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江蘇專用)
專題09文言文比較閱讀(一)
(2023?江蘇鎮(zhèn)江-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列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鍥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困得遍觀群書。既加
冠,益恭圣賢之道。又審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
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清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①之食。故人口:“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惫嗜酥聊翰?/p>
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
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節(jié)選自宋濂《龍門子凝道記》,有刪改)
【丙】貞觀十年,魏征上疏曰:“臣同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夫君能盡禮,
臣得強忠,必在于內(nèi)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貝J無以事上,信之為大道矣!”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有刪設)
【注釋】①止:使止,留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無從裝書以觀()
(2)又,學無碩師名人與游()
(3)方與之食()
(4)臣得承忠()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1)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甲】文中的宋源和【乙】文中的吳起均是重信之人。宋濂因為重信,所以“":吳
起因為重信,所以能夠“"?!颈课闹杏幸痪潼c明了君王保住基業(yè)的根本是
“”(用原文內(nèi)容填空)
4.【甲】【乙】【內(nèi)】又均出十名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城信對十個人、對十國家的重婪性。
【答案】1.致:得到。患:擔心。方:才。竭:用盡。2.(1)(我)曾經(jīng)
跑到仃里外,手拿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前輩請教。
(2)吳起之所以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是因為怕自己說話不算數(shù),3.不敢稍逾約不
食待之“惟在于誠信”或者“上下相信”4.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誠信
的美德讓宋瀟獲得了更多讀M的機會來提升自我;②“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吳起因為誠信最終
能立威于三軍,更好地統(tǒng)帥軍隊為國效力;③“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nèi)外無私,上下相信?!眹?/p>
家穩(wěn)定、基石鞏固也得益于君臣上下都能做到誠信。
【解析】1.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無法得到書來看。致:得到。
(2)句意為: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迹簱?。
(3)句意為:才同他一起進餐。方:才。
(4)句意為:臣下盡忠。竭:用盡。
2.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
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嘗,曾經(jīng);趨,趕到: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執(zhí),拿著:叩,請教。
(2)句重點詞語:之,之所以:俟,等候;恐,害怕:自食其言,自己說話不算數(shù)。
3.考查內(nèi)容理解。
第一空,甲文中”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意思是抄寫
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
宋源因為重信,所以“不敢稍逾約”:
第二空,乙文中“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意思是
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
同他--起進餐。吳起因為重信,所以能夠“不食侍之”;
第三空,丙文中“臣聞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
在于內(nèi)外無私,上下相信”,意思是臣聽說國家的基礎,在于道德和禮教;國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誠實信
用。如要君王尊禮,臣下盡忠,就必須內(nèi)外無私,君臣之間相互信任?!拔┰谟谡\信”(或“上下相信”),
點明了君王保住基業(yè)的根本。
4.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
甲文中“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意思是抄寫完畢后,
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竹。對個人
來講,誠信的美德讓宋濂獲得了更多讀書的機會來提升自我:
乙文中“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意思是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
這難道不足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嗎?要想使軍隊信服,不講信用足不行的。吳起因為誠信最終能立威于二
軍,更好地統(tǒng)帥軍隊為國效力:
丙文中“臣聞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nèi)外
無私,上下相信”,意思是臣聽說國家的基礎,在于道德和禮教;國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誠實信用。如要
君王尊禮,臣下盡忠,就必須內(nèi)外無私,君臣之間相互信任。由此可知,國家穩(wěn)定、基石鞏固也得益于君
臣上下都能做到誠信:
據(jù)此總結(jié)作答即可。
【參譯文考】
甲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IL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竹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
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jié)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書。抄寫
完畢后,便4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丁?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
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
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cè)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
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
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乙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筆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眳瞧?/p>
說:“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
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
己說r話不算數(shù)。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難道不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嗎?要想使軍隊信服,不講信
用是不行的。
丙
貞觀十年,魏征上疏說:“臣聽說國家的基礎,在于道德和禮教:國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誠實信用。
如要君王尊禮,臣下盡忠,就必須內(nèi)外無私,君臣之間相互信任。君王不守信諾,就不能驅(qū)使臣子;臣子
不守信諾,就不能侍奉君主。誠信對于治理國家至關(guān)重要?!?/p>
(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胖,而年乂最高,故自號曰"胖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①,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咒則又更號六一居士??陀袉柸眨?/p>
“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怎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
也”客笑曰:“子欲逸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④所消⑤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了?疾走大喘渴
死,而名不得逃也?!本由显唬骸拔峁讨豢商樱灰嘀虿槐靥右玻何釣榇嗣?,聊以志吾之樂爾?!?/p>
(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有刪減)
【注】①初謫滁山:慶歷六年(1046),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②穎水之上:歐陽修退休后在潁州(今
安徽阜陽市)修建房屋。③三代:夏商周。④莊生:莊子。⑤消:譏笑。
5.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有亭等俗臨于泉上者()
②飲少里醉()
③而屢身其號()
④聊以有吾之樂爾()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吾固知名多不可逃
A.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B.己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C.居廟堂之高(《岳陽樓記》)D.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手妙朗讀停頓。
此莊生所謂畏膨而走乎日中者也
7.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以吾?翁,老于此五物之間,足豈不為六?乎?
8.“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歐陽修的別號。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和下面的文化小貼士,說說歐
陽修不同時期的志趣或思想。
【文化小貼士】古人的“別號”大多數(shù)是自己起的,也不受行輩和禮教約束,比名和字顯得自由,一
般用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思想。
【答案】5.(1)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就;更換、改變;記、記錄
(2)D6.此/莊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7.(1)游玩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
喝酒上。
(2)(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8.醉翁:寄情山水
或熱愛山水,與民同樂;六一居士:追求閑情雅致、淡泊安閑的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不再留戀功名的決
心
【解析】5.(1)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
①句意: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翼然: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②句意: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輒:就。
③句意:就多次更改他的別號。更換、改變。
④句意: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志:記、記錄。
(2)本題考查文言虛問“之”字的意義和用法?!拔峁讨豢商印币馑际牵何冶揪椭烂暡豢?/p>
以逃脫。在這里“之”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A.助詞,的;
B.動詞,到,往;
c.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D.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故選Do
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在進行文言文斷句時,首先根據(jù)句子大意缽會詞語和短句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通
過語法規(guī)則劃分句子結(jié)構(gòu)。本句大意為: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根據(jù)句
中“此……者也”能看出這是一個判斷句,表示“這是……的人”,根據(jù)句意可以判斷“莊生所謂"''畏
影而走乎口中”句意完整,足對“者”的修飾,因此在“江生”“艮”前各斷?處。因此斷句為:止匕莊生
所消/艮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犍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
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新:
(1)之,的:得,領(lǐng)會:寓,寄托。
(2)豈,難道:為,是。
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甲】文“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F1‘醉翁’也"可知,歐陽修在與
賓客們來到滁州山飲酒,只喝了一點就醉了,再加上年紀又最大,所以自己命名別號為“醉翁”。歐陽修
之所以很容易醉,不僅是因為自己的酒量小,還因為沉醉于滁州的美景,沉醉于與眾人的歡樂之中,表現(xiàn)
了他熱愛山水,與民同樂的志趣。
由【乙】文”將退休于潁水之匕則又更號六一居上”可知,歐陽修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
年,就改變名號為六一居士,表現(xiàn)「他不再留戀功名的決心:“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
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可知,
以家里的物品(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再加上自己一人就給自
己取“六一居士”的別號,表現(xiàn)了歐陽修追求閑情雅致、淡泊安閑的生活;由“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
爾”可知,歐陽修給自己取名為六?居士,只是記下他的樂趣,表現(xiàn)了歐陽修富有生活情趣。
【參譯文考】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麗的,是瑯哪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
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
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讒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
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乂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
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xiāng)時,自己以醉翁為號。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它場到潁水
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一
萬卷書,收集抄錄夏商周三代的鐘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一千卷,有一張琴,有一盤棋,又經(jīng)常備好酒一壺."
客人說:“這是五個一,為何(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
去,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想避名聲而不居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
這正像立了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了而跑到陽光中大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祥)迅速奔跑,大口
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也知道我沒有必要逃避:
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果了?!?/p>
(2023?江蘇淮安-校聯(lián)考二模)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李邈,字彥忠,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守真定,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
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
勇敢亦數(shù)千人。金人至,邈乞師于宣岳副使,且間道走蠟書①上聞,皆不報。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
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離不②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
拘子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
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汝不以此時歸二帝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
以為長利,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咒邈憤,詆毀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
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
(選自《宋史?忠義傳》,有刪節(jié))
【乙】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其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釋】①間道走蠟快從小路傳送密信。②斡離不:金太祖第二子。③被發(fā)左衽:披散頭發(fā)衣襟左袒。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一處)
集民兵擊我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邈巷戰(zhàn)不至
②流._______________
③睢爾而與之
④得我與________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教。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12.閱讀完甲文后,小文認為文中劃線句子可以刪去,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13.“義”的意蘊豐厚。閱讀完選文后,小文寫下了一段思考感悟。請根據(jù)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將文字
補充完整。
乙文中孟子提出了的觀點,甲文中的李邈在面對人生的選擇時,他是這樣的:
他調(diào)動百姓的力量,堅守城池四十天,城破后以死殉國,這是他的義!這是他的義!
這是他的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集民兵/擊我10.戰(zhàn)勝眼淚踩踏同“德”,感恩、感激11.①
(李邈)臉色不變,向南拜了兩拜,端正地坐著接受刑戮。
②輕蔑地呵斥著給他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12.不同意。側(cè)面描寫,寫李邈被殺害時,燕
地的百姓為李邈流淚,側(cè)面表現(xiàn)了李邈的忠義。13.舍生取義示例:(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概括即
可,答案不唯一)他被俘后,不懼脅迫,即使被火燒也堅決不向金人屈服,這是他的義!他被俘后,
面對高官利誘,亳不動心,這是他的義!
【解析】9.考杳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
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銇碚f,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lǐng)
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句意為:召集民兵攻擊我們?!凹?/p>
民兵”與“擊我”是表示先后順序的兩個動作,且“擊我”是“集民兵”的目的,據(jù)此可斷句為:集民兵/
擊我。
10.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李邈枝戰(zhàn)不能取勝??耍簯?zhàn)勝;
(2)句意為:為他流淚。涕:眼淚:
(3)句意為:用腳踢給別人吃。蹴:踩踏:
(4)句意為:感激我嗎?得:同“德”,感恩、感激。
11.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
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重點詞語:
(1)顏色,臉色;南向,向南;再拜,拜了兩拜;端坐,端正地坐著:就戮,接受刑戮。
(2)呼爾,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行道之人,(饑餓的)過路的行人;弗受,不接受。
12.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意思是將死,臉色不變,向南拜了兩拜,
端正地坐著接受刑戮。燕地的百姓為他流淚。木句寫李邈被殺害時,燕地的百姓為李邈流淚,屬于側(cè)面描
寫,從側(cè)而表現(xiàn)了李邈的忠義,所以不能刪去。
13.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結(jié)合“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的內(nèi)容可知,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
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字愿舍
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
而要義。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
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第二、三空,結(jié)合根據(jù)中文內(nèi)容概括即可。
結(jié)合“斡離不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可知,他被俘后,不懼脅迫,即使被火
燒也堅決不向金人屈服,這是他的義!
結(jié)合“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可知,他被俘后,金人逼迫他改換服飾裝扮,
他義正言辭地斥貢,這是他的義!
結(jié)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可知,他被俘后,而對高官利誘,亳不動心,這是他的義!
結(jié)合“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可知,他被殺害之時,面不改色,從容就義,以死赴
國難,這是他的義!
【參譯文考】
【甲】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代皇族、宰相李適之的后代。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守
衛(wèi)真定,士兵不滿二千,錢財不到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就出文告讓百姓出錢,共同死守。百
姓信賴李邈能夠堅守,不幾天,籌得錢十三萬貫,糧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敢死隊也有幾千人。金兵
到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兵,并且從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答豆。城被圍,有時出戰(zhàn),有時
堅守,相持四十天。城被攻破,李邈巷戰(zhàn)不能取勝,想要投井自盡,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被俘后)
斡離不脅迫李邈向金人下拜,李邈不下拜,斡離不用火燒他的胡須眉毛和大腿,李邈也不顧惜,斡離不就
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
金人問他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這是為什么?”李邈說:“你們違背盟約,到處
搶掠我們的錢物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過了一些日子,想讓李
邈任滄州知州,李邈笑著并不答復,并且勸說他們:“你們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
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么?"金人忌諱他的
話,讓他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斥責更有力。金人大怒,李邈就遇害了。將死,臉色不變,向南
拜了兩拜,端正地坐著接受刑戮。燕地的百姓為他流淚。
【乙】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
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
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
茍旦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
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
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
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
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貢的東西(那就是“義”以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
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
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
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
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
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2023?江蘇常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文言節(jié)選,完成下面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目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肴》
【乙】
學者有四失巴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其,或失則易②,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
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唉善而救其失者也。
(選自《禮記?學記》)
【丙】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U不進支師襄子曰:“可以尊矣。"孔子曰:“丘己習其曲矣,未得其技也?!?/p>
有間外F1:“己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翱鬃覨1:“丘未得其事也?!庇虚g,F(xiàn)1:“己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⑤也。”有間,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矣,
黑而長眼如遠視如土天下非文土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確《文王操》意也?!?/p>
(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注釋】(注釋)①失:過失;②易:輕視:③進:繼續(xù)學(新內(nèi)容)。④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⑤為
人:作曲的人。⑥《文王操》:周文王譜寫的琴曲名。
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不知其目也
(2)教然后知阻
(3)性善而救其失者也
(4)可以至矣
(5)丘未得其,事也
15.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兌命》曰“學學半”,其比之謂乎!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16.【甲】、【乙】兩文都談到“教”與“學”,根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完成以下表格。
文章核心觀點(用原文作答)議論角度(10字以內(nèi)概括)
【甲】教學相長也(1)_
【乙】(2)_教育的目的
17.用“/”給【丙】文中畫線句子劃分節(jié)奏(限3處)。
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18.對【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箱課的一項是()
A.【甲】、【乙八【丙】三文都是關(guān)于學習的,【甲】、【乙】兩文談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B.【甲】、【乙】兩文均出自《禮記》,《禮記》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甲】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阿
明的觀點,乙文則沒有。
C.【乙,【丙】兩篇文章都是議論性的文章。【乙】文采用排比的手法,氣勢強烈地論證了教學的原則:
【內(nèi)】文列舉了孔子的事例論證了學習應有的態(tài)度。
D.【丙】文孔子學落的故事,印證了【甲】文中“學然后知不足”這一觀點,因為孔子從起初的只熟
悉曲子到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學然后知不足?!?/p>
【答案】14.味美困惑增長或發(fā)揚(擅長)增加或加深意境或志趣15.(1)
《兌命》說:“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2)(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才能補救他的過失。16.教與學的關(guān)系教也者,
長善而救其失者也。17.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18.C
【解析】1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時要注意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困,困惑;
(3)句意:發(fā)揚他們的長處,補救他們的缺點的啊。長,增長、發(fā)揚:
(4)句意:可以繼續(xù)了。益,增加、加深:
(5)句意: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忐,意境或志趣。
15.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詞有:第一個“學”,同“敦”,教導;
(2)重點詞有:知,知道,了解:救,補救:失,缺點、過失。
16.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
根據(jù)甲文“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相長也”可知,甲文論述的是教與學之間的關(guān)系;
根據(jù)乙文“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可知,乙文的核心觀點在于“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17.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
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兒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
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
句意為:默然黝黑、頑然高大,目光深邃遠望,像一個王者一樣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
故停頓為: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18.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
C.有誤,【乙】是議論性的文章,【丙】是敘事性的文章:【乙】文采用排比的手法,氣勢強烈地論證了
教學的原則與目的,【丙】文通過對孔子事例的講述,論證了學習應該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與態(tài)度;
故選Co
【參譯文考】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
知道它的好處。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
命》里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學習的人往往有四個方面的缺點,教育者必須知道(它)。人們學習,有的缺點是學得太多(而不
去實踐),有的缺點是學得太少,有的缺點是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有的缺點是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這四種
人,心里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補救其不足。做教師的,就是要發(fā)揚(他們)
的長處,補救他們的缺點的啊。
【丙】孔子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天還在繼續(xù)彈,師襄子說:“可以繼續(xù)了?!笨鬃诱f:“我
雖然已經(jīng)能將整首曲子走下來,但還沒能把握其中韻致規(guī)律和結(jié)構(gòu)?!边^/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已
經(jīng)把握了曲子的韻致,可以增加新曲了?!笨鬃诱f:“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眮V過了一段時間,師襄
子說:“志趣已得,現(xiàn)在可以學別的了?!笨鬃诱f:“此曲志趣雖然已得,但我還沒能完全進入他的心智
境界,知曉其為人。”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若有所思,
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終于,他說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頑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蒼生,
王者氣度,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師襄子聽到后,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
為這正是《文王操》呵?!?/p>
(2023?江蘇淮安-統(tǒng)考一模)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灌水心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骸叭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被蛟唬骸翱梢?/p>
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
愚公谷,今予家②用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斷斷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
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
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柳宗元《愚溪詩序》)
【注釋】①灌水:水名;后文“流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斷斷(yin):爭辯。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色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枳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裁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9.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
故更之為愚溪
2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多之以其能
②今予家星溪
③卷無與為樂者
⑷尊竹柏影也
21.把卜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②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2.蘇軾稱自己和友人是“閑人”,而柳宗元說自己以“愚”觸罪,請結(jié)合文本,分別探究“閑”“愚”
這兩字背后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
23.如果你是導游,需要向來這里游玩的游客介紹愚溪,請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撰寫一段導游詞,不超
過60字。
【答案】19.故/更之為愚溪20.命名這考慮,想到大概是21.①我因
為愚昧犯了罪,被貶到游水邊。
②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2.①蘇軾稱自己為“閑人”是因為他才華橫
海,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他落寞,當然也是他自我排遣的曠達胸襟的體現(xiàn)。②柳宗元
在文中以“愚”自稱,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物,認為自己的處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樣無人賞識
而“無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統(tǒng)治者排擠、抱負不能施展的
抑郁和憤激。23.各位游客朋友們好!被貶于此的柳宗元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物,愚島上
有嘉木和參差錯落的奇異巖石,風景絕佳,樂趣無窮!
【解析】19.考查斷句。
句意為:所以我把它改為愚溪。“故”是句首連詞,其后應斷開。
故斷句為:故/更之為恐溪。
2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拿它的這種性能來為它起名字。名,命名。
②句意:現(xiàn)在我的家安在這條溪邊。是,這。
③句意: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作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④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蓋,大概是。
2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①以,因為。獲罪,犯了罪。謫,被貶。
②亦,也。寢,睡覺。相與,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中庭,院子里。
22.考查賞析作者情感。
甲文中蘇軾稱自己為“閑人”,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根據(jù)“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可得:與友
人一起散步的悠閑。根據(j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可得:賞月的欣喜。聯(lián)系作者
被貶黃州的寫作背景可知,還有被貶的悲涼。作者稱自己為“閑人”,有自嘲之意,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豁
達的胸懷。
乙文以“愚”為線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為一體。明明是風景極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
由于我住在這溪水邊,便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溪的頭上。明明是“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因為
我的緣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丘、泉、溝、池、堂、亭、島的頭上。就這樣,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
泉、溝、池、堂、亭、島等的愚融為一體。從溪、丘、泉、溝、池、堂、亭、島等的受愚的稱號的屈辱,
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被統(tǒng)治者排擠、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憤激。
23.考查語言表達,開放類試題,聯(lián)系甲文內(nèi)容,言之成理即可。
如: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愚溪本不“愚”,只因為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曾在此地居住,于是
就被他命名為愚溪。此地有山有水,有石有島。美好的樹木,奇異的石頭,實在是山水奇觀!
【參譯文考】
【甲】灌水的北面有一條溪,往東流進流水。有人說,有個姓冉的曾經(jīng)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叫作
冉溪。又有人說,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這種性能來為它起名字,所以又叫它染溪。我由于愚昧而犯了
錯誤,被貶到瀟水上邊。我喜歡這條溪,沿著溪水往前走二三里,發(fā)現(xiàn)了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我就把家
安在這里。古代有個愚公谷,現(xiàn)在我的家安在這條溪邊,而這條溪還沒有確定的名字,當?shù)鼐用襁€在為此
爭論不休,不能不給它改個名寧了,所以我把它改為愚溪。
在愚溪的下面,我買了一個小丘,叫它愚丘。自愚丘向東北走六十步,發(fā)現(xiàn)一處泉水,我又買下它自
己使用,叫它愚泉。愚泉有六個泉眼,都出在山下的平地,泉水原來部是向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
曲流向南去,形成了一條溝,我叫它愚溝。我又挑土壘石,堵塞狹窄的泉水通道,圍成一個水池,叫它愚
池。在愚池東邊的廳堂,叫愚堂。愚堂南邊的亭子,叫愚亭,愚池的中央有個小島,叫它愚島。這一帶還
有許多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石頭,參差交錯排列著,這些都是山水奇美的景色,由于我的緣故,都被“愚”
字屈辱了。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nèi),(于
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
藻、苻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村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松柏樹呢?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
亭??鬃釉疲汉温??
(選自唐?劉禹錫《陋室銘》)
【乙】蓋聞地有高人①,品格與山!II并重;亭遺古跡,梅花與姓氏俱香。名流雖以代遷,勝事自須人補。
在昔西泠逸老高潔韻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美人來自林下,高上臥于山中。
白石蒼崖,擬筑草亭招放鶴;濃山淡水,閑鋤明月種梅花。有志競成,無約不戲。將與羅浮爭艷,還期慶
嶺分香。實為林處士②之功臣,亦是蘇長公③之勝友。
(選自明?張岱《補孤山種梅敘》)
【注稀】①高人:高明的人,此處指北宋詩人林迪。②林處士:林迪的別稱。③蘇長公:蘇東坡。
24.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請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文言詞句方法提示解釋
查閱詞典法:A.遮蓋,掩蓋:B.勝過,超過;C.表______(填
①軍聞地有高人
推想,大概:D.原來。(《古代漢語詞典》)序號)
②梅花與姓氏俱香
重要語法:詞類活用—
課內(nèi)遷移法: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
③勝事自須人補
—
樓記》)
④颯筑草亭招放鶴
語境推測法: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也回的一項是()
A.今乃人去山空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B.高士臥干山中所欲有甚丁生者(《魚我所欲也》)
C.名流單以代遷故余景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D.實為林處士?功臣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25.用“/”為文中劃線句斷句,限兩處。
在昔西泠逸老高潔韻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
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有志竟成,無約不踐。
27.(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甲】文表達了作者______:【乙】文表達了作者。
【答案】24.C留芳,有芳香美好的打算,準備C25.在昔西泠逸老/
高潔韻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26.(1)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
(2)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定會成功,沒有做出的約定不踐行的。27.禮物言志【印】
文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先賢的追憶、敬仰,以及希望
自己也具有如梅花一樣清雅高潔、堅貞氣節(jié)的品格。
【解析】24.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①句意:大概聽說此地有高明的人。蓋:表推想,大概:故選C。
②句意:梅花和(他的)姓名全留芳香。香:形容詞作動詞,留芳,有芳香。
③句意:美好的事情自然需要人又彌補。結(jié)合課內(nèi)遷移法“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可知,勝:
美好的:
④根據(jù)語境推測法;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上文“白石蒼崖”可推知"擬筑草亭招放鶴”意為:(我)打算
修建草亭來放養(yǎng)白鶴。擬:打算,準備。
(2)考查文言虛詞。
A.連詞,就/副詞,竟然;
B.介詞,在/介詞,比;
C.都是介詞,雖然:
D.助詞,的/助詞,不譯;
故選Co
25.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從前在西泠隱遁的老人(林逋),高潔氣韻如同秋天的江水,孤立高潔品德堪比冬天里的梅花。
根據(jù)句意可斷句為:在昔西泠逸老/高潔韻向秋水/孤清操比寒梅。
26.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勞:形容詞的
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2)志:志向:竟成:一定會成功:約:約定:踐:踐行。
27.考查內(nèi)容寫作手法及情感主旨。
結(jié)合【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乙】“白石蒼崖,擬筑草亭招放鶴;濃山淡水,閑鋤明月種
梅花。有志竟成,無約不踐。將與羅浮爭艷,還期庚嶺分香”可知,兩文都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甲】文
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贊頌,抒發(fā)了作者u.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
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乙】文通過克?補孤山自然風光的描述,流露出作者對林逋、蘇東坡等先賢的敬仰"
同時表達自己渴望像梅花一樣淡雅高潔、遺世獨立。
【參譯文考】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
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
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
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乙】大概聽說此地有高明的人(林逋),品格像山川一樣威重;遺留卜.來的亭臺古跡,梅花和(他的)
姓名全留芳香。名士之輩雖然已代際變更,美好的事情自然需要人來彌補。從前在西泠隱遁的老人(林逋),
高潔氣韻如同秋天的江水,孤立高潔品德堪比冬天里的梅花?,F(xiàn)在是人離去山空蕩,(但)仍舊是水流動花
盛開。美人從樹林中來,高士隱居在山中。白色的石頭青色的山崖,(我)打算修建草亭來放養(yǎng)白鶴:在密
集的山和淺淺的水間,空閑時在月下鋤地栽種梅花。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一定會成功,沒有做出的約定
不踐行的。(我)將要與羅浮爭相逞美,還期待與庾嶺的梅花分擔香氣,(我)其實是林逋的功臣,也是蘇
東坡的好友。
(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
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選自《富貴不能淫》)
【乙】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至辭。武謂惠學等:“屈節(jié)辱命,H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剌……律
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③并咽之,
數(shù)日不死。
(班固《漢書?蘇武傳》)
【丙】子思④居于衛(wèi),縊袍無表巴二句效而九食。田子方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
“吾假人,遂忘之;吾與人也,如棄之?!弊铀嫁o而不受,子方臼:“我有子無,何故不受?“子思日:
“被聞之,妄與不如棄物于溝壑,儂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p>
(劉向《說苑?立節(jié)》)
【注解】①武:蘇武,西漢時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急:常急,蘇武的副使。③旃毛:氈子毛。④
子思:孔彼,字子思,孔子的嫡孫。⑤編袍無表:指衣著破舊。⑥句:每句為十天。
28.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與民申之()
②與旃毛弟咽之()
③使人遨狐白之裘()
④吾假人()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東濟南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買賣合同無效情況
- 玻璃酸鈉擴建項目實施方案
- 病理答辯題庫
- 《2025混凝土買賣合同》
- 2025企業(yè)勞動合同
- 2025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合同協(xié)議書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語文教案
- 2025年西雙版納貨運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防城港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庫
- 中國海洋大學輔導員考試題庫
- 新概念二冊課文電子版
- 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jù)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醫(yī)保工作手冊
- 北師大五下《包裝的學問》評課稿
- CNAS-GL039 分子診斷檢驗程序性能驗證指南
- 【高中生物】染色體變異課件 高一下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道路運輸車輛管理二級維護新規(guī)定
-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孝道
- DBJ51-143-2020 四川省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 GB/T 9581-2011炭黑原料油乙烯焦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