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唐山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月考生物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荚嚂r間75分鐘。2.將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主觀題用藍黑鋼筆或圓珠筆答在答題卡上。一、單選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1.生物科學史是探索生命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的史實。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有()A.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規(guī)律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都采用了假說—演繹法B.薩頓以蝗蟲為實驗材料,運用假說—演繹法,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C.魏斯曼發(fā)現(xiàn)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為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D.孟德爾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2.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實驗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別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顏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在“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模擬實驗(實驗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體模型,細繩代表紡錘絲。下列實驗中模擬正確的是()A.實驗一中可用綠豆和黃豆代替不同顏色的彩球分別模擬D和d配子B.實驗二中牽拉細繩使橡皮泥分開,可模擬紡錘絲牽引使著絲粒分裂C.實驗二還可以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中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D.向?qū)嶒炓煌皟?nèi)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3.若某豌豆群體中,高莖豌豆純合子占20%,矮莖豌豆占20%,則該豌豆群體自然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后代中,矮莖豌豆占()A.35% B.84% C.65% D.45%4.下列圖示過程可能存在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是()A. B.C. D.5.玉米子粒味道的甜味和非甜味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玉米有多種授粉方式,如圖表示某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授粉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授粉方式獲得的子代中純合子的比例可能低于親代B.兩株玉米通過乙授粉方式產(chǎn)生的子代子粒味道表型比例可能不同C.丙中若非甜玉米的后代全為非甜,則甜為顯性性狀,非甜為隱性性狀D.丙中若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后代均有甜和非甜,則親代非甜玉米為雜合子6.水稻的非糯性(W)對糯性(w)為顯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藍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紅色。將W基因用紅色熒光標記,w基因用藍色熒光標記。下面對純種非糯性與糯性水稻雜交的子代的敘述錯誤的是()A.觀察F1未成熟花粉時,發(fā)現(xiàn)2個紅色熒光點和2個藍色熒光點分別移向兩極,是分離定律的直觀證據(jù)B.觀察F1未成熟花粉時,發(fā)現(xiàn)1個紅色熒光點和1個藍色熒光點移向細胞同一極,說明形成該細胞時發(fā)生過染色體片段交換C.選擇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和紅色花粉比例為1∶1D.選擇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和紅色花粉比例為3∶17.栽培大麥中發(fā)現(xiàn)有一株“T3三體”大麥(2N=15,其中3號染色體有3條),有抗黃花葉病的隱性基因(用a表示)位于大麥3號染色體上,假設(shè)該三體大麥基因型為Aaa,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有的配子染色體組成正常B.可產(chǎn)生4種類型的配子,其數(shù)量比例1:1:1:1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染色體正常的比例為1/4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抗黃花葉病的比例為1/48.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關(guān)系的是()①F1產(chǎn)生配子種類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③F1測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⑤F1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④9.假設(shè)人的身高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中等身高適齡男女婚配并產(chǎn)生子女。已知:①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是極高個體,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是極矮個體:②A基因和B基因使身高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應(yīn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子女身高超過父母的概率是5/16 B.中等身高的子女可能有3種基因型C.子女可能會出現(xiàn)5種不同身高 D.子女身高為中等身高的概率是1/410.已知某植物高莖對矮莖為顯性性狀,分別受A、a基因控制;紅色對黃色為顯性性狀,分別受B、b基因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xiàn)有高莖紅色植株若干,隨機選取部分植株進行測交實驗,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為高莖:矮莖=2:1、紅色:黃色=1:1,再取余下高莖紅色植株(與上述隨機選取部分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相同)相互授粉,其子代的性狀分離比是()A.24:5:3:1 B.25:5:5:1 C.24:8:3:1 D.25:15:15:911.如圖是雄性哺乳動物體內(nèi)處于分裂某時期的一個細胞染色體示意圖(只考慮圖示基因)。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個體基因型為AaBbDdB.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C.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只產(chǎn)生2種基因型的精細胞D.該動物的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基因A、a、B、b、D、d會移向細胞的同一極12.如圖中編號A~F的圖像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植物(2n=24)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和分布是判斷細胞所處分裂時期的依據(jù)B.基因的分離定律一定發(fā)生在圖B時期C.A、E細胞中具有同源染色體D.圖B每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A、C、E相同13.人類的多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已知控制這兩種疾病的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家庭遺傳系譜如下圖所示。這對夫婦生一個正常或同時患這兩種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別是()A.3/8、1/8 B.3/4、0 C.1/4、1/4 D.1/4、1/814.已知牛的體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為紅褐色,aa為紅色,在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中,雄牛為紅褐色,雌牛為紅色。現(xiàn)有一群牛,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其比例為1:1,且雌:雄=1:1。若讓該群體的牛分別進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個體交配)和自由交配,則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分別是()A.自交紅褐色:紅色=1: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4:5B.自交紅褐色:紅色=5: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8:1C.自交紅褐色:紅色=2: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2:1D.自交紅褐色:紅色=3: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3:115.如圖甲、乙、丙依次表示某動物體內(nèi)細胞分裂圖,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不同分裂時期細胞核中染色體數(shù)目、染色單體數(shù)目與染色體DNA數(shù)目關(guān)系。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細胞對應(yīng)于圖乙中的DE段、圖丙中的②B.圖甲所示細胞分裂時期核糖體、中心體和線粒體代謝活躍C.圖丙中與圖乙中BC段對應(yīng)的只有②D.圖丙中引起②→①變化的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離16.摩爾根驗證“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實驗是()A.親本白眼雄果蠅與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F(xiàn)1都紅眼果蠅B.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出現(xiàn)白眼果蠅,且白眼果蠅都是雄性C.F1中的紅眼雌果蠅與F2中的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中,紅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野生型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交配,子代只有紅眼雌果蠅和白眼雄果蠅17.下圖是玉米(2n=20)造孢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過程。假設(shè)圖中涉及的有絲分裂均進行一次,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造孢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過程進行了四次DNA復制B.過程①③④中某些時期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以相同C.①②③④分裂過程中均會發(fā)生著絲粒的分裂D.由于已進行減數(shù)分裂,細胞Z、Y以及精子中有5對同源染色體18.如下圖為科學家對某果蠅體內(nèi)一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測定結(jié)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與染色體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B.朱紅眼和深紅眼基因為一對等位基因C.控制棒狀眼和白眼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果蠅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二、多選題:本題共5小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漏選得1分,錯選或不作答得0分。每小題3分,共15分。19.致死基因存在可影響后代性狀分離比?,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但具有某種基因型的配子或個體致死,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表現(xiàn)型的影響,若該個體自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后代性狀分離比為5:3:3: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AABb個體致死B.后代性狀分離比為6:3:2: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某一對基因顯性純合致死C.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后代性狀分離比為7:3:1: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20.甜蕎麥的果形和花藥性狀獨立遺傳,某同學將純種的尖形瘦果正常花藥甜蕎麥與純種的圓形瘦果小花藥甜蕎麥雜交得到F1植株,再讓F1自交獲得F2,發(fā)現(xiàn)F2中結(jié)尖形瘦果的植株與結(jié)圓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約為3∶1,正?;ㄋ幍闹仓昱c小花藥的植株比例約為9∶7.將F1與圓形瘦果小花藥親本雜交,子代植株中尖形瘦果∶圓形瘦果=1∶1,正?;ㄋ帯眯』ㄋ?1∶3.僅考慮控制上述性狀的基因,不考慮突變和互換。下列相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親本圓形瘦果小花藥植株無顯性基因,F(xiàn)1的每對基因均雜合B.正?;ㄋ幮誀畹某霈F(xiàn)需非同源染色體上相應(yīng)兩對基因均為顯性C.F2植株中結(jié)尖形瘦果小花藥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大約為7/64D.F2中的植株有27種基因型,其中圓形瘦果小花藥的基因型有5種21.控制蝗蟲復眼正常(B)和異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认x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O型(雌性:22+XX;雄性:22+X)。下圖左側(cè)是一張蝗蟲減數(shù)分裂的照片,右側(cè)是對左側(cè)細胞中的染色體按大小排列得到的圖譜,下列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是()A.照片展示的是減數(shù)分裂I后期的初級精母細胞B.該蝗蟲減數(shù)分裂I前期會出現(xiàn)11個四分體C.該蝗蟲體內(nèi)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共有46、23、12、11四種可能情況D.雌、雄蝗蟲有關(guān)復眼性狀的基因型均只有兩種22.一對夫妻,妻子表型正常且為血友病a基因攜帶者(XAXa),Y染色體上無相關(guān)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據(jù)圖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若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2,則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24B.若第一極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3,則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23C.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且第二極體X染色體有1個a基因,所生男孩不一定患病D.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且第一極體X染色體有2個A基因,則所生男孩一定患病23.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受精過程使卵細胞的細胞呼吸和物質(zhì)合成等變得十分活躍B.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C.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只與細胞膜表面的載體蛋白有關(guān)D.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多樣性和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使有性生殖產(chǎn)生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三、非選擇題:4小題,共49分。24.研究發(fā)現(xiàn),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決定:Cb—黑色、Cc—乳白色、Cs—銀色、Cz—白化。為確定這組復等位基因間的關(guān)系,某小組進行了部分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雜交組合親代表現(xiàn)型子代表現(xiàn)型黑色銀色乳白白化1黑×黑220072黑×白化109003銀×乳白0231112(1)決定豚鼠毛色的復等位基因在遺傳時遵循___________定律;由實驗結(jié)果可知,控制豚鼠毛色的復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基因間用“>”連接)。(2)雜交組合3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兩只黑色豚鼠雜交,子代最多能出現(xiàn)___________種毛色。(3)現(xiàn)有一只乳白色雄性豚鼠,某研究小組欲確定其基因型,請寫出實驗方案及預期實驗結(jié)果。實驗方案: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jié)果:若子代豚鼠毛色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則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若子代豚鼠毛色全為乳白色,則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25.番茄果實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導致果實顏色及硬度等發(fā)生變化。果實顏色由果皮和果肉顏色決定。為探究番茄果實成熟的機制,科學家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1)果皮顏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黃色與果皮無色的番茄雜交的F1果皮為黃色,F(xiàn)1自交所得F2果皮顏色及比例為___________。(2)野生型番茄成熟時果肉為紅色?,F(xiàn)有兩種基因純合突變體,甲(基因A突變?yōu)閍)果肉黃色,乙(基因B突變?yōu)閎)果肉橙色。用甲、乙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1。據(jù)此,寫出F2中橙色的基因型:___________。讓F2中所有黃色果肉的植株隨機交配,F(xiàn)3植株各種果肉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3)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紅素的積累而呈紅色,當番茄紅素量較少時,果肉呈黃色,而前體物質(zhì)2積累會使果肉呈橙色,如上圖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因H均能控制合成與果肉顏色相關(guān)的酶,但H在果實中的控制合成的酶H的量低。根據(jù)上述代謝途徑,aabb中前體物質(zhì)2積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26.如圖甲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高等雌性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丙表示該動物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圖解,丁表示丙圖中某個細胞染色體與基因的位置關(guān)系。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根據(jù)圖甲用字母和箭頭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A→___________。(2)圖甲中B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屬于乙圖中的___________(填標號)階段。圖甲中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_______。(3)細胞丁處于圖乙曲線___________階段,由圖丙、丁兩圖可知,細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4)圖乙中,③和⑥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5)圖乙中,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是___________(填數(shù)字序號)階段,與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維持親子代間遺傳的穩(wěn)定性有關(guān)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階段。27.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植株,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研究其遺傳特性對玉米育種有重要意義。(1)用玉米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雜交實驗,其人工異花傳粉的操作流程為套袋→___________。(2)玉米莖的高矮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為高莖(基因型為A1A1),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突變株,表現(xiàn)為矮莖(基因型為A2A2)。為判斷該性狀的顯隱性,將野生型與突變株間行種植,從突變株上收獲子代并種植,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子代中的表型為___________,故矮莖為隱性性狀。間行種植的目的是:有利于___________。(3)在上述的雜交子代中獲得一株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的高莖突變株,雄性可育與不可育受基因B、b控制。利用該突變株進行如下圖所示雜交實驗,結(jié)果說明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為顯性性狀,在該突變株中控制花粉育性(B與b)和莖的高矮(A1與A2)這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將F1中兩種植株雜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

唐山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月考生物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荚嚂r間75分鐘。2.將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主觀題用藍黑鋼筆或圓珠筆答在答題卡上。一、單選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1.生物科學史是探索生命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的史實。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有()A.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規(guī)律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都采用了假說—演繹法B.薩頓以蝗蟲為實驗材料,運用假說—演繹法,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C.魏斯曼發(fā)現(xiàn)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為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D.孟德爾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驹斀狻緼、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運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遺傳規(guī)律,包括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同樣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A正確;B、薩頓以蝗蟲為實驗材料,運用類比推理法,根據(jù)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guān)系,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B錯誤;C、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基本規(guī)律在前,魏斯曼預測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在后,所以魏斯曼的發(fā)現(xiàn)不能為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規(guī)律提供理論依據(jù),C錯誤;D、約翰遜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D錯誤。故選A。2.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實驗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別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顏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在“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模擬實驗(實驗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體模型,細繩代表紡錘絲。下列實驗中模擬正確的是()A.實驗一中可用綠豆和黃豆代替不同顏色的彩球分別模擬D和d配子B.實驗二中牽拉細繩使橡皮泥分開,可模擬紡錘絲牽引使著絲粒分裂C.實驗二還可以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中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D.向?qū)嶒炓煌皟?nèi)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答案】C【解析】【分析】實驗一中,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jié)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每個桶內(nèi)兩種彩球的比例相等?!驹斀狻緼、綠豆和黃豆大小不同,被抓取的概率不同,為保證被抓取的概率相同,實驗一中不可用綠豆和黃豆代替不同顏色的彩球分別模擬D和d配子,A錯誤;B、著絲粒分裂并非紡錘絲牽引所致,B錯誤;C、在“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模擬實驗中,可以通過交換橡皮泥制作的染色體片段來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中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C正確;D、實驗一中甲和乙分別表示雌雄生殖器官,應(yīng)該另加一桶,桶內(nèi)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實驗步驟為每次分別從兩個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D錯誤。故選C。3.若某豌豆群體中,高莖豌豆純合子占20%,矮莖豌豆占20%,則該豌豆群體自然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后代中,矮莖豌豆占()A.35% B.84% C.65% D.45%【答案】A【解析】【分析】分離定律是指: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斀狻吭O(shè)豌豆高莖和矮莖受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則該豌豆群體中,高莖豌豆純合子(DD)占20%,矮莖(dd)豌豆占20%,則高莖豌豆雜合子(Dd)占60%。豌豆在自然條件下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20%的高莖純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高莖,20%的矮莖植物自交后代都是矮莖,60%的高莖豌豆雜合子(Dd)自交后代會發(fā)生性狀分離產(chǎn)生高莖和矮莖植物,所以子代矮莖植物所占比例為20%+60%×1/4=35%,A正確,BCD錯誤。故選A。4.下列圖示過程可能存在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驹斀狻緼、基因重組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A中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則會發(fā)生基因重組,A正確;B、B表示受精作用,不可能存在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B錯誤;C、減數(shù)分裂中基因重組發(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和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D、D中只有一對等位基因A、a,只能發(fā)生基因分離,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D錯誤。故選A。5.玉米子粒味道的甜味和非甜味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玉米有多種授粉方式,如圖表示某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授粉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授粉方式獲得的子代中純合子的比例可能低于親代B.兩株玉米通過乙授粉方式產(chǎn)生的子代子粒味道表型比例可能不同C.丙中若非甜玉米的后代全為非甜,則甜為顯性性狀,非甜為隱性性狀D.丙中若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后代均有甜和非甜,則親代非甜玉米為雜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玉米是單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將純合非甜玉米和純合甜玉米間行種植并隨機受粉,既有自交又有雜交。那么在顯性純合植株上,子代均為顯性性狀(純合子或雜合子);在隱性純合植株上,子代既有隱性性狀(純合子)又有顯性性狀(雜合子)。【詳解】A、若非甜玉米為顯性雜合子,甜玉米為隱性純合子,則親代中純合子比例為1/2。按甲授粉方式獲得的子代中只有非甜玉米自交才能產(chǎn)生雜合子,其在所有子代中的比例為1/2×1/2=1/4。純合子的比例為1-

1/4

=

3/4>

1/2;若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均為純合子,子代和親代中純合子比例均為1。故子代純合子比例不可能低于親代,A錯誤;B、若非甜玉米為顯性雜合子,甜玉米為隱性純合子,兩株玉米通過乙授粉方式,非甜玉米產(chǎn)生的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非甜玉米:甜玉米=1:1,甜玉米產(chǎn)生的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非甜玉米:甜玉米=

1:1;若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均為純合子,子代表現(xiàn)型均為顯性性狀,B錯誤;C、丙中若非甜玉米的后代全為非甜,有可能非甜玉米是顯性純合子,C錯誤;D、丙中若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后代均有甜和非甜,則非甜玉米自交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表明親代非甜玉米為顯性雜合子,D正確。故選D。6.水稻的非糯性(W)對糯性(w)為顯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藍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紅色。將W基因用紅色熒光標記,w基因用藍色熒光標記。下面對純種非糯性與糯性水稻雜交的子代的敘述錯誤的是()A.觀察F1未成熟花粉時,發(fā)現(xiàn)2個紅色熒光點和2個藍色熒光點分別移向兩極,是分離定律的直觀證據(jù)B.觀察F1未成熟花粉時,發(fā)現(xiàn)1個紅色熒光點和1個藍色熒光點移向細胞同一極,說明形成該細胞時發(fā)生過染色體片段交換C.選擇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和紅色花粉比例為1∶1D.選擇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和紅色花粉比例為3∶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文描述: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該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純種非糯性與糯性水稻的基因型分別為WW與ww,F(xiàn)1的基因型為Ww?!驹斀狻緼、觀察F1(Ww)未成熟花粉時,發(fā)現(xiàn)2個紅色熒光點和2個藍色熒光點分別移向兩極,即含2個用紅色熒光標記的W基因的染色體與含2個用藍色熒光標記的w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這是分離定律的直觀證據(jù),A正確;B、觀察F1(Ww)未成熟花粉時,染色單體已經(jīng)形成,不同顏色的熒光點都是兩個,如果發(fā)現(xiàn)1個紅色熒光點和1個藍色熒光點分別移向兩極,說明形成該細胞時發(fā)生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片段交換,B正確;C、純種非糯性與糯性水稻的基因型分別為WW與ww,二者雜交所得F1的基因型為Ww。F1產(chǎn)生的成熟花粉(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W∶w=1∶1,選擇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W)和紅色花粉(w)的比例為1∶1,C正確;D、F2的基因型為1/4WW、1/2Ww、1/4ww。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W∶w=1∶1,用碘液染色,理論上藍色花粉和紅色花粉的比例為1∶1,D錯誤。故選D。7.栽培大麥中發(fā)現(xiàn)有一株“T3三體”大麥(2N=15,其中3號染色體有3條),有抗黃花葉病的隱性基因(用a表示)位于大麥3號染色體上,假設(shè)該三體大麥基因型為Aaa,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有的配子染色體組成正常B.可產(chǎn)生4種類型的配子,其數(shù)量比例1:1:1:1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染色體正常的比例為1/4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抗黃花葉病的比例為1/4【答案】B【解析】【分析】三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3條同源染色體中的任意2條配對聯(lián)會并正常分離,另1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一極,各種配子的形成機會和可育性相同,所以三體大麥基因型為Aaa會產(chǎn)生四種配子A、Aa、aa、a,其比例為1:2:1:2?!驹斀狻緼、減數(shù)分裂時3條3號染色體按“1+2”的模式隨機分配至細胞兩極,則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有一半的染色體組成正常,A正確;B、三體玉米為Aaa會產(chǎn)生四種配子aa、Aa、A、a,其比例為,比值分別為1:2:1:2,B錯誤;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染色體正常的比例為1/6×1/6AA+1/6×2/6×2Aa+2/6×2/6aa=1/4,C正確;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則抗黃花葉病aa+aaa+aaaa的比例為2/6×2/6aa+2×1/6×2/6aaa+1/6×1/6aaa=1/4,D正確。故選B。8.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關(guān)系的是()①F1產(chǎn)生配子種類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③F1測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⑤F1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子一代經(jīng)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有4種,比例為1:1:1:1;自交后代表現(xiàn)型有4種,比例為9:3:3:1;基因型有9種,比例為1:2:2:4:1:2:1:2:1。測交是指雜種子一代個體與隱性類型之間的交配,主要用于測定F1的基因型?!驹斀狻竣僭诿系聽柪猛愣惯M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的基因型可表示為YyRr,其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和比例為1:1:1:1,①正確;②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為1:2:2:4:1:2:1:2:1,②錯誤;③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1:1:1:1,③正確;④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自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9:3:3:1,④錯誤;⑤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為1:1:1:1,⑤正確。綜上所述①③⑤正確,ABD錯誤,C正確。故選C。9.假設(shè)人的身高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中等身高適齡男女婚配并產(chǎn)生子女。已知:①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是極高個體,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是極矮個體:②A基因和B基因使身高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應(yīn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子女身高超過父母的概率是5/16 B.中等身高的子女可能有3種基因型C.子女可能會出現(xiàn)5種不同的身高 D.子女身高為中等身高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1、由題意知,AaBb獨立遺傳,可以將自由組合問題轉(zhuǎn)化為分離定律的問題,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均為AaBb,可以轉(zhuǎn)化成兩個分離定律問題:Aa×Aa→AA:Aa:aa=1:2:1及Bb×Bb→BB:Bb:bb=1:2:1。2、由于體中屬于數(shù)量性狀,且A、B基因使體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應(yīng),因此子代的體重與顯性基因的個數(shù)有關(guān)?!驹斀狻緼、基因型均為AaBb的個體婚配,由于A、B基因使身高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應(yīng),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需要考慮顯性基因的個數(shù),其子女身高超過父母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其概率是1/4×1/4+1/4×2/4+2/4×1/4=5/16,A正確;B、從遺傳角度分析,其中等身高的子女可能有3種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B正確;C、人的身高主要受多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然而,由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極高個體的子女之間在身高上會有一定差異,C正確;D、子女身高為中等身高的基因型AAbb(1/16)、aaBB(1/16)、AaBb(4/16),概率是3/8,D錯誤。故選D。10.已知某植物高莖對矮莖為顯性性狀,分別受A、a基因控制;紅色對黃色為顯性性狀,分別受B、b基因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xiàn)有高莖紅色植株若干,隨機選取部分植株進行測交實驗,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為高莖:矮莖=2:1、紅色:黃色=1:1,再取余下高莖紅色植株(與上述隨機選取部分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相同)相互授粉,其子代的性狀分離比是()A.24:5:3:1 B.25:5:5:1 C.24:8:3:1 D.25:15:15:9【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驹斀狻康任换駻、a,等位基因B、b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對測交子代單獨分析計算,可以推知隨機選取的高莖、紅色植株(作為親本)產(chǎn)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讓余下的這些植株相互授粉,子代中矮莖(aa)占比(1/3)2=1/9,高莖占比為1-1/9=8/9:黃色(bb)占比1/4,紅色占比為1-1/4=3/4。結(jié)合自由組合定律可計算出后代中高莖紅色占比(8/9×3/4)、高莖黃色占比(8/9×1/4)、矮莖紅色占比(1/9×3/4)、矮莖黃色占比(1/9×1/4),性狀分離比24:8:3:1,C正確,ABD錯誤。故選C。11.如圖是雄性哺乳動物體內(nèi)處于分裂某時期的一個細胞染色體示意圖(只考慮圖示基因)。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DdB.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C.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只產(chǎn)生2種基因型的精細胞D.該動物的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基因A、a、B、b、D、d會移向細胞的同一極【答案】C【解析】【分析】圖示中可觀察到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體之間正在發(fā)生交叉互換,因此可判定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詳解】A、根據(jù)細胞圖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發(fā)現(xiàn),該個體的基因型應(yīng)該為AaBbDd,A正確;B、圖中顯示同源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且下方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正在發(fā)生交叉互換,可判定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B正確;C、圖中細胞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由此可知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可以產(chǎn)生4種配子,C錯誤;D、該個體的基因型應(yīng)該為AaBbDd,該動物的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基因A、a、B、b、D、d會移向細胞的同一極,D正確。故選C。12.如圖中編號A~F的圖像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植物(2n=24)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和分布是判斷細胞所處分裂時期的依據(jù)B.基因的分離定律一定發(fā)生在圖B時期C.A、E細胞中具有同源染色體D圖B每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A、C、E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形成配子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種特殊的細胞分裂方式。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cè);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詳解】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分裂時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和分布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和分布是判斷細胞所處分裂時期的依據(jù),A正確;B、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的時期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圖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錯誤;C、A、E細胞均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都具有同源染色體,C正確;D、B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4條,A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4條;C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4條;E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4條,故B每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A、C、E相同,D正確。故選B。13.人類的多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已知控制這兩種疾病的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家庭遺傳系譜如下圖所示。這對夫婦生一個正?;蛲瑫r患這兩種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別是()A.3/8、1/8 B.3/4、0 C.1/4、1/4 D.1/4、1/8【答案】A【解析】【分析】多指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ㄓ肂、b表示),則多指父親的基因型為A-B-,正常母親的基因型為aaB-,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為aabb,則這對夫婦的基因型為AaBb×aaBb?!驹斀狻慷嘀甘浅H旧w顯性遺傳?。ㄓ肁、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用B、b表示),則多指父親的基因型為A-B-,正常母親的基因型為aaB-,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為aabb,則這對夫婦的基因型為AaBb×aaBb,他們所生孩子患多指的概率為1/2,不患多指的概率為1/2,患白化病的概率為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為3/4。所以他們下一個孩子正常的概率1/2×3/4=3/8,同時患有此兩種疾病的概率為1/2×1/4=1/8,A正確,BCD錯誤。故選A。14.已知牛的體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為紅褐色,aa為紅色,在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中,雄牛為紅褐色,雌牛為紅色?,F(xiàn)有一群牛,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其比例為1:1,且雌:雄=1:1。若讓該群體的牛分別進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個體交配)和自由交配,則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分別是()A.自交紅褐色:紅色=1: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4:5B.自交紅褐色:紅色=5: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8:1C.自交紅褐色:紅色=2: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2:1D.自交紅褐色:紅色=3:1;自由交配紅褐色:紅色=3: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體色是紅褐色的,aa是紅色的,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中雄牛是紅褐色的,而雌牛是紅色的,說明其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驹斀狻扛鶕?jù)題意,若該牛群進行自交,則1/2個體為AA×AA和1/2個體為Aa×Aa,故子代中AA的個體為1/2+1/2×1/4=5/8,aa的個體為1/2×1/4=1/8,Aa的個體為1/2×1/2=1/4(各種基因型個體均為雌雄個體各一半);若該牛群進行自由交配,則可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分別為3/4A和1/4a,故可做下表分析:

3/4A1/4a3/4A9/16AA3/16Aa1/4a3/16Aa1/16aa即AA:Aa:aa=9:6:1(各種基因型個體均為雌雄各一半)根據(jù)分析,該牛群自交后代中AA:Aa:aa=5:2:1,Aa的個體中雌雄各半,雌為紅色雄為紅褐色,故紅褐色:紅色=6:2=3: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AA:Aa:aa=9:6:1,Aa中一半為雌性紅色,一半為雄性紅褐色,故紅褐色:紅色=12:4=3:1,D正確,ABC錯誤。故選D15.如圖甲、乙、丙依次表示某動物體內(nèi)細胞分裂圖,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不同分裂時期細胞核中染色體數(shù)目、染色單體數(shù)目與染色體DNA數(shù)目關(guān)系。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細胞對應(yīng)于圖乙中的DE段、圖丙中的②B.圖甲所示細胞分裂時期核糖體、中心體和線粒體代謝活躍C.圖丙中與圖乙中BC段對應(yīng)的只有②D.圖丙中引起②→①變化的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圖:著絲點分裂,存在同源染色體,屬于有絲分裂的后期圖。分析圖乙:AB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復制;BC段存在染色單體,細胞可能處于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圖丙:①中無染色單體,染色體:DNA含量=1:1,且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2倍,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②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1:2:2,且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③中無染色單體,染色體:DNA含量=1:1,且染色體數(shù)目和體細胞染色體的數(shù)目相等,所以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絲分裂的末期?!驹斀狻緼、圖甲所示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沒有染色單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而圖乙中的DE段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圖丙中的①也含有8條染色體,沒有染色單體,所以圖甲所示細胞對應(yīng)圖乙中的DE段、圖丙中的①,A錯誤;B、圖甲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核糖體是蛋白質(zhì)合成的場所,蛋白質(zhì)的合成主要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復制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因此有絲分裂間期核糖體和中心體代謝活躍,有絲分裂全過程都消耗能量,所以線粒體代謝都活躍,B錯誤;C、圖乙中BC段與圖丙中的②都存在染色單體,而圖丙中的①和③都不存在染色單體,所以圖丙中與圖乙中BC段對應(yīng)的只有②,C正確;D、圖丙中②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①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因此圖丙中引起②→①變化的是著絲粒的分裂,D錯誤。故選C。16.摩爾根驗證“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實驗是()A.親本白眼雄果蠅與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F(xiàn)1都是紅眼果蠅B.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出現(xiàn)白眼果蠅,且白眼果蠅都是雄性C.F1中的紅眼雌果蠅與F2中的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中,紅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野生型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交配,子代只有紅眼雌果蠅和白眼雄果蠅【答案】D【解析】【分析】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也運用了假說演繹的科學研究方法,在雜交實驗結(jié)果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問題,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jù)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jié)論?!驹斀狻緼、本實驗是摩爾根發(fā)現(xiàn)果蠅眼色遺傳與性別有關(guān)的親本雜交實驗,不是驗證實驗,A錯誤;B、本實驗是摩爾根發(fā)現(xiàn)果蠅眼色遺傳與性別有關(guān)的子一代自交實驗,不是驗證實驗,B錯誤;C、本實驗不只符合“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說,也符合“白眼基因存在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的假說,C錯誤;D、本實驗可以證明“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說成立,白眼基因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D正確。故選D。17.下圖是玉米(2n=20)造孢細胞產(chǎn)生精子過程。假設(shè)圖中涉及的有絲分裂均進行一次,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造孢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過程進行了四次DNA復制B.過程①③④中某些時期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以相同C.①②③④分裂過程中均會發(fā)生著絲粒的分裂D.由于已進行減數(shù)分裂,細胞Z、Y以及精子中有5對同源染色體【答案】D【解析】【分析】細胞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內(nèi)染色體和DNA數(shù)量與親代相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內(nèi)染色體和DNA數(shù)量為原來的一半?!驹斀狻緼、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均進行一次DNA復制,故造孢細胞產(chǎn)生精子的過程進行了四次DNA復制,A正確;B、過程①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以及過程③④有絲分裂的后期染色體數(shù)均為2n,B正確;C、無論是有絲分裂,還是減數(shù)分裂,都會發(fā)生著絲粒的分裂,故①②③④分裂過程中均會發(fā)生著絲粒的分裂,C正確;D、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后,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且同源染色體已經(jīng)分離,所以細胞Z、Y以及精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n=10條,不存在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D。18.如下圖為科學家對某果蠅體內(nèi)一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測定結(jié)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與染色體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B.朱紅眼和深紅眼基因為一對等位基因C.控制棒狀眼和白眼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果蠅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guān)系: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驹斀狻緼、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與染色體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A錯誤;B、朱紅眼和深紅眼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不屬于一對等位基因,B錯誤;C、控制棒狀眼和白眼的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D、果蠅的基因主要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但細胞質(zhì)中也有少量基因,如線粒體中的基因,并不在染色體上,D錯誤。故選C。二、多選題:本題共5小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漏選得1分,錯選或不作答得0分。每小題3分,共15分。19.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響后代性狀分離比?,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但具有某種基因型的配子或個體致死,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表現(xiàn)型的影響,若該個體自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后代性狀分離比為5:3:3: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AABb個體致死B.后代性狀分離比為6:3:2: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某一對基因顯性純合致死C.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后代性狀分離比為7:3:1:1,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答案】BD【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驹斀狻緼、后代分離比為5:3:3:1,只有雙顯中死亡四份,可推測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導致雙顯性狀中少4份,并非基因型AABb個體致死,A錯誤;B、后代分離比為6:3:2:1,與A_B_:A_bb:aaB_:aabb=9:3:3:1對照可推測可能是某對基因顯性純合致死,B正確;C、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1,即為9:3:3,沒有出現(xiàn)雙隱性,說明aabb的合子或個體死亡,C錯誤;D、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與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正確。故選BD。20.甜蕎麥的果形和花藥性狀獨立遺傳,某同學將純種的尖形瘦果正?;ㄋ幪鹗w麥與純種的圓形瘦果小花藥甜蕎麥雜交得到F1植株,再讓F1自交獲得F2,發(fā)現(xiàn)F2中結(jié)尖形瘦果的植株與結(jié)圓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約為3∶1,正常花藥的植株與小花藥的植株比例約為9∶7.將F1與圓形瘦果小花藥親本雜交,子代植株中尖形瘦果∶圓形瘦果=1∶1,正?;ㄋ帯眯』ㄋ?1∶3.僅考慮控制上述性狀的基因,不考慮突變和互換。下列相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親本圓形瘦果小花藥植株無顯性基因,F(xiàn)1的每對基因均雜合B.正常花藥性狀的出現(xiàn)需非同源染色體上相應(yīng)兩對基因均為顯性C.F2植株中結(jié)尖形瘦果小花藥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大約為7/64D.F2中的植株有27種基因型,其中圓形瘦果小花藥的基因型有5種【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題意可知:純種的尖形瘦果、正?;ㄋ幪鹗w麥與純種的圓形瘦果、小花藥甜蕎麥雜交得到F1植株,則F1是雜合子,再讓F1自交獲得F2,發(fā)現(xiàn)F2中結(jié)尖形瘦果的植株與結(jié)圓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約為3∶1,說明瘦果形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假設(shè)相關(guān)基因為D/d,則尖形瘦果的基因型為D_,圓形瘦果為dd;正?;ㄋ幍闹仓昱c小花藥的植株比例約為9∶7,是9:3:3:1的變式,說明花藥的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設(shè)相關(guān)基因型為A/a、B/b,正?;ㄋ幍幕蛐蜑锳_B_,其他5種基因型表現(xiàn)為小花藥。【詳解】A、純種的尖形瘦果、正?;ㄋ幪鹗w麥與純種的圓形瘦果、小花藥甜蕎麥雜交得到F1植株,則F1是雜合子,再讓F1自交獲得F2,發(fā)現(xiàn)F2中結(jié)尖形瘦果的植株與結(jié)圓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約為3∶1,說明瘦果形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假設(shè)相關(guān)基因為D/d,則尖形瘦果的基因型為D_,圓形瘦果為dd;正?;ㄋ幍闹仓昱c小花藥的植株比例約為9∶7,是9:3:3:1的變式,說明花藥的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設(shè)相關(guān)基因型為A/a、B/b,故F1基因型為AaBbDd,則親本圓形瘦果、小花藥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無顯性基因,F(xiàn)1的每對基因均雜合,A正確;B、正常花藥性狀的基因型為A_B_,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故正?;ㄋ幍某霈F(xiàn)需非同源染色體上相應(yīng)兩對基因均為顯性,B正確;C、已知F2中結(jié)尖形瘦果的植株與結(jié)圓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約為3∶1,正常花藥的植株與小花藥的植株比例約為9∶7,故F2植株中結(jié)尖形瘦果、小花藥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大約為3/4×7/16=21/64,C錯誤;D、F2中的植株有3×9=27種基因型,其中圓形瘦果小花藥的基因型有1×5=5種,D正確。故選ABD。21.控制蝗蟲復眼正常(B)和異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蝗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O型(雌性:22+XX;雄性:22+X)。下圖左側(cè)是一張蝗蟲減數(shù)分裂的照片,右側(cè)是對左側(cè)細胞中的染色體按大小排列得到的圖譜,下列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是()A.照片展示的是減數(shù)分裂I后期的初級精母細胞B.該蝗蟲減數(shù)分裂I前期會出現(xiàn)11個四分體C.該蝗蟲體內(nèi)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共有46、23、12、11四種可能情況D.雌、雄蝗蟲有關(guān)復眼性狀的基因型均只有兩種【答案】ABD【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chǎn)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shù)分裂前,染色體復制一次,而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連續(xù)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jié)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驹斀狻緼、圖片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右側(cè)所示圖示中該蝗蟲的染色體組成為22+X,故該細胞應(yīng)為雄性蝗蟲的細胞,細胞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A正確;B、由右側(cè)圖片可知,該蝗蟲只含有一個X,為雄性,其減數(shù)分裂I前期會出現(xiàn)11個四分體(全為常染色體),B正確;C、該蝗蟲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3條,進行分裂時,可能出現(xiàn)的染色體數(shù)目共有46(有絲分裂后期期)、23(細胞分裂的間期,體細胞或減數(shù)分裂Ⅰ)、12(減數(shù)分裂ⅠⅠ前期、中期)、11(減數(shù)分裂ⅠⅠ前期、中期)、24(減數(shù)分裂ⅠⅠ后期、末期)、22(減數(shù)第分裂ⅠⅠ后期、末期)六種可能情況,C錯誤;D、雌(復眼正常XBX_、復眼異常XbXb)、雄(復眼正常XBO、復眼異常XbO)蝗蟲有關(guān)復眼性狀的基因型均只有兩種,D正確。故選ABD。22.一對夫妻,妻子表型正常且為血友病a基因攜帶者(XAXa),Y染色體上無相關(guān)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據(jù)圖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若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2,則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24B.若第一極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3,則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23C.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且第二極體X染色體有1個a基因,所生男孩不一定患病D.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且第一極體X染色體有2個A基因,則所生男孩一定患病【答案】AB【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①細胞分裂前的間期:細胞進行DNA復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形成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發(fā)生交叉互換;③MI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側(cè);④MI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⑤M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⑥MII前期: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排布;⑦MII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體著絲粒分離,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極;⑨MI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驹斀狻緼、若在初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時,某對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第一極體有24條染色體,次級卵母細胞有22條染色體,則會出現(xiàn)第二極體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為22,A錯誤;B、人類的染色體2N=46,若第一極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3,則次級卵母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23,如果次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出現(xiàn)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移向細胞同一極,則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為22或24,B錯誤;C、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由于之前的交叉互換有可能使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姐妹染色單體攜帶等位基因,故第二極體X染色體有1個a基因,卵細胞中也可能是XA基因,則所生男孩可能不患病,C正確;D、若減數(shù)分裂正常,且第一極體X染色體有2個A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則次級卵母細胞中有兩個a基因,卵細胞中也會攜帶a基因,則所生男孩一定患病,D正確。故選AB。23.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受精過程使卵細胞的細胞呼吸和物質(zhì)合成等變得十分活躍B.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C.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只與細胞膜表面的載體蛋白有關(guān)D.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多樣性和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使有性生殖產(chǎn)生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答案】ABD【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chǎn)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shù)分裂前,染色體復制一次,而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連續(xù)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jié)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驹斀狻緼、受精作用是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受精過程使卵細胞的細胞呼吸和物質(zhì)合成等變得十分活躍,A正確;B、減數(shù)分裂使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B正確;C、受精作用中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與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密切相關(guān),C錯誤;D、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有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zhì)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jié)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yīng)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xiàn)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D正確。故選ABD。三、非選擇題:4小題,共49分。24.研究發(fā)現(xiàn),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決定:Cb—黑色、Cc—乳白色、Cs—銀色、Cz—白化。為確定這組復等位基因間的關(guān)系,某小組進行了部分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雜交組合親代表現(xiàn)型子代表現(xiàn)型黑色銀色乳白白化1黑×黑220072黑×白化109003銀×乳白0231112(1)決定豚鼠毛色的復等位基因在遺傳時遵循___________定律;由實驗結(jié)果可知,控制豚鼠毛色的復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基因間用“>”連接)。(2)雜交組合3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兩只黑色豚鼠雜交,子代最多能出現(xiàn)___________種毛色。(3)現(xiàn)有一只乳白色雄性豚鼠,某研究小組欲確定其基因型,請寫出實驗方案及預期實驗結(jié)果。實驗方案: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jié)果:若子代豚鼠毛色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則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若子代豚鼠毛色全為乳白色,則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答案】(1)①.基因分離②.Cb>Cs>Cc>Cz(2)①.CsCz、CcCz②.2(3)①.讓該乳白色雄性豚鼠與多只白化雌性豚鼠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②.乳白色:白化=1:1③.CcCz④.CcCc【解析】【分析】題表分析,組合1黑色與黑色雜交,子代黑色與白化之比接近3∶1,因此黑色對白化是顯性;組合2:黑色與白化雜交子代黑色∶銀色≈1∶1,說明黑色對白化是顯性,銀色對白化是顯性;組合3中銀色與乳白雜交,子代銀色∶乳白∶白化=2∶1∶1,說明銀色對乳白是顯性,乳白對白化是顯性,綜上所述,黑色、銀色、乳白、白化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Cb黑色>Cs銀色>Cc乳白色>Cz白化。【小問1詳解】復等位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組合1黑色與黑色雜交,子代黑色與白化之比接近3∶1,因此黑色對白化是顯性;組合2:黑色與白化雜交子代黑色∶銀色≈1∶1,說明黑色對白化是顯性,銀色對白化是顯性;組合3中銀色與乳白雜交,子代銀色∶乳白∶白化=2∶1∶1,說明銀色對乳白是顯性,乳白對白化是顯性,綜上所述,黑色、銀色、乳白、白化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Cb黑色>Cs銀色>Cc乳白色>Cz白化?!拘?詳解】雜交組合3中銀色(CsC-)與乳白(CcC-)雜交,子代銀色(CsC-)∶乳白(CcC-)∶白化(CzCz)=2∶1∶1,顯然組合3中親本的基因型為銀色(CsCz)與乳白(CcCz)。兩只黑色豚鼠雜交,子代最多能出現(xiàn)2種毛色,如CbCz與CbCc,只能出現(xiàn)黑色和乳白化?!拘?詳解】現(xiàn)有一只乳白色(CcCc、CcCz)雄性豚鼠,某研究小組欲確定其基因型,可采用測交方案,即讓該雄性豚鼠與多只白化雌性(CzCz)豚鼠雜交,然后統(tǒng)計后代的性狀表現(xiàn)。若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CcCz,則子代豚鼠基因型以及比例為CcCz:CzCz=1∶1,所以子代豚鼠毛色為乳白色∶白化=1∶1;若該乳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CcCc,則子代豚鼠基因型為CcCz,則子代豚鼠毛色全為乳白色。25.番茄果實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導致果實顏色及硬度等發(fā)生變化。果實顏色由果皮和果肉顏色決定。為探究番茄果實成熟的機制,科學家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1)果皮顏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黃色與果皮無色的番茄雜交的F1果皮為黃色,F(xiàn)1自交所得F2果皮顏色及比例為___________。(2)野生型番茄成熟時果肉為紅色?,F(xiàn)有兩種基因純合突變體,甲(基因A突變?yōu)閍)果肉黃色,乙(基因B突變?yōu)閎)果肉橙色。用甲、乙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1。據(jù)此,寫出F2中橙色的基因型:___________。讓F2中所有黃色果肉的植株隨機交配,F(xiàn)3植株各種果肉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3)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紅素的積累而呈紅色,當番茄紅素量較少時,果肉呈黃色,而前體物質(zhì)2積累會使果肉呈橙色,如上圖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因H均能控制合成與果肉顏色相關(guān)的酶,但H在果實中的控制合成的酶H的量低。根據(jù)上述代謝途徑,aabb中前體物質(zhì)2積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敬鸢浮浚?)黃色:無色=3:1(2)①.AAbbAabbaabb②.黃:橙=8:1(3)基因A突變?yōu)閍,但果肉細胞中的基因H仍表達出少量酶H,持續(xù)生成前體物質(zhì)2;基因B突變?yōu)閎,前體物質(zhì)2無法轉(zhuǎn)變?yōu)榉鸭t素【解析】【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甲、乙為兩種單基因純合突變體,甲(基因A突變?yōu)閍)果肉黃色,乙(基因B突變?yōu)閎)果肉橙色。由圖1可知,F(xiàn)2比值約為為9:3:4,F(xiàn)1基因型為AaBb,紅色基因型為A_B_,黃色為aaB_,橙色為A_bb、aabb,甲乙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拘?詳解】果皮黃色與果皮無色的番茄雜交的F1果皮為黃色,說明黃色是顯性性狀,F(xiàn)1為雜合子,則F1自交所得F2果皮顏色及比例為黃色∶無色=3∶1。【小問2詳解】由圖可知,F(xiàn)2比值約為為9:3:4,說明F1基因型為AaBb,則F2中橙色的基因型AAbb、Aabb、aabb,F(xiàn)2中黃色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1:2,其產(chǎn)生配子的類型及概率為aB:ab=2:1,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4:4:1,即F3植株各種果肉表型及比例為黃:橙=8:1。【小問3詳解】由題意和圖2可知,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紅素的積累而呈紅色,當番茄紅素量較少時,果肉呈黃色,而前體物質(zhì)2積累會使果肉呈橙色,則存在A或H,不在B基因時,果肉呈橙色。因此,aabb中前體物質(zhì)2積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基因A突變?yōu)閍,但果肉細胞中的基因H仍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