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府異地保護方案_第1頁
員外府異地保護方案_第2頁
員外府異地保護方案_第3頁
員外府異地保護方案_第4頁
員外府異地保護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qū)(四川境內(nèi))屏山縣樓東鄉(xiāng)員外府異地遷建保護方案第一部分 勘查報告1、概況“員外府”位于屏山縣樓東鄉(xiāng)田壩村老街中部,2005年11月公布為屏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群處于向家壩水庫淹沒區(qū)內(nèi)。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依據(jù)向家壩水電站圍堰截流屏山庫區(qū)移民遷建文物專項特殊措施保障方案,貫徹執(zhí)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qū)(四川)文物保護工作大綱的相關內(nèi)容,受四川省文物局“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qū)(四川)文物保護工程指揮部執(zhí)行工作站”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擔此次“員外府”異地遷建保護工程的設計工作。2、歷史沿革根據(jù)考古證據(jù),屏山縣在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春秋時

2、屏山縣分屬古蜀國和古僰侯領地。漢屬犍為郡僰道、竹提縣。三國時為蜀安上、馬湖縣地。唐、宋屬馬湖羈糜州。元屬馬湖路。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縣,屬馬湖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裁馬湖府留屏山縣,屬敘州府。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縣地先后分置綏江縣、雷波縣、馬邊縣。民國初,屬永寧道,民國24年(1935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30年(1941年)又分置沐川縣。解放初屬樂山專區(qū)。1957年至今,屏山縣先后屬宜賓專區(qū)、宜賓地區(qū)、宜賓市管轄。3、自然地理3.1、地理位置屏山縣地處金沙江流域和岷江流域之間,位于四川省南緣,宜賓市西部,金沙江下游北岸,北緯28282851,東經(jīng)102361042

3、3之間。東界宜賓縣,西鄰雷波縣和馬邊縣,北連沐川縣,南與云南綏江縣隔金沙江相望,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3.2、氣候、水文屏山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垂直氣候差異大。年平均氣溫為14.9C。日照年均950.7小時,處于全國日照最少區(qū)的邊緣。平均無霜期為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066毫米,但地區(qū)分布不均。在季節(jié)分配上夏季約占全年降水量80,秋季約占20。3.3、地形地貌縣境東臨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連滇東高原。小涼山支脈五指山系由西北向東南延伸,貫通全境,主峰老君山,海拔2008.7米。境內(nèi)山嶺縱橫,溝谷交錯,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大部分海拔為3001400米。山地集中在中西部,占幅

4、員面積95;丘陵僅占5,分布在東北部。地質(zhì)構造體系為冒水背斜、五指山復背斜及中都向斜組成。金沙江在境內(nèi)流程93.5公里。境內(nèi)有較大河(溪)流21條,總長415公里。以五指山為分水嶺,分屬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全境森林覆蓋率45.32。 4、現(xiàn)狀勘察“員外府”位于樓東鄉(xiāng)田壩村老街中部,于清道光初年由當?shù)赝濉傲枋霞易濉毙藿ǖ囊惶幎噙M院落式建筑群,占地面積161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0平方米。由于解放后被分給15家居民公共使用,造成部分建筑布局被改變、拆除和改建。該建筑群坐東北向西南,地理坐標:東經(jīng)1041822,北緯283735,海拔高程286米。4.1、建筑形制“員外府”是由門廳、過廳、過廳

5、南北廂房、堂屋、堂屋南北耳房、南北廂房、天井西側(cè)廊道、后院書樓、繡樓和建筑內(nèi)、外封火墻組成,共計天井7個,單體建筑12棟的三進四合院建筑群。一、門廳:由大門和南、北門房組成。1、門廳:為一八字形大門,面闊5間9.44米,進深6間7.69米,建筑通高8.34米,建筑面積73平方米。抬梁、穿斗式梁架混合結(jié)構,10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前檐設廊,施卷棚。明間老檐柱設板門一扇,前金柱設隔扇門6扇。2、南門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7.35米,進深5間7.69米,建筑通高8.34米,建筑面積113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10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

6、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沿施卷棚。建筑一層為鋪面,二層為居室。3、北門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7.1米,進深5間7.69米,建筑通高8.34米,建筑面積109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10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沿施卷棚。建筑一層為鋪面,二層為居室。二、過廳:由過廳、南北廳房、南北廂房、天井和南、北天井組成。1、過廳:面闊3間8.5米,進深3間6.6米,建筑通高7.62米,建筑面積56平方米。抬梁式建筑結(jié)構,9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前檐施卷棚。過廳作為門廳到堂屋的通道

7、使用,在過廳后金柱設隔扇門6扇。過廳前檐設兩步垂帶踏道。2、南廳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7.82米,進深3間6.6米,建筑通高7.62米,建筑面積103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9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一層為居室,二層為雜物間。2、北廳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7.57米,進深3間6.6米,建筑通高7.62米,建筑面積10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9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一層為居室,二層為雜物間。3、南廂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1間4.5米,進深1間4.3米,建筑通高7.37米,建筑面積3

8、9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7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建筑一二層均為木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卷棚。建筑一層為居室,二層為雜物間。4、北廂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1間4.5米,進深1間4.1米,建筑通高7.37米,建筑面積37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7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建筑一二層均為木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卷棚。建筑一層為居室,二層為雜物間。三、堂屋:由堂屋、堂屋南北耳房、南北廂房、東面廊道和天井組成。1、堂屋:建在一高1.05米的臺基上,面闊3間13.7米,進深12間10.7米,建筑通高7.87米,建筑面積243平方米。穿斗式梁

9、架結(jié)構,15架檁,單檐硬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連磉石,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卷棚、撐弓,明間前沿施7級垂帶踏道。堂屋明間1層做客廳使用,次間2層,一層為居室,二層為雜物間。堂屋除正面外,其余三面均施青磚黛瓦封火墻,在封火墻南、北兩面開門與耳房相通。2、南耳房:面闊3間12.09米,進深4間3.48米,建筑通高6.72米,建筑面積7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6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連磉石,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吊瓜,明間施板門,次間施隔扇窗。耳房與堂屋封火墻間設天井,天井東面封火墻上開門洞與后院相通,天井南北墻上施小青瓦屋面披檐,披檐上設吊瓜。

10、3、北耳房:面闊3間12.68米,進深4間3.48米,建筑通高6.72米,建筑面積72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6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連磉石,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吊瓜,明間施板門,次間施隔扇窗。耳房與堂屋封火墻間設天井,天井東面封火墻上開門洞與后院相通,天井南北墻上施小青瓦屋面披檐,披檐上設吊瓜。4、南廂房: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9.76米,進深6間5.65米,建筑通高7.55米,建筑面積11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8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連磉石,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卷棚、風窗,板門、槅扇花窗。前沿設廊道,廊道北面施踏步通往堂屋

11、。5、北廂房: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前檐柱寬8.81米,后檐柱寬8.53米,進深6間5.65米,建筑通高7.55米,建筑面積96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8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連磉石,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前檐施卷棚、風窗,板門、槅扇花窗。前沿設廊道,廊道北面施踏步通往堂屋。6、廊道:面闊3間11.4米,進深1間1.98米,建筑通高6.26米,建筑面積23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5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石板地面,石質(zhì)柱礎。建筑前檐施卷棚、風窗,建筑后檐在風火墻上開門洞,門洞下施5級垂帶踏道和過廳相通。廊道后檐封火墻與過廳后檐柱不平行,而是南面窄,北面寬,南

12、北面相差1.2米。7、天井:見面寸三鏨條石階沿石,石板地面,在天井北面設6級垂帶踏道通往堂屋明間。四、后院:由書樓、繡樓、花園和封火墻組成。1、書樓:為一樓一底建筑,面闊3間9.54米,進深4間6.2米,建筑通告7.48米,建筑面積118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9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木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北側(cè)面設披檐,一、二層明間設隔扇門4扇,次間均設槅扇窗3扇,二層前檐設廊道,廊道上施飛來椅。2、繡樓:為一樓一底建筑,面闊2間10.94米,進深4間8.65米,建筑通高8.6米,建筑面積189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11架檁,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青石板地面,木

13、質(zhì)隔斷墻體。建筑東面設披檐,一、二層前檐均設隔扇門、槅扇窗,二層前檐設廊道,廊道上設欄桿。五、墻體: “員外府”內(nèi)外封火墻全部為青磚黛瓦空斗墻,規(guī)格:24016050mm。4.2、建筑現(xiàn)狀勘查“員外府”殘損統(tǒng)計表: 編 號建筑部位殘 損 現(xiàn) 狀一門廳由大門和南、北門房組成(一)大門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滴水全毀,封檐板破損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三合土地面,石地袱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八字門板門破損,前檐金柱隔扇門6扇缺失,木門檻、

14、抱柱枋、立楞枋缺失5墻體木裝板墻體大量破損,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二)南門房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滴水損毀3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嚴重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石地袱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窗全毀,現(xiàn)改為提板門,風窗現(xiàn)存2扇,其余損毀5墻體木裝板墻體大量破損,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三)北門房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

15、毀,滴水損毀2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6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石地袱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窗全毀,現(xiàn)改為提板門,風窗全部損毀5墻體木裝板墻體大量破損,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二過廳由過廳、南北廳房、南北廂房、天井和南、北天井組成(一)過廳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5%,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

16、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連磉石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全部損毀,風窗損毀5墻體木裝板墻體被改建為磚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二)南廳房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1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連磉石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全部損毀,風窗損毀,木門檻、木下檻、石地袱、抱柱枋、立楞枋缺失5墻體木裝板墻體被改建為磚墻,木下檻、抱

17、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三)北廳房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1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連磉石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全部損毀,風窗損毀,木門檻、木下檻、石地袱、抱柱枋、立楞枋缺失5墻體木裝板墻體被改建為磚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大量缺失(四)南廂房1屋面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10

18、%,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連磉石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風窗破損、變形5墻體原木裝板墻體破損嚴重,抱柱枋、立楞枋糟朽變形,木下檻糟朽、破損嚴重(五)北廂房1屋面建筑屋面變形、下沉,屋面小青瓦滑動,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1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連磉石

19、大量缺失,柱礎表面風化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風窗后期改建時被拆除5墻體原木裝板墻體,抱柱枋、立楞枋、木下檻、連磉石全部被拆除(六)天井天井階沿石、石板地面輕微磨損、風化,內(nèi)排水溝被填三堂屋由堂屋、堂屋南北耳房、南北廂房、東面廊道和天井組成(一)堂屋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1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一層原石板地面全毀,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柱礎表面風化,石地袱破損,二層木樓板,糟朽、破損40%4木裝修明間隔扇門被改

20、建,雀替下部缺失,次間槅扇窗、風窗、輕微破損,5墻體室內(nèi)木裝板墻破損40%,木下檻糟朽嚴重,室外封火墻墻垛破損,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6臺基臺基、踏道、階條石、柱腳石、陡板輕微磨損、風化(二)南耳房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40%,封檐板破損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一層原石板地面損毀70%,二層木樓板糟朽、破損40%4木裝修除東次間保留一扇隔扇窗外,其余隔扇門、窗,木裝板墻全毀5墻體室內(nèi)木裝板墻、抱柱枋、立楞枋、木下檻,連磉石全毀

21、,室外封火墻變形,墻垛殘破,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三)北耳房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40%,封檐板破損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兩山面梁架有輕微脫卯3地面一層原石板地面損毀50%,二層木樓板糟朽、破損40%4木裝修明間板門、次間槅扇窗輕微破損5墻體室內(nèi)木裝板墻破損40%,室外封火墻變形,墻垛殘破,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四)南廂房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

22、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2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一層石板地面50%被改為水泥地面,50%被改為木板地面,二層木樓板全部為后期更換4木裝修一層隔扇門、槅扇窗輕微破損,二層風窗、槅扇窗破損嚴重5墻體室內(nèi)木裝板墻破損40%,室外封火墻變形,墻垛殘破,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五)北廂房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20%,封檐板破損,卷棚破損、缺失40%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

23、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一層石板地面全部被改為水泥地面,二層木樓板全部拆毀4木裝修一、二層隔扇門、槅扇窗、風窗全部被拆毀5墻體室內(nèi)木裝板墻全部被拆毀,現(xiàn)改為磚墻,室外封火墻變形,墻垛殘破,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六)廊道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20%,封檐板破損,前后檐卷棚破損、缺失70%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石板地面被拆除,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4木裝修原隔扇門、槅扇窗、風窗全部被拆毀5墻體原墻體被拆除,現(xiàn)墻體為磚

24、墻(七)天井天井階沿石、石板地面輕微磨損、風化,內(nèi)排水溝堵塞,排水不暢四后院由書樓、繡樓、花園和封火墻組成(一)書樓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全部損毀,滴水損毀70%,封檐板破損,北面披檐破損、垮塌嚴重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一層石板地面被拆除,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二層木樓板破損40%4木裝修原一層明間隔扇門、次間槅扇窗全部被拆除改建,二層門、窗破損40%,飛來椅破損、脫落40%5墻體室內(nèi)木質(zhì)裝板墻破損、改動較大,部分改為磚墻(二)繡樓1屋面小青瓦大量滑落,破損4

25、0%,疊瓦脊松動,檁子糟朽40%,椽子糟朽、斷裂50%,檐口溝頭、滴水全部損毀,前后檐封檐板全毀,西面披檐破損、垮塌嚴重2梁架立柱傾斜,柱腳糟朽、蟲蛀,表面開裂,梁、枋輕微糟朽,部分枋子表面開裂,布滿雜質(zhì)3地面原一層石板地面被拆除,現(xiàn)地面為水泥地面,二層木樓板破損40%4木裝修一層隔扇門、槅扇窗全毀,二層門、窗破損、改建60%,二層木欄桿破損40%5墻體室內(nèi)木質(zhì)裝板墻破損、改動較大,部分改為磚墻(三)花園原花園已毀,現(xiàn)被居民改成曬壩使用(四)封火墻內(nèi)、外封火墻破損30%,墻垛破損嚴重,墻頂蓋瓦大量脫落、破損,疊涉松動、脫落,灰塑裝飾線條全部損毀5、評估5.1、價值評估“員外府”現(xiàn)存建筑規(guī)模宏大

26、,完整,中軸線上建筑高大,壯觀,建筑的卷棚、瓜柱、駝峰、門、窗、撐弓做工精細,雕刻精美。建筑式樣具有川南和嶺南建筑特色,是研究當?shù)亟ㄖ鸵泼窠ㄖ嘟Y(jié)合的重要實證,具有很高的建筑歷史、文化價值。5.2、現(xiàn)狀評估“員外府”因年久失修和人為改動因素,建筑內(nèi)部布局改動較大,原有建筑被拆除、改建較多?,F(xiàn)建筑立柱部分歪閃、傾斜,造成梁架脫卯,屋面瓦破漏雨造成檁、椽、枋糟朽、起霉、斷裂較為嚴重,原門、窗損毀、改造嚴重,原木裝板墻體現(xiàn)大部已改為磚墻和竹編夾泥墻。建筑原有的臺階、踏步、石地袱、木下檻、石板地面損毀嚴重。5.3、管理評估現(xiàn)為私人所有。5.4、利用評估居民日常使用。第二部分 異地遷建保護工程設計方案

27、1、遷建依據(jù)及原則1.1遷建依據(jù)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guī)劃法5、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辦法6、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水庫移民政策的意見7、四川省移民辦關于夯實向家壩水電站移民基礎工作意見8、向家壩水電站移民安置實施階段規(guī)劃設計工作大綱9、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10、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11、紀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繕工程管理辦法12、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13、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qū)(四川)文物保護工作大綱1.2遷建原則1、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根據(jù)文物現(xiàn)狀如實測繪,

28、反映文物的實際情況。文物點的實際情況,主要是指文物的結(jié)構、節(jié)點等反映文物建筑結(jié)構和做法性的情況。2、四保存原則:、保持原有的建筑風格,、保持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有的建筑結(jié)構,、保持原有的建筑工藝。3、在保持現(xiàn)狀的基礎上,按原建筑形制恢復部分已毀的建筑構件。4、按照最少干預的原則,嚴格使用保護技術。5、文物保護工程必須由具有國家文物局頒發(fā)的工程資質(zhì)證單位承擔實施。2、 保護工程性質(zhì)屏山縣樓東鄉(xiāng)“員外府”為文物建筑整體異地遷建保護工程。3、遷建工程步驟1、全面細致地對梁架結(jié)構進行仔細的檢查, 同時做好文字及圖片紀錄,確定技術措施2、先進行拆卸測繪,對拆卸的文物部件進行先后順序編號,以利于下一步

29、遷建工程的進行。3.1拆卸步驟1、支搭架木、增設防護措施根據(jù)“員外府”建筑的體量、層次和梁架的分布,搭設雙排外腳手架,并滿掛安全網(wǎng)和防塵網(wǎng),要求腳手架承重力強,以確保拆卸文物的安全穩(wěn)固。2.、建筑構件編號拆卸構件前,根據(jù)測繪圖紙對構件進行編號和造冊登記,詳細記錄構件的名稱、材質(zhì)、規(guī)格、位置、殘損狀況。建筑構件編號工具:鐵皮、紅油漆、毛筆。(1)、立柱編號:根據(jù)平面測繪圖軸線編號,從前檐柱左角柱起按軸線編號由左向右、由前向后將每根立柱進行編號,編號工具可采用鐵皮釘在立柱上用油漆編號,同時為保證編號鐵皮不會在運輸中脫掉應將編號鐵皮進行綁扎加固,為了保險起見可再用油漆在立柱表皮上直接寫編號。(2)、

30、梁架編號:根據(jù)梁架測繪剖面圖,按照軸線、軸線等編制梁、穿插枋(聯(lián)系枋、挑枋)、蜀柱、駝峰等編號,用油漆在其表皮上直接寫編號。(3)、門窗編號:按軸線開間進行編號,如:明間檐柱間窗門、明間內(nèi)柱間窗門等。(4)、木檁編號:按軸線開間進行編號,編號次序:檐檁、下平檁、中平檁、上平檁、脊檁等。編號分前屋面檁、后屋面檁、兩山面檁等。(5)、木椽編號:按軸線開間進行編號,以每一步架為一個單位。(6)、脊飾編號:正脊編號以兩頭鴟吻開始,脊飾構件以脊飾正中為界分左右脊飾構件,即左構件1、左構件2;右構件1、右構件2。垂脊編號從垂脊頭開始,例如:前左垂脊頭裝飾件、前左構件1、前左構件2。(7)、瓦件編號:以屋面

31、座中蓋瓦為起點向左右兩面進行編制蓋瓦和底瓦編號,編制單位以壟為單元,例如:前座中蓋瓦、前左1蓋瓦,后座中蓋瓦、后左1蓋瓦等。(8)、柱礎編號:按軸線進行編號。例如:A柱礎。(9)、臺階石及地面石板編號:按前臺明石、后臺明石、左山面臺明石、右山面臺明石進行編號,臺明構造:分階條石、陡板石、土襯石、角柱石,編號時從四角角柱石開始編號,一般常采用從臺明前左角柱石開始編號,逆時針旋轉(zhuǎn)編號,例如:前階條石1、前陡板石1、前土襯石1;右山階條石1、右山陡板石1、右山土襯石1等。(10)、裝飾構件編號:建筑裝飾構件包括雀替、掛落、撐弓、風窗等,按建筑開間進行編號,在編號中注明裝飾構件所在的位置。3、攝影、錄

32、像記錄(1)、建筑構件編號完后,應進行攝影錄像記錄。(2)、記錄先從整體、外觀,然后再分類進行記錄。(3)、分類:屋面、木構架、臺明三類。(4)、屋面:正脊、垂脊,在拆卸時記錄脊飾構件內(nèi)的材料,記錄瓦件內(nèi)粘合劑材料。(5)、殿身:包括柱、梁、枋等構件,按每一榀梁架進行記錄,特別是柱梁榫頭部分、蜀柱與梁之間搭接、挑斡與內(nèi)額之間的搭接。(6)、檁椽:按每一開間前后進行記錄。(7)、門窗:按每一開間前后進行記錄。(8)、裝飾構件:按每一開間前后進行記錄。(9)、臺明:按建筑前后及兩山面進行記錄。(10)、柱礎:按建筑明間、次間、及稍間進行記錄。4、建筑拆卸與堆放 古建筑拆卸是異地遷建保護工程中的一項

33、重要工程,是在不損壞原文物建筑構件的基礎上進行拆卸加固保護;拆卸構件堆放是為了保護拆卸后的建筑構件能集中科學分類堆放保護管理,同時亦為了異地遷建工程中便于加工修繕。(1)、古建筑拆卸從屋面正脊開始,至臺明、柱頂石拆卸完成為止。(2)、拆卸前準備工作:建筑外圍四周搭雙排腳手架,建筑室內(nèi)搭滿堂腳手架,掛安全網(wǎng)。搭井子架垂直吊裝設備(或租賃液壓吊裝設備)。對梁架進行臨時加固。草席、草繩、加固木枋、8號鐵絲、安全帽、安全繩、拆卸構件臨時堆放場地及防雨設施、值班人員及值班房等。(3)、脊飾拆卸時應先進行綁扎加固,采用草席和草繩進行綁扎,在拆卸時,首先保證在不損壞脊飾、瓦件的前提下進行。脊飾構件應采用吊裝

34、設備運到地面。(4)、拆卸屋面瓦應先拆卸蓋瓦,再拆卸仰瓦。拆卸屋面瓦以瓦壟為單位進行拆卸捆綁,作出編號。(5)、拆卸椽、檁以開間為單位進行拆卸,在拆卸中對鐵釘、暗榫卸去時不得對椽、檁造成破壞。椽、檁在拆卸時應做好編號。(6)、門窗、雀替、墻體等拆卸應注意榫口的保護和墻體的整磚卸下,門窗卸下后進行綁扎保護,墻磚進行捆綁保護。(7)、拆卸梁架從兩山面梁架開始,每榀梁架拆卸從兩邊檐柱開始,拆卸梁、柱時先卸出梁柱榫口暗榫,然后拔榫卸下柱、梁、枋等構件,特別注意拔榫是一項專業(yè)工作,請有專業(yè)的木工師進行實施。以每榀梁架為編號單位,梁柱拆卸后應將榫頭進行綁扎加固。(8)、拆卸柱礎、地面石板、臺明石、石梯步等

35、,柱礎拆卸應采取開挖四周三合土至柱頂石底部,然后卸下;石板拆卸應從臺明石拆卸后開始,在拆卸過程中不得硬橇硬取,應先將石板四周粘合劑橇松,再輕輕的橇松石板,然后取出石板;臺明石、石梯步拆卸步驟a、先將石梯步拆卸,b、自上而下拆卸臺幫石,c、拆卸做法同石板拆卸。(9)、拆卸后的建筑構件應按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部位進行分類堆放。(10)、屋面脊飾和瓦件歸一類型堆放;立柱按檐柱、山面柱、內(nèi)柱分類堆放;枋及柱間枋進行歸一類型堆放;柱礎、石板、臺明石歸一類型堆放;檁和椽進行分別堆放。(11)、堆放原則:不同的材質(zhì)分別堆放,承重構件與裝飾構件分別堆放,斗栱應單獨堆放,先用的或需要維修的構件應堆放在上面。(12

36、)、堆放場地設施要求:具有通風、通水、通電、防火、防盜、防雨、防濕等基本設施,必須指定專人晝夜看管。(13)、堆放場地最好選擇在地勢比較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域,堆放場地應做好排水溝以及預防雨季時山洪突發(fā)事件造成的破壞。(14)、堆放場地應具備消火栓、干粉滅火器等設備,禁止吸煙,應立提示牌和堆放場地管理要求公告。(15)、堆放材料應采用架空堆放,離地不得小于50cm。5、拆卸構件運輸(1)、古建筑構件拆卸后,按照要求進行臨時分類堆放,待全部拆卸后按同類構件進行運輸。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應對文物構件加固保護和安全保護,做好構件裝車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列出構件表格進行簽字認可和驗收手續(xù)。運輸過程中必須有專人隨車

37、看管。(2)、運輸采用人工轉(zhuǎn)運和機動車運輸。人工轉(zhuǎn)運是在拆卸構件轉(zhuǎn)運過程中發(fā)生;機動車運輸是將構件運輸?shù)街付ǖ攸c進行堆放保管。(3)、在裝卸和運輸易碎構件時(如脊飾、瓦件、門窗、石板等),應先進行綁扎加固,在車上鋪墊較厚軟質(zhì)的草席、棉絮等,在裝卸時做到輕裝輕卸。(4)、在運輸建筑木柱時,由于此構件較長,在人工轉(zhuǎn)運和機動車運輸中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特別是機動車運輸中應做好提示標志。(5)、拆卸構件裝車后,應進行綁扎加固,避免在機動車運輸中構件相互撞擊摩擦造成構件損壞。(6)、古建筑構件在運輸裝卸中,應指定專人負責。6、注意事項(1)、建筑測繪圖紙是建筑編號的依據(jù),也是異地遷建的設計依據(jù),為此,在

38、進行建筑編號時,對隱蔽的部位和漏項的地方,應繪制草圖,補充測繪圖,經(jīng)設計單位認可后作為遷建設計圖的補充圖紙。(2)、建筑拆卸工程實施前,應對施工現(xiàn)場四周設置安全隔離帶,派專人進行晝夜執(zhí)勤,閑人不得進入現(xiàn)場。(3)、拆卸構件臨時堆放場地應在拆卸構件前按分類劃分出堆放區(qū)域,對木構件應設置防雨、防火、防潮臨時設施。(4)、拆卸木構件應進行殺蟲、滅白蟻處理。(5)、在拆卸建筑構件中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進入現(xiàn)場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拆卸構件時拴好安全帶。(6)、承接古建筑施工單位應在實施拆卸工程前,應編制古建筑拆卸保護施工方案,經(jīng)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3.2遷建工程步驟1 、臺基定位放線(1)、根據(jù)“古建

39、筑測繪圖”的原方位先確定新址古建筑復建方位和主體建筑中軸線。遵循“萬法不離中”的原則。(2)、用經(jīng)緯儀確定復建建筑的通面闊、通進深軸線。(3)、在軸線位置下龍門樁龍門板,將通面闊、通進深軸線過渡到龍門板,用小釘標出。再以各間的面闊尺寸,再釘各間龍門板,并以小釘標出各間的軸線。(4)、在各龍門板上,以軸線為依據(jù),分別量出壓槽(壓槽是指基槽寬與墻寬之差,槽寬約為墻寬的2倍)、下檐出(下檐出是指臺基部分,由檐柱中線向外延伸至臺明邊的尺寸)、柱中(柱中尺寸要考慮側(cè)角)、外包金(墻外皮)、里包金(墻里皮)等尺寸的標記。(5)、將龍門板上的壓槽線過渡到地面上,并用白灰打出白線。(6)、待開挖基槽工作完后,

40、應在龍門板上標出能過渡到龍門板上所設定的“相對平水”(平水即是確定標高),以供測定臺基標高的參考依據(jù)。2 、基礎設置因遷建“新址用地”未定,未作地質(zhì)勘察,為此,基礎設置待業(yè)主單位聘請有資質(zhì)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后再行實施。3 、階條石施工階條石是臺幫的面石,有稱“階沿石”、“壓面石”、“壓欄石”等。它在幾個位置上有不同的名稱:如位于明間正中部位的階條稱“坐中落心石”;位于臺幫轉(zhuǎn)角部位的階條稱“好頭石”;位于山面的階條統(tǒng)稱“兩山條石”;其余統(tǒng)稱“階條石”,或分前檐階條、后檐階條,也有將崁在好頭石與坐中落心石之間的階條稱為“落心石”。(1)、修整和加固拆卸階條石。(2)、用鉄榫與角柱石和陡板石連接,在蓋

41、鋪階條石前,應在角柱石、陡板石等之間和上面進行灌漿,為防止槳汁從逢中溢出,可預先用大麻刀灰或油灰勾縫,稱為“鎖口”(3)、階條石位置安放的先后順序為:好頭石坐中落心石兩山條石落心石。4 、石作工程中常用的灰漿(1)、用于石活的砌筑和勾縫:石灰:麻刀=50:1.20.3。(2)、用于石活灌漿前的鎖口:用生石膏粉加水調(diào)勻后,加適量的桐油攪拌均勻,待發(fā)脹即可。(3)、用于固定石活中的鉄件:螺紋鋼直徑1620。(4)、用于石活下的墊基:白灰槳:碎石:生桐油=1:0.5:0.05拌合而成。5 、梁架遷建柱、梁遷建工程(1)、對拆卸的柱、梁進行修補,對糟朽嚴重的木柱進行墩接處理或更換。(2)、校正柱礎的軸

42、線位置,找平加固。(3)、遷建立柱工序:立四根內(nèi)柱恢復梁枋立四周檐柱恢復聯(lián)系枋。(4)、柱與梁連接按原榫卯工藝進行復原,保持原有的做法和工藝。6 、屋面復建工程屋面采用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本次遷建工程按原狀進行異地復原。4、具體措施具體措施表:編號建筑部位具體措施一門廳由大門和南、北門房組成(一)大門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40mm,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

43、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 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

44、用4木裝修更換破損的八字門板門,厚度70mm,恢復前檐金柱缺失的6扇隔扇門,恢復缺失、損毀的木門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二)南門房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40mm,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

45、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

46、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恢復原隔扇門、隔扇窗,按殘存式樣、尺寸恢復破損的風窗,恢復缺失、損毀的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三)北門房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40mm,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

47、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

48、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恢復原隔扇門、隔扇窗,按南門房殘存式樣、尺寸恢復破損的風窗,恢復缺失、損毀的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二過廳由過廳、南北廳房、南北廂房、天井和南、北天井組成(一)過廳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

49、:100X40mm,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

50、石地袱,規(guī)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按原制恢復損毀的隔扇門、槅扇窗、風窗,恢復缺失的木門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二)南廳房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

51、40mm,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

52、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按原制恢復損毀的隔扇門、槅扇窗、風窗,恢復缺失的木門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三)北廳房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40mm,

53、按原制恢復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格:120

54、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按原制恢復損毀的隔扇門、槅扇窗、風窗,恢復缺失的木門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到平整,刷桐油3遍保護后使用(四)南廂房1屋面更換屋面破損的小青瓦,重新布瓦,小青瓦規(guī)格:22018015mm,按原制重做疊瓦脊,瓦與瓦間座石灰麻刀砂漿(1:0.05:2)。更換糟朽、斷裂的檁子,檁徑不小于130mm,更換屋面所有椽子,規(guī)格:100X40mm,按原制恢復

55、檐口損毀的溝頭、滴水(規(guī)格尺寸詳見設計圖),更換檐口破損的封檐板,規(guī)格:200X20mm,更換、補齊前后檐破損、缺失的卷棚條(40X40mm)、卷棚板(厚度10mm)2梁架對糟朽、蟲蛀,表面開裂的立柱柱腳進行挖補修理,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蟲蛀嚴重的立柱,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墩接或更換。對輕微糟朽、表面開裂的梁、枋,清除表面雜質(zhì),刷桐油2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如拆卸后發(fā)現(xiàn)有糟朽嚴重或斷裂的梁枋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挖補或更換3地面恢復原石板地面,規(guī)格:800X800X80mm,做法:素土夯實,鋪三合土墊層厚300mm,底座石灰砂漿,上鋪石板,石板表面人工打磨平整。補齊缺失、破損的石地袱,規(guī)格:120X240mm,石地袱表面寸三鏨,清除柱礎表面風化的雜質(zhì)后繼續(xù)使用4木裝修修復破損、變形的隔扇門、槅扇窗、風窗,清除隔扇門、槅扇窗、風窗、木門檻、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表面的雜質(zhì),刷桐油3遍保護后繼續(xù)使用5墻體更換、補齊破損、缺失的木裝板墻(厚度20mm),木下檻、抱柱枋、立楞枋,木質(zhì)構件在制作中要求做工精細,表面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