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2015年全國統一高考歷史試卷(新課標Ⅱ)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3分)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A.不能適應現實政治 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 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 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 【考點】38: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重點了解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張。【解答】儒學是中國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現實政治需要的正統思想,故A項錯誤;材料中體現不出儒學家反對社會變革,故B項錯誤;從“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可知儒學家要求統治者向古代圣賢一樣以完美的道德治國,體現的是一種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項正確;儒者稱頌“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是希望統治者實現仁政、德治,實現儒學的治國理念,不是希望恢復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項錯誤。故選:C?!军c評】本題本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對教材的識記理解能力。要求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變化,客觀評價儒家思想。2.(3分)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考點】1J: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分析】本題考查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地方吏治,了解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中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答】從材料可知漢宣帝強調的是天子與稱職郡守能維護天下穩(wěn)定,后被歷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視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中央和地方權力關系的變化和矛盾,故B項錯誤;“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稱職的郡守,后來帝王采用的是維護官吏清廉的觀念,而不是采用漢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項錯誤;D項與“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古代中央集權措施中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3.(3分)唐宋時期,江南經濟迅猛發(fā)展,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動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劇 C.農業(yè)技術進步 D.海外貿易拓展 【考點】29: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帶來的影響?!窘獯稹糠皇兄贫韧呓庵惑w現出商品交換場所的變化,而不能作為促進全國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土地集中導致自耕農數量減少,國內購買力下降,不利于農業(yè)和商業(yè)經濟發(fā)展,不是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動力,故B項錯誤;農業(yè)技術進步會推動農業(yè)發(fā)展,也會使更多的農產品投入市場,帶來商品經濟發(fā)展,是推動全國經濟發(fā)展和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動力,故C項正確;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多為官府控制的朝貢貿易,對國內經濟發(fā)展影響不大,不是促進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動力,故D項錯誤。故選:C?!军c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帶來的影響的理解。4.(3分)明成祖朱棣認為,北京“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將都城從南京遷至北京。這一舉措客觀上()A.推動了國家政治統一進程 B.促進了跨區(qū)域貿易的繁榮 C.抑制了區(qū)域性商幫的形成 D.改變了南北經濟文化格局 【考點】2P:明清時期的商業(yè)發(fā)展.【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疾槊鞔唐方洕l(fā)展(跨區(qū)域貿易繁榮),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從“北京“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的是促進國家統一,A項是明成祖的主觀目的,不是客觀影響,故A項錯誤。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因而促進跨區(qū)域貿易繁榮不是明成祖的主觀想法,屬于定都北京帶來的客觀影響,故B項正確。商幫是明清時期形成的,沒有因定都北京而發(fā)展受到限制,故C項錯誤。南北經濟文化格局的改變是隨著經濟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時期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1、明清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點:(1)總特點:封建經濟繼續(xù)向前發(fā)展,但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封建社會走向衰落。(2)手工業(yè)出現資本主義萌芽;(3)商業(yè)空前繁榮;(4)對外貿易實行閉關政策。2、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表現(1)農業(yè)發(fā)展:具體特點:①農業(yè)生產商品化趨勢加強,并形成農業(yè)專業(yè)生產區(qū)域。(農業(yè)生產結構發(fā)生變化)③農業(yè)生產商品化﹣生產區(qū)域化(棉花、煙草、花卉).表現:①高產農作物新品種引入﹣玉米和甘薯②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棉花(2)手工業(yè)進:①工具革新﹣“紗綢機”;②技術提高﹣雙色套印技術;③日益細密﹣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④規(guī)模擴大﹣佛山冶鐵業(yè);⑤新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3)商業(yè)繁榮:①國內市場擴大②商品種類增多③封建城市興旺(南京、北京、江浙)④貨幣發(fā)達(白銀)(4)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發(fā)展狀況:萌芽狀態(tài)發(fā)展緩慢﹣雖有壯大卻無突破。①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區(qū)的一些生產部門,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②清代:手工工場的規(guī)模擴大,分工細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qū)增多。5.(3分)奕?力倡洋務,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稱為“鬼子六”;洋務派官員丁日昌被稱為“丁鬼奴”;郭嵩燾在一片冷嘲熱諷中出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這反映了()A.洋務運動與傳統的觀念發(fā)生沖突 B.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 C.洋務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強侵略激起國人抵制 【考點】B4:洋務思想.【分析】本題考查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疾檠髣者\動及其代表人物及主張,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窘獯稹坎牧戏从车氖钱敃r的國人對倡導洋務或與洋務有關的人和事件持輕視反對態(tài)度,體現出傳統觀念對外來事物的排斥,故A項正確。倡導洋務和出使國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為,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洋務運動只學器物,不學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項錯誤。國人抵制洋務不是因受外國侵略而產生的愛國情感,而是對外來文明的抵觸,故D項錯誤。故選:A?!军c評】洋務運動:(1)背景:①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統治出現危機。②清政府內部洋務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統治。(3)時間:19世紀60﹣﹣90年代。(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5)內容:①前期興辦軍事工業(yè):以“自強”為旗號:第一家﹣﹣曾國藩創(chuàng)辦的安慶軍械所,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起步。規(guī)模最大﹣﹣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江南制造總局②后期興辦民用工業(yè):以“求富”為旗號:開平煤礦﹣﹣第一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輪船招商局﹣﹣標志著中國新式水運業(yè)的誕生。(6)評價:①沒有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②對我國早期現代化起推動作用。③在客觀上既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又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抵制作用。6.(3分)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A.揭露歷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論 C.倡導變法維新 D.顛覆孔孟學說 【考點】B5:維新思想;P5:康有為和梁啟超民主思想.【分析】本題考查了維新思想,意在考查學生所學知識?!窘獯稹靠涤袨樽珜憽缎聦W偽經考》不是為了考據歷史,而是為了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其內容不一定具有真實性,故A項錯誤;《新學偽經考》內容是考據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不是介紹西方理論,故B項錯誤;《新學偽經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實系偽造,動搖了頑固派反對變法改革的根基,為維新變法減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頑固派占主體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項正確;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沒有否定顛覆孔孟儒學,而是利用儒學為其服務,托古改制,故D項錯誤。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了維新變法,解題的關鍵在于掌握相關知識點。7.(3分)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設立“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fā)行“聯銀券”,流通于平、津、魯、豫等地;同時還發(fā)行了大量不具備貨幣性質的“軍用票”,流通于市場。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徑的目的是()A.擾亂國統區(qū)金融秩序 B.轉嫁戰(zhàn)爭負擔 C.封鎖抗日根據地經濟 D.強化物資管制 【考點】9R:侵華日軍的罪行.【分析】本題考查侵華日軍的罪行??疾槿毡緦θA經濟侵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窘獯稹靠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平、津、魯、豫等地相繼被日軍占領,“國統區(qū)”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轉嫁國內經濟危機,實行的侵華政策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故可知其發(fā)行“聯銀券”、“軍用票”是為獲得中國的物資維持戰(zhàn)爭,故B項正確。流通“聯銀券”、“軍用票”的地區(qū)是敵占區(qū),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流通的貨幣,沒有體現對物資的管理,故D項錯誤。故選:B?!军c評】侵華日軍的罪行:1、制造南京大屠殺。2、潘家峪慘案。3、實施細菌戰(zhàn)和毒氣戰(zhàn),4、在淪陷區(qū)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5、實行殖民統治。6、實行奴化教育。8.(3分)到1952年底,新中國已建立多所俄文??茖W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學開設了俄文課程,許多中小城鎮(zhèn)也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這是我國當時()A.外交政策轉變的需要 B.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 【考點】G2:過渡時期總路線;G3:一五計劃;G5:社會主義十年探索.【分析】本題考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疾榻▏跗诮洕l(fā)展戰(zhàn)略、文化對經濟適應與調整,學生解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窘獯稹啃轮袊闪⒑髮崿F“一邊倒”外交政策,倒向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直到中蘇關系破裂。因此中國外交政策沒有轉變,故A項錯誤。我國借鑒蘇聯經驗實行計劃經濟,需要大量俄語人才,因此導致全國各地學習俄文的現象,但計劃經濟建立也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部分。故B項不如D項表述更全面,故B項錯誤。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不會引發(fā)“許多中小城鎮(zhèn)也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故C項錯誤。建國后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是與蘇聯建交,效仿蘇聯經驗,引進蘇聯的技術和資金,為順利進行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培養(yǎng)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項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是易錯題。解題關鍵在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通過比較排除即可。9.(3分)17世紀60年代,茶葉在英國只是上流社會的消費品;到18世紀末,茶葉已成為普通民眾的日常消費品。這反映了當時的英國()A.等級觀念明顯淡化 B.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C.貧富差距日益縮小 D.擴大了與東方的貿易 【考點】55:英國的殖民擴張.【分析】本題以不同時期英國茶葉的消費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殖民擴張和工業(yè)革命的掌握,以及學生對材料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窘獯稹勘绢}的關鍵是抓住時間和不同人群這兩個信息。茶葉的普及屬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現象,體現不出等級觀念淡化這一結論,故A項錯誤;中英兩國文化差異較大,對東方生活方式向往不會成為英國社會的普遍認識,不是對材料中茶葉逐漸普及現象的合理解釋,故B項錯誤;隨著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開始,貧富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項錯誤;由于英國殖民擴張和工業(yè)革命,加大了與東方的貿易,使茶葉大量流入英國,導致茶葉價格下降,成為普通民眾也可消費的產品,故出現材料變化,故D項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殖民擴張和工業(yè)革命,解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所學知識的有效結合。10.(3分)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英、美、法、德工業(yè)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盛極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業(yè)化有所發(fā)展 C.世界各國工業(yè)發(fā)展差距明顯縮小 D.世界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 【考點】5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疾閷W生識圖、解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窘獯稹繌谋?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業(yè)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比例雖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據壟斷地位,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盛極而衰與表1不符,故A項錯誤。英、美、法、德工業(yè)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區(qū)的工業(yè)生產總和上漲,即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工業(yè)化有所發(fā)展,故B項正確。從表1四國工業(yè)生產總和的比例無法得出各國工業(yè)發(fā)展程度,故C項錯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但與表1內容無關,故D項錯誤。故選:B?!军c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條件:(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2)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基礎;(3)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4)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2、表現:(1)電力的廣泛應用(顯著表現);(2)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深遠影響);(3)化工技術的發(fā)展;(4)鋼鐵工業(yè)等傳統工業(yè)的進步。3、成就:(1)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fā)明發(fā)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fā)電機問世。(2)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3)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4、影響:(1)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使人類跨入電氣時代。(2)工業(yè)生產結構的巨大變化。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一方面帶動了一個新工業(yè)群的出現,如電力工業(yè)、電器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石油工業(yè)、汽車工業(yè)等;使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它們開始由輕工業(yè)為主導轉化為重工業(yè)為主導,基本上實現了工業(yè)化,并為其工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3)壟斷組織的出現。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一些新興的工業(yè)部門或者由于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復雜,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產設備,只有大批量生產才能贏利,因此企業(yè)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以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壟斷組織正是適應這一要求而出現的。(4)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進步,使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壟斷組織的形成推動了殖民擴張。壟斷資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繼續(xù)要求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而且也要求擴大資本輸出地,因此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國家、地區(qū)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1.(3分)1930年蘇聯糧食產量為835.4億千克,1931年降至694.8億千克;1930年蘇聯糧食出口483億千克,1931年增至518億千克。這表明蘇聯()A.人民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作出貢獻 B.農業(yè)投入不足造成糧食供不應求 C.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 D.農業(yè)集體化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 【考點】C9: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重點了解其模式下為工業(yè)化積累資金以犧牲農業(yè)方式,其后果帶來農輕重比例失調,正確評價其模式?!窘獯稹?928年蘇聯開始實施工業(yè)化建設,從材料可知蘇聯糧食產量減少而出口增多,反映人民為支持國家出口糧食來換取外匯,支持當時國家工業(yè)化建設。因此A項符合;從材料中無法從糧食出口增加中看到糧食供不應求的現象,故排除B項;從糧食出口增加來有利于工業(yè)化建設,而不是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故C排除;材料中多出口糧食無法體現現農民生產積極性問題。故排除D項。故選:A?!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理解歷史事實的能力。注意對斯大林模式概念掌握,并客觀評價。12.(3分)如果以“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為題撰寫專著,貫穿全書的主線應該是,美蘇兩國()A.根本利益的趨同 B.軍事沖突的加劇 C.國家實力的消長 D.敵對意識的淡化 【考點】E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U3:美蘇冷戰(zhàn).【分析】主要考查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和兩極格局的瓦解,了解美蘇在兩極格局中雙方對抗態(tài)勢的變化及原因?!窘獯稹扛鲊母纠媸蔷S護本國利益,美蘇兩極格局出現是兩國的國家根本利益矛盾導致,而不是根本利益出現趨同,故A項錯誤;兩極格局下以冷戰(zhàn)為主,世界局勢雖然緊張,但由于兩國軍事力量相當,誰也不敢進行軍事上大的沖突,實際上也維持了半個世紀的相對和平,以軍事沖突的加劇為主要趨勢,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兩極格局的形成和美蘇爭霸態(tài)勢的演變到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等事件,體現的是美蘇兩國實力的較量,故C項正確;兩極格局下美蘇關系緊張對抗和緩和交替出現,敵對意識的淡化不是貫穿兩極格局確立與解體的主線,故D項錯誤。故選:C?!军c評】注意二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著重抓住美蘇兩大力量對抗態(tài)勢的變化,了解當今世界格局發(fā)展的趨勢。二、非選擇題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睂W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睂W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暴仼亾睹献印凡牧隙?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陪審法庭以褻瀆神明和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他與他的弟子們都認為判決不公。當弟子們安排蘇格拉底逃走時,他卻認為,雖然逃走是一種正義,但審判過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義,因為如果他不服從判決,就等于踐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認為的正義為借口而任意踐踏法律,社會秩序將混亂不堪,城邦將無法存在。最終他選擇在弟子面前飲下毒藥,從容赴死。﹣﹣摘編自(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和蘇格拉底的法制觀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究键c】31:孔子和孟子;83:蘇格拉底.【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思想主張(法制觀念)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階段的代表人物蘇格拉底思想主張(法制觀念)。(2)本題主要考查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窘獯稹浚?)第一小問孟子法制觀念,從材料一中“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觀念是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執(zhí)法,從“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觀念是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第二小問蘇格拉底法制觀念,從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可概括蘇格拉底的法制觀念是守法是正義行為,從“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認為的正義為借口而任意踐踏法律,社會秩序將混亂不堪,城邦將無法存在”,可概括蘇格拉底的觀念是法制關乎城邦存亡,從“審判過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最終他選擇在弟子面前飲下毒藥,從容赴死”,可概括蘇格拉底的觀點是法律至上,嚴格守法。(2)第一小問背景,結合孟子生活的戰(zhàn)國時期和蘇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臘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史實,分別總結二者法制觀念形成的背景;第二小問價值,總結二者法制觀念對當時和后世的共同作用即可。故答案為:(1)孟子: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執(zhí)法;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蘇格拉底:守法是正義行為;法制關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嚴格守法。(2)背景: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古希臘工商業(yè)相對繁榮;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fā)達;各種社會思潮活躍;法律作用突出。價值:他們的法制觀念分別對中國和西方法制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是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寶貴遺產?!军c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孟子和蘇格拉底思想的了解。知識積累:孟子和蘇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張。孟子:提倡“仁政”學說。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學說,這一“君輕民貴”的原則成為中國早期民本主義的思想基礎。蘇格拉底:①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但在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方面,他與智者是一致的。②“知識即美德”,強調知識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了“自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國部分節(jié)假日一覽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數節(jié)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節(jié)3333勞動節(jié)1131國慶節(jié)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一111清明節(jié)一一一1端午節(jié)一一一1中秋節(jié)一一一1上表能夠反映我國節(jié)假日變化的多種趨勢。指出其中一種變化趨勢并說明形成的歷史原因?!究键c】H1:近現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現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節(jié)假日的變化?!窘獯稹坑^察表,找出我國節(jié)假日變化的趨勢,例如從1950年與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總天數從少到多,小長假出現和增多,從2008年開始成為法定假日的傳統節(jié)日種類增多等,選取任一趨勢,結合史實對變化趨勢的原因進行說明。故答案為:示例:趨勢:改革開放后法定假日總天數從少到多。原因:實行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休閑娛樂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示例”只作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現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節(jié)假日變化的了解。答題時只需正確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種變化趨勢,如法定假日總天數從少到多,成為法定假日的傳統節(jié)日種類增多,小長假出現和增多等,根據史實對變化趨勢原因的說明充分恰當即可。1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銀180兩,正七品知縣45兩,正九品官員33兩。這些銀兩除養(yǎng)家糊口外,還要支付隨從、幕僚的酬金及辦公費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級官員在征收田賦等稅收時,以各種名義額外加征。這些稅外之稅,小部分作為各級衙門的辦公經費,大部分被各級官員據為己有?!按笾萆峡h,每正賦一兩”,額外加征“銀一錢五分,二錢不等”;部分州縣“數倍于正額”,以致引發(fā)民變。雍正帝認為,與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數;與其營私而中飽,不若責其辦公。他決定改革,明確規(guī)定加征的稅額,統一管理,用于發(fā)放以“養(yǎng)廉”為名的津貼。養(yǎng)廉銀的數目,視職位的高低及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偠矫磕昙s二萬兩,州縣官每年也有二千兩左右。用作辦公經費與官員薪水補貼。官員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編自黃惠賢等《中國俸祿制度史》(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養(yǎng)廉銀制度的作用?!究键c】MI: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清政府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原因。(2)本題主要考查養(yǎng)廉銀制度的作用?!窘獯稹浚?)從材料中“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銀180兩,正七品知縣45兩,正九品官員33兩。這些銀兩除養(yǎng)家糊口外,還要支付隨從、幕僚的酬金及辦公費用,普遍入不敷出”,可知原因有官員薪俸偏低;地方辦公經費不足;從“各級官員在征收田賦等稅收時,以各種名義額外加征。這些稅外之稅,小部分作為各級衙門的辦公經費,大部分被各級官員據為己有”,可知原因有各種稅外之稅繁多,官員貪腐現象普遍;從“大州上縣,每正賦一兩”,額外加征“銀一錢五分,二錢不等”;部分州縣“數倍于正額”,以致引發(fā)民變”可知原因是百姓稅負沉重,社會矛盾尖銳;從“雍正帝認為,與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數;與其營私而中飽,不若責其辦公。他決定改革,…用于發(fā)放以“養(yǎng)廉”為名的津貼”,可知原因有政府力圖整頓整治。(2)結合養(yǎng)廉銀制度出現的原因,辯證全面地分析該制度對當時官場和社會起到的作用。故答案為:(1)原因:官員薪俸偏低;地方辦公經費不足;各種稅外之稅繁多,官員貪腐現象普遍;百姓稅負沉重,社會矛盾尖銳;政府力圖整頓整治。(2)作用:提高了官員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貪腐;暫時減輕民眾負擔,緩解社會矛盾;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貪腐問題?!军c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清代養(yǎng)廉銀制度改革的認識。1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材料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則應自進而建設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從之,自定權利而自尊重之。倘立憲政治之主動地位屬于政府而不屬于人民,不獨憲法乃一紙空文,無永久厲行之保障,且憲法上之自由權利,人民將視為不足重輕之物,而不以生命擁護之;則立憲政治之精神已完全喪失矣。是以立憲政治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多數國民之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共和立憲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也,政治之裝飾品也,與歐美各國之共和立憲絕非一物。﹣﹣摘編自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1)根據材料,概括陳獨秀關于實現民主政治的主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陳獨秀關于實現民主政治的主張?!究键c】B7:新文化運動.【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疾殛惇毿愕拿裰魉枷?,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窘獯稹浚?)從材料“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可概括主張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多數國民須自覺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動精神;從“自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則應自進而建設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從之,自定權利而自尊重之”,可概括主張是自覺參與建設政府、制定并維護憲法。(2)簡評陳獨秀的思想,結合史實先總結其主張出現的原因,概括其主張的核心,然后對其主張進行全面評價。故答案為:(1)主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多數國民須自覺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動精神;自覺參與建設政府、制定并維護憲法。(2)簡評:從思想文化層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敗的原因;認識到民眾覺悟才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要喚醒國民的政治自覺;發(fā)展了民主思想;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军c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復習中應注意掌握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口號、內容、影響。17.(15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國科學家就發(fā)現了放射性象。1941年4月,蘇聯駐紐約的情報機構向國內報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正在討論鈾具有的巨大軍事意義。其后蘇聯著名物理學家?guī)鞝柷⊥蟹虮蝗蚊鼮榘l(fā)展核計劃的學術負責人。1943年4月,來自全蘇的著名專家開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決議,著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國的壟斷。斯大林對庫爾恰托夫說:“請說出您需要的一切幫助,您不會遭到拒絕的?!碧K聯部長會議成立了直屬部長會議的管理總局負責研制工作。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員達數十萬之多。一位參與者寫到:“我們能夠團結一致,首先是給我們提供了相當優(yōu)越的科學工作條件。其次,是內心的感覺,即擊敗法西斯德國后,我們同最強大敵人的對抗仍沒有結束?!?949年8月,蘇聯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摘編自(俄)亞?維?菲利波夫《俄羅斯現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聯制定和實施原子武器研制計劃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聯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條件和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積極作用?!究键c】UB:美蘇爭霸.【分析】本題考查美蘇爭霸??疾槊捞K冷戰(zhàn)局面的形成﹣蘇聯制定實施原子武器研制計劃,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窘獯稹浚?)材料中“1941年4月,蘇聯駐紐約的情報機構向國內報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正在討論鈾具有的巨大軍事意義”,可總結背景是西方制定并實施發(fā)展原子武器計劃;從“1945年8月,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決議,著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國的壟斷”,可總結背景是美國壟斷原子彈;結合二戰(zhàn)后期美蘇關系和二戰(zhàn)后兩極格局形成的史實,和“即擊敗法西斯德國后,我們同最強大敵人的對抗仍沒有結束”,可總結背景是戰(zhàn)爭后期盟國內部矛盾顯現;冷戰(zhàn)氛圍逐漸加強,危機意識強烈。(2)第一小問條件,從材料“早在1910年,俄國科學家就發(fā)現了放射性象?!浜筇K聯著名物理學家?guī)鞝柷⊥蟹虮蝗蚊鼮榘l(fā)展核計劃的學術負責人。1943年4月,來自全蘇的著名專家開始了研制工作”,可知條件有具有相關科學研究基礎,從“蘇聯部長會議成立了直屬部長會議的管理總局負責研制工作”,可知條件是國家高度重視,設有專門領導和研究機構,從“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員達數十萬之多。一位參與者寫到:“我們能夠團結一致,首先是給我們提供了相當優(yōu)越的科學工作條件”,可知條件是舉全國之力研制;第二小問作用,從材料“1945年8月,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決議,著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國的壟斷”,可知作用是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戰(zhàn)爭的發(fā)生,結合二戰(zhàn)后兩極格局下美蘇冷戰(zhàn)的局勢,可總結作用是鞏固了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穩(wěn)定。故答案為:(1)背景:西方制定并實施發(fā)展原子武器計劃;戰(zhàn)爭后期盟國內部矛盾顯現;美國壟斷原子彈;冷戰(zhàn)氛圍逐漸加強,危機意識強烈。(2)條件:具有相關科學研究基礎;國家高度重視,設有專門領導和研究機構;舉全國之力研制。作用: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戰(zhàn)爭的發(fā)生;鞏固了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穩(wěn)定?!军c評】關于美蘇冷戰(zhàn)局面,在復習中應注意掌握冷戰(zhàn)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火隊員考核方案范本
- 云南德宏小木屋施工方案
- 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話題探討試題及答案
- 深入分析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中投資決策的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思路的證券從業(yè)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師證書考試全景分析試題及答案
- 參與討論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測在新興傳染病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上堤路欄桿施工方案
- 公司安環(huán)部績效考核實施管理方法
- 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培訓課件
- 建筑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guī)程
- 資產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手冊
- 2023年某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 靜壓樁機安裝拆卸方案
- 電腦故障維修
- 2023山東春季高考數學真題(含答案)
- 2022年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電子版
- 平面四桿機構的急回特性
- 考研經驗分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