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
目次
1總貝IJ..............................................................................................................................................................................................................3
2基本規(guī)定........................................................................4
2.1功能和性能................................................................4
2.2通用要求.................................................................4
3電源及用房設計................................................................5
3.1負荷分級..................................................................5
3.2供電電源及應急電源.......................................................6
3.3光伏發(fā)電電源..............................................................6
3.4變電所...................................................................6
3.5柴油發(fā)電機房..............................................................7
3.6蓄電池室.................................................................7
4供配電設計.....................................................................8
4.1供配電系統(tǒng)................................................................8
4.2高壓配電系統(tǒng)..............................................................8
4.3低壓配電系統(tǒng).............................................................8
4.4特低電壓配電系統(tǒng).........................................................9
4.5低壓電擊防護.............................................................9
4.6電氣照明系統(tǒng).............................................................10
5智能化系統(tǒng)設計.................................................................12
5.1系統(tǒng)組成及功能要求......................................................12
5.2信息設施系統(tǒng)............................................................12
5.3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13
5.4公共安全系統(tǒng).............................................................13
6布線系統(tǒng)設計..................................................................14
6.1布線要求.................................................................14
6.2室內明敷布線.............................................................14
6.3室內暗敷布線...........................................................14
1/103
6.4電氣及智能化豎井布線...................................................14
6.5室外布線................................................................15
7防雷與接地設計...............................................................16
7.1雷電防護................................................................16
7.2接地系統(tǒng)................................................................18
7.3等電位聯(lián)結..............................................................19
8施工............................................................................20
8.1高壓設備安裝............................................................20
8.2變壓器、互感器安裝.....................................................20
8.3應急電源安裝............................................................21
8.4配電箱(柜)安裝........................................................21
8.5用電設備安裝............................................................21
8.6建筑智能化設備安裝.....................................................22
8.7布線系統(tǒng)敷設............................................................22
8.8防雷與接地施工..........................................................23
9檢驗和驗收.....................................................................24
9.1一般規(guī)定.................................................................24
9.2電氣設備檢驗............................................................24
9.3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檢測.....................................................24
9.4線路檢測................................................................24
9.5驗收.....................................................................26
10運行維護....................................................................27
10.1運行...................................................................27
10.2維護...................................................................27
10.3維修...................................................................28
10.4拆除...................................................................28
附:起草說明..........................................................29
2/103
1總則
l.o.1為在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建設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
態(tài)環(huán)境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依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規(guī)范。
1.0.2新建、改建和擴建的供電電壓不超過35kV的民用建筑和通用工業(yè)建筑,其建筑電氣
與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施工、檢驗、驗收和運維管理必須遵守本規(guī)范。
1.0.3本規(guī)范是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全過程中技術與管理的基本要求。當建筑電氣與
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中采用的設計方法、電氣設備、電子信息設備、傳輸線纜、技術措施、施工
質量控制、檢驗和驗收內容(方法)等與木規(guī)范的規(guī)定不一致,但經合規(guī)性評估符合木規(guī)范
功能和性能的規(guī)定時,應允許使用。
1.0.4民用建筑和通用工業(yè)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施工、檢驗、驗收和運維管
理,除應遵守本規(guī)范外,信j應遵守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
3/103
2基本規(guī)定
2.1功能和性能
2.1.1建筑電氣工程竣工驗收后,其功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能向用電設備輸送和分配電能:
2正常情況卜,用電設備應能按其使用要求(負荷級別)正常工作。
2.1.2建筑電氣工程竣工驗收后,其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供配電系統(tǒng)應安全、可靠、穩(wěn)定、合理、經濟C
2當供配電系統(tǒng)或用電設備發(fā)生故障危及人身安全時,應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切斷其電
源。
2.1.3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竣工驗收后,其功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能為建筑物內的人和有通信要求的設備提供通信服務;
2正常情況下,智能化系統(tǒng)應能按其使用要求正常工作。
2.1.4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竣工驗收后,其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信號的傳輸應準確、安全、合理、經濟。
2當智能化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時,應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報警。
2.2通用要求
2.2.1民用建筑電氣設備和智能化系統(tǒng)電子信息設備用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直接下?層,當與其貼鄰時,應采取防水
措施;
2地面或門檻應高于本層樓地面,其標高差值不應小于0.10m,設在地下層時不應小于
0.15m;
3無關的管道和線路不得穿越;
4變電所、柴油發(fā)電機房、智能化系統(tǒng)機房內電氣設備的正上方不應設置管道;
5地面荷載應滿足電氣設備和電子信息設備荷重的要求;
6有人值守的設備用房應設置不少于一個通向安全出LI的門;
7變形縫不得穿越。
2.2.2電氣設備和電子信息設備用房的面積及設備布置,應滿足布線間距及工作人員操作維
護電氣設備所必需的安全距離。電氣設備和電子信息設備用房的環(huán)境條件應滿足電氣與智能
化系統(tǒng)的運行要求。
2.2.3母線槽、線纜橋架和導管穿越建筑物變形縫處時,應設置補償裝置。
2.2.4建筑電氣工程和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驗收必須堅持設備運行安全、用電安全的原則,
強化過程驗收控制。
2.2.5建設或使用單位委托運維單位提供運維服務時,運維方案應經建設或使用單位和運維
單位共同確認,雙方應簽署運維合同。
2.2.6建筑電氣及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中采用的電氣設備和電線電纜,應為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
合格產品。
2.2.7建筑電氣及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中采用的節(jié)能技術和產品,應在滿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
4/103
下,提高建筑設備及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3電源及用房設計
3.1負荷分級
3.1.1用電負荷應根據(jù)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斷供電所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程度分為特
級、一級、二級和三級4個級別。建筑物主要用電負荷的分級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3.1.1的規(guī)
定。
表3.1.1建筑主要用電負荷分級
用電負荷
用電負荷分級依據(jù)適用的建筑物示用電負荷名稱
分級
例
1)中斷供電將將危善人身安全、身度"150m及以上消防系統(tǒng)用電、安防系統(tǒng)用電、
的一類高層建筑物
造成人身重大傷亡;應急照明、航空障礙照明
2)中斷供電將在經濟上造成特別
特級重大損失;
3)在建筑中具有特別重要作用及
重要場所中不允許中斷供電的負
荷△
1)中斷供電將造成人身傷害;高度150m及以上值班照明、警衛(wèi)照明、主要通道
的一類高層建筑物
2)中斷供電將在經濟上造成重樓梯間照明、客梯用電、排污
大損失;生活水泵用電
3)中斷供電將影響重要用電單位消防系統(tǒng)用電、安防系統(tǒng)用電、
的正常工作,或造成人員密集的高度超過急照明、值班照明、警衛(wèi)照明、
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100m,小于空障礙照明用電、主要通道及樓
一級
150m的一類高層間照明用電、客梯用申.、排污
定鞏物
生活水泵用電
消防系統(tǒng)用電,安防系統(tǒng)用電,
值班照明、應急照明、警衛(wèi)照
明、航空障礙照明用電,客梯用
高度不超過100m
的一類高層建筑電,排污泉、生活水泵用電
1)中斷供電將在經濟上造成較主要通道及樓梯間照明用電
大損失;
消防用電,主要通道及樓梯間照
二級2)中斷供電將影響較重要用電單
二類高層建筑用電,客梯用電,排污暴、生活
心的正常工作或造龍公共場所秋
泉用電
序混亂。
不屬于特級、一級和二級的用電
二破上…仆尖建鞏背型用電貝何
負荷
3.1.2二級用電負荷應由雙回線路供電或由一回6kV及以上專用的線路供電。
3.1.3一級用電負荷應由兩個電源供電,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一個電源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個電源不應同時受到損壞;
2每個電源的容量應滿足全部一級用電負荷的供電要求。
3.1.4特級用電負荷應由3個電源供電,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3個電源應由滿足一級負荷要求的兩個電源和一個應急電源組成;
5/103
2應急電源的容量應滿足同時工作最大特級用電負荷的供電要求;
3應急電源的切換時間,應滿足特級用電負荷中允許最短中斷供電時間的要求;
4應急電源的供電時間,應滿足特級用電負荷中最長持續(xù)運行時間的要求。
3.2供電電源
3.2.1應急電源應由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電源組成:
1獨立于正常工作電源的,由專用饋電線路輸送的市政電網(wǎng)電源;
2獨立于正常工作電源的發(fā)電機組;
3蓄電池組。
3.2.2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用電單位應設置自備電源:
1由第3.2.1條第2、3款應急電源供電的特級負荷;
2提供的第二電源不能滿足一級負荷要求的;
3兩個電源切換時間不能滿足用電設備允許中斷供電時間要求的;
3.2.3建筑高度超過1.50m的建筑應設自備應急柴油發(fā)電機組。
3.2.4用于應急供電的發(fā)電機組應處于自啟動狀態(tài)。當市政電網(wǎng)電源中斷時,機組應立即
啟動。
3.3光伏發(fā)電電源
3.3.1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設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必須進行建筑物結構和電氣的安全復核,并應滿
足建筑結構及電氣的安全性要求。
3.3.2與電網(wǎng)并網(wǎng)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應具有相應的并網(wǎng)保護及隔離功能。
3.3.3光伏系統(tǒng)在并網(wǎng)處應設置并網(wǎng)控制裝置,并應設置專用標識和提示性文字符號。
3.3.4在安裝光伏組件的部位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在人員有可能接觸或接近光伏發(fā)電系
統(tǒng)的位置,應設置防接觸的遮攔或外護物及警示標識。
34變電所
3.4.1采用可燃性油浸變壓器的獨立變電所和室外預裝式變電所,與其它建筑物之間的防火
間距,應符合《建筑防火通用規(guī)范》的規(guī)定。
3.4.2變電所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民用建筑內變電所,不應設置裸露帶電導體或裝置,不應設置帶可燃性油的電氣設備
和變壓器。
2有人值班變電所的值班室應有直接通向室外或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
3成排布置的配電柜長度大于6nl時,柜后面的通道應設有兩個出口。
4相鄰電氣裝置帶電布分的額定電壓不同時,應按較高的額定電壓確定其安全浮距;電
氣裝置間的安全最小凈距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6/103
3.4.3變電所對其它專業(yè)的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配電室、電容器室長度大于7m時,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
2變電所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安全出門)的疏散門及非變電所區(qū)域的出入口門,應為甲級
防火門,并應向外開啟;
3變電所的電纜夾層、電纜溝和電纜室應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采用六氟化硫氣體絕緣電氣設備的配電室,應采取強制通風裝置。
3.5柴油發(fā)電機房
3.5.1柴油發(fā)電機房內,機組之間、機組外廊至墻的距離應滿足設備運輸、就地操作、維護
檢修及布置輔助設備的需要。
3.5.2柴油發(fā)電機房對相關專業(yè)的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發(fā)電機間、控制室長度大于7m時,應至少設兩個出入口;
2發(fā)電機間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并應向外開啟。
3發(fā)電機間與控制室、配電室之間的門和觀察窗應采取防火措施,門應為甲級防火門,
并應開向發(fā)電機間;
4儲油間應采用防火隔墻與發(fā)電機間隔開;當必須在防火墻上開門時,應設置能自行關
閉的甲級防火門;
5機組基礎應采取減振措施。
3.6蓄電池室
3.6.1容量在300Ah及以上閥控鉛酸蓄電池組、固定型排氣式鉛酸蓄電池組合容量在IDOAh
以上的中倍率鎘銀堿性蓄電池組,應放置在單獨的專用蓄電池室內。
3.6.2按3.6.1條條件設置的專用蓄電池室應通風良好。采用機械通風時,應采用防爆風
機;照明應采用防爆燈。
7/103
4供配電設計
4.1供配電系統(tǒng)
4.1.1應急電源與非應急電源之間,應采取防止并列運行的措施。
4.1.2用電設備兩個供電電源之間的切換時間,應滿足用電設備允許中斷供電時間的要求。
應急電源應根據(jù)負荷要求衣其不同的電源切換時間進行分級,應急電源的分級及切換時間的
要求應符合表4.1.2的規(guī)定。
表4.1.2應急電源的分級及切換時間的要求
應急電源級別應急電源對電源切換時間的要求
0級(不間斷)不間斷自動連續(xù)供電
0.15級(極短時間隔)0.15s之內自動恢復有效供電
0.5級(短時間隔)0.5s之內自動f灰復有效供電
15級(中等問限)15s之內自動恢復有效供電
4.1.3備用電源應滿足用電設備連續(xù)供電時間和供電容底的要求。
4.1.4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當建筑內的生產、生活用電被切斷時,仍應保
證消防設備用電。
4.1.5當柴油發(fā)電機組為無用建筑的消防負荷和非消防負荷同時供電時應符合卜.列規(guī)定:
1消防負荷應設置專用的回路:
2火災時應能切除非消防負荷;
3儲油量低位報警。
4.2高壓配電系統(tǒng)
4.2.1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靈敏性、速動性和選擇性的要求。
4.2.2高壓進戶斷路器應設過流保護和短路電流延時速斷保護功能。
4.2.3高壓供配電系統(tǒng)應裝設短路故障和異常運行保護裝置。
4.2.4高壓供配電系統(tǒng)短路故障的保護應設主保護和后備保護,并應滿足下列要求:
1主保護應滿足系統(tǒng)穩(wěn)定和設備安全要求,應能可靠、快速目.有選擇地切除被保護設備
和線路的故障;
2后備保護應在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及時切除故障。
4.2.5高壓配電設備及裝置的隔離開關與相應的斷路器和接地刀閘之間應裝設閉鎖裝置。配
電設備及裝置低式布置時,還應設置防止誤入帶電間隔的閉鎖裝置。
4.2.6民用建筑物中的高壓供配電線路應采用電纜暗敷設方式進戶.
4.3低壓配電系統(tǒng)
4.3.1由建筑物外引入的低壓電源線路,應在總配電箱(柜)的受電端裝設具有隔離功能的
電器。
4.3.2避難區(qū)域的用電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
4.3.3電氣裝置外露可導電部分和外界可導電部分,嚴禁用作保護接地中性導體。
8/103
4.3.4在TN-C系統(tǒng)中,嚴禁單獨斷開保護接地中性導體,且不得裝設斷開保護接地中性導
體的任何電器。
4.3.5供配電系統(tǒng)中,不得采用半導體器件作為隔離電器。
4.3.6不得將隔離器、熔斷器和連接片用作功能性開關電器。
4.3.7低壓配電線路應設置短路保護,并應在短路電流造成危害前切斷電源。
4.3.8低壓配電線路應設置過負荷保護;對于突然斷電比過負荷造成的損失更大的線路,過
負荷保護應作用于信號而不應切斷電路。
4.3.9交流電動機應裝設短路保護和接地故障的保護。
4.4特低電壓配電系統(tǒng)
4.4.1特低電壓配電系統(tǒng)的電壓不應超過交流50V或直流120Vo
4.4.2特低電壓布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采用截面不小于1.5mm
,的銅導體;
2具有絕緣保護的特低電壓回路與其他非特低電壓回路貼鄰敷設時,應采用帶接地的金
屬隔離措施;
3具有絕緣保護的特低電壓回路導體與其他非特低電壓回路導體共處一個導體組時,應
按最高的電壓等級加以絕緣。
4.4.3采用安全特低電壓(SELV)供電的照明回路應設置的過負荷和短路保護。
4.5低壓電擊防護
4.5.1電氣設備的每個部分應按外界影響條件分別采用以下一種或多種電擊防護措施。
1自動切斷電源;
2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
3單臺用電設備供電的電氣分隔;
4特低電壓。
4.5.2特殊場所和裝置的電氣設備不應采用阻擋物和伸臂范圍之外的措施作為基本防護。
4.5.3當電擊防護措施采用保護電器自動切斷電源時,對于單相220V的交流系統(tǒng),額定電
流不超過63A的插座回路及額定電流不超過32A固定連接用電設備的終端回路,切斷電
源的最長時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TN系統(tǒng)最長切斷電源時間為0.4s;
2TT系統(tǒng)最長切斷電源時間為0.2s:當TT系統(tǒng)采用過電流保護電器切斷電源,且采
取保護等電位聯(lián)結措施時,其最長的切斷電源時間為0.4s。
4.5.4采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作為電擊防護措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絕緣外護物里面的可導電部分嚴禁保護接地。
2低壓供電的移動式電源其絕緣應為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
4.5.5電氣分隔作為電擊防護措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電氣分隔保護方式的單臺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嚴禁接地,其被分隔回路帶電
部分的任一點不應與共他回路的帶電部分、地及保護導體相連接v
2電氣分隔應采用不接地的電源為一臺用電設備供電;當采用不接地的電源為多臺用電
9/103
設備供電時,被分隔回路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采用絕緣的、不接地的等電位聯(lián)結導體相互連
通,且這些聯(lián)結導體不得與其他回路的保護導體及外露可導電部分或外界可導電部分相連。
4.5.6電擊防護措施采用附加保護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額定電流不超過32A供一般人使用的普通用途插座和戶外移動設備的交流系統(tǒng)應采
用額定剩余電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電流保護器(RCD)作為附加保護措施;
2剩余電流保護器(RCD)不應作為唯一的保護措施;
3采用剩余電流保護器(RCD)作為故障防護電器的回路必須裝設保護接地導體
(PE)o
4.5.7裝有浴盆或淋浴場所的電擊防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0區(qū)內的電氣設備應采用額定電壓不超過交流12V或直流30V的安全特低電壓供
電,其供電電源應在0區(qū)和1區(qū)之外。
20區(qū)內的電氣設備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X7。當采用噴水進行清潔時,不應
低于IPX5/IPX7o
30區(qū)不應裝設開美設備和控制設備,0區(qū)和1區(qū)內用電設備的安裝應采用固定的
永久性的連接方式。
4.5.8游泳池、噴泉和其他水池場所的電擊防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游泳池0區(qū)內的用電設備應采用額定電壓不超過交流12V或直流30V的SELV俁
護方式,其供電電源應在0區(qū)和1區(qū)之外。
2噴泉的0區(qū)和1區(qū)應采取下列防護措施之一:
1)采用SELV特低電壓保護方式,其供電電源應在0區(qū)和1區(qū)之外。
2)采用額定剩余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電流保護器自動切斷電源。
3)采用電氣隔離方式,分隔電源僅向一臺設備供電,其供電電源應安裝在0區(qū)和1
區(qū)之外。
3游泳池、噴泉和其他水池0區(qū)內安裝的電氣設備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X8,當采用噴
水進行清潔時,不應低于IPX5/IPX8o
40區(qū)內不應安裝開關、控制設備和電源插座。1區(qū)內只應為SELV回路安裝開關、
控制設備和電源插座。
50區(qū)內不應安裝接線盒。1區(qū)內只應為SELV回路安裝接線盒。
6噴泉的0區(qū)和1區(qū)內的電氣設備應采用防止可觸及的措施。
7對于游泳池的要求也適用于戲水池。人可進入和可觸及的人工噴泉,應按照游泳池的
0區(qū)和1區(qū)的規(guī)定和要求執(zhí)行。
4.5.9裝有桑拿浴加熱器的房間和隔間的電擊防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1區(qū)內不應安裝非桑拿浴加熱器以外的設備。
2除桑拿浴加熱器外,配電回路均應采用額定剩余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的剩余電流保
護器做為附加防護。
33區(qū)內設備耐受的最低溫度不應低「125C,導線絕緣耐受的最低溫度不應低F
170℃0
4.5.10人可觸及的各種金屬電動門、電伴熱設備、電熱桑拿室、擦窗機、機械式停車及電
動汽車充電樁等特殊裝置的電氣設備還應設置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及輔助等電位聯(lián)結。
4.6電氣照明系統(tǒng)
4.6.1照明配電末端線路應設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接地故障保護。
4.6.2I類燈具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與保護接地導體可靠連接,連接處應設置接地標識。
4.6.3人員能夠進入的水池,安裝在水下的燈具應選用防觸電等級為III類的燈具,同時應
10/103
采用安全特低電壓(SELV)供電,其交流電壓值不應大于12V,直流電壓不應大于30V。
4.6.4室外照明應設置剩余電流保護作為附加的防護措施,人員可觸及的室外照明裝置應加
強防電擊防護措施。
4.6.5室外燈具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埋地燈具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7,水下燈具的防護
等級不應低于IP68,室外接線盒應與所接燈具防護等級相同。
4.6.6民用建筑疏散通道用安全出口的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燈安裝在2.5m及以下時,
應采用安全特低電壓供電,
4.6.7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供配電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平時應保持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tài),除采用安全特低電壓供電外,火災時應由蓄電池供
電;
2自帶蓄電池的應急燈具由市電供電的配電箱沿電氣豎井垂直向不同樓層的燈具供電
時,應按防火分區(qū)采用專用供電回路供電;
4.6.8建筑內的走廊、樓梯間、門廳、地下車庫等公共場所的照明應采用節(jié)能控制措施。
4.6.9設有消防控制室的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其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應在消防控制室
集中控制和狀態(tài)監(jiān)視。
4.6.10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的公共場所的一般照明應采用集中控制。
4.6.11景觀照明應設置節(jié)能控制模式。
4.6.12公共場所照明控制采用自動控制方式時,應具備手動控制功能。
11/103
5智能化系統(tǒng)設計
5.1系統(tǒng)組成及功能要求
5.1.1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應根據(jù)工程類型、規(guī)模、使用需要等,由下列一個或多個系統(tǒng)組成:
1信息化應用系統(tǒng);
2智能化集成系統(tǒng);
3信息設施系統(tǒng);
4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
5公共安全系統(tǒng):
6機房工程。
5.1.2信息化應用系統(tǒng)應具有滿足建筑物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提供建筑業(yè)務運營支撐和保障的
功能。
5.1.3智能化集成系統(tǒng)應具有系統(tǒng)運行、物業(yè)運營及管理等采用智能化信息資源共享的功能。
5.1.4信息設施系統(tǒng)應具有對建筑內外相關的語音、數(shù)據(jù)、圖像和多媒體等形式的信息予以接
受、交換、傳輸、處理、存儲、檢索和顯示等功能。
5.1.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具有建筑設備運行監(jiān)控信息。為關聯(lián)和共享的功能,應實現(xiàn)對節(jié)約
資源、優(yōu)化環(huán)境質量管理的功能。
5.1.6公共安全系統(tǒng)應具有對建筑內發(fā)生危害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各種突發(fā)事件,建立應急
及長效的技術防范保障體系的功能。
5.1.7機房工程應為各智能化系統(tǒng)設備及裝置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運行及便于維護的基礎條
件設施。
5.2信息設施系統(tǒng)
5.2.1信息接入系統(tǒng)應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信息接入系統(tǒng)應將公共信息網(wǎng)及所需的專用信息網(wǎng)引入建筑物內,合理配置信息接入系
統(tǒng)設施用房。
2在公用電信網(wǎng)絡已實現(xiàn)光纖傳輸?shù)牡貐^(qū),建筑物內設置用戶單元時,通信設施工程必須
采用光纖到用戶單元的方式建設。通信業(yè)務使用者可自由選擇電信業(yè)務經營者。
5.2.2信息網(wǎng)絡系統(tǒng)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業(yè)務需求及信息傳輸?shù)囊螅渲眯畔?/p>
全保障設備及網(wǎng)絡安全管理系統(tǒng)。
5.2.3通信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有公眾移動通信需求的民用建筑應配套建設公共通信設施。
2城市及建筑物的地下公共空間、客梯轎廂內應設置公共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tǒng)。
5.2.4有線電視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自設前端的用戶應設置節(jié)目源監(jiān)控設施;
2有線電視系統(tǒng)終端輸出電平應滿足用戶接受設備對輸入電平的要求。
5.2.5公共廣播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公共廣播系統(tǒng)應能實時發(fā)布語音廣播,且應有一個廣播傳聲器處于?最高廣播優(yōu)先級。
12/103
2當公共廣播系統(tǒng)有多種用途時,緊急廣播應具有最高級別的優(yōu)先權。公共廣播系統(tǒng)應
能在手動或警報信號觸發(fā)的10s內,向相關廣播區(qū)播放警示信號(含警笛)、警報語音文件
或實時指揮語聲。
3以現(xiàn)場環(huán)境噪聲為基準,緊急廣播的信噪比應等于或大于12dB。
5.2.6廳堂擴聲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廳堂擴聲系統(tǒng)對服務區(qū)以外有人區(qū)域不應造成環(huán)境噪聲污染;
2揚聲器系統(tǒng),必須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且不應產生機械噪聲。
5.2.7會議討論系統(tǒng)和會議同聲傳譯系統(tǒng)應具備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的功能。
5.3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
5.3.1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支持開放式系統(tǒng)技術。
5.3.2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具備系統(tǒng)自診斷和故障部件自動隔離、自動喚醒、故障報警功能。
5.3.3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具備參數(shù)超限報警和執(zhí)行保護動作的功能,并反饋其動作信號。
5.3.4當通風空調系統(tǒng)采用電加熱器時,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具有對電加熱器與送風機連鎖,
并對電加熱器設無風斷電、超溫斷電保護及報警裝置的監(jiān)控功能;并具有對相應風機系統(tǒng)延時
運行后再停機的監(jiān)控功能,
5.3.5建筑能效監(jiān)管系統(tǒng)的設置不應影響用能系統(tǒng)與設備的功能,不應降低用能系統(tǒng)與設備的
技術指標。
5.3.6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應建立信息數(shù)據(jù)庫,對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應能夠根
據(jù)需要形成運行記錄,記錄時間不應少于1年。
5.3.7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與其他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關聯(lián)時,應配置與其他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的通信
接口。
5.4公共安全系統(tǒng)
5.4.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應由消防專用供電回路供甩,并應自備蓄電池電源。
5.4.2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的控制設備,除應采用聯(lián)動控制方式外,還應在消防控制
室設置手動直接控制裝置,
5.4.3消防電梯、輔助消防電梯轎廂內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
5.4.4安防監(jiān)控中心應具有防止非正常進入的安全防護措施及對外的通信功能,且應預留向上
級接處警中心報警的通信接口。
5.4.5安全技術防范系統(tǒng)的用甩負荷應與項目最高負荷等級相同,并應采用專用回路供電。
5.4.6安全技術防范系統(tǒng)應具有防破壞報警功能;纜線應封閉保護且隱蔽敷設。
5.4.7出入口控制、停車庫(場)管理系統(tǒng)應能接收消防聯(lián)動控制信號,解除火災疏散通道
上的門禁控制。
5.4.8防護目標環(huán)境最低照度應與視頻監(jiān)控設備要求相匹配。
5.4.9自動扶梯上下端口處,應設視頻監(jiān)控設施。
13/103
6布線系統(tǒng)設計
6.1布線要求
6.1.1高壓線路應設有明顯警示標識。
6.1.2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力電線電纜不應共用同一導管或電纜橋架布線。
6.1.3導管內配電及控制線纜的總截面積不應超過導管內截面積的40%;槽盒內配電線纜
的總截面積不應超過槽盒內截面積的40%,槽盒內控制線纜的總截面積不應超過槽盒內截
面積的50%o
6.1.4建筑物內線纜明敷時采用的導管、橋架,應選擇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難燃制品。
在悶頂和吊頂內敷設電源線纜時,應采用不燃材料的導管或槽盒保護。
6.1.5建筑高度250m及以上的公共建筑,消防設備的供電電源干線應有兩個路由。
6.2室內明敷布線
6.2.1室內干燥場所的線纜采用導管明敷布線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金屬導管布線時,壁厚不應小于1.5mm;
2采用塑料導管布線時,壁厚不應小于l.Gmnio
6.2.2室內潮濕場所的線纜明敷時,應符合卜列規(guī)定:
1采用導管布線時,壁厚應滿足本規(guī)范第6.2.1條的要求;
2采用防潮防腐材料制造的導管或橋架;
3采取防潮防腐措施的金屬導管或橋架。
6.2.3電線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質的導管或槽盒保護,不得采用直敷布線方式。
6.3室內暗敷布線
6.3.1暗敷于±0.00及以下建筑樓板、結構柱和外墻的導管,應采用管壁厚度不應小于2.0mm
的鋼導管。其他樓層的暗敷導管,金屬導管壁厚度不應小于剛性塑料導管壁厚度不
應小于2.0mmo
6.3.2除暗敷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報警總線外,其他消防線路應采用金屬導管或金屬槽盒保
護。
6.3.3可彎曲金屬導管暗敷布線時,應采用不低于重型的導管。
6.3.4線纜采用導管暗敷布線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應穿過設備基礎;
2當穿過建筑物外墻時,應采取止水措施;
3當穿過建筑物變形縫時,應設補償裝置。
6.4電氣及智能化豎井布線
6.4.1甩氣及智能化豎井的位置和數(shù)量應根據(jù)建筑物高度、建筑物變形縫位置、防火分區(qū)、
系統(tǒng)要求、供電回路半徑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應和電梯井、其他專業(yè)管道并共用同一豎井;
2不應貼臨熱煙道、熱力管道及其他散熱最大的場所。
14/103
6.4.2豎井的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Ih的不燃性構件。進出電氣及智能化豎井的傳輸線路
穿過樓板或井壁時應進行防火封堵。
6.5室外布線
6.5.1除安全特低電壓外,室外低壓線路布線系統(tǒng)應采用護套線或電纜,并采取保護措施。
6.5.2室外采用電纜溝或電纜隧道布線時,在進入建筑物或變電所處應設防火墻。電纜隧道
進入建筑物或變電所處,還應在防火墻上安裝帶鎖的甲級防火門。
6.5.3采用電纜排管布線在線路轉角、分支或變更敷設方式時,應設電纜人(手)孔井。電
纜人(手)孔并不應設置在建筑物散水內,且不應正對建筑物出入口。
15/103
7防雷與接地設計
7.1雷電防護
7.1.1建筑物應根據(jù)其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所迨成的損失或影響程度分為三類:第
一類防雷建筑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和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建筑物的雷電防護分類應符合卜
列規(guī)定: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過250nl的建筑物;
2)詼計宙擊次數(shù)大于0.42次/a的民用建筑物或通用工業(yè)建筑。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過100m,且不高于250m的建筑物;
2)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0.25次/a,且小于或等于0.42次/a的民用建筑物或通用
工業(yè)建筑。
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過20m,且不高于100m的建筑物;
2)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民用建筑物
或通用工業(yè)建筑物;
3)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151r,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
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煙囪、水
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
7.1.2建筑物應根據(jù)雷電防護的類別采取相應的防雷措施。
7.1.3當采用接閃網(wǎng)和接閃帶保護時,接閃帶應裝設在懸筑物易受雷擊的屋角、屋脊、女兒
墻及屋檐等部位,接閃網(wǎng)格設置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第一類防雷建筑的接閃網(wǎng)格不應大于5mX5m或6mX4m;
2第二類防雷建筑的接閃網(wǎng)格不應大于lOmXlOm或12mx8m;
3第二類防宙建筑的接閃網(wǎng)格不應大于20mX20m或24mX16m。
7.1.4當采用接閃桿保護時,接閃桿滾球法保護設置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第一類防雷建筑的滾球法保護半徑不應大于30m;
2第二類防雷建筑的滾球法保護半徑不應大于45m;
3第三類防雷建筑的滾球法保護半徑不應大于60m。
7.1.5專用和專設引下線應設在建筑物易受雷擊的部位,且應沿建筑物外輪廓均勻設置。建
筑物應利用其結構鋼筋或鋼結構柱作為防雷裝置的專用引下線,當無結構鋼筋或鋼筋柱可
利用時,應設專設引下線。專用和專設引下線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專用和專設引下線的間距不應大于12m;
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專用和專設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18m;
3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專用和專設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25m。
7.1.6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除屋頂?shù)耐獠糠览籽b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1.3條和第7.1.4條的規(guī)
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外墻外垂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類似金屬物應在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
同時在250m以上區(qū)域應不超過20m與防雷裝置連接,在100m-250nl區(qū)域應不超過50m與防
雷裝置連接,在100m附近樓層與防雷裝置連接;
16/103
2建筑物內鋼構架和鋼筋混凝土的鋼筋在100m以上區(qū)域應每層相互連接,在100m以F
區(qū)域應在底層和不超過20m相互連接,應利用鋼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子內鋼筋作為防雷裝置引
下線;
3結構圈梁中的鋼筋在250m以上區(qū)域應每層連成閉合環(huán)路,在250m以下區(qū)域應在底
層和不超過20m連成閉合環(huán)路,閉合環(huán)路都應同專用引下線連接;
4應將30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金屬物直接或通過預埋件與防雷裝置
相連,30m及以上水平突出的墻體應設置接閃器并與防雷裝置相連。
7.1.7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除屋頂?shù)耐獠糠览籽b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1.3條和第7.1.4條的
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外墻外垂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類似金屬物應在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
在100nl-250m區(qū)域應不超過50m與防雷裝置連接,在100m附近樓層與防雷裝置連接;
2建筑物內鋼構架和鋼筋混凝土的鋼筋在100m以上區(qū)域應每層相互連接,在100m以
下區(qū)域應在底層和不超過20m相互連接,應利用鋼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子內鋼筋作為防雷裝置
引下線;
3結構圈梁中的鋼筋應在底層、頂層和不超過20nl連成閉合環(huán)路,閉合環(huán)路都應同專
用引下線連接。
4應將45nl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金屬物直接或通過預埋件與防雷裝置
相連,45m及以上水平突出的墻體應設置接閃器并與防雷裝置相連。
7.1.8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除屋頂?shù)耐獠糠览籽b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1.3條和第7.1.4條的
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外墻外垂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類似金屬物應在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
2建筑物內鋼構架利鋼筋混凝土的鋼筋應在的頂層、底層和不超過20m相互連接;
3結構圈梁中的鋼筋應在底層、頂層和不超過20nl連成閉合環(huán)路,閉合環(huán)路都應同專
用引下線連接。
4應將60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金屬物直接或通過預埋件與防雷裝置
相連,60m及以上水平突出的墻體應設置接閃器并與防雷裝置相連。
7.1.9進出防雷建筑物的線路應采取防雷電波侵入措施。
7.1.10進出建筑物的低壓電氣系統(tǒng)和智能化系統(tǒng)上裝設的電涌保護器,其沖擊電流值或標稱
放電電流值小于表7.3.2規(guī)定的值。
表10.3.2電通保護器沖擊電流最小值
閃電宜接閃擊在閃電擊于建筑物
線路上感應的電涌電流
建筑物
防冒類別10/350Ps8/20Ps
雙形VKA;彼形VKrt;
1k口上2i線附
弟二央5b
第一類7.57.5
第一類1010
留泥化方基允?戈珀
第二類15
弟—哭1.57.5
7.1.11電涌保護器嚴禁并聯(lián)后作為大通流容量的電涌保護器使用。
7.1.12防雷擊電磁脈沖的電氣系統(tǒng),應在設計時將建筑物的金屬支撐物、金屬框架或鋼筋
混凝土的鋼筋等自然構件、金屬管道、配電的保護接地系統(tǒng)等與防雷裝置組成一個接地系統(tǒng)。
17/103
7.1.13在建筑物的地5—層或地面層處,卜列物體應與防雷裝置做防雷等電位連接:
1建筑物結構鋼筋及金屬構件;
2金屬裝置;
3建筑物內電氣與智能化系統(tǒng):
4進出建筑物處的金屬管道和線路。
7.1.14建筑物的接閃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當接閃帶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制成時,截面積不應小于50mm
2.?
2當接閃桿采用熱鍍鋅圓鋼或鋼管制成時,圓鋼的直徑不應小于20mm,鋼管的直徑不應
小于40mm。
7.1.15當采用金屬屋面作為接閃器時,金屬板應無絕緣被覆層;當雙層彩鋼板屋面作為接
閃器時,其夾層中的保溫材料必須為不燃或難燃材料.
注:薄的油漆保護層或lirm厚瀝青層或0.5mm厚聚筑乙烯層均不應屬于絕緣被粗層。
7.1.16易燃材料構成的屋頂上不得直接安裝接閃器??扇疾牧蠘嫵傻奈蓓斏习惭b接閃器
時,接閃器的支撐架應采用隔熱層與可燃材料之間隔離。
7.1.17裝置設置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經常有人通過或停留的場所時,外部防雷裝置必須
采取人身安全保護措施。
7.1.18引下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利用敷設在混凝土中鋼筋或圓鋼作引下線時,當其僅為一根時,其直徑不應小于
10mm;
2專用及專設防雷引下線,上端應與接閃器可靠連接,下端應與防雷接地裝置可靠連接,
結構施工時做明顯標記。
7.1.19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采用敷設在混凝土中的單根鋼筋或圓鋼作為防雷裝置時,鋼筋或圓鋼的直徑不應小
于10mm:
2當基礎材料及周圍土壤達到泄放雷電流要求時.,應利用基礎內鋼筋網(wǎng)作為防雷接地裝
置。
7.2接地系統(tǒng)
7.2.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應滿足電力系統(tǒng)安全運行要求。
7.2.2交流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進行保護性接地。
7.2.3交流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不得用作保護接地中性導體(PEN)和保護接地導體
(PE)o
7.2.4民用建筑中嚴禁利用電氣金屬導管、金屬橋架及其他金屬管道作接地線。
7.2.5TN-C-S系統(tǒng)的保護接地中性導體(PEN)從某點分開后不應再合并或相互接觸,且
中性導體(N)不應再接地。
7.2.6TT接地系統(tǒng)的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所連接的接地裝置不應與變壓器中性點的接
地裝置相連接。
7.2.7IT接地系統(tǒng)中所有帶電部分應與地隔禽或某一點通過阻抗接地。
7.2.8當智能化設備由TN交流配電系統(tǒng)供電時,,建筑內配電線路應采用TN-S系統(tǒng)的接地
方式。
7.2.9智能化系統(tǒng)機房內電氣設備和電子信息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外界可導電部分、建
筑物金屬結構應等電位聯(lián)結并接地。
7.2.10智能化系統(tǒng)單獨設置的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的銅材,或采用滿足本規(guī)
范第7.2.14條規(guī)定的具有相同電導的其他材料。
7.2.11共用接地裝置的電阻值應滿足各種接地的最小電阻值的要求。
18/103
7.2.12接地極應利用自然接地體,并應采用不少于兩根導體在不同地點連接。當自然接地
體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補做人工接地極。
7.2.13接地裝置中采用不同材料時,應考慮電化學腐蝕的影響。
7.2.14鋁導體不應作為埋設于土壤中的接地極和連接導體。
7.2.15單獨敷設的保護接地導體(PE)最小截面積應滿足下列要求:
1在有機械損傷防護時,銅導體不應小于2.5mm
S鋁導體不應小于16mnf;
2無機械損傷防護時,銅導體不應小于4mm
,,鋁導體不應小于16mmo
7.2.16變電所接地裝置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不應超過允許值。
7.3等電位聯(lián)結
7.3.1建筑物內的接地導體、總接地端了?和下列可導電部分應實施保護等電位聯(lián)結:
1進出建筑物的管道;
2便于利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
7.3.2接到總接地端子的保護聯(lián)結導體的截面積的最小值應符合表732的規(guī)定,由等電位箱
接至電氣裝置單獨數(shù)咬的保護?夫結導體最小截面積用滿至7.2.15的規(guī)定二
--------------------------------銅----------------------------------
最小值61650
7.3.3下列特殊場所和裝置應采取輔助保護等電位聯(lián)結措施:
1裝有浴盆和淋浴的場所:
2游泳池、可進人噴水池和其他可進人水池;
3裝有桑拿浴加熱器的房間和小間;
4當發(fā)生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力工程設計合同
- 2025《房地產買賣合同樣本》
- 浙江省寧波市十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技術試題 -高中 通 用 技術 含解析
- 監(jiān)控弱電服務合同范本
- 小清新教育說課背景模板
- 2024年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全市招收政府專職消防員筆試真題
- 2024年彭州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廊坊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安慶松安職業(yè)技術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2024年安徽理工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2025年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浮山中學高三下學期3月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每日2小時綜合體育實施方案
- 勞動合同法員工培訓課件
- 2024年鹽源縣縣屬國有企業(yè)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2025年北京市順義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房屋租賃合同模板(標準版)
- 智慧城市中的公民參與-全面剖析
-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題(二診)(原卷版+解析版)
- 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項目管理手冊
- 2025年上半年全國總工會部分所屬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問題與對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