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pptx_第1頁
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pptx_第2頁
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pptx_第3頁
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pptx_第4頁
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有的人紀(jì)念魯迅有感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么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dāng)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燃燒。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仁人之心它的源頭就在孟子,“當(dāng)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边@是老百姓對官員的最低要求。為官者,必須有一種對權(quán)力如履薄冰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和責(zé)任感。溫家寶總理說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讓你坐臺上?!?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選文的思想內(nèi)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清選文的行文思路,學(xué)習(xí)古今對比的說理方法。3把握孟子“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第一課時,王語暴以好樂庶幾有諸獨樂樂孰樂臣請為王言樂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則王矣,y,shj,zh,Yul,l,Wil,yu,c,mo,wng,生字認(rèn)讀,自主學(xué)習(xí),梳理文意,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痹唬骸昂脴泛稳??”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齊國大臣莊暴來見孟子說:“我莊暴被王召見,王告訴我說他喜歡音樂,我莊暴沒有話回答(不知道怎么說才好)?!苯又鴨枺骸跋矚g音樂怎么樣呢?”孟子說:“如果王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就會很不錯了!”過了些時候,孟子進見齊王說:“王曾經(jīng)把自己喜歡音樂告訴莊暴,有這件事嗎?”齊王變了臉色,說:“寡人不能喜歡古代圣帝明王的音樂,只不過喜歡世俗的音樂罷了。”,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唬骸翱傻寐勁c?”曰:“獨樂樂【yul】,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孟子說:“如果王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就會很不錯了!現(xiàn)在的音樂跟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饼R王說:“這道理可以說給我聽聽嗎?”孟子說:“獨自娛樂的快樂,和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說:“不如跟眾人一起娛樂?!泵献诱f:“跟少數(shù)人娛樂的快樂,跟多數(shù)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說:“不如跟多數(shù)人一起娛樂?!?“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yu之音,舉疾首蹙頞c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mo之美,舉疾首蹙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孟子說:“請讓我給王談?wù)剨蕵返牡览恚杭偈雇踉谶@里奏樂,百姓聽到了王這里鳴鐘擊鼓的聲音,聽到了王這里吹簫奏笛的聲音,都頭痛皺眉頭并且互相告訴說:我們王喜歡奏樂,為什么使我們到了這種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見面,兄弟妻子?xùn)|逃西散。假如王在這里狩獵,百姓聽到王這里車馬的聲音,見到王這里軍旗儀仗的美麗,都頭痛皺眉頭并且互相告訴說:我們王喜歡打獵,為什么使我們到了這種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見面,兄弟妻子?xùn)|逃西散。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王不跟百姓同樂(所謂同樂,即王以百姓之樂為樂,百姓以王之樂為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國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假如王在這里奏樂,百姓聽到了王這里鳴鐘擊鼓的聲音,聽到了王這里吹簫奏笛的聲音,都眉開眼笑地互相告訴說:我們王或許沒病沒災(zāi)的吧,要不怎么能熱熱鬧鬧地演奏音樂呢?假如王在這里狩獵,百姓聽到王這里車馬的聲音,見到王這里軍旗儀仗的美麗,都眉開眼笑地互相告訴說:我們王或許沒病沒災(zāi)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王跟百姓同樂。如果王跟百姓同樂,那么就能成就王業(yè)了。”,通假字,可得聞與今王田獵于此今之樂由古之樂直好世俗之樂耳,與,通“歟”。,田,通“畋”tin,打獵。,“由”通“猶”,如同。,“直”通“只”,只是。,詞類活用,今王鼓樂于此獨樂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則王矣,名詞作動詞,彈奏、敲出,名詞作動詞,欣賞音樂,形容詞作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名詞作動詞,成就王業(yè),取得天下,文言句式,暴見于王他日,見于王,不若與人不若與眾,好樂何如?何以能鼓樂也?何以能田獵也?,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王欲暴以好樂今王鼓樂于此,狀語后置句,見羽旄之美,定語后置句,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何以能鼓樂也?,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把它們譯成現(xiàn)代漢語。,我被齊王召見,(被動句,“于”表示被動。)齊王把(他)愛好音樂的事告訴我,(狀語后置)憑什么(為什么)能奏樂呢?(賓語前置),一詞多義,1、暴見于王,2、今王鼓樂于此,于:以:庶幾:其:,1、王語暴以好樂,2、暴未有以對也,3、何以能田獵,1、則齊國其庶幾乎,2、吾王庶幾無疾病與,1、人不得,則非其上矣,2、則齊國其庶幾乎,(表示被動),(介詞,在),(介詞,把),(介詞,用),(介詞,憑借),(副詞,差不多),(副詞,也許,大概),(代詞,他們的),(語氣副詞,也許),探究文本,1、孟子是如何調(diào)控與齊王談話的氣氛的?,引入話題,轉(zhuǎn)換話題,直切正題,得出結(jié)論,投其所好,請君入甕,形象生動,水到渠成,由談樂(yu)而言樂(l),正反對照引出與眾樂樂,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可王天下,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2、齊宣王“變乎色”說明什么?,齊王變了臉色,并稱自己喜好的不是先王之樂,只是世俗之樂。齊王變了臉色,固然是“慚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為自己不喜歡先王之樂而愛好世俗之樂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張先王之樂反對世俗之樂的,他正面承認(rèn)自己愛好世俗之樂,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場對立起來了。表明這時的談話氣氛并不融洽。,儒家學(xué)者把樂分為兩類:一類是先王之樂(也就是古代圣賢之君的音樂),一類是世俗之樂??鬃拥热寮覍W(xué)者認(rèn)為,先王之樂有助于克己復(fù)禮、修身養(yǎng)性或協(xié)和社群關(guān)系。俗樂的種類異常繁多,其共同本質(zhì)則是有悖于儒家追求的政教倫理目的儒家學(xué)者認(rèn)為這種音樂能使聽者放蕩無節(jié),甚至流于淫濫。所以他們對俗樂的批評不絕于耳,或者一言以蔽之曰“淫”,或謂之“亂世之音”等等。但是,上層統(tǒng)治者卻往往喜歡俗樂。在孟子和齊宣王這番對話大約一百年之前,魏文侯就說自己聽古樂昏昏欲睡,聽俗樂卻不知疲倦。,“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庶幾乎。”不僅迎合了齊王,引起了齊王的興趣,改變了談話的氣氛,而且巧妙地把談話由音樂引入政治領(lǐng)域。然后再補充一句“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既是承接齊王“先王之樂”“世俗之樂”之言而來,又改變了原來的概念,進一步轉(zhuǎn)換話題。先王之樂、世俗之樂和“古之樂”“今之樂”既相同又不同,兩者雅俗的區(qū)分明顯,無論今樂古樂,都有雅有俗。在偷換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轉(zhuǎn)換了話題?!捌鋵?,今樂古樂何可同也?但與民同樂之意,則無古今之異耳?!?朱熹孟子集注)避開容易引起齊王反感的音樂的雅俗問題,借題發(fā)揮,巧妙地把音樂話題轉(zhuǎn)為政治話題,既不喪失自己對音樂的一貫立場,又把談話引入了自己想說的領(lǐng)域。,3、“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谡麄€論辯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4、體會談話中的兩層鋪墊的作用。,這兩層鋪墊就是孟子的兩次提問“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和“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和齊宣王兩次回答“不若與人?!焙汀安蝗襞c眾。”(作用:說這話的前提是齊王忍不住主動地說“可得聞與?”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闡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確,一是蓄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重談話氣氛,誘導(dǎo)齊王在思想上趨向自己與民同樂的觀點。),5、孟子描繪了人民個個“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悲慘圖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國君身體健康的太平景象這兩幅畫面,其作用是什么?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說教。通過描寫來說理,在議論文中可以借鑒使用。,鼓樂、田獵疾首蹙顎悲慘圖景反面對比鼓樂、田獵欣欣然有喜色太平景象正面兩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對比,揭示是否與民同樂帶來的不同的政治效果。作為君王自然希望百姓們能夠欣欣然有喜色,能夠關(guān)心自己愛戴自己,那么王應(yīng)與民同樂。齊王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孟子的主張,也家一起欣賞才好,那么自然就是與民同樂!兩幅畫面的對比更加沒法駁斥,難道你喜歡百姓們看見你就頭痛?,通過對比手法展示了兩幅畫面:悲景圖: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樂景圖:舉欣欣然而相告,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見梁惠王,第二課時,檢測預(yù)習(xí),經(jīng)史勿亟,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於牣魚躍,j,yu,yu,yu,zhu,w,rn,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害,通“曷”,何日,何時。,女,通“汝”。,自主學(xué)習(xí),梳理文意,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環(huán)視著鴻雁麋鹿,說:“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為樂嗎?”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回答說:“只有有才有德的人能夠以此為樂,無才無德的人即便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自主學(xué)習(xí),詩云: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史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詩經(jīng)大雅靈臺說:開始營建靈臺,于是反復(fù)地量度。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開始營建的時候文王說不要著急,可是百姓十分踴躍,就好像兒子為父親做事一樣跑來。文王在那飼養(yǎng)禽獸的靈囿當(dāng)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看到母鹿長得胖嘟嘟的并且有光澤,鳥兒則長著潔白的羽毛。文王在那靈沼旁邊,滿池子里的魚兒在歡喜跳越。文王雖然靠百姓的力量建了高臺深池,可是百姓卻非常高興,把他的臺子叫做靈臺,把他的池沼叫做靈沼,對它有禽獸魚鱉感到高興。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麼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于盡,即使你有高大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探究文本,1.想象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的場景梁惠王正在花園中休閑散心,孟老頭又去拜見他了。他一邊左顧右盼地觀賞園林池臺中的珍禽異獸,一邊漫不經(jīng)心的問:“你們這些不言利的賢人先生們覺得這園林風(fēng)光,這珍禽異獸怎樣???你們也會以此為樂嗎?”語辭間滿含奚落的味道。想不到孟老先生聰明人裝糊涂,就像沒有覺察出什么來似的,反而將話就話,接過他的話頭來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題:“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合作探究,2.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的?該主張的具體內(nèi)涵是什么?正反對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證作為論據(jù),提出了當(dāng)政者應(yīng)“與民同樂”的思想主張。從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領(lǐng)導(dǎo)人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殘暴專制獨裁者窮奢極欲,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其結(jié)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貴州省大方縣第三中學(xué),34,2020/5/19,3.請結(jié)合歷史和現(xiàn)實談?wù)勀銓Α百t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的理解。從歷史的情況看,夏桀王固然沒有好下場,后世的殷紂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宮,隋煬帝修迷樓,慈禧太后建頤和園等,大興土木,原本都是為了享受快樂,但由于貪婪殘暴,不顧人民死活,結(jié)果是民怨鼎沸,幾乎沒有一個有好結(jié)局,也沒有一個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樂。這些都證實了孟子“與民同樂”思想的正確性。其實與民同樂的思想對各級領(lǐng)導(dǎo)人來說都很重要,比如說,作為一個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人,是一心想中飽私囊,撈它一把,還是想致力于改善廣大職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這的確是一塊試金石。而實際情況是,往往那些只顧自己,不惜鋌而走險的人,雖然也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滿足自己的欲望,真的撈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難填,其最終結(jié)果多半是以身試法,并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只有行為方式對了,人才能獲得快樂。行為方式不對,那么永遠得不到快樂。俗話說:“一步錯,步步錯”,又說:“一步走錯,全盤皆輸”。,齊宣王見孟子,第三課時,誦讀正音,放于瑯琊,秋省斂而助不給,睊睊,慝,徵招,fng,y,xng,j,jun,t,zhsho,自主學(xué)習(xí),梳理文意,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從前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zhuǎn)附、朝儛兩座山去觀光游覽,然后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該怎樣做才能夠和古代圣賢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說: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諸侯去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報告在他職責(zé)內(nèi)的工作的意思。沒有不和政事有關(guān)系的。春天里巡視耕種情況,對糧食不夠吃的給予補助;秋天里巡視收獲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助。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出來巡游,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來游樂,我怎么能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樂,足以作為諸侯的法度?!?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說,大戒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徴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現(xiàn)在可不是這樣了,興師動眾而行,并且征集糧食,運轉(zhuǎn)糧食而食,饑餓的人得不到糧食,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側(cè)目而視,都批評埋怨,于是他們就為非作歹了。這種出游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流、連、荒、亡,連諸侯們都為此而憂慮。從上游向下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連;打獵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jié)制叫做亡。古代圣賢君王既無流連的享樂,也無荒亡的行為。至于大王您的行為,只有您自己選擇了?!褒R景公聽了晏子的話非常高興,先在都城內(nèi)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然后駐扎在郊外,打開倉庫賑濟貧困的人。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chuàng)作一些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畜君有什么不對呢?畜君,就是熱愛國君的意思?!?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遵海而南秋省斂而助不給為諸侯度()民乃作慝()師行而糧食()人不得,則非其上(),(遵:沿著。),(?。阂暡?。,不足。),度:法度,準(zhǔn)則。,慝:邪惡。,師:眾人。,非:責(zé)怪,非難。,問題歸納,2.歸納詞類活用現(xiàn)象。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歡樂,以為憂愁。)出舍于郊(舍:名詞活用為動詞,居住。),問題歸納,3.分類列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