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全部復習要點_第1頁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全部復習要點_第2頁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全部復習要點_第3頁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全部復習要點_第4頁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全部復習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復習要點(供參考)編寫說明:在結束了今年的主講教師培訓后,我們依據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說明(教學人員中級)(以下簡稱“考試說明”)一書中發(fā)布的“考試大綱”和對大綱的解讀等內容,結合主講教師培訓的情況,編寫了2009年教育技術(教學人員中級)考試復習要點(以下簡稱“復習要點”),幫助大家做好考前的復習工作。大家在復習時,應主要依據“考試說明”和培訓教材中的內容。“復習要點”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如與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有出入,請以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為準。“復習要點”分四個部分:主要概念:按基礎知識、教學設計、資源準備、

2、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列出了主要概念。技術操作要求:統(tǒng)一列出考綱中要求的技術操作,。教學設計要點:列出考綱中要求的有關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的內容。目 錄主要概念1基本知識1教學方案設計2資源準備2教學實施3教學評價3技術操作要求3教學設計要點4主要概念基本知識1. 教育技術的含義(詳見考試說明P31)2. 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32-33)3. 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34)4. 什么是教學設計?(詳見考試說明P36-37) 5. 教學設計包含哪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詳見考試說明P37-40)6. 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詳見考試說明P4

3、1) 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詳見考試說明P42-43)8. 什么是研究性學習?(詳見考試說明P44)9. 研究性學習具有什么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44-45)10. 研究性學習的設計或實施包含哪幾個環(huán)節(jié)?(詳見考試說明P15)11. 研究型學習的主要構成要素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116-121)。12.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121-123)。13. 什么是教育科學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5-46)14. 什么是行動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7)15. 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47-P49)16. 了解信息技術在行動研究中的作

4、用。(詳見考試說明P49)教學方案設計1. 教學目標分析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49-50)2. 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詳見考試說明P51-52)3.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分類(詳見考試說明P53-54)4. 學習者特征分析(詳見考試說明P56-63)5. 什么是教學策略(詳見考試說明P64)資源準備1. 常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類型及格式(詳見考試說明P76-78) 2. 多媒體素材收集與處理方法(詳見考試說明P83-87)3. 管理教學資源的方法與技巧(詳見考試說明P94)4. 在教學中實行有效的資源管理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93-94)5. 超鏈接(詳見考試說明P95)6. 網頁構成要素(詳見考試說明

5、P95)7. 網頁課件教學作用及使用條件(詳見考試說明P96-97)8. 主題資源教學功能(詳見考試說明P98)9. 常用網頁制作工具、網頁課件結構(詳見考試說明P98-P99)教學實施1、 常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及語音教室等(詳見考試說明P103-104)。2、 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功能及適用范圍(詳見考試說明P104-107)3、 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組織、調控與管理的方法(詳見考試說明P107-108)4、 三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各自的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108-112)5、 信息化交流

6、工具主要有“電子郵件、博客、BBS、MSN、QQ”等(詳見考試說明第113-115)。6、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點和使用(詳見考試說明第113-115)。教學評價1.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理念。(詳見考試說明P123-125)2. 了解表現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的作用及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127-128)3.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區(qū)別聯系。(詳見考試說明P128-129)4. 常用評價方法的作用及適用范圍。(詳見考試說明P129-P130)5.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及評價設計。(詳見考試說明P137-P138)技術操作要求1. 能夠運用模板、樣式、修訂和批注、目錄和索引

7、等優(yōu)化電子教案,處理電子教案。(詳見考試說明P70-72)2. 會使用知識可視化工具(FreeMind)(詳見考試說明P73-75)3. 資源搜索:使用多個關鍵詞組合、按類別搜索、高級搜索選項(詳見考試說明P78-80)4. 不同類型的資源獲取:屏幕抓取、網上下載、保存等(詳見考試說明P80-P82)5. 素材加工和處理:windows自帶的畫圖、錄音機等(詳見考試說明P88)6. FrontPage :建立站點、新建網頁、設置頁面屬性、插入表插入文本內容、插入圖片、插入水平線、插入視音頻、建立超鏈接。(詳見考試說明P99-101)7. 基本會使用“電子郵件、博客、BBS、MSN、QQ”等交流

8、工具。8. 能夠根據需要利用電子表格工具對評價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包括運用EXCEL公式求和、求平均值運算,對學生成績排序、求最大最小值,對數據分類匯總,實現分類求和、求平均值等要求。(詳見考試說明P138-P139)9. 能綜合運用文本、表格、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呈現分析結果。(詳見考試說明P139)教學設計要點1、分析教學目標(詳見考試說明P55-56)提示:(1)教學目標表述要注意的問題:A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習者;B須用教學活動的結果而不能用教學活動的過程或手段來描述;C行為動詞盡可能是具體的,動詞所對應的行為或動作是可觀察的;D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學科特點。(2)關于布盧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六

9、個層次可能出現的題型是匹配題型或選擇題型。參見樣卷第3題。(3)關于教學目標的“描述”,可能出現的題型是改錯題型或選擇題型。參見樣卷第2題。應對此類題,關鍵要熟知教學目標的表述規(guī)則:(見考試說明第5556頁)2、分析學習者特征(詳見考試說明P57-59)提示:(1)關于“學習者特征的分析”。考場環(huán)境下,沒有預知的學習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現實。所以,此類命題應更多地是相關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對不同學段學習者心理分析,多為選擇題、匹配題。參見樣卷第4題。(2)關于學習者特征的分析,教材與考綱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對簡略。建議備考以考綱為主。3、選擇教學策略(詳見考試說明P65-70)提示:

10、(1)考綱中對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學策略的概念;評價給定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學策略應用的有效性;根據給定的教學前期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著知道三種教學策略即可。(3)“評價”則表明在檢測“應用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觀分析題。也就是判斷是否有效,然后闡明理由。應答此類題,關鍵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的幾個因素。(4)“根據” 給定的教學前期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顯然是“應用與設計”方面的檢測,考試題型可能是選擇題、匹配題、應用設計題。參見樣卷中第6小題,即是選擇題;第5小題,“設計導入階段的教學活動”,顯然是“應用設計題”。4、根據教學需要,選

11、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5、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交流工具與學生、教師和他人進行交流。6、根據一定的背景材料,設計一個研究性學習方案。提示:在設計研究性方案時,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或者主要構成要素,并注意區(qū)別授導型教學中的學生活動。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兩個要素的設計。8、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形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等的評價方案。(詳見考試說明P131-132)提示:在教學評價中,關鍵是通盤考慮,綜合運用各種評價工具,以形成評價方案??梢钥紤]時間線評價方法及教育技術中級培訓模塊5作業(yè)中對主題單元各學習要素擬

12、采用不同評價方法的評價設計。掌握常用評價工具的設計方法應以評價量規(guī)設計、檔案袋設計、觀察記錄表設計為重點。9、設計評價量規(guī)。(詳見考試說明P132)提示:設計評價量規(guī)應知曉量規(guī)的設計要素及設計流程,能根據評價對象及樣例范式確定評價的指標和權重,并在評價指標的各等級上確定分值,在質性上作出詳盡而準確的描述??梢詤⒁娔M考盤“故事會口頭表達評價量規(guī)設計”試題的要求在考試說明、模擬考卷和培訓教材中,關于評價量規(guī)的某些術語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評價指標”,有的稱為“評價項目”,有的稱為“評價要素”、“結構分量”,復習考試時注應意所用術語的實際含義。10、設計電子檔案袋。(詳見考試說明P133)提示:檔

13、案袋可以分為過程型、成果型、評價型等不同類型,無論哪種類型檔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種數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學習者的基本信息、學習任務描述與學習計劃安排、收集的文檔內容及理由、評價和反思文檔等。電子學習檔案袋設計不僅要求設計出文件夾結構,并能對其功能作出說明??梢詤⒁娔M考盤“電子學習檔案袋設計”試題的要求。11、設計調查問卷。(詳見考試說明P133-134)12、設計訪談記錄表。(詳見考試說明P134)13、設計觀察記錄表。(詳見考試說明P134-135)提示:觀察記錄表設計。需注意觀察的內容、范圍、儀器,設計記錄表時要簡明、科學、結構化,易于操作??梢詤⒁娔M考盤“口算情況記錄表”試題的要求。、全

14、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基本知識復習要點17. 教育技術的含義(詳見考試說明P31)1) 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2) 教育技術的應用提倡以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和理論為指導,重視運用現代學習理路、教學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tǒng)科學理論來指導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3) 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緊密相關,在學校中常見的有音像媒體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4) 教育技術以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為研究對象,并以優(yōu)化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為目標。既要重視優(yōu)化

15、“教”,也要重視優(yōu)化“學”,既要重視“教學資源”也要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與開發(fā)。5) 教育技術要應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的優(yōu)化。18. 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32-33)1) 教育技術一直發(fā)揮著豐富學習資源、改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提高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作用。2) 有助于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時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樣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huán)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等特點;是促進教學變革的催化劑。)3) 教育技術能力是

16、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專業(yè)素質有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態(tài)度組成。)4) 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19. 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34)1) 教學理論:教學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雙向交互活動過程。教學理論是闡明教學的基本原理、規(guī)律與方法的理論體系。常見的有: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有意義學習理論和九段教學法。2) 學習理論:是闡明人們的行為變化如何產生、揭示學習是一句什么機制而形成的理論。他是教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3) 傳播理論:是研究人類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和傳送的科學。4) 系統(tǒng)科學理論:是從現

17、代工程科學、生物科學、物理科學、信息科學的學科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理論。5) 按照“新課標”要求,教學人員應認真學習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典型的教學理論,了解基本的傳播理論和系統(tǒng)科學方法,在實踐中結合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嘗試應用。20. 什么是教學設計?(詳見考試說明P36-37) 教學設計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以教育傳播過程為對象,應用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并對教學結果做出評價的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具體計劃的系統(tǒng)化過程。 21. 教學設計

18、包含哪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詳見考試說明P37-40)1) 教學設計包括學習者分析、學習需要分析、教學目標的分析與設計、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等主要環(huán)節(jié)。2)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其具有的認知、情感、社會等方面的特征都將對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產生影響。進行學習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和學習風格,以便為后續(xù)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步驟提供依據。通常對學習者分析包括:對學習者認知發(fā)展特征的分析、對學習者的起點水平分析、確定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變量、對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分析、對學習動機的分析等。3) 學習需要分析的目的在于發(fā)現教學中存

19、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分析,確定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后續(xù)問題解決策略的選擇和評價標準的確立將此為基礎進行。學習需要分析就是在給定的情境下,運用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火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學習者現狀與期望之間存在的差距,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 在教學系統(tǒng)設計中,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規(guī)范,直接影響到是否能沿著預定的、正確的方向進行。在學習需要分析階段所確定的目標是教學的總目標。要使總目標落實到整個教學活動體系的各個部分中去,必須對實際的教學活動水平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即分析與編寫具體的教學目標。在分析和確定教學目標時,為了避免目標的模糊與

20、抽象性,一般強調用行為術語來表述學習結果或學習者的變化。5) 分析教學內容的工作以總的教學目標為基礎,旨在規(guī)定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揭示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的聯系,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內容效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工作有: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對教學內容的編排、確定單元目標、對內容進行初步評價以及分析教學內容類別及性質。6) 在教學活動中,選擇與運用的教學方法是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前提。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一般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學科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huán)境、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來選擇并有機結合,以實現教學方法的整體優(yōu)化。常見的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范模仿法、強化法等。7)

21、 所謂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指在一定的教學要求和條件下,選出一中或一組適宜可行的教學媒體,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一般應遵循目標控制、內容符合、對象適應等原則。8) 教學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適用于不同目標、內容及對象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設計實踐中選取并綜合運用,創(chuàng)造出最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常見的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學策略“、奧蘇貝爾的“先進組織者教學策略”、羅扎諾夫的“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范模仿教學策略。9) 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包括制定評價計劃、試用設計成果和實際資料、歸納和分析資料、報告評價結果等工作。22. 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詳見考試說明P41)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指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

22、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2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詳見考試說明P42-43)1) 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2) 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來進行整合。3) 要注意運用“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4) 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這是實現課程整合的必要前提。24. 什么是研究性學習?(詳見考試說明P44)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

23、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5. 研究性學習具有什么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44-45)1) 強調學習方式的研究。2) 強調學習內容的實踐性。3) 強調認識過程的完整性。26. 研究性學習的設計或實施包含哪幾個環(huán)節(jié)?(詳見考試說明P15)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實施方案、評價總結。27. 研究型學習的主要構成要素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116-121)。1) 構成要素有情境、任務、過程、資源、成果與評價六個要素。2) 情境是為問題解決提供可信的具體情境,這部分的作用是導入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3) 任務:是圍繞一個主題或基本問題派出來的具體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線索。任務要素

24、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4) 過程:描述學生應遵循的步驟和相關建議,包括小組角色與任務分配、工作流程與進度控制等。5) 資源:為學生便于解決問題而預備的條件要素,包括數字化資源和非數字化資源。(預設學習資源、相關學習資源和乏在學習資源)6) 成果:告訴學生將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為電子作品形式,用做班級交流匯報與供教師評估。7) 評價:一般用量規(guī)評估方法,不但要有助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技巧。28.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121-123)。1)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型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有重點的指導;2

25、)教師在選題時首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A、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B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選擇問題。C、預測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幫助學生確定研究課題。D、重視思維方法的指導。E、指導學生初步查閱課題文獻資料。3)分組研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實施形式。分組時要做好分組和指導作用。4)在課題的實施階段,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研究態(tài)度等方面的原因,課題的實施可能會出現問題,教師一定要及時發(fā)現并認真分析,尋找對策和解決問題,為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5)結題階段是對整個學習成果的“大檢閱”

26、,教師要教導學生寫好研究報告,將他們的研究過程、成果和體會有條理的體現在研究報告和答辯中,另外要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盡可能給學生客觀公平的評價。29. 什么是教育科學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5-46)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的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系統(tǒng)的采用科學方法進行的探索教育過程、發(fā)現教育規(guī)律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常見的教育科學研究有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實驗性研究和行動研究。30. 什么是行動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7)行動研究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研究人員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并在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31. 行動

27、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么?(詳見考試說明P47-P49)1) 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是: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步驟。2) 計劃是指以大量事實和調查研究為前提,制定總體計劃和每一部具體行動計劃,計劃始于問題解決的需要和設想。研究者要從現狀調研、問題診斷入手,弄清楚問題原因、現有條件、解決可行性等狀況作出計劃安排。3) 行動是計劃的實施,是行動者有目的的、負責任的、按計劃進行的實踐過程。4) 觀察是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提點的觀察。觀察是反思、調整計劃及確定下一步行動的前提。5) 反思是第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度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32. 了解信息技術在行動研究中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

28、49)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方法、貫穿在這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他可以作為交流工具、協作工具、記錄、反思工具等,信息技術在行動研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的支持作用.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中級)教學設計要點復習要點教學設計要點1、分析教學目標(詳見考試說明P55-56)提示:(1)教學目標表述要注意的問題:A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習者;B須用教學活動的結果而不能用教學活動的過程或手段來描述;C行為動詞盡可能是具體的,動詞所對應的行為或動作是可觀察的;D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學科特點。(2)關于布盧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六個層次可能出現的題型是匹配題型或選擇題型。參見樣卷第3題。(3)關于教學目標的“描述”,

29、可能出現的題型是改錯題型或選擇題型。參見樣卷第2題。應對此類題,關鍵要熟知教學目標的表述規(guī)則:(見考試說明第5556頁)2、分析學習者特征(詳見考試說明P57-59)提示:(1)關于“學習者特征的分析”??紙霏h(huán)境下,沒有預知的學習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現實。所以,此類命題應更多地是相關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對不同學段學習者心理分析,多為選擇題、匹配題。參見樣卷第4題。(2)關于學習者特征的分析,教材與考綱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對簡略。建議備考以考綱為主。3、選擇教學策略(詳見考試說明P65-70)提示:(1)考綱中對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學策略的概念;評價給定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學策略應用的有

30、效性;根據給定的教學前期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著知道三種教學策略即可。(3)“評價”則表明在檢測“應用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觀分析題。也就是判斷是否有效,然后闡明理由。應答此類題,關鍵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的幾個因素。(4)“根據” 給定的教學前期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顯然是“應用與設計”方面的檢測,考試題型可能是選擇題、匹配題、應用設計題。參見樣卷中第6小題,即是選擇題;第5小題,“設計導入階段的教學活動”,顯然是“應用設計題”。4、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5、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交

31、流工具與學生、教師和他人進行交流。6、根據一定的背景材料,設計一個研究性學習方案。提示:在設計研究性方案時,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或者主要構成要素,并注意區(qū)別授導型教學中的學生活動。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兩個要素的設計。8、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形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等的評價方案。(詳見考試說明P131-132)提示:在教學評價中,關鍵是通盤考慮,綜合運用各種評價工具,以形成評價方案??梢钥紤]時間線評價方法及教育技術中級培訓模塊5作業(yè)中對主題單元各學習要素擬采用不同評價方法的評價設計。掌握常用評價工具的設計方法應以評價量規(guī)設計、檔案袋設計、觀察

32、記錄表設計為重點。9、設計評價量規(guī)。(詳見考試說明P132)提示:設計評價量規(guī)應知曉量規(guī)的設計要素及設計流程,能根據評價對象及樣例范式確定評價的指標和權重,并在評價指標的各等級上確定分值,在質性上作出詳盡而準確的描述??梢詤⒁娔M考盤“故事會口頭表達評價量規(guī)設計”試題的要求在考試說明、模擬考卷和培訓教材中,關于評價量規(guī)的某些術語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評價指標”,有的稱為“評價項目”,有的稱為“評價要素”、“結構分量”,復習考試時注應意所用術語的實際含義。10、設計電子檔案袋。(詳見考試說明P133)提示:檔案袋可以分為過程型、成果型、評價型等不同類型,無論哪種類型檔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種數字化形

33、式的材料,如學習者的基本信息、學習任務描述與學習計劃安排、收集的文檔內容及理由、評價和反思文檔等。電子學習檔案袋設計不僅要求設計出文件夾結構,并能對其功能作出說明??梢詤⒁娔M考盤“電子學習檔案袋設計”試題的要求。11、設計調查問卷。(詳見考試說明P133-134)12、設計訪談記錄表。(詳見考試說明P134)13、設計觀察記錄表。(詳見考試說明P134-135)提示:觀察記錄表設計。需注意觀察的內容、范圍、儀器,設計記錄表時要簡明、科學、結構化,易于操作??梢詤⒁娔M考盤“口算情況記錄表”試題的要求。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中級)教學實施復習要點教學實施7、 常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

34、形式有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及語音教室等(詳見考試說明P103-104)。8、 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功能及適用范圍(詳見考試說明P104-107)1) 多媒體教室的功能主要是可用于實物投影及投影各類幻燈片、投影片、照片等;可以用來播放幻燈片投影教材;教室可用有線話筒進行講課,并可記錄講課內容,播放光盤教材,也可作為學術報告的演講平臺。2) 多媒體教室多適用于“以教為主“的教學,有時也用于學術報告活動和觀摩示范課。3) 網絡教室的功能有:屏幕廣播、學生示范、屏幕監(jiān)視、遙控輔導、電子舉手、分組討論、電子論壇、消息發(fā)送和電子搶答。4) 網絡教室主要適用于:多媒體演示教學、分組教學、監(jiān)

35、聽監(jiān)視、交互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語言輔導教學、網上學習、資源共享、進行教學測試與信息反饋分析。9、 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組織、調控與管理的方法(詳見考試說明P107-108)1) 教師可按照班級授課、學生個別化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組織教學,其組織方法也相對靈活,如可采用大屏幕投影,視頻展示臺及教師機的控制臺組織全班授課,也可同學學生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和個別化的學習。10、 三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各自的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108-112)1) 班級授課的優(yōu)勢有:1、 一位教師能同時教許多學生,擴大了單個教師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

36、教學效率。2、 以“課”為教學活動單元,可使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系統(tǒng)完整。3、 由教師設計、組織并上課,以教師的系統(tǒng)授課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4、 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tǒng)一的時間單位,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各學科的內容和進度并加強教學管理,從而贏得教學的高速度。5、 在班集體學習,學生可與教師、同學進行多向交流、相互影響、互助啟發(fā)和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信息的來源和教育影響源。6、 班級體內的群體活動和交往有助于形成學生互助友愛、公平競爭的態(tài)度和集體主義精神,并有助于形成學生其他一些健康的個性品質。2) 班級授課的限制有:1、 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做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

37、程度的限制。2、 學生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不利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3、 時間、內容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等多的內容和方法。4、 由于以“課”為教學活動單元,而“課”又有實踐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材內容認為的割裂開來以適應“課”的要求。5、 教學面向全班學生,步調統(tǒng)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3) 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1、 特別有利于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如使學生形成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2、 認知領域的某些高層次技能(如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受到應有的重視。3、 有助于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

38、己見解的能力,而且通過向其他同學解釋要點和原理,還能強化自己的學習。4、 教師能及時發(fā)現哪些學生進步較大,哪些學生需要給予鼓勵和支援。5、 教師能全面了解教學過程中各個間斷的成效和不足,能從學生煩那個面獲得改進教學的意見。6、 與班級教學相比,小組合作學習在分組時往往比較好的考慮了學生的具體特點,比較有利于實行因材施教;而且組規(guī)模較小,組內各個學生之間同質性較強,容易靈活處理和變通。7、 與個別化小組相比,小組合作學習中,因為教師所面向的是多名學生而不是單個學生,比較容易提高效率;而且由于每個小組都包括多名學生,小組內各個學生之間可相互合作、相互促進,既可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也可以培養(yǎng)合作精神

39、。4) 小組合作學習的限制:1、 由于組規(guī)模一般遠遠不如班級規(guī)模大,因而在教學效率上臂班級教學的效率低。2、 管理比較困難。3、 組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準備至關重要,稍有疏忽會影響學習效果,使得學習流于形式。4、 由于不同小組的任務、能力等不一致,教學進步不容易控制。5、 由于小組的變動性較大,學生在不同小組之間的流動頻繁,在管理上增加了南里。6、 由于每個小組由多名學生,并不像個別化學習那樣完全適應分別差異,要使教學完全能適合于每一位學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點,事實上做不到。7、 小組的變動性較大,在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方面不如班級教學有效。8、 容易給各類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使優(yōu)等生驕

40、傲自滿,城等生產后生自卑心理。9、 沒有經驗或準備不充分的教師容易陷入唱片講課的俗套,對師生相互作用是不適宜的,5) 個別化學習的特點:1、 教師精心設計的自學活動能體現大多數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領會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2、 允許程度各異的學生都安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條件,如內容的水平和資源的種類等,讓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獲得學習效益,并可減少差等生的數量。3、 要求學生自定學習不掉,自負學習責任,這有助于在教育活動、工作職責和個人行為方面養(yǎng)成好習慣。4、 允許教師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個別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5、 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達,特別適應于成年的在職學生的主

41、客觀條件。6) 個別化學習的限制:1、 若長期把他作為唯一的教學形式,可能會缺少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2、 用單一途徑和固定不變餓學習方法,學生可能會感到單調無味。3、 不是對所有的學生和教師都是適用的。4、 若學生缺乏應有的自覺性,可能會拖延學業(yè)。5、 通常需要教學小組協作準備,并配有輔助設施,備課復雜、費用較高。11、 信息化交流工具主要有“電子郵件、博客、BBS、MSN、QQ”等(詳見考試說明第113-115)。12、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點和使用(詳見考試說明第113-115)。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中級)教學評價復習要點6.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理念。(詳

42、見考試說明P123-125)1) 重視發(fā)展,淡化甑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2) 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3) 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4) 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5) 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7. 了解表現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的作用及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127-128)1) 表現性評價:1、 表現性評價通過觀察學生咋完成實際任務過程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已經取得的發(fā)展成績。2、 優(yōu)點是:可評價學生“做”的能力;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整合與綜合運用;與教學活動緊密聯

43、系。3、 缺點是:編制科學合理的評分方法有一定難度;難以評價學生在其他表現性任務上的遷移能力;不能評價所有類型的學習目標。2) 過程性評價:1、 過程性評價的作用是通過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智能發(fā)展的過程性成果,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作出判斷,肯定成績,找出問題,進行評價。2、 優(yōu)點是:采用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將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具有延續(xù)性、階段性、豐富性特點。延續(xù)性是指持續(xù)關注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階段性是指其關注學生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豐富性指評價的視野投向學生的整個學習經驗領域,凡是有價值的學習結構都是應當得到評價的肯定。3) 發(fā)展性評價:1、 發(fā)展性評價的

44、作用是促進學生達到目標,建立起評價者與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評價者與學生共同制定雙方認可的發(fā)展目標,運用適當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家孩子判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預定發(fā)展目標。2、 他的優(yōu)點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包括在實施中制定明確、具體的階段性發(fā)展目標;注重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倡導評價方法的多元化;關注個性差異;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8.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區(qū)別聯系。(詳見考試說明P128-129)1) 形成性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而進行的評價,可以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

45、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為了做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形成性評價一般次數較多,概括性水平較低,評價內容和范圍主要是每個形成性單元的內容與目標。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業(yè)、學生成長檔案袋、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2) 總結性評價又叫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如期末考試,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業(yè)是否最終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并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定,重視的是結果??偨Y性評價一般次數較少,期中、期末、考試、會考屬于此類。3)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持續(xù)的、診斷的評價,目的在位教與學提供反饋信息已提高學習成績??偨Y性評價更多體現為選拔功能。將兩者有機結合,進行綜合

46、評價。9. 常用評價方法的作用及適用范圍。(詳見考試說明P129-P130)1) 常用的評價方法有作業(yè)與測驗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和反思法。2) 作業(yè)與測驗法是對行為樣本客觀和標準化的測量??闪私鈱W生認知目標的達成情況,適用于階段性的知識目標方面的評價。3)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預先設計的問題,請有關人員進行口述和筆答,從中了解所需資料??闪私鈱W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志向,了解各方面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意見,從而為改進教學或學習資源提供依據。一般適用于對現時問題,較大樣本、較短時期的調查,接受調查的對象年齡不宜過小。4) 訪談法也叫研究性交談,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者的答復收集客觀的、不

47、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準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適用于教育調查、咨詢等,等多用于個性、個別化研究。5) 觀察法是在自然地教育場景下了解觀察對象的方法,適用于研究者需要對正在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作出描述時。6) 反思法式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通過觀察、回顧、診斷等方式,審視和思考教學活動中的成績與不足,并提出改進方式,適用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10.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及評價設計。(詳見考試說明P137-P138)1)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從而陪培養(yǎng)常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可泛指學生主動研究的學習活動,適用于學生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