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楊浦二模語文學科

試卷一

積累應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進,吾往也”,出自《論語·子罕》。

(2)“_____________,破滅之道也”,出自蘇洵《_______》。(3)李白在《蜀道難》中用林鳥哀鳴盤旋渲染蜀道荒寂凄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選擇。(5分)迅猛發(fā)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深刻改變?nèi)说拇嬖诤蜕罘绞?,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tǒng)人機關系的界限,給人類的存在和交往帶來了新的倫理挑戰(zhàn)和道德困境。倫理治理需(

),僅僅依賴制度和機制是遠遠不夠的,既要構(gòu)建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更需要培育人類的AI科技素養(yǎng)和責任意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成語填入文章括號里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2分)

A.釜底抽薪

B.綱舉目張

C.當仁不讓

D.標本兼治(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畫線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3分)

①還要重視心的培育②盡管未來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③但永遠不要忘記人類才是真正的責任者④這種培育不能僅停留在科技倫理知識的學習上⑤始終肩負著發(fā)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的重任與使命A.①③②⑤④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③④②①

閱讀70分(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3—7題。(17分)小楊閱讀了《學習變革——利用腦科學改善學習》一書,以下三則材料是他閱讀該書的摘抄。材料一:“具身化”運動早期是由語言學家領導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神經(jīng)科學家才開始認為語言的理解實際上是大腦中的一種模擬,大腦經(jīng)歷了一個嘗試去體驗語言所描述的事物的過程。這聽起來是合乎邏輯的。然而在此之前,語言被認為是一個認知過程,感官輸入僅被視為未經(jīng)分析的信息,語言從身體傳遞到大腦,由前額葉皮層分析一個詞的意思并產(chǎn)生其內(nèi)涵?!熬呱砘钡睦砟钍?,當我們處理語言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在大腦中產(chǎn)生了一種心理模擬。例如,“媽媽的蘋果派的味道”這個短語可能會讓你回憶起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聞到烤蘋果派的味道是什么感覺。甚至,大腦經(jīng)常進行著我們完全不知道的無意識模擬,努力為我們所說或所讀的單詞賦予更完整的意義。2009年,尼登塔爾開始將具身認知從理論轉(zhuǎn)化為實踐。她用肌電圖測量了面部肌肉的活動,發(fā)現(xiàn)在閱讀情緒化的詞語時,每當讀者試圖理解文本中具有深層含義的詞語時,細微的面部肌肉就會無意識地移動。不僅如此,當她禁止讀者有面部動作時,用來產(chǎn)生快樂或悲傷的語言就失去了很大的影響和作用;而當讀者能夠動嘴唇時,類似的語言的影響和作用就恢復了。尼登塔爾開始相信,__________。具身認知領域的大量研究表明,語言理解并不僅僅是由前額葉皮層來完成的。感官輸入不僅僅向大腦皮層反饋信號以供理解,這些經(jīng)歷也獨立地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此外,潛意識和無意識記憶能激發(fā)對語言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記憶以毫秒為單位不斷被觸發(fā),以幫助我們理解。因此,經(jīng)驗的廣度對學生理解語言至關重要,因為它提供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記憶,讓大腦產(chǎn)生更準確的理解。材料二:高階思維,簡而言之是指在大腦內(nèi)建立聯(lián)結(jié),它允許學生將新的信息與舊的信息聯(lián)系起來,并根據(jù)他們先前的知識得出獨特的結(jié)論。理解先驗知識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與先前所學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的容易程度。對任何主題的理解深度決定了大腦中突觸網(wǎng)絡的連接密度。對一個主題的深入理解使得與廣泛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更為便利,增加了新的聯(lián)系的可能性。學習的過程確實激發(fā)了高階思維,但學習并不一定能保證高階思維會發(fā)生??杀氖?,有些教育者認為,高階思維是一種理解水平,而這種理解水平是智力水平更高、更有天賦的學生所特有的。但事實上,高階思維是人類大腦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那么,什么樣的方法能促進高階思維的發(fā)生?第一個關鍵要求是自動化。高階思維需要快速檢索核心知識,這樣每重復一次檢索,大腦就不需要消耗如此高的能量來識別、理解和回憶。自動化讓其他認知過程得以發(fā)生,因而創(chuàng)造出更高級的關聯(lián)。2009年,賈思特和凱勒對接受為期六個月強化閱讀指導的學生進行了一項大腦研究。結(jié)果表明,大量閱讀時大腦中增加了新的白質(zhì)、髓鞘,這些髓鞘包裹著神經(jīng)纖維,將大腦中的一個“思考”區(qū)域與另一個“思考”區(qū)域連接起來,提高了記憶的速度,也增加了信息與先驗知識建立聯(lián)系的可能性。第二個關鍵要求是具身認知。比如,給學生看一張與他們即將閱讀的故事相關的圖片。腦部掃描發(fā)現(xiàn),這個簡單的動作會刺激后壓部皮層,從而提高了閱讀時的記憶能力。具身認知可以激發(fā)大腦接收新信息并更好地理解新信息,從而降低大腦在新的學習中受到的干擾,進而有更好的學習體驗。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當學生擁有足夠的自動化核心知識,并通過具身認知進行學習時,被稱為腹內(nèi)側(cè)眶額皮質(zhì)的區(qū)域會被激活,這會增加該區(qū)域的血流活動,從而提高理解力。材料三:自動化和人腦的關系是什么?人腦中的自動化是指回憶信息時達到最佳效率水平,即所消耗的能量最少。這是因為基礎信息處理所需的能量小,才能使大腦能夠通過建立新的聯(lián)結(jié),將能量集中在對高級的信息處理上。學習新知識后進行復習,到一定程度時,大腦將實現(xiàn)自動化。通過大腦掃描技術,人們知道復習改變了樹突連接的結(jié)構(gòu),一旦樹突結(jié)構(gòu)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進一步髓鞘化,這不僅提高了大腦中處理化學信號的效率,而且還降低了信息被遺忘的風險。3.最適合填入材料一畫線處的一項是(

)。(2分)A.面部肌肉有意識地產(chǎn)生細微變化,只因為他理解了文本中情緒化的詞語。B.只要面部表情模擬語言中的情緒,讀者就能理解文本中語言的深層含義。C.身體會以某種形式模擬情緒語言,這對理解情緒語言的含義有重要價值。D.雖然人們感受不到無意識的表情,但喜怒哀樂會在閱讀抒情作品時發(fā)生。4.結(jié)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對“具身認知”闡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語言學家認為身體感官與大腦皮層反饋信號無關。B.具身認知強調(diào)人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tài)的緊密聯(lián)系。C.生活經(jīng)驗越豐富越能喚醒具身認知促進語言理解。D.運用具身認知策略一定可以使學生擁有高階思維。5.依據(jù)三則材料,能夠?qū)@本書的基本特點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3分)A.本書闡釋了大腦學習的生理機制,但并不提供學習策略。B.書中提到的腦科學研究結(jié)論,均呈現(xiàn)了詳盡的實驗過程。C.材料僅呈現(xiàn)了

2009

年的研究成果,說明結(jié)論不夠權威。D.本書啟發(fā)讀者運用腦科學知識來解釋學習和教育的問題。6.這三則材料選自這本學術著作中三個連續(xù)的章節(jié),但小楊在整理摘抄時不小心打亂了章節(jié)順序。你認為正確的順序是怎樣的?請根據(jù)材料中重要概念間的聯(lián)系,說明排序理由。(4分)7.小浦為無法把握《紅樓夢》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向小楊求助。請聯(lián)系材料中有關高階思維的內(nèi)容,結(jié)合閱讀《紅樓夢》的經(jīng)驗,代小楊寫一封短信,為小浦提出兩條具體的閱讀建議。(150字左右)(5分)(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一只風箏在高空中飄蕩韓浩月①一只風箏在高空中飄蕩。一切植物還沒來得及綠。在這一小片天空下,是一座廢棄工廠,廠地平整而荒涼,廠房高大而空曠,窗子失去了玻璃,春天的寒風從窗間鉆過,發(fā)出時強時弱的嘯叫聲。這聲音在春天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春暖正在從大地深處升起。②這一切與風箏無關。當風箏升高到三米,它就只顧抬頭上升,升高到三十米,地上的事情便完全失去與它的聯(lián)系?,F(xiàn)在它在幾百米的高空,風在不停地鼓動它的翅膀,發(fā)出嘩嘩的聲響。它已經(jīng)懶得再飛高了,它想靜靜地漂流一會兒,就像小舟停泊于湖面那樣,奈何有根線時不時地扯動它,催它再升高一些。③手握風箏握輪的,是一個十多歲的女孩,穿著一件紅色薄羽絨服。正午的陽光太耀眼,風箏成了她眼中的一小塊陰影,鮮艷的顏色消失了,蝴蝶的形狀消失了,天上的風箏就是一個小黑點,這讓她失去了繼續(xù)放線的興致。她想在水泥地面上找一塊干凈的地方坐下來,可爸爸交代她,不要讓風箏從天上掉下來。爸爸這樣說話的時候,像是交代一件嚴肅的事情,此刻,他在不遠處,用一只手遮住光線,另一只手滑動著手機屏幕。媽媽走到了更遠一些的地方,用腳踢著菜園田埂上的泥土塊。

④這是春天一個最普通的景象。在距離城郭方圓十來公里的地方,每一片空地都有這樣的風箏在被放飛。有扎堆在公園一起放的,大人和孩子們都擔心著風箏線會糾纏在一起,因為顯得有些緊張;更多人還是開著車,尋找一塊人跡罕至的空地,單獨地放著風箏。這有些孤獨,卻不用憂心,也不用社交。這些年人們已經(jīng)習慣孤獨。常理中,孩子們總是喜歡放風箏的,你去問一百個孩子,可能只會有一個孩子說他并不喜歡,而之所以他也要和別的孩子一樣出門放風箏,那是因為沒有辦法——他的爸媽覺得他喜歡。

⑤天色將晚,風漸弱,風箏從天上一頭扎到了地上,女孩慢慢地回收著風箏線。她完成了放風箏的任務了,她喜歡真正的春天劈頭蓋臉地襲來,那會兒可以不用穿冬天的衣服放風箏,可以穿著裙子,無拘無束地奔跑在草地上、河流邊。

⑥寫過風箏的詩人有許多,其中我只對高鼎有特殊的情感。高鼎是浙江仁和人,生活在清代。我曾覺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得未免太直白,沒什么深度和寓意。后來才明白,不是高鼎太直白,而是年少的我太無知。

⑦高鼎不僅相貌一般,而且說話做事總是顯得怯懦。但幸運的是,高鼎有個外祖父叫孫麟,孫麟一輩子愛好寫詩,高鼎受他影響很大。我猜,高鼎是跟隨過孫麒去放過風箏的。這祖孫二人要么從家中出發(fā),要么從私塾出發(fā),一高一矮兩個身影向田野中走去,其中的一個,手里緊緊捏著一只剛扎好的風箏。有說高鼎寫這首《村居》時三十六歲,為躲避戰(zhàn)亂在寧波鄉(xiāng)村教書為生。俗話說“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當了一輩子教書先生的高鼎,從外祖父的身上,得到了用詩來支撐一生的能量?!懊Τ脰|風放紙鳶”,“趁”這個詞多好!從這個詞可以看到那個行動敏捷的高鼎,那個滿心歡喜的高鼎,那個望著天上風箏遐想的高鼎。有了這句詩,高鼎便永遠以一個純真孩子的形象留在了文學史里。⑧宋代還有一個詞人叫侯蒙,密州高密人,在他傳世不多的詞作中,有一首《臨江仙》是寫風箏的。和高鼎一輩子是鄉(xiāng)村教師不同,侯蒙是官至宰相的人,

他比高鼎大774歲,但在后世看來,兩人還是有不少共同點的,比如都被評價為“其貌不揚”,都以寫風箏被人記住。侯蒙的詞明顯帶著不羈與灑脫,甚至不乏狂狷孤傲,比如這句“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再如這句“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⑨據(jù)記載,侯蒙那首借風箏抒懷的詞,源自有人嘲笑他的相貌,把他的面龐畫到了風箏上,放飛到了天上,借以諷刺他經(jīng)常妄想一飛沖天。侯蒙不生氣,在那只風箏上寫了《臨江仙》,詞作雖有傲慢與自得的成分,但更多是自我激勵。寫完這首詞后,侯蒙于三十一歲時考中舉人,此后官運亨通。

⑩如果相會于時空會客廳,我想在一張小圓桌上滿起三杯酒,然后拉高鼎、侯蒙坐下,三人一起聊聊。要聊的話題自然是風箏了,我會向他們介紹,眼下已經(jīng)有了多個聚集了一兩千萬人的大都市,在大都市的周邊,又環(huán)繞產(chǎn)生了一些衛(wèi)星城,人們工作生活在摩天大廈當中,依據(jù)記憶和習慣,模模糊糊地從傳統(tǒng)中尋找一些文化證據(jù),來驗證當下生活真實與虛無的比例。其中的一個做法是:挑選春天的某一個周末,人們傾巢出動,擁堵在出城高速公路上幾十分鐘,只為了到郊野,放上一會兒風箏。

?高鼎和侯蒙會聽懂我說的這些嗎?在他們的時代,風箏還帶有古典的意味,而現(xiàn)在的風箏,幾乎和文學沒有關系了,它在高空中就那么孤零零地飄著,地上的人,就那么孤零零地看著。風箏和喧嘩與熱鬧、野心與前途等,已經(jīng)徹底無關了,它只單純是風箏本身,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娛樂工具,這一點,很是貼合現(xiàn)代人孤獨的精神世界。

?又是一年季春時節(jié),買一只顏色鮮艷的風箏,帶上剛剛脫下羽絨服的孩子,一起去放風箏吧!這次要久久地凝視它,看看會不會有一兩句詩句脫口而出?(有刪改)8.第②段畫線部分賦予風箏以人的思想感情,請賞析其妙處。(3分)9.分析第③段作者詳細描寫一家人放風箏場景的作用。(4分)10.作者想象自己與高鼎、侯蒙在時空會客廳共聊風箏,請從構(gòu)思角度加以分析。(4分)11.這篇作品的原標題為《風箏吟》,作者修改為現(xiàn)標題后,意蘊更為豐富,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3題。(7分)登垂虹亭二首①

〔宋〕張元幹其一一別三吳地,重來二十年。瘡痍兵火后,花石②稻粱先。山暗松江③雨,波吞震澤④天。扁舟莫浪發(fā),蛟鱷正垂涎。其二熠熠流螢火,□□飲倒虹。行云吞皎月,飛電□長空。壯觀江邊雨,醒人水上風。須臾風雨過,萬事笑談中?!咀⑨尅竣俦驹娮饔诮ㄑ兹辏?129)。這年春天,金兵南下,宋高宗從揚州倉皇渡江南逃,江北地區(qū)大多失守。作者主張抗金,重游吳江垂虹橋上的垂虹亭,有感而作。②花石:宋徽宗宣和間曾敕令江南各地交奇花異石,民怨四起。③松江:即吳淞江。④震澤:即太湖。12.結(jié)合詩意,為詩中方框處選擇合適的一項。(2分)(1)□□飲倒虹

A.盈盈

B.垂垂(2)飛電□長空

A.掃

B.暗13.兩詩的后兩聯(lián)借風雨抒發(fā)現(xiàn)實之感,請以此為角度寫一段評點文字。(5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20題。(19分)二山人傳〔清〕方苞①廌青山人李鍇,遼東鐵嶺人。曾大父如梓,明寧遠伯成梁兄子也,萬歷己未,鐵嶺城陷,死其官。入國朝,三世皆盛貴,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統(tǒng)禁軍;或開府建鉞,布列中外。②康熙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陽公卒。時西事方起,山人自請興屯黑河,逾年歸,母卒。再使南河,賜七品冠帶。乃盡以先世產(chǎn)業(yè)屬二昆,移家潞河,潛心經(jīng)史,凡六七年,鄰里未得一識其面。嘗游盤山,樂其土風,買田廌峰下,構(gòu)草舍,雜山甿以耕。其尤貧者,授之田而無所取,疏材果實,與眾共之。白山石東村聞其風而慕之。③東村石永寧世饒于財。祖都圖為圣祖親臣,每議公事,不撓于權貴。山人少豪舉,好聲色狗馬,年三十,始折節(jié)讀書。時伯兄既歿,而諸弟皆幼,獨出身當之。家既落奉母居郭東墾墓田以養(yǎng)盎無斗儲遇無食者即罄之。母、兄歿,移家盤山,與廌青游。每嚴冬大雪,攜手步西潭,□杖叩冰,相視愉怡。復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經(jīng)自活。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詣有司力言弱足難為儀,眾莫能奪也。廌青舉博學宏詞,及試亦被絀。④廌青之詩,不丐于古,而必求與之并。東村則即事抒指,倏然有真意。廌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窶艱。老而無子。日典衣節(jié)食,以養(yǎng)戚屬之窮孤。又以所著書稿未定,矻矻不自休。而東村長子及弟之子同登甲科,其僚友為營室廬。少司馬德濟齋延東村教其兄子輔國公。眾皆謂東村自是可安居。東村曰:“吾終不使廌青煢煢,行當獨身留盤山,俾有所資以待老也。”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1)構(gòu)草舍(

(2)不撓于權貴(

)15.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1)始折節(jié)讀書(

)A.降低身份

B.委屈內(nèi)心

C.改變志趣

D.堅守節(jié)操(2)而必求與之并(

)A.齊平

B.合并

C.一起

D.兼并16.可填入第③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1分)

A.則

B.以

C.而

D.然17.第③段畫線部分有四處需加句讀,請用“/”標識出來。(4分)家

既落奉母居郭東墾墓田以養(yǎng)盎無斗儲遇無食者即罄

之。18.把第④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日典衣節(jié)食,以養(yǎng)戚屬之窮孤。又以所著書稿未定,矻矻不自休。19.概括第②段中石永寧“聞其風而慕之”的主要原因。(2分)20.作者為何要將李鍇和石永寧二人合傳?請你結(jié)合下面的材料展開分析。(4分)獨傳與合傳均屬人物傳記書寫體例。獨傳以單一個體為核心,通過完整生平敘述凸顯其獨特命運與精神品格,強調(diào)生命軌跡的連貫性;合傳則聚焦兩人及以上關聯(lián)人物,借互動、對照或沖突展現(xiàn)群體命運。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海陵許氏南園記〔宋〕歐陽修①高陽許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為小園,作某亭、某堂于其間。許君為江浙、荊淮制置發(fā)運使,其所領六路七十六州之廣。凡賦斂之多少,山川之遠近,舟楫之往來,均節(jié)轉(zhuǎn)徙,視江湖數(shù)千里之外如運諸其掌,能使人樂為而事集。當國家用兵之后,修前人久廢之職,補京師匱乏之供,為之六年,厥績大著,自國子博士遷主客員外郎,由判官為副使。夫理繁而得其要則簡,簡則易行而不違,惟簡與易,然后其力不勞而有余。夫以制置七十六州之有余,治數(shù)畝之地為園,誠不足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書。君之美眾矣,予特書其一節(jié)可以示海陵之人者。②君本歙人,世自孝德。其先君司封喪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衣雖弊,兄未易衣,不敢易;食雖具,兄未食,不敢先食。司封之亡,一子當?shù)霉?,其兄弟相讓,久之,諸兄卒以讓君,君今遂顯于朝以大其門。君撫兄弟諸子猶己子,歲當上計京師,而弟之子病,君留不忍去,其子亦不忍舍君而留,遂以俱行。君素清貧,罄其家貲走四方以求醫(yī),而藥必親調(diào),食飲必親視,如可理則喜,或變動逆節(jié),則憂戚之色不自勝。其子卒,君哭泣悲哀,行路之人皆嗟嘆。③嗚呼!予見許氏孝悌著于三世矣。凡海陵之人過其園者,望其竹樹,登其臺榭,思其宗族少長相從愉愉而樂于此也。愛其人,化其善,自一家而形一鄉(xiāng),由一鄉(xiāng)而推之無遠邇。使許氏之子孫世久而愈篤,則不獨化及其人,將見其園間之草木,有駢枝而連理也,禽鳥之翔集于其間者,不爭巢而棲,不擇子而哺也。嗚呼!事患不為與夫怠而止爾,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21.第①段畫線部分駢散結(jié)合,請加以賞析。(3分)22.對第③段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3分)A.作者認為做事就怕半途而廢。B.作者認為凡事都要努力踐行。C.作者認為應該先實踐后說話。D.作者認為言語需要實踐印證。23.本文名為“南園記”,卻在第②段用大量筆墨敘寫許君“孝德”之行。請結(jié)合全文,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其作用。(5分)三

寫作70分24.營養(yǎng)師精確計算每餐的卡路里,運動手環(huán)監(jiān)測著每一次心跳呼吸,有人擔憂:我們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卻往往遺忘了生活本身。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25屆楊浦高三語文答案要點及評分標準一

積累應用10分1.(5分)(1)雖覆一簣(2)賂秦而力虧

六國論(3)但見悲鳥號古木

雄飛雌從繞林間2.(5分)(1)

(2分)

D(2)

(3分)

B二

閱讀

70分(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3—7題。(17分)3.(2分)

C4.(3分)

B5.(3分)

D6.(4分)答案示例1: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一。作為一本具有實踐導向的學術性著作,應首先提出結(jié)論“如何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fā)生”,再具體闡釋理論基礎和具體方法,因而材料二在最前。材料三闡釋“自動化”的神經(jīng)機制,是學習的基礎生理條件;而“具身認知”理論,強調(diào)身體模擬對語言理解的作用,需要神經(jīng)科學的基礎知識支撐,所以材料三在材料一之前。答案示例2:材料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先解釋“自動化”的生理機制,為后續(xù)理論提供基礎;材料一基于此提出“具身認知”對語言理解的作用;材料二最終結(jié)合兩者,說明如何通過“自動化”和“具身認知”來促進“高階思維”。三個章節(jié)從生理機制→認知理論→學習策略應用,符合學術著作的章節(jié)由淺入深、從解釋基礎理論到闡釋綜合應用的特點。評分說明:材料二在最前或最后均可,但材料三→材料一必須依此順序。依據(jù)所做論述的合理程度給分。7.(5分)答案示例:小浦:你好!建議你運用高階思維把握人物性格。比如你可以細讀《紅樓夢》的前五章,制作人物關系圖譜,或梳理重要情節(jié),形成自動化記憶,以便明確主要人物的關系,關注重要情節(jié)具體分析形象。也可以代入角色體驗,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嘗試模擬其窘迫與機敏,或結(jié)合影視劇片段觀察她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激活具身認知,深化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小楊評分說明:緊扣高階思維理論2分;建議具體可操作2分;語言表達1分。(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8.(3分)答案示例:形象寫出風箏持續(xù)攀升后渴望停滯和被迫繼續(xù)高飛的狀態(tài),與人們拼搏后的倦怠感以及渴望不受束縛的自由的生活體驗暗合,隱喻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更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評分說明:風箏的特點1分;人的思想感情1分;效果1分。9.(4分)答案示例:小女孩逐漸對放風箏產(chǎn)生倦怠無聊、爸爸心不在焉沉迷手機、媽媽游離踢土喪失興趣,家庭成員彼此疏離。與后文傳統(tǒng)詩中放風箏的赤誠歡愉形成對比,表現(xiàn)出放風箏這一傳統(tǒng)項目在現(xiàn)代徒有其形式,為后文寫現(xiàn)代人的孤獨狀態(tài)做了具象化的呈現(xiàn)。評分說明:小女孩、爸爸和媽媽的特點分析1分;家庭關系的分析,1分;詳細描寫場景的作用1分;與“高鼎”形成對比/為后文鋪墊以凸顯主旨1分。10.(4分)答案示例:作者將南宋高鼎、北宋侯蒙與現(xiàn)代人并置于超現(xiàn)實時空場域,展現(xiàn)時空縱深感,巧妙收束前文。高鼎對風箏展現(xiàn)出純真與熱愛、侯蒙借風箏抒發(fā)抱負與自信,而現(xiàn)代人卻只把風箏當作排遣孤獨的工具,這反襯出現(xiàn)代人生活的虛無、精神的荒蕪,表現(xiàn)對現(xiàn)代人孤獨的生存處境的深入思考,使這種反思更具感染力和思辨性。評分說明:高鼎的特點1分;侯蒙的特點1分;主旨揭示1分;結(jié)構(gòu)作用1分;效果1分。11.(5分)答案示例:原題局限于“風箏”靜態(tài)實體,“吟”字更帶有抒情歌頌意味,遮蔽了文化批判的深度。而“一只在高空中飄蕩的風箏”以畫面感的場景勾勒凸顯象征意義:“一只”強調(diào)個體的渺小與孤獨,“高空”暗喻現(xiàn)代人與城市格格不入,“飄蕩”強調(diào)無根狀態(tài),象征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斷裂,揭示現(xiàn)代人精神懸浮狀態(tài),意蘊更豐富。評分說明:原題的局限,2分:扣住“風箏”“吟”;現(xiàn)題的優(yōu)勢,4分:扣住“一只”“高空”“飄蕩”和整句話的意蘊;題目與主題的關系,1分。一點1分,給滿5分為止。(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3題。(7分)12.(2分)(1)

B;(2)

A13.(5分)答案示例:《其一》寫吳淞江風雨交加、山隱霧濃,以風濤險惡喻指金兵鐵蹄肆虐之勢,江南局勢動蕩,以水中蛟鱷伺機垂涎喻指惡人伺機作亂,內(nèi)憂外患,勸諫人們不要輕率行事。《其二》以“江邊雨”“水上風”凸顯風云變幻之壯闊、迅疾,看似豪邁豁達,又在“笑談”中暗諷朝廷倉皇南渡偏安茍且,渴望憂患早日過去。自然景物描寫具有雙關隱喻的特點,含蓄地傳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