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_第1頁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_第2頁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_第3頁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_第4頁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五篇

第一篇: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2009-10-1215:47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究竟應是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它和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有什么區(qū)別?本人圍繞這方面的問題作了一些探索。

現(xiàn)結(jié)合案例來談一談。

一、案例

課題:古詩詞鑒賞復習課年級:高三

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古詩詞鑒賞的方法、步驟和答題模式教學

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先請同學回憶古詩詞鑒賞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教

師板書。然后下發(fā)兩首古詩,把班級同學分成兩大組四小組,要求兩

個大組各自研究一首詩,先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弄懂詩歌,然后在

此基礎上根據(jù)考綱要求各小組設置2—3道題目,并附有答案及詳細的

評分標準。接著研究同一首詩歌的兩個小組進行競答,甲小組提出問

題,乙小組回答,甲小組評判并打分;乙小組提出問題,甲小組回答,

乙小組評判并打分。這樣進行兩三個回合,評出最佳設題小組、最佳

答題小組、最佳答題能手、最差答題小組。對最佳的進行獎勵,獎勵

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幅畫,一個本子等;最差的要懲罰,懲罰可以是

誦讀一首詩,或在雞蛋殼上畫一個笑臉,或在樹葉上抄一首詩等。最

后教師總結(jié),對兩首詩作一簡短的分析,對古詩詞鑒賞的要領進行重

申,對這堂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作一點評。

二、分析

這堂課有下列幾個特點:

1.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常常以教

師講解為中心,運行的是一種師對生的單向傳輸,即老師講,學生聽;

老師問,學生答;老師給,學生收。教多少,學多少,不教則不學。

即使以學生為主體,也是以教師為主導下的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沒

有平等、沒有民主,只有權威和專制,只有傳授和被動接受。在這樣

的課堂里,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被消磨,甚至被扼殺。而新課程語

文課堂教學,強調(diào)的是師與生的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強調(diào)的是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像這一課,教師完全處于次要地位,整個課

堂由學生自主組織,自主參與,自主評判,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很

高。積極性、主動性高了,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獲取知識的技能就

能得到加強,也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所以,教師一

定要舍得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2.集中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

要求。新課程改革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ㄗ灾鳌?/p>

就是學生根據(jù)相關知識和資料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合作〃就是通

過與其他同學、老師交流,從而解決自主學習、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探究〃就是對學習內(nèi)容作深層次的挖掘與探討。這一課很好地貫徹

了這一理念。這一點也是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

明顯不同的地方。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都是教師一講到底,即使采用

討論式,也是教師想方設法把學生的思維往自己的所謂標準答案上去

引導,從而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新課程理論的這種〃自

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維,從

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對學生的將來和國家的未

來都是有深遠影響的。

3.把競爭的模式引進課堂,激活了課堂?!缎睦韺W新論》一書告

訴我們:〃所謂競爭是個體或群體對于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促進某

種有利于自己的結(jié)果實現(xiàn)的行為或意向?!ǜ偁幾鳛橐环N外部刺激,

對個體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效應:激發(fā)動機,發(fā)揮潛力;增強自我意識;

肌肉產(chǎn)生緊張感,精力更加充沛。當我們把競爭機制引進課堂教學之

時,學生為了弄清楚問題,必然要充分地挖掘自己所蘊藏著的潛能,

丟棄陳舊、落后又俗套的解答,追求新型、獨到的見解,由此,就得

打破自己已有的思維定勢,想前人所未想,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的極富創(chuàng)造

性的解答。這樣既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

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健康心理素質(zhì)的跨時代人才。像這一堂課,兩個小組

的競答,最后的獎罰都能使學生處于一種緊張、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積

極性、主動性都很高,可想而知,學生對這一堂課的內(nèi)容一定記得非

常牢固。而相比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由于采用〃滿堂灌"〃一言堂〃

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就像一汪死水,波瀾不驚,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

停滯狀態(tài),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場景: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滿頭是

汗、青筋直暴,而學生在底下思接千里、神游天堂。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

學生離開教師就不會學習,又何談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呢?所以,新

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要千方百計把課堂搞活,這既是學生現(xiàn)在和將來發(fā)

展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改革和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新課程的改革如一股東風吹綠了神州大地,我們相信,也有理由

堅信語文課堂教學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第二篇:新課程下學習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課程與教學論考題編寫

教教102楊曉燕10#

選擇題:

1.奧蘇伯爾提倡的課堂教學是()

A.講解式教學B.發(fā)現(xiàn)學習

C.程序教學D.范例教學

答案:A

解析:為促成學牛有意義的學習和認知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奧蘇伯爾提

倡講解式教學,要求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應精心設計,并提出了兩條安排教

學內(nèi)容的原則。他指出:〃不論在哪一個學科,要使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

成序,有兩個原則是適用的,這就是逐漸分化原則和綜合貫通原則?!?/p>

這兩條原則既是有意義學習的原理,也是講解式教學的原則。

材料分析題:

L對于課程與教學評價存在這樣一種觀點:

每一個人的命運靠自己來主宰,但對他人又有責任和義務,他們

是〃自主〃與〃責任〃的統(tǒng)一。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在評

價過程中都是平等的主體,評價過程是一種民主參與、協(xié)商和交往的

過程,體現(xiàn)價值多元、尊重差異的基本性格,反對量的評價方法,主

張質(zhì)的評價。

請從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基木取向出發(fā),對以上材料展開分析。

解析: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xiàn)的特定

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對課程評價的本質(zhì)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

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

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

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材料中對于課程與教學評價的觀點是屬于主體取向的評價。主體

取向的評價認為,課程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建

構(gòu)意義的過程。評價是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這種價值是多元的。

在評價情境中,不論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

平等的主體。這種價值取向反對量的評價方法,主張質(zhì)的評價,因為

量的評價與評價的主體性追求是根本違背的。這種評價取向?qū)诠?/p>

巴、林肯所謂的〃第四代評價〃以及利維所稱的評價的〃后現(xiàn)代時

期〃。主體性取向的評價在本質(zhì)上是受〃解放理性〃的支配的,它倡

導對評價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與解放為評價的根本

鵠的。其實,真正的主體性評價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

每一個主體對自身行為的〃反省意識和能力〃。每個人的命運由自己

主宰,但對他人又有責任和義務,所以主體是〃自主〃和〃責任〃的

統(tǒng)一。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牛在評價過程中是一種〃交互主

體〃的關系,評價過程是一種民主參與、協(xié)商和交往的過程。所以,

價值多遠、尊重差異就成為主體取向評價的基本特征。毫無疑問,主

體取向的評價體現(xiàn)了課程評價的時代精神。

第三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分析

教學案例: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分析

鄭州二十九中學張洪儀

[案例背景]

-:筆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兩個班的語文課,在教學過程中發(fā)

現(xiàn),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和教師想像的相差甚遠。早些年的高

中生們對古詩詞喜歡得顛來倒去地背,許多學生書或筆記本的扉頁上

都認真地寫著最喜歡的詩句,而現(xiàn)在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少看到了,大部

分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已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有時,在課堂上聽完聲

情并茂的課文配樂朗誦后,望著學生一臉冷漠,筆者心中塞滿了無助

與無奈。有時,筆者在課堂上提到一句詩,很少有同學能接到下一句。

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背誦古詩是應付檢查。

二:我們學校規(guī)定禁止學生把手機、Mp3、Mp4等各種通訊和娛

樂工具帶入校園,可是我班文藝委員許燕上自習時聽Mp3,我非常生

氣,班干竟然帶頭生紀,拿到辦公室一聽,里面有毛寧的《濤聲依

舊》、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鄧麗君

的《但愿人長久》《芳草無情》、周杰倫的《東風破》《青花瓷》等

等,她嘛著嘴說是為了學習古典詩詞,我想她確實不是狡辯,這些流

行歌曲的確都與古典詩詞有關,心中怒氣消解了許多,批評其違紀的

同時更多的贊揚〃〃

我陷入了思考: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學生的

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了沒有?然而,這些問題卻往往被我們有意無意

地忽略了。那在古詩詞教學方面能否迎合學生達到一種默契,或許古

典與流行之間就有一種默契。

[案例原因探尋]

經(jīng)調(diào)查了解,這種現(xiàn)象并非筆者所教的學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于是,筆者想:現(xiàn)在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興起了讀背古詩

之風,為何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古典文學底蘊反而變得如此貧乏?到

底是誰傷害了我們的學生?到底是什么導致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

興趣的減退?如何才能重新喚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呢?

由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始了深一層地思考。

(-)造成現(xiàn)狀的客觀原因

L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沖擊下,學生的閱讀空間狹小,閱讀

品位降低。

現(xiàn)在的高中生課業(yè)負擔都非常重,再加上網(wǎng)絡、電視、廣播和流

行音樂的沖擊,學生課外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在這么有

限的時間里,我們的學生都在看些什么書呢?我們經(jīng)??吹接欣蠋煆?/p>

學生那里沒收到動漫、武俠或者言情一類的書。我的學生是理科班,

整天忙于數(shù)理化,他們沒有太大的興趣也沒有大塊的時間來讀長篇名

著,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閱讀局限在這類書中。這些書在學生眼

中可謂圖文并茂,情節(jié)引人入勝,通俗易懂,攜帶方便,便于隱藏,

而且一個中午就能讀上一本,所以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市場。

經(jīng)常性的閱讀這些書,使得學生的語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們經(jīng)

??梢月犚妼W生張口就來周星弛的口頭禪:〃哇靠〃〃哇塞〃,更有

甚者能把他的經(jīng)典臺詞〃曾經(jīng)有一段愛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

千篇一律的說話方式阻礙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

品位難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詩詞就沒精打采,無興趣去讀。

2、課本中所選的某些詩篇確實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不能吸引學生。

如《離騷》,就有不少學生反映這首詩古奧難懂,提不起興趣。

《離騷》雖然是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源頭,距離學生的時代

比較久遠。雖然前面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詩經(jīng)》,但對于楚辭,無論是

形式上還是內(nèi)容上仍然是陌生的。從字面上看,障礙特別多,學生也

就沒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槍殺了學生的學習古詩詞的激情。

不少教師平時教上古典詩詞,篇篇逐字逐句串講,老師講的多,

學生自己體驗的時間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詩詞鑒賞課上成了

一般的文言文教讀課。而事實上古典詩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

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賞古典詩歌的課堂上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

也難怪學生不喜歡。古典詩詞鑒賞課要充分考慮文體的特點,既要有

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又要有利于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造成現(xiàn)狀的主觀原因

現(xiàn)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認識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

偏差:

1、〃長一點的詩歌,學起來費時費力,又難懂,學了就忘〃

這是一種畏難心理。學生生性好動,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他們注

意力保持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記憶深度不夠。許多同學看到課后〃背

誦〃兩個大字就頓生反感,讓他們自覺靜心背背古典詩歌是不容易。

而實際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鬧中輕松學好語文同樣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

要想在學習中取得成效,木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學古典詩詞落伍了,不夠現(xiàn)代〃

古典詩詞不是外語,而是我們民族古代的語言形式。學習古典詩

詞就是回望我們民族文化的血脈源頭,沒有它,我們就找不到〃回家〃

的路。不好好學習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我們就愧對于祖先,愧

對于血管里流動的中華民族的熱血。但學生主觀上沒有認識到這些,

他們受流行文化的影響喜歡流行歌曲,卻不知有許多歌詞都是由古典

詩詞改編而來的。所以他們會覺得學古典詩詞是〃落伍〃,跟不上時

代。

3、〃為了考試,我愿意在語文課堂上讀讀古典詩詞,在課外我從

來不讀這些詩詞〃

這些學生很實際也很純粹,他們學習古典詩詞就是為了考試時的

得分。抱著這種應試心理,學生就變得功利、浮躁,不肯靜下心來多

讀多背,至多背幾句〃名句"〃考點句"。

但是古典詩詞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

民族的瑰寶。學習古典詩詞,從語言的范例中學習語言,能豐富語文

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能力?!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

標準》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

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古典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

重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五

冊一共安排了三個單元學習中國古代詩詞,作為選修教材蘇教版《唐

宋詩詞選讀》專題的詩詞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增

進文學素養(yǎng),豐富文化底蘊,充實語文知識,增強語文能力,從而更

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

在《課程標準》)誦讀篇目中所占的數(shù)量多?!墩n程標準》附錄

〃關于誦讀篇目的建議〃中要求會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典詩詞:《詩

經(jīng)》,如《氓》等;楚辭,如《離騷》等;唐宋詞,如李煜《虞美

人》、蘇軾《念奴嬌》、辛棄疾《永遇樂》等。同時,高考作為一種

選拔和導向,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對古詩詞的重視。詩歌鑒賞題加上

名句默寫,在整張試卷分值約占8—15分。[案例素材整理]

〃溫柔敦厚,詩教也?!ā墩n程標準》中指出:〃加強誦讀涵永,

在誦讀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

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chuàng)意和構(gòu)思、意境和意

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

得豐富的審美感受?!ń虒W古典詩詞不應該是機械的、生硬的,而是

要讓學生知道到底學什么,怎么學,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

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養(yǎng)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只有深入到學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

內(nèi)在的原因,找到癥結(jié)所在,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對癥下藥。

我想讓學生產(chǎn)生并保持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進而養(yǎng)成基本的欣

賞能力,在古典詩詞課堂教學中,就要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作者

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既然同學們?nèi)绱讼矚g流行歌曲,

我細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古典詩詞進入流行歌曲是當

代歌壇上一道特殊景觀,也為我們古詩詞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

入點,進入流行歌壇的古典詩詞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

古典與現(xiàn)代元素的表現(xiàn)形式。古典詩詞與流行歌曲的融合體現(xiàn)在音樂

和文字(歌詞)兩個方面。

我先說音樂的融合。在這類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

更多的是根據(jù)今人的審美趣味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尋找結(jié)

合點。就是說,既有意識地吸收中國古典音樂,同時又引入現(xiàn)代音樂

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諸多方面都能給人一種現(xiàn)代感,但又有

別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傳唱較廣的古典詩詞歌曲,如《別亦難》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

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電視劇《紅樓夢》

插曲,曹雪芹原詞人《滾滾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插曲,

楊慎《臨江仙》詞)等,也都具有上述特點。應該說,在這種音樂的

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

可以決定歌曲的成敗。實際上,為古典詩詞譜曲較之為一般的歌詞譜

曲具有更大的難度,對作曲家的文學修養(yǎng)、音樂修養(yǎng)、審美水準有著

更高的要求。《別亦難》的作曲陳剛是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p>

作者,而《枉凝眉》、《葬花吟》的作曲王立平、《滾滾東逝水》的

作曲谷建芬,都是當代樂壇上的重量級人物,這種融合是古詩詞很容

易進入到流行歌壇。

在這方面,專輯《淡淡幽情》可以說最具有代表性?!兜那椤?/p>

是著名歌手鄧麗君演唱的古典詩詞歌曲專輯,劉家昌、梁鴻志、黃霏、

古月等人作曲,寶麗金唱片公司出版。共收入十二首歌曲:

1、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獨上西樓);

2、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

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幾多愁);

4、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芳草無情);

5、秦觀的《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清夜悠悠);

6、聶勝度的《鶻鴿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有誰知我此時情);

7、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胭脂淚);

8、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萬葉千聲);

9、朱淑貞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人約黃昏后);

10、柳永的《雨霖霖?寒蟬凄切》(相看淚眼);

11、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

12、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思君)。從曲目中可以看

出,《淡淡幽情》所收12首全部為詞,其中五代詞3首,宋詞9首。

而以豪放詞著稱的蘇軾被選入的也不是他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

懷古》,而是《水調(diào)歌頭?中秋》。

再者除了音樂的融合之外,文字,也就是歌詞的融合恐怕更值得

我們關注。由于古今語言、音樂的差異,情感表現(xiàn)方式的差異,很多

歌詞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詩詞的原來的字句,而將其作為一種據(jù)以

再創(chuàng)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襲,或釋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

情境,使之與新創(chuàng)作的歌詞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成為當代流行歌壇

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觀。這就是我所說的〃文字的融合〃。例如黃安演

唱的《新鴛鴦蝴蝶夢》: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

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明朝清風四飄流〃〃

——《新鴛鴦蝴蝶夢》

顯而易見,這是以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為藍

本的。我們對照李白的原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

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

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

不難看出,黃安詞基本上是李白詩句的沿襲和化用,但二者所表

現(xiàn)的主題有了一些變化。李白抒發(fā)的是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抑郁

苦悶,而黃安表現(xiàn)的則是現(xiàn)代人不求天長地久,只求今天擁有的愛情

觀。人們對愛情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是把愛情奉為一種信仰和歸宿,

而是把愛情當作一個驛站,一種緣分,人世悲歡,緣來緣去,好聚好

散。新詞迎合了現(xiàn)代人的愛情心態(tài),所以盡管在內(nèi)涵上較原詩單薄了

許多,可仍能得到不少現(xiàn)代聽眾的喜爰。

李修安作詞陳富榮作曲梅艷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也是一個例

子。這歌詞是這樣的:是你吧,高高掛在蒼穹千年啦,看盡了人世離

與散,多少功名似塵埃。

是我傻,總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時圓時缺時迷惘,彷佛告訴我生

命本無常。來吟一首老詩,喝一杯老酒,明月啊,別笑我癡,別笑我

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床前明月光》

雖然用李白詩題,而且把李白的原詩嵌入歌詞,但它所傳達的卻

不是李白詩的原意。思鄉(xiāng)之情在歌詞中只是一種若有若無的陪襯,歌

詞側(cè)重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一種孤寂感和空虛感。不

過,月的意象所負載的內(nèi)涵與古詩所寫的倒不乏相通。我們從字里行

間隱約可以感受到李白《月下獨酌》、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意境。

比如流傳頗廣陳小奇創(chuàng)作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化用了唐人

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我們看它的歌詞:

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

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jīng)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后卻發(fā)現(xiàn)又回到你

面前。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

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濤聲依舊》

可以看出在這些歌詞中,作者把古典詩詞的意境和現(xiàn)代人的情感

成功地進行了對接,仍有《楓橋夜泊》的畫面,但更多的是現(xiàn)代人的

離情別恨。昔日舊情的悵惘,意外重逢的感慨,相憶與期待,思念與

無奈,在反復的傾訴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俳惻纏綿。語言是地道的歌

詞的語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詞的句式,雖然某些表述如〃漁火溫暖雙

眼〃,〃鐘聲敲打無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與詩頗為接近,但整體而

言則是歌而非詩。

瓊瑤作詞的《在水一方》幾乎是《詩經(jīng)?兼葭》的白話解釋,而

《當》的歌詞則是化用古樂府詩《上邪》。臺灣著名女作家瓊瑤不以

詞作者見稱,但是根據(jù)她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插曲卻有非常濃郁的古

典詩詞意味。比如《在水一方》,這是瓊瑤的詞、林家慶作曲。綠草

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

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

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

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

已。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足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在水一方》這差不多就是對《詩經(jīng)?兼葭》的白話翻譯。而

《還珠格格》中的主題曲《當》,則是化用古樂府詩《上邪》,這我

們前面提到過?!懂敗返母柙~是這樣的,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

河水不再流,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

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溫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當太陽不再上升的時候,當?shù)厍虿辉俎D(zhuǎn)動,當春夏秋冬不再變換,

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

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戀。

——《當》

瓊瑤對中國古典詩詞十分熟悉,這類歆詞既源自某一首古詩,同

時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讀和人生感受,并與電視劇中人物性格刻畫、

氣氛渲染有機結(jié)合,營造出一種清新明麗、婉轉(zhuǎn)深情的意境。

基于以上有關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素材整理,在古詩詞的教學中

做了若干探索和嘗試。

[案例描述]

具體古詩詞的教學操作中我選擇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一、導入新課:

借助流行歌曲采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

展開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讀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聽聽徐小鳳演唱的

《別亦難》,教讀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林花謝

了春紅》,教師可以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胭脂淚》;教讀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聽王菲演唱的現(xiàn)

代版的《明月幾時有》;通過〃聽〃的形式,在悠揚旋律的伴奏下,

誘導學生不再拒絕古典詩詞,沉浸于詩詞,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

二、比較鑒賞:

在鑒別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學生與詩人和作品的感性溝

通,加強了詩詞的理性體悟。

1,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并且

展示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臨江

仙》)歌曲和歌詞,借助音樂體味和感受這首詞和蘇軾的詞異曲同工,

同為詠史懷古,也各有千秋。

2,學習蘇軾的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并

且展示了臺灣的周傳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較不同意境,蘇軾的

詞所要傳達的是經(jīng)歷烏臺詩案之后、貶居黃州,抒發(fā)其個人幽憤寂苦

之情;而周傳雄化用詞中一句的意境表達的卻是詠嘆愛情的緣分,人

世德悲歡,在愛與愁之間的傷痛。

三、作業(yè)設置:

這種作業(yè)設置較以往作業(yè)的設置學生愿意做、主動做、想著做。

學習完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后,播放并展示了

《還珠格格》中的主題曲《當》的歌曲和歌詞,告訴同學們化用古樂

府詩《上邪》,和我們剛學過的作品都表現(xiàn)了愛情永恒這一主題,模

仿《當》的歌詞,把《無題》擴寫稱一篇抒情散文

總之,在這些教學情境的設計和嘗試中,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

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而時常在教學中,在動聽的音樂聲和學生意猶未盡

的討論中,伴隨著陣陣掌聲,鈴聲響起。

[案例思考]這些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fā)的意識與能

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

些充斥我們耳膜的被我們忽視的流行歌曲,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

的素材,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

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

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認真?zhèn)湔n,

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詩

詞教〃活〃、讓學生學〃活〃,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

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

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

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

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應實現(xiàn)四個〃走向〃:一是走向

生活,語文教學如果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無法走進學生的

內(nèi)心世界。二是走向?qū)嵺`,語文惟有運用于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

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恒的精神財富;三是走向綜合。課

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

并加以積淀,才能成為一種綜合素養(yǎng)。四是走向智慧,語文教學就是

要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

以上是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感受,或許在正確理解并踐行

新課標之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

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

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第四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分析

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案例

陽高職業(yè)技術學校任玉全

[案例背景]

-:進入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難度越來越大。在教學過程中我

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和教師想像的相差甚遠。早些

年的高中生們對古詩詞喜歡得顛來倒去地背,許多學生書或筆記本的

扉頁上都認真地寫著最喜歡的詩句,而現(xiàn)在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少看到了,

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已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有時,在課堂上聽

完聲情并茂的課文配樂朗誦后,望著學生一臉冷漠,筆者心中塞滿了

無助與無奈。有時,筆者在課堂上提到一句詩,很少有同學能接到下

一句。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背誦古詩是應付檢查。

這些情況,我陷入了思考: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遠離了學牛的牛

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了沒有?然而,這些問題卻往往被我

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詩詞教學方面能否迎合學生達到一種默

契,或許古典與流行之間就有一種默契。[案例原因探尋]

經(jīng)調(diào)查了解,這種現(xiàn)象并非筆者所教的學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于是,筆者想:現(xiàn)在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興起了讀背古詩

之風,為何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古典文學底蘊反而變得如此貧乏?到

底是誰傷害了我們的學生?到底是什么導致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

興趣的減退?如何才能重新喚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呢?

由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始了深一層地思考。

造成現(xiàn)狀的客觀原因:

1課本中所選的某些詩篇確實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不能吸引學生。

如《詩經(jīng)》,就有不少學生反映這首詩古奧難懂,提不起興趣。

《詩經(jīng)》雖然是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源頭,距離學生的時代

比較久遠。雖然前面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詩經(jīng)》,但對于楚辭,無論是

形式上還是內(nèi)容上仍然是陌生的。從字面上看,障礙特別多,學生也

就沒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槍殺了學生的學習古詩詞的激情。

不少教師平時教上古典詩詞,篇篇逐字逐句串講,老師講的多,

學生自己體驗的時間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詩詞鑒賞課上成了

一般的文言文教讀課。而事實上古典詩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

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賞古典詩歌的課堂上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

也難怪學生不喜歡。古典詩詞鑒賞課要充分考慮文體的特點,既要有

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又要有利于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造成現(xiàn)狀的主觀原因

現(xiàn)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認識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

偏差:

1、〃長一點的詩歌,學起來費時費力,又難懂,學了就忘〃

這是一種畏難心理。學生生性好動,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他們注

意力保持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記憶深度不夠。許多同學看到課后〃背

誦〃兩個大字就頓牛反感,讓他們自覺靜心背背古典詩歌是不容易。

而實際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鬧中輕松學好語文同樣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

要想在學習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為了考試,我愿意在語文課堂上讀讀古典詩詞,在課外我從

來不讀這些詩詞〃

這些學生很實際也很純粹,他們學習古典詩詞就是為了考試時的

得分。抱著這種應試心理,學生就變得功利、浮躁,不肯靜下心來多

讀多背,至多背幾句〃名句〃〃考點句〃。

案例描述

具體古詩詞的教學操作中我選擇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一、導入新課:

借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

展開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讀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聽聽徐小鳳演唱的

《別亦難》,教讀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師可以讓學生

聽聽王菲演唱的現(xiàn)代版的《明月幾時有》;通過〃聽〃的形式,在悠

揚旋律的伴奏下,誘導學生不再拒絕古典詩詞,沉浸于詩詞,牢牢抓

住了學生的心。

二、比較鑒賞:在鑒別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學生與詩人

和作品的感性溝通,加強了詩詞的理性體悟。

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并且展示

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臨江仙》)

歌曲和歌詞,借助音樂體味和感受這首詞和蘇軾的詞異曲同工,同為

詠史懷古,也各有千秋。

三、作業(yè)設置:

這種作業(yè)設置較以往作業(yè)的設置學生愿意做、主動做、想著做。

學習完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后,播放并展示了

《還珠格格》中的主題曲《當》的歌曲和歌詞,告訴同學們化用古樂

府詩《上邪》,和我們剛學過的作品都表現(xiàn)了爰情永恒這一主題,模

仿《當》的歌詞,把《無題》擴寫稱一篇抒情散文

總之,在這些教學情境的設計和嘗試中,有效培養(yǎng)了學牛的情感

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而時常在教學中,在動聽的音樂聲和學生意猶未盡

的討論中,伴隨著陣陣掌聲,鈴聲響起。

案例思考

這些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fā)的意識與能力,增加課

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們

耳膜的被我們忽視的流行歌曲,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素材,從

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

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

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開發(fā)學

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認真?zhèn)湔n,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固然很重

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詩詞教〃活〃、讓學生學〃活〃,這才是

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會成為束縛

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

些,反而更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學

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

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應實現(xiàn)四個〃走向〃:一是走向

生活,語文教學如果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無法走進學生的

內(nèi)心世界。二是走向?qū)嵺`,語文惟有運用于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

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恒的精神財富;三是走向綜合。課

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

并加以積淀,才能成為一種綜合素養(yǎng)。四是走向智慧,語文教學就是

要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

以上是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感受,或許在正確理解并踐行

新課標之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

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

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第五篇: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案例分析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案例分析——

讓我們同憂喜,共呼吸

——新式周記1新課程語文教學中的紅肚兜

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語文組李艷梅在諸多語文教學形式與活動中,

周記這種形式最容易讓老師與學生溝通。所以新課程改革后,我在教

學改作業(yè)改作文之外,又著重在原先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周記這種形式的

〃作業(yè)〃。我讓學生把一周發(fā)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思緒或者自己的

心情感悟或者自己的疑問困惑寫出來,學會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去描述,

甚至只是為了發(fā)泄情緒來緩解自己的壓力。而我則會用心去閱讀他們

的心靈,用筆做出我們的回應。

雖然以前也有周記這種形式,各個學校。但在新課改的基礎上,

評價角度要體現(xiàn)多元化,堅持情感評價與知識能力評價并重的原則,

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

標進行整合,制定多元內(nèi)容融為一休的評價標準。要貫徹共性評價與

個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原則,給學生指出發(fā)展方向,留出選擇余地,促進

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能力和語言水平發(fā)展的

評價原則,更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價值觀念,激勵和引導學生全面

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們平時的授課、作業(yè)、訓格東,都分別或全部注意了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而這其中,周記是作為

語文科目里最能體現(xiàn)這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維度,

而又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形式。

對我來說,對學生來說,周記,就像是古代女子貼身穿的紅肚兜

一樣,貼心而又溫暖。

新方式——小組形式,每日一組

我收周記不再是以前那種每周收一次,一次改上幾天。而是每天

都收,只不過一天收一個值日組的。正好,從周一到周六,六個組固

定交周記的日期,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很自覺地在值日那天早晨交到

組長那里,組長再拿給我。不出意外的話,每次都是當天改好就發(fā)下

去,這樣周記在學生個人手里的時間幾乎是整個周,任何時間想寫就

可以寫了。而如果一下子收上全班的來改,教師本身看著也會有壓力,

一時不會改完,往往一拖好幾天改不完。而值日組形式交上來的,每

個組最多十個人,很方便拿,覺得一晌能改完。所以不會有壓力。

我們或者在辦公室改,或者放在包里拿回家改,一個組的周記放

在包里也能裝得下。甚至有時去吃飯,我們中的老師也有可能帶上。

在等菜的時間里,摸出幾本來批閱,有時會笑得讓旁桌的人莫名其妙,

而我們會樂在其中。

這就是這種方式收周記的妙處啊。

新內(nèi)容——生用心寫,師用心批

每天,翻開案頭上一本本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或簡約或華麗,

從而顯得參差不齊的周記,心便融入其中,與喜爰的學生們一同去體

驗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學習進步了,與他們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并繼續(xù)鼓勵他們;成績下降了,與他們一同總結(jié)經(jīng)驗,爭取下次取得

好成績;與同學有隔閡,班里發(fā)生有趣的故事,情緒上有波動,思想

上有壓力,甚至對某些老師有看法有意見有建議〃〃同學們都傾吐于周

記中。

他們是信任我們的。但我們知道,作為語文老師,取得學生莫大

的信任,這中間是有一個過程的。最初收上來的周記,他們泛泛而談,

與初中時候交的作業(yè)無異,但我們的批語卻不會像他們見慣了的〃閱〃

或者〃甲〃或者〃優(yōu)〃之類的簡短得不能再簡短的評語。我們總會認

真地做出回應,在指正每個錯別字或者病句后,還會寫上我們的理解,

我們的共鳴之語,甚至是我們自己與之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并從我們能

理解到的角度去安慰或者只是欣喜。也會在不同內(nèi)容的句子旁邊畫上

各種表情符號來表示我們的理解。文后寫給他們的話有時不知不覺間

已經(jīng)比那篇周記還要長。因為我們要說清楚自己想表達給這個學生的

話。

時間久了,學生知道了原來周記可以這么隨意,老師也會這樣,

老師也理解自己,自己從老師的批語里能獲得很多東西。所以,他們

開始用心去寫,期待交周記的那一天,交上后期待發(fā)下來的時候,期

待看到他的語文老師用紅色墨水寫出的“回聲〃(我管自己的〃批語〃

不叫〃批語〃,叫〃回聲",因為它不同于給學生作文打的批語),

看完自己的也會與同學互換周記看老師又是怎么回應的。

信任就這樣產(chǎn)生了,因為語文老師以朋友的立場也對他們付出了

真心。即使不當班主任的語文老師,也能了解到他們在想什么了,甚

至比班主任更容易了解他們。因為有許多話他們不會同班主任說。

這也符合了新課改的精神,讓學生做主。

新作用——安慰心靈,化解矛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