式,能夠容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生產力,對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③繼續(xù)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行按勞分配,可以排除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可能,從而對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要完善分配制度,妥善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要健全市場分配機制,發(fā)揮市場機制對分配的基礎性調節(jié)作用。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發(fā)揮好稅收政策的再分配調節(jié)作用。④深化體制改革,保障公平。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完善農民工社保逐步消除城鄉(xiāng)二元體制。限制壟斷、促進競爭;進一步發(fā)展教育,實現(xiàn)教育公平。這些都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xiàn)。(34.)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是什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如何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資本總公式及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資本總公式即資本流通公式:貨幣一商品一貨幣(G-W-G’),其中G’=G+ΔG,即原預付貨幣額加上一個增殖額,這個增殖額就是剩余價值。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是同價值規(guī)律相矛盾的。價值規(guī)律要求商品交換按照等價原則進行,因而交換的結果只會使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變化,而價值量不會發(fā)生變化。但資本總公式表明,貨幣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發(fā)生了增殖。在資本流通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這種商品等價交換與價值增殖之間的矛盾,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2)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在于說明剩余價值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它的來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闡明貨幣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怎樣轉化為資本的。①解決資本總公式的條件:剩余價值不可能從流通領域中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它必須以流通過程為媒介。在商品流通中,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如果是等價交換,顯然只是價值形式的變換,一定量的價值體現(xiàn)在不同的商品上,但價值量既定,不會發(fā)生改變。如果是不等價交換,由于商品生產者不斷變換買者和賣者的身份,他作為買者或者賣者多得的,當他作為賣者或買者時又會失掉。即使某些商品生產者在交換中始終能賤買貴賣,但流通中的價值總量沒有增加,并不能說明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如果離開流通過程,即貨幣所有者把貨幣貯藏起來,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發(fā)生聯(lián)系,價值和剩余價值既無從產生,也無法實現(xiàn)。②剩余價值的來源:首先,價值增殖不會發(fā)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因為此時貨幣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實現(xiàn)商品的價格,其價值量沒有增值。其次,價值增殖也不可能發(fā)生在W-G階段上,此時商品的價值是既定的,不會因商品的出賣而發(fā)生增值。最后,價值增殖必然發(fā)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必須購買到某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chuàng)造比這種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商品就是勞動力。因而,勞動力成為商品并為資本家所雇傭,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價值在流通過程中發(fā)生了增值,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得到了解決。(35.)假設一個消費者的效用函數(shù)為u=xy+y,其中z和y分別表示兩種商品。(1)請問此效用函數(shù)是擬凹的嗎?(2)計算均衡需求函數(shù)和馬歇爾需求函數(shù)。(3)計算間接效用函數(shù)和支出函數(shù)。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該效用函數(shù)是擬凹函數(shù)。分析如下:由消費者的效用函數(shù)可得商品z和y的邊際效用分別為:MU=y,MUy=x+1因此,邊際替代率為:MRS=MUx/MUy=y/x+1可以看出,邊際替代率MRS隨著x的增加而減少,因此該函數(shù)是擬凹函數(shù)。(2)假設消費者的收入為I,則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問題為:maxu=xy+ys.t.P1x+P2Y=I其中,Pl和P2分別為x和y的價格。構造拉格朗日輔助函數(shù)L=ry+y-λ(P1x+P2Y-I),效用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此即為x、y的馬歇爾需求函數(shù)。(3)間接效用函數(shù)和支出函數(shù):將最優(yōu)解代人效用函數(shù)可得間接效用函數(shù)為:即間接效用函數(shù)為支出函數(shù)與間接效用函數(shù)互為反函數(shù),因此支出函數(shù)為:(36.)2011年,在供求一致的條件下,某種商品的單位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0元,2012年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供求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社會生產這種商品為8000件,而社會需要12000件;同時,該國貨幣價值下降了20%。試計算:(1)該商品單位價格應為多少?(2)單位商品價值與價格背離是多少?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效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二是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當2012年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時:商品價值=10/(1+25%)=8(元)社會需要的價值量-8×12000=96000(元)不考慮貨幣供應變化的價格=9600018000=12(元)貨幣貶值下單位產品價格=12/(1-20%)=15(元)(2)由(1)可知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5元,單位商品的價值為8元,則單位商品價值與價格偏離是:價格一價值=15-8=7(元)。(37.)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實現(xiàn)的條件是什么?并說明其含義。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簡單再生產的含義。社會生產需要連續(xù)進行,這種周而復始、連續(xù)進行的生產就是再生產。社會簡單再生產,是指社會剩余產品是用于消費而不是用于積累的,生產在原來的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2)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兩個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產理論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社會總產品是指社會各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其在價值形態(tài)上區(qū)分為三個部分和按產品的實物形態(tài)把社會生產劃分為兩大部類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產理論不僅要說明社會總產品各部分的價值補償問題,而且要說明它的實物補償問題。(3)簡單再生產的實現(xiàn)條件及含義闡述。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也就是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所必須保持的兩大部類之間的基本比例關系,這些基本比例關系如果不能保持,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具體實現(xiàn)條件如下:①基本實現(xiàn)條件:I(v+m)=Ⅱc。即:第I部類的可變資本加剩余價值,應等于第Ⅱ部類的不變資本。該公式體現(xiàn)了兩大部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要使簡單再生產能夠正常進行,第一部類為第二部類提供的生產資料同第二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以及第二部類消費資料的生產和第一部類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適當?shù)谋壤P系。②第一部類產出的實現(xiàn)條件:I(c+v+m)=Ic+Ⅱc,即第I部類所生產的生產資料價值的總和,應該等于兩個部類不變資本價值的總和。這一公式表明生產資料的生產同兩大部類對生產資料需要之間的關系。在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第1部類的生產資料供給應該同兩大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要相等。③第二部類產出的實現(xiàn)條件:Ⅱ(c+v+m)=I(v+m)+Ⅱ(V+m),即第Ⅱ部類每年生產的消費資料總價值,等于兩大部類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的總和。該公式表明消費資料產品的實現(xiàn)與兩大部類工人和資本家個人消費之間的關系。在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第Ⅱ部類生產的消費資料,在價值上,應該同全社會工人取得的工資與資本家的剩余價值之和相等;在實物上,應該同工人和資本家所需要的消費資料相適應。(38.)假設在一個2×2的交換經濟中消費者A和B交換兩種商品z和y,消費者A的效用函數(shù)是UA(XA,yA)=,消費者B的效用函數(shù)是ub(xb,yB)=他們擁有兩種商品的初始稟賦分別是WA(40,60)和WB(40,40)。標準化商品x的價格Px=1,商品y的價格為P。(1)計算消費者A和B對兩種商品z和y的需求函數(shù)。(2)計算該交換經濟的均衡價格及均衡配置。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消費者A、B各自的收入為40+60P、40+40P。由柯布一道格拉斯效用函數(shù)的性質可知A的需求函數(shù)為:B的需求函數(shù)為:(2)聯(lián)立消費者A、B關于商品z的需求函數(shù)可得:xA+xB=40+50P=80解得:P=4/5可得:xA=44,yA=55,XB=36,yB=45。(39.)假設在一個市場上有兩家企業(yè),該市場的逆需求函數(shù)為P=4一罷,企業(yè)1的成本函數(shù)為c1=q1,企業(yè)2的成本函數(shù)為C2=2q2,P為價格,Q為兩個企業(yè)的總產量,q為每個企業(yè)的產量。(1)假設兩個企業(yè)可以組成一個卡特爾,求壟斷價格及每個企業(yè)的產量。(2)試證明:卡特爾不是一個納什均衡。(3)假設兩個企業(yè)進行產量競爭,求古諾均衡下的價格和每個企業(yè)的產量。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由已知可得企業(yè)1和企業(yè)2的邊際成本分別為:MCl=1,MC2=2。因為MC2>MC1,所以,為使卡特爾總利潤最大化,應當使企業(yè)1生產,企業(yè)2不生產。因此,Q—qi,q2=0。卡特爾的利潤函數(shù)為: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q1=6。將q1=6和q2=O代入需求函數(shù),可得P=5/2(2)企業(yè)1的成本函數(shù)為c1=q1,企業(yè)2的成本函數(shù)為C2=2q2,可知卡特爾定價下P>MC2>Mc1,兩個企業(yè)都有降低價格獲得最大利潤的沖動。因此,卡特爾不是一個納什均衡。(3)若兩廠商進行古諾競爭,則寡頭企業(yè)1的利潤函數(shù)為:其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得企業(yè)1的反應函數(shù)為:q1=6-0.5q2①同理可得企業(yè)2的反應函數(shù)為:q2=4-0.5q1②聯(lián)立兩個寡頭廠商的反應函數(shù)①②可得:q.=16/3,q2=4/3。從而得:P=7/3,π1=64/9,π2=4/9(40.)最低工資立法是各國管制勞動市場的通行做法。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做法會提高失業(yè)率,而另一些經濟學家則指出,這種做法不僅不會提高失業(yè)率,反而能夠帶來工資水平和就業(yè)水平雙重上升。請根據(jù)你所學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和模型,討論以下幾個主題:(1)最低工資立法的經濟學含義是什么?政府是如何通過最低工資立法干預勞動市場的?(2)假如市場上存在非成熟工(比如剛畢業(yè)的年輕學生)和熟練工兩類勞動力,請問最低工資立法是如何影響兩類勞動力的就業(yè)水平和工資水平的?(3)假定勞動市場上勞動者面對的是壟斷廠商,最低工資立法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最低工資立法是各國政府保護勞動者的一項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來保證勞動者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最低工資能夠滿足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存需要。政府通過實施最低工資立法,規(guī)定雇主向員工支付一個高于市場均衡工資的工資,即效率工資,如圖1-1所示,使得勞動供給量大于需求量,結果是出現(xiàn)失業(yè)。(2)勞動力市場中存在著非成熟工(比如剛畢業(yè)的年輕學生)和熟練工兩類勞動力,最低工資立法對這兩種類型勞動力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熟練工勞動力不受最低工資立法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均衡工資大大高于最低工資。對于這些工人來說,最低工資是非限制性的。對于非熟練工(比如剛畢業(yè)的年輕學生)來說,由于非熟練工的均衡工資往往較低,實施最低工資立法,會造成一部分非熟練工的失業(yè),現(xiàn)實中甚至還會出現(xiàn)部分非熟練工為了就業(yè)最終接受低于最低工資的工資水平。(3)假定勞動市場上勞動者面對的是壟斷廠商,政府規(guī)定最低工資很可能會增加就業(yè)量。如圖1—2所示,壟斷廠商按照邊際產品價值等于邊際要素成本的原則確定工資水平為Wm就業(yè)量為Lm如果政府規(guī)定最低工資(高于均衡工資Um),壟斷廠商會通過最終產品的加價,而不是減少雇傭工入的辦法來增加利潤,因此壟斷廠商將增加雇傭工人,使得就業(yè)量增加。比如說,政府規(guī)定最低工資為競爭性市場工資水平,此時壟斷廠商會增加雇傭工人,直到就業(yè)量增加到(4)最低工資立法一方面來說有助于促進社會穩(wěn)定。對于買方壟斷情況,實施最低工資立法可能會迫使壟斷廠商增加勞動力需求,同時提高了工資水平。對于一般情形,實施最低工資立法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進消費,帶動經濟增長;有利于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實現(xiàn)社會公平;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和升級。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最低工資立法導致部分年輕人失業(yè)在家,有可能導致社會混亂,不利于年輕人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同時,實施最低工資立法,也給一些廠商支付低工資提供了法律保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利益。(41.)假設某個小型開放經濟體(資本自由流動),為了平抑國內農產品價格,采取了限制農產品出口的政策。用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分別說明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和浮動匯率制度下這個政策對匯率和實際GDP的短期影響。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浮動匯率下政策對匯率和實際GDP的短期影響。如圖1—3所示,限制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意味著凈出口的減少,使得凈出口曲線向左移動。凈出口曲線的這種移動減少了計劃支出,從而使IS*曲線向左移動。由于LM*曲線是垂直的,貿易限制降低了匯率,但并不影響收入。由于凈出口是GDP的組成部分,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凈出口曲線的左移對收入Y產生向下的壓力;反過來,y的減少降低了貨幣需求,并對利率r產生向下的壓力,造成本幣貶值。最后,本幣貶值使本國產品相對于外國產品更便宜,這增加了凈出口NX并使收入Y回到初始水平。由于貿易限制并不影響收入、消費、投資或政府購買,所以,它不影響貿易余額。盡管凈出口曲線的移動會減少NX,但匯率下降又等量地增加了NX。總體效應是不變的貿易額。(2)固定匯率下政策對匯率和實際GDP的短期影響。如圖1-4所示,限制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意味著凈出口的減少,使得凈出口曲線向左移動。凈出口曲線的這種移動減少了計劃支出,從而使IS*曲線向左移動,本幣有貶值的壓力。為了使匯率保持在固定水平上,貨幣供給必須減少,這使LM*曲線向左移動,收入降低。固定匯率下貿易限制的結果與浮動匯率下貿易限制的結果不同。在這兩種情況下,貿易限制都使凈出口曲線向左移動,但只有在固定匯率下,貿易限制才減少了凈出口NX。原因是固定匯率下貿易限制引起了貨幣緊縮而不是匯率貶值,貨幣緊縮又減少了總收入。(42.)假定經濟的菲利普斯曲線是:而且自然失業(yè)率是過去兩年失業(yè)率的平均數(shù):(1)為什么自然失業(yè)率會取決于最近的失業(yè)率?(2)假設中央銀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貨膨脹1%的政策,這種政策對一段時期內的失業(yè)率有什么影響?(3)這個經濟中的犧牲率是多少?請解釋。(4)這些方程式對通貨膨脹與失業(yè)之間的短期和長期的取舍關系意味著什么?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在該模型中,自然失業(yè)率是過去兩年中失業(yè)率的平均數(shù),因此,如果衰退提高了某一年的失業(yè)率,那么自然失業(yè)率也會提高。這說明該模型表現(xiàn)出了滯后性:短期的周期性失業(yè)影響長期的自然失業(yè)率。自然失業(yè)率之所以會取決于最近的失業(yè)率,是因為:①近期的失業(yè)率可能影響摩擦性失業(yè)的水平。失業(yè)工人失去工作技能而更難找到工作。而且,失業(yè)工人可能因失去尋找工作的熱情而不努力找工作。②近期的失業(yè)率可能影響等待性失業(yè)的水平。如果在服務談判中局內人比局外人更有發(fā)言權,那么局內人可能會提高工資水平,這樣工作崗位就會變少。這種情況在工業(yè)企業(yè)和工會的談判中很容易發(fā)生。(2)中央銀行永久性地降低通貨膨脹1%的政策會使一段時間的失業(yè)率上升。由菲利普斯曲線可知,在第一期率為因此,自然失業(yè)率上升1%。如果中央銀行要把通貨膨脹保持在新的水平上,那么第二期的失業(yè)率就應該等于新的自然失業(yè)率因此在以后的每個時期,失業(yè)率仍然要等于自然失業(yè)率。這個自然失業(yè)率絕不可能回到其最初水平。這點可以從下列的失業(yè)率中得到:因此,若中央銀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貨膨脹1%的政策,則第一年失業(yè)率在自然失業(yè)率基礎上上升2%,以后每年在自然失業(yè)率基礎上上升1%或更高。(3)這個經濟的犧牲率是4。分析如下:如果失業(yè)率要在自然失業(yè)率的基礎之上上升2%,則根據(jù)奧肯定律,GDP要損失4%,則犧牲率=4%/1%=4。(4)如果沒有滯后作用,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之間只存在短期的取舍關系。滯后作用使得通貨膨脹率與失業(yè)率不僅存在短期取舍關系,還存在長期取舍關系:即若要降低通貨膨脹率,失業(yè)率必須持續(xù)升高。(43.)假定某經濟體系已實現(xiàn)經濟增長的穩(wěn)態(tài),工資收入占GDP比重為70%,資本存量為GDP的2倍,折舊率約為5%,GDP增長率為10%。利用新古典增長理論并綜合上述數(shù)據(jù),說明該經濟體系的儲蓄率是否是最優(yōu)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已知條件可得勞動份額GDP增長率為n+g=10%??梢缘贸龈鶕?jù)資本的黃金律水平,當時實現(xiàn)了人均消費最大化。根據(jù)已知條件可以看出,該經濟體系的儲蓄率是最優(yōu)的,使消費最大化的儲蓄率為:(44.)為什么說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來源?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要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使用價值是指物品和服務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物品和服務的有用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的。(1)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是指在一定的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是從勞動的具體形態(tài)考察的勞動。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因為不同商品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除了其構成的物質要素各有其特殊的自然屬性外,還因為生產它們的勞動又各有其特殊的具體形式。各種不同的具體勞動生產不同質的使用價值,各種使用價值的總和,表現(xiàn)了各種具體勞動的總和,即表現(xiàn)了社會分工。具體勞動的種類和形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需要的改變相應地發(fā)生變化。(2)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從勞動的抽象形態(tài)考察的勞動。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因為“商品價值體現(xiàn)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一般人類勞動的耗費”。不過,如果將抽象勞動僅僅理解為純生理意義上的人類勞動力的支出,是不全面的。因為生產商品的異質的具體勞動轉化成同質的抽象勞動是由商品經濟關系決定的,價值實體就是抽象的人類勞動。抽象勞動則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在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非勞動的自然物質的原子。人類勞動的質的同一性,決定了抽象勞動在商品交換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3)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來源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它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但它并不是所生產的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形成價值,它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唯一源泉。(45.)資本原始積累的實質是什么?與資本積累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資本原始積累的實質資本原始積累是指新興資產階級運用暴力手段剝奪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使他們淪為無產者,從而把財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轉化為資本。所謂原始積累的過程,只不過是通過暴力來實現(xiàn)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歷史過程,是發(fā)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的初始資本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進行的資本積累。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使直接生產者轉為雇傭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資本原始積累全過程的基礎。對貨幣財富的剝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因素,這是通過殖民制度、國債、重稅、保護關稅和商業(yè)戰(zhàn)爭等暴力手段進行的。資本原始積累的實質,就是用暴力剝奪直接生產者,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在資本家手中迅速積累的歷史過程。(2)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①資本原始積累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發(fā)生的,它形成資本主義的前史。它通過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資本積累是在資本主義本身的基礎上進行的,它通過對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無償占有,不斷地再生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②資本原始積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進行的;而資本積累則主要是靠資本主義經濟本身的內在規(guī)律進行的,這里的剝奪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殼掩蓋著的。③資本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積累準備了歷史前提,一旦這個前提建立起來,資本積累就在自身基礎上進行。同時,原始積累的方法,又廣泛地為發(fā)達的資本主義所采用,一旦資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來保證它的統(tǒng)治和榨取時,就轉而求助于直接的政治暴力。④對資本積累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實質、資本積累過程的對抗性和發(fā)展趨勢;對資本原始積累的分析,則說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一開始就充滿著矛盾和對抗。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的分析相互補充,從總體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必然滅亡的規(guī)律。(46.)假定有甲、乙、丙三塊土地,在這三塊土地上各投入相同的資本100元,甲地、乙地和丙地一年分別收獲小麥75公斤,65公斤和60公斤,平均利潤為10%,三塊土地都必須支付絕對地租10元,試計算:甲地、乙地的級差地租是多少?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由于甲地和乙地涉及的級差地租為第一種類型,計算公式為:級差地租I=單位農產品的社會價值?優(yōu)中等地初次投資比劣等地超產數(shù)所以,甲地的級差地租=2*(75-60)=30(元);乙地的級差地租=2*(65-60)=10(元)。因此甲地、乙地的級差地租分別是30元和10元。(47.)假定有甲、乙、丙三塊土地,在這三塊土地上各投入相同的資本100元,甲地、乙地和丙地一年分別收獲小麥75公斤,65公斤和60公斤,平均利潤為10%,三塊土地都必須支付絕對地租10元,試計算:每公斤小麥的社會價值是多少?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總的農產品社會價值=農業(yè)生產成本+平均利潤+絕對地租=100+100*10%+10=120。單位農產品的社會價值是由劣等地的生產條件決定的,所以每公斤小麥的社會價值=120/60=2(元)。(48.)2015年10月以來以北京為核心的5個城市爆發(fā)了土地市場熱潮,拍出6個地王,成為社會經濟的熱議話題。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如何理解土地價格?為什么沒有價值的土地卻有價格呢?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理解土地價格土地價格指土地出售時的價格,實質是資本化的地租。土地沒有價值,因為它不是勞動產品,但掌握土地的所有權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如同把資金存入銀行取得利息一樣,所以土地可以買賣并有了價格。土地價格與地租成正比,與銀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價格的計算公式是:土地價格=地租/利息率。也就是說,決定土地價格的因素有兩個:與地租成正比,與銀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F(xiàn)實生活中影響地價的因素還有土地供求狀況、國家政策等。土地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因為:①由于人們對租種土地的需求的增大,地租不斷上漲;②利息率不斷下降。(2)沒有價值的土地有價格的原因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僅能憑借土地私有權獲取地租,而且可以通過出賣土地獲得高額的土地價格。土地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姐弟車輛財產贈與合同
- 2025租賃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短期勞動合同范本【標準】
- 2025年門面租賃合同書范本
- 2025解除合同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
- 2025電梯租賃合同
- 《銀屑病樣皮炎》課件
- 《直腸癌護理》課件
- 《中國心理咨詢發(fā)展史》課件
- 嬰兒及兒童期癲癇及癲癇綜合征的臨床護理
- 2025年中國銅鋁復合母線行業(yè)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高清版)DB1331∕T 072-2024 《雄安新區(qū)高品質飲用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
- 2025年金麗衢十二校高三語文第二次模擬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英語期中試卷(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七中七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課件-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 第一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2025年山東惠民縣農業(yè)投資發(fā)展限公司招聘1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大學美育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長春工業(yè)大學
- 《基于嵌入式Linux的農業(yè)信息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
- 外科創(chuàng)傷處理-清創(chuàng)術(外科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