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專題14 古文閱讀30篇(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_第1頁
(14)-專題14 古文閱讀30篇(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_第2頁
(14)-專題14 古文閱讀30篇(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_第3頁
(14)-專題14 古文閱讀30篇(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_第4頁
(14)-專題14 古文閱讀30篇(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文閱讀小學(xué)26篇+中學(xué)4篇

小學(xué)古文閱讀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

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處)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氣詞)

2.“其人弗能應(yīng)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xué)習(xí)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義犬救主

華隆好弋[1](yì)獵。畜(xù)一犬,號曰“的尾”,每將自隨[2]。隆后[3]至江邊,被一大

蛇圍繞周身。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華隆僵仆無所知矣。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

èi),往復(fù)路間。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隆悶絕[5]委地,載歸家,二日乃蘇。隆未蘇之

間,犬終不食。自此愛惜,如同于親戚焉。

——摘自《太平廣記》

【注釋】[1]弋:射。[2]將自隨:帶著它跟隨自己。[3]后:后來,以后。

[4]咋:咬。[5]悶絕:窒息。

1.解釋加點的字。

(1)華隆好弋獵()(2)犬遂咋蛇死焉()

(3)二日乃蘇()(4)隆悶絕委地()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對主人的義氣”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用自己的話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嗟來之食

齊大饑,黔敖①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②,貿(mào)貿(mào)然③來。黔敖左

奉④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

也?!睆亩x⑤焉,終不食而死。曾子⑥聞之,曰:“微與⑦!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

食。”

——摘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黔敖:春秋時齊國一富翁。②蒙袂輯屨:用衣袖蒙著臉,拖著疲憊不穩(wěn)的腳

步。③貿(mào)貿(mào)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④奉:捧。⑤從而謝: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

曾子:孔子學(xué)生,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人。⑦微與:小事情?。∥?,細(xì)小。與,句末

語氣助詞。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⑴黔敖為食于路()⑵以待餓者而食之()

⑶嗟!來食()⑷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⑹可去()

⑺曾子聞之()(8)其謝也()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嗟!來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對曾子的話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支公好鶴

支公①好鶴,住剡東②岇山③。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④其

翮⑤。鶴軒翥⑥不復(fù)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

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支公:支遁,字道林,東晉人,年二十五而出家為僧。他既是名僧,又

是名士。②剡(shàn)東,剡縣之東。③岇山,山名,在今紹興東二百里。④鎩,摧殘,

傷殘。⑤翮(hé),禽鳥類羽毛中的硬管,這里用來指羽毛。⑥軒翥(zhù),振翅高飛的

樣子。⑦姿,通“資”,資質(zhì)的意思。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有人遺其雙鶴()(2)乃反顧翅()

(3)支意惜之()(4)少時翅長欲飛()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支公好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轅北轍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背荚唬骸熬?,奚為北面?

”曰:“吾馬良?!痹唬骸榜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芒鄱?。”臣曰:“用雖多,此非楚

之路也?!痹唬骸拔嵊撷苌啤!贝藬?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

③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仆夫。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實詞。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

(1)君之楚,奚為北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語“南轅北轍”現(xiàn)在用來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①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

牖(yǒu,窗),施②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③,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

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注釋】①好:喜歡。②施:伸展。③走:跑。

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成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炳燭而學(xué)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③矣?!睅煏缭唬骸昂微懿槐T⑤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⑥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

日出之陽;壯⑦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⑧?”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眼睛失明,善于

彈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為什么。⑤炳燭:點燃蠟燭照明。⑥為人臣:做臣子

的。⑦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⑧孰與昧行乎:與摸黑走路比哪個好呢?

1.解釋下列畫線的詞語。

①臣聞之()②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

③盲臣安敢戲其君()④善哉()

2.與“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吾劍之所從墜B.故時有物外之趣

C.項為之強(qiáng)D.何不試之以足

3.翻譯句子。

(1)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句,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①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②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

自信也?!?/p>

【注釋】①欲:想要。②置:放在。③操:帶。④何:為什么。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中找出鄭人最可笑的言行。(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則寓言諷刺了什么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夸父逐日

夸父①與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飲,飲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飲大澤⑤。

未至,道渴而死。棄其仗,化為鄧林⑥。

【注釋】①夸父:《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載有一個“博父國”。前人考證,“博父”就是夸

父,是一個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趕賽跑。③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④河、渭:

指黃河與渭水。⑤大澤:神話里的大湖,傳說在山西雁門山北,縱橫千里。⑥鄧林:清代畢

沅注釋《山海經(jīng)》說“鄧林即桃林,鄧桃音相近”。

1.填空。

短文選自,從文體上看屬于故事。

2.翻譯下列詞語。

逐走:河渭:

3.翻譯句子。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熟讀精思(節(jié)選)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

子②細(xì)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不可牽強(qiáng)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yuǎn)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

見?!敝^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

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xì),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注釋】①詳緩:仔細(xì)從容。②子:通“仔”,仔細(xì)。下同。③牽強(qiáng)暗記:勉強(qiáng)硬記。④

漫浪:隨隨便便。⑤急:要緊。

1.“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的讀音為()。

2.在我們學(xué)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余”字意思相同?請任寫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括號內(nèi)各填一個字。

4.寫出畫線句子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書要善于積累。古人關(guān)于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①觸②株,折③頸而死。因④釋⑤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

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出自《韓非子·五蠹》

【注釋】①走:跑。②觸:撞到。③折:折斷。④因:于是,就。⑤釋:放,

放下。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兔走觸株()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

③冀復(fù)得兔()

④而身為宋國笑()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D.此何遽不為福乎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執(zhí)竿入城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①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②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③以鋸中截而入?”遂④依而截之。

【注釋】①計:辦法。②吾:我。③何不:為什么。④遂:于是。

譯文: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jìn)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jìn)入城門,

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jìn)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

并不是圣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jìn)入城門呢?”

那個魯國人于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初豎執(zhí)之____________(2)亦不可入____________

(3)俄有____________(4)至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1)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對牛彈琴

昔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zhuǎn)為蚊虻

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耳,蹀躞⑧而聽。

——選自漢·牟容《理惑論》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低頭。④故:從前。⑤耳:耳

朵聽。⑥鳴:指牛“哞哞”的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蹀躞

(diéxiè):小步走。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非牛不聞______________(2)如故______________

(3)孤犢之鳴______________(4)即掉尾奮耳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遷①居市

旁;孟子又嬉為賈人②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睆?fù)③徒居學(xué)宮之旁;孟子乃

嬉為設(shè)俎豆④揖讓進(jìn)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選自《列女傳》

【注釋】①遷:搬。②賈人:商人。③復(fù):又。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這

里指祭祀儀式。⑤揖讓進(jìn)退:即打拱作揖、進(jìn)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其舍近墓()(2)遂遷居市旁()

2.孟母三次帶子離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句子: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成語: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__。

15.畫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

地④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

終亡其酒。

【注釋】①祠:古代貴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稱,春祀叫做“祠”。②舍人:戰(zhàn)國

和秦漢時期,王公貴族的門客稱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畫地:在地上作畫。

1.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引酒且飲之(拿;舉)B.數(shù)人飲之不足(夠)

C.我能為之足(的)D.終亡其酒(丟失)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①墜

②。”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③!

【注釋】①自:從。②墜:掉落。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安?/p>

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編者是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楚人有涉江者_(dá)___________(2)遽契其舟____________

(3)舟止____________(4)求劍若此____________

3.翻譯句子。

(1)是吾劍之所從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司馬光幼時

司馬光生①七歲,凜然如成人,聞②講《左氏春秋》,愛之,退③為家人講,即了其大

旨。自是④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⑤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注釋】①生:長到。②聞:聽。③退:回去。④自是:從此。⑤戲:玩耍。

1.解釋畫下列橫線的字。

(1)即了其大旨()(2)自是手不釋書()

(3)眾皆棄去()(4)水迸()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jī)智聰穎。機(jī)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

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曾子①烹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②。其母曰:“女③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

欲捕彘④殺之。妻止之曰:“特⑤與嬰兒⑥戲耳⑦?!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釋】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泣:哭。③女:通“汝”,你。④彘:豬。

⑤特:只不過。⑥嬰兒:小孩子。⑦戲耳:開玩笑罷了。

1.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妻止之()(2)遂烹彘也()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rèn)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例作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①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②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③問衡,衡曰:“愿得

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④。

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頤⑤?!倍?,

衡小名也。時人畏服如是,聞?wù)呓越忸U歡笑。

【注釋】①鄰舍:鄰居。②大姓:大戶。③怪:奇怪。④大學(xué):大有學(xué)問的人。⑤解

人頤(yí):讓人歡笑。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不逮:不給他B.衡乃與其傭作傭作:雇傭勞作

C.而不求償償:報償D.時人畏服如是時人:同鄉(xiāng)

2.翻譯句子。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記述了有關(guān)匡衡的幾個故事?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永之氓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②,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jì),船破,皆游。其一

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③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p>

曰:“何不去之?”不應(yīng),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jì)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④溺死。

【注釋】①氓:百姓。②甚:厲害。③侶:同伴。④遂:于是。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絕湘水()

(3)搖其首()(4)有頃,益?。ǎ?/p>

2.翻譯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田登作郡

田登①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②,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值上元③

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④,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p>

【注釋】①田登:人名。②榜笞:鞭打。③上元:元宵節(jié)。④游觀:游覽賞玩。

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

(1)田登作郡,自諱其名。()

(2)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2.翻譯句子。

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故事的大意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dá),即:

4.你認(rèn)為,田登是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精衛(wèi)填海

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③如烏,文首④,白喙,赤

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

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東海。

——《山海經(jīng)》

【注釋】①發(fā)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②柘木:柘樹,桑樹的一種。

③狀:形狀。④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⑤少女:小女兒。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赤足()(2)以堙東海。()

2.“精衛(wèi)”的樣子是。

3.“精衛(wèi)填?!边@個故事象征了中華民族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歸,謂其人曰:“今日?、菀?!予⑥助

苗長矣。”其子趨⑦而往⑧視之,苗則槁⑨矣。

【注釋】①閔(mǐn):同“憫”,擔(dān)心,憂慮。②長(zhǎng):生長,成長。③揠(y

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樣子。⑤?。壕AΡM,是引申義。⑥予:我,第一人稱代詞。⑦

趨:快步走。⑧往:去,到。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據(jù)注釋把全文寫成白話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在文中指“()”,讀音是()。這個寓言故事教育我們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女媧補(bǔ)天

往古之時,四極①廢,九州②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火爁焱③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④民,鷙鳥⑤攫⑥老弱。

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鰲⑦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jì)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bǔ),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⑧死,顓民生。

——《淮南子覽冥訓(xùn)》

【注釋】①四極:傳說中支撐天體的四根立柱。②九州:傳說中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地

區(qū),《尚書·禹貢》稱九州之名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水中陸地。③

火爁(làn)焱(yàn):大火綿延燃燒的樣子。④顓(zhuān):淳樸厚實。⑤鷙(zhì)

鳥:兇猛的鳥。⑥攫(jué)抓取。⑦鰲:海里的一種大龜。⑧狡蟲:兇猛的禽獸。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天不兼覆()(2)殺黑龍以濟(jì)冀州。()

2.翻譯句子。

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故事我知道女媧以補(bǔ)天,我覺得女媧是個的人。

25.吳起守信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惫嗜?/p>

至暮②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③人求故人,故人來,方④與之⑤食。起之不食以

俟⑥者,恐⑦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暮:夜晚。③令:派;使;讓。④方:才。⑤

之:代詞,指老友。⑥俟(sì):等待。⑦恐:恐怕,擔(dān)心。

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

(1)昔吳起出()(2)期返而食()

(3)其為信若此()(4)非信不可也()

2.翻譯句子。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吳起守信》體現(xiàn)了吳起什么樣的品質(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邴原泣學(xué)

邴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①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

凡得②學(xué)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xué),中心傷感,故泣耳?!睅煇泞廴辉?“欲書

可耳!”原曰:“無錢資?!睅熢弧巴悠垻苡兄?吾徒⑤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R欢g,

誦《孝經(jīng)》⑥《論語》。

【注釋】①書舍:書塾。②得:能夠。③惻:憐憫。④茍:假如,如果。

⑤徒:白白地。⑥《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xué)著作。

1.解釋畫橫線的字。

(1)過書舍而泣()(2)童子何泣()

(3)欲書可耳()(4)無錢資()

2.翻譯下列句子。

(1)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xué),中心傷感,故泣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老師有著怎樣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邴原身上,我們能夠?qū)W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古文閱讀提前練

1.得道者多助①

域②民不以封疆③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④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⑤多助,失道者⑥

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⑦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⑧不戰(zhàn),

戰(zhàn)必勝矣。

【注釋】①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②域:名詞作動詞,限制。③疆:邊疆。④

威:威懾。⑤得道者:指施行仁政的君主。⑥失道者:指不施行仁政的君主。⑦畔(pàn):

通“叛”,背叛。⑧有:要么,或者。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2)多助之至()

2.翻譯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jié)合全文請說說你是如何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xué)完課文你一定有自己的心得,請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銘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②。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③。斯是④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

簾青。談笑有鴻儒⑤,往來無白?、蕖?梢哉{(diào)素⑦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⑧之亂耳,無案牘⑨之勞形。南

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注釋】①選自《全唐文》,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②名:成為有名的。

③靈:成為靈異的。④斯、是:均為指示代詞,這。⑤鴻儒(hóngrú):這里

泛指博學(xué)之士。⑥白?。簺]有官職的人,平民。這里借指沒有學(xué)問之人。⑦素:不加裝飾的。⑧

絲竹:泛指各種樂器,這里代指音樂。⑨案牘:指官府的公文。

1.請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

2.翻譯下列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作者,你愿意住在陋室里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勸學(xué)(節(jié)選)①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②,③以為輪,其曲

中規(guī)④。雖有⑤槁暴⑥,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⑦則直,金⑧就礪⑨則利,君

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⑩明而行無過矣。

【注釋】①選自《荀子·勸學(xué)篇》,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荀子。②中繩: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③(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

(一種手工藝)。④規(guī):圓規(guī),測圓的工具。⑤有,通“又”。⑥暴,同“曝”,曬。⑦受繩:用

墨線量過。⑧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⑨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

接近、靠近。⑩知:通“智”,智慧。

1.請你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中繩()槁暴()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寒于水寒:寒冷。B.不復(fù)挺者挺:直。

C.故木受繩則直故:故鄉(xiāng)。D.金就礪則利利:鋒利

3.翻譯句子。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勸學(xué)》是古代文學(xué)作品,為什么在今天還有如此強(qiáng)大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節(jié)選)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聚室而謀曰:“吾與汝

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

之丘③,如太行、王屋何?且焉④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⑤

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⑥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⑦有遺男,始齔⑧,跳往助

之。寒暑易節(jié)⑨,始一反焉。

【注釋】①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列御寇。②懲(chéng)

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u)也: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進(jìn)進(jìn)出出都要繞遠(yuǎn)路。懲:以……

為苦,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繞遠(yuǎn)。③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

削平。④焉:疑問代詞,哪里。⑤荷(hè):杠。⑥箕畚(jīběn):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

運土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⑦孀(shuāng)妻有遺男:寡婦有一個孤兒。孀妻:

寡婦。遺男:沒有父親的孤兒。⑧始齔(chèn):剛剛換牙,指七八歲。齔,換牙。⑨寒暑易

節(jié):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jié):季節(jié)。

1.請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懲山北之塞(2)始一反焉

2.翻譯句子。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面對的困難是:

④愚公解決困難的方法是:

4.你從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啟示?(至少寫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學(xué)古文閱讀

1.自相矛盾

1.C

2.因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絕對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

尷尬局面,無法回答。

3.示例:賣矛的時候,可用一個質(zhì)量不如自己的矛的產(chǎn)品加以比較,賣盾的時候用同樣

的方法加以比較,這樣既可以試出自己矛的好處,也能比較出自己盾的質(zhì)量。

4.示例:說話、做事都要認(rèn)真考慮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觸,產(chǎn)生矛盾。

2.義犬救主

1.(1)喜歡/愛(2)于是(3)才(4)倒

2.家人對狗的舉動感到奇怪,于是跟著狗走。

3.①天天跟著主人;②華隆被大蛇纏身,犬為救主人,咬死大蛇;③華隆僵仆失去知

覺,犬奔走嗥吠,招來家人營救;④在華隆未蘇醒時,犬始終不吃東西。

3.嗟來之食

1.⑴作成食物⑵吃⑶吃⑷我⑸這⑹離開⑺聽說(8)道歉

2.⑴喂!來吃?、莆揖鸵驗椴怀晕耆栊缘氖┥岬臇|西,才到了這樣的地步。

⑶他吆喝你來吃,可以離開,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表示了對不食嗟來之食者的尊敬,對傲慢的施舍者的批評。

4.支公好鶴

1.(1)送給;(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沖霄漢的資質(zhì),又怎么肯給人作身邊觀賞的玩物呢?

3.有時,愛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飛或不給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鎖才是真愛。

5.南轅北轍

1.(1)好(2)資用,即路費。

2.(1)您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向北面走?

(2)這幾個方面的條件越好,那么離楚國也就越遠(yuǎn)。

3.要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與實際行動恰好相反。

6.葉公好龍

1.通“旋”,轉(zhuǎn)身。

2.葉公并非真正喜歡龍,而是喜歡那些像龍而又不是龍的東西。

3.有的人表面喜歡某樣事物,卻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

7.炳燭而學(xué)

1.①聽說②好像③怎么,哪里④好2.B

3.(1)我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恐怕已經(jīng)晚了。

(2)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呢?

4.說明了不管什么時候?qū)W習(xí)都不算晚,都比不學(xué)習(xí)好。同時說明越是年輕,學(xué)習(xí)越是重

要,收獲也會更多,成就也會更大。

8.鄭人買履

1.(1)測量(2)到……去,往(3)量好的尺碼(4)同“返”,返回

2.(1)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2)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寧信度,無自信也。

4.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5.諷刺了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9.夸父逐日

1.《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神話

2.(1)追趕,賽跑。(2)黃河,渭水。

3.(1)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2)還未趕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決心大(或志向遠(yuǎn)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豐富了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滿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

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6.有膽量有決心,目標(biāo)遠(yuǎn)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qiáng)。

10.熟讀精思(節(jié)選)

1.xiàn2.示例:予、吾等。3.眼、口

4.不等解釋,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示例: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西漢劉向)

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11.守株待兔

1.①跑②放,放下③希望④自己2.A

3.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4.因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只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想不勞而獲,墨守成規(guī),終究不

會獲得成功。

12.執(zhí)竿入城

1.(1)握,持(2)也(3)一會兒(4)來到

2.(1)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jìn)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jìn)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

法來了。

(2)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jìn)入城門呢?

3.遇事時思維要靈活,不要片面與固執(zhí),要懂得變通。

13.對牛彈琴

1.(1)給(2)像先前一樣(3)小牛(4)豎起

2.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diào)不適合它聽罷了。

3.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4.孟母三遷

1.(1)靠近(2)于是2.居住的地方不適合教育孩子。

3.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4.近墨者黑

15.畫蛇添足

1.C2.蛇本來是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