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pdf_第1頁
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pdf_第2頁
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pdf_第3頁
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pdf_第4頁
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1 一 填空題 1 0 09 9 廣東廣東 已知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為正數(shù) 且 2 1 則 2 09廣 東廣 東 已 知 等 比 數(shù) 列滿 足 且 則當 時 3 0909安 徽 文 安 徽 文 已 知 an 為 等 差 數(shù) 列 則 4 09 江西文 江西文 公差不為零的等差數(shù)列的前 項 和 為 若是的 等 比 中 項 則 60 5 09 湖南文 湖南文 設(shè)是等差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 已知 則等于 49 6 0909 福建理 福建理 等差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為 且 6 4 則公差 d 2 7 7 0909 遼寧文 遼寧文 已知為等差數(shù)列 且 2 1 0 則公差 d 8 09 遼寧理 遼寧理 設(shè)等比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為 若 3 則 9 9 0909 寧夏理 寧夏理 等比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為 且 4 2 成等差數(shù)列 若 1 則 15 10 09 四川文 四川文 等差數(shù)列 的公差不為零 首項 1 是和的等比中項 則數(shù)列 的前 10 項之和是 100100 11 09 湖北文 湖北文 古希臘人常用小石子在沙灘上擺 成各種性狀來研究數(shù) 例如 w w w k s 5 u c o m 他們研究過圖 1 中的 1 3 6 10 由于這些 數(shù)能夠表示成三角形 將其稱為三角形數(shù) 類似地 稱圖 2 中的 1 4 9 16 這樣的數(shù)成為正方形數(shù) 下 列 數(shù) 中 既 是 三 角 形 數(shù) 又 是 正 方 形 數(shù) 的 是 A 289 B 1024 C 1225 D 1378 1212 0909 寧夏文 寧夏文 等差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為 已知 則 10 13 09 重慶文 重慶文 設(shè)是公差不為 0 的等差數(shù)列 且成等比數(shù)列 則的前項 和 14 0909 安徽 安徽 已知數(shù)列為等差數(shù)列 且有 1 3 5 105 2 4 6 99 以 表示的前項和 則使得達到 最大值的是 20 n a 3 a 9 a 2 5 a 2 a 1 a 2 2 n a 0 1 2 n an 2 525 2 3 n n aan 1n 2123221 logloglog n aaa 2 n n a n n S 4 a 37 aa與 8 32S 10 S n S n a 7 S n a n S 3 S 1 a n a 7 a 4 a 3 a 1 2 n a n S 6 3 S S 6 9 S S 7 3 n a n s 1 a 2 a 3 a 1 a 4 s n a 1 a 2 a 1 a 5 a n a n S 2 11 0 mmm aaa 21 38 m S m n a 1 2a 136 a a a n an n S 2 7 44 nn n a n S n an n S n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2 15 09江 西 理 江 西 理 數(shù) 列的 通 項 其前項和為 則為 470 16 0909 全國 全國 設(shè)等差數(shù)列的前項和為 若 則 24 17 09 浙江理 浙江理 設(shè)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 前項和為 則 15 k s 5 u c o m 18 09 浙江文 浙江文 設(shè)等差數(shù)列的前項和為 則 成等差數(shù) 列 類比以上結(jié)論有 設(shè)等比數(shù)列的前項積 為 則 成等比數(shù)列 19 09北 京 文 北 京 文 若 數(shù) 列滿 足 則 前 8 項的和 255 用數(shù)字作答 20 09北 京 理北 京 理 已 知 數(shù) 列滿 足 則 1 0 21 09 江蘇卷 江蘇卷 設(shè)是公比為的等比數(shù)列 令 若數(shù)列 有連續(xù)四項在集合中 則 9 22 09 09 山東山東 在等差數(shù)列中 3 7 5 2 6則 a6 13 23 09 全國卷 文 全國卷 文 設(shè)等比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 為 若 則 3 24 0909 全國卷 理 全國卷 理 設(shè)等差數(shù)列的前項 和為 若則 9 25 09 遼寧遼寧 已知數(shù)列為等差數(shù)列且有 6 5 5 3 5 則 4 1 3 26 0909 寧夏海南卷理 寧夏海南卷理 等差數(shù)列 前 n 項和為 已知 0 38 則 m 10 27 09 陜西卷文 陜西卷文 設(shè)等差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為 若 則 2n w w w k s 5 u c o m 28 0909 寧夏卷文 寧夏卷文 等比數(shù)列 的公比 已知 1 則 的前 4 項 和 w k s 5 u c o m 29 09 湖南理湖南理 將正 ABC 分割成 2 n N 個全等的小正三角形 圖 2 圖 3 分別給出 了 n 2 3 的情形 在每個三角形的頂點各放置一 個數(shù) 使位于 ABC 的三遍及平行于某邊的任一直 線上的數(shù) 當數(shù)的個數(shù)不少于 3 時 都分別一次 成等差數(shù)列 若頂點 A B C 處的三個數(shù)互不相同 且和為 1 記所有頂點上的數(shù)之和為 f n 則有 f 2 2 f 3 f n n 1 n 2 w w w k s 5 u c o m n a 222 cossin 33 n nn an n n S 30 S n an n S 9 72S 249 aaa n a 1 2 q n n S 4 4 S a n an n S 4 S 84 SS 128 SS 1612 SS n bn n T 4 T 812 48 TT TT 16 12 T T n a 11 1 2 nn aaa nN 5 a 8 S n a 43412 1 0 N nnnn aaaa n 2009 a 2014 a n aq 1q 1 1 2 nn ban n b 53 23 19 37 82 6q n a n a n s 361 4 1ssa 4 a n an n S 53 5aa 9 5 S S n a n a n S 1m a 1m a 2 m a 21m S n a n s 63 12as n a n a0q 2 a 21 6 nnn aaa n a 4 S 15 2 n 2 n 10 3 1 6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3 答案 30 10 浙江 浙江 設(shè) n S為等比數(shù)列 n a的前n項和 25 80aa 則 5 2 S S 11 31 1010全 國全 國 如 果 等 差 數(shù) 列中 那么28 3232 1010 遼寧 遼寧 設(shè) n S為等比數(shù)列 n a的前n項和 已知 34 32Sa 23 32Sa 則公比q 4 3333 10 遼寧遼寧 設(shè) an 是正數(shù)組成的等比數(shù)列 n S 為其前 n項和 已知 a2a4 1 3 7S 則 5 S 31 4 34 10 安徽 安徽 設(shè)數(shù)列 n a的前 n 項和 2 n Sn 則 8 a的值為 15 35 1010 重慶 重慶 在等差數(shù)列 n a中 19 10aa 則 5 a的值為 5 3636 10 重慶重慶 在等比數(shù)列 n a中 20102007 8aa 則公比 q 的值為 2 37 1010 北京北京 在等比數(shù)列 n a中 1 1a 公比 1q 若 12345m aa a a a a 則 m 11 38 1010 天津天津 已知 n a是首項為 1 的等比數(shù)列 n s是 n a的前 n 項和 且 36 9ss 則數(shù)列 1 n a 的前 5 項和為 31 16 3939 10 廣東廣東 已知 n a為等比數(shù)列 Sn是它的前 n 項和 若 231 2aaa 且 4 a與 2 7 a的等差中項 為 5 4 則 5 S 31 4040 1010 全國全國 已知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 n a 123 a a a 5 789 a a a 10 則 456 a a a 5 2 4141 10 湖北湖北 已知等比數(shù)列 m a 中 各項都是正 數(shù) 且 1 a 32 1 2 2 aa成等差數(shù)列 則 910 78 aa aa 32 2 42 1010 福福建建 設(shè)等差數(shù)列 n a的前 n 項和為 n S 若 1 11a 46 6aa 則當 n S取最小值時 n 等于 6 43 1010 遼寧遼寧 設(shè) n S為等差數(shù)列 n a的前n項和 若 36 324SS 則 9 a 15 4444 10遼 寧遼 寧 已 知 數(shù) 列 n a滿 足 11 33 2 nn aaan 則 n a n 的最小值為 21 2 45 1010 天津天津 設(shè) an 是等比數(shù)列 公比2q 10 1 1 2 3 6 nn n a 345 12aaa 127 aaa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4 Sn為 an 的前 n 項和 記 2 1 17 nn n n SS TnN a 設(shè) 0 n T為數(shù)列 n T 的最大項 則 0 n 4 46 20102010 福建福建 在等比數(shù)列 n a中 若公比q 4 且前 3 項之和等于 21 則該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n a n 1 4 4747 10 江蘇江蘇 函數(shù) y x2 x 0 的圖像在點 ak ak2 處 的切線與 x 軸交點的橫坐標為 ak 1 k 為正整數(shù) a1 16 則 a1 a3 a5 21 48 1010 陜西文 陜西文 11 觀察下列等式 1 3 23 1 2 2 1 3 23 33 1 2 3 2 13 23 33 43 1 2 3 4 2 根據(jù)上述規(guī)律 第四個 等式 為 1 3 2 3 33 43 53 1 2 3 4 5 2 或 15 2 二 解答題 1 10 四川四川文文 已知等差數(shù)列 n a的前 3 項和為 6 前 8 項和為 4 求數(shù)列 n a的通項公式 w w w k s5 u c o m 設(shè) 1 4 0 n nn ba qqnN 求數(shù)列 n b的前 n 項和 n S 2 2 1010 陜西文陜西文 已知 an 是公差不為零的等差數(shù)列 a1 1 且a1 a3 a9成等比數(shù)列 求數(shù)列 an 的通項 求數(shù)列 2 an 的前n項和Sn 3 10 全國文全國文 已知 n a是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等比 數(shù)列且 12 12 11 2 aa aa 345 345 111 64 aaa aaa 求 n a的通項公式 設(shè) 2 1 nn n ba a 求數(shù)列 n b的前n項和 n T 4 10 安徽文安徽文 設(shè) 12 n C CC是坐標平面上 的一列圓 它們的圓心都在x軸的正半軸上 且都 與直線 3 3 yx 相切 對每一個正整數(shù)n 圓 n C都 與圓 1n C 相互外切 以 n r表示 n C的半徑 已知 n r 為遞增數(shù)列 證明 n r為等比數(shù)列 設(shè) 1 1r 求數(shù) 列 n n r 的前n項和 5 1010 重慶文重慶文 已知 n a是首項為 19 公差為 2 的等差數(shù)列 n S為 n a的前n項和 求通項 n a及 n S 設(shè) nn ba 是首項為 1 公比為 3 的等比 數(shù)列 求數(shù)列 n b的通項公式及其前n項和 n T 6 10 浙江文浙江文 設(shè) a1 d 為實數(shù) 首項為 a1 公差 為 d 的等差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滿足 56 S S 15 0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5 若 5 S 5 求 6 S及 a1 求 d 的取值范圍 7 10 山東文山東文 已知等差數(shù)列 n a滿足 3 7a 57 26aa n a的前 n 項和為 n S 求 n a 及 n S 令 2 1 1 n n b a nN 求數(shù)列 n b的前 n 項和 n T 8 8 1010 北京文北京文 已知 n a為等差數(shù)列 且 3 6a 6 0a 求 n a的通項公式 若 等 差 數(shù) 列 n b滿 足 1 8b 2123 baaa 求 n b的前 n 項和公式 9 9 1010 天津文天津文 在數(shù)列 n a中 1 a 0 且對任意 k N 2k 12k2k 1 a a a 成等差數(shù)列 其公差為 2k 證明 456 a a a成等比數(shù)列 求數(shù)列 n a的通項公式 記 222 23 23 n n n T aaa 證明 n 3 2nT2 n 2 2 1 10 0 0909 廣 東廣 東 文文 已 知 點 1 是 函 數(shù) 且 的圖象上一點 等比 數(shù) 列的 前項 和 為 數(shù) 列 的首項為 且前項和滿足 1 求數(shù)列和的通項公式 2 若數(shù)列 前項和為 問 的最小正整數(shù)是多少 w w w k s 5 u c o m 11 0909全 國 理 全 國 理 在 數(shù) 列中 I 設(shè) 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II 求數(shù)列的前項和 12 09 浙江文 浙江文 設(shè)為數(shù)列的前項和 其中是常數(shù) I 求及 II 若對于任意的 成等比數(shù)列 求的值 13 09 北京文 北京文 設(shè)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為 數(shù)列定義如下 對于正整數(shù) m 是使得不等式成立的 所有 n 中的最小值 若 求 若 求數(shù)列的前 2m 項 3 1 0 aaxf x 1 a n ancnf n b 0 n bcn n S n S 1 n S n S 1 n S2n n a n b 1 1 nnb b n n T n T 2009 1000 n n a 11 11 1 1 2 nn n n aaa n n n a b n n b n an n S n S n an 2 n Sknn nN k 1 a n a mN m a 2m a 4m a k n a 0 n apnq nNP n b m b n am 11 23 pq 3 b 2 1pq m b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6 和公式 是 否 存 在p和q 使 得 如果存在 求 p 和 q 的取 值范圍 如果不存在 請說明理由 w w w k s 5 u c o m 14 09 09 山東山東文文 等比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為 已知對任意的 點 均在函數(shù) 且均為常數(shù) 的圖像上 1 求 r 的值 11 當 b 2 時 記 求數(shù)列 的前項和 15 09 全國 文 全國 文 已知等差數(shù)列 中 求 前 n 項和 16 0909 安徽卷文 安徽卷文 已知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 Sn 2n2 2n 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 求數(shù)列 與 的通項公式 設(shè) 證明 當且僅當 n 3 時 w w w k s 5 u c o m 17 09江 西 文 江 西 文 數(shù) 列的 通 項 其前 n 項和為 1 求 2 求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 18 09 天津文 天津文 已知等差數(shù)列的公差 d 不 為 0 設(shè) 若 求數(shù)列的通 項公式 若成等比數(shù)列 求 q 的值 若 19 0909 全國 理 全國 理 設(shè)數(shù)列的前項和為 已知 I 設(shè) 證明數(shù)列是等比數(shù) 列 II 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20 0909 遼寧文 遼寧文 等比數(shù)列 的前 n 項和為 已知 成等差數(shù)列 1 求 的公比 q 2 求 3 求 21 09陜 西 文 陜 西 文 已 知 數(shù) 列滿 足 令 證明 是等比數(shù)列 求的通項公式 32 m bmmN n a n S nN n n S 0 x ybr b 1 bb r 1 4 n n n bnN a n bn n T n a 0 16 6473 aaaa n a n s n a 222 cossin 33 n nn an n S n S 3 4 n n n S b n n b n T n a 1 21 n nn qaqaaS 11 21 0 1 NnqqaqaaT n n n n 15 1 1 31 Saq n a 3211 SSSda且 2 2 22 1 1 2 1 1 1Nn q qdq TqSqq n nn 證明 n an n S 1 1 a 1 42 nn Sa 1 2 nnn baa n b n a n a n s 1 S 3 S 2 S n a 1 a 3 a n s n a 1 12 12 2 nn n aa aaanN 2 1nnn baa n b n a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7 2 22 2 09 湖北文 湖北文 已知 an 是一個公差大于 0 的等 差數(shù)列 且滿足a3a6 55 a2 a7 16 求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 若數(shù)列 an 和數(shù)列 bn 滿足等式 an 求數(shù)列 bn 的前 n 項和Sn 23 0909 福 建 文 福 建 文 等 比 數(shù) 列中 已 知 I 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若分別為等差數(shù)列的第 3 項和 第 5 項 試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及前項和 24 09重慶文 重慶文 已知 求的值 w w w k s 5 u c o m 設(shè)為數(shù)列的前項和 求證 答案答案 解答題解答題解答題解答題答案答案 1 10 四川文四川文 解答 4 Sn n n 1 2 q 1 nqn 1 n 1 qn 1 q 1 2 q 1 2 2 1010 陜西文陜西文 解答 an n Sn 2 n 1 2 4 10 安徽文 安徽文 n nnnn n n 1n 1n 1nnn 1n 1nn n 1n n n 11 n nn n n 12 331 sin 332 r1 2r 2 2rrr2r2r r3r rq3 n r1q3r3n 3 r 12 rr x C 解 1 將直線y 的傾斜角記為 則有tan 設(shè)的圓心為 0 則由題意得知 得 同理 從而 將代入 解得 故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 由于 故 從而 記S 121 n 121 n 121 n 1 1 r 12 33 3 3 1 32 3 1 3 3 3 1 33 3 3 3 1 333 3 3 2 22 3 9139 23 3 3 4224 n n nn nn n nn n n n n n nn n nn n Sn 則有 S S 得 2S 5 1010 重慶文 重慶文 解答 an 2n 21 Sn n2 20n Tn n2 20n 3n 1 2 6 10 浙江文 浙江文 解答 3 7 d 2 2 或 d 2 2 7 10 山東文 山東文 解答 Tn n 4 n 1 8 8 1010 北京文 北京文 解答 10 1 2212 n ann 1 1 4 1 3 1 n n n bq S q 9 9 1010 天津文天津文 解答 2 11 24 n n n a 2 222 n 3 3 2 21 為正整數(shù)n bbbb n n a 14 2 16aa n a 35 a a n b n bn n S 1 1221 1 4 4 n nnnn n a aaaaa bnN a 123 b b b 1 nnnn cb bS n cn 17 n Sn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8 1 10 0 0909 廣東廣東文文 解析 2 由得 滿 足 的最小正整數(shù)為 112 11 0909 全國 理 全國 理 分析分析 I II 由 I 知 12 09 浙江文 浙江文 解 析 當 成 等 比 數(shù) 列 即 整理得 對任意的成立 13 09 北京文 北京文 解解析析 假設(shè)存在 p 和 q 滿足條件 由 不等式及得 根據(jù)的定 義可知 對于任意的正整數(shù) m 都有 即 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 m 都成立 當 或 時 得 或 這與上述結(jié)論矛盾 當 即時 得 解得 存在p和q 使得 p 和 q 的取值范圍分別是 w w w k 14 09 09 山東山東文文 解 1 2 15 09全國 文 全國 文 解析 16 0909 安徽卷文 安徽卷文 解析 1 w w w k s 5 u c o m 2 由 1 知 1 2 11 2 3 33 nn n a nN 21 n bn nN 1 22 33 41 1111 n n n T bbb bbbb b 11 1 22121 n nn 1000 212009 n n T n 1000 9 n 1000 2009 n T 1 1 2 2 n n b nN 1 2 2 n n n an n S 1 n n 1 2 4 2n n 1 1 11 kSan 12 kknan mmm aaa 42 mmm aaa 4 2 2 18 12 14 2 kkmkkmkkm 0 1 kmk Nm10 kk或 3 7b 2 13 2 22 m mm m mm pnqm 0p mq n p 32 m bmmN m b 3132 mq mm p 231pqpmpq 310p 310p 31 pq m p 2 31 pq m p 310p 1 3 p 21 0 33 qq 21 33 q 32 m bmmN 1 3 p 21 33 q 1r 11 31133 22222 n nnn nn T 819819 nn Snn nn nSnn nn n 或 4 m an nN 1 1 2 n n b 221 11 1 16 2 n n Cabn 2 1 1 2 1 2 21 1 16 1 1 2 1 2 16 2 n n n n n Cn Cn n 09 10 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 數(shù)列數(shù)列 LPT 9 由即 即 又時成 立 即由 于 恒成立 w w w k s 5 u c o m 因此 當且僅當時 17 09江 西 文 江 西 文 解 1 由 于 故 故 2 兩式相減得 故 18 09 天津文 天津文 答案 1 2 3 略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