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浸礦菌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_第1頁
混合浸礦菌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_第2頁
混合浸礦菌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_第3頁
混合浸礦菌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合浸礦菌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我國的銅礦資源多數(shù)為低品位礦 , 隨著多年來不斷地開采 , 礦石品位逐漸降 低, 現(xiàn)存的資源很大部分是低品位的原生硫化銅礦 , 對這類礦物使用常規(guī)的浮選 工藝在經(jīng)濟上是不可行的。在國際上 , 生物堆浸 -萃取-電機工藝已經(jīng)成功的用于 處理次生硫化銅礦。然而,原生硫化銅礦中最主要的黃銅礦 ,其浸出速率卻比較慢。因此 , 提高黃 銅礦的浸出速率成為生物浸出研究的一個關鍵問題。而提高生物浸岀速率主要依靠提高浸礦微生物的生長活性、 氧化能力、以及 優(yōu)化與生物浸出相關的各種影響因素。生物浸岀機理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 對 于生物浸岀過程的工藝設計、工藝條件優(yōu)化、

2、工藝技術放大 ,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導作用。生物浸岀機理研究主要包括浸礦微生物在礦物表面的吸附、Fe3+對硫化礦的化學浸岀 , 以及基于聯(lián)合作用的機理模型。本文主要從微生物在礦物表面的吸附 的角度進行研究工作 , 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結果如下:一、嗜鐵鉤端螺旋菌 (L.ferriphilum) 、喜溫硫桿菌 A.caldus) 及氧化亞鐵硫桿菌 (A.ferrooxidans) 三菌混合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研究了嗜鐵鉤端螺旋菌 (L.ferriphilum) 、喜溫硫桿菌 (A.caldus) 及氧化亞鐵硫桿菌 (A.ferrooxidans) 各自單獨以及混合后在黃銅礦表面的競爭性吸附

3、。使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和實時熒光定量 PCF技術對競爭性吸附時的吸 附優(yōu)先性進行了分析 , 結果表明 ,L.ferriphilum 、 A.caldus 、 A.ferrooxidans 各 自單獨以及混合后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都符合 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型。混合菌 的最大吸附量(CAm低于單獨吸附時三菌的最大吸附量之和,混合菌的KA值也都 小于三菌單獨吸附的 KA值,說明 L.ferriphilum 、A. caldus、A.ferrooxidans 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是競爭性的。使用熒光定量 PCR對寸 L.ferriphilum 、A. caldus、A.ferroox

4、idans的吸附比例進行了研究 , 發(fā)現(xiàn)單獨吸附時 L.ferriphilum 的吸附比例為 48%,混合吸附時 為49%然而,A.caldus單獨吸附時吸附比例為68%混合吸附時為 63%,A.ferrooxidans 單獨吸附時吸附比例為 80%,混合吸附時為 65%這說明 L.ferhphilum 在與 A.caldus 、 A.ferrooxidans 的吸附競爭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Zeta電位測定結果表明在 pH2.0時,L.ferhphilum表面多帶正電荷是 A. caldus、A.ferrooxidans 的 16、 12倍。定量 FT-IR 表明三菌表面均含有蛋白質分子中常含有的

5、基團 , 目L.ferriphilum 的 NH2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 A.caldus、A.ferrooxidans, A. caldus的CH2 CH3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 L.ferriphilum 、A. caldus 。擴展 DLVO理論證明L.ferriphilum與黃銅礦浸出體系的表面能最穩(wěn)定二、嗜鐵鉤端螺旋菌 (L.ferriphilum) 、喜溫硫桿菌 (A. caldus) 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 研究研究了嗜鐵鉤端螺旋菌 (L.ferriphilum) 、喜溫硫桿菌 (A. caldus) 各自單獨 以及混合后在黃銅礦表面的競爭性吸附。使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

6、和實時熒光定量 PCR技術對競爭性吸附時的吸 附優(yōu)先性進行了分析 , 結果表明 ,L.ferriphilum 、 A. caldus 各自單獨以及混合 后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都符合 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型?;旌暇淖畲笪搅?(CAm)(氐于單獨吸附時兩菌的最大吸附量之和,混合菌的KAA值也都小于兩菌單 獨吸附的KA值,說明L.ferriphilum 、A.caldus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是競爭性的。使用熒光定量PCR對L.ferriphilum、A.caldus的吸附比例進行了研究,發(fā) 現(xiàn)單獨吸附時 L.ferriphilum 的吸附比例為 48%,混合吸附時為 50%,然而,A.cal

7、dus單獨吸附時吸附比例為68%,混合吸附時為61% ,這說明L.ferriphilum 在與 A.caldus 的吸附競爭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Zeta電位測定結果表明在 pH2.0時,L.ferriphilum表面多帶正電荷是 A.caldus 的 16 倍。定量 FT-IR 表明兩菌表面均含有有蛋白質分子中常含有的基團 , 且L.ferriphilum 的NH2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 A.caldus, A. caldus 的CH2 CH3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L.ferriphilum 。擴展DLVO1論證明L.ferriphilum 與黃銅礦浸出體系的表面能最穩(wěn)定三、 嗜鐵鉤端螺旋菌 (L.f

8、erriphilum) 、氧化亞鐵硫桿菌 (A.ferrooxidans) 在黃銅礦 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研究了嗜鐵鉤端螺旋菌 (L.ferriphilum) 、氧化亞鐵硫 桿菌(A.ferrooxida ns)各自單獨以及混合后在黃銅礦表面的競爭性吸附。使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和實時熒光定量PCF技術對競爭性性吸附時的吸附優(yōu)先性進行了分析 , 結果表明 ,L.ferriphilum 、 A.ferrooxidans 各自單獨以及混合后 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都符合 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型?;旌暇淖畲笪搅?CAm低于單獨吸附時兩菌的最大吸附量之和,混合菌的KA值也都小于兩菌單

9、獨吸附的 KA值,說明L.ferriphilum 、A.ferrooxidans 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是競爭性的。使用熒光定量PCM L.ferriphilum 、A.ferrooxidans 的吸附比例進行了研究 , 發(fā)現(xiàn)單獨吸附時 L.ferriphilum 的吸附 比例為48%,混合吸附時為47%然而A.ferrooxidans單獨吸附時吸附比例為80%,混合吸附時為 69%。這說明 L.ferriphilum 在與 A.ferrooxidans 的吸附競爭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Zeta電位測定結果表明在 pH2.0時丄.ferriphilum表面多帶正電荷是A.ferrooxidans 的 1

10、.2 倍。定量 FT-IR 表明兩菌表面均含有蛋白質分子中常含有的基團,且L.ferriphilum 的 NH2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 A.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的CH2 CH3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大于 L.ferriphilum 。擴展DLVO理論證明 L.ferriphilum 與黃銅礦浸岀體系的表面能最穩(wěn)定四、喜溫硫桿菌 (A.caldus) 、 氧化亞鐵硫桿菌 (A.ferrooxidans) 在黃銅礦表面競爭性吸附模型研究研究了喜 溫硫桿菌 (A.caldus) 、氧化亞鐵硫桿菌 (A.ferrooxidans) 各自單獨以及混合后在 黃銅礦表面的競爭性吸附

11、。使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和實時熒光定量 PCF技術對競爭性吸附時的吸 附優(yōu)先性進行了分析 , 結果表明 ,A.caldus 、 A.ferrooxidans 各自單獨以及混合 后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都符合 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型。混合菌的最大吸附量 (CAm)(氐于單獨吸附時兩菌的最大吸附量之和,混合菌的KA值也都小于兩菌單獨 吸附的KA值,說明L.Ferriphilum 、A.ferrooxidans 在黃銅礦表面的吸附是競爭 性的。使用熒光定量PCR寸A. caldus、A.ferrooxidans的吸附比例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單獨吸附時 A.caldus 的吸附比例為 68%,混合吸附時為 69%,然 而A.ferrooxidans單獨吸附時吸附比例為80%,混合吸附時為73%這說明A.caldus 在與 A.ferrooxidans 的吸附競爭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Zeta電位測定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