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征求意見.doc_第1頁
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征求意見.doc_第2頁
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征求意見.doc_第3頁
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征求意見.doc_第4頁
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征求意見.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B/T 15279200YD(行業(yè)標準發(fā)布部門名稱) 發(fā)布-實施-發(fā)布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和測量方法Sound Pressure Level Limit and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征求意見稿)(本稿完成日期:2007.11)YD/T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yè)標準ICS 1YD/T 目 次1 范圍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定義、符號和縮略語13.1 術語和定義13.2 符號43.3 縮略語44 技術要求44.1 短時脈沖峰值聲壓44.2 最大長時干擾聲壓54.3 限值對正常通話的影響54.4 每日噪聲暴露量54.5 最大播放聲壓54.6 最大播放電壓Vm54.7 寬頻特征電壓65 測量條件65.1 測量環(huán)境65.2 測量用仿真耳66 測量方法66.1 短時脈沖峰值聲壓66.2 最大長時干擾聲壓86.3 限值對正常通話的影響106.4 每日噪聲暴露量106.5 最大播放聲壓116.6 最大播放電壓Vm126.7 寬頻特征電壓13參考文獻14I前 言本標準非等效參考了以下標準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ITU-T P.360(07/2006)電話手柄過強聲壓防護裝置的效率評價和電話用戶每日聲暴露量評估;(英文版)EN 50332-1 :2000 聲系統(tǒng)設備與便攜音頻設備匹配的頭戴機和耳機最大聲壓級測量方法和限值考慮第一部分:一體式設備的一般測量方法;(英文版)EN50332-2 :2002 聲系統(tǒng)設備與便攜音頻設備匹配的頭戴機和耳機最大聲壓級測量方法和限值考慮第二部分:單獨或全部獨立提供的頭戴機與便攜音頻設備間的匹配。(英文版)本標準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信息產(chǎn)業(yè)部電信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委托 負責解釋。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和測量方法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信息終端設備的最大聲壓輸出限值和相應的測量方法。本標準適用于通信終端設備、配置耳機的便攜音頻設備以及獨立提供的便攜音頻設備和耳機。具有音頻播放功能的通信終端設備參照相應部分要求。此外,本標準還適用于每日噪聲暴露量的監(jiān)測。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7626.5-1998浪涌(沖擊)抗擾性試驗GBT15279-2002自動電話機技術條件GB/T 3791-1999盒式錄音磁帶尺寸及機械特性GB/T 6163-1985調(diào)頻廣播接收機測量方法IEC 60268-1Sound system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 ITU-T P.57Objective measuring apparatus,Artificial earsITU-T P.58Head and torso simulator for telephonometry3 術語、定義、符號和縮略語3.1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1 A 計權聲壓級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或用A 計權網(wǎng)絡測得的聲壓級。3.1.2 編程仿真噪聲Programme Simulation Noise根據(jù)IEC 60268-1,所謂編程仿真噪聲,是指模仿多種可編程聲音材料(其中包括若干種語音和音樂材料)的總體平均功率譜密度的聲音信號。這種信號是一種計權的穩(wěn)態(tài)高斯噪聲,可以由粉紅噪聲通過適當?shù)臑V波網(wǎng)絡得到。3.1.3 便攜音頻設備 Portable Audio Equipment可由直流電池供電,使用立體聲耳機收聽的小型音頻設備。注1: 便攜音頻設備主要用于戶外收聽音樂,除了由電池供電,也可使用獨立的交流電源供電。3.1.4 便攜耳機 Portable Audio Earphones指主要使用于便攜音頻設備,但與之分開銷售的耳機。注2: 這類耳機大多數(shù)是塞耳式或貼耳式立體聲耳機,最重要的特征是體積較小,攜帶方便。3.1.5 磁平 Flux Value根據(jù)CY/T26,磁平指單位磁跡寬度的短路帶磁通,以nWb/m表示。3.1.6 電聲衰減效率A(N)指相對于N=-20dB時的電聲效率衰減, (1)其中,N是加在設備兩端的參考輸入電壓級,用dB表示, (2)Vrms 表示加在終端上的以RMS表示的電壓值。當Vrms =0.775V(即-2.2dBV)時,N=0dB,相當于在600的負載上加載0dBm的功率。P(N)是在給定條件下,當加在設備兩端的參考輸入電壓級為N時,使用ITU-T P.57規(guī)定的仿真耳測得的手柄受話器或耳機的輸出聲壓。3.1.7 等效連續(xù)A計權聲壓級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指使用A計權網(wǎng)絡測得的,其中T= 。3.1.8 等效連續(xù)聲壓級 Equivalent Continuous Sound Pressure Level,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某一連續(xù)穩(wěn)態(tài)聲的聲壓,具有與隨時間變化的噪聲相同的均方聲壓,則這一連續(xù)穩(wěn)態(tài)聲的聲壓級就是此時變噪聲的等效連續(xù)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按照下列公式計算等效連續(xù)聲壓級: (3)式中: 等效連續(xù)聲壓級,單位dB;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單位s; p(t) 噪聲瞬時聲壓,單位Pa; 基準聲壓(=20Pa)。 3.1.9 短時脈沖峰值聲壓 Short Duration Impulses Peak Sound Pressure指由于突發(fā)脈沖信號而在通信終端設備手柄受話器或耳機處輸出的脈沖噪聲的峰值,脈沖持續(xù)時間不超過0.5s。3.1.10 非穩(wěn)態(tài)噪聲 Non-Steady-state Noise在觀察時間內(nèi),聲級起伏很大的噪聲。3.1.11 HATS(頭肩模擬器)自由場響應 HATS的自由場響應是指,在自由場條件下,當聲音從正前方入射,置于測量參考點的HATS仿真耳麥克風測得的聲壓與無HATS時該測量點處的自由場聲壓的比值。3.1.12 HATS散射場響應HATS的散射場響應是指,在散射場條件下,當聲音從正前方入射,置于測量參考點的HATS仿真耳麥克風測得的聲壓與無HATS時該測量點處的散射場聲壓的比值。3.1.13 寬頻特征電壓 Wide Band Characteristic Voltage, WBCV按照6.7的測量方法,使得耳機輸出聲壓級為94dB時的輸入電壓值。注3: 、和的關系為:。3.1.14 脈沖噪聲 Impulsive Noise由一個或多個猝發(fā)聲組成的噪聲。注4: 當聲級計時間計權特性使用“慢”檔,其指示在觀察時間內(nèi)聲級起伏小于土3dB時,這噪聲可認為是穩(wěn)態(tài)噪聲,如起伏大于土3dB時,這噪聲可認為是非穩(wěn)態(tài)噪聲。當在同一測量點上使用聲級計的“慢”檔讀數(shù)與“脈沖”檔讀數(shù)之差大于5dB時,這噪聲可認為是脈沖噪聲。3.1.15 每日噪聲暴露量 Daily Noise Exposure指一個工作日的A計權噪聲暴露級的時間計權平均(TWA),每日噪聲暴露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4)式中:每日噪聲暴露量,單位為dBSPL(A),包括測量環(huán)境里的所有噪聲。t1 測量起始時間,單位為s;t2 測量結(jié)束時間,單位為s。; 瞬時A計權噪聲聲壓,單位為dBPa(A); 基準聲壓(=20Pa)。注5: 如果以每個工作日8小時計算,則有t2-t1=8(小時),得到每日8小時噪聲暴露量3.1.16 聲震 Acoustic Shocks指由于信息終端設備手柄受話器或耳機輸出聲壓的突然增大,而引起任何人耳或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暫時缺失或者永久破壞。一般來說,非正常情況下加在信息終端設備上的瞬時高電壓會產(chǎn)生聲震。3.1.17 聲壓級 Sound Pressure Level,指聲壓與基準聲壓之比的以10 為底的對數(shù)乘以20,單位為分貝(dB): (5)式中: 聲壓,單位Pa;基準聲壓(=20Pa)。3.1.18 受話器 Receiver電話手柄中將話音電信號轉(zhuǎn)化為聲波的電聲轉(zhuǎn)換器件。3.1.19 穩(wěn)態(tài)噪聲Steady-state Noise在觀察時間內(nèi),具有可忽略不計的聲級起伏的噪聲。3.1.20 信息終端設備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指可用來傳輸語音的通信終端設備或具有播放功能的便攜音頻設備。3.1.21 振幅因數(shù) Crest Factor又叫波頂因數(shù)或波峰因數(shù),是指信號振幅和有效值之比。3.1.22 最大長時干擾聲壓 Maximum Long Duration Disturbance指由于較長時間的信號擾動而在通信終端設備手柄受話器或耳機處輸出的最大穩(wěn)態(tài)A計權聲壓,擾動持續(xù)時間超過0.5s。3.1.23 最大播放聲壓 按照6.5的測量方法,便攜音頻設備耳機輸出等效連續(xù)A計權聲壓級的平均值。3.1.24 最大播放電壓,Vm按照6.6的測量方法,在便攜音頻設備耳機輸出電接口處測得的寬頻未加權電壓值。3.2 符號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標準。Equivalent Continuous Sound Pressure Level等效連續(xù)聲壓Daily Noise Exposure每日噪聲暴露量8-hour Daily Noise Exposure8小時每日噪聲暴露量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by the Earphones of Audio Playing Equipment)(便攜音頻設備耳機)最大播放聲壓Sound Pressure Level聲壓級或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A 計權聲壓級Wide Band Characteristic Voltage寬頻特征電壓P0Reference Sound Pressure基準聲壓PeSound Pressure Level at the ERP耳參考點處的聲壓級3.3 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標準。HATSHead And Torso Simulator頭肩模擬器MDMini-disk迷你磁盤(播放器)MRPMouth Reference Point嘴參考點RETPReceive Electrical Test Point接收電測量點RLRReceive Loudness Rating接收響度評定值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SPLSound Pressure Level聲壓級RTAReal-time Filter Analysis實時濾波分析TWATime-weighted Average時間計權平均WBCVWide Band Characteristic Voltage寬頻特征電壓4 技術要求4.1 短時脈沖峰值聲壓通信終端設備的短時峰值聲壓應小于140dBSPL(C)。本條要求適用于有線模擬和數(shù)字通信終端。由設備本身產(chǎn)生并進入手柄受話器或耳機的雜音,如按鍵音,非預期噪音和回鈴音等,有可能引起聲震而且時長不超過0.5s,也應符合本條要求。4.2 最大長時干擾聲壓使用手柄收聽的通信終端設備,其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應不超過125dBSPL(A);使用耳機收聽的通信終端設備,其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應不超過118dBSPL(A)。本條要求適用于模擬和數(shù)字通信終端。由設備本身產(chǎn)生并進入手柄受話器或耳機的雜音,如時長大于0.5秒,也應符合本條要求。4.3 限值對正常通話的影響電聲效率衰減A(N)應滿足表1 中的要求。表1電聲效率衰減N (dB)A(N) (dB)201000 0.5 2本條要求適用于帶有聲壓保護的模擬和數(shù)字通信終端,使得通信終端設備的聲壓限制不會影響正常通話。對于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設備,例如電-聲輸出靈敏度會隨著直流供電或者接收語音電平而改變時,本要求不再適用。4.4 每日噪聲暴露量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條件下測得的噪聲暴露量應符合0的限值要求。表2 噪聲暴露量限值每日接觸噪聲時間T,單位h每日噪聲暴露量,單位dBA880483286從暴露量限值為80dBA,暴露時間為8小時開始,暴露時間減小/增加一倍,暴露量限值就增加/減小3dB,建議最小暴露時間不少于2h,如式6所示, (6)本條要求適用于在話務中心等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的通信終端設備,但不適用于使用帶有可調(diào)音量的手柄或者耳機收聽的通信終端設備。4.5 最大播放聲壓最大播放聲壓應不超過100dB。本條要求適用于與配套耳機一起使用的便攜音頻設備。具有音頻播放功能的通信終端設備也應符合本條要求。只能使用單聲道耳機收聽的便攜音頻設備不在本條要求限定范圍之內(nèi)。4.6 最大播放電壓Vm最大播放聲壓Vm應不超過150mV。本條要求適用于不帶配套耳機的便攜音頻設備。具有音頻播放功能的通信終端設備,如果不提供配套耳機,也應符合本條要求。只能使用單聲道耳機收聽的便攜音頻設備不在本條要求限定范圍之內(nèi)。4.7 寬頻特征電壓便攜耳機的寬頻特征電壓應不小于75mV。5 測量條件5.1 測量環(huán)境除特殊規(guī)定外,所有測量均應在下列條件下進行。a. 環(huán)境溫度:1535;b. 相對濕度:45%75%;c. 大氣壓力:86106kPa;d. 周圍的噪聲聲級應不大于55dBSPL(A)。5.2 測量用仿真耳按照ITU-T P.57第5章的規(guī)定,現(xiàn)有五種耳機分別對應的測量仿真耳類型如下:表3 耳機類型以及對應測量用仿真耳耳機類型測量用仿真耳入耳式耳機(insert earphones)TYPE2,TYPE3.3,TYPE3.4塞耳式耳機(intra-concha earphones)TYPE3.1,TYPE3.3.TYPE3.4貼耳式耳機(supra-concha earphones)TYPE1,TYPE3.2,TYPE 3.3壓耳式耳機(supra-aural earphones)TYPE1,TYPE3.2,TYPE 3.3罩耳式耳機(circum-aural earphones)TYPE3.3,TYPE3.4注6: 耳機在佩戴方式上可劃分為耳塞式、掛耳式和頭戴式耳機。注7: TYPE3.3型仿真耳可用于測量所有手柄受話器與耳機的輸出聲壓;注8: TYPE3.4型仿真耳可以測量除貼耳式耳機和壓耳式耳機以外的所有耳機和手柄受話器輸出聲壓。6 測量方法如未有特殊說明,測量方法中使用的HATS應符合ITU-T P.58的規(guī)定,仿真耳應符合ITU-T P.57第5章中的規(guī)定。如使用聲級計,應符合JJG188-2002的規(guī)定。6.1 短時脈沖峰值聲壓6.1.1 源信號6.1.1.1 模擬通信終端設備源信號應由符合GB/T 17626.5-1998中要求的10/700us脈沖發(fā)生器產(chǎn)生,其開路電壓為1000V,短路電流為25A。6.1.1.2 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應使用代表網(wǎng)絡傳輸系統(tǒng)和(或)編碼系統(tǒng)所能傳遞的最大能量信號的測量信號。根據(jù)接收端編解碼器類型的不同,可以使用下列兩種信號驅(qū)動方式:a) 當接收端采用G.711編解碼器時,使用數(shù)字編碼發(fā)生器作為信號發(fā)生器。數(shù)字信號的編碼應在最大正值和最大負值之間轉(zhuǎn)換(G.711A律編碼最大值為3.14dBm0,G.711u律編碼最大值為3.17dBm0),G.711編碼最大值和零值編碼的定義見表4 。轉(zhuǎn)換頻率應至少覆蓋1003400Hz(窄帶)或者1006800Hz(寬帶)間的1/12倍頻程點。b) 當接收端采用非G.711編解碼器時,用一個模擬測量設備來驅(qū)動參考編解碼器以產(chǎn)生所需的數(shù)字測量信號。這時,輸入的模擬測量信號應使得參考編解碼器輸出為最大值,最大正負值轉(zhuǎn)換頻率應至少覆蓋1003400Hz(窄帶)或者1006800Hz(寬帶)間的1/12倍頻程點。源信號的幅度在最大正值與最小負值間變換,如圖1所示。其中,ON段持續(xù)時間0.5s,OFF段持續(xù)時間0.5s。圖1 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短時峰值聲壓測量信號6.1.2 測量準備被測設備工作在正常摘機狀態(tài)下。按照ITU-T P.64或P.380規(guī)定的測試位置,分別將被測設備的手柄受話器或耳機放置在仿真耳上。當使用TYPE 2或TYPE 3型仿真耳時,應在仿真耳與測量儀表之間增加一個濾波器來完成DRP到散射場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參見ITU-T P.58第5.2.3條。當使用TYPE 1型仿真耳時,需要先進行ERP到DRP的傳輸函數(shù)轉(zhuǎn)換,然后再轉(zhuǎn)換到散射場,ERP到DRP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參見ITU-T P.58第6.2條。也可以不使用濾波器而通過后期信號處理來實現(xiàn)到ERP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測量儀表可以是任何能夠測量并保持C加權峰值聲壓的頻譜分析儀、聲級計或噪聲劑量計(上升時間50us)。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如果被測設備收聽音量可調(diào),應將收聽音量調(diào)到最大。6.1.3 有線模擬通訊終端設備短時峰值聲壓測量按照圖2連接被測設備和測量儀表,測量中使用的饋電橋應符合GBT15279-2002第5.1.2的規(guī)定。圖2 模擬通信終端設備短時峰值聲壓測量對于兩線模擬通信終端設備,在RETP端加載如6.1.1.1所示的脈沖測量信號,見圖2;測量此時輸出聲壓的峰值,得到短時脈沖峰值聲壓。將被測設備反向連接,重新測量短時峰值聲壓。一些常規(guī)操作,比如摘掛機或者脈沖撥號,而產(chǎn)生的聲脈沖,也應使用本條方法檢驗。條件允許時,可以通過多次測量來確定被測設備的保護裝置是否已損壞。6.1.4 有線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短時峰值聲壓測量對于有線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如圖3所示,當被測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在RETP端加入如6.1.1.2所示的數(shù)字編碼信號,測量此時輸出聲壓,得到短時脈沖峰值聲壓。圖3 有線數(shù)字通信終端短時峰值聲壓測量6.2 最大長時干擾聲壓6.2.1 源信號6.2.1.1 模擬通信終端設備使用正弦掃頻信號進行測量,并滿足下列條件:a) 掃頻信號選取1/12倍頻程點,且上下限頻率點能覆蓋通信設備帶寬;b) 掃頻持續(xù)時間t90s。為保證結(jié)果的一致和穩(wěn)定性,當掃頻持續(xù)時間為t30s時,測量結(jié)果的波動范圍應在0.5dB范圍以內(nèi)。c) 掃頻信號幅度足夠大,即:l 加在設備兩端的信號電壓達到15dBV;l 或設備穩(wěn)態(tài)聲輸出達到最大極限值。6.2.1.2 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使用能代表網(wǎng)絡傳輸系統(tǒng)和(或)編碼系統(tǒng)所能傳遞的最大能量信號的測量信號。根據(jù)接收端編解碼器的不同,可以使用下列兩種信號驅(qū)動方式:a) 當接收端采用G.711編解碼器時,使用數(shù)字編碼發(fā)生器作為信號發(fā)生器。數(shù)字信號的編碼應在最大正值和最大負值之間轉(zhuǎn)換(G.711A律編碼最大值為3.14dBm0,G.711u律編碼最大值為3.17dBm0),G.711編碼最大值和零值編碼的定義見表4 。轉(zhuǎn)換頻率應至少覆蓋1003400Hz(窄帶)或者1006800Hz(寬帶)間的1/12倍頻程點。b) 當接收端采用非G.711編解碼器時,用一個模擬測量設備來驅(qū)動參考編解碼器以產(chǎn)生所需的數(shù)字測量信號。這時,輸入的模擬測量信號應使得參考編解碼器輸出為最大值,最大正負值轉(zhuǎn)換頻率應至少覆蓋1003400Hz(窄帶)或者1006800Hz(寬帶)間的1/12倍頻程點。窄帶測量信號持續(xù)時間應90s,寬帶測量信號持續(xù)時間應180s。表4 G.711編碼最大幅值編碼(u律和A律)信號幅度u律A律符號位Chord bit進位位符號位Chord bitSetp bits最大正值10000000101010100111111111101010100111111101010101最大負值00000000001010106.2.2 測量準備使被測設備工作在正常摘機狀態(tài)下。按照ITU-T P.64或P.380規(guī)定的測試位置,分別將被測設備手柄受話器或耳機放置在仿真耳上。當使用TYPE 2或TYPE 3型仿真耳時,應在仿真耳與測量儀表之間增加一個濾波器來完成DRP到ERP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參見ITU-T P.58第6.2條。當使用TYPE1型仿真耳時,則無需進行轉(zhuǎn)換。也可以不使用濾波器而通過后端信號處理來實現(xiàn)DRP到ERP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建議手柄測量使用TYPE1型仿真耳。測量儀表可以是任何能夠測量A計權聲壓級的頻譜分析儀、聲級計或噪聲劑量計。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仿真耳測得的信號經(jīng)過相應函數(shù)轉(zhuǎn)換后傳到后端處理設備(如是聲級計,則可設為RMS“快”檔,時間常數(shù)125ms),通過在1/12倍頻程子頻帶進行RTA處理,計算每個子頻帶內(nèi)測得的最大聲壓,進而得到信號頻帶內(nèi)的A計權穩(wěn)態(tài)聲壓級。如果被測設備收聽音量可調(diào),應將收聽音量調(diào)到最大。6.2.3 模擬通信終端設備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測量圖4 模擬通信終端設備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測量連接圖按照圖4連接被測設備和測量儀表,測量中使用的饋電橋應符合GBT15279-2002第5.1.2條的規(guī)定。在RETP點加載源信號,測量得到最大長時干擾聲壓。6.2.4 數(shù)字通信終端設備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測量如圖3或圖5,在RETP端加載信號源,測量得到最大長時干擾聲壓。圖5 無線數(shù)字終端設備最大長時干擾聲壓測量6.3 限值對正常通話的影響6.3.1 源信號源信號采用穩(wěn)態(tài)正弦信號,頻率為100020 Hz。6.3.2 電聲效率衰減的測量調(diào)節(jié)加在終端設備兩端的電壓,分別測量當參考輸入電壓N為-20、-10、0dB時手柄受話器或者耳機的輸出聲壓P(N),按公式X計算電聲效率衰減A(N)。如條件允許,可在多個頻率(200-4000Hz)上進行測量計算A(N)。6.4 每日噪聲暴露量6.4.1 源信號圖6 每日噪聲暴露量測量源信號是遠端傳送到被測設備手柄受話器或耳機的實際信號,包括環(huán)境背景噪聲。6.4.2 測量準備:為了使得HATS仿真耳接收到的信號與試驗人耳朵聽到的信號完全一致,應進行以下準備工作:a) 試驗人試驗人是實際工作場合的工作人員。b) 被測設備及手柄或耳機選擇兩個同樣品牌和型號的耳機作為測量耳機(手柄輸出的情況與耳機類似,下面以耳機為例),并且配置相同。如果被測話機提供另外一個可以外接耳機的插孔,應保證兩個耳機插孔的輸出信號完全相同,并且機座上的接收音量控制對兩個耳機輸出同時起相同作用。機座和耳機之間應不再有其他的用戶可調(diào)的音量控制裝置。第二個耳機的使用應不對第一個耳機產(chǎn)生任何影響。建議第二個耳機輸出可以被“靜音”或者關閉,以檢查第二個耳機的使用帶來的影響。由于兩個耳機不可能完全一致,應在測量前進行校準,保證兩個耳機收聽時具有相同的接收響度評定值(RLR)。c) 耳機放大器(Headset Amplifier)有的場合需要用耳機放大器,用來放大被測設備傳來的音頻信號。d) 分配器(Splitter)分配器用來復制耳機放大器或任何用戶可調(diào)裝置輸出的信號,其中一路信號送到試驗人的耳機,另一路通過緩沖放大器送到放置在HATS上的耳機。e) 緩沖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相對于試驗人耳機,緩沖放大器的輸入阻抗應足夠大;相對于放置在HATS上的耳機,緩沖放大器的輸出阻抗應足夠小。緩沖放大器的增益應為0dB,且不應減小輸入信號的帶寬或者引入明顯的失真或噪聲。緩沖放大器應只連通接收通道,而斷開發(fā)送通道,使得試驗人和遠端用戶都不會被HATS耳機麥克風的雜音所干擾。6.4.3 每日噪聲暴露量的測量按照圖6連接好被測設備、測量輔助設備和測量儀表,測量儀表可以是任何能夠測量TWA的頻譜分析儀、聲級計或噪聲劑量計。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試驗人耳機為一般工作時使用的耳機,另一個耳機則放置在HATS上。兩者的耳機與耳的聲耦合狀態(tài)應完全一致,這一點非常關鍵。在測量過程中,還應定期檢查耳機位置和耦合情況。應在HATS仿真耳與測量儀表之間增加一個濾波器來完成DRP到散射場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和A計權。也可以不使用濾波器而通過后期信號處理來實現(xiàn)DRP到散射場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以及和A計權,得到散射場A加權聲壓。建議在現(xiàn)場進行8小時每日聲暴露量測量。但如果由于時間和經(jīng)費等原因而不能進行8小時測量時,應盡量保證足夠長的測量時間,并包括整個一天活動典型時段,建議應至少保證兩小時的測量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插值計算出每天的聲暴露量,或者得出各個時段內(nèi)聲暴露量之差。建議在測量期間獨立測量無障礙背景噪聲,這可以用來評價背景噪聲與測量聲暴露量間的關系。6.5 最大播放聲壓6.5.1 源信號源信號采用編程仿真噪聲,振幅因數(shù)在1.8和2.2之間。6.5.2 測量準備6.5.2.1 參考錄音載體指便攜音頻設備用來播放聲音的介質(zhì)載體,這里用來記錄測量源信號,比如理想CD碟片,卡式磁帶等等。使用自帶存儲器作為存儲介質(zhì)的數(shù)字便攜音頻設備,參考錄音載體即為自帶存儲器。6.5.2.2 測量信號錄音電平對于不同類型的介質(zhì),測量信號錄入電平要求分別如下:6.5.2.2.1 磁帶小型盒式錄音帶的模擬信號錄音,0dB錄音電平定義為參考頻率315Hz處,磁平為250nWb/m(參見GB/T 1780-1992 )。測量磁帶錄制電平必須考慮編程仿真噪聲信號的頻譜和振幅因數(shù),測量錄音盒帶為符合GB/T 3791-1999規(guī)定的TYPE1磁帶,測量信號錄制的RMS電平為-6dB(相對于0dB錄音電平),降噪系統(tǒng)應關閉。6.5.2.2.2 CD、MD以及其他數(shù)字音頻載體0dB參考電平定義為相對于A/D轉(zhuǎn)換器的滿標度的正弦信號的最大振幅。測量信號錄制的RMS電平應為-10dB(相對于 0dB滿標度)。6.5.2.2.3 FM調(diào)頻信號調(diào)頻廣播發(fā)射用接收機的測量參見GB/T 6163-1985。為了符合最大峰值頻率偏移量的定義(由正弦調(diào)制波形決定),并考慮到預加重的影響,應在RF發(fā)生器輸入端加入RMS電平為-6dB(相對于頻率為250Hz的正弦波)的測量信號,產(chǎn)生峰-峰頻率偏移量為75kHz的信號。注9: 接收機輸出端信號峰-峰值與RF載頻的峰值頻率偏移量直接成正比。6.5.2.3 測量儀表測量儀表可以是任何能夠測量A計權聲壓級的頻譜分析儀、聲級計或噪聲劑量計。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6.5.2.4 被測設備的工作狀態(tài)被測設備應工作在穩(wěn)定的額定電壓下,偏差不超過3%。被測設備的狀態(tài)如下:a) 噪音抑制:關閉(如果有噪音抑制功能);b) 音量控制:最大音量位置;c) 音調(diào)控制:能產(chǎn)生最大播放聲壓的位置。6.5.3 的測量和計算a) 使用HATS和TYPE3.3或者3.4型仿真耳進行測量,將被測設備的耳機按照ITU-T P.58的規(guī)定放置在HATS上;b) 用被測設備播放預先錄制好的測量信號,播放時間不少于30s;c) 在每個1/3倍頻上,分別用HATS左、右仿真耳輸出的聲壓減去HATS自由場響應,參見ITU-T P.58第5.1.2條;d) 在1/3倍頻程內(nèi)進行A計權,得到等效連續(xù)A計權聲級;(如使用聲級計測量,應符合JJG188-2002的規(guī)定)e) 重復以上測量步驟5次,每次都應將耳機從HATS上取下,再重新放到規(guī)定位置后測量;f) 取所有測量結(jié)果的平均值,得到被測設備耳機輸出的最大播放聲壓。圖7 最大播放聲壓測量連接圖6.6 最大播放電壓Vm6.6.1 源信號參見6.5.1條。6.6.2 測量準備6.6.2.1 被測設備的工作狀態(tài)參見6.5.2.4。此外,應在被測設備輸出端連接阻值為32歐的負載。6.6.2.2 測量儀表測量儀表是任何能夠測量電壓信號的電壓計或信號分析儀。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6.6.3 Vm的測量和計算a) 用被測設備播放預先錄制好的測量信號,信號播放時間不少于30s;b) 播放測量信號的同時,測量負載兩端的未加權電壓有效值,并在測量時間內(nèi)取平均,得到最大播放電壓Vm。6.7 寬頻特征電壓6.7.1 儀表設備測量儀表是任何能夠測量聲壓的頻譜分析儀、聲級計或噪聲劑量計。測量儀表應被正確校準并通過電路與測量系統(tǒng)相連。6.7.2 源信號測量信號編程仿真噪聲,源輸出阻抗 2。6.7.3 的測量a) 將被測耳機按照ITU-T P.58的規(guī)定放置在HATS上,調(diào)整位置使輸出的聲壓級最大。如廠家對耳機的使用有特殊要求,則應根據(jù)廠家的建議進行操作;b) 將圖7中的便攜音頻設備換為信號發(fā)生器,連接被測耳機和測量儀表,給被測耳機加載測量信號;c) 對耳機兩側(cè)分別用連接在HATS仿真耳麥克風上的1/3倍頻程分析器測量輸出聲壓,調(diào)節(jié)輸入信號電壓大小,使測得輸出聲壓級為94dB,此時的輸入信號電壓即為該耳機的寬頻特征電壓;注10: 在耳機的線性輸出范圍內(nèi),也可以用其他輸出聲壓級計算出。-15參考文獻1 GB/T 1780-1992廣播用錄音機測量用磁帶2 GBZ1-2002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3 CY/T26,盒式音帶高速復制系統(tǒng)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4 JJG188-2002聲級計5 職業(yè)安全與衛(wèi)生條例6 IUT-T P.10 Vocabulary for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service7 ITU-T P.360Efficiency of devices for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excessive acoustic pressure by telephone receivers and assessment of daily noise exposure of telephone users;8 BS EN 50332-1Sound System Equipment-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ssociated with PortableAudio Equipment-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Measurement Methoodology and Limit Considerations-Part1: General Method for “One Packet Equipment”;9 BS EN 50332-2Sound System Equipment-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ssociated with PortableAudio Equipment-Maxim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