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京明代通濟門船形甕城建筑意象賞析 :Nanjing City is one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with tremendous cultural heritage. As an expert of Geomancy (Feng Shui), Liu Ji, the designer of Nanjing City in Ming Dynasty, applied geomantic theory in locating and building the city.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ancient Chinese geoman
2、tic theory is the “Book of Changes”, one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terpret the architectural image of boat-shaped urn city at Tongji Gate in Nanjing with the theory of“Book of Changes ”. 近三十年來 , 南京市政府不斷投入巨資對舉世聞名的南京城 墻進行大規(guī)模搶險維修 , 使古老的城墻拂去塵埃 , 重現(xiàn)神韻。 通濟門 , 這座在 20世紀 50年代不幸慘遭拆毀
3、的明代老城門 , 卻因一張 20 世紀 30年代國民政府航空測量隊拍攝的珍貴舊照片 而留下了它驚鴻一瞥的身影。 畫面上 , 譙樓巍峨 , 城門之外寬闊的 護城河外秦淮河穿墻而過。 俯視之 , 整個內(nèi)甕城平面呈船形 , 三道甕城 , 四進門垣 , 一覽無余。這條曾經(jīng)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神秘 “大船” , 讓今天的人們充滿著好奇。在諸多有關南京城墻的書 籍中都饒有趣味地提及了通濟門船形甕城 , 它為什么會呈船形 ? 它的建筑設計理念和寓意是什么 ?往往卻是眾說紛紜 , 莫衷一是。 中國著名的文化典籍周易 , 幾千年來對中國的政治、經(jīng) 濟、文化等各個領域 ,尤其是對中國的古都文化 , 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 刻
4、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周易理論的角度 , 解讀南京通濟門船 形甕城的建筑意象 , 以期能對南京城墻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深入研究 有所裨益。 一、周易哲學思想與明都南京的規(guī)劃設計 在中國古代 , 任何一個王朝或政權都希望能夠長治久安 , 成 就萬世基業(yè)。 因此, 對于都城的選址及規(guī)劃極其慎重 ,對它的自然 地理環(huán)境、軍事戰(zhàn)略地位、政治地位、經(jīng)濟基礎等都要做深入細 致的綜合分析研究 , 以確定其是否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易經(jīng)八卦、 風水理論等在其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周易 成書于西周初葉 , 最初是一本占筮用書 , 依據(jù)卦爻卦 象的變化來推斷占卜人事的吉兇禍福。同時 , 周易也是一部 充滿深刻哲學思想的著作
5、。周易這部書包括易經(jīng)和易 傳兩部分。易經(jīng)包括卦、卦辭、爻辭等內(nèi)容 ; 易傳包 括彖辭、象辭、系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篇章。 易傳 是對易經(jīng)的解釋。 周易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 , 被尊稱為“眾經(jīng) 之首,大道之源”。 它揭示了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 , 它作為一部重要的哲學典籍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廣泛而深遠 的影響?!爸腥A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審 美意識、風俗習慣皆可在周易中找到基因?!币讓W思想有 形無形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學。 在中國人心目中 , 它是天地萬物無所不容 , 無所不能闡釋的。 它既 是世界觀 , 又是方法論 , 它影
6、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層次和行為方式。 在中國歷史上 ,易經(jīng)最早論及建筑起源和基本功能 , 它所 蘊含的象、數(shù)、義、理等思想 , 對中國的建筑有深遠的影響。中 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 , 特別是歷代都城或皇家建筑的選址、布局和形 制都深受易經(jīng)思想的影響。 在明初都城南京的規(guī)劃營建中 , 易經(jīng)理論雖然并沒有如 同在明清北京城一樣得到清晰而完美的體現(xiàn) , 但也產(chǎn)生了極其深 遠的影響。我們研究中華傳統(tǒng)文化 , 研究中國古都文明 , 認識理解 各種文化現(xiàn)象 , 沿著周易 這條脈絡或許容易找到真正的答案。 元末明初 , 道教盛行 , 朱元璋對道教相當重視 , 在奪取天下的 過程中 , 他任用了不少道教名士 , 如:
7、劉伯溫、張中、劉淵然、丘 玄清、張三豐等。道教在發(fā)展成熟過程中 , 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深刻影響 , 作為儒家六經(jīng)之首的 周易, 也成為道教很重要的一 個思想來源和依據(jù) , 以周易為首的易學對道教教理及教義多 有影響。 易學從根本上決定了道教關于宇宙論、 生命觀等重要內(nèi) 容的思維模式。在道教中 , 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貫穿 始終。 除此之外 , 朱元璋本人也很講究天象 , 相信風水。中國古代風 水理論的哲學基礎就是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周易 , 風水理 論主要是以當時社會的哲學觀念為基礎 , 把天文、氣候、地文、 水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內(nèi)容用于選擇城址和居住環(huán)境 , 明都南京的規(guī) 劃設計者劉基
8、精通堪輿術 , 并將其用于宮城的卜地選址及南京城 池的營建。 二、明都南京最大的京城城門通濟門 明都南京 13座京城城門為明初洪武年間所筑 , 明太祖實 錄記載 : 洪武十九年 (1386 年)“十二月酉 , 詔中軍都督府督造 通濟、聚寶、三山、洪武等門”。另據(jù)上元江寧合志記載:“明 太祖肇建都城 , 拓宋元之舊址 , 惟南門、大西、水西三門不改 , 更 名聚寶、石城、三山”。這 13座京城城門中 , 通濟門為明初新建。 通濟門位居南京城南三門之中 , 坐北朝南。據(jù)南都察院志 記載:“本門沖要 , 東至正陽門界 , 西至聚寶門界 , 長五百一十一 丈七尺 , 垛口七百四十四座?!泵鞔櫰鹪?/p>
9、客座贅語中 有這樣的描述 : “南都城圍九十里 , 高堅甲于海內(nèi)。自通濟門起至 三山門之一段 , 尤為屹然。聚寶門左右皆巨石砌至頂 , 高數(shù)丈 , 吾 行天下 , 未見有堅厚若此者也。” 明代陸容所撰菽園雜記中 , 記有通濟門等四個重要城門 不許出喪的內(nèi)容。清代甘熙所撰白下瑣言也有記載 :“明 初建立都城凡十三門 , 鐘阜、清涼、金川俱閉 , 往來通衢 , 三山、 通濟之外,以聚寶為最盛。”白下瑣言卷三中記載:“大城 今通行者十門 , 而通濟門第一道城闕內(nèi) , 左右各有甕洞可容百余 人, 相傳為屯軍之所 , 蓋通濟與東水關近 , 防守較嚴 , 故其制與諸 城特異”。可見,通濟門在明清南京城的交
10、通、軍事等方面地 位相當重要。 據(jù) 20 世紀 30 年代朱 ?乃?著金陵古跡圖考記載 : “十三 門中 , 三山、通濟而外 , 以聚寶最為崇宏。”可以理解為通濟門、 三山門 ( 即水西門 ) 規(guī)模大于今天號稱“世界第一大甕城”的聚 寶門 (今中華門 ) 。另據(jù)南京地方志辦公室編纂的南京建置志 記載 : 在現(xiàn)存的清代實測地圖上按比例尺計算 , 通濟門內(nèi)甕城占 地面積為明代南京十三座京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 從位置和形制上來看 , 通濟門和三山門這兩座城門幾乎 是完全相互對應的。通濟門南側(cè)有水關一座 , 即東水關。東水關 原為南唐金陵城的上水門 , 是內(nèi)秦淮河入城處。東水關在明代又 稱通濟水關。
11、明初建造南京城 , 為了控制秦淮河水的水位 , 將通濟 水關精心設計為“偃月洞” , 共有 33 券, 分為 3 層, 每層 11 券; 下層 11 券通水 , 上、中兩層 22 券洞為藏兵囤糧之用。 三山門 , 原為南唐都城至宋、 元金陵城的“龍光門” , 也稱作 “水西門”。 三山門與通濟門一樣也是船形甕城 , 三道甕城 , 四進 門垣。城門南側(cè)也有水關一座 , 即西水關 , 原為南唐金陵城的下水 門, 明代又稱三山水關 , 是內(nèi)秦淮河出城處。 明清時期 , 上水門和下水門改為水關 , 不復為城門。 東水關和 西水關至今仍保存。在近年來的城建中 , 南京市博物館通過對通 濟門城門基址及甕城
12、墻垣遺跡的考古發(fā)掘 , 基本了解了通濟門三 道甕城原始位置、結(jié)構、規(guī)模以及構筑技術等情況。 三、渙渙之大河一一秦淮河 南京為“十朝都城” , 在城市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 , 幾度成 為江南乃至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 特別是六朝、五代十 國的楊吳及南唐和明初 , 是南京城市發(fā)展史上的三個高峰期。這 其間 ,人類活動與河流水系的關系極為密切。 秦淮河位于南京城南及南郊一帶 , 全長約 110 公里 , 流域面 積 2630 平方公里 , 是南京第一大河 , 自古就是長江下游的一條支 流, 原被稱為“小江” ,這是相對于長江這條“大江”而言的。 晉 至隋 ,通稱“淮水”。秦淮河上游分別在句容和
13、溧水兩縣境內(nèi), 東源和南源在方山附近匯合以后 , 水量增大 ,直抵南京城下。 河水 在通濟門外九龍橋 , 注入明城濠而分成兩支 : 一支為“內(nèi)秦淮”, 從東水關入城 , 由東向西橫貫市區(qū) , 出西水關 , 注入長江 ; 另一支 為“外秦淮” ,即明都南京城南的護城河 , 它在城外自東向西流 經(jīng)水西門附近與“內(nèi)秦淮”匯合 , 流向長江。 孫吳定都建業(yè) , 開創(chuàng)了南京作為六朝都城的歷史 , 秦淮河與 南京城市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愈加密切。東吳以水軍立國 , 孫權對它 在軍事上的作用極為重視 : “秣陵有小江百余里 , 可以安大船 , 吾 方理水軍,當移據(jù)之?!睂O權移鎮(zhèn)建業(yè)后不久,在秦淮河入江口 的清涼山
14、上砌筑石頭城 , 作為戍兵屯糧的軍事重地 ; 同時“夾淮 立柵” , 自石頭城至秦淮河下游兩岸遍設柵障 , 稱“柵塘”或 “秦淮柵”。 六朝時期 , 特別是最初的東吳時期 , 第一次大規(guī)模利用和改 造了南京的河道水系。東吳赤烏八年 (公元 245 年), 孫權下令疏 浚和拓寬秦淮河水系 , 發(fā)展江南的水運 , 開鑿破崗瀆等人工水道 , 溝通都城內(nèi)外的水上交通。使秦淮河東通江南內(nèi)河 , 西達長江 , 成為建業(yè)與三吳地區(qū)重要的水路運輸線。秦淮河流域的果蔬稻 米、柴草山貨 ,太湖流域和錢塘江流域的豐富物產(chǎn) , 均由此源源不 斷運至建業(yè) , 既滿足了都城日常生活之需 , 又促進了秦淮河兩岸 的迅速繁榮
15、。 六朝時期 , 秦淮河下游兩岸主要集中了居民區(qū)和商業(yè)區(qū)。這 時期的秦淮河河面寬廣 , 水大流急 , 也是建康都城南面最重要的 交通線和軍事防線。 “大抵六朝都邑 , 以秦淮為固 , 有事則沿淮拒 守?!贝艘粫r期發(fā)生在建康的大小戰(zhàn)事 ,幾乎無一不與秦淮河 有所關聯(lián)。 六朝時期 , 秦淮河航運極為發(fā)達 , 西晉作家左思 吳都賦 中 的詩句“水浮陸行 , 方舟結(jié)駟 , 唱棹轉(zhuǎn)彀 , 昧旦永日” , “樓船舉 帆而過肆 , 果布輻輳而常然” , 生動地描述了風光秀麗的秦淮河 上百舸爭流 , 商賈云集 , 高官顯貴、名門望族萃聚的情形。 據(jù)建康實錄 記載: 在建康的江河碼頭一帶 , 經(jīng)常停泊著成 千上
16、萬的船只 ; 從海路來建康進行經(jīng)濟文化友好往來的國家 , 也 大為增加 ; 南海諸國以扶南 (今柬埔寨 )、林邑 (今越南中部 ) 與南 朝的貿(mào)易關系最為密切。從東吳到南朝 , 扶南曾先后遣使來建康 30多次; 位于東海外的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國也與南朝有著密切的 往來, 到建康的各國使者絡繹不絕。 當時秦淮河面寬闊 , 海船可 以直接進入 , 風浪也很大。據(jù)宋書 ?五行四 ?水不潤下記載 : 東晉安帝元興三年 (404 年) 的一次“濤變”中 , “貢使商旅 , 方舟 萬許,漂敗流斷,骸?h相望”,上萬艘船只毀壞沉沒。 六朝時期 , 從現(xiàn)在的通濟門附近到石頭城這一段的秦淮河上 曾先后設有朱雀航等
17、24座浮橋,史稱“二十四航”。這些浮航 平時聯(lián)舟為橋 , 用以交通 ; 遇有警急 , 則撤舟通流 , 隔絕兩岸交通。 朱雀橋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據(jù)建康實錄記載 , 晉咸 康二年 (336 年) 在秦淮河上建造朱雀橋 , “橋長九十步 , 廣六 丈”。以此推斷,此段秦淮河河道寬度約有 130米。另據(jù)1986 年南京市對西水關疏浚的情況看 , 古河道兩岸相距近 300 米, 深 20 多米 , 出土了大批由戰(zhàn)國至明清的陶瓷器皿和不少沉船 , 特別 是出土了一艘長約 30 米、寬 6 米多、載重約 60 噸的楊吳以前的 大型木船。由此可以看出古時“淮水”之大 , 與今天秦淮河 20 至 30
18、米寬的狹長河道有著天壤之別。 五代十國時期 , 楊吳、南唐相繼統(tǒng)治金陵 , 金陵重新成為東南 地區(qū)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 , 并在全國政局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五代史 記載: “梁貞明六年 , 徐溫遣陳彥謙城金陵。徐知誥復廣金陵城周 二十六里。為八門?;此鴸|者為上水門 , 而西者下水門。西之 南曰柵寨門 , 又西南為龍光門?!?南唐初立 , 金陵數(shù)次大水 , 秦淮河數(shù)次滿溢 , 東水關一帶尤為 被害?!疤焱姸接莺?、左衛(wèi)使刁彥能請筑堤為斗門疏導之 , 水 患稍息。 ” 南唐時期 , 金陵城中水路交通相當重要 , 這些城門中 有四個是沿水設門。 楊吳及南唐時期的金陵城防以城墻與城濠相結(jié)合。 當時對金 陵水道
19、系統(tǒng)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 , 主要是利用自然水道并輔之以 人工河道 , 連接起完整的護城河系統(tǒng) , 這就是著名的“楊吳城 濠”。據(jù)明代陳沂撰金陵古今圖考記載 : “自北門橋東南于 大中橋 , 截于通濟門外 , 旁入秦淮。又自通濟城外 , 與秦淮分流 , 繞南經(jīng)長干橋 , 至于三山門外 , 于秦淮復合者 , 楊吳之城濠也?!?楊吳城濠“闊二十五丈 , 周四十五里” , 環(huán)繞金陵全城。 宋、元兩 代沿用了楊吳、南唐金陵城。 明朝初期 , 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明代營 建應天府城時 , 承襲了南唐金陵城的格局 , 并在都城周圍規(guī)???前地整修、開鑿護城河 , 使護城河相互連通 , 成為世
20、界上最長的護 城河。其中, 楊吳城濠的“外濠” (即外秦淮河 ), 成為明都南京城 南的護城河。秦淮河還承擔著向都城運輸漕糧的重要任務。 四、從周易理論的角度看通濟門的建筑意象 1. 觀物取象 早在遠古時代 , 中國的先民們對日月天地、鳥獸蟲魚、四季 寒暑等自然現(xiàn)象就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習俗 往往是對大自然的直接模仿與再現(xiàn)。 周易 ?系辭下 : “古者伏 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 俯則觀法于地 , 觀鳥獸之文與地 之宜,近取諸身 , 遠取諸物 , 于是作八卦 , 以通神明之德 , 以類萬物 之情”。卦以擬象 , 象以存意 , 意以象盡 , “在天成象 , 在地成 形
21、” , “與天地相似 , 故不違”。 周易 ?系辭上 : “圣人設卦觀 象, 系辭焉而明吉兇 , 剛?cè)嵯嗤贫兓J枪始獌凑?, 失得之象 也?;诹哒?, 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 進退之象也。剛?cè)嵴?,晝夜之 象也?!痹O象、觀象的目的是為了明吉兇 , 知變化。 現(xiàn)代易學專家研究認為 :周易 有形式邏輯思維 , 如演繹思 維、類推思維、形式化思維 ; 有辯證思維 , 如整體思維、變易思維、 陰陽互補思維、 和諧與均衡思維 ; 有直觀思維 , 如模擬思維、 功能 思維;有形象思維 , 如意象合一、象數(shù)合一等。 周易演繹思維 首先是觀物取象 , 然后引申其含義 , 闡發(fā)其義理 ; 憑借卦象 , 引
22、發(fā) 感慨和聯(lián)想 , 推理出理性認識的結(jié)論。 中國古代哲學以天、地、人為一個宇宙大系統(tǒng) , 追求宇宙萬 物的和諧合一 , 并以此為最高境界 , “法天象地”的思想對中國 文化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以周易哲學理論為基礎的風 水理論不僅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 , 而且把大地看做是富有靈 性的有機體 , 各部分之間彼此關聯(lián) , 相互協(xié)調(diào)。 風水理論強調(diào)敬畏 自然 , 以自然為本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種樸素的自然觀既是風 水思想的核心 , 也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精華。 中國古人在利用風水術選擇和建構生活環(huán)境時 , 總是要 把城市、 村落、住宅等與天象結(jié)合起來 , “法天象地” , 力求“天 助、
23、人助” , “萬物兼育而不相害 , 道并行而不相?!?,使人與周 圍的生活環(huán)境、氣候、天象、動植物、地形等形成協(xié)和、共進、 互助的關系 , 從而達到“天人合一”、 “天人相助”、 “致中和 , 天地位焉 , 萬物育焉”的境地。 2. 觀象制器 我國古代從西周開始就有“觀象制器”的傳統(tǒng) ,周易 ?系辭 下列舉了離、益、噬嗑、乾、坤、渙、 隨、豫、小過、睽、大壯、大過、 等諸卦的各種取象 : “包犧氏作為結(jié)繩而為罔罟 ,以佃以漁 ,蓋取諸離。包犧 氏沒,神農(nóng)氏作 ,斫木為耜 ,揉木為耒 , 耒耨之利 , 以教天下 , 蓋取 諸益。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 所, 蓋取諸噬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蓋取諸乾坤。刳 木為舟 , 剡木為楫 ,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 ,致遠以利天下 , 蓋取諸 渙。服牛乘馬 ,引重致遠 ,以利天下 ,蓋取諸隨。重門擊 柝, 以待暴客 , 蓋取諸豫。斷木為杵 ,掘地為臼 , 臼杵之利 , 萬 民以濟 , 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健身會員服務合同及免責聲明
- 2025年中國排風輸液管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抗過敏床罩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電極氧化鎂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割管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公司單位向個人提供自駕租車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公路運輸合同車輛維護保養(yǎng)協(xié)議
- 2025年度汽車銷售代理傭金支付合同
- 2025年工業(yè)產(chǎn)品市場推廣合作合同模板
- 施工現(xiàn)場人力資源施工機具材料設備等管理計劃
- 第八章《運動和力》達標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民辦幼兒園務工作計劃
- 2025年華僑港澳臺生聯(lián)招考試高考地理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GB/T 707-1988熱軋槽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33084-2016大型合金結(jié)構鋼鍛件技術條件
- 高考英語課外積累:Hello,China《你好中國》1-20詞塊摘錄課件
- 茶文化與茶健康教學課件
- 降水預報思路和方法
- 虛位移原理PPT
- QE工程師簡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