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管理2ppt課件.ppt_第1頁
信用風險管理2ppt課件.ppt_第2頁
信用風險管理2ppt課件.ppt_第3頁
信用風險管理2ppt課件.ppt_第4頁
信用風險管理2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7 03 2020 信用風險管理 27 03 2020 第一節(jié)信用風險的概念及其成因 27 03 2020 一 信用風險的概念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場交易對手違約而導致的損失的可能性 更為一般地 信用風險還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的變動和履約能力的變化導致其債務的市場價值變動而引起的損失可能性 信用風險與信貸風險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 信貸風險指在信貸過程中 由于各種不確定性 使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貸款 造成銀行貸款本金 利息損失的可能性 信貸風險與信用風險的主體是一致的 即均是由于債務人信用狀況發(fā)生變動給銀行經營帶來的風險 二者的不同點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資產的范圍 信用風險不僅包括貸款風險 還包括存在于其他表內 表外業(yè)務 如貸款承諾 證券投資 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風險 27 03 2020 信用風險還應包括主權風險 它是指當債務人所在國采取某種政策如外匯管制 致使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造成的損失 這種風險的主要特點是針對國家 而它不像其他的違約風險那樣針對的是企業(yè)和個人 信用風險對衍生金融產品和基礎金融產品的影響不同 信用風險的形式還包括結算前風險和結算風險 二 現代信用風險的成因 一 信用風險的廣泛存在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特征 案例 二 信用風險是信用當事人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信用風險可能導致損失 這里包括兩層意思 第一 對于信用活動的一個事件來說 只要它存在著損失的可能性 就表明它存在著信用風險 但這并不意味著該事件不存在盈利的可能性 第二 信用風險指的是一種可能性 是一種結果未知的未來事件 信用風險可能導致的損失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信用風險可能給行為人帶來直接的損失 二是信用風險還可以給行為人帶來潛在的損失 27 03 2020 二 現代信用風險的成因 三 信用風險的成因是信用活動中的不確定性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在于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產生意外的外益 它的后果就是損失 甚至是巨大的損失 信用風險還與其他金融風險往往相互交織在一起 互為因果關系 27 03 2020 第二節(jié)信用風險的度量 一 古典信用風險度量方法I 專家制度 一 專家制度的主要內容在專家制度下 各商業(yè)銀行自身條件的不同 在對貸款申請人進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內容上也會不盡相同 但是絕大多數銀行都將重點集中在借款人的 5C 上 即品德與聲望 資格與能力 資金實力 擔保 經營條件和商業(yè)周期 二 專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首先 要維持這樣的專家制度需要相當數量的專門信用分析人員 隨著銀行業(yè)務量的不斷增加 其所需要的相應信用分析人員就會越來越多 其次 專家制度實施的效果很不穩(wěn)定 第三 專家制度與銀行在經營管理中的官僚主義方式緊密相連 大大降低了銀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第四 專家制度加劇了銀行在貸款組合方面過度集中的問題 使銀行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第五 專家制度在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分析時 難以確定共同要遵循的標準 造成信用評估的主觀性 隨意性和不一致性 27 03 2020 二 古典信用風險度量方法II Z評分模型和ZETA評分模型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美國紐約大學斯特商學院教授愛德華 阿爾特曼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Z評分模型 1977年他又對該模型進行了修正和擴展 建立了第二代模型ZETA模型 一 Z評分模型的主要內容及其準確性分析阿爾特曼的Z評分模型是一種多變量的分辨模型 他是根據數理統(tǒng)計中的辨別分析技術 對銀行過去的貸款案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選擇一部分最能夠反映借款人的財務狀況 對貸款質量影響最大 最具預測或分析價值的比率 設計出一個能最大程度地區(qū)分貸款風險度的數學模型 對貸款申請人進行信用風險及資信評估 27 03 2020 二 阿爾特曼Z評分模型與債券評級級別的關系阿爾特曼教授的信用評分模型的主要用處之一 就是把等值的債券評級級別劃歸到相應的Z評分分值中每一類分值中去 這樣就可以使得信用分析師通過對每一檔債券評級級別的歷史信用數據來對借款人的違約概率進行估值 從而測算出信用風險的大小 三 私人控股企業(yè)的Z評分模型由于私人控股企業(yè)與大眾公司 上市公司 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 因而是原始的Z評分模型就不適應對私人控股企業(yè)的信用評分 因此 在原始Z評分模型公布后不久 阿爾特曼教授就對原始Z評分模型進行了修正 他把分辨函數中第四項指標X4的分子股權市值改成了股權的賬面值 并經過反復研究 計算以及大量的統(tǒng)計檢驗 設計出了適合私人控股企業(yè)的Z評分模型 Z 0 717X1 0 847X2 3 107X3 0 420X4 0 998X5 27 03 2020 四 對非制造業(yè)企業(yè)的Z評分模型 五 第二代Z評分模型 ZETA信用風險模型 1977年 阿爾特曼 Altman 赫爾德門 Haldeman 和納內亞南 Narayanan 對原始的Z評分模型進行了重大修正和提升 推出了第二代信用評分模型 ZETA信用風險模型 ZETAcreditriskmodel 新模型的變量由原始模型的5個增加到了7個 它的適應范圍更寬了 對不良借款人的辯認精度也大大提高了 27 03 2020 六 Z評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 Z評分模型和ZETA模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 兩個模型都依賴于財務報表的賬面數據 而忽視日益重要的各項資本市場指標 這就必然削弱模型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和及時性 其次 由于模型缺乏對違約和違約風險的系統(tǒng)認識 理論基礎比較薄弱 從而難以令人信服 再次 兩個模式都假設在解釋變量中存在著線性關系 而現實的經濟現象是非線性的 因而也削弱了預測結果的準確程度 使得違約模型不能精確地描述經濟現實 最后 兩個模型都無法計量企業(yè)的表外信用風險 另外對某些特定行業(yè)的企業(yè)如公用企業(yè) 財務公司 新公司以及資源企業(yè)也不適用 因而它們的使用范圍受到較大限制 27 03 2020 三 現代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方法 信用度量制模型 J P 摩根繼1994年推出著名的以VaR為基礎的市場風險度量制后 1997年又推出了信用風險量化度量和管理模型 信用度量制 隨后瑞士信貸銀行又推出另一類型的信用風險量化模型CreditRisk 兩者都在銀行業(yè)引起很大的反響 1999年4月 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提出名為 信用風險模型化 當前的實踐和應用 的研究報告 開始研究這些風險管理模型的應用對國際金融領域風險管理的影響 以及這些模型在金融監(jiān)管 尤其是在風險資本監(jiān)管方面應用的可能性 27 03 2020 一 受險價值 VaR 方法受險價值模型就是為了度量一項給定的資產或負債在一定時間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 如95 97 5 99 等 其價值最大的損失額 二 信用度量制 是由J P 摩根與其他合作者 美洲銀行KMV公司 瑞士聯合銀行等 在已有的 風險度量制 方法基礎上 創(chuàng)立的一種專門用于對非交易性金融資產如貸款和私募債券的價值和風險進行度量的模型 風險度量制方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 如果明天是一個壞天氣的話 我所擁有的可交易性金融資產如股票 債券和其他證券的價值將會有多大的損失 而信用度量制方法則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如果下一個年度是一個壞年頭的話 我的貸款及貸款組合的價值將會遭受多大的損失呢 27 03 2020 為了說明 信用度量制 方法 我們來看一看怎樣計算一筆貸款的受險價值量 并且討論一下圍繞著計算受險價值所涉及到的相關技術問題 這個例子是這樣的 五年期固定利率貸款 年貸款利率為6 貸款總額為100 百萬美元 借款企業(yè)信用等級為BBB級 1 借款企業(yè)信用等級轉換的概率 2 對信用等級變動后的貸款市值估價 3 計算受險價值量 VaR 27 03 2020 三 信用度量制方法與最低風險資本要求 將前面所計算出的貸款受險價值量與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和國際清算銀行對商業(yè)銀行所規(guī)定的以風險資產為基礎的8 資本要求相比較 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即使依據信用度量制測算出了1 的貸款受險價值量 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 以受險價值所確定的風險資本量也不能完全抵補貸款所遭受的重大損失 鑒于這種情況 近年來國際清算銀行也準許商業(yè)銀行從3 4之間選擇一個適宜的乘數因子對貸款的受險價值進行放大 據美國學者Boudoukh Richardson和Whitelaw在1995年所做的研究表明 利用3 4乘數因子對受險價值加以放大并據此確定其風險資本 基本可以抵補某些金融資產的重大價值損失 27 03 2020 四 信用度量制模型若干引起爭議的技術問題信用度量制模型還存在著若干尚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1 關于信用等級的轉換問題 2 關于貸款的估價問題 27 03 2020 第三節(jié)信用資產組合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 一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運用 一 信用悖論問題 二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概覽 三 運用標準組合方法所面臨的若干問題1 組合內的資產間相關性估計困難重重 2 信用資產收益分布的非正態(tài)性 3 有關信用資產的相關資料匱乏 27 03 2020 二 信用度量制組合模型 信用度量制方法是一組用來測定信用資產組合價值和風險的分析法和數據庫 它是由J P 摩根公司的古普頓 芬格和伯哈蒂在1997年年初所建立并由J P 摩根在當年的4月對外公布的 一 信用度量制模型 正態(tài)分布條件下的組合受險價值量1 聯合信用等級轉換概率 2 資產價值波動與信用等級轉換的關系 3 怎樣計算相關系數的例子 4 兩貸款組合的聯合貸款價值量 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