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范文_第1頁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范文_第2頁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范文_第3頁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范文_第4頁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 篇一: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最終版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生態(tài)學實習個人報告作者:魏峰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20_級實習時間:20_.6.2120_.7.4實習地點:北京延慶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松山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魏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環(huán)科20_-2班)摘要:本文分別用Simpson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和均勻度指數測量、計算生態(tài)優(yōu)勢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群落物種的均勻度。研究不同海拔地區(qū)主要森林群落結構特征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其中主要包括對油松林、黑樺林、山楊林、雜木林和山楂林的群落組成與結構特征的研究,喬木

2、、灌木、草本三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從山麓到山頂,小氣候的差異較為明顯,但由于喬、灌、草綜合作用的影響,各群落類型及生境梯度上的物種多樣性的差異不十分明顯。這可能是松山森林群落類型長期適應環(huán)境條件的結果。關鍵詞:北京松山1.序言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Simpson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物種多樣性是環(huán)境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反映群落或生境中物種的豐富度、變化程度和均勻度,也反映不同自然地理條件與群落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種多樣性可以用來定量表征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征,包括直接和間接地體現(xiàn)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類型、組織水平、【2】發(fā)展階段、穩(wěn)定程度、環(huán)境差異等。因此,

3、物種多樣性在森林資源的合理經營、開發(fā)利用和資源評價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廣泛的應用。松山森林植物群落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占北京地區(qū)同類植物總數的49.8%。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分布環(huán)境特殊,經過多年環(huán)境變遷保存下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有可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松山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就有這不可忽視的作用。2.實習地點的自然地理概況【1】2.1地理位置松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燕山山脈深處的軍都山中,距市區(qū)90余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4-11634,北緯4016-4047。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偯娣e4660hm2。其中核心

4、區(qū)面積1819hm2,緩沖區(qū)面積1263hm2,實驗區(qū)面積為1578hm2。區(qū)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有脊椎動物180多種,有維管束植物700余種。保存比較完好的天然油松林50多公頃。2.2氣候松山自然保護區(qū)處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受地形條件的影響,與延慶盆地相比,氣溫偏低,濕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氣候,是北京地區(qū)的低溫區(qū)之一。氣候的垂直分帶性比較明顯,從上到下可分為:海拔700-1000m的低山溫暖氣候帶,海拔1000-1300m的中山下部溫濕氣候帶;海拔1300-1800m的中山上部冷濕氣候帶;海拔1800m以上的山頂高寒半濕潤氣候帶。保護區(qū)內小氣候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是地

5、形差異性造成的。由于山谷的走向、寬窄不同,使氣溫、降水有明顯的差別。西北部大莊科一帶多東西寬谷,因四面環(huán)山,夏季東南氣流下沉變干,形成干型谷地;在東南部的塘子溝,為南北狹谷,向南有一個開口,東南氣流在此受約而沿迎風坡上升,形成地形雨,為濕潤型谷地。2.3土壤土壤的形成和變化是在成土母質、氣候、地形、生物及時間幾個因素綜合作用下發(fā)生的。因此,土壤的種類、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松山地區(qū)的土壤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可分為3種類型:(1)山地褐色土:為低山帶的主要土壤。陰坡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陽坡分布海拔1200m以下。土壤特點集中反映在腐殖質含量減低。結構變壞,碳酸鹽受到淋洗,質地粘重。可分為3個

6、亞類:淋溶褐土分布于山地中段;典型褐色土分布于山麓地帶;石灰性褐土分布于切割溝較多的深山溝谷。(2)棕色森林土:在中山帶海拔900m以上的陰坡和12001800m陽坡。在1800m的林緣草甸植被下發(fā)育了生草棕壤。(3)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地形平坦的山頂部。這里山高風大,主要為草草甸。因草本植物生長繁茂,土壤經常處于濕潤狀態(tài),有機質分解緩慢慢,腐殖質含量較高,表層達成15%以上。生草作用較強,在表土形成密積草根層。pH66.8。土層深厚,可達80m以上。腐殖質層呈黑褐色,厚達3050cm。2.4植被松山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深山區(qū),具有華北地區(qū)暖溫帶的自然景觀,在海拔1000m以上的

7、中山地段,保存下來部分天然次生林,屬于地帶性的自然植被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植被基本保持自然狀態(tài),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松山保護區(qū)植物區(qū)系中有一定比例的熱帶成份,多為單種屬,第三紀地域植物。地中海中亞成分地屬很少,表明亞洲干旱中心分布的成分在該區(qū)有所滲透。松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植被分為5個植被型組,有6個群系組,17個群系,約25個群叢。3.調查方法3.l調查方法3.1.1種面積曲線法種面積曲線法是根據植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確定群落最小面積。在擬研究群落中選擇植物生長比較均勻的地方,用繩子圈定一塊小的面積。對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積為10cm10cm,對于森林群落則至少為mm。登記這一面積中所有植

8、物的種類。然后,按照一定順序成倍擴大,逐次登記新增加的植物種類。開始,植物種類數隨著面積擴大而迅速增加,爾后隨面積增加的種類數目降低,直至面積擴大時植物種類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以樣方面積為橫坐標、種類數目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繪制種面積曲線。此曲線開始陡峭上升,而后水平延伸,有時會再上升。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即群落最小面積,它可以作為樣方大小的初步標準。3.1.2點-四分法無樣地法有許多具體的方法,其中以點四分法(或稱中點四分法、中點象限法)應用最廣。點-四分法是植物生態(tài)野外調查的無樣地調查方法。這類方法(距離測定法)的特點是在被研究的群落地段上隨機地選擇若干點,測定點與植株間的距離,以此為根據,

9、推算出種在群落中的數量特征。由于無需設置固定面積的樣地,所以這類方法又稱為無樣地取樣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距離測定法都是針對森林群落林木層的調查。但就群落學的調查來說,對于森林群落不僅要調查它的林木層,也要調查它的灌木層、草本層以及藤本植物。因而可隨機或系統(tǒng)地設置若干小樣方以記載灌木層和草本層等。儀器工具:測繩、皮尺、羅盤、圍尺、測高器及木桿。外業(yè)工作方法:在所要調查的群落中,設幾條定距垂直線(借助羅盤用測繩拉好),在垂直線上定距(如5m或10m)設點。通過各點再用木桿作一與樣線垂直的引線,即可分成四個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找與中心點最近的一棵樹,記錄樹種名稱,測定點樹距離、胸徑、樹高及冠幅,共計

10、測定30個點,每個中心點都要做四個象限。3.1.3樣方法樣方,即方形樣地,是面積取樣中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植被調查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取樣技術。當然,其他形狀的樣地也同樣有效,而且有時效率更高,例如樣圓和長方形樣地。樣方的大小、形狀和數目,主要取決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質和所預期的數據種類。因工作性質不同,樣方的種類很多,可分為以下幾種:記名樣方主要用來計算一定面積中植物的多度和個體數等。比較一定面積中各種植物的多少,就是精確地計算多度。面積樣方主要是測定群落所占生境面積的大小,或者各種植物所占整個群落面積的大小。這主要用在比較稀疏的群落中。重量樣方主要是測定一定面積樣方內群落的生物量。永久樣方為了進行

11、追蹤研究,可以將樣方外圍明顯的標記進行固定,以便于以后再在該樣方中進行調查。對于灌木層和草本地被層的調查,可在調查林木層的大樣方內,機械地設置若干個更小的樣方,對每個種的多度和蓋度進行點數或估測。調查工具:測繩、皮尺、鋼卷尺、羅盤及2m桿兩根。外業(yè)工作方法:方法一:用測繩或皮尺在群落中設置若干條平行線,在線上間隔35m等距設置25個樣方,調查灌木樣方面積為2m2m、草木樣方面積1m1m。記載每種植物的名稱(不能確定名稱的采集標本)、株數、平均高度、生長狀況及分布狀況等并記錄。方法二:用測繩在群落中圍出一個20m20m的樣方,用皮尺拉出樣方內的兩條對角線。在這兩條對角線上分別均勻地設置個1m1m

12、、個2m2m的小樣方,共計1m1m的小樣方個、2m2m的小樣方個。在1m1m的小樣方中調查草本植物,在2m2m的小樣方中調查灌木、幼樹及藤本植物。3.2數據處理方法3.2.1內業(yè)計算及數據整理平均株間距離=平均點樹距離2所有種的總密度(株/公頃)=*?22(平均株間距離)2?(平均點樹距離)一個種的相對密度(%)=一個種的個體數100所有種的總個體數一個種的密度(株/公頃)=所有種的總密度一個種的相對密度相對顯著度(%)=某一樹種的胸高斷面積和100所有樹種的總胸高斷面積頻度(%)=一個種出現(xiàn)的點數100樣點總數一個種的頻度值100所有種的頻度值和相對頻度(%)=重要值=相對密度?相對顯著度?

13、相對頻度3調查面積(m)=(平均株間距離)4調查點數胸高斷面積(m)=222全部胸高斷面積和*調查面積胸高直徑(cm)=3.2.2重要值計算株數j=4?全部胸高斷面積和調查點數?4?ni?125ij樣方面積和=425=100密度j=株數j/樣方面積和*相對密度j=密度j?密度j?1m100j蓋度和j=?蓋度i?1m25ijnij相對蓋度j=蓋度和j100j?蓋度和j?1頻度j=出現(xiàn)樣方數j*相對頻度j=頻度j?頻度j?1m100j重要值j=相對密度j?相對蓋度j?相對頻度j33.2.3種的多樣性計算分別計算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的多樣性指數,并利用三個組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在調查資料中分別植物

14、種統(tǒng)計株數、重要值,計算每個種出現(xiàn)的株數概率和重要值概率并記錄。辛普森多樣性指數(Simpsonsdiversityinde_)多樣性指數Ds?1?pi?1ss2i最大多樣性指數Dma_?1?121()?1?Si?1S 篇二: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實習目的:加深對北亞熱帶和北溫帶的森林植被類型的理解,了解分析土壤狀況的原理及方法。實習內容:通過對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紫金山風景區(qū)的實習,我進一步了解了北亞熱帶和北溫帶的森林植被類型及其差異,受益匪淺。北亞熱帶森林以喜暖濕的落葉闊為主,濕生較耐寒的常綠闊葉林數種,北部以前者為主,偏南則以后者居多。林下植物也以常綠或半常綠闊葉小喬木、灌木為多,類

15、似南方常綠林類型。由于人類的長期積極活動,原始林已不多見,只在高海拔稍有殘留。目前的次生林以馬尾松為主,還有一些櫟類。此外人工栽培的杉木林及馬尾松林也甚為廣泛,因此有人把這一地區(qū)統(tǒng)稱為松杉地區(qū)。本帶樹種繁多,其中除了東亞區(qū)系成分外有不少北美成分。在秦巴山地及鄂西山地,低山以杉木、馬尾松瓔珞柏為主,闊葉樹種楓香較多,長柄山毛櫸、恩氏山毛櫸在海拔1000-2000米可形成純林,為耐陰的原生類型。槭、椴種類較多,還有野漆、鵝耳櫪、山楊、樺木等。栲樹、栓皮櫟也還可形成林分。連香樹也有小片純林。此外,粗榧、香榧、柳杉、鐵杉、黃杉都有分布。也有西南和南方的油杉出現(xiàn)。香樟易見與秦嶺南坡,那里是香樟分布最北緣

16、。南方的領春木、四照花屬、金錢槭也都進入本帶。馳名世界的活化石水杉是在本區(qū)發(fā)現(xiàn)的,證明了本帶植物區(qū)系成分和類型的古老。海拔較高處有針葉林分布,主要樹種為巴山松、白皮松、華山松、巴秦冷杉、山西冷杉、青柇、麥吊杉。北溫帶成分在中國有29科,約300屬。幾乎囊括廣布北溫帶的所有喬木屬,如柏、檜、松、云杉、落葉松等裸子植物,樺、櫟、胡桃、桑、楊、柳、榆等落葉喬木。灌木中有榛、杜鵑、山楂等。草本就更多,如蒿、鳳毛菊、委陵菜、白頭翁、金蓮花、夏枯草、桔梗、百合等。東北東部山地針葉落葉闊葉林區(qū)就位于北溫帶。這一帶以山地灰棕壤為主,并有大面積沼澤土、草甸土,長白山林區(qū)還廣泛分布白漿土。森林樹種針葉樹以紅松為主

17、,此為魚鱗松、長白山一帶還有沙松、紫杉。闊葉樹種類在北部較少,向東南逐漸增多。除常見的蒙古柞、白樺、山楊外,并逐漸出現(xiàn)喜溫濕的一些樹種,如白蠟屬的水曲柳、花曲柳;槭屬有青楷屬、花楷槭、圓葉槭、白牛槭、擰筋槭;椴屬有紫椴、慷椴、蒙古椴;榆屬有榆、春榆、裂葉榆以及其它千金榆、黃菠蘿、胡桃楸等樹種。這些樹種的存在,典型地反映了本區(qū)屬寒溫帶針葉林向溫帶落葉闊葉林過度的特點。具有北溫帶代表性特點的大興安嶺林區(qū),北及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西南與海拉爾臺地相連,南至阿爾山只五叉溝,東部向嫩江平原過渡。全林區(qū)北寬南窄,跨緯度7度。面積約2500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約1500萬公頃,是我國最大

18、的林區(qū)。該去森林覆被率約62%,森林總蓄積量為14億立方米,成林樹種以興安落葉松為主,占全區(qū)林地面積的54.8%,占有林地蓄積量的74.4%,其次為白樺、蒙古柞;尚有樟子松、山楊、紅皮云杉及其它闊葉林。通過這兩次實習,我對老山和紫金山的總體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南京近郊,橫貫浦口區(qū)境內,素有“南京綠肺、江北明珠”之美譽。東起浦口高新區(qū),南臨長江,北枕滁河,西達安徽和縣,總面積8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0%,分為七佛寺、獅子嶺、平坦三大景區(qū),目前開發(fā)并接待游人的是七佛寺景區(qū)。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長江北岸,東臨南京長江大橋,西靠安徽滁河。公園占地8000公頃,森林覆蓋率80%

19、。山巒起伏,古木蒼翠,秀竹林立。老山境內峰巒疊嶂,共有大小山峰近百座,平均海拔200米,最高峰大刺山海拔442米。山勢走向為西南東北向,中部略向南凸出,呈新月形,連綿延伸35公里,諸峰相連,錯落有致,極富層次,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妙。獅子嶺雄姿還被列為“金陵新40景”之一。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映成趣。林間的湯泉、虎洼、張沖、響堂、大埝等人工湖,與山相連,山如翠屏,水似明鏡,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最有趣的“蟹眼三潮”,每日早、中、晚各涌潮一次,不管春夏秋冬,陰晴旱澇,皆準時起潮落潮,自古以來,從未間斷。老山的水不僅可觀,而且可用。位于老山腳下湯泉鎮(zhèn)的溫泉,星羅棋布,熱水量十分豐富

20、,常年水溫35以上,并富含礦物質,具有醫(yī)治皮膚病的特效。古代不少名人曾至此題詞詠詩,宋朝王安石曾題詩:“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一氣無冬夏,諸陽有廢興。人游不附火,蟲出亦疑冰。更憶驪山下,敲然雪滿塍?!弊辖鹕絿疑止珗@,是獲得國家林業(yè)部審批通過的國家森林公園。紫金山有森林*公頃。森林氣氛濃郁,林相整齊,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其中植物有113科600多種,列入特、稀、危植物名錄的50余種。古樹名木924株;鳥類42科64種;昆蟲200多種;真菌246種。紫金山在南京市東郊,漢代稱鍾山。拔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鍾阜龍盤。因山坡出露紫色頁巖,在陽光照射下閃耀金色光芒,東晉時改稱紫金山。東西長約

21、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東邊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西邊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臺。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早在三國與漢朝,即負盛名。鐘山周圍名勝古跡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和何香凝墓;東有靈谷公園,鄧演達墓;山北有明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時代,山上的廟宇很多,現(xiàn)僅存靈谷寺一處,位于山左。在實習中老師給我們講了森林取樣方法,群落分布狀況和結構分析。典型選樣原則即在每一個群叢內選一個典型的一致性的群落地段作為樣地。一般對一個植被類型要選擇10個左右的樣地,多幾個也無妨。每一個群叢,不管面積大小,

22、通常只選一個樣地。取樣方法包括樣方法,種面積曲線的編繪,樣帶法,樣線法,無樣地取樣法。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可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么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確定調查

23、對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而在生物群落中,各個種群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結構。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相對穩(wěn)定了的生物群落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中各種生物在空間上的配置狀況,即為群落的結構。群落結構包括形態(tài)方面的結構和生態(tài)方面的結構,前者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后者指層片結構。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tài),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成層現(xiàn)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xiàn)象。群落成層現(xiàn)象在森林群落表現(xiàn)最為明顯,而以溫帶闊葉林和針葉林的分層最為典型,熱帶森

24、林的成層結構則最為復雜。一般按生長型把森林群落從頂部到底部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苔蘚地衣)四個基本層次,在各層中又按植株的高度劃分亞層,例如熱帶雨林的喬木層通常分為三個亞層。草本群落則通常只有草本層和地被層。在層次劃分時,將喬木和其他生活型植物不同高度的幼苗劃入實際所逗留的層中,生活在各層中的地衣、藻類、藤本等層間植物通常也歸入相應的層中。群落的地下分層和地上分層一般是相應的。森林群落中的喬木根系為分布到土壤的深層,灌木根系較淺,草本植物的根系則大多分布在土壤的表層。草本群落的地下分層比地上分層更為復雜。群落的成層性保證了植物在單位空間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條件。如在發(fā)育成熟的森

25、林中,上層喬木可以充分利用陽光,而林冠下為那些能有效利用弱光的下木所占居,林下灌木層和草本層能夠利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現(xiàn)特征是鑲嵌性。鑲嵌性即植物種類在水平方向不均勻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現(xiàn)為斑塊相間的現(xiàn)象。具有這種特征的群落叫做鑲嵌群落。在鑲嵌群落中,每一個斑塊就是一個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種類成份和生活型組成,它們是整個群落的一小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陰暗的地點有一些植物種類形成小型的組合,而在林下較明亮的地點是另外一些植物種類形成的組合。這些小型的植物組合就是小群落。內蒙古草原上錦雞兒灌叢化草原是鑲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這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米左右的

26、錦雞兒叢,呈園形或半園形的丘阜。這些錦雞兒小群落內部由于聚集細土、枯枝落葉和雪,因為具有良好的水分和養(yǎng)分條件,形成一個局部優(yōu)越的小環(huán)境。小群落內部的植物較周圍環(huán)境中返青早,生長發(fā)育好,有時還可以遇到一些越帶分布的植物。群落鑲嵌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內部環(huán)境因子的不均勻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變化,土壤溫度和鹽漬化程度的差異,光照的強弱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在群落范圍內,由于存在不大的低地和高地因而發(fā)生環(huán)境的改變形成鑲嵌,這是環(huán)境因子的不均勻性引起鑲嵌性的例子。由于土中動物,例如田鼠活動的結果,在田鼠穴附近經常形成不同于周圍植被的斑塊,這是動物影響鑲嵌性的例子。層片一詞系瑞典植物學家加姆斯首創(chuàng)。

27、他起初賦于這一概念以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把層片劃分為三級:一級層片,即同種個體的組合;二級層片,即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組合;三級層片,即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種類植物的組合?,F(xiàn)在一般群落學研究中使用的層片概念,均相當于加姆斯的二級層片,即每一個層片都是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組成。生活型是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不但體態(tài)上是相似的,而且在形態(tài)結構、形成條件、甚至某些生理過程也具相似性。目前廣泛采用的生活型劃分是郎基耶爾的系統(tǒng)。他按照休眠芽在不良季節(jié)的著生位置把植物的生活型分成五大類群,高位芽植物(25厘米以上),地上芽植物(25厘米以下)、地面芽植物(位于近地面土層內)、隱芽植

28、物(位于較深土層或水中)和一年生植物(以種子越冬),在各類群之下再細分為30個較小的類群。我國植被學著作中采用的是按體態(tài)劃分的生活型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把植物分成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葉狀體植物四大類別,再進一步劃分成更小的或低級的單位。對于層片的劃分,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分別使用上述系統(tǒng)中的高級劃分單位或低級單位。層片作為群落的結構單元,是在群落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它所包含的種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生物學一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小環(huán)境,這種小環(huán)境是構成植物群落環(huán)境的一部分。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海拔高度,水分熱量差異以及各種災害的發(fā)生,群落會發(fā)生的有

29、規(guī)律的變化。群落演替包括兩類: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即原來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災、洪水、崖崩、火山爆發(fā),風災、人類活動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發(fā)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進入或殘存的根系、種子等重新生長而發(fā)生的??烧J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發(fā)展途中而出現(xiàn)的。這種逐漸發(fā)生的演替系列稱為后成演替系列。簡單的說,原生演替就是從沒有生命體的一片空地上植被類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體的空地上進行的植被演替。初生演替即即在一個沒有植物覆蓋的地面上或原來存在植被,但后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如裸巖、沙丘、火山巖上發(fā)生的演替。裸巖上發(fā)生的演替過程為裸巖地衣苔蘚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實習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對

30、北亞熱帶和北溫帶的森林分布狀況及其差異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還加深了對不同土壤植被類型的認識,可以根據土壤性質肥力狀況因地制宜,更好地進行林區(qū)規(guī)劃。對于在野外調查中研究植物群落的一些主要方法也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為以后的活動開展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篇三:20_年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森林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學生姓名:學號:專業(yè):年級:指導老師:徐勇*林學20_級范海蘭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一、實習目的森林生態(tài)學是林學一級學科重要的課程之一,實習是學生掌握該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習目的在于使學生有一次接觸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機會,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對森林生態(tài)學理論知識的聯(lián)想和理解,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習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堂

31、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能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加深對森林的認識,增強環(huán)境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探索的興趣和思維的自覺性,強化森林生態(tài)學的基礎課教學,增加學生對森林群落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實際工作能力,訓練并掌握野外調查和研究的方法,并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學習和高年級的生產實習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和掌握基本的實踐技能奠定基礎。二、實習時間20_年12月3日-20_年12月10日三、實習地點福建農林大學校園和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實習一周。四、實習主要內容(一)生態(tài)因子綜合測定1.目的:了解生態(tài)因子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進一步加深認識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2、基本原理:生物所

32、生存的環(huán)境變化多端,既有空間上的異質性,又有時間上的變化,同時因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時影響其周圍的生態(tài)因子。本實驗通過對不同環(huán)境下墊面的主要生態(tài)因子的進行日動態(tài)觀測與測定,使學生在實驗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利用幾種生態(tài)因子的測定工具,對幾種主要生態(tài)因子進行日變化的觀測和測定。3、步驟方法:(1)光強的測定1、選取校園濕地公園、拓荒廣場、及后山相思林測定光照強度。2、按照圖1的樣方配置在有林地內選擇測定點5個,在每個測定點分別10cm、50cm、150cm高度的光照強度(高度應一致),并記錄每次測定的數值(要求15分鐘內測定完畢),填入表1。3、在不同時間段(每一時間段盡可能做到同時測定才具有可

33、比性),在拓荒廣場和和濕地公園,隨機測定5個點,用照度計測定裸地的光照強度(1.50m),并記錄好每次測定的數值。(2)溫濕度的測定與上述測定的地點相同,實施下述內容的測定:(拓荒廣場和濕地公園自行相應的表格)1、大氣溫度的測定(1)群落內外溫度差異觀測選定一處正常生長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內分為喬、灌、草三個層次高度進行觀測(注意各層應統(tǒng)一高度),各3個重復。群落外選取1.5m高處進行測量。(2)植株各部位溫度觀測選擇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長的樹木進行植物個體不同部位的溫度觀測。觀測部位包括樹干、葉、芽、花等。使用手持式點溫濕度計進行3次重復測定,填入表3。2、大氣濕度測定在群落內均勻選取5個

34、點,在1.5m測定其濕度,同時在空曠無林地的1.5m高處,隨機選取5個點,測定空氣濕度,并記錄每次測定的數值。(3)風速的測定(1)在上述同樣的林地中,在測定光強相同的樣點上,在1.5m的高處,分別在上述各時間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風速測定儀分別測定每點的風速。(2)同時在濕地空園、廣場內,隨機選取5個點,測定每個點的風速,并作好記錄。要求:1)三個地點盡可能做到同時測定2)每一個點測定的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3)每組上交一份原始數據4)在實習中不出現(xiàn)原始數據,而是基于原始數據經e_cel等軟件處理形成直觀的表或圖形,并針對圖形或表而進行結果分

35、析,運用所學的森林生態(tài)學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二)、群落生活型譜分析1、基本原理: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而形成的生活形態(tài)。可以說生活型是不同種的植物由于長期生活在相同的氣候環(huán)境條件下,而在形態(tài)上所表現(xiàn)出相似的外貌特征。群落的外貌決定于各種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而形成的生活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上的適應稱為植物的生活型(lifeform)。生活型的概念和劃分方法至今并未統(tǒng)一,最早和較廣泛采用的是丹麥植物學家瑙基耶爾(Raunkiaer,1934)的劃分方法。這一分類法是以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為基礎加以區(qū)分的,即根據植物在不利生長季節(jié)內,其芽和枝梢受到保護的方式和程度,將植物界中的全部高等植物劃分為五大類群。

36、高位芽植物(Ph):高大喬木,灌木和熱帶高草,如喬木和大灌木,高位芽植物可以分成:大高位芽植物(30m以上)、中高位芽植物(8-30m)、小高位芽植物(2-8m)和矮高位芽植物(2m以上);地上芽植物(Ch):為芽稍出土表的平臥植物或低矮灌木,一般在25cm左右,這類植物度過不良季節(jié)時芽位于地表,如灌木和半灌木,苔原植物和高寒植物;地面芽植物(H):更新芽勉強地埋藏于土表,因而需要依賴于枯枝落葉或者積雪保護更新芽,這類植物度過不良季節(jié)時地上部分枯死,有生命的部分在地表,溫帶地區(qū)的多年生草本,如苔草等;隱芽植物(Cr):更新芽埋藏在土表以下或水中,所以受到良好保護,如根莖、塊莖、塊根、鱗莖、沼澤和其他水生植物等;一年生植物(Th):當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種子方式過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生活型譜(Spectrum)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譜(%):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總的數量/全部植物種的數量?100。Raunker通過比較世界不同植被區(qū)的生活型譜,得出以下4種植物氣候帶:一是潮濕地帶的高位芽植物氣候;二是中緯度的地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