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文言文閱讀
專題精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竇建德,貝州漳南人也。少時,頗以然諾為事。嘗有鄉(xiāng)人喪親,家貧無以葬,時建德耕
于田中,聞而嘆息,遽輟耕牛,往給喪事,由是大為鄉(xiāng)黨所稱。初,為單及犯法亡去會赦
得歸每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執(zhí)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每平城破陣所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
取。十三年正月,自稱長樂王,年?號?丁丑。
九月,南侵相州,河北大使淮安王神通不能拒,退奔黎陽。相州陷,殺則史呂瑯。又進
攻衛(wèi)州,陷黎陽,左武衛(wèi)大將軍李世助、皇妹同安K公主及神通并為所方。濟州刺史王軌為
奴所殺,攜其首以奔建德,日:“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命立斬奴,而返軌首于滑
州。吏人感之,即日而降。齊、濟二州及兗州賊帥徐圓朗皆聞風而下。建德釋李世勖,使其
領兵以鎮(zhèn)黎州。
三年正月,世劭舍其父而逃歸,執(zhí)法者請誅之,建德臼:“助本唐臣,為我所虜,不忘
其主,逃還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不誅。舍同安長公主及神通于別館,待以客禮。
高祖遣使與之連和,建德即遣公主與使俱歸。嘗破趙州,執(zhí)刺史張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大
使張道源等,以侵軼其境,建德將戮之。其國子祭酒凌敬進日:“夫犬各吠非其主,今鄰人
堅守,力屈就擒,此乃忠確士也。若加酷害,何以勸大王之臣乎?”建德盛怒口:“我至城
下,猶迷不降,勞我?guī)熉茫锖慰缮??”敬乂曰:“今大王使大將軍高士興于易水抗御羅藝,
兵才至,士興即降,大王之意更為可不?”建德乃悟,即命釋之。其寬厚從諫,多此類也。
(節(jié)選自《唐史?竇建德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苗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犯法亡去/會赦/得歸每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執(zhí)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每平城破陣/
所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取
B.犯法亡去/會救得歸/每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執(zhí)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每平城破陣/
所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取
C.犯法亡去/會赦得歸/每傾身接物與,卒/均執(zhí)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每平城破陣/
所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取
D.犯法亡去/會赦得歸/每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執(zhí)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每平城破陣所
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取
答案B
解析作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句意,再聯(lián)系語法知識,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進行排除。
根據句意,“致人之死”不當,因為生性寬厚,不能“致人之死”,由此排除A項?!懊績A
身接物”意思是竇建德常常竭盡全力待人,句意完整,后面再加上“與士卒”會造成贅余,
由此排除C項。B、D兩項的區(qū)別在于后半部分,“所得資財”符合表述習慣,與“并散賞諸
將”前后為一完整句意,并且符合人物寬厚的本性,由此排除D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xiāng)黨既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也可指鄉(xiāng)族朋友。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
而稱鄉(xiāng)黨。
B.古代以百戶為一里,五里為一鄉(xiāng)。唐代改“里長”為“里正”,杜甫有“去時里正與
裹頭”的詩句。
C.年號是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始于秦始皇。元以前一個皇帝常有多個年號;明清
起基本用一個年號。
D.刺史原為巡察官名,“刺”,檢核問事之意。東漢以后刺史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
有時稱為太守。
答案C
解析始于秦始皇說法錯誤,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種名號。先秦至漢
初無年號,漢武帝劉徹繼位后,始有年號的出現(xiàn),始創(chuàng)年號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
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竇建德性格寬厚。在擔任里長時他就體恤屬下,贏得士卒的尊重:在稱長樂王之后他
也心存正義,因此嬴得了滑州城。
B.竇建德止義善良。在田里耕種的他聽說鄉(xiāng)里人無錢埋葬親人,親自前去幫助辦理喪事,
由此贏得鄉(xiāng)里人的稱道。
C.竇建德有仁愛之心。他拒絕殺掉李世劭的父親,因其認為李世劭逃回唐朝是忠于唐朝
的表現(xiàn),李世勃沒有罪,他的父親就更不該殺。
D.竇建德從諫如流。國子祭酒凌敬用“犬各吠非其主”的例子平息了竇建德的怒火,勸
阻了他想殺張昂等人的想法。
答案A
解析“在擔任里長時他就體恤屬下”錯,應該是在“會數(shù)得歸”以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滑州刺史王軌為奴所殺,攜其首以奔建德,曰:“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5
分)
譯文:
(2)建德盛怒曰:“我至城下,猶迷不降,勞我?guī)熉?,罪何可?”(5分)
譯文:
答案(1)滑州刺史王軌被他的奴仆殺死,(這個奴仆)帶著王軌的頭投奔建德,(建德)
說:“奴仆殺死主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怎么可以接納這樣的人呢?”
(2)建德非常生氣地說:“我到城F,他們仍然執(zhí)迷不悟不投降,使我的軍隊吃苦受累,
這罪怎么可以赦免?”
解析⑴“攜”譯為“帶著”:“逆”根據語境是“大逆不道”的意思;“納”這里是
其本義,“收納”“接納”。另外要注意“為……所”這一被動句的翻譯,并根據句意補充
第二、三個分別省略的主語“這個奴仆"和'‘竇建德"。大意2分。
(2)“盛怒”是“大怒”的意思;“迷”根據句意是“執(zhí)迷不悟”的意思;“勞”是使動
用法,譯為“使……受累”°大意2分。
【參考譯文】
竇建德,貝州漳南縣人。年幼時,常做一些重許諾的義舉。曾有一個同鄉(xiāng)親人去世,家
中貧窮沒有用來埋葬的錢物,當時建德在田中耕種,聽到這件事后不禁嘆息,立即停止耕地,
親自送去幫助辦理喪事所需要的全部財物,由此大為鄉(xiāng)親們所稱道。起初,建德當里長,因
犯法逃亡,遇上朝廷發(fā)布大赦令,才回到家鄉(xiāng)。他常常竭盡全力待人,和士兵一樣十勞苦的
工作,因此能使人為他盡死力,竇建德每次平定城池攻破敵陣,所得到的資財,全都分賞給
手下的將領,自己一無所取。十三年正月,自稱長樂王,年號丁丑。
九月,向南攻打相州,河北大使淮安王李神通不能抵御,逃到黎陽。相州淪陷,殺死刺
史呂班。乂進攻衛(wèi)州,打下黎陽,左武衛(wèi)大將軍李世劭、皇妹同安長公主及神通都被俘獲。
滑州刺史王軌被他的奴仆殺死,(這個奴仆)帶著王軌的頭投奔建德,(建德)說:“奴仆殺死
主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怎么可以接納這樣的人呢?”下令立刻殺死這個奴仆,而把王軌
的頭送回滑州?;莸墓倮舭傩帐指屑に?,當天就投降。齊、濟二州和兗州的盜賊首領徐
圓朗都聞風降服。建德釋放了李世助,讓他領兵鎮(zhèn)守黎州。
三年正月,李世劭丟下他的父親逃回唐朝,負責執(zhí)法的官吏要求斬殺李世劭的父親,建
德說:“李世助原是唐朝的臣子,被我俘獲,不忘自己的主人,逃回本朝,這是忠臣,他的
父親有什么罪呢?”最終也沒有殺掉李世勃的父親。安排同安長公主和神通住在賓館里,用
客禮相待。唐高祖派使者和建德和好、聯(lián)合,建德就送公主和使者一同回唐朝。曾經攻破趙
州,捉住了刺史張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大使張道源等,由于他們襲擊建德的轄境,建德準
備殺掉他們。建德的國子祭酒凌敬進言說:“狗對不是自己的主人的人總要吠叫,現(xiàn)在鄰居
們堅持防守,因為力盡而就擒,這些人都很忠誠、剛強。如果殘酷地加以殺害,用什么來勸
勉大王的臣子呢?”建德非常生氣地說:“我到城下,他們仍然執(zhí)迷不悟不投降,使我的軍
隊吃苦受累,這罪怎么可以赦免?”凌敬乂說:“現(xiàn)在大土如果派大將軍高士興在易水抵抗
羅藝,敵兵剛到,士興就投降,大王以為可不可以呢?”建德于是醒悟,便下令釋放他們。
他的寬厚和聽諫,多類似這樣,
二、(2018?河北名校聯(lián)盟教學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土第二,簽判建康軍,丁母憂,改昭慶軍,尋
以公事與部使者異議,請祠,易簽判奉國軍。紹定二年,召入對,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
當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為言:”界限明,則知有天下冷亂而已,何樂其尊;知有生
民休戚而已,何樂其奉?!泵髂辏却?,移文閣門,請對,當除憚之,添差通判鎮(zhèn)江府,
辭。會行都火,應堂日:“臣頃進本心外物界限之說,蓋欲陛不親攬大柄,不退托于人,盡
破恩私,求無愧于己。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華
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p>
上讀之感動,它日里變求言,復申前說。又慮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縱,大權旁落,則進《為
君難》六箴。召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說書,戒家事勿以白,務積精誠以寤上意。
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平實。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以重
珍宜史甚之既宏相位危士賽里我欲邀功自畫其位請回以蛾至邊境更度塞勢條上廈直。
丞相主出師關、洛,重珍力爭,會邊帥義和戰(zhàn)不一,復召集議,重珍奏:“遮乞專意備守,
不得已則用應兵,今不敢變前說。"不聽,關、洛師大岐,復進兵,重珍言:“若恥敗而欲
勝之,則心小平而成忿,氣不平血成怒,生靈之命,豈口J以忿怒用哉!”乂論禁旅貧弱,教
習頻嚴,輒不能堪,不稍變通,非消變之道。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辭
不許,詔守刑部侍郎致仕。
(節(jié)選自《宋史?蔣重珍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芾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白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赶3?猶欲邀功自固
/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B.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仃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
/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C.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
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D.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
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答案D
解析斷句既要依據文意,又要根據語法知識?!捌湮徽垞褓t帥”中動賓短語是“擇賢
帥”,主語應該是人,不能是“其位”,這樣斷句于文意不通,排除A、B:根據語意,“親
至邊境”的人是“賢帥”,排除C。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科舉制度中,在禮部主持的殿試中獲得“進士第一”者,經皇帝欽點即成為萬眾
矚目的狀元。
B.“當路”既可以指執(zhí)掌政權,也可以指掌權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詔,是天子給臣屬下達命令的一種文體,有手詔、遺詔等。
D.古人迷信,認為一些自然變化和人世吉兇禍福有關,把星象的異常變化叫“星變”。
答案A
解析殿試是皇帝主持的,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蔣重珍見解深刻,側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個人都應當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
目的還是想讓皇帝不要只顧享受尊位和別人的侍奉,而要承擔天子的職責。
B.蔣重珍善于觀察,從現(xiàn)象看本質。雖然大火燒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們平時對待
皇帝宗廟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說明人們趨炎附勢,只知相權而忽視權威。
C.蔣重珍心思縝密,任職勤勉專心。他既擔心皇權旁落,也重視朝廷重臣的作用,為此
而進言;他告誡自己對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誠意,不要和皇帝談那些家務瑣事。
I).蔣重珍關心邊事,主張防守為先。南宋時期,邊關局勢一直比較緊張,重珍不主張急
于出兵,更反對失敗后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順,感情用事。
答案C
解析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蔣重珍告誡別人,不要用家務事干擾自己,
不是不要和皇帝談家務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界限明,則知有天下治亂而已,何樂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樂其奉。(5分)
譯文:
(2)乂論禁旅貧弱,教習頻嚴,輒不能堪,不稍變通,非消變之道。(5分)
譯文:
答案(D界限分明,就會知道有天下太平或動亂,何必把尊貴視為快樂:知道有百姓喜
樂哀愁,何必把侍奉視為快樂,
⑵乂論說禁軍的軍力衰弱,訓I練頻繁加嚴厲,總是讓人難以忍受,如果小梢微有所調整,
就不是消除禍患的辦法。
解析(1)“治”為形容詞,譯為“治理得好:太平”;“樂”為意動用法,譯為“把……
作為快樂”:“休戚”包含兩個方面,譯為“喜樂哀愁”:“奉”譯為“侍奉”。大意1分。
(2)“頻嚴”是兩個詞,將單音節(jié)詞變?yōu)殡p音節(jié)詞,譯為“頻繁嚴厲”;“輒”根據語境,
譯為“總是”;“堪”譯為“忍受”;“消變”為動賓短語,譯為“消除禍患”。大意1分。
【參考譯文】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名,任建康軍簽判,母親亡故,改任昭
慶軍簽判,不久因公事與掌管監(jiān)察的同僚意見不合,請求任宮觀官,改任奉國軍簽判。紹定
二年,奉召入京應對,首先以“從皇帝到百姓應當首先懂得內心與外物這兩者的界限”為主
題進言:“界限分明,就會知道有天下太平或動亂,何必把尊貴視為快樂;知道有百姓喜樂
哀愁,何必把侍奉視為快樂。”第二年,在香川等待任命,轉到文閣門,請求應對,當權者
忌憚他,把他差遣到鎮(zhèn)江府任通判,他推辭了。恰逢臨安火災,他應詔上奏:“我近來上奏
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說,是想要陛下親自掌握大權,不要退讓托付給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
求得問心無愧。祖宗宗廟最重要,侍奉它應該視為他們還活著?樣,但從小到大,宗廟從未
在火災發(fā)生.之前加以防備過;宰相的府第,華美的屋宇縱橫連片,然而火燒得焦頭爛額,唯
獨宰相府則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這也足以看出人心墮落,僅知道有權勢,不知道右.君父
啊?!被实劭春?,很受感動。過了些時日,因星象變化,皇帝彳上求進言,將更珍再次申述上
次的言辭。又擔心有些執(zhí)政的大臣果真離職,皇帝放任,大權旁落,于是進獻《為君難》六
條規(guī)戒。應召成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說書,囑咐不要把家務事告訴自己,
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會去除心中雜念,穿戴整齊,如果是機密
奏章,他就親自書寫,刪改定稿,皇帝稱贊他公平踏實。守邊將領把《八陵圖》進獻給皇帝,
詔令百官集體討論,蔣重珍說史言之已經失去了相位,處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還危險,仍
想求得功勞,鞏固自己的地位,應該選派賢明的統(tǒng)帥,讓他親自到邊境,審時度勢,分條呈
報該處理的事物。丞相主張出兵關、洛,蔣重珍力爭認為不可。正趕上邊防的將領商議是和
是戰(zhàn)的意見不統(tǒng)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議,蔣重珍上奏說:“從前乞求一心守備,不得已
就用兵應戰(zhàn),今天不敢改變上次的主張?!彼慕ㄗh沒被采納。出兵關、洛的軍隊大敗,又
要進軍,蔣重珍說:“如果因為失敗感到羞恥而想戰(zhàn)勝敵人,內心不平而顫成憤恨,心氣不
順而變?yōu)閻琅勘?、百姓的性命,怎么能憑借憤怒來驅使呢!”又論說禁軍的軍力衰弱,
訓練頻繁而嚴厲,總是讓人難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調整,就不是消除禍患的辦法。他兼
任國史院編修官,升為起居郎,因病請求離職。三次辭官都沒被允許,詔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三、(2018?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皇甫無逸,字仁儉,京兆萬年人。父誕,隋并州總管府司馬,漢王諒反,逼之不從,見
殺。時五等廢,坳帝嘉誕忠,贈誕柱國、弘義郡公。
無逸歷消陽太守,治為大卜最,再讓右武上將軍。帝幸江都,詔居守洛陽。帝被殺,乃
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棄母妻,斬關自歸。追騎及,無逸顧曰:“吾有死,
終不能同爾為逆?!苯饨饚吨兀唬骸耙耘c爾,無相困。”騎爭下取,由是獲免。
而用以無逸本隋勛舊,尊遇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時蜀新定,更多橫恣,人不聊
生,詔無逸持節(jié)巡撫,得承制涂吏。既至,黜貪暴,用廉善,法令嚴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餓陽人也,誣告無逸為母故陰交世充,帝判其詐,斬希仁,道給事中傘公昌
馳諭。又有告無逸交通蕭銃者,時無逸與行臺仆射竇避不協(xié),因表自陳,并上班罪。有詔劉
世龍、溫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珈現(xiàn)。及還。帝勞日:“比多潛毀,但以正直為佞人
憎爾。”無逸頓首謝,帝曰:“卿無負,何所謝?”
拜氐即尚書,出為同州刺史。所至輒閉合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它境。
嘗按部宿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然過自畏慎,每上表疏,
讀數(shù)十猶懼未審,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長安疾篤,太宗命馳驛召還承問,憂悸
不能食,道病卒。贈禮部尚書,讀曰孝。干.珪駁曰:“無逸入蜀,不能與母俱,留卒京師,
子道未足稱,不可謂孝?!蹦烁u良。
(選自《新唐書?皇甫無逸傳》,有刪改)
[注]愉:音xiGn,奸邪。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落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嘗按部宿/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
B.嘗按部/宿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
C.嘗按部/宿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
D.嘗按部宿/民家燈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
答案C
解析斷句既要根據語法知識,乂要聯(lián)系句意?!八廾窦摇奔确险Z法知識,乂表意完
整,其前后應斷開,排除A、D兩項:“抽佩刀斷帶為炷”的動作發(fā)出者應為皇甫無逸,故排
除B項,選C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五等,《禮記》中將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文中的“五等”,特指
五等爵制。
B.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分為官謚和私謚兩大類,文中的“謚”是官
謚。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諱而改為戶部,是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
D.高祖、煬帝均為皇帝的廟號。高祖指開國之君,“煬”是貶義,隋煬帝是中國聲名較
差的皇帝之一。
答案D
解析“煬帝”是皇帝的謚號,而非廟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無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煬帝巡視江都時下詔命他守衛(wèi)洛陽;隋煬帝被殺后,他
同段達等人一起擁立越王為帝。
B.無逸做事細致,處事謹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讀了上十遍還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
還要追上去再三町囑后才讓派送。
C.無逸嚴于律己,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時,所到之處往往閉門不交接賓客,所
需要的物資都是從轄境以外買來。
D.無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時,他擔任清陽太守,政績被評為優(yōu)等:唐高祖時,
他將戰(zhàn)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答案B
解析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為“追回來再三檢查”o“省”是“省查,檢查”的意
思,而非“叮囑”之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時蜀新定,吏多橫恣,人不聊生,詔無逸持節(jié)巡撫,得承制除吏。(5分)
譯文:
(2)有詔劉世龍、溫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班班。(5分)
譯文:
答案(1)當時蜀地剛剛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橫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詔讓無逸拿著符
節(jié)前去巡視撫慰,可以承受詔命授任官吏。
(2)(高祖)就下詔讓劉世龍、溫彥博審查這件事,沒有證據,于是斬殺誣告的人并罷免了
竇避。
解析(D“橫恣”為貶義詞,根據句意,譯為“放肆橫行”:“巡撫”為兩個動詞連用,
應將單音節(jié)詞變雙音節(jié)詞,譯為“巡視撫慰”:“承制”為動賓短語,譯為“承受詔命”。
第四個分句的主語為“皇帝”,翻譯時應補充上。大意1分。
(2)根據語境,“按”應譯為“審查”;“狀”是名詞,譯為“證據”;“黜”和罷免官
職有關,譯為“罷免”。翻譯時,補出第一分句的主語“高祖”,大意1分。
【參考譯文】
皇甫無逸,字仁儉,京兆萬年人。父親皇甫誕,是隋朝并州總管府司馬。漢王楊諒起兵
謀反,逼迫皇甫誕而(皇甫誕)不從命,被殺害。當時五等爵制已經廢除,煬帝贊揚皇甫誕的
忠心,追贈皇甫誕為柱國、弘義郡公。
皇甫無逸歷任清陽太守,玫績?yōu)樘煜聝?yōu)等,兩次升任后為石武衛(wèi)將軍。煬帝巡視江都,
下詔命他居守洛陽。煬帝被殺后,他就同段達、元文都一起擁立越王楊侗。等到王世充篡位,
皇甫無逸丟下老母和妻子,殺出關門獨自歸順國家。追他的騎兵趕了上來,皇甫無逸回頭對
他們說:“我寧愿死,始終不會同你們一起謀反的?!彼獠?金帶丟在地上,說:“把這送
給你們,不要再阻攔我了?!焙杀鵂幹埋R奪金帶,因此幸免于難。
唐高祖因皇甫無逸是隋朝的舊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為刑部尚書,封為滑國公。當
時蜀地剛剛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橫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詔讓無逸拿著符節(jié)前去巡視撫慰,
可以承受詔命授任'白吏。到了以后,罷黜貪暴,任用廉潔良吏,法令嚴明,蜀民得以安寧。
皇甫希仁,是個陰險的小人,誣告皇甫無逸為了母親暗中勾結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
偽詐,斬殺了皇甫希仁,派遣給事中李公昌乘快馬告訴皇甫無逸。又有人告皇甫無逸暗中與
蕭銃勾結。當時皇甫無逸與行臺仆射竇球不合,因此上表為自己陳述,并奏明竇班的罪過。(高
祖)就下詔讓劉世龍、溫彥博審查這件事,沒有證據。于是斬殺誣告的人并罷免了竇璉。等皇
甫無逸返回,皇帝慰勞他說:“之前有許多人詆毀誣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憎恨罷
了。”皇甫無逸叩頭謝恩,皇上說:“您沒有辜負我,為什么要謝恩?”
授任為民部尚書,外任同州制史。所到之處往往閉門不交接賓客,身邊的人都不敢隨便
出入,所需物品都從情境以外買來。皇甫無逸曾經巡視境內,留宿民家,燈芯燃盡,主人想
要續(xù)上,皇甫無逸抽出佩刀斬斷帶了?作為燈芯。他的廉潔正直多像這樣。但自己過于小心碌
慎,每次上表章,讀了上十遍還不放心,使者已經上路了,還耍追回來再三檢查才派送。他
的母親在長安病重,太宗讓人從驛道兼程前去令他返舊I看望,他憂郁不安吃不卜飯,路上得
病去世?;?上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為孝。王珪駁斥說:“皇甫無逸入蜀,卻未能帶母親
一同前往,留下母親i人而母親死在京城,為子之道不足以稱頌,不能叫作孝。”于是改謚
號為良。
四、(2018?齊魯名校協(xié)作體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二山人傳
[清]方苞
薦青山人李楷,遼東鐵嶺人。曾大父如梓,明寧遠伯成梁兄子也,萬歷己未,鐵嶺城陷,
死其官。入國朝,三世皆盛貴,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統(tǒng)禁軍:或開府建鉞,布列中外。
康曜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陽公卒。時西事方起,議絕漠曰極邊。山人既練,自清興屯
黑河,逾年歸,母卒。再使南阿,賜七品冠帶。乃盡以先世產業(yè)屬二昆,移家潞河,潛心經
史,凡六七年,鄰里未得一識其面。嘗游盤山樂其土風買田薦峰下構草舍雜山呢加面9,村民)
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材果實與眾共之其聲遠聞,邦工每采山石,過薦峰,獨無擾
焉。暇時行游四山,必挈爐炭瓶罌,樵蘇者遙望而知所在,曰:“此李山人茶煙也?!卑咨?/p>
石東村聞其風而慕之。
東村石永寧世饒于財。祖部圖為圣祖親臣,每議公事,不撓于權貴。山人少豪舉,好聲
色狗馬,年三十,始近學讀書,會家事屯遭,時伯兄既歿,而諸弟皆幼,獨出身當之。家既
落,奉母居郭東,墾墓山以養(yǎng).盎無斗儲,遇無食者即罄之。久之,里中有奇邪,咸懼其㈣。
母、兄歿,移家盤山,與薦青游,每嚴冬大雪,攜手步西潭,以杖叩冰,相視愉怡,見者咸
詫而不知其何以然。會功令:禁內府人出居近畿。復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經白活。乾隆元年,
舉孝廉方正。詣有司力言弱足難為儀,眾莫能奪也。薦青舉博學宏詞,及試亦被細。
薦青之詩,不丐于古,而必求與之并。東村則即事抒指,脩然有真意?;蚩唐渖骄游逖?/p>
律二十首,遂誓不為詩,盡焚舊稿,日:“吾幼學難補,雖彈心力,所進適至是而止耳。吾
幸以悲憂窮戚,悔曩者之冥行;今老矣,可更以詹詹者擾吾心由乎?”
薦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簍艱;老而無子,自為生始(kudng,墓穴);日典衣節(jié)食,
以養(yǎng)盛屆之窮孤。又以所著《含中集》《尚史》稿未定,屹屹不自休,而東村長子及弟之子,
同登甲科,其僚友為營室廬。少司馬德濟齋延東村教其兄子輔國公。眾皆謂東村自是可安居。
東村日:“吾終不以妻子故,使薦青煢煢,行當獨身留盤山,俾有所資以待老也?!?/p>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3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嘗游盤山/樂其土風/買田/薦峰下構草舍/雜山航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
材果實/與眾共之/
B.嘗游盤山/樂其土風/頭田/薦峰下構草舍/雜山配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
材果實/與眾共之/
C.嘗游盤山/樂其土風/買田薦峰下/構草舍/雜山配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
材果實/與眾共之/
D.嘗游盤山/樂其土風/買田薦峰下/構草舍/雜山肥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
材果實/與眾共之/
答案D
解析“買田薦峰下”是狀語后置句,“買田”后省略“于”。這句話也就表明了薦吉
山人這個名號的由來。“其尤貧者”,指的是那些特別貧困的人,”省”字后面的內容的主
語是“薦青山人”,“者”字處要稍加停頓。故選D。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康熙”為清圣祖愛新覺羅?玄餌的年號,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滿清定都北京后第
二位皇帝。
B.“折節(jié)”指降低自己身份或委屈自己內心,意思近于“折腰”“屈節(jié)”,如折節(jié)禮上,
折節(jié)為儉。
C.“近畿”指國都周邊的地方,在漢字文化圈中,多國歷史上曾有“京畿”或者“近畿”
的說法。
D.“戚屬”是并列式合成詞。戚,因婚姻聯(lián)成的關系:屬,同一家族的親眷。這里泛指
內外親屬。
答案B
解析“折節(jié)”此處的意思是改變平時的志趣行為,改變志向,非“降低自己身份或委
屈自己內心”之意?!罢酃?jié)為儉”中的“折節(jié)”也不同于“折節(jié)禮士”之“折節(ji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薦青山人李借,是明代李如梓的后人,李銘的曾祖父李如梓在明朝萬歷年間一次戰(zhàn)亂
中死在官任上。
B.李鐳的品格風度讓后永寧十分仰慕,心永寧與之結交,為使于交游,并在后來特意將
家搬到了盤山。
C.石永宇年輕時家族比較富有,他貪戀于享樂生活,到老年時終于悔悟,乃焚燒詩稿,
以求內心安寧。
D.石永宇為人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又是一個孝順兒子,家道衰落后,親自開墾耕種墳
地來供養(yǎng)母親。
答案C
解析后半部分“到老年時終于悔悟”“乃焚燒詩稿,以求內心安寧”不正確:第一,
“■悔悟”并非是到老年時,原文中有“年三十,始折節(jié)讀書”的表述;第二,“焚燒詩稿”
并非因為對早年“好聲色狗馬”的悔悟,而是有人刻印了他的山居五言律詩二十首之后,他
為了避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復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經自活。(4分)
譯文:
(2)吾終不以妻子故,使有青煢煢,行當獨身留盤山,俾有所資以待老也。(6分)
譯文:
答案(1)(石永寧)又只好被迫帶著妻子兒女遷居京城,靠租賃房屋講授經典來維持生
活。
(2)我終究不會因為(要養(yǎng)活)妻子兒女的緣故,讓薦青山人(李銘)孤身?人,我將--人留
在盤山,使他有所依靠而終老一生。
解析⑴“挈”為動詞,譯為“帶著”;“僦”根據語境?譯為“租賃”:“自活”為
賓語前置句,即“養(yǎng)活自己”,可譯為“維持生活”。注意補出主語。大意1分。
(2)“妻子”為古今異義詞,譯為“妻:和子”;“煢煢”用聯(lián)系課內《陳情表》“煢煢孑
立”翻譯,譯為“孤身一人”;“俾”是動詞,根據語境,應譯為“使”:“資”為動詞,
和“所”構成所字短語,可譯為“依靠”。大意1分。
【參考譯文】
薦青山人李錯,是遼東鐵嶺人。他的曾祖父李如梓是明朝寧遠伯李成梁的兄長的兒子,
明朝萬歷年間的己未年(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鐵嶺城[被后金)攻陷,李如梓在官任
上為之而死。進入本朝以來,家族三世都顯貴,伯父叔父兄弟之類的,有的繼承封賜的爵位,
統(tǒng)領禁衛(wèi)軍:有的開府設署,掌握軍權,勢力分布在中央和地方。
康熙四十一年,李借父親少司寇蒲陽公去世。當時西邊正發(fā)生戰(zhàn)事,朝廷決議在邊境的
沙漠地帶屯兵。山人李銘組織操練軍隊后,自行請求到黑河一代屯兵駐守,過了一年后回來,
母親已去世。乂出使南河?帶,朝廷賜予他七品的冠服和綬帶。于是,李楷把祖上的產業(yè)全
部托付給兩位哥哥,自己移家到潞河居住,專心研究儒家經典和史書。共六七年,連鄰居都
沒見過他一面。他曾經游歷盤山,喜歡那里的風景地貌,就在薦青山下買了田地,并且建造
草房,和山民雜居在一起耕種,那些特別貧困的山民,他就送給他們山地而絲亳不索取什么,
蔬菜果實之類的東西,也與眾人分享。他聲名遠播,縣里的工人每次來開采山石,經過薦青
山,獨獨就不煩擾他。閑暇時候他出游四方的山野,就一定拿著爐子火炭和瓶瓶罐罐,打柴
割草的人遠遠望見了就知道是他在那里,就會說:“這是李山人煮茶的煙。”白山人士石永
寧(字東村)聽說了他的風度,而十分仰慕他。
石永寧家世代資財富裕。他的祖父都圖是清圣祖康熙帝的親近大臣,每次討論大事,都
不向權貴屈服。山人石永宇少有豪壯之舉,喜歡聲色狗馬之類的享樂生活,到三十歲時,才
改變志向開始發(fā)奮讀書。恰逢家中事務艱難,當時長兄已經去tt,而各位弟弟又都年幼,他
以一身之力擔當重任。家道衰落以后,遷居到了城東侍奉母親,開墾墳地來種植維持生活。
自己的米罐里沒有一斗米的儲蓄,碰到沒有飯吃的人就全部給他。時間長了,村里的奇邪之
人,都害怕他的名聲。母親、兄長去世之后,他遷居到盤山,與薦青山人(李借)一起交游。
常常在嚴冬大雪天氣,一同步行到西潭,用手杖敲擊冰而,相互對視,內心歡愉,看見的人
都感到詫異,而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樣。恰逢朝廷發(fā)布法令:禁止內務府的人員離開都城居
住到京郊各地。石永寧又只好被迫帶著妻子兒女遷居京城,靠租賃房屋講授經典來維持生活。
乾隆元年,石永寧被舉薦為“孝廉方正”。他到有關部門極力陳述自己腿腳不靈便(跛足),
難以有良好的儀表,眾人沒有誰能改變他的想法。薦青山人李信也被推舉為“博學宏詞”,
到面試的時候也被刷掉了。
李銘的詩,不從古人學習,而必定追求與古人并肩。而石永寧隨時隨事就可以抒發(fā)胸中
意旨,無拘無束,很有真性情,有人把他的山居五言律詩二十苜刻版印行,于是他發(fā)誓再也
不寫詩了,把以前的詩稿全部焚毀,說:“我幼年的學業(yè)(荒廢不足),難以彌補:雖然費盡
心力,所獲得的進步才到這個程度罷了。我有幸因為悲傷憂愁困頓(的人生)來為當年的糊涂
行為、盲U之舉向悔悟:現(xiàn)在已經老了,難道口J以因為這些煩瑣的事情血擾乩我的心緒嗎?”
李銘中年以后,因為救濟兄長的急困,而變得更加貧窮艱難:年老無子,自己為自己挖
好了墓穴;每H典賣衣服,節(jié)省糧食,來供養(yǎng)親戚之中的孤苦困難的人。又因為他所著的《含
中集》《尚史》書稿未完成定稿,所以十分勤勉,不肯懈怠,而石永寧的長子和弟弟的兒子,
都考中了進士,他們一同做官的朋友為他們建造了房屋。少司馬德沛(德沛,字濟齋)延請石
永宇教他的兄長之子輔國公讀付。眾人都說石永宇可以安定卜來了。石永宇卻說:“我終究
不會因為(要養(yǎng)活)妻子兒女的緣故,讓薦青山人(李銘)孤身一人,我將一人留在盤山,使他
有所依靠而終老一生?!?/p>
五、(2018?陜西西安一中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張學顏,字子愚,肥鄉(xiāng)人,登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遼撫李秋免,△學士高拱欲用學顏,
或疑之,拱曰:“張生卓蘋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笔汤晌簩W曾后至,
拱迎問曰:“遼撫誰可者?”學曾思良久,曰:“張學顏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
其名上,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
遼鎮(zhèn)邊長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敵。官軍七萬二千,月給米一石,折銀二
錢五分,馬則冬春給料,月折銀一錢八分,即歲稔不足支數(shù)日。自嘉靖戊午大饑,士馬逃故
者三分之二。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未復全盛之半。繼以荒旱,餓享枕籍。學顏首
請標他,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zhàn)馬,信賞罰。跳懦將數(shù)人,創(chuàng)平陽堡以通兩河,移
游擊于止安堡以衛(wèi)鎮(zhèn)城,戰(zhàn)守具悉就經畫。
建州都督王呆①以索降人K得,入掠撫順,守將賈汝翼詰責之。呆益憾,約諸部為寇,
副總兵趙完責汝翼啟釁,學顏奏曰:“嬤器是窗簸其速抗褰使國威登緣此罷先懸進退邊
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壬果送還俘掠查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餐禍。”趙完懼,饋金貂,學
顏發(fā)之,if逮完,而宜諭王呆如學顏策。諸部聞大兵且出,悉竄匿山谷。呆懼,十二月約海
西土臺送俘獲就款,學顏因血洗之。
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
厘兩京、山東、陜西勛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
十余萬頃。民困賠累②者,以其賦抵之。自正、嘉虛耗之后,至萬歷十年間,最稱富庶,學
顏有力焉。學顏八疏乞休,許玖佳去。卒于家。
(選自《明史?張學顏傳》,有刪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頭領。②賠累:賠錢虧累。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
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
B.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
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
C.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
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
D.汝翼卻呆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
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
答案C
解析斷句要依據句意和居法知識,每句話都要表意完整?!皯推洹焙髷嚅_不當,缺少
與之相對應的賓語,造成語意不明,由此排除A:“否則”表示事物的另一個方面,其前應
斷開,排除D;根據句意“這是升降邊將都由敵人主導了”,可知“斥是進退”的斷法是不
合文意的,排除B。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學士”乂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
策。
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I).“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
答案D
解析“致仕”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學顏深得有關官員賞識。大學士高拱推薦張學顏任遼地巡撫,有人質疑,高拱力爭,
侍郎魏學曾的看法與高拱一致,張學顏最終獲得任命。
B.張學顏敢于治理,恪盡職守。遼地邊境線長,兵馬耗費糧草很大,無法支撐,大饑荒
使兵馬損失慘重,張學顏采取多個措施,鞏固邊防。
C.張學顏正直敢言,忠于國家。女真首領王杲想聚眾作亂,張學顏上奏請朝廷不要姑息
王杲,并下令逮捕袒護王杲的趙完,維護了國家利益。
D.張學顏精于心計,體恤百姓。他寫了關于會計的書,治理莊田,清理各種弊端;對陷
入困境的百姓給予關照。明朝萬歷十年被認為最富裕的時期,他出過力。
答案C
解析“并卜令逮捕袒護王呆的趙完”錯,應是皇帝卜令逮捕趙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5分)
譯文:
(2)疑懦符數(shù)人,創(chuàng)平陽堡以通兩河,移游擊于正安堡以衛(wèi)鎮(zhèn)城。(5分)
譯文:
答案(1)人們還沒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復雜環(huán)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會顯露出來。
(2)罷免幾個懦弱的將領,創(chuàng)建平陽堡來溝通兩河,把游擊巡邏之軍遷移到正安堡來保衛(wèi)
鎮(zhèn)城。
解析(1)“人未之識也”為賓語前置句,應歸位譯:“識”根據語境,應譯為“了解”:
“諸”在這里是兼詞,相當于“之于”;“見”通“現(xiàn)”,譯為“顯現(xiàn)”“顯露”。句意1
分。
(2)“黜”常用義項為“罷免”;“以”為連詞,可譯為“來”;“移”譯為“遷移”;
“衛(wèi)”的賓語是“鎮(zhèn)城”,應譯為“保衛(wèi)”。句意1分。
【參考譯文】
張學顏,字子愚,肥鄉(xiāng)人,考中南靖三十二年進士。遼地巡撫李秋被免職,大學上高拱
想用張學顏,有人懷疑張學顏(的能力),高拱說:“張先生卓越出眾,人們還沒有了解他,
把他放到復雜環(huán)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會顯得出來?!笔汤晌簩W曾梢后到達,高拱迎接
并問:“誰可以擔任遼地巡撫?”魏學曾思考很久,說:“張學顏可以?!备吖案吲d地說:
“相契合了?!庇谑前褟垖W顏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僉都御史,任遼東巡撫。
遼東鎮(zhèn)邊界長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與敵人相鄰。官兵七萬二千人,每月
供給大米一石,折合銀子二錢五分,馬匹冬天、春天供給草料,每月折合銀子一錢八分,即
使年成好也不夠維持兒大。從痛靖戊午年大饑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馬I兒逃走死亡。前任巡
撫王之浩、魏學曾相繼安撫集聚,沒有恢復全盛時期的一半。接著由于饑荒、旱災,餓死的
人很多。張學顏苜先請求救濟,充實軍隊,召回流亡遷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購買戰(zhàn)馬,嚴
明賞罰。罷免幾個懦弱的將領,創(chuàng)建平陽堡來溝通兩河,把游擊巡邏之軍遷移到正安堡來保
衛(wèi)鎮(zhèn)城,進攻守衛(wèi)的器械全部加以經營謀劃。
建州都督王杲因為向投降的人索要財物而沒有得到,就進入撫順搶劫,守將賈汝翼指責
他。王杲更加怨恨,約了各部落做強盜,副總兵趙完指責賈汝翼挑起事端,張學顏上奏說:
“賈汝翼拒絕王杲贈送禮品,懲罰王杲違抗命令,實在是伸張了國威,(賈汝翼)如果因為這
個而被罷免,這是升降邊將都由敵人主導了。我認為應該命令王呆送還俘虜掠奪去的人和物,
否則調兵剿滅他,不要姑息而枳下禍患。”趙完害怕,贈送金貂給張學顏,張學顏揭發(fā)他,
皇帝下令逮捕趙完,而發(fā)布命令給王呆,按照張學顏的計策辦。各部落聽說大軍將要出動,
都逃竄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約了海西王臺送還俘虜、物資,歸順臣服,張學顏于
是安撫他。
當時張居正掌握國政,認為張學顏精于心計,十分倚重信任他。張學顏撰寫了會計錄用
來查考核算出納。乂上奏?條條詳細地測量土地的條例,厘清兩京、山東、陜西功臣皇族的
莊田,清理超額、脫漏、假借各種弊端。又貫徹到全國,獲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萬頃。百
姓窮困賠錢虧累的,用湖陂賦稅來抵償。從正德、嘉靖耗費虧空以后,到萬歷十年,被認為
最富裕,張學顏出力最大。張學顏八次上疏請求退休,朝廷允許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六國論
[明]李楨
宋二蘇伊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
韓、魏以推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紗。
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學
秦也。當是時中奉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作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
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
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當蘇秦之始出也,固嘗欲用秦,而教之吞天
下矣,誠知其易也,使秦過用之。彼其所以為秦謀者,一憂夫張儀也。惟其不用,而轉而說
六國以縱親,彼也不您知天縱約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茍以弋一歸之富貴,幸終吾身而約不敗。
其激怒張儀而入之于秦,意可見也,泡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齊、魏之師己為秦出矣。夫張
儀之辨說,雖欲以散縱而就衡,顧其言曰,親是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而欲恃詐偽反覆,
所以狀衰世人之情,非甚謬也,彼六國相圖以攻取,相尚以詐力,非有昆弟骨肉之親,其事
又非特財用之細也。而衡人方F挾強秦之威柄,張喙而恐喝之,即賢智如燕昭者,猶且俯首
聽命,謝過不遑,乃欲責以長??v親,以相佐助,豈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十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向秦獨為之,而遂
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zhàn)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
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百者,肆于人上,日驅無辜N民,以終劉于虐乎?其必不
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
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后之論者,何寫于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
日:“若是,則六國無術以目存乎?”曰:奧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土nJ也。孟子嘗
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而后秦患可藥紓:消除
B.未可專以罪秦也罪:歸罪于
C.彼也不您知天縱約之不可保哉逆:逆轉
D.何序于六國厚:偏愛
答案C
解析逆:預料。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會,子女隨母姓,隨時間發(fā)展到父系社會后,姓
則隨父親。
B.“山東”指戰(zhàn)國、秦、漢時稱靖山或華山以東地區(qū),乂稱關東。亦指戰(zhàn)國時秦以外的
六國。
C.“昆弟”中“昆”指哥哥,或胞兄。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D.“君”有多種解釋: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指品行好的人:古代的封號:對對方
的尊稱等,此處是對對方的尊稱。
答案D
解析根據文意,此處的“君”指的是第一種解釋。
3.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作者在文章開頭旅幟鮮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蘇軾蘇撤的觀點。
B.作者認為六國互相攻打,爾虞我詐,和秦國的做法沒有什么不一樣。
C.作者認為上天是愛護百姓的,不會讓無辜人民遭受踐踏。
D.作者認為秦統(tǒng)一中國和六國滅亡都是天意,這種觀點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
答案A
解析蘇軾沒有寫作《六國論》,是蘇轍和蘇洵所作。
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彼六國相圖以攻取,相尚以詐力,非有昆弟骨肉之親,其事又非特財用之細也。(5
分)
譯文:
(2)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zhàn)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5分)
譯文:
答案(1)那六國相互圖謀相互攻取,相互崇尚欺詐和威脅,(他們)沒有兄弟骨肉之親,
他們的事又不只是財物用度的小事。
(2)從春秋以來,戰(zhàn)禍一大大地嚴重:到戰(zhàn)國,老白姓被淺害的情況,有的(一經)到了小
忍說的地步了。
解析⑴“圖”根據”而后乃今圖南”,可譯為“圖謀”;“尚”和“圖”在相同位置
上,均為動詞,根據語境,可譯為“崇尚”,“特”是副詞,譯為“只是”。句意2分。
(2)“日”為名詞作狀語,譯為“一天天地”:“熾”和火芍關,但根據語境應譯為“嚴
里”:“荼毒”可根據“茶毒生靈”解釋,譯為',毒害”“殘罟”。句苞2分。
【參考譯文】
宋朝蘇洵和蘇轍認為六國只會割地賄賂秦國,(六國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導致滅亡
的,(他們)不知道堅守合縱盟約的重要;齊國、楚國、燕國、趙國不知道幫助韓國、魏國來(一
起)抵抗秦國(的重要):認為一定像這樣(割地賄賂秦國)之后,秦國的威脅(就)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統(tǒng)治者的殘暴嗎?據我來觀察歷史,那六國都
想做秦國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把歷史罪過歸于秦國。在那個時候,山東諸侯六國中,沒有一
個(諸侯國的實力)能超過秦國的啊,他們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
與秦國的做法相比沒有什么不同,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戰(zhàn)禍連年不絕。假使擁有的地理形勢有利
如秦國,并且得到上天的幫助,那么六國當中的任何一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統(tǒng)一中國。只是
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因此(六國)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導致滅亡的。當蘇秦
剛出來(游說)時,本來曾想得到秦國所用,而希望秦國統(tǒng)一天下,(蘇秦)的確知道那是容易(的
事),要求秦王重用自己。他那時要為秦國謀劃只是怕張儀。只因他不被秦國所用,就轉而游
說六國合縱,他難道沒有預料到縱散約敗之后不能保?。ㄗ约海﹩??他只是想暫且用這種方法
獲取?時的富貴,希望自己在世時合縱不散。他用計激怒張儀使張儀來到秦國,其意圖是顯
而易見的,阻水之盟,還不過一年,齊國、豌國的軍隊已經替秦國出征了。張儀的辯說,雖
說是只想使合縱離散而連橫成功,但看他說的話,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親兄弟,還有爭奪
錢財?shù)?,血想憑借著虛偽欺詐、反復尢常的策略,用以陳述哀微時代人們的情形,小是很錯。
那六國相互圖謀相互攻取,相互崇尚欺詐和威脅,(他們)沒有兄弟骨肉之親,他們的事又不
只是財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張)連橫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強秦的威勢,威脅六國,即使賢明(而
行)智慧如燕昭王那樣的,尚且俯首聽命(于秦),不停地道歉,你竟想要求長保合縱如親,相
互輔助,怎么可能?。?/p>
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錯在想做秦國所做的事。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的事,
而秦國獨做了,而旦成功了,這就是所說的得到了上天的幫助啊。唉!從春秋以來,戰(zhàn)禍一
天天地嚴重:到戰(zhàn)國,老百姓被殘害的情況,有的(已經)到了不忍說的地步了。上天很愛人
民?。‰y道它能使六七個君王,臨駕于人民之上,天夭驅趕無辜的人民,最終被虐殺嗎?它
一定不這樣?。∫虼饲貒惶珡娛?,秦王就不能滅六國而稱帝,不稱帝,那么他的罪惡(就)
不能達到極點,秦王沒有惡貫滿盈,秦國也就不會迅速滅亡。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國
和六國自己造成的結果啊。后人的評論,為什么偏愛六國,而一定要他們存在呢!
(有人)說:“如果這樣,那么六國就沒有辦法來保存自己了嗎?"I回答說:哪里是他們
沒有辦法??!豈止是保存下來,即使稱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經用仁義游說梁國、齊國的
君王,而他們都不采納,可嘆啊。
七、閱讀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詩集自序①
[明]李夢陽
曹縣蓋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鼓而巷謳,勞呻而康吟,
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鬃釉?'禮失而求之野。'今真詩乃在民間。而文
人學子,顧往往為韻言,謂之詩。夫孟子謂《詩》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而風者亦遂
棄而不采,不列之樂官。悲夫!"李子曰:“嗟!異哉!有是乎?予嘗聆民間音矣,其曲胡,
其思淫,其聲哀,其調廉靡,是金、兀之樂也,奚其其?"土子曰:“其者,音之發(fā)血情之
愿也。占者國異風,即其俗成聲。今之俗既歷胡,乃其曲烏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發(fā)而
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費也?!崩钭勇勚瑡呷欢d曰:“大哉!漢以來不復聞此矣!”
王子口:“詩有六義,比興要焉。夫文人學子,比興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族而工
于詞多也。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珠寶鑒定師考試前沿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稅務師重點突破試題及答案
- 2025專用合同管理顧問委托合同樣本
- 一年級語文時間管理題及答案
- 食品化學成分識別試題及答案
- 2025《技術服務合同》
- 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探索
- 2025成都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施工合同(樣本)
- 紅河學院《工程光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師范大學《軟件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hangrila510呼吸機操作流程及要點說明
- 2024年4月貴州省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
- (高清版)DZT 0073-2016 電阻率剖面法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福建省2024屆高三3月省質檢(高中畢業(yè)班適應性練習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新申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驗收指南
- 倉儲設備操作安全操作培訓
- 上海電機學院計算機C語言專升本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寧波房地產市場年度報告
- 員工身心健康情況排查表
- 模擬小法庭劇本-校園欺凌
- 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yè)安全評價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