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單元測試題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單元測試題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單元測試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 功和機械能單元測驗試題班級_ 姓名_ 分數(shù)_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21分)1.如圖所示,光滑的斜面AB=CD、物體由靜止從斜面頂端滑行,在下滑的過程中( )A 以B點所在的水平面為起點時物體在A點的重力勢能,小于以C點所在的水平面為起點時物體在B點的重力勢能B以B點所在的水平面為起點時物體在A點的重力勢能,大于以C點所在的水平面為起點時物體在B點的重力勢能ABCC物體在B點的動能等于物體在C點的動能D物體在B點的動能小于物體在C點的動能2.工人用力F水平推重為200N的物體,在4s內(nèi)水平推力F與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s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在這過程中( )A物體是速度是15m/s B物體通過的距離是120m,是圖中矩形的面積C推力做功的功率是30w D推力做功是12019J,是圖中矩形的面積3.把籃球拋向空中,忽略空氣阻力,如圖哪一圖象能正確反映球離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機械能E與籃球離地高度h的關系( )4. 把一個小金屬球系在一根線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一個橫木上制成了一個單擺,如圖所示。單擺在擺動過程中,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都對小球做功 B小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都對小球不做功C在擺動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D在擺動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5.如圖所示,小明在做模擬“蹦極”的小實驗,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個小石塊,另一端固定在A點,B點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塊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C點是小石塊從A點自由釋放后所能達到的最低點,關于小石塊從A點到C點運動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小石塊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B從A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小石塊受到重力和彈力的作用C從B點下落到C點的過程中,小石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D小石塊在C點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6.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 水平推力F的作用,F(xiàn)的大小 與時間t的關系和物體 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3到6秒內(nèi)物體 通過的路程是13.5m,6到9秒物體通過的路程是18m,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03秒,物體沒有被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B 36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9NC 69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是108J D 912秒,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規(guī)律是36w 7.面積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著一邊長為a、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均勻木塊,開始時木塊靜止。如圖甲所示,現(xiàn)用力F將木塊勻速下壓,下壓過程中,F(xiàn)隨木塊底面距水面的深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正確的是()A正方體木塊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的2/3 B在木塊勻速下沉過程中,F(xiàn)的最大值是mg/4C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重力對木塊做功是mga/4D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F(xiàn)對木塊做功mga/32二、作圖與實驗題(每空1分,作圖題3分,共20分)8.如圖所示是“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該實驗裝置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_的關系。(物體A、B質(zhì)量不變)(2)該實驗中所探究物體的動能是指物體_(選填“A”或“B”)的動能,探究方法是:_,_。(3)該實驗中物體的動能的大小是通過_反映的。(4)該實驗中物體的速度是指物體A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下與物體B即將碰撞時的速度,它是通過_(選填“高度”或“質(zhì)量”)來改變的。(5)實驗表明,同一物體A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下,高度越大,物體B被撞的越遠,可得結(jié)論:_。(6)若要探究物體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系,則需要_的物體從斜面_高度由靜止?jié)L下,并觀察記錄。(7)如果B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為O,此時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理由是_。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敖淌凇薄皩W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被颉皩W”中傳授經(jīng)學者也稱為“經(jīng)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8)畫出A在斜面頂端靜止時的受力示意圖。(3分)9.風車是利用風力做功的裝置小明制作了一架小風車,他想粗略測定風車在一定風速下做功的功率,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觀察實驗裝置,小明是通過測量細線對_做功的功率來測定風車做功的功率;(2)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還必需的測量工具有:天平、_和_;(3)實驗時,逐漸增加掛在細線下的回形針數(shù)量,直到細線恰好緩慢勻速提 升回形針為止若測得回形針勻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時間t、回形針的總質(zhì)量m,則風車做功的功率P=_(表達式中的物理量均用符號表)(4)如果選用較粗重的線做實驗,則與選用較細的線相比,測得風車的功率值偏_;風車做功過程中,回形針獲得了動能和_能三、計算題(10題9分,11題10分,共19分)10.電梯的簡化模型如圖甲所示,考慮安全、舒適、省時等因素,電梯速度要經(jīng)過增大、不變和減小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通過改變拉力大小來實現(xiàn)的某次上升過程中電梯所受拉力F隨上升高度h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用時1分鐘,求這個過程中:(1)電梯上升的平均速度;(2)拉力做的功;(3)拉力做功的功率 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fā)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敖虝壬笨峙率鞘芯傩兆顬槭煜さ囊环N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梢詫懺诤蠛诎宓摹胺e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11如圖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底面積為100cm2,質(zhì)量為400g的圓筒,筒內(nèi)裝有16cm深的某種液體。彈簧測力計的下端掛著一個底面積為40cm2、高為8cm的金屬柱,當金屬柱從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