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魏晉玄學(xué)和王弼、郭象的哲學(xué)思想,第一節(jié)概說 第二節(jié)王弼的哲學(xué)思想 第三節(jié)郭象的哲學(xué)思想,第一節(jié)概說,一玄學(xué)儒學(xué)化的道家 郭象:“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保ㄥ羞b游注) “三玄” :易經(jīng)、老子、莊子。,二兩漢經(jīng)學(xué)到魏晉玄學(xué)的過渡,漢書藝文志:“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后漢書卷九十七黨錮傳: “桓、靈之間,主荒政繆,國命委于閹寺,士子羞于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題:品題;拂:糾正,通弼),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婞直(倔強,自以為是,無所顧忌)之風于斯行矣?!?人物品題、清談,“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
2、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保ê鬂h書卷九十八許劭傳。資治通鑒卷五八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保?人物志九征: “凡人之質(zhì)量,中和最貴矣。” “中庸之德,其質(zhì)無名?!?“若夫溫而能厲,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調(diào),五味不形,大成之樂,五聲不分,中和備質(zhì),五材無名也?!保ɑ寿┱撜Z義疏述而章篇“子溫而厲”引論語釋疑),人物才性,“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保ㄈ宋镏揪耪鳎?“凡有血氣者,莫不含元一以為質(zhì),稟陰陽以立性,體五行而著形?!保ㄍ希?第二節(jié)王弼的哲學(xué)思想,“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辯能言。”(魏志鐘會傳注引) “仲尼稱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
3、天人之際乎!”(鐘會傳注引) 世說文學(xué):“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王弼著作: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老子注、論語釋疑。老子指略和論語釋疑已佚。論語釋疑部分見于皇侃論語義疏和邢昺的論語注疏中。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經(jīng)部有輯本。 今人樓宇烈有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版。,一、“以無為本”的本體論體系,何劭王弼傳(見鐘會傳注引): “徽(裴徽,字文季,河?xùn)|聞喜人,做過冀州刺史)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圣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xùn),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無所不足?!?世說新語文學(xué): “弼曰:圣人體無
4、,無又不可訓(xùn),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于有,恒訓(xùn)其所不足。”,1、有、無問題,“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保ㄕ撜Z釋疑邢昺論語注疏述而章引)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不溫不涼,不宮不商。若溫也則不能涼矣,宮也則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聲必有所屬。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聲者非大音也。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老子指略) “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故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若其以有為心,則異類未獲具存。”(周易注復(fù)卦),老子指略: “
5、名之不能當,稱之不能既(盡)。名必有所分(辨別),稱必有所由。有分則有不兼,有由則有不盡。是以篇云:字之曰道,謂之曰玄,而不名也。然則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離其真?!?“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而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老子25章注) 老子指略: “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聲者非大音也。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2、體用,老子注十一章:“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又三十八章:“雖德盛業(yè)大而富有萬物,猶各得其德。雖貴以無為用,不能舍無以為體也?!?“德也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害,故以德為名焉。何以德?由乎道也。何以盡德?以無為用。
6、以無為用,則莫不載也?!保?8章注),本末,“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子注52章) “崇本以舉其末”。(38章注) “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于無也?!保ɡ献幼?0章) “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眼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保ɡ献又嘎裕?“閑邪在乎存誠,不在善察(辨善惡)。息淫在乎去華,不在滋章。絕盜在乎去欲,不在嚴刑;止訟存乎不尚,不在善聽。故不攻其為也,使其無心于為也。不害其欲也,使其無心于欲也。故見素樸以絕圣智,寡私欲以棄巧利,皆崇本以息末之謂也。” (老子指略),動靜、常變,“復(fù)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默,默
7、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保ㄖ芤鬃?fù)卦),3一與多,“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于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shù)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沖氣一焉?!保ɡ献幼?2章) 周易略例明彖: “夫動不能制動,制天下之動者,貞夫一者也。故眾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動之所以得咸運者,原必無二也。物無妄然,必由其理?!?大衍義,韓康伯易系辭上注引“大衍義”說(注“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 “王弼曰:演天地之數(shù),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
8、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shù)而數(shù)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四十有九,數(shù)之極也。夫無不可以無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極,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二.“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認識方法,“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保ㄏ缔o上) 莊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1天地之心靠無言的體會來把握,“予欲無言,蓋欲明本,舉本統(tǒng)末,而示物于極者也。夫立言垂教,將以通性,而弊至于湮;寄旨傳辭,將以正邪,而勢至于繁。既求道中,不可勝御,是以修本廢
9、言,則天而行化。以淳而觀,則天地之心見于不言;寒暑代序,則不言之令行乎四時,天豈諄諄者哉!”(皇侃義疏陽貨章引),2反諸身而得理之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者,情之盡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其恕而不盡理之極也。能盡理極,則無物不統(tǒng)?!保ɑ寿┝x疏里仁章引) “吾何以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于外也。所謂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也。”(老子注54章),3言、象、意的關(guān)系,周易略例明象: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 ”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10、“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名的分析特性,老子注二十五章: “名以定形。混成(指道)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四十一章: “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溫則涼,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無所分析,不可為明”(老子注20章),“閑邪在乎存誠,不在察善”(老子指略) “如其知之,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保ɡ献幼?7章),三政治倫理觀,1名教與自然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言有為政之次序也。夫喜懼哀樂,民之自然,應(yīng)感而動,則發(fā)乎聲歌,所以陳詩采謡以知民志風。既見其風,則損益基焉,故因俗立制以達其禮也。矯俗檢刑,民心未化,故又感
11、以聲樂,以和神也。若不采民詩,則無以觀風。風乖俗異,則禮無所立;禮若不設(shè),則樂無所樂;樂非禮,則功無所濟。故三體相扶而無有先后也。”(皇侃義疏泰伯章引論語釋疑),老子28章:“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 王弼老子三十二章注解釋說:“始制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過此以往,將爭錐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2性情問題,“圣人茂于人者神明(智慧)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yīng)物。然則圣人之情,應(yīng)物而無累于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fù)應(yīng)物,失之多矣?!保ㄎ褐剧姇髯⒁污客蹂鰝鳎?“孔子曰性相近也。
12、若全同也,相近之辭不生;若全異也,相近之辭亦不得立。今云近者,有同有異,取其共是。無善無惡則同也,有濃有薄則異也。雖異而未遠,故曰近也?!保ɑ寿┝x疏陽貨引),中和之性,王弼解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句云: “溫者不厲,厲者不溫;威者不猛,猛者不威;恭則不安,安者不恭。此對反之常名也。若夫溫而能厲,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調(diào),五味不形;大成之樂,五聲不分,中和質(zhì)備,五材無名也?!保ɑ寿┱撜Z集解義疏卷四),性其情,“(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解)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正?此是情之正也。若心好佚蕩失真,此是情之邪也。若以情近性,故云性其情。情近性者,何妨是有欲?若逐欲遷,故
13、云遠也;若欲不遷,故曰近。能使之正者何?儀也,靜也?!保ɑ寿┝x疏陽貨篇引),思考題:,1、王弼的貴無論思想。 2、王弼的言意關(guān)系論。,第三節(jié)郭象的哲學(xué)思想,一“獨化”的世界觀體系 1、“無”“生物者無物” “夫莊老之所以屢稱無者,何哉,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在宥注),無之意義,大宗師注釋“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一段云: “言道之無所不在也。故在髙為無髙,在深為無深,在久為無久,在老為無老。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且上下無不格者,不得以髙卑稱也;內(nèi)外無不至者,不得以表里名也;與化俱移者,不得言久也;終始常無者,不可名老也?!?“言道之
14、無所不在也。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保ù笞趲熥ⅲ?無物造物,物各自生,“先物者誰乎哉?而猶有物無己,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保ㄖ庇巫ⅲ?“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足以物眾形。”(齊物注) “既明物物者無物,又明物之(不能)自物,則為之者誰乎哉?皆忽然而自爾也?!保ㄖ庇巫ⅲ?“無則無所能推,有則各自有事。然則無事而推行是者誰乎哉?各自行耳。尋其原以至乎極,則無故而自爾也。自爾則無所稍問其故也,但當順之。”(天運注),有亦不得化為無,“非唯無不得化而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為無矣。是以夫有之為物,雖千變?nèi)f化,而不得一為無也。不得一為無,故自古無未有之時而常存也?!保ㄖ庇巫ⅲ?“夫有不得
15、變而為無,故一受成形,則化盡無期矣?!保ㄌ镒臃阶ⅲ?莫為,“季真曰:道莫為也。季真之言當也。物有相使(此解“或使”為“物有相使”),亦皆自爾。故莫之為者,未為非物也。凡物云云,皆由莫為而過去(此解“未免于物而終以為過)?!?2“獨化于玄冥之境”,大宗師注:“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A.性、命,“所謂天,皆明不為而自然。自然耳,故曰性。”(山木注) “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保B(yǎng)生主注) “彼我相因,形景俱生,雖復(fù)玄合,而非待也。罔兩非景之所制,而景非形之所使,形非無之所化也。莫不自爾,吾安知其所以哉?!保R物論注),批評外在模仿,莊子秋水:“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
16、匐而歸耳?!惫笞⒄f:“物各有分,不可強相希效。以此效彼,兩失之?!?“明斯理也,將使萬物各反所宗于體中,而不待乎外。若忘其自爾,宗物于外,喪主于內(nèi),而愛尚生矣。雖欲推而齊之,然其所尚已存乎胸中,何夷之得有哉!”(齊物論注),B齊物與玄冥,“若各據(jù)其性分,物冥其極(與自身的性合為一),則形大未為有余,形小不為不足。茍各足于其性,則秋豪不獨小其小,而大山不獨大其大矣。若以性足為大,則天下之足未有過于秋豪也;若性足者為非大,則雖大山亦可稱小矣。茍足于天然而安其性命,故雖天地未足為壽,而與我并生;萬物未足為異,而與我同得。則天地之生又何不并,萬物之得又何不一哉?!?“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則理雖萬
17、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為一也?!保úR物論注) 逍遙游注也說: “茍足其性,則雖大鵬無以自貴于小鳥,小鳥無羨于天池,而榮愿有余矣。故小大雖殊,逍遙一也?!?齊物論注又說: “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則形雖彌異,其然彌同也?!?齊物之義,齊物論注: “夫莛橫而楹縱,厲丑而西施好。所謂齊者,豈必齊形狀,同規(guī)矩哉!故舉縱橫好丑,恢恑憰怪,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則理雖萬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為一也?!?徐無鬼注: “萬物萬形,而以一劑割之,則有傷也?!?獨化與相因,“彼之自為,濟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無也?!保ㄇ锼ⅲ?“天地陰陽,對生也;是非治亂,互有也。將奚去哉?!保ㄍ希?“人之生也,形
18、雖七尺,而五常必具。故雖區(qū)區(qū)之身,乃舉天地以奉之。故天地萬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無也。一物不具,則生者無由得生;一理不至,則天年無緣得終?!保ù笞趲熥ⅲ?“手足異任,五藏殊官。未嘗相與,而百節(jié)同和,斯相與于無相與也,未嘗相為,而表里俱濟,斯相為于無相為也?!保ù笞趲熥ⅲ?獨化于玄冥,“玄冥者,所以名無而非無也?!保ù笞趲熥ⅲ?“夫理有至極,外內(nèi)相冥。未有極游外(方外)之致而不冥于內(nèi)者也,未有能冥于內(nèi)而不游于外者也。”(同上) “夫堯?qū)嵹ひ?,其跡則堯也。自跡觀冥,外內(nèi)異域,未足怪也。世徒見堯之為堯,豈識其冥哉?” (逍遙游注),人之玄冥境界,大宗師注: “無所藏而都任之,則與物無不冥,與化無
19、不一,故無外無內(nèi),無死無生,體天地而合變化,索所遁而不得矣?!?3事物的變化及存在方式,“夫無力之力,莫大于變化者也,故乃揭(舉)天地以趨新,負山岳以舍故。故不暫停,忽已涉新,則天地萬物無時而不移也。世皆新矣”(大宗師注) “夫時不再來,今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納養(yǎng)(呼吸)而命續(xù);前火非后火,故為薪(添柴)而火傳?!保B(yǎng)生主注) “當古之事,已滅于古矣,雖或使之,豈能使古在今哉?古不在今,今事已變。”(天道注) “向者之我,非復(fù)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大宗師注),世界之萬有集合義,“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主)
20、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保R物論注) “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保ㄥ羞b游注),二“不知為宗”與“逍遙義”,大宗師:“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 郭象解釋說: “天者,自然之謂也。夫為為者不能為,而為自為耳;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則知出于不知矣。自為耳,不為也,則為出于不為矣。為出于不為,故以不為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為宗?!保ù笞趲熥ⅲ?知與性分,大宗師:“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郭象解釋說:“夫知之盛也,知人之所為者有分,故任而不強也;知人之所知者有極,故用而不蕩也。故所知不以無涯自困,則一體之中,知與不知相與會而俱全矣,斯以其所知養(yǎng)所不知者也?!保ù笞趲熥ⅲ?“所不知者,皆性分之外也。故知止于所知之內(nèi)而至也?!保R物論注),逍遙義,世說新語文學(xué)注:(宋王義慶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qū)濼口實驗學(xué)校2024-2025年第二學(xué)期期中考試八年級地理試題(含答案)
- 沙漠地區(qū)土地治理承包合同
- 物業(yè)臨聘人員勞動合同
- Unit1 starting out 教案2024-2025學(xué)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小學(xué)科學(xué)鄂教版五年級上冊9蛙教學(xué)設(shè)計及反思
- 幼兒表演性舞蹈創(chuàng)編實例
- 電工清包承包合同書
- 人教版小學(xué)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 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教案
- 紙漿采購合同范本
- 股權(quán)投資合作協(xié)議書
- 中職世界歷史試題及答案
- 糖尿病護理查房提出問題
- T-ZMDS 10019-2024 經(jīng)顱電刺激儀基本技術(shù)規(guī)范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xué)全冊教案
- 2024福建中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西省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外科補液原則》課件
- 《墨家思想》課件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川教版(2024)小學(xué)信息技術(shù)三年級上冊《跨學(xué)科主題活動-在線健康小達人》教學(xué)實錄
- 機械專業(yè)英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