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集[表格83頁]84頁_第1頁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集[表格83頁]84頁_第2頁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集[表格83頁]84頁_第3頁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集[表格83頁]84頁_第4頁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案集[表格83頁]8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科學入門課 題1.1 科學在我們身邊日 期教學目標1、知道科學是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學問,知道科學的發(fā)現(xiàn)可以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入手。2、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向往,培養(yǎng)和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及科學研究所需具備的科學知識和發(fā)展重點難點分析1、通過“觀察”各種自然現(xiàn)象,讓學生對科學產成一定的興趣。這節(jié)的關鍵是讓學生意識到“觀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的重要性,及如何通過觀察去得出實驗答案。2、從自然現(xiàn)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并且在生活中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來說明了。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收集相應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做

2、成課件,并對實驗做相應的改進,比如把夾氣球的橡皮筋用軟夾子代替,同時可以適時的提出潛水艇的概念,說明此原理從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引入:科學入門 提問:什么是科學?科學與和技術的區(qū)別? 科技又叫科學技術,包括科學和技術二、科學在我們身邊: 1、觀察各種各樣變化著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課件對P2,3頁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生動的展示) 火山爆發(fā),地震等用視頻呈現(xiàn) 不明飛行物(UFO)、含羞草、間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圖片呈現(xiàn) 彎曲的鉛筆、人造彩虹等用實驗呈現(xiàn)PS:突出變化的 2、提問:你最感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是什么?你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自然現(xiàn)象嗎?(同學間可以互相問答) 3、科

3、學就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并尋找它們相應的答案的學問。如果你在研究你感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那你就是一個小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 4、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觀察生活,但觀察的同時也要動腦筋,不然只能稱為發(fā)呆。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實驗來證明。請兩個同學上來做實驗,下面的同學觀察并思考這個實驗和金魚能在水中浮沉的聯(lián)系,從而小結出他們的原理。P5實驗,再請兩位同學做,同樣下面的同學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對此做出假設(注意看清楚實驗條件)。 5、在不斷的觀察,不斷的發(fā)現(xiàn),不斷的探索中,我們的社會不斷的進步著。不怕問題多,就怕沒有問題,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歡迎大家的提問,來推動彼此教學的共同發(fā)展。三、科學技術改

4、變了世界: 1、介紹先進的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1交通工具的變化 2通訊方式、工具的變化 3家用電器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內部 討論:科學技術還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2、先進的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1給人類帶來的好處:火箭使人類認識了地球以為的世界。 2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與火箭相同原理的導彈等卻摧毀著我們的問明。(還有書上的幾個例子) 3、我國科技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的距離(有時間介紹) 四、課堂練習:P7 課堂里做,如果來不及讓學生回家去做。五、課后作業(yè):1、作業(yè)本第1節(jié)第三題的實驗做簡單的說明:沒有鐵塊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設是在做實驗之前提出的。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1.2

5、實驗和觀察日 期教學目標1、熟悉科學實驗室里的常用儀器2、了解實驗觀察的方法,學會記錄和描述簡單的實驗現(xiàn)象3、知道人直觀判斷的局限性,要通過實驗科學的判斷,實事求是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2、難點:正確的使用儀器,如何記錄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1、教具:P6 圖1-13 、P7圖1-14 、P8 圖1-15 、放大鏡12個、課件用到的2、2、一些網址:可從新浪網的科技頻道里找到3、用到的課件,主要是判斷,下載地址 /zxzr/kejian/41.rar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常用儀器介紹引入:科學研究的最

6、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學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決問題,在實驗的基礎上找到資料和證據(jù)??茖W課和其他課較明顯的區(qū)別就是要動手做實驗,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實驗室的儀器。 1、試管架、試管、試管夾和試管刷 (可先讓學生上來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錯誤試管夾如何套試管,為什么?試管的拿法,試管刷頂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3、天平和砝碼 (簡單介紹,在以后的質量測量里再詳細介紹)4、電流表電壓表 (問學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這兩個測,注意量程等)5、顯微鏡 (放手指放大的掛圖,發(fā)現(xiàn)很多細菌,教育學生要注意衛(wèi)生)6、酒精燈 (叫學生上來點,然后怎么蓋滅,可以用手捏滅,由此說明三層火焰的溫度)二、實驗的操作和觀察1、雞蛋上

7、浮實驗1儀器介紹:可以先讓學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稱,要注意哪些情況。2思考:放入鹽后雞蛋會怎么樣(一般學生都知道),那么我們放糖呢,會怎么樣,如果放熟雞蛋呢,又會怎么樣)3做實驗:叫兩位同學上來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攪拌,女的放鹽,一般要放比較多的鹽,期間可以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雞蛋浮起來的原因。(等雞蛋浮起來的時候,拿著瓶子在班級里逛一圈,讓學生記錄現(xiàn)象)。4然后用另一個燒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說糖不夠,這樣蛋就沒浮起來。然后讓學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節(jié)課告訴老師答案。5讓學生回答上浮的原因。(鹽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嗎?為什么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雞蛋則不能呢?最后說明原因,鹽水的

8、浮力比水大)6把雞蛋放入白醋里,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同時演示聞白醋的方法)三、判斷課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讓學生知道,不能光憑直覺去判斷一個物體。而應該通過實驗,比如用尺量書上的線是否直,通過簡單的科學實驗來證實。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四、指紋實驗2個人一組,觀察自己的指紋,實現(xiàn)可讓學生回答大家的指紋是不是都一樣。最后有印泥,讓學生把指紋映在上面,然后用實物投影儀讓大家一起比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利用這一點,現(xiàn)代科技中有哪些應用,可以先讓學生舉例回答。(007的指紋鎖,銀行用指紋確定身份,超市保管錢物的箱子,還可以利用指紋破案等)五、其他測量工具顯微鏡,已經提

9、到過,再強調衛(wèi)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天文望遠鏡,哈勃,觀察星體等等雷達,紅外線遙感,偵察衛(wèi)星(可以從網上收集相關資料,做簡單的介紹)六、課后練習 作業(yè)本第2節(jié) 第四題實驗一定要去做軼事記錄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考慮到學生剛進中學,沒有過化學實驗的經驗,所以,先通過老師的師范和個別學生的動手示范來學習一些簡單的實驗和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里。讓學生知道通過實驗去驗證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節(jié)課時間比較緊,因為學生的操作有快有慢,所以,用放大鏡看指紋這點,可以在以后的實驗中去穿插。課 題1.3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日 期教學目標1、了解長度的概念,單位,米,m2、了解長度的測量工具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確的

10、實驗習慣4、知道體積和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體積重點難點分析難點:1、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及讀書的時候的估算 2、液體體積的測量和讀數(shù)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要改變平時使用刻度尺時的一些錯誤的習慣,從課件規(guī)范的看從而掌握讀數(shù)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滲透測量一些特殊物體的方法。 這里面,一些測量的技巧是重點,可讓學生在規(guī)范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揮。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一個正確使用刻度尺的課件,避免了老師在講堂上師范學生看不清楚的問題。找了一些特殊物體的特殊的測量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給學生提供測量工具,讓他們課后進行教室的測量,包

11、括教室的門窗,課桌椅,甚至電視等等課前準備好各種尺和做測量體積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物品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測量的重要性: 提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測量,那我們具體什么時候需要測量呢?(學生回答) 小結: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 提問:如果不借助工具,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測量呢? 學生:桌子有幾個手長;用腳步量教室長度,有幾步;甚至到家里乘車有10分鐘的路,用時間表示。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用我們的感官對長度判斷可靠嗎?(個人有差異,上面兩個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結果不同)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測量需要一個標準二、長度單位: 以前每

12、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長度標準,中國市尺,英國英尺,不統(tǒng)一,引出國際單位制米(m)。量課桌,用米表示但對于大點的距離,我們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點的距離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納米(nm)表示。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納米科學計數(shù)法(當長度非常長或者非常短時,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長4萬千米4107米)讓學生估測一些長度(教室的長,學校跑道的長度,校園樓高等)納米技術:納米衣服,納米洗衣機等等三、長度的測量(正確使用刻度尺) 1、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測量范圍,起始點,大格小格的單位,零刻度線等等) 2、正確示范(

13、課件演示) 1測量時,先要將刻度尺與物體待測部分并齊(沒并齊的后果) 2讀數(shù)時要注意視線垂直尺面對準待測物體(叫學生上來左右讀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損或刻度不清怎么辦?(可以以某一刻度線為測量起點來進行讀數(shù)) 3、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科學書,手(討論并回答)四、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方法: 1、測量工具的選擇: 不同的長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也要用不同的尺。(演示各種尺),除了尺,還有其他的測量工具:聲納、電磁波、激光等等P12 2、測量方法:(P12討論) 1測厚度,可以先測量n張紙的厚度,然后測得的值L再除以n,從而得到一張紙的厚度為L/n(n50,越厚越準確)

14、;測鋼筆桿的直徑,可以看課件的演示,方法有兩種。(注意多測幾組,因為直徑不規(guī)則) 2課后思考討論,有合理方案的下節(jié)實驗課去做五、現(xiàn)實生活中體積的印象: 讓學生回答生活中常見事物的體積,小的用(ml)表示:如洗發(fā)水、可樂、牛奶等,大的用(L)表示:如集裝箱、飲水機的水桶等。 比較買洗發(fā)水的時候,買大點的合算還是小點的合算。六、體積的常用單位: 一般液態(tài)商品都用mL做單位,大點的用L來表示。 對于固體,體積單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個邊長為1米的立方體的體積;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兩者比較是什么概念) 我們規(guī)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七、體

15、積的測量(液體、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 1、對于規(guī)則的固體,我們可以用前面學的知識,量出它的長寬高,然后算出它的體積,如長方體,圓柱體。 2、但液體和不規(guī)則物體,如果不標明刻度,我們就不能簡單的用尺量出,這時候就要借助另一個常用的工具量筒。 (1)量筒的使用,測液體體積(測量范圍,最小刻度): 1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2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 3在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叫學生讀數(shù)。 可以叫高點,矮點的不同的同學上來讀數(shù),然后在黑板上進行比較,有差異比較尋找原因,指出并糾正錯誤。(估讀) (2)測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把物體放入量筒,看水面上升了多少,然后叫學生上來讀數(shù) 注意

16、:不要把水濺出;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滿的,我們可不可以根據(jù)排出水的體積來測物體體積? (2)我們不知道一個杯子里水的體積,但我們有一個量筒,我該怎么測? (3)給一個小圓柱,先用尺測體積,再用排水法測,比較兩者結果。八、課堂練習:第6題留到課后做九、課后練習:作業(yè)本 第3節(jié);預習明天的實驗。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1.4 溫度的測量日 期教學目標1、了解憑感覺判斷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2、了解溫度計的結構、規(guī)定和測量原理。3、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安全教育重點難點分析溫度計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溫度計的使用、讀數(shù)自己制作溫度計的方法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燒杯,酒精燈,鐵架臺,水,冰塊,各種溫度計,氣溫

17、計,體溫計等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引入 1、讓學生回答以前用到過的實驗測量儀器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東西需要我們去測量?(亮度、硬度、溫度、時間長短等等) 3、總結,引出溫度的測量二、感覺溫度實驗 在兩個大燒杯里分別倒有冷水、溫水,另一個燒杯里放常溫水。叫8個同學上來,分成兩組,先分別在冷水和溫水里浸一下手,然后叫學生把手放入常溫的水里,并告訴大家常溫水是冷是熱。 答案不一樣,叫學生討論為什么? 總結: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所以,用直覺去判斷水的冷熱是不準確的,如:冬天感覺井水熱,夏天感覺井水冷(相對論)三、溫度計 我們一般用什么來測量溫度呢?溫度計。 1、溫度計有哪幾種呢?體溫計,

18、家庭氣溫計,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等等 2、溫度計的構造原理:(課件)書P15 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3、攝氏溫度:(課件)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驗證的方法) 實驗:冰水混合物為0攝氏度 沸水的溫度為100攝氏度(標準大氣壓下,高山上,沸點低,高壓鍋,壓力大,沸點高) 1攝氏度:在0攝氏度和100攝氏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份為1攝氏度。(比較不同溫度計0100距離是否一樣大)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原理在做溫度計:(伽利略溫度計,課件)四、正確使用溫度計 看書后,叫學生說明為什么不能這樣或一定要這樣操作 總結:(課件) (練習) 體溫計:(課件簡單介紹) 正確的讀數(shù)方法五、其他溫度計 我們一

19、般用的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現(xiàn)代科技中,我們還用到其他很多測溫度的工具。 1、色帶溫度計(嬰兒) 2、衛(wèi)星的遙感(拉登,衛(wèi)星觀測) 3、天文學(課件) 不同溫度計原理是不一樣的六、課后練習:作業(yè)本,并預習明天的實驗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1.5 質量的測量日 期教學目標1、知道質量的單位,知道質量的大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2、了解托盤天平的結構,了解托盤天平的使用和維護。3、學會用托盤天平稱物體的質量。4、會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簡單的質量估算。重點難點分析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天平,所以,在天平的使用上,尤其是調平、游碼的讀數(shù)等等應該重點強調,可以在學生的錯誤中進行教學。對質量的認識可以適當?shù)奶岢鲋?/p>

20、量的概念進行區(qū)別和補充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課件,天平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引入: 舉例說明生活中要用到質量的例子(P17的兩個圖) 讓學生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和質量有關的事物(克、千克) 如:買菜、體檢等等二、質量的含義: 質量表示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不管怎么樣,物體的質量都是不變的,除非物體本身發(fā)生了變化。人在月球變輕,是重力變小,質量不變。人從小到大,質量的變化,長大。一杯水一桶水比較。三、質量的單位: 介紹質量單位千克的由來。國際千克原器介紹:最初,4時,1000CM3蒸餾水的質量為1千克;1878年,用鉑銥合金制成“國際千克原器”(圓柱體,高、直徑都為39MM)1千克220

21、0克2斤20兩 (1000輛黃金?克)千克(Kg),克(g),毫克(mg),噸(t)之間的單位轉換思考:生活中哪些東西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準確的值為多少?如:一只蘋果,0.15千克;學生體重,50千克;500ml礦泉水,0.5千克;鉛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然后對一些不同數(shù)量級的物體進行質量的估算:可以參考P18的圖140四、質量的測量: 有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電子秤,電子分析天平,桿秤,物體天平,彈簧秤等等。(測量都是和標準進行比較)(如果稱大象?) 托盤天平(實驗室常用) 1、介紹。原理:依靠橫梁平衡的原理來稱量物體的質量。 結構:托盤,橫梁,橫梁標尺,游碼,平衡螺母,分度盤,指針

22、,底座和砝碼。 2、操作。放平游碼移到零刻度處調平(調節(jié)橫梁螺母)稱量讀數(shù)記錄整理(先拿砝碼)P19 3、天平的維護,注意幾點。 1先看稱量范圍,稱量的時候先估計,不能超過稱量范圍。 2不能用手摸托盤和砝碼,要用鑷子。 3砝碼由大到小輕拿輕放。 4讀數(shù)時,右盤砝碼游碼(游碼讀左邊)。 5放好,天平和砝碼要保持干燥,清潔,防止銹蝕。五、課堂練習:p19 小結 討論:如果砝碼放左邊稱得變大還是變???六、課外作業(yè):作業(yè)本,預習實驗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1.6 時間的測量日 期教學目標1、知道時間的單位,會估計一段時間的長度。2、了解時間的歷史,會靈活的從自然中“看”時間。3、了解時間的測量工具,初步

23、學會使用停表測量時間。4、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重點難點分析1、讓學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從而會靈活的運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為測量時間的工具。2、停表的使用,讓學生有惜時的觀念。3、時間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通過一些例子進行說明。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通過網絡查找了一些有關時間歷史、從古到今各種測量時間工具的資料,做成了PPT課件。時間特展:.tw/aeea/Time_exhibit_c.html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引入 問學生時間是什么?我們能把握住時間,抓住時間嗎?時間在流逝,不會停止,所以,更要好好的珍惜時間。二

24、、時間的歷史 讓學生舉例說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大概的測量時間,有哪些一起?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問:若你不小心回到古代,沒有手表,你會怎么樣來測量時間呢? 1、表圭和日晷; 2、滴漏(水鐘); 3、火鐘; 4、沙漏(沙鐘); 5、擺鐘(伽利略發(fā)現(xiàn)單擺的等時性); 6、近代機械鐘; 7、電子鐘和原子鐘。 燃香、沙漏、日晷、節(jié)拍器、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更替等等,為什么能用來計時呢?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估計時間的長短)三、時間的單位 常用單位:秒(s),還有小時(h)、分鐘(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 1秒大約有多長呢?做P22 練習3,得出一秒比脈搏(心

25、跳)每跳動一次的時間稍長些。同時讓學生說明1秒鐘可以做什么事情? 秒怎么來的呢?秒的三次定義(課件) 練習:時間單位的換算: 1年365天,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小時3600秒,1天38400秒。(題目見課件) 四、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緊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鈕上,按停表分三步,啟動、停止、回表。注意:1觀察,秒針轉一圈幾秒?最小分度值幾秒?分針的讀法。2不會動或要測長時間的,要先上發(fā)條,用時用力不要過猛。3注意使用時初時刻要在0.0秒位置4按下時速度要快五、時間概念的應用及意義 1、有了時間的概念,對時間發(fā)生的前后有了一個共同的標準,可以協(xié)調我們的生活、學習、工

26、作和交通。如:我們學校上學7點10分,其他單位一般8點,可以緩和交通。讓學生舉例還有哪些應用(起床時間,從家到學校時間比較,電視報)2、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如電視節(jié)目六、國際單位制(P21閱讀)七、小結 時間在我們身邊不停的流逝,我們應當好好珍惜時間,不要讓自己后悔。八、課外練習:作業(yè)本 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1.7 科學探究日 期教學目標1、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的意義,理解猜想和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學探究需要收集、處理信息和相關的技術。4、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重點難點分析科學探究是了解科學的基本方法

27、。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需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并有初步體驗的實例為載體。結合學生初步具有的觀察、分析和實驗能力,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認識、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認識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中,要著重提高如何提出問題,建立猜想與假設,怎樣收集處理數(shù)據(jù),以及如何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地運用所學的科學探究方法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為今后的學習和探究奠定基礎。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教學策略:引導一一 探索法媒體:課件科學探究教學用具:臺燈、插座、燈絲燒斷的燈泡、燈泡、螺絲刀、磁鐵、多個黑盒(內置鐵球、蘋果或香蕉等)。教 、學 預 設調

28、控 對 策一、引人新課:1、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曾經在我們腦海中盤旋過,例如:(1)當我們跳起后,不論跳得多高,為什么總是落到地上?(2)為什么一顆小小的種子會長成參天的大樹?(3)我們又是怎樣從小小的嬰幼兒長到現(xiàn)在的青少年?小結:對于這些問題,大家都思考過,但你有沒有研究過?你想知道該如何去研究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一一科學探究。2、了解了“天花和牛痘的故事”后,可以讓學生談談科學家所進行的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同時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自己身邊的探究。二、新課探究:(一)介紹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什么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怎樣的?首先從日常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來了解

29、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出示兩臺燈。問:家里有沒有這樣的臺燈?生:有。問:你們會使用臺燈嗎?生:會。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臺燈的操作。(現(xiàn)象:一盞臺燈亮了,另一盞不能亮。)問:我們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生:一盞臺燈亮了,另一盞不能亮。問:從觀察的現(xiàn)象中,你思考到什么問題?生:臺燈為什么不亮?問:你認為導致臺燈不亮的原因有哪些?生:可能停電了;可能開關壞了;可能導線斷了;可能插座末插好;可能燈泡壞了討論:(1)原因1:停電,不可能,其余燈都亮著。(2)原因2:電線斷了,可能性極小。(3)原因3:可能是插頭、開關、燈泡中某一個部位故障。問:在這么多的猜想與假設中,你想先驗證哪個假設?為什么?生:燈泡。因為,燈泡

30、可能性最大,檢驗燈泡最簡單;問:我們怎么判斷燈泡的好壞?生:(1)觀察燈泡。(2)換新燈泡。(3)或將此燈泡換到另一臺燈上。請學生演示(怎么檢驗?)。觀察到現(xiàn)象:甲臺燈亮了,說明是燈泡壞了。臺燈不亮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現(xiàn)在請你說出我們解決問題的過程。1、提出問題:臺燈為什么不亮?我們是怎樣提出問題的?根據(jù)觀察,觀察到乙臺燈不亮,提出問題的發(fā)現(xiàn)往往在于仔細地觀察。2、建立猜想與假設:你們是怎么想到這么多的猜想與假設?依據(jù)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日常生活經驗或所學知識越多,越有利于猜想與假設的提出。3、設計實驗、收集證據(jù)、驗證假設:我們怎樣設計實驗的。在實驗中你是如何驗證假設的。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觀

31、察中收集證據(jù),驗證假設。4、得出結論:燈泡壞了。小結,上述過程是我們探究臺燈為什么不亮蘆的基本過程,也是我們研究其他問題的一般過程,更是科學家探究科學的一般過程,只不過科學家在探究申比我們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猜想與假設,能設計更好的實驗驗證他們的猜想與假設罷了。我們稱這個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后,我們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探究身邊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二)一起探究。1、腳印的探究。問:每天,我們都在行走,都會留下一串串腳印。你是否觀察和研究過自己和同學們的腳印?生:沒有。問:但有些人卻十分關注人們留下的腳印,他們是誰?

32、生:警察在犯罪現(xiàn)場勘察罪犯留下的腳印。問:為什么警察如此關注罪犯留下的腳印?生:可能通過腳印了解罪犯的身高、體重、職業(yè)、性別等。問:除了警察,還有哪些人關注人們留下的腳印?生:考古學家測量古代人腳印,希望了解古人的身高、體重、性別等。師:可見腳印可能與人的身高、體重、性別有關。現(xiàn)在我們主要探究:腳印的長度與人的身高有什么關系。問:你認為腳印的長度與人的身高到底有什么關系?生:腳印長度可能與身高成比例或身高越高,腳印長度越長。問:你是怎么想到的?生:小時候腳印小,長大后腳印大。問:你諒如何來驗證自己的假設?生此姐十實驗臉證慢沒 。通過測量不同人群的身高和腳印的長度。問:測哪些人的腳印長與身高的數(shù)

33、據(jù)?生:測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重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多測組數(shù)據(jù);問:測量時使用哪些測量工具?生:刻度尺和鋼卷尺。問:怎么記錄這些數(shù)據(jù)?(表格法和圖象法)表格包括哪些內容,使表格記錄有何優(yōu)點?(便于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得出結論)如何再次檢驗結論是否正確?(通過討論、交流、另測數(shù)據(jù)檢驗等)在臺燈的探究中,我們可以直接觀察臺燈各部分的結構;在我們研究腳印實驗中,我們可以直接測量腳印的長度。但日常生活中,有些問題我們是無法直接觀察和測量的。如當我們生病發(fā)燒時,能否直接觀察到病變的器官?不能。這些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和測量的問題就家被包裹在盒子里的東西。該如何去探究呢?2、黑盒實驗。出示一個盒子

34、。問:首先從這個盒子開始。不打開盒子,該怎么運用我們的智慧和已有知識了解盒子里裝的東西?生:通過實驗測量與判斷。問:怎么測量與判斷?生:搖,感覺物體大小。移,估計物體的形狀。吸,判斷是否鐵制物體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體驗一下。分組實驗:進行黑盒探究師:請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究了解盒內物體有多大?什么形狀?估計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將操作記錄表中,最后闡述自己探究的過程。看看哪組猜得最快、判斷得最準確。請學生依據(jù)表格,闡述自己探究的基本過程當學生敘述之后,打開盒子,觀察盒內物體,檢驗學生推測的結果。若學生判斷錯誤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判斷錯誤?操作步驟是否合理了有沒有更好、更接近被推測物體的方法進行探究

35、?(分析操作步驟)小結:對黑盒中物體的探究,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驗證假設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體。人們對許多問題的探究也是如此;科學家對科學的探究也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驗證假設中逐漸逼近真理。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問題是黑盒問題?三、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從臺燈熄滅了解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然后通過所學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去探究了腳印和黑盒問題。除了今天我們所研究的問題外,在我們的身邊,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界中,你還能發(fā)現(xiàn)或提出問題嗎?你知道該如何去研究嗎?軼事記錄由于初一學生對科學探究較為陌生,生活經驗十分有限,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有待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敘

36、述電燈為什么會熄滅蘆的探究,較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產生直接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引人學生較為熟悉的臺燈為什么不能發(fā)光蘆的探究實驗,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體會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的意義;認識同學問合作與交流對科學探究的意義。對于腳印的了解,學生更多地是來自課本和影視的知識,屬于司接經驗。在課堂中可通過展示自己的腳印,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課后反思第二章觀察生物課 題2.1 生物與非生物日 期教學目標1、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2、說出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qū)別。3、觀察蝸牛,學會描述其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4、學會使用放大鏡。重點難點分析學會通過觀察,去區(qū)分

37、生物與非生物,動物和植物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讓學生盡量的都列出動物和植物的區(qū)別關鍵的兩點要強調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通過生動的圖片和課件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動物和植物有個形象的了解,并能根據(jù)外表或者生活習性的不同說出區(qū)別。教 、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一、引入: 我們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學。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們將一起來研究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生物)。科學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觀察。二、新課(1) 1、觀察蝸牛 問學生有沒有去抓(抓到)過蝸牛,通常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請來

38、的蝸牛。 注意:珍愛生命 1使用放大鏡 P30 移動被觀察物體,頭部或放大鏡,找到最佳的觀察角度、距離。 觀察指甲、頭發(fā)和課文上的文字已經其他。 2觀察蝸牛的身體 仔細觀察,找出蝸牛的眼、口、足、殼、觸角(兩對觸角,眼睛在上面那對觸角頂上;口在哪里?如何觀察口?把玻璃板反過來,足的位置,如何爬動的,讓學生上臺指出) 【分小組進行,四個人一組,選出組長,紀律,發(fā)言,記錄人等,可靈活一點】 3探究蝸牛的感覺 你們想知道有關蝸牛的什么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列舉。 探究步驟:探究,蝸牛有視覺、觸、嗅、味、聽覺嗎?1、我們的問題是:2、對此,我們有一個假設:3、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4、以下是我們實驗過

39、程的記錄:5、我們的結論是: 小組總結,老師總結,蝸牛有視、觸、嗅、味覺,沒有聽覺。 問題:蝸牛四處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其他參考課題】1、蝸牛一分鐘能爬多遠?2、蝸牛喜歡吃什么?3、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痕跡是不是用來傳遞信息的?4、蝸牛爬行時能拉多重的物體?5、蝸牛和哪些動物差不多?6、怎樣為蝸牛建造一個舒適的家? 【作業(yè)】:課后搜索有關蝸牛的信息,或者發(fā)揮想象,選擇一個課題進行探究。 PS:小組協(xié)作培養(yǎng),課堂紀律,注意聆聽他人,遵守實驗規(guī)范。三、新課(2) 2、生物與非生物 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沒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呢?前面我們觀察了蝸

40、牛,用筆尖觸碰它時,會有反映,但課桌不會,說明蝸牛是生物,而課桌是非生物,區(qū)別在于生物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 1那為什么生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呢?有什么目的嗎? 生:避免危險,尋找食物,尋找光亮處等多種意義。 2列舉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為什么會把這些這樣分呢?說出這樣分的目的。 3生物與非生物的差別 除了書上P33列舉的三個差別,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舉。 【生物的基本標準】:有嚴整的結構由細胞組成能進行新陳代謝要營養(yǎng),要排泄會生長能生長、長大應激性對刺激有反應生殖和發(fā)育能繁殖后代遺傳變異的特性后代種類一樣,但總有差異能適應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會變化,進化 4、動物與植

41、物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 動物 | 植物 兩界說:動物、植物 | 三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動物與植物的區(qū)別 (1)獲得營養(yǎng)的方式 P71 練習1、2 植物:有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營養(yǎng)物質 動物:通過吃食物來獲得營養(yǎng),自己不會制造營養(yǎng)物質 (2)運動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運動 動物:能自由快速運動 (3)討論其他動植物的區(qū)別:(生活的地方,植物) 動物 | 植物 | 總結分類的理由,合并類似的區(qū)別 P34 【課后作業(yè)】作業(yè)本相關,并列舉本地區(qū)動植物,越多越好。四、關于分組實驗:觀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學中

42、,讓學生帶上鋤頭去校園外面河邊去挖,蚯蚓收獲不多,但學生對于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了解不好,不會拿起鋤頭就往下挖了。但對于蚯蚓本身的觀察還不夠,所以,這次把兩者結合起來。學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之前先要對一些地方提出假設。然后回實驗室觀察事先準備好的蚯蚓。 這種活動,學生興趣很足,但叫他們寫觀察報告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所以,在觀察前的理論方面的準備工作相當重要,這樣不至于玩是玩了,學沒學。軼事記錄課后反思課 題2.2 常見的動物日 期教學目標1、理解分類在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簡單的會對身邊的事情進行分類。2、理解“分類必須依據(jù)一定的特征逐級進行”這一分類策略。3、說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43、的分類標準及相關的代表動物的名稱。4、說出五大類脊椎動物的分類標準及相關的代表動物名稱。5、看到動物,會根據(jù)分類標準進行歸類。重點難點分析貫穿這堂課的是分類的思想,讓學生帶著這個思想去學習脊椎動物的分類,是本堂課的重點。脊椎動物的逐級分類通過學生按興趣進行小組研究,然后班級交流的形式進行歸納,老師把握主線的方法進行學習。難點在于學生能否把五大類脊椎動物的特點轉化為一種邏輯判斷的依據(jù),有條理的去理解動物的分類。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fā)課件的收集和制作,視頻的效果會比圖片更好。游戲的改編,游戲在全班進行,那種是或不是的異口同聲的效果更有玩頭。分類方法的突出和強調,中西方對于分類思維的差異的介紹。教 、

44、學 預 設調 控 對 策【引入】生活中的分類思想: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把整個自然界進行了分類,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那么分類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讓我們去分類呢?先來看一個例子:無論是逛超市還是逛商場,我們總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買的東西。除了指示的標志外,對于商品的分類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嘗試對以下商品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名稱以及分類的理由。SONY攝象機 PARK鋼筆 奧迪四驅車 德芙巧克力 飄柔洗發(fā)水雅戈爾西服 舒膚佳香皂 長虹彩電 羅蒙襯衫LG冰箱 電子狗 阿咪奶糖FUJI數(shù)碼相機 廣博筆記本學生思考個別補充回答完成 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要進行分類?根據(jù)什么進行分類

45、呢? 如:交通工具,人,我們課桌里面的東西等等,似乎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分類,都已經被我們根據(jù)事物的特征分類過了。 問:那既然分類在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我們分類的意義是什么呢? 答: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有條理,更容易認識、發(fā)現(xiàn)、研究事物等等。 同樣在生物界里面,在動物界里面,我們也都要進行分類,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認識動物世界。但在分類之前,我們先得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研究,了解動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據(jù)這些特征進行分類。一、動物的分類: 1、看課件,仔細觀察,并思考這四種動物分別具有什么特征?看哪組觀察的仔細,想到的多。 2、舉例:根據(jù)水生還是陸生,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jù)有沒有羽毛,分為

46、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 3、學生舉例,說出分類的理由,并對這種分類方法進行命名。(逐級分法在討論時進行引導,分兩級) 大家都有自己的各種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說,分類的標準不一樣,分類的結果也不一樣。我們前面學過,人們?yōu)榱私y(tǒng)一的認識這個世界,設立了各種標準,同樣,我們的分類也有標準林耐分類法。 根據(jù)體內有無脊椎骨,可以將所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那這堂課先來研究一下脊椎動物?!狙a充】?說明中西方對于分類的思維差異,激勵更仔細的觀察,更深入的去思考。 二、脊椎動物的分類: 讀P36圖,觀察分析四種動物的脊椎骨和脊柱(由脊椎骨組成),然后摸自己背后的脊柱,感受小塊的脊椎骨我們人也是脊椎

47、動物。 列舉更多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站起來分別回答) 脊椎動物根據(jù)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等幾大類。下面,大家就一起一邊看書,一邊來研究一下各種脊椎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有什么特點。 全班分成6個小組,其中5個小組來研究5種脊椎動物,另一組統(tǒng)觀全局,把各種脊椎動物聯(lián)系起來,分析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的討論交流中進行補充。在觀察的過程中,各小組要完成各類動物頁面上的問題和思考題,小結的時候先說明特點,然后交流問題。(同時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 5分鐘后,開始交流。第一組講魚類,第二組講兩棲類,第六組歸納前兩組的共同點;第三組講爬行類,第六組歸納前三

48、組;第四組講鳥類,第六組歸納前四組;第五組講哺乳類,大家一起歸納脊椎動物的特點。 (這里在分組的時候可以隨意一點,完全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體電讓他們自己進行選擇搭配。但考慮到課堂不至于太亂,還是以附近為主。) 老師逐級分析框架圖,強調按特征逐級分類的特點。 然后給時間讓學生對這個框架圖進行認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組沒有參與的其他類的思考題和討論題。三、一起猜:你最喜愛的脊椎動物 P42。找出一種你最習慣的脊椎動物,然后歸納這種動物的特征。然后請小組里的同學向你提5個問題,如圖218,看提問的同學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歡的動物。 然后派幾名代表上來,下面同學說出一種動物,然后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面對大

49、家,問大家問題,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對或不對。看上來的同學能不能猜出。 老師在一邊提醒,從脊椎動物按特征逐級進行分類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邏輯的思維推斷。四、課后練習 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能看出它怎么進行分類的嗎?你可以提出更好的分類方案,讓它對我們的生活更有幫助嗎? 作業(yè)本相關題目,對于班級學生的分類,可以找時間進行統(tǒng)一的調查。分類思想不僅僅在學習過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處存在,這里從身邊的分類引入,讓學生更親密的感受分類思想。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慮到支持國貨,改成了國產品牌。對于人的分類,學生可以很好的進行。分類的意義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從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學習動物分類。通

50、過視頻觀察,讓學生對這四種動物有更形象的認識,因此對于按特征逐級進行分類,能提出更多的觀點。強調“標準”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性。中西方文化差異課堂上沒有引出,有爭議。原意是想讓學生能對思維方式有個感性的反思。在講脊椎動物分類的時候,因為教材內容較多,而且很多都可以通過自己看書得出一些動物的分類特征,加上理科創(chuàng)新班的學生的素質,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學”從課堂的效果看,學生通過自己選擇、討論,然后小組交流,提問的過程后,對于脊椎動物分類特征的接受還是可以的。尤其是提問的時候擦出很多火花。同時老師牽著主線,讓學生感受到逐級分類的原因和意義。從課堂情況看,這個游戲是有趣,這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如果這個游戲能放在下節(jié)課,效果應該會更好一點。這個游戲可以作為課堂的一個小結,看看是否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結構圖。從生活引入,然后再讓學生走向生活,經常的提醒對生活的觀察,學生會有課堂上沒有的收獲。軼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