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建工程師論文范文 當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建筑業(yè)也逐漸擴大,建筑工程管理直接關系到建筑業(yè)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土建工程師論文吧! 一、漢畫像中亭榭圖的類型學討論 漢代畫像材料中的亭榭圖集中發(fā)現(xiàn)于山東中南部和江蘇、安徽北部地區(qū),這些亭榭圖的創(chuàng)作年代均為東漢中晚期。目前已發(fā)表的亭榭畫像共計18幅。按照亭榭臺階的結構,可將其分為A、B兩型,又根據其支撐結構,將A、B兩型各劃分為I、II兩式。目前所見到的漢畫像中,以A型式單側樓梯臨水亭榭較多,A型式和B型I、II式亭榭較少。A型,單側樓梯式,即僅有一側有樓梯與地面連接的亭榭。該類亭榭均為臨水而建的涼亭式水榭。根據階梯的建筑形式又分將其為、兩式:式:單側樓梯式直栱立柱支撐亭榭,以山東棗莊曹埠出土亭榭畫像最為典型。圖中亭榭凌空建于池塘之上,榭亭靠下方的一斗二升直栱及右側支撐屋頂?shù)闹映型校瑯翘菘窟B接到屋頂?shù)闹又?,右側樓梯上均有頂棚遮蓋,形成四座榭亭簇擁之勢。式:單側樓梯式斗栱支撐亭榭,該類亭榭有樓蹬連接池陂,榭亭高臨水面,由從樓梯下伸出的斗栱承托穩(wěn)固,階梯上有護欄、扶手,無頂遮蓋。主要有鄒城黃路屯、下鎮(zhèn)頭、微山兩城鎮(zhèn)、藤州龍陽鎮(zhèn)、西古村,棗莊山亭駁山頭、馬王村、東桑樹鄉(xiāng)西戶口等地出土的15幅亭榭圖。B型,雙側樓梯式亭榭,即左右兩側都有階梯連通到地面,樓梯上方均有屋檐遮蓋。該類亭榭均為建筑于平地之上,根據亭榭的支撐形式,亦分為、兩式:式:榭亭由斗栱立柱支撐,僅見江蘇銅山縣出土的亭榭畫像一例。亭榭建筑為四阿式廡殿頂,兩側分別有三座由立柱支撐的亭榭組成逐級向上的樓梯,簇擁著中心的榭亭,榭亭下有一巨大的重栱支撐。式:亭榭無斗栱立柱支撐,也僅見安徽宿州靈璧縣出土的亭榭畫像一例,畫像正中榭亭被左右兩側各三座榭亭簇擁拱立懸空,兩側亭榭逐級遞增形成臺階,臺階端的立柱一直聯(lián)通到地面,右側有一闕與亭榭相鄰。在江蘇銅山縣洪山、安徽宿州市褚蘭熹平三年石祠、褚蘭胡元壬石祠還發(fā)現(xiàn)與B型亭榭建筑類似的畫。褚蘭胡元壬石祠所出畫像中心的建筑為一個雙層樓閣,兩側有帶頂?shù)臉翘輳亩侵蓖ǖ孛?,樓上有宴飲場面,兩側樓梯上有樂伎奏樂,樓下房間里有人在紡線織布。該圖中的樓閣與B型亭榭不同的地方有兩處:B型臺榭下方使用重栱或者僅靠兩側樓梯的拱力支撐,榭亭下方為空地,并不是亭榭建筑的一部分,而圖五中樓上樓下的墻壁是一體的,下層則屬于該建筑組合體中的一個房間。由此可以看出,圖五中的樓閣是從地面上一層一層建造起來的樓閣,而B型亭榭是直接被地面上聳立的斗栱立柱或者僅靠兩個樓梯拱力架空起來的一個高層建筑。 二、漢代亭榭的建筑特點 從上文圖中可知,漢畫像中的亭榭均為四阿頂?shù)哪窘Y構高層建筑,均有樓梯從榭亭連通到地面。兩型亭榭的榭亭均無墻壁,四角僅用柱子支撐屋頂,其中只有單側樓梯式亭榭的榭亭用斗栱挑高屋檐,四周有回廊、欄桿。B形亭榭兩側的樓梯和榭亭連為一體,在樓梯上可見樂伎彈奏樂器為榭亭中的人物助興,推測榭亭和樓梯都是開放的空間,能夠使上方亭榭中與地面上的樂舞表演融為一體。至于亭榭建筑的高度,雖然多跳疊加的重栱能夠大大增加亭榭的高度,但亭榭的層數(shù)無法用重栱的跳數(shù)來判斷。漢代亭榭最大的建筑特點就是其支撐結構利用了斗栱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了傾斜逶迤的高聳懸空木結構建筑。從畫像中觀察可知,亭榭的支撐方式有三種:用單栱立柱支撐,用重栱立柱支撐,不用斗栱立柱而僅用兩側樓梯向中心的拱力支撐。單栱立柱支撐的亭榭僅見一例,即山東棗莊曹埠所出的A型式亭榭,榭亭用榭亭靠下方用一斗二升直栱及右側支撐屋頂?shù)闹映型?,樓梯靠連接到屋頂?shù)闹又?。重栱立柱支撐的亭榭有A型式單側樓梯式亭榭和B型I式雙側樓梯式亭榭兩種,重栱組84研究與探索合有五種: 1、三重轉角斜直栱疊筑一重斜華栱一頭連結樓梯,一頭承接上層斗栱,上托榭亭,下有立柱支撐; 2、只用一層斜華栱承托榭亭和樓梯; 3、自下而上兩重斜華栱:一頭連結樓梯,一頭承托上面兩重直栱;直栱只承托上端的榭亭; 4、最下面一重斜華栱一頭連結樓梯,一頭承托上層平座,平座上有一帶大櫨斗的立柱承托上端榭亭; 5、B型式雙側樓梯式亭榭用四重一斗二升直栱疊筑再用立柱承托支撐榭亭。其中,前四種支撐方式均將重栱和樓梯結合,一來穩(wěn)固斗栱,二來也能支撐樓梯,且所有斜華栱和平座上均有空間可容納人在上面活動,第五種樓梯并無支撐,僅用重栱支撐榭亭,斗栱上也沒有可供活動的空間。不用斗栱立柱而僅用兩側樓梯向中心的拱力支撐的亭榭也僅見安徽宿州靈璧縣所出的B型式雙側樓梯式亭榭一例)。這種不用支撐物的懸空建筑結構,或許與漢代拱券技術的發(fā)展有關。漢代亭榭僅用轉角斜直栱、斜華栱等疊加構成高大重栱以支撐多層建筑的技術,在目前只見于亭榭建筑中,這種結構不僅設計大膽,更是木構建筑發(fā)展中的一大創(chuàng)新。從亭榭建筑的結構上判斷,A型式亭榭的建筑結構相對其他亭榭較為簡單,B型式次之,A型式較為復雜,表現(xiàn)出較高的建造技術,而如圖四中B型式亭榭不用斗栱立柱支撐的結構,即使使用現(xiàn)代建筑技術也有很大的難度,何況在漢代,而且畫像中僅見一例,究竟是畫像為了表現(xiàn)榭亭下方的樂舞表演而將其支撐物略去,還是在漢代就已經出現(xiàn)了靠兩側伸出的樓梯拱起支撐懸空的亭榭,而漢代木結構技術是否已經發(fā)展到能夠實現(xiàn)這種建筑結構仍需更多考古學證據佐證。 三、亭榭建筑的源流 如上文所述,亭榭建筑形象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中晚期的畫像石上,但從其已經表現(xiàn)出的建筑技術看,在此之前應經歷了一個逐步成熟的發(fā)展過程。在先秦文獻中已出現(xiàn)了與臺榭有關的記載。書?泰誓記:“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眰髟?“土高曰臺,有木曰榭。”爾雅?釋宮訓詁又曰:“阇謂之臺,有木者謂之榭?!庇纱丝芍惹貢r期的臺榭是在夯筑的高臺上修建木結構房屋,是將木結構房屋與高臺相結合的高層建筑,夯土臺和木屋合稱臺榭。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上亦可見到臺榭形象,上海博物館所藏戰(zhàn)國銅上細線鏤刻的畫像中,榭亭就建筑在空心磚和夯土混筑的臺基上,榭亭從右到左為烹飪、飲食、歌舞場景。目前所見到的漢代亭榭,均以斗栱立柱等木結構支撐上層的榭亭。與先秦時期的臺榭相比,雖然二者的下部支撐結構有所不同,但兩者的榭亭之下均并未如樓閣一樣形成一個獨立的下層空間。因此可以說先秦時期的臺榭應為漢代亭榭的源頭,即漢代的亭榭是先秦時期臺榭的進一步發(fā)展。東漢時期,亭榭的發(fā)展不僅表現(xiàn)在下部由木結構支撐替代原來的夯土臺,并且在建筑形式上還產生了兩種變體:一種即用多層斗栱立柱取代高大的夯土臺基在平地上支撐起榭亭和兩側樓梯的亭榭,此種亭榭中的人物活動與此前在戰(zhàn)國銅上人物活動相同,均為宴樂嬉戲,不過這種雙側樓梯亭榭在漢代以后逐漸消失;另一種是用多層曲華栱及斜插栱立柱支撐其榭亭和一側樓梯的臨水亭榭,榭亭被斗栱立柱架空托立于水面上方,此種亭榭在結構上與此前的臺榭有較大差異,并逐步演變成為后世所熟知的水榭。文獻中“水榭”一詞最早見于唐代。舊唐書?裴度傳記:“東都立第于集賢里,筑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碧拼逌浭萄玳L寧公主東莊應制:“水榭宜時陟,山樓向晚看?!蔽墨I中描述的多是水榭中閑情雅致的生活,關于其結構并未有詳細的記載,不過在敦煌第三二一窟初唐時期的壁畫中,有一水上建筑,下有斗栱立柱支撐,上為雙層木結構榭屋,其建筑結構與漢畫像中的亭榭有著較為明顯的承繼關系。因此,推測唐代文獻中水榭的結構與漢畫像中的臨水亭榭亦有密切的承繼關系。由此可知最早見于唐代文獻的水榭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 四、漢代亭榭的功能 從漢代亭榭畫像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亭榭的建筑結構,而且對于亭榭作為一類建筑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內涵也會有進一步的理解。從表一對畫像的描述可以看出,畫像中有的亭榭與其他建筑一起組成一個庭院圖,有的亭榭單獨存在于一幅畫像中。前者以滕州市東桑村鄉(xiāng)西戶口村出土畫像石上的庭院圖(圖八)為例,根據畫像石從右向左,從下向上的敘述順序,該庭院入口為右側的樓闕,主體建筑為一座四層樓閣,院子后方為一亭榭建筑,亭榭前方的地面上有人在表演建鼓樂舞。與該畫像類似的亭榭圖還有滕州龍陽鎮(zhèn)和棗莊山亭區(qū)所出的兩幅,從這三個庭院圖來看,在庭院建筑組合中,亭榭處于相對靠后的位置,一般在闕、樓建筑之后。單獨的亭榭則以圖二中所示的四幅亭榭圖最為典型,畫面由一座亭榭及其與其相關的人物活動組成。從上表中亭榭中人物形象活動內容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祭拜類場景。有兩種:以滕州西古村出土亭榭圖為例,畫面左側為林苑,正中偏上的位置有兩人在拜謁正中的羽人,左上角為馴馬射擊場景,右側亭榭的榭屋相對于其他臨水亭榭要小得多,小到無法容納一人。在支撐的斜華栱上一人盤膝端坐其上,在支撐的立柱旁還有一只向上的龜。畫面下方帶進賢冠的六人正在白猿的引領下躬身登臨水榭。而畫面中心的帶翼的仙人雖不確知其為具體身份,但整幅圖所透漏出來的求仙升高之意已非常明顯。在鄒城黃路屯亭榭中的人物顯然在躬身向右祭拜,而在下鎮(zhèn)頭的亭榭圖中已明確刻畫出榭亭中人物祭拜的對象女媧。另外,在滕州駁山頭的亭榭畫像中榭亭內有一人垂釣,樓梯上有人奏樂,右上角也有一羽人,與滕州西戶口村亭榭畫像中的羽人形象相似。亭榭下方也有白虎、烏龜?shù)认槿鹦蜗?,只是并無祭拜場面。雖然祥瑞符號在東漢中晚期的畫像中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裝飾風格,但在鄒城下鎮(zhèn)頭的亭榭畫像中,亭榭中的人物在看到祥瑞出現(xiàn)的時候進行的祭拜行為,說明這一類亭榭是一個能夠讓人接近祥瑞,進行祭拜祈福的場所。 2.垂釣類場景。以棗莊駁山頭、曹埠及漢風樓藏棗莊亭榭圖為例,亭榭中只有一人在垂釣,由此推測漢代亭榭有垂釣之用。 3.端坐類場景。以微山兩城所出亭榭圖之一為例,榭亭中一人端坐,回廊上一人垂釣。另有滕州西戶口畫像石中亭榭圖,一男一女端坐于榭亭之中,回廊上或有一人垂釣的場景。亭榭圖中數(shù)量最多的就是人物端坐其中的畫像,而這類亭榭究竟為何種用途仍有待推敲。那端坐榭亭之中的人物究竟在干什么呢?從西戶口村的庭院圖來看,亭榭前方的地面上有樂舞游戲表演,但除了亭榭上的人物之外,并未有別的人在看,從庭院結構推測,亭榭內的一男一女或許在觀看前方地面上的樂舞表演。除了滕州龍陽鎮(zhèn)和棗莊山亭的庭院圖之外,其他的有人端坐榭亭的亭榭圖均為獨立成畫,無法確知亭榭周邊場景,但從前三幅圖來看,或許這些端坐榭亭中的人物也在觀賞什么表演,但畫面大小所限,未能完全表現(xiàn)出來,但可據此推測這類場景中的亭榭或許為觀賞樂舞的場所。 4.游戲觀賞類場景。以表中兩幅B型亭榭圖為例,榭亭中人物均在投壺嬉戲,亭榭前方地面上還有樂舞表演,顯然為休閑娛樂之所。另外,如上文所述,漢代亭榭既是先秦臺榭的繼承和發(fā)展,那借助文獻中有關臺榭的描述,也能為我們了解亭榭建筑功能提供很多參考。根據記載,先秦時期臺榭建筑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臺榭最初是用于軍事目的,國語?楚語上:“故先王之為臺榭也,榭不過講軍實,臺不過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臺度于臨觀之高。”說明在軍營里是建在主將領的營房附近,筑高臺登臨高處以觀氣象吉兇,建榭屋為講習軍事、檢閱士卒。也有記載認為臺榭是收藏樂器的場所,公羊傳?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災。周災。不志也。其曰宣榭。何也。以樂器之所藏。目之也?!睗h書?五行志上:“榭者所以藏樂器也?!倍谏罱ㄖ信_榭又是避暑納涼之所,如管子?法法曰:“為宮室臺榭,足以避燥濕寒暑,不求其大?!闭f明其確有避暑燥濕之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漢畫像中的亭榭圖,對漢代亭榭建筑的結構、類型及其源流問題進行了討論,并通過對畫像內容的觀察,結合文獻記載,對漢代亭榭的建筑功能的繼承和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認識。首先,對漢畫像中亭榭建筑進行了識別和命名,理清亭榭在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中所處的位置及其發(fā)展的軌跡,即漢代亭榭是對先秦時期臺榭建筑的繼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鹽酸毛果蕓香堿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服務器托管合同書模板
- 綠色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合同
- 2025關于醫(yī)藥采購合同
- 品牌服務協(xié)議書合同范本
- 濱海新區(qū)應急管理局
- 房屋租賃權轉讓合同范文
- 建筑材料居間合同
- 藥品購銷標準合同
- 企業(yè)間借款擔保合同
- 幼兒園一日生活安全課件
- 《認罪認罰案件被追訴人反悔應對機制研究》
- 多旋翼無人飛行器嵌入式飛控開發(fā)實戰(zhàn)-基于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代碼實現(xiàn)
- 國家開放大學護理社會實踐報告
- 投資項目評估管理制度
- 《工程地質》試題及答案四
- 工程項目歸檔資料目錄范本
- 氦離子化色譜法測試電氣設備油中溶解氣體的技術規(guī)范
- 地 理探究與實踐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課件 2024-2025學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
- 內燃機車鉗工(中級)職業(yè)鑒定理論考試題及答案
- 長期處方管理規(guī)范-學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