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_第1頁
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_第2頁
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_第3頁
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_第4頁
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注冊測繪師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4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以下哪種測量方法不屬于高程測量的基本方法()

A.水準測量

B.三角高程測量

C.GPS高程測量

D.角度測量

答案:D。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GPS高程測量都是高程測量的基本方法,而角度測量主要用于確定方向和角度關系,并非高程測量基本方法。

2.高斯投影屬于()

A.等面積投影

B.等距離投影

C.等角投影

D.任意投影

答案:C。高斯投影是等角投影,它保證了角度不變形,在小范圍內能保持圖形的相似性。

3.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是指()

A.圖上0.1m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

B.圖上1m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

C.圖上0.1c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

D.圖上1c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

答案:A。地形圖比例尺精度定義為圖上0.1m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它反映了地形圖能夠表示的最小地物尺寸。

4.測量工作的基準面是()

A.水平面

B.水準面

C.大地水準面

D.參考橢球面

答案:C。大地水準面是測量工作的基準面,它是與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陸、島嶼延伸而形成的閉合曲面。

5.某直線的方位角為123°20′,則它的反方位角為()

A.23°20′

B.303°20′

C.156°40′

D.33°20′

答案:B。直線的反方位角等于正方位角加180°,若結果大于360°則減去360°,123°20′+180°=303°20′。

6.下列關于GPS測量的特點,錯誤的是()

A.全天候作業(yè)

B.定位精度高

C.觀測時間長

D.測站間無需通視

答案:C。GPS測量具有全天候作業(yè)、定位精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等優(yōu)點,并且觀測時間相對較短,并非觀測時間長。

7.水準測量中,設A為后視點,B為前視點,A尺讀數為1.213m,B尺讀數為1.401m,則()

A.A點比B點高

B.A點比B點低

C.A點與B點等高

D.無法判斷

答案:A。后視讀數小于前視讀數時,后視點比前視點高,1.213m<1.401m,所以A點比B點高。

8.地形圖分幅的方法有()

A.梯形分幅和矩形分幅

B.正方形分幅和圓形分幅

C.三角形分幅和多邊形分幅

D.橢圓形分幅和菱形分幅

答案:A。地形圖分幅主要有梯形分幅(適用于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和矩形分幅(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圖)兩種方法。

9.以下不屬于測繪基準的是()

A.大地基準

B.高程基準

C.深度基準

D.重力基準

答案:C。測繪基準包括大地基準、高程基準、重力基準和時間基準,深度基準不屬于測繪基準范疇。

10.比例尺為1:500的地形圖比1:1000的地形圖()

A.比例尺小

B.表示的地物地貌更詳細

C.表示的范圍更大

D.精度更低

答案:B。比例尺越大,地圖表示的地物地貌越詳細,1:500的比例尺大于1:1000的比例尺,所以1:500的地形圖表示的地物地貌更詳細。

11.全站儀測量水平角時,采用盤左盤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

A.視準軸誤差

B.橫軸誤差

C.照準部偏心差

D.以上都是

答案:D。全站儀測量水平角時,盤左盤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視準軸誤差、橫軸誤差和照準部偏心差等多種誤差。

12.大地坐標系是以()為基準面建立的坐標系。

A.大地水準面

B.參考橢球面

C.水平面

D.水準面

答案:B。大地坐標系是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建立的坐標系,用來確定地面點在橢球面上的位置。

13.以下關于等高線的特性,說法錯誤的是()

A.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

B.等高線是閉合曲線

C.除懸崖外,等高線不能相交

D.等高線平距越大,表示地面坡度越陡

答案:D。等高線平距越大,表示地面坡度越緩;平距越小,表示地面坡度越陡。

14.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

A.中誤差和相對誤差

B.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

C.真誤差和假誤差

D.平均誤差和極限誤差

答案:B。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系統(tǒng)誤差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偶然誤差具有隨機性。

15.用全站儀進行坐標測量時,需要設置的參數不包括()

A.測站坐標

B.后視點坐標

C.儀器高

D.地球半徑

答案:D。用全站儀進行坐標測量時,需要設置測站坐標、后視點坐標、儀器高和棱鏡高等參數,地球半徑一般不需要設置。

16.以下哪種地圖投影方式適合制作航海圖()

A.墨卡托投影

B.高斯-克呂格投影

C.蘭伯特投影

D.方位投影

答案:A。墨卡托投影具有等角航線表現為直線的特性,非常適合制作航海圖,方便航海人員進行航線規(guī)劃。

17.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是()

A.與距離或測站數成反比分配

B.與距離或測站數成正比分配

C.平均分配

D.隨機分配

答案:B。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一般按與距離或測站數成正比的原則進行分配,這樣可以合理地將誤差分配到各測段。

18.以下關于GPS衛(wèi)星星座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21顆工作衛(wèi)星和3顆備用衛(wèi)星組成

B.由24顆工作衛(wèi)星和0顆備用衛(wèi)星組成

C.由18顆工作衛(wèi)星和6顆備用衛(wèi)星組成

D.由20顆工作衛(wèi)星和4顆備用衛(wèi)星組成

答案:A。GPS衛(wèi)星星座由21顆工作衛(wèi)星和3顆備用衛(wèi)星組成,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

19.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稱為()

A.等高距

B.等高線平距

C.相對高差

D.絕對高差

答案:A。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它是地形圖的一個重要參數。

20.以下哪種控制測量方法精度最高()

A.導線測量

B.三角測量

C.GPS測量

D.水準測量

答案:C。在現代測量中,GPS測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優(yōu)點,一般情況下精度比導線測量、三角測量和水準測量在某些方面更具優(yōu)勢。

21.鋼尺量距時,量得傾斜距離為123.456m,直線兩端高差為1.987m,則傾斜改正數為()

A.-0.016m

B.0.016m

C.-0.032m

D.0.032m

答案:A。傾斜改正數計算公式為$\Deltal_{h}=-\frac{h^{2}}{2L}$,其中$h$為兩端高差,$L$為傾斜距離,代入計算可得$\Deltal_{h}=-\frac{1.987^{2}}{2\times123.456}\approx-0.016m$。

22.測量平面直角坐標系與數學直角坐標系的主要區(qū)別是()

A.軸系名稱不同

B.象限排列順序不同

C.原點位置不同

D.以上都是

答案:D。測量平面直角坐標系與數學直角坐標系軸系名稱不同(測量中x軸為縱軸,y軸為橫軸;數學中相反)、象限排列順序不同(測量是順時針,數學是逆時針)、原點位置也可以不同。

23.以下關于全站儀的使用,錯誤的是()

A.安置全站儀時,對中誤差應小于3mm

B.全站儀可以直接測量高差

C.全站儀使用完畢后,應立即將電池取出

D.全站儀在強光下使用時,應使用遮陽罩

答案:C。全站儀使用完畢后,若長時間不使用,可將電池取出;若短時間內還要使用,可不取出電池,C選項說法過于絕對。

24.等高線重合的地方表示()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懸崖

答案:D。等高線重合的地方表示懸崖,鞍部是一對山谷線和一對山脊線的交匯處,山谷和山脊等高線不會重合。

25.以下關于大地水準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大地水準面是一個規(guī)則的幾何面

B.大地水準面與平均海水面不重合

C.大地水準面是測量工作的基準面

D.大地水準面是參考橢球面的一種

答案:C。大地水準面是測量工作的基準面,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曲面,與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陸、島嶼延伸而形成的閉合曲面,參考橢球面是為了便于計算而選擇的一個規(guī)則的數學曲面,與大地水準面不同。

26.用經緯儀觀測水平角時,采用測回法可以消除()

A.視準軸誤差

B.照準部偏心差

C.橫軸誤差

D.以上都是

答案:D。經緯儀采用測回法觀測水平角時,可以消除視準軸誤差、照準部偏心差、橫軸誤差等多種誤差。

27.以下哪種地圖類型不屬于專題地圖()

A.交通地圖

B.地質地圖

C.普通地圖

D.氣候地圖

答案:C。專題地圖是突出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如交通地圖、地質地圖、氣候地圖等;普通地圖則是綜合反映地表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征的地圖。

28.水準測量中,轉點的作用是()

A.傳遞高程

B.傳遞距離

C.傳遞角度

D.傳遞坐標

答案:A。水準測量中,轉點的作用是傳遞高程,通過在轉點上立尺,將前一站的高程傳遞到下一站。

29.以下關于GPS定位的說法,錯誤的是()

A.GPS定位需要至少3顆衛(wèi)星

B.GPS定位分為單點定位和相對定位

C.GPS定位的精度受衛(wèi)星分布、信號干擾等因素影響

D.GPS定位可以用于導航、測量等多個領域

答案:A。GPS定位需要至少4顆衛(wèi)星,因為要確定三維坐標(x、y、z)和接收機時鐘偏差,需要4個方程,所以至少需要4顆衛(wèi)星。

30.地形圖上0.1m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

A.比例尺

B.比例尺精度

C.精度

D.分辨率

答案:B。地形圖比例尺精度定義為圖上0.1mm所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

31.以下屬于測繪工程的有()

A.控制測量

B.地形測量

C.工程測量

D.海洋測繪

E.航空攝影測量

答案:ABCDE??刂茰y量、地形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繪和航空攝影測量都屬于測繪工程的范疇。

32.測量誤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A.儀器誤差

B.觀測誤差

C.外界環(huán)境影響

D.計算錯誤

E.人為疏忽

答案:ABC。測量誤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和外界環(huán)境影響,計算錯誤和人為疏忽不屬于誤差產生的原因,而是可以避免的錯誤。

33.以下關于等高線的說法,正確的有()

A.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

B.等高線是閉合曲線

C.等高線平距越大,表示地面坡度越緩

D.等高線與山脊線、山谷線正交

E.除懸崖外,等高線不能相交

答案:ABCDE。這些都是等高線的基本特性,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高程相等,等高線是閉合曲線,平距與坡度關系如選項C所述,與山脊線、山谷線正交,除懸崖外不能相交。

34.GPS測量的優(yōu)點包括()

A.全天候作業(yè)

B.定位精度高

C.測站間無需通視

D.觀測時間短

E.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

答案:ABCD。GPS測量具有全天候作業(yè)、定位精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觀測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如遮擋、電磁干擾等)的影響,E選項錯誤。

35.水準測量的儀器設備主要有()

A.水準儀

B.經緯儀

C.水準尺

D.全站儀

E.尺墊

答案:ACE。水準測量的主要儀器設備是水準儀、水準尺和尺墊,經緯儀主要用于角度測量,全站儀功能較綜合但不是水準測量的專用主要設備。

36.以下關于地圖投影變形的說法,正確的有()

A.長度變形是指地圖上的線段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長度的差異

B.面積變形是指地圖上的面積與實地相應面積的差異

C.角度變形是指地圖上的角度與實地相應角度的差異

D.所有地圖投影都存在變形

E.等角投影不存在角度變形

答案:ABCDE。這些都是關于地圖投影變形的正確描述,長度、面積、角度變形分別對應不同的概念,所有地圖投影都有變形,等角投影的特點就是角度不變形。

37.以下屬于測繪成果的有()

A.地形圖

B.控制測量成果

C.航空攝影影像

D.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

E.測量標志

答案:ABCD。測繪成果包括各種地圖(如地形圖)、控制測量成果、航空攝影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等,測量標志是用于測量的實物標志,不屬于測繪成果。

38.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有()

A.從整體到局部

B.先控制后碎部

C.由高級到低級

D.步步有檢核

E.先碎部后控制

答案:ABCD。測量工作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和步步有檢核的原則,E選項先碎部后控制不符合測量工作原則。

39.以下關于全站儀的功能,正確的有()

A.測量水平角

B.測量豎直角

C.測量距離

D.測量高差

E.測量坐標

答案:ABCDE。全站儀可以測量水平角、豎直角、距離,通過測量數據可以計算高差和坐標。

40.以下關于大地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A.大地坐標系用于確定地面點在橢球面上的位置

B.平面直角坐標系用于確定地面點在平面上的位置

C.大地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可以相互轉換

D.高斯-克呂格投影是將大地坐標系轉換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一種方法

E.大地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位置相同

答案:ABCD。大地坐標系確定地面點在橢球面上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標系確定地面點在平面上的位置,二者可以相互轉換,高斯-克呂格投影就是一種轉換方法,它們的原點位置通常不同,E選項錯誤。

三、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

41.某測繪單位承接了一個小區(qū)的地形測量任務,小區(qū)面積約為2km2,要求成圖比例尺為1:500。

(1)簡述該地形測量的基本流程。

(2)說明在測量過程中如何保證測量精度。

答案:

(1)基本流程如下:

-準備工作:收集測區(qū)的相關資料,如已有地形圖、控制點成果等;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和工具,如全站儀、水準儀等,并進行檢驗和校準;制定測量方案和技術設計書。

-控制測量:在測區(qū)內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網,采用GPS測量或導線測量等方法確定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為后續(xù)的碎部測量提供基準。

-碎部測量:使用全站儀等儀器,按照極坐標法或其他測量方法,測量地物和地貌的特征點的坐標和高程,記錄相關數據。

-數據處理:對采集到的測量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和編輯,去除錯誤和粗差,生成數字化地形圖。

-圖形繪制:根據處理后的數據,使用繪圖軟件繪制地形圖,標注地物和地貌的名稱、符號等信息。

-質量檢查:對繪制好的地形圖進行質量檢查,包括圖形的準確性、完整性、規(guī)范性等方面的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

-成果提交:將最終的地形圖成果和相關資料提交給委托方。

(2)保證測量精度的方法如下:

-儀器設備:選用精度符合要求的測量儀器,并定期進行檢驗和校準,確保儀器的各項指標正常。

-控制測量: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網,采用合理的測量方法和觀測方案,提高控制點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控制測量過程中,要進行多余觀測和誤差平差,以消除或減小誤差的影響。

-碎部測量:在碎部測量時,要保證測量的距離、角度和高差等數據的準確性。采用合適的測量方法和觀測次數,提高測量精度。同時,要注意測站的設置和觀測條件的選擇,避免外界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算法和模型,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要進行誤差分析和精度評定,及時發(fā)現和處理誤差,保證數據的精度和可靠性。

-質量控制: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對測量過程和成果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和監(jiān)督。在測量過程中,要進行實時檢查和反饋,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問題。對最終的地形圖成果,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和驗收,確保成果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

42.某工程需要進行高程控制測量,已知A點高程為100.000m,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向B點傳遞高程。測量數據如下:后視點A的讀數為1.234m,前視點B的讀數為1.456m。

(1)計算B點的高程。

(2)如果測量過程中存在誤差,可能會對B點高程的計算結果產生什么影響?如何減小誤差的影響?

答案:

(1)根據水準測量原理,高差$h_{AB}=a-b$(其中$a$為后視讀數,$b$為前視讀數),則$h_{AB}=1.234-1.456=-0.222m$。

B點高程$H_{B}=H_{A}+h_{AB}$,已知$H_{A}=100.000m$,所以$H_{B}=100.000-0.222=99.778m$。

(2)測量誤差對B點高程計算結果的影響:

-儀器誤差:如水準儀的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管軸等誤差,會導致讀數不準確,從而使計算出的高差存在誤差,進而影響B(tài)點高程的計算結果。

-觀測誤差:觀測者的讀數誤差、照準誤差等,會直接影響后視讀數和前視讀數的準確性,導致高差計算錯誤,影響B(tài)點高程。

-外界環(huán)境影響:如大氣折光、地球曲率、溫度變化等,會使視線產生彎曲或尺子發(fā)生伸縮,影響讀數的準確性,進而影響B(tài)點高程。

減小誤差影響的方法:

-儀器方面:定期對水準儀進行檢驗和校準,確保儀器的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在使用儀器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

-觀測方面:觀測者要經過專業(yè)培訓,提高觀測技能,減少讀數誤差和照準誤差。在觀測時,要采用合適的觀測方法和觀測次數,如采用往返觀測、偶數測站等方法,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外界環(huán)境方面:選擇合適的觀測時間和天氣條件,避免在高溫、強光、大風等惡劣環(huán)境下進行觀測。在計算高差時,要考慮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響,進行相應的改正。同時,要注意水準尺的使用和保管,避免尺子發(fā)生變形。

43.某測繪項目需要對一片山區(qū)進行地形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全站儀的電池電量不足。

(1)分析電池電量不足可能會對測量工作產生的影響。

(2)提出在電池電量不足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答案:

(1)電池電量不足可能對測量工作產生的影響:

-儀器功能受限:全站儀可能會因為電量不足而無法正常工作,部分功能可能會無法使用,如無法進行測量數據的存儲、顯示精度降低等,影響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

-測量數據丟失:如果在測量過程中電池突然沒電,可能會導致正在測量的數據丟失,需要重新進行測量,浪費時間和精力。

-測量精度下降:電量不足可能會使儀器的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導致測量的角度、距離等數據不準確,從而降低測量精度。

(2)應對措施:

-備用電池:在進行測量工作前,準備好充足的備用電池,并確保備用電池已充滿電。當發(fā)現當前電池電量不足時,及時更換備用電池,保證測量工作的連續(xù)性。

-合理規(guī)劃測量任務:根據電池的電量情況,合理安排測量任務。優(yōu)先測量重要的控制點和關鍵的地物地貌,避免在電量不足時進行不必要的測量,提高測量效率。

-節(jié)約用電:在測量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操作,如關閉不必要的顯示屏、減少儀器的開機時間等,以節(jié)約電池電量。

-外部電源供電: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外部電源為全站儀供電,如使用車載電源或發(fā)電機等,確保儀器在測量過程中有穩(wěn)定的電源供應。

-及時返回充電:如果備用電池也不足,且無法使用外部電源供電,應及時返回駐地對電池進行充電,待電池充滿電后再繼續(xù)進行測量工作。

44.某城市要進行數字化城市建設,需要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和處理。

(1)列舉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的主要方法。

(2)說明地理信息數據處理的主要內容。

答案:

(1)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的主要方法:

-野外測量:使用全站儀、GPS等測量儀器,在實地測量地物的坐標、高程等信息,適用于獲取高精度的地形和地物數據。

-航空攝影測量:通過飛機搭載航空相機對地面進行攝影,獲取航空影像,再利用攝影測量技術處理影像,提取地理信息,可快速獲取大面積的地形和地物信息。

-衛(wèi)星遙感:利用衛(wèi)星搭載的傳感器獲取地球表面的遙感影像,可用于監(jiān)測土地利用變化、植被覆蓋等宏觀地理信息。

-地圖數字化:將紙質地圖通過掃描儀等設備轉換為數字圖像,再利用數字化軟件進行矢量化處理,提取地圖上的地理信息。

-調查統(tǒng)計: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等方式收集社會經濟、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并將其與地理空間位置關聯(lián)起來。

-物聯(lián)網傳感器:利用各種物聯(lián)網傳感器(如氣象傳感器、環(huán)境傳感器等)實時采集地理環(huán)境相關的數據。

(2)地理信息數據處理的主要內容:

-數據預處理:包括數據格式轉換、數據清理(去除錯誤、重復和缺失的數據)、數據歸一化等,以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數據編輯: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編輯和修改,如對地圖數據進行拓撲關系檢查和修復、對屬性數據進行補充和更新等。

-數據融合:將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數據進行融合,如將遙感影像與矢量地圖數據進行融合,以獲取更全面、準確的地理信息。

-數據分析: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如緩沖區(qū)分析、疊加分析、網絡分析等)對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和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持。

-數據建模:建立地理信息模型,如數字高程模型(DEM)、三維城市模型等,以更直觀地表達地理空間信息。

-數據存儲和管理: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并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