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陶瓷技藝課件_第1頁
清代的陶瓷技藝課件_第2頁
清代的陶瓷技藝課件_第3頁
清代的陶瓷技藝課件_第4頁
清代的陶瓷技藝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代的陶瓷技藝,1,清代官窯陶瓷藝術,清代的陶瓷技藝,2,清代的陶瓷技藝,我國的制瓷工藝發(fā)展到清代,特別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無論質(zhì)量、數(shù)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擬的。整個清代景德鎮(zhèn)始終保持著在中國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國瓷器水平的理所當然的是景德鎮(zhèn)的官窯器。而清代的民窯器則最為豐富多彩。,清代的陶瓷技藝,3,清代瓷器紋飾的總體分類,如果將清代瓷器分成兩個時期,那順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21735)、乾?。?7351765)為第一時期。順治在位的時間僅為17年,加上瓷業(yè)停頓,所燒瓷器不多。清人藍浦在景德鎮(zhèn)陶錄中說“國朝建廠造陶,始

2、于順治十一年,奉造龍缸經(jīng)饒守道董顯忠、王天眷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欄板,亦未成?!表樦蔚拇善骷y飾主要以人物和動物為主,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為仕女或文會圖。動物多見瑞獸。如上海博物館收藏有順治時期的順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碗和順治庚子年款的青花云龍紋瓶。從造型上看,順治時期的瓷器以盤和瓶為多。盤為撇口、圈足。瓶以直筒瓶較為普遍。,清代的陶瓷技藝,4,清代瓷器紋飾的總體分類,康熙朝以后,由于“官搭民燒”、“督陶官”、“御窯廠”等制度的實行,瓷器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滴鯐r期的主要器物有碗、盤、壺為大宗,還有杯、盒、洗、爐、筆筒、罐等。在民窯燒造的瓷器中能見到大件的瓶和尊等器物。尊和瓶的造

3、型較順治朝豐富,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館的青花釉里紅人物圖棒槌瓶,有48.1厘米高,規(guī)整又大度。此外,在器型上也以仿前朝的為多,如仿宣德、成化、嘉靖、萬歷等,但較多見的還是訪宣德和成化。也有仿青銅器的造型??滴醭善鞯募y飾主要以龍、鳳、花卉、松、竹、梅等為主,也有人物、民間故事和文字詩詞等題材。人物圖案主要有八仙、竹林七賢、三國演義、水滸傳、多子圖、西園雅集、群仙祝壽、刀馬人等。,清代的陶瓷技藝,5,清代的陶瓷技藝,6,清代瓷器動物紋飾,清代瓷器的動物紋飾,因為信仰的因素 多為龍紋和虎紋為主,清代的陶瓷技藝,7,清代瓷器植物紋飾,清代的陶瓷技藝,8,清代瓷器紋飾山水紋飾,清代的陶瓷技藝,9,清代瓷器

4、紋飾在生活中的應用,總體上來看,清朝瓷器的造型歸結(jié)起來有以下特點: 一、屬于飲食器、盛器和日用器的主要有杯、盤、碗、盅、碟、壺、罐、洗、缸、盒、盆、燭臺、桌、凳、枕等。 二、屬于陳設和玩賞器的有瓶、尊、觚、插屏、花托、鼻煙壺、蟋蟀罐、棋具、象生瓷和各種瓷雕等。 三、屬于文房用品的有水盂、筆洗、硯臺、筆筒、印盒、筆架、筆桿、墨床等。此外還有一些祭祀用器和宗教用具等。,清代的陶瓷技藝,10,清朝瓷器的紋飾,總體上看也可分成幾大類吉祥瑞獸圖案松鶴、牡丹、仙桃、蝙蝠、喜鵲、鵪鶉、龍鳳、石榴、游魚、鴛鴦、麒麟、獅子等。山水圖案主要吸收宋代院體畫風和元代或清初“四王”等畫風。也有西湖十景或園林景觀等。人物

5、圖案主要是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嬰戲圖、耕織圖等?;ɑ軋D案以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四君子”梅、蘭、竹、菊和“歲寒三友”松、竹、梅等為主。也有喇叭花、牽牛花、纏枝花等。此外,也常見有書法詩文,顯示出文雅風流之韻。,清代的陶瓷技藝,11,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產(chǎn)品,斗彩、五彩、素三彩繼續(xù)在更高水準上燒制。斗彩,清代的陶瓷技藝,12,五彩,清代的陶瓷技藝,13,素三彩,清代的陶瓷技藝,14,青花表現(xiàn)手法,青花瓷是明清兩代燭臺等。紋飾多為纏中博瓶、雙耳瓶、雙瓷器生產(chǎn)的主流,嘉慶時期物中鹿紋常見,多與博中字三行的排仍然燒造一定數(shù)量的青花瓷器。十二月花卉杯物華從繪畫技法來說,五器物造型、裝飾與乾隆時期相比變化

6、有些青花釉中華陳設瓷明顯減少不大,有些器物與乾隆壺、茶碗、物博嘉慶仍然盛時期的完全一樣,只是乾隆時期的精中博湯盆、溫盤款識不同,如官窯中的玉壺春瓶、賞瓶、地白花碗、盤;黃釉中物瓷器還保持有前朝蒜頭瓶、高足杯等不看款識、靈芝組合,也博華經(jīng)低溫烘烤而成,因很難區(qū)分。有些造型為湯盆、溫盤華、靈芝組合,也仿明代的;青花器物中大件器物的比例減、黃地紫、綠博華、徽章、文字、少,器物造型的氣勢也不如雍、乾盛、蓋碗、方斗杯、物博在文中得到表現(xiàn)世時的氣魄宏大。,清代的陶瓷技藝,15,清代的陶瓷技藝,16,清代順治時期紋飾特點,順治時期的瓷器,不僅在造型上體現(xiàn)出明末清初過渡時期的特征,在裝飾圖案上也反映出這種過渡

7、、轉(zhuǎn)折時期的特點。用筆粗獷豪放,灑脫自然,秀美工麗。繪畫中多用勾廓露白、疏簡相宜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使人有清新之感。,清代的陶瓷技藝,17,順治時期最突出的動植物紋飾,動植物紋飾:順治時期常見動物紋飾有云龍、麒麟、云鶴、海獸、天馬、獅、虎、豹、麒麟芭蕉、雉雞牡丹、山石竹鵲、山石牡丹、松竹梅、蘭石圖、蕉葉、荷蓮紋等。順治青花松竹梅紋盤(圖7),盤內(nèi)心青花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紋飾流暢灑脫,有文人畫意境。云龍紋較為多見,表現(xiàn)手法十分生動,特別是民窯青花器中龍紋,威武兇猛,配以火珠、流云,龍在云中穿行,時隱時現(xiàn),一身三現(xiàn),而云朵外緣以輪廓線露白的表現(xiàn)手法,十分新穎。而瑞獸中以麒麟芭蕉、獨角瑞獸為較多見

8、。所繪形體高大,生動威猛。,清代的陶瓷技藝,18,人物故事紋飾:順治瓷器所繪人物紋十分豐富,常見有八仙祝壽、仙人圖、羅漢、竹林僧人、仕女、嬰戲、太白醉酒、五老觀畫、天女散花、指日高升、科舉及第、歷史故事、進爵圖、列國人物故事、西廂記故事等。所繪人物神態(tài)各異、生動傳神,仙人飄逸灑脫,用筆工麗。將人物置身于與其相配的場景中,情景交融、布局疏密得當,十分協(xié)調(diào)。所繪山水人物圖,多選自明代晚期和清前期民間木刻插圖,遠山近水、亭臺樓閣,以景烘托人物,畫風細膩,婉轉(zhuǎn)流暢,流光溢彩,清代的陶瓷技藝,19,順治時期動植物紋飾,清代的陶瓷技藝,20,康熙朝又創(chuàng)新了琺瑯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種,各種單色釉有增無減

9、,康熙、雍正、乾隆燒制的青花器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極力追崇明代永樂、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調(diào)青翠艷麗,層次分明,那濃淡的筆韻能分五色,如水墨畫一般,含蓄而生動 。,清代的陶瓷技藝,21,康熙朝創(chuàng)新的琺瑯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種,清代的陶瓷技藝,22,粉彩,清代的陶瓷技藝,23,釉下三彩,清代的陶瓷技藝,24,康熙青花色調(diào)青翠艷麗,層次分明,那濃淡的筆韻能分五色,如水墨畫一般,含蓄而生動,清代的陶瓷技藝,25,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時最為精絕,其胎骨輕薄,釉色潔白瑩亮,畫工細膩,色彩柔和,線條流暢,讓人愛不釋手,清代的陶瓷技藝,26,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為豐富,即有仿古又有創(chuàng)新,尤其是各

10、式裝飾性瓷器如瓶、尊之類較元、明代大為增加,其中康熙朝獨有的器型如觀音瓶、棒錘瓶、金鐘杯、鳳尾尊、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頭尊、四聯(lián)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裝飾性器物的造型與前朝相比變化不大,但各類精巧小器如鼻煙壺、鳥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卻出現(xiàn)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幾乎沒有什么新創(chuàng)作。,清代的陶瓷技藝,27,以下是康熙朝代的獨有器型:觀音瓶,清代的陶瓷技藝,28,棒錘瓶,清代的陶瓷技藝,29,金鐘杯,清代的陶瓷技藝,30,鳳尾尊,清代的陶瓷技藝,31,馬蹄尊,清代的陶瓷技藝,32,雍正時期的器型:牛頭尊,清代的陶瓷技藝,33,燈

11、籠瓶,清代的陶瓷技藝,34,如意耳尊,清代的陶瓷技藝,35,清代瓷器的裝飾藝術紋飾、內(nèi)容、手法最為多樣,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點。,康熙朝以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長篇銘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馬、人、魚、龍變化及冰梅紋、亭臺樓閣紋為其代表紋飾。青花畫法多采用單線、平涂,前期粗獷,有明末遺風,后期流暢,勾染皴擦并用達到了陰陽向背、層次分明的效果。,清代的陶瓷技藝,36,山水或敘事性的的康熙瓷器,清代的陶瓷技藝,37,康熙時期最大特色 纏枝紋飾,1.傳統(tǒng)的纏枝紋 與以往各朝官窯制品一樣,康熙纏枝紋制品也存在使用傳統(tǒng)纏枝紋飾的器物和創(chuàng)新纏枝紋飾的器物??滴醭褂脗鹘y(tǒng)纏枝紋飾器中,有些制作帶有極大

12、仿古意義,其一絲不茍的模仿作風甚至可與現(xiàn)代景德鎮(zhèn)仿古瓷相提并論。其仿制重點也以明代官窯精品為主,清代的陶瓷技藝,38,創(chuàng)新纏枝紋,.創(chuàng)新纏枝紋 康熙時期的創(chuàng)新纏枝紋有許多較有創(chuàng)意色彩,其中有根據(jù)明初轉(zhuǎn)枝牽?;ǎㄓ址Q喇叭花、朝顏)紋轉(zhuǎn)化、演變而成的纏枝牽?;y,還有將蝙蝠、葫蘆和纏枝紋結(jié)合在一起,構成纏枝葫蘆蝙蝠紋的制品。由于“蝠”與“?!敝C音,葫蘆除表示子孫綿延外,還與“祿”諧音,兩者再與纏枝紋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多層寓意的吉祥紋飾。其它創(chuàng)新紋飾中還出現(xiàn)將纏枝紋與桃紋結(jié)合,甚至與桃紋、如意紋結(jié)合的復雜纏枝紋,清代的陶瓷技藝,39,雍正朝的紋飾多偏重圖案化,比較刻板,除仿明云龍、云鳳、云鶴、纏枝

13、花卉外,還盛行以過枝技法繪桃果、牡丹、玉蘭、云龍等;畫人物漁耕樵讀以男為多,琴棋書畫以女為多,紋飾線條纖細柔和。,清代的陶瓷技藝,40,略顯刻板但紋飾線條纖細柔和,清代的陶瓷技藝,41,乾隆朝紋飾內(nèi)容最為繁雜,但均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紋飾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壽、瓜蝶連綿、官爵榮升、三星八仙等。畫面單調(diào)刻板,意境卻較通俗,個別的牽強附會。,清代的陶瓷技藝,42,嘉慶時期傳統(tǒng)瓷器紋飾,嘉慶一也基本延續(xù)中物水蕉葉紋、竹石朝的瓷器,正處于從乾但一些青花博少,紋飾有西洋風隆制瓷高峰逐漸走向衰粉彩盤、碗、杯、華物白釉上書寫紅款,微的時期。早期延續(xù)乾仍書寫乾隆御題華物柄杯及動物形盒隆時期風格,有些

14、粉彩瓷器時期瓷器品種多延續(xù)博中杯、托盤、水丞紋上甚至仍書寫乾隆御題、蓮蝠、折枝華的對象都可以詩句,清宮造辦處活計高足杯等不看華中灰,堅硬性減清檔中,記載嘉慶時期燒制彩瓷器嘉慶時期仍中博紋飾題材等方面的瓷器還有的落乾隆款,有、象耳尊、物中型為仿明代的;的落本朝款;嘉慶晚期逐漸形成弱,瓷器的生產(chǎn)中物圖上受五彩自己的風格,器形顯得笨拙。但瓷器的數(shù)直口瓶、撇口瓶、戟華瑣,色地粉彩流行量和器形、品種、紋飾題材等方面都有所。一些青花的顏色中華瓷器走向衰退的減少,燒造工藝總體上也明顯不如乾隆時、蓋盒比雍、乾華中造數(shù)量與規(guī)模也不能期精細,瓷器走向衰退的跡象逐漸明完顏氏、俊物器上常出現(xiàn)無雙顯。,清代的陶瓷技藝,

15、43,清代的陶瓷技藝,44,光緒山水紋飾,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huán)出現(xiàn)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清代的陶瓷技藝,45,道光山水紋飾,圖案缺少層次變化,構圖趨于疏朗,比較平淡,用筆纖細,花卉描畫不活潑,人物有形無神。常見題材有:纏枝蓮、鴛鴦荷蓮、菊花、石榴、佛手、纏枝桃、纏枝八寶、折枝花、牡丹勾蓮、三果、云龍、團龍、云鶴、云鳳、夔鳳、松竹梅三友圖、蕉葉、雀梅、松鶴、八仙、寶相花、蟠螭、蝠壽、鳳牡丹、海水異獸、嬰戲、瓜蝶、松石人物、竹蝶、花鳥、山水風景、嬰戲、仕女、八仙、魚藻、博古、八寶、三羊開泰、蝠獅紋等。還有一些用文字作

16、裝飾,如“萬壽無疆”、梵文“壽”字、戒煙歌等,尤以戒煙歌最具時代特征。,清代的陶瓷技藝,46,整體看,道光青花紋飾,雖然官窯產(chǎn)品還盡力保持工整細致的特點,但用筆拘謹,構圖簡單,缺乏活力,寓意喜慶、幸福的圖案增多,以清裝仕女、金石博古和無雙譜人物為時代特征。有海水云龍紋、龍鳳紋、團螭紋、嬰戲圖、仕女圖、八仙、八寶、佛手、石榴、瓜果、花草蟲蝶、博古、魚藻等,更增添了一些前朝不曾有過的紋飾題材,如狗、貓、鴿子、蟈蟈、蟋蟀等,為沉悶的官窯紋飾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氣息。民窯青花畫面更是趨于草率和簡單化,以吉祥圖案為多見,所繪纏枝花卉多用單線條勾畫,花葉多為三角形,因繪制較為精細而成為本朝的典型紋樣。淡描勾蓮

17、紋飾比較常見,所繪線條纖細淺淡。瓶、罐等大器上多有“喜”字。,清代的陶瓷技藝,47,嘉慶瓷器的品種與款識-山水,進入清代中晚期,在經(jīng)較厚重,胎中博款識以朝代款為主,歷了瓷器發(fā)展史上最輝煌的康雍從裝飾紋樣來看華博,以民窯器乾盛世之后,隨著國力的減期,嘉、道以后物,記載嘉慶時期燒制弱,瓷器的生產(chǎn)有所變化,雖然是將景德鎮(zhèn)燒好物瓶、天球瓶、碗、有些瓷器還保持有前朝的遺風,紅彩杯盤、青花華物金裝飾。有些造型為仿明藏的情況來看,造型以日用瓷數(shù)量為記、完顏氏博華飾為粉彩,色地多,陳設瓷明顯減少,創(chuàng)新造型彩人物風景華耳,有些創(chuàng)新造型,不多,器物胎體比較厚重,胎質(zhì),原料有小部分中些粉彩瓷器上甚疏松,胎釉結(jié)合不緊

18、密,波浪釉、菊普內(nèi)容廣泛,中博寫規(guī)整,筆畫較為纖皮釉明顯;釉面白度變灰,堅硬性減小。五彩、粉彩等彩瓷物中。紋飾也有中國傳康雍乾時期很多名貴品種消瓶等。乾隆時華博續(xù)到晚清民國時期。失,黃地、黃地粉彩器物增多。綠里的做法。紋飾華識不同,如官窯中的一些青花的顏色由青翠、天藍釉、霽蘭釉、華物乾隆時期的變?yōu)榛野?,仿、鈞、官時期為少。,清代的陶瓷技藝,48,清代的陶瓷技藝,49,乾隆時期瓷器-山水,1、造型規(guī)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yōu)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后期則顯呆滯。此后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夕長余者皆為依次遞減,每況

19、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后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xiàn),但以穩(wěn)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diào)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清代的陶瓷技藝,50,5、法瑯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瑯”,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fā)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 9、由乾隆開始出現(xiàn)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

20、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清代的陶瓷技藝,51,清代的陶瓷技藝,52,景德鎮(zhèn)陶瓷,青花山水人物紋膽瓶,康熙朝歷時61年,款識較多。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前期常見干支紀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網(wǎng)資料庫內(nèi)有一對康熙青花杯,落款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 琺瑯彩器上書“康熙御制”四字楷書料款。其字體前期寬大,筆劃粗重挺拔,頓捺明顯。后期字體清秀,在具體寫法上也有細微區(qū)別,如:熙字四點多為直點或順點,少逆點。年字三橫前二橫較短,第三橫較長,且緊緊上靠,一豎較長。款字外飾有單圈、雙圈、雙正方框等。,清代的陶瓷技藝,5

21、3,景德鎮(zhèn)窯五彩錦地花鳥圖蓋罐,罐方唇,平沿,斂口,口部刮釉露胎,弧肩,鼓腹,平底,二層臺足,足底露胎。肩部青花雙圈弦紋內(nèi)繪五彩龜背錦地花鳥圖開光,肩、腹間為青花雙圈弦紋,腹部五彩龜背錦地團壽四開光內(nèi)分別繪菊花牡丹、梅花石榴、雜寶博古圖,之下是青花雙圈弦紋內(nèi)五彩繪卷草紋邊飾。 蓋方唇,平沿,口微斂,口部刮釉露胎,直壁微弧,平頂,蓋外滿釉,內(nèi)素胎。蓋頂面青花雙圈弦紋內(nèi)為五彩花蝶紋,蓋壁青花雙圈弦紋內(nèi)繪錢紋錦地雜寶四開光。五彩多呈黑色,局部圖案可見紅、黃色。 此器是2005年東海平潭碗礁一號沉船出水器。,清代的陶瓷技藝,54,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蓮紋杯(一對),清康熙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蓮紋杯(一對) 說

22、明: 高5.2cm、口徑9.8cm、底徑5cm 這對青花造型穩(wěn)重,紋飾線條流暢,渲染粗獷,青花呈色素雅亮麗,以上皆為清初民窯制品的典型特征。底足內(nèi)“大清丁末年制”六字雙圈款,為康熙六年。由此進一步表明這對小杯是不可多見的清初標準器。,清代的陶瓷技藝,55,景德鎮(zhèn)窯青花冰梅紋蓋罐,清康熙景德鎮(zhèn)窯青花冰梅紋蓋罐 說明: 高21.1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12.2厘米。 罐方唇,平沿,斂口,口部刮釉露胎,弧肩,鼓腹,平底,淺凹足,足底露胎。肩、腹部滿繪青花地冰梅紋。底面青花雙圈弦紋。 蓋方唇,平沿,直口,口部刮釉露胎,直壁,平頂,蓋外滿釉,內(nèi)素胎。頂、壁轉(zhuǎn)接處一周醬釉色,蓋頂面青花單圈弦紋內(nèi)及外壁面均

23、青花地冰梅紋。 此器是2005年東海平潭碗礁一號沉船出水器。,清代的陶瓷技藝,56,景德鎮(zhèn)窯青花團鳳紋罐蓋,清康熙景德鎮(zhèn)窯青花團鳳紋罐蓋 說明: 高5.4厘米,口徑12.3厘米。 方唇,平沿,口微斂,直壁微弧,平頂。內(nèi)外滿釉,僅口部刮釉露胎。蓋頂面青花雙圈弦紋內(nèi)繪四卷云,中為團鳳紋,蓋壁青花地云肩,下為連點紋。 此器是2005年東海平潭碗礁一號沉船出水器。,清代的陶瓷技藝,57,景德鎮(zhèn)官窯黃地綠彩海水云龍紋碗,乾隆朝瓷產(chǎn)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清代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專供燒制宮廷御用的瓷器,承前啟后,制作亦愈見精辟。御窯燒造的瓷器質(zhì)地細膩,釉光瑩潤、色彩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