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

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

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

勝矣。

【乙】

管子?治國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色知其然也?民富則

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

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

民,然后治之。

(選自《管子?治國》

【注釋】①奚以:憑什么、為什么。②陵:侵犯,這里是違抗的意思。③犯禁:觸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三里石城夫環(huán)而攻之

B.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凡治國之道

C.域氏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氏

D.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入則無法家拂士

2.請用7”為文中畫橫線的兩個句子標(biāo)出停頓。(每個句子限斷兩處)

(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對甲乙兩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論述了戰(zhàn)爭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談戰(zhàn)爭。孟子認(rèn)為戰(zhàn)爭取勝的關(guān)鍵是“天

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國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從全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順之。

C.乙文中管子認(rèn)識到民眾的重要性,認(rèn)為富民對治理國家有著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講“民富”,另一方面講“民貧”,從這兩方面作了鮮明的對比后進(jìn)行總

結(jié):要治理好國家,則要先富民。

5.學(xué)習(xí)文言文要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古為今用,賦予經(jīng)典作品以時代意義。對于“人和”和“富

民”,你是如何理解的?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日:“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日:“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

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

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A.國人道之B.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C.下車引之D.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xué)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二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也

歸結(jié)為一個“二'字,對比鮮明。

9.甲乙兩文都涉及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請結(jié)合兩篇文章,談?wù)勀闶侨绾卫斫狻爸尽?/p>

與“學(xué)”的關(guān)系的。

【甲】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

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丙】

孟子曰:“失…封?五朱木工也失甚氐也失其送煮朱甚0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

施爾也曳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擴(kuò)也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②

者,鶉④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

雖欲無王,不可得已?!?/p>

(選自《孟子?離婁上》)

【注】①桀、紂: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與:同“為”,替。③爾也:而已。④

曠:原野。⑤爵:同“雀”,鳥的一種。⑥鸚(zhan):古書中說的一種猛禽,似鶴鷹。

10.根據(jù)表格里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方法舉例文言語句釋義

課內(nèi)聯(lián)想敢君子有不戰(zhàn):所以敢為淵驅(qū)魚者①故:

辨音解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讀hAo,喜歡所晉勿施爾也②惡:

古今異義月色入廣:門,今義為窗戶七里之郭③郭:

詞類活用周亞夫軍細(xì)柳:名詞用作動詞,駐軍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④威:

11.請用“/”給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2.將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

13.下列對選文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就體裁而言是律詩,就內(nèi)容而言是懷古詩;作者是中唐詩人,他寫過“商

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

B.【甲】詩用“二喬”的命運來折射東吳命運,體現(xiàn)了“大中取小,小中見大”的寫法。

【乙】【丙】兩文都運用了排比,體現(xiàn)了孟子散文的語言特點。

C.【乙】文的中心論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丙】文的中心觀點是“得民

者得天下”;兩文均采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D.【乙】【丙】兩文都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兩文中的“道”

意思一樣,都可解釋為“施行仁政”。

14.同樣寫“戰(zhàn)爭”主題,【甲】詩中的“①"就是【乙】文中所說的“天時”。【乙】

【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丙】文中"桀、紂失天下”的原因,用【乙】文

句子來解釋就是“②";【乙】文“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丙】文中有

形象的描繪,這個句子是“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呵

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專也,必以分入。”對目:“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停。"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竽戟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

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①于此數(shù)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

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chuàng)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

受創(chuàng)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弊。惟荀^②之拔?逼陽④,氣已竭西復(fù)振;陸抗

之拔西陵,預(yù)料城之不能遽⑤下,而蓄養(yǎng)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nèi)之自斃。此善于用氣

者也。

(節(jié)選自《挺經(jīng)》)

【注】①國藩:即曾國藩,晚清時期政治家、理學(xué)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②荀蟹(ying):

春秋時晉國大將。③拔:攻克,奪取。④逼陽:春秋小國。⑤遽(jii):迅速、立即。

15.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又何圓焉其圓千二百里

C.皆初氣過銳皆以美于徐公

D.漸就衰竭之故公問其故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何以戰(zhàn)以其境過清

B.小大之獄水陸草木書花

C.氣已竭耐復(fù)振面山面居

D.受創(chuàng)于張遼皆以美于徐公

1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②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

18.對比是常用的寫作手法。請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說說對比在文章中的作用。

19.在對戰(zhàn)爭取勝原因的認(rèn)識上,甲、乙兩文有何不同?

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擁疊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湖心苧一■點、與余^—■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

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丙】

憶王子立

蘇軾

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

酒杏花下。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

今日黃州見花發(fā),小院閉門風(fēng)露下。”蓋憶與二王飲時也。張師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fù)

為古人,哀哉!

2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明年余謫黃州對月獨飲。

2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湖中人鳥聲俱組率妻子邑人來此簞境

B.名之者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C.而蜀人張師厚來過及魯肅過尋陽

D.問其姓氏,星金陵人不知木蘭星女郎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

23.【丙】文中的四句詩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了情感,請聯(lián)系詩文作具體賞析。

24.下面對三則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丙】三文都寫了飲酒,但作者借酒抒發(fā)的感情各不相同。

B.【甲】【乙】兩文寫景上都采用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yuǎn)及近的順序。

C.【甲】文寫湖心亭邂逅金陵客,【丙】文寫聚散離合、人事變遷,敘事都很簡潔。

D.【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直接抒發(fā)寄情山水之樂;【丙】文

則以“哀哉”一詞含蓄地抒發(fā)對友人的情感。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

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

磨鐵杵,問之,目:“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25.下面各組劃線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汝心之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B.河曲智叟笑而比之曰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C.懼基不已也曾益基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甚矣,汝之不惠。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27.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分析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表

明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達(dá)目的不罷休。

B.“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指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北岸,再無高大的山

阻隔了。

C.甲文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

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qiáng)毅力。

D.在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dá)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xiàn)

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甲文采用了神話式的結(jié)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

望。

28.你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從選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yǎng)?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冬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軟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

泮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邙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

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乙】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熊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

旬朔之間④,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qiáng)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③,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

事,必尋繹④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fù)不省。故雖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

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

敵君羸卒數(shù)萬。'‘心善其說,因取“經(jīng)”“傳”“子”“史”事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⑤為

若干卷,題目《精騎集》云。

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⑥以此補(bǔ)之。

【注釋】①暗疏:默寫。②旬朔之間:指十天一月之內(nèi)。③自懲艾:告誡自己注意改正

錯誤。④尋繹數(shù)終:反復(fù)探索。⑤勒:編輯。⑥庶幾:也許可以。

29.下列加點的詞解釋存送的一項是()

A.方冬烈風(fēng)窮:極B.摩君子之列預(yù):參與

C.一見聊能誦輒:就D.然兔此自放負(fù):背

30.下列句子中,加點“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般畫的一項是()

例句:庶幾以此補(bǔ)之。

A.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B.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C.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D.以君為長者,故不措意也

31.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和分析,不正旗的一項是()

A.【甲】文是一篇贈序,作者現(xiàn)身說法,敘說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xué)的艱辛和勤奮,

目的是勉勵馬生能像他一樣學(xué)有所成,位列公卿,四海稱名。

B.【乙】文所說的“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的言外之意是讀書貴在精要,有

用。

C.【甲】文通過與富家子弟的對比,表現(xiàn)作者以苦為樂、苦中作樂的精神品質(zhì)以及

最終學(xué)有所成的美好結(jié)局。而【乙】文對自己一生治學(xué)的得與失進(jìn)行了解剖和分析。

D.【甲】【乙】兩文旨在告訴我們要乘大好光陰,勤奮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而不應(yīng)該

終日玩?;膹U學(xué)業(yè)。

3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3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

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fù)不省。

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

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xì)柳:以備胡。

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

甲,銳兵刃,轂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目:“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日:

“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

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目:“將軍約,

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請

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啥Y而去。

③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

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乙]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①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②敕令自

首不肯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③。"上怒目:“卿欲守

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日:“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④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目:“卿能執(zhí)法,朕復(fù)何憂!“胄前后犯顏⑤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擢:提升。②資:即資格。蔭:指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賞。③

流:把犯人放逐到邊遠(yuǎn)的地方服勞役。④布:昭示。⑤犯顏: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

3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目則之細(xì)柳軍己而:(2)個弓弩骰:

(3)陛下芯選人之多詐忿:(4)上皆叢之從:

35.用“/”劃分句子停頓。(限劃兩處)

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3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7.同為刻畫人物,但方法卻各異。甲文主要采用,并通過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來

刻畫:乙文主要采用來刻畫人物。

38.[甲][乙]兩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賞誰?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談?wù)勀愕睦碛伞?/p>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

學(xué)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

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在川上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日:“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十二章》)

39.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非寧靜無以簟遠(yuǎn)(2)四十而不事

40.把語段【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1.【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xué)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字加以論述,同

時把失敗也歸結(jié)為一個“”字,對比鮮明。

42.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那么,學(xué)了這兩篇課文,談?wù)勀闶?/p>

如何理解“志”與“學(xué)”的關(guān)系的。

【甲】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

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

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

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

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丙】

治國猶栽樹

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

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默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

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注釋】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

③煬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

4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男有分(職分,職業(yè))年谷豐移(豐收)

B.亭亭凈稹(立)惟欲清靜(只是)

C.可愛者甚苦(很多)可遠(yuǎn)觀而不可藜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D.貨晉其棄于地也(憎惡)征求不口(停,停止)

4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同予君何人中峨冠而多髯茍為東坡

B.菊之愛無絲竹之亂耳

C.力惡募不出于身也欲窮茶林

D.天下為公不足為外人道也

4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B.矜寡孤獨廢疾者

C.左手倚一衡木D.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46.下列語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故人不獨親其親

B.t出右臂支船濯清漣而不妖

C.石青稷之是故謀閉而不興

D.香遠(yuǎn)益清不蔓不枝

47.下列對選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zhǔn)則。

B.“大同”理想社會盡管在小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兩千多年以來它一

直是許多進(jìn)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biāo)。

C.《愛蓮說》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

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主題得以加深。

D.《愛蓮說》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表達(dá)了

作者淡泊名利,厭棄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躬耕自資,熱愛田園的高貴精神品質(zhì),

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

4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9.【丙】文中唐太宗治國有方,唐代成為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最繁榮的時期,那么當(dāng)

時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結(jié)合選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唐太宗的治國之道。

參考答案:

1.C2.(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3.1)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內(nèi)外親屬都會背叛

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p>

2)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然后(才能)統(tǒng)治他們。4.A5.孟

子提出“人和”,強(qiáng)調(diào)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順乎民心,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hù)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這就使得他的觀點不可避免地帶有了時代的局限性。而管子提出的“富民”,從國家治理角度

來看,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須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才有利于國家穩(wěn)定。

6.B7.一國軍隊是可以改變主帥的,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8.靜躁

9.“志”是“學(xué)”的前提和動力,“學(xué)”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墩]子書》中說“非志無以成學(xué)”,孔

子“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且“博學(xué)而篤志”,說明一個人必須要樹立志向,且志向堅定,不斷學(xué)

習(xí),才能學(xué)有所成、實現(xiàn)理想。

10.①所以/因此②(讀wiO,厭惡/討厭,憎惡③外城④震懾、威懾11.桀、紂之失天

下也/失其民也/失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