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_第1頁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_第2頁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_第3頁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_第4頁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慢性胃炎的 中西醫(yī)防治,“十人九胃” “胃病不忌嘴,醫(yī)生跑斷腿”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一、概述*,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e) 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 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按胃鏡形態(tài)學觀察分為淺表性、萎縮性、肥厚性和伴隨其他疾病的胃炎。,隨著纖維胃鏡應(yīng)用,胃炎研究更加深入。 慢性胃炎的分類方法繁多,至今尚未統(tǒng)一。 1982年我國慢性胃炎學術(shù)會議分為: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胃脘痛、 反胃、 嘈雜、 泄瀉、 便秘、 胃痞,二、病因*,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一般認為 與周圍環(huán)境的有害因素有關(guān)

2、與易感體質(zhì)有關(guān) 這些物理、化學、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長期反復(fù)作用于易感人體引起慢性胃炎,物理因素:長期飲濃茶、烈酒、咖啡, 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飲食;,化學因素:長期大量服非甾體類消炎藥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吸煙等;,生物因素:細菌尤其是HP感染; 免疫因素: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檢出壁細胞抗體(PCA),伴惡性貧血者還能檢出內(nèi)因子抗體(1FA);,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愈來愈受到重視 疾?。盒牧λソ?肝硬化合并門脈高壓 營養(yǎng)不良 糖尿病 甲狀腺病 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 干燥綜合征 胃部其他疾病,三、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 癥狀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

3、不一致 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 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 如:上腹部隱痛、食欲不振、 餐后飽脹、反酸等。,1淺表性胃炎,可無癥狀, 或有不規(guī)則上腹隱痛, 尤以進食油膩食物較為明顯。 亦可有反酸、噯氣、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服堿性藥物有時可暫時緩解。,2萎縮性胃炎,上消化道癥狀較明顯,如上腹部不適、疼痛、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有時癥狀頗似消化性潰瘍,并可有出血。 胃竇萎縮性胃炎以缺鐵性貧血多見; 胃體萎縮性胃炎表現(xiàn)為體重下降、 貧血、舌炎、舌乳頭萎縮; 彌漫性胃體萎縮性胃炎 多伴有惡性貧血,(二) 胃鏡檢查,1淺表性胃炎 病變可為彌漫性或局限性, 以局限于胃竇部為多見。 粘膜充血、水

4、腫、呈花斑狀紅白相間的改變,且以紅為主,或呈麻疹樣表現(xiàn),有灰白或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可有局限性糜爛和出血點,糜爛灶直徑約0.5-1.0cm,似臍樣突起,故稱糜爛性胃炎或疣狀胃炎。,2. 萎縮性胃炎 病變可局限于胃竇部或向胃體部擴展,亦可為胃體部彌漫性萎縮而胃竇正常。 胃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紅色,可呈淡紅色、灰色、灰黃色或灰綠色, 重度萎縮呈灰白色,色澤深淺不一,皺襞變細、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見如樹枝狀或網(wǎng)狀。 有時萎縮粘膜可見上皮細胞增生而成的顆粒。 萎縮的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爛灶。,(三)胃粘膜活組織檢查,淺表性胃炎 淺層炎性細胞浸潤,腺體正常。 萎縮性胃炎 全層炎性細胞浸潤, 腺體大部消失

5、, 代以幽門腺化生與腸腺化生, 嚴重者有異型增生。,(四)胃液分析,淺表性胃炎胃酸正?;蛏愿撸?萎縮性胃炎胃酸正常、減少或缺乏。 測定基礎(chǔ)泌酸量(BAO)、 最大泌酸量(MAO) 及胃液pH值, 對診斷病變性質(zhì)、指導(dǎo)治療有幫助。,(五)X線鋇劑檢查,淺表性胃炎缺乏陽性征象; 疣狀胃炎胃竇部有結(jié)節(jié)狀皺襞,某些結(jié)節(jié)的中央有鋇斑; 萎縮性胃炎粘膜皺襞減少,平坦; 胃竇炎可見胃竇輪廓呈鈍鋸齒狀, 竇部痙攣,也可有粘膜紊亂、 充盈缺損、向心性狹窄等改變。,(六)胃粘膜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活動性炎癥、糜爛、萎縮、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病變明顯或嚴重者,及合并有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胃炎,均應(yīng)該檢查胃粘膜幽門螺

6、旋桿菌。 常用檢查方法有多種: 染色法、 培養(yǎng)細菌法、 快速尿素酶檢測法、 測定細菌抗體法。,(七)鑒別診斷,慢性胃炎要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胃潰瘍 胃癌 慢性膽囊炎 膽石癥,四、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1消除病因 忌煙、酒 飲食要規(guī)律 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 積極治療有關(guān)的感染病灶,2對癥治療 上腹痛:口服 顛茄片8mg,3次/d, 阿托品0.3mg,3次/d, 普魯本辛15mg,3次/d。 嘔吐:口服 胃復(fù)安5-10mg,3次/d, 嗎丁啉10-20mg,3次/d, 西沙比利 5-10mg,3次/d, (普瑞博思),3保護胃粘膜 胃酸增高者,可服用制酸劑: 硫糖鋁1.0g,3-4次/d

7、; 復(fù)方胃舒平片2-4片,3次/d; 氫氧化鋁凝膠10mg,3-4次/d。 或用奧美拉唑(OME,洛賽克)20mg, 1次晨服,2-4周1個療程。 胃酸缺乏或降低者,可口服: 0.5稀鹽酸或胃酶合劑 10ml,3次/d; 合并缺鐵性貧血者可口服: 硫酸亞鐵0.3g,3次/d, 富馬酸亞鐵0.2-0.4g,3次/d。,4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可進行抗菌治療 方案一:以鉍劑為基礎(chǔ)。膠態(tài)次枸櫞酸鉍、甲硝唑和羥氨芐青霉素三聯(lián)療法。 具體用法: 膠態(tài)次枸櫞酸鉍 120mg,4次/d; 甲硝唑 400mg,3次/d; 羥氨芐青霉素 500mg, 4次/d。 (阿莫西林) 口服,治療2周,

8、方案二:以質(zhì)子泵抑制劑為基礎(chǔ)。奧美拉唑(OME,洛賽克) 、甲硝唑和羥氨芐青霉素三聯(lián)療法。 具體用法: 奧美拉唑20mg,1次晨服, 甲硝唑 400mg,3次/d; 羥氨芐青霉素 500mg, 4次/d。 (阿莫西林) 口服,治療2周,5抗異型增生 維酶素、維胺酸片,有防治胃炎發(fā)展的作用。 維酶素0.8-1.0g,3次/d,口服。 6手術(shù)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胃癌前病變)應(yīng)行手術(shù)治療。,(二)中醫(yī)辨證施治,1、慢性淺表性胃炎,(1)脾胃虛寒 主證 胃脘隱痛或刺痛,時輕時重,反復(fù)發(fā)作,痛無規(guī)律,喜暖喜按; 腹脹,納呆,噯氣,惡心, 神疲乏力,失眠多夢,手足不溫,便溏。 舌淡或

9、紫暗,苔薄白, 脈沉細。 治則 溫中健脾,活血化瘀。,方藥 良附丸加味: 良姜、香附各12g, 黃芪、丹參各30g, 黨參、白芍各15g, 姜黃、木香、蒲黃、桂枝、烏藥、川芎、 當歸、三棱、莪術(shù)各10g, 干姜、吳茱萸、甘草各6g。 臨證加減 胃痛明顯者可加元胡; 泛吐清水者加陳皮、法夏、茯苓; 納呆少食者,加焦三仙。,(2)肝氣犯胃 主證 胃脘脹滿,攻撐作痛,脘痛連脅, 噯氣頻繁,善太息, 大便不暢, 失眠,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舌苔薄白,脈弦。 治則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藥 柴胡疏肝散加減: 柴胡、白芍各12g, 川芎、香附、郁金、枳殼、 青皮、干姜、良姜、烏藥各10g, 丹參30g,甘

10、草6g。 臨證加減 嘈雜、口臭、心煩、喜冷飲者, 加黃連、山梔; 吐酸者,加黃連、吳茱萸、烏賊骨(淡魚古),(3)胃陰虧虛 主證 胃痛隱隱,痞滿不適, 口燥咽干或口渴, 腹脹,噯氣,大便干結(jié), 舌紅少津, 脈細弦。 治則 養(yǎng)陰益胃,方藥 一貫煎加味: 沙參、麥冬、生地各30g, 玉竹、石斛、枸杞子、白芍、當歸各15g, 川楝子、枳殼、木香、佛手、甘草各10g。 臨床加減 若胃脘灼痛,嘈雜泛酸者,可加左金丸; 伴氣虛者,加黃芪、黨參、丹參各30g; 納差者,加陳皮、神曲、麥芽。,2、慢性萎縮性胃炎 (特點:虛瘀并存) (1)氣虛血瘀 主證 胃脘痞悶,餐后加重,上腹痛無定時,時輕時重,反復(fù)發(fā)作,喜

11、暖喜按; 神倦無力,氣短懶言,畏寒肢冷,不饑納少,大便溏軟。 舌淡紅或淡暗,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則 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方藥 補中益氣湯加味: 黃芪、丹參、珍珠母各30g, 生曬參、白術(shù)、桂枝、肉桂、川芎、當歸、桃仁、紅花、三棱、莪術(shù)、良姜、香附、干姜、吳茱萸、水蛭、炙甘草各10g, 大棗3枚 。 臨證加減 胃痛綿綿者加元胡; 納呆食少、積滯不化者, 加砂仁、內(nèi)金、焦三仙。,(2)陽虛寒滯 主證 胃脘痞滿隱痛,餐后痛勢加重,喜暖喜按; 畏寒肢冷,食少納呆,腹冷便溏。 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脈沉細遲。 治則 溫中補陽,活血化瘀。,方藥 黃芪健中湯、良附丸加減: 黃芪、丹參、珍珠母各30g, 桂

12、枝、白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三棱、莪術(shù)、良姜、香附、干姜、吳茱萸、川椒、甘草、水蛭各10g,大棗3枚 。 臨證加減 嘔吐清水不止者加法夏、茯苓、陳皮; 呃逆加丁香、柿蒂; 納呆食少者,加山楂、神曲; 胃痛甚者,加失笑散; 泄瀉者,加參苓白術(shù)散。,(3)氣滯血瘀 主證 胃脘脹痛,牽引兩脅,或串痛,或固定刺痛,夜間痛甚,情緒不良加重,反復(fù)發(fā)作; 時有嘈雜、噯氣, 甚則嘔血黑便。 舌質(zhì)暗紅,脈弦澀。 治則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藥 柴胡疏肝散加減: 柴胡、枳殼、川芎各12g, 丹參30g, 蒲黃、當歸、桃仁、紅花、三棱、 莪術(shù)、白芍、陳皮、青皮各10g, 甘草6g。 臨證加減 氣逆不暢者,加旋

13、復(fù)花、代赭石、蘇梗; 黑便者,加大黃、仙鶴草、地榆炭或三七、烏賊骨。,(4)胃陰虧虛 主證 胃痛隱隱,痞滿不適, 口燥咽干或口渴, 腹脹,噯氣,大便干結(jié), 舌紅少津, 脈細弦。 治則 養(yǎng)陰益胃、活血化瘀,方藥 一貫煎加味: 沙參、麥冬、生地各30g, 玉竹、石斛、枸杞子、白芍、當歸各15g, 川楝子、桃仁、紅花、三棱、莪術(shù)各10g, 甘草6g。 臨床加減 若胃脘灼痛,嘈雜泛酸者,可加左金丸; 伴氣虛者,加黃芪、黨參、丹參各30g; 納差者,加陳皮、神曲、麥芽。,(三)賈鈺華教授治療經(jīng)驗,1、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胃炎號方: 救必應(yīng)15g,蒲公英1530g, 川芎、香附、枳殼、青皮、良姜、烏藥、郁

14、金、砂仁、陳皮、廣木香各10g, 玄胡、厚樸、黃芩、海螵蛸、佛手、白芍、茯苓、黨參各15g。 辨證屬濕熱型者加黃連、藿香515g。,2、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寒瘀型) 胃炎號方: 桂枝、川芎、當歸、炙甘草、紅花、三棱、莪術(shù)、良姜、香附、干姜、吳茱萸、香附、枳殼、九香蟲、烏藥、砂仁、陳皮、廣木香各10g, 玄胡、厚樸、刺猬皮、蒲黃、白術(shù)、黨參各15g。 泛吐酸水者加瓦楞子15g。,3、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陰虛型) 胃炎號方: 救必應(yīng)15g,蒲公英1530g, 沙參、麥冬30g,生地20g,玉竹、石斛、枸杞子、白芍各15g,當歸12g,川楝子、川芎、香附、枳殼、青皮、郁金、砂仁、陳皮、廣木香各10g

15、, 玄胡、厚樸、黃芩、白芍、茯苓、黨參各15g。 腹脹納差者加神曲、麥芽、山楂、內(nèi)金15g。,.(四)中成藥治療,1、三九胃泰顆粒1包,每日3次,沖服。 2、胃復(fù)春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胃脘舒顆粒1包,每日3次,沖服 4、隴馬陸胃藥片2片,每日3次,口服。 5、生胃寧片5片,每日3次,口服。 6、仙人掌胃康膠囊2粒,每日3次口服。 7、復(fù)方胃痛膠囊3粒,每日3次,口服。 8、枳術(shù)寬中膠囊3粒,每日3次,口服。,三、慢性胃炎的飲食調(diào)攝,有胃病的人哪些東西不能吃?,一:糯米制作的食物,二:辛辣刺激的食物,有胃病的人哪些東西不能吃?,三:豆類和薯類,四:腌制食品,有胃病的人哪些東西不能吃?,

16、五:粗纖維的蔬菜,六:開水泡飯,有胃病的人哪些東西不能吃?,七:油炸食品,八:生冷水果,有胃病的人哪些東西不能吃?,九:中醫(yī)所說的“發(fā)物”不要吃! 常見的“發(fā)物”有這些: 牛肉 羊肉 狗肉 豬頭肉 公雞 鯉魚 鵝肉 香椿 青豆 韭菜 茭白 竹筍 芫荽等等 這些“發(fā)物”容易誘發(fā)胃病以及其他慢性病,有胃病的人適合吃哪些東西?,老胃病的人脾胃功能低下,適合松軟容易消化的清淡飲食。,有胃病的人適合吃哪些東西?,有胃病的人生活上如何調(diào)理?,讓你那疲乏的胃做做“早操” 每日的清晨都是給你的腸胃注入活力最佳 時刻:以輕柔又不失力度的手法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揉護胃脘部各50次。如果胃病又伴有便秘那么只順時針方向即可。,有胃病的人生活上如何調(diào)理?,每日清晨一杯“復(fù)活神水” 當我們做完了胃部“早操”適當?shù)暮纫槐绯楷F(xiàn)燒的白開水對你的胃功能的恢復(fù)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杯水不但可以幫助你的身體將一夜代謝的垃圾排除體外還可以激活你的胃動力,讓你的胃舒服的投入新一天的工作。,有胃病的人生活上如何調(diào)理?,有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 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有胃病的人生活上如何調(diào)理?,細嚼慢咽 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shù)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充分嚼碎的食物在胃中更加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從而減少胃的負擔。請不要讓你那本來就不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