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江津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14分。

1.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市場上以土布為主。戰(zhàn)后,來自英國的洋布增加了4倍多,使得“江浙之棉布不復暢

銷”,東南沿海一帶專以紡織為業(yè)的鄉(xiāng)村,受到很大沖擊。這說明鴉片戰(zhàn)爭()

A.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B.使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

C.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D.使列強攫取了在華設廠的特權

2.如圖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大事件。下列對該事件理解正確的是

()

A.它沉重打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B.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C.它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

D.它標志著農民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3.民國時期,北大教授辜鴻銘曾說過,“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

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對“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理解正確的是()

A.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B.當時多數(shù)國民有蓄辮傳統(tǒng)

C.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D.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

4.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寄語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

就是這樣的一群青年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個時代”指的是()

A.資產階級革命時代B.民主共和時代

C.10民主主義革命時代D.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5.中華民族在百年的抗爭和七十多年的偉大復興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光輝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化。

下列與“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有關的史事是()

A.中共一大B.紅軍長征C.開國大典D.抗美援朝

6.2024年4月3日,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在廣州參觀了一所創(chuàng)辦了100周年的軍校(舊

址),他高度贊揚該校師生的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此學校是()

A.暨南大學B.廣州大學C.黃埔軍校D.中山大學

7.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攻打長沙受挫后,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qū)進

軍,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開創(chuàng)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這一探索()

A.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B.標志著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

C.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D.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

8.在“重走長征路?憶崢喋歲月”的研學活動中,某同學制作了如表計劃表(部分)。下列與表中

①②③④處對應正確的是()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①

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②

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③

紅軍長征勝利結束④

A.①渡過金沙江B.②遵義會議C.③四渡赤水D.④會寧會師

9.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到:“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很好執(zhí)行得也十分利落?!?/p>

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這場軍事政變”的意義在于()

A.實現(xiàn)了國共第二次合作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C.保存了紅軍的基干力量D.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

10.中國共產黨某次代表大會的會場布置:主席臺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紅色美術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

前進”,臺前還擺放著多盆從山里采集來的野生花草。會場兩邊的墻上,各安裝著3個代表勝利的“V”

字形旗座,每個旗座插有4面黨旗,24面黨旗象征中國共產黨24年的奮斗歷程。這次大會的成就中,具

有歷史性影響的是()

A.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B.明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C.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D.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戰(zhàn)后的奮斗方向

11.識別歷史地圖有助于理解歷史事件的發(fā)展和演變。如圖所示戰(zhàn)役是()

A.渡江戰(zhàn)役B.四渡赤水C.遼沈戰(zhàn)役D.淮海戰(zhàn)役

12.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反映著時代的呼聲,更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能力和水平。下列關于文

藝作品搭配正確的是()

A.陳獨秀一一《狂人日記》B.冼星海一一《義勇軍進行曲》

C.聶耳一一《黃河大合唱》D.徐悲鴻一一《愚公移山》

13.了解歷史史事之間的因果關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歷史。下列各項,前因后果關系對應正確的

是()

A.西摩爾率聯(lián)軍侵略中國一一義和團運動快速發(fā)展

B.中國巴黎和會外交失敗一一五四運動爆發(fā)

C.袁世凱復辟帝制一一二次革命

D.一二?九運動一一華北危機

14.歷史解釋是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判。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B.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覆滅

C.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D.1946年8月,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6分。

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法國很快戰(zhàn)敗,德國空軍開始大規(guī)??找u英國本土,企

圖奪取制空權。在激烈的空戰(zhàn)中,德軍損失慘重,從而放棄從海上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此時世人的注意

力大都集中在歐洲戰(zhàn)場,其實中國戰(zhàn)場地位仍很重要。在正面戰(zhàn)場,陸續(xù)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桂南戰(zhàn)

役、棗宜戰(zhàn)役、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等,抵抗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在敵后戰(zhàn)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zhàn)爭日

益深入和發(fā)展,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摘編自吳于摩、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1)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括號內填“;違背材料所表達意思的,請在括號內填“X”;

是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填“o”。

A.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戰(zhàn)場由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共同構成。(判斷對錯)

B.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迅速擊敗法國,并通過空襲的方式擊敗了英國。(判斷對錯)

C.長沙會戰(zhàn)前后一共進行了三次。(判斷對錯)

(2)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一例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在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犧牲的民族

英雄及其事跡。

材料二:隨著日軍侵略的擴大,1937年11月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

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后因長沙連日遭日機轟炸,學校又西遷昆明。1938年4月學校改稱“國立西南聯(lián)

合大學”,簡稱“西南聯(lián)大”。其實際校務主持人梅貽琦說:“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

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就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痹诮淌趥兊膸ьI下,聯(lián)大師生足跡遍布云南及

川貴各地,認真地進行考察,對鋁、錫、鐵等礦產都有新發(fā)現(xiàn)。師生們辦刊物、編副刊、組社團,使抗戰(zhàn)

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迅速開展到一個新階段。

——摘編自楊立德《西南聯(lián)合大學對抗戰(zhàn)建國的貢獻》

(3)根據(jù)材料二,概括西南聯(lián)合大學對抗戰(zhàn)建國的貢獻。

材料三: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共產黨圍繞著“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的中心任務,創(chuàng)辦了一批覆蓋

全國范圍的機關報刊。這些報刊對馬列主義理論、國內外反法西斯斗爭形勢、民生民主建設等各方面展開

報道宣傳,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同時,它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和群

眾喜聞樂見的故事、謎語、漫畫等宣傳形式,在民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開啟了中共抗日宣傳動員的強大

攻勢。

——摘編自匡寧《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報刊宣傳工作的特點》

(4)根據(jù)材料三,歸納抗戰(zhàn)時期中共報刊宣傳工作的特點。并分析其對抗日戰(zhàn)爭的影響。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認識。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圖二

(1)材料一中,圖一描繪的是哪一條約的簽訂場景?該條約中哪一條內容體現(xiàn)了侵略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目的?

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性質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圖二的場景是哪些侵略者所為?

材料二:割讓土地當然是時人所反對的,也應該反對的。但是香港(島)在割讓以前毫無商業(yè)的或國防的

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時候,北京還不知道香港在哪里。時人反對割地,不是反對割香港(島)?!?/p>

于協(xié)定關稅,他們覺得也是最省事的辦法。每種貨物應該納多少稅都明白載于條約,那就可以省除爭

執(zhí)?!倚碌亩悇t平均到百分之五,比舊日的自主關稅還要略高一點。負交涉責任者(負責談判的官

員)計算以后海關的收入比以前還要多,所以他們洋洋得意,以為是外交成功。

——摘編自蔣廷楠《中國近代史》

(2)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二中得出的,請在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J”;違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請

在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義”。

A.“時人”沒有關稅主權意識。(判斷對錯)

B.“時人”對割讓香港(島)感到痛心疾首。(判斷對錯)

材料三:戰(zhàn)爭出人意料的結局,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加大侵略中國的胃口。歐美列強看見東方剛剛崛起的

小國日本打敗了中國,便認為這個東方巨人已經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這個巨人的“遺產”的時機已

經到來。

——張海鵬《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三中的“戰(zhàn)爭”是指那一場戰(zhàn)爭?它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四:結果京師再陷,朝廷狼狽出亡……結果賠償巨款,京津一帶駐兵,形同異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

宰割之下,中國已失去獨立的精神。

——摘編自郭延以《近代中國的變局》

(4)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京師再陷”后,中國被迫簽訂了什么條約?條約中哪一條款可以

證明“中國已失去獨立的精神”?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三、綜合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9分。

17.探究題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任務。

材料一

(1)請分別列舉出圖一和圖二兩次救亡圖存探索的積極意義。請你評價圖三所反映的事件。

材料二

時間事件結果

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失敗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

1911-1912年辛亥革命失敗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七七事變,國共第二次

1937年團結御侮,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合作實現(xiàn)

打擊日寇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

1940年百團大戰(zhàn)

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zhàn)勝利信心

對敵作戰(zhàn)12.5萬余次,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其中日

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

1937-1945年軍52.7萬余人,敵后戰(zhàn)場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主

人民抗日武裝

戰(zhàn)場。

1949年4月渡江戰(zhàn)役勝利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覆滅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閱讀材料二,從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00字左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據(jù)題干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來自英國的洋布增多,沖擊了我國的手工紡織業(yè),這說明鴉片戰(zhàn)爭使

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故C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鴉片戰(zhàn)爭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排除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排除B;《馬關條約》使列強攫取了在華設廠的特

權,排除D。

故選:Co

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的自然經

濟遭到了破壞。

2.【答案】C

【解析】依據(jù)圖片可知,與金田起義有關。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堅持

斗爭14年,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C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帝國主義

瓜分中國的野心,排除A;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排除B;五四運動標志著

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考查學生準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A.題干主要強調封建專制觀念根深蒂固,未體現(xiàn)民主思想,排除A。

B.材料主旨不是強調當時多數(shù)國民有蓄辮傳統(tǒng),排除B。

C.根據(jù)題干材料“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笨芍?,無形的辮子指的是封建

守舊思想,北大教授辜鴻銘的話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舊思想根深蒂固,反映了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

C項正確。

D.材料體現(xiàn)不出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熟記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記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相關知識。

4.【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1919年就是這樣一群青年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可知與五四運動相關;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發(fā)表宣言,并舉行示威

游行,引發(fā)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因此這“一個時

代”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本題以五四運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中華民族在百年的抗爭和七十多年的偉大復興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光輝的具有中

國特色的精神文化”“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項正確;紅軍長征鍛造了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

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

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

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

斗的精神,排除B項;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抗美援朝精神指高度的愛國

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2024-100=1924年。在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chuàng)辦了黃

埔軍校,培養(yǎng)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zhàn)爭作了準備。題干中的學校是

指黃埔軍校,C項正確;暨南大學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其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chuàng)立于南京的暨南學堂,后

遷至上海,1927年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排除A項;廣州大學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歷史可以追溯到1927

年創(chuàng)辦的私立廣州大學,排除B項;中山大學位于廣州市,其前身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的國立廣東

大學,1926年孫中山逝世后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黃埔軍校的相關史實,“2024年”“在廣州參觀了一所創(chuàng)辦了100周年的軍校(舊址)”是

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埔軍校的相關史實。

7.【答案】A

【解析】據(jù)題干可知,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的過程中,逐漸將革命的重心轉向農村,開創(chuàng)工農武裝割

據(jù)的局面,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一探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故A

符合題意;南昌起義標志著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排除B;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排除C

;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fā)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

,排除D。

故選:Ao

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毛澤東的探索推動了馬

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8.【答案】D

【解析】A.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排除。

B.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排除。

C.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排除。

D.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紅軍長征、遵義會議,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紅軍長征、遵義會議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9.【答案】B

【解析】為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臨潼華清池實行“兵諫”,扣押蔣介

石,并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經過中國共產黨和

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

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據(jù)“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很好執(zhí)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

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場軍事政變”是西安事變,其意義在于抗日民

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B項正確;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fā)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

言,蔣介石也發(fā)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

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zhàn)的局面開始形成,排除A項;紅軍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

軍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轉危為安,排除C項;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排除D項。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10.【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24面黨旗象征中國共產黨24年的奮斗歷程”可知

,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次會議的時間是1945年。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大,

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A項正確;1949年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

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排除B項;“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

“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戰(zhàn)后的奮斗方向”是中共七大的意義,而不是中共七大的成就,排除C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七大的相關史實。

11.【答案】D

【解析】A.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分三路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zhàn)線上強渡長江,與圖片中的

“徐州”不符,排除。

B.四渡赤水發(fā)生在紅軍長征期間,赤水河位于貴州,與圖片中的“徐州”不符,排除。

C.遼沈戰(zhàn)役使解放軍解放了東北全境,與題干中的“徐州”不符,排除。

D.淮海戰(zhàn)役是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一次主力決戰(zhàn),符

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淮海戰(zhàn)役,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淮海戰(zhàn)役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2.【答案】D

【解析】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的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創(chuàng)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

移山》等鴻篇巨作,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故D符合題意;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

記》,無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排除A;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聶

耳創(chuàng)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排除B;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黃

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獨立、堅強,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

拼搏精神,排除C。

故選:Do

本題考查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文學家、藝

術家的成就。

13.【答案】B

【解析】A.義和團運動損害了列強在華利益,從而導致列強勾結起來,發(fā)動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排除。

B.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直接引發(fā)了中國國內的五四運動,符合題意。

C.袁世凱破壞民主共和,復辟帝制,孫中山等號召發(fā)起護國戰(zhàn)爭,排除。

D.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華北事變,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一二?九運動,促使抗日救亡新

高潮的到來,排除。

故選:Bo

本題考查五四運動,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五四運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4.【答案】B

【解析】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判。選項B是對1949

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的認識和評判,屬于歷史解釋,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是對當時的歷史

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排除。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區(qū)別歷史史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

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區(qū)別歷史史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

15?【答案】【小題1】V

【小題2】X

【小題3】O

【小題4】

【小題5】

【解析】(1)A.據(jù)材料“在正面戰(zhàn)場,陸續(xù)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桂南戰(zhàn)役、棗宜戰(zhàn)役、第二次長沙

會戰(zhàn)等,抵抗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在敵后戰(zhàn)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zhàn)爭日益深入和發(fā)展,八路軍發(fā)動

百團大戰(zhàn),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戰(zhàn)場由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共同構成”

的表述是從材料中得出的。B.據(jù)材料“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在西線戰(zhàn)場,法國很快戰(zhàn)

敗,德國空軍開始大規(guī)??找u英國本土,企圖奪取制空權。在激烈的空戰(zhàn)中,德軍損失慘重,從而放棄從

海上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西線戰(zhàn)場,德國迅速擊敗法國,并通過空襲的方

式擊敗了英國”的表述違背材料所表達的意思。C.材料未涉及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

(2)民族英雄及事跡:1940年5月,棗宜會戰(zhàn)爆發(fā),日本集結15大軍進攻棗陽、襄陽、宜昌等地,張自

忠率部抵御日寇。戰(zhàn)況非常慘烈,張自忠將軍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即便被日軍圍困了,張自忠將軍也死

戰(zhàn)不退,最終身中7槍,為國壯烈犧牲;1942年,日軍對華北地區(qū)的抗日根據(jù)地展開大“掃蕩”,左權為

掩護八路軍總部等機關轉移而犧牲。

(3)貢獻:根據(jù)材料“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就有用人才,

將來為國家服務?!笨芍?,從人才角度看,西南聯(lián)大為新中國的成立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造就了有用人才,

將來為國家服務;據(jù)材料“在教授們的帶領下,聯(lián)大師生足跡遍布云南及川貴各地,認真地進行考察,對

鋁、錫、鐵等礦產都有新發(fā)現(xiàn)?!笨芍?,從經濟角度看,西南聯(lián)大在教授們帶領下,發(fā)現(xiàn)了許多礦產資

源,豐富了礦產資源的研究與開發(fā);據(jù)材料“師生們辦刊物、編副刊、組社團,使抗戰(zhàn)時期的新文化運動

迅速開展到一個新階段?!笨芍瑥奈幕嵌瓤?,西南聯(lián)大使抗戰(zhàn)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迅速開展到一個新階

段,推動抗戰(zhàn)時期的文化發(fā)展。

(4)特點:根據(jù)材料三“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共產黨圍繞著'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的中心任

務,創(chuàng)辦了一批覆蓋全國范圍的機關報刊。這些報刊對馬列主義理論、國內外反法西斯斗爭形勢、民生民

主建設等各方面展開報道宣傳,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同時,它們以通俗

易懂的語言文字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謎語、漫畫等宣傳形式,在民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開啟了中共

抗日宣傳動員的強大攻勢”可知,抗戰(zhàn)時期中共報刊宣傳工作的特點有覆蓋范圍廣泛;宣傳內容豐富;語

言文字通俗易懂;宣傳形式多樣化;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影響: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抗戰(zhàn)時

期中共報刊宣傳工作對抗日戰(zhàn)爭的影響是在民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有利于動員全民族抗戰(zhàn)等。

(5)認識: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最后勝利,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

武裝力量堅持抗戰(zhàn),是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

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故答案為:

(1)判斷:A7、B.X,C.Oo

(2)民族英雄:張自忠。事跡:1940年5月,棗宜會戰(zhàn)爆發(fā),張自忠率部抵御日寇國壯烈犧牲。民族英

雄:左權。事跡:1942年,日軍對華北地區(qū)的抗日根據(jù)地展開大“掃蕩”,左權為掩護八路軍總部等機關

轉移而犧牲。

(3)貢獻:為新中國的成立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造就了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發(fā)現(xiàn)了許多礦產資源/

豐富了礦產資源的研究與開發(fā);使抗戰(zhàn)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迅速開展到一個新階段;推動抗戰(zhàn)時期的文化發(fā)

展。

(4)特點:覆蓋范圍廣泛;宣傳內容豐富;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宣傳形式多樣化;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

戰(zhàn)勝利。影響:在民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有利于動員全民族抗戰(zhàn)等。

(5)認識: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堅持抗戰(zhàn),是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

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本題以三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抗日戰(zhàn)爭。

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抗日戰(zhàn)爭相關知識。

16.【答案】【小題1]V

【小題2】X

【小題3】

【小題4】

【小題5】

【解析】(1)根據(jù)圖一及所學知識,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

簽訂了《南京條約》,其中“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體現(xiàn)了侵略者打開中

國市場的戰(zhàn)爭目的。這場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p>

根據(jù)圖二及所學知識,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I860年10月英

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

(2)A:Vo從材料中“協(xié)定關稅,他們覺得也是最省事的辦法……他們洋洋得意,以為是外交成功”可

看出“時人”沒有關稅主權意識。

B:X。材料提到“香港(島)在割讓以前毫無商業(yè)的或國防的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時候,北京還不知

道香港在哪里。時人反對割地,不是反對割香港(島)”,說明“時人”并非對割讓香港島感到痛心疾

首。

(3)戰(zhàn)爭名稱:材料三中的“戰(zhàn)爭”指甲午中日戰(zhàn)爭。根據(jù)材料“歐美列強看見東方剛剛崛起的小國日

本打敗了中國”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敗于日本,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在遠東的威望。

影響:結合所學知識,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

野心,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4)簽訂條約:根據(jù)材料“結果京師再陷,朝廷狼狽出亡……結果賠償巨款,京津一帶駐兵,形同異

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國已失去獨立的精神”及所學知識,反映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北京

二度被列強攻占,而“京師再陷”后,中國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條款:結合所學知識,“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這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淪為帝國

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已失去獨立的精神。

(5)認識:綜合材料信息可得出,列強的侵略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

沉重災難。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是近代中國遭受侵略的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歷史,努力發(fā)

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故答案為:

(1)條約:《南京條約》。內容: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影響:中國開

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者:英法聯(lián)軍。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