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 第九章 清熱藥 教學(xué)目的和要求: 1、掌握清熱藥的含義、功效、適應(yīng)范圍、配 伍應(yīng)用、 及分類。 2、明確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熱涼血、清熱解毒、 清虛熱等特點。 3、了解寒涼傷陽、苦寒?dāng)∥?、苦燥傷津、甘寒助濕?副作用。 4、掌握重點藥的功效、應(yīng)用及相同藥物的異同點。 第九章 清熱藥 概述 1熱的含義: 熱與寒相對而言?!盁帷笔菑陌Y狀上來說的。 不僅指身體發(fā)熱,而且也指體溫不高的熱象。 凡口干、咽燥、面紅目赤、大便干結(jié)、小便黃 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五心煩熱等,均屬 “熱”的范疇。 2熱的分類 表熱發(fā)熱、惡風(fēng)、頭痛、口渴、脈浮數(shù)。 里熱發(fā)熱、口渴、煩躁、小便黃赤、大便干結(jié)、 脈數(shù)。 實熱面
2、紅、目赤、口干、高熱、舌紅、 里熱 苔黃、脈數(shù)有力。 虛熱面色潮熱、五心煩熱、盜汗、 失眠、脈細數(shù) 一定義: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治療里熱證的藥物,稱為 清熱藥。 二功效 藥性寒涼 清熱瀉火 清熱燥濕 清解里熱 清熱涼血 清熱解毒 沉降入里 清退虛熱 三適應(yīng)癥: 里熱證 1熱病高熱、口渴、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 黃、脈數(shù)等。 2濕熱所致的痢疾、黃疸。 3、血熱妄行造成的各種出血證。 4、熱毒壅盛造成瘡癰腫毒、目赤腫痛、咽喉腫痛。 5、陰虛發(fā)熱等。 四分類: 由于里熱證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現(xiàn)階段及臟腑、部位的 不同,里熱證有多種證型,需選擇不同的清熱藥進行治 療。 根據(jù)疾病的證型以及藥物的主
3、要性能,清熱藥可分為 1清熱瀉火藥清解氣分熱邪,用于高熱煩渴等氣分實 熱證。(石膏、知母) 2清熱燥濕藥偏于苦燥,能清熱燥濕,用于瀉痢、黃 疸等濕熱證。(黃芩、黃連、黃柏) 3清熱解毒藥清解熱毒,用于熱毒壅盛證,如瘡癰 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金銀花、連翹) 4清熱涼血藥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用于吐衄、發(fā) 斑等血分實熱證。(牡丹皮、生地黃) 5清虛熱藥清虛熱,退骨蒸,用于陰虛發(fā)熱、骨蒸 潮熱等。(地骨皮、銀柴胡) 五注意事項: 1首先應(yīng)辨證準(zhǔn)確。 因里熱病證既有氣分、血分之別,濕熱、熱毒之異, 又有實熱、虛熱之分。故應(yīng)辨別里熱癥屬氣分、還是血 分;是實熱還是虛熱;是一般的火熱,還是濕熱以及里
4、 熱所在的部位(肝熱、肺熱、胃熱) 2根據(jù)病情適當(dāng)配伍。 里熱兼表證與解表藥同用,以表里雙解。 熱在氣分兼血熱(氣血兩燔)清熱瀉火藥與清 熱涼血藥同用(氣血兩清)。 里熱兼有積滯當(dāng)清熱、瀉下同用 3本類藥藥性大多寒涼,易傷脾胃,故脾胃虛弱、 食少便溏者慎用;陰盛格陽、真寒假熱者忌用。 苦燥容易傷陰,陰虛者慎用,或與養(yǎng)陰生津藥同 用 4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過,以傷正氣。 5夏天用量宜大,冬天用量應(yīng)少。 第一節(jié)清熱瀉火藥 性能特點: 性味:苦寒或甘寒。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瀉火,清泄氣分邪熱 適應(yīng)范圍: (1)熱病邪入氣分證。見高熱、口渴、汗出、 煩躁,甚則神昏譫語,脈洪大等氣分實熱證。 (
5、2)臟腑火熱證。如肺熱咳嗽、胃火牙痛、心 火煩躁、肝火目赤等。 注意事項: (1)體虛有里熱證時,應(yīng)注意顧護正氣,當(dāng)配伍補 虛藥同用。 (2)根據(jù)各藥作用部位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使用。 重點藥物:石膏、知母、梔子、夏枯草 熟悉藥:蘆根、天花粉、竹葉、決明子 藥材石膏 煅石膏 石膏 石膏 命名:本品為礦石入藥,其煅研醋調(diào),固密甚于脂膏, 故名。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 (CaSO4.2H20)。 性味:辛、甘,大寒。 歸經(jīng):肺、胃。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延茫?分析: 性寒清熱 入氣分清氣分實熱 入肺胃 走肌表解肌退熱 味辛發(fā)散 入肺胃清肺胃熱邪 性寒
6、清熱瀉火熱去火消,津液自生 甘寒相合 滋陰清熱 味甘滋補陰液陰液得補,火熱自消 生津止渴 熱清渴止,心煩可除除煩止渴 煅用則宣散之性變?yōu)槭諗渴諗可?性能特點:本品辛甘大寒入肺胃,生用內(nèi)清肺 胃之火,外解肌膚高熱,并除煩止渴,為清 熱瀉火之首藥,溫病氣分實熱非此不能除; 且善清肺熱,又瀉胃中之火為治肺熱咳嗽、 胃火牙痛之良藥。煅后外用,又能清熱收濕 斂瘡生肌,常用于瘡瘍不斂、濕疹、水火燙 傷等。 應(yīng)用 1氣分實熱證。壯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 本品善解肌退熱、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為清瀉肺 胃二經(jīng)氣分實熱的要藥。 治溫?zé)岵⌒霸跉夥种畨褵?、煩渴、汗出、脈洪大, 常與知母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兼氣陰
7、虛者,加人參(黨參)如人參白虎湯。若溫 邪漸入血分,氣血兩燔而見高熱不退、發(fā)斑疹,常 與玄參、丹皮、梔子清熱涼血藥同用,共奏氣血兩 清之效,如清瘟敗毒飲、化斑湯。 2肺熱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經(jīng),有清泄肺熱作用。(但無止咳平 喘作用) 治邪熱襲肺的發(fā)熱、咳嗽、氣急鼻煽,常配麻黃、杏 仁、甘草,以清宣肺熱而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胃火牙痛。 本品入胃經(jīng)能清胃瀉火。治胃火上攻,牙齦腫痛, 常配黃連、升麻等,如清胃散。 治胃熱陰虛,牙痛煩渴,常配知母、牛膝,如玉女煎 4瘡瘍潰后不斂,濕疹,水火燙傷。 治瘡瘍潰后不斂,常與升藥配伍,如九一丹;治濕 疹,常與黃柏、枯礬等同用; 治水火燙傷,常配青黛、黃柏等
8、。 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多用于熱病氣分證 煅用清熱力遜,收斂生肌力專。(多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適量,研 末撒敷患處。 必要時亦可用到120g,但用藥時間不宜過長,應(yīng)“熱 退即撤”否則常致嘔逆,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痛。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藥 知母 藥材知母 (知母肉) 藥材知母 (毛知母) 知母 知母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知母的干燥根莖入藥。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采集與炮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土, 曬干,習(xí)稱“毛知母”;趁新鮮剝?nèi)ネ馄?,曬干?習(xí)稱“知母肉”。切厚片,生用或鹽水炙用。 性味:苦、甘,寒。 歸經(jīng):肺
9、、胃、腎。 一般苦寒藥如黃連、黃芩、梔子都有化燥傷陰之弊, 知母無此缺點,并有滋陰降火之作用。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其質(zhì)地柔潤,為清潤之品。 分析: 味苦性寒清熱瀉火 肺上清肺熱而瀉火 胃中清胃熱而生津 味甘性潤滋補陰液 腎下滋腎陰而退虛熱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性能特點:本品苦甘寒,入肺、胃、腎經(jīng)。上能清 肺潤肺,中能瀉胃生津,下能滋腎降火。既清熱瀉 火以清實熱,又滋陰潤燥而退虛熱。不僅治溫病氣 分壯熱之證,而且治肺熱或陰虛咳嗽、陰虛消渴、 骨蒸潮熱等證。 臨床應(yīng)用: 1氣分實熱證。 病因病理:溫?zé)岵⌒盁峥菏ⅲ苽蛞骸?本品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治邪在氣分之 壯熱、煩渴、脈洪大,
10、常與石膏相須配伍,如白 虎湯。 2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本品既清肺熱,又潤肺燥。治肺熱咳嗽,咯痰色 黃,常與貝母、黃芩、桑白皮等同用,如二母寧 嗽丸;治肺熱傷陰,燥咳無痰,常配貝母,即二 母散(證治準(zhǔn)繩)。 3陰虛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作用。治內(nèi)熱傷津、口渴 引飲,可配葛根、天花粉、五味子等,如玉液湯。 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dāng)歸、火麻仁同用。 4骨蒸潮熱。 病因病理:腎陰虧虛,陰虛火旺。 本品能滋腎陰,退虛熱。治腎陰虧虛,骨蒸潮熱,遺 精盜汗,常與黃柏合六味地黃丸同用,如知柏地黃丸。 若陰虛火旺,真陰耗竭,骨蒸潮熱,遺精盜汗,與龜 板、黃柏、熟地黃等同用,如大補陰丸。 配
11、伍:實熱實火常與石膏、黃芩配伍;虛熱虛火多與 地黃、黃柏配伍;肺熱咳嗽多與貝母、桑白皮合用; 消渴多飲多與花粉、地黃同施。 知母可用于上中下三焦,用于上焦多與貝母相配,走 上焦清肺火解虛煩止咳嗽;同石膏相配走中焦解壯熱 而止煩渴;同黃柏走下焦瀉腎火療骨蒸 潮熱。 用法:生用瀉火力強; 鹽水炙滋補腎陰,退骨蒸潮熱。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慎用。 鑒別比較: 石膏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治氣分實熱及肺熱咳嗽 知母 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膚高熱,兼治 胃火牙痛,發(fā)斑;煅用收斂生肌,治瘡瘍潰而不斂, 水火燙傷。 知母苦甘寒質(zhì)潤,重在清潤,善滋陰潤燥,治骨蒸 潮熱、陰虛
12、消渴及陰虛燥咳。 故肺熱咳喘多用石膏,陰虛燥咳多用知母;氣分實 熱二者配伍明顯增強清熱瀉火作用。 知母甘寒入腎經(jīng),善滋腎陰退虛熱。 二藥滋陰降火 黃柏苦寒入腎經(jīng),善瀉腎火退虛熱 相得益彰 蘆葦 藥材蘆根 蘆根 瓜蔞(雄花) 瓜蔞(雌花) 藥材天花粉 天花粉 藥材 淡竹 藥材竹葉 竹葉 藥材 藥材淡竹葉 淡竹葉 淡竹葉 梔子 藥材梔子 梔子 梔子 命名:原名卮子。卮者酒器也。本品子實形象似卮, 故名,后遂作梔子。 來源: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采集與炮制: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氣或置沸水中 略燙,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心、肝、肺、胃、三焦。 功效:
13、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分析: 味苦祛濕 清熱利濕 入心肺-瀉心肺胸膈之熱邪而除煩 入心肝-清血分熱邪而涼血止血 性寒清熱 瀉火解毒 入肝經(jīng)-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以清瀉為功,善清三焦之火,尤 善清心除煩,為治熱病心煩之要藥。其性清利,導(dǎo)濕 熱之邪從小便而出,又為濕熱黃疸所常用。既入氣分 而瀉火解毒,又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以治熱毒瘡瘍、 血熱出血。此外,外用有消腫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損 傷之腫痛。 總之:梔子上清心肺,中清胃熱、下清肝火,既清氣 分熱,又清血分熱,還可泄利濕熱,為通泄三焦實火, 清熱涼血之良藥。 應(yīng)用: 1熱病心煩。 病因病理:熱邪內(nèi)擾,熱郁胸膈。
14、癥見:心煩郁悶,燥擾不寧。本品有清心除煩之效,每 與淡豆豉配伍,以宣泄熱邪、解郁除煩,如梔子豉湯。 若治熱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常與黃芩、黃連、大黃 等配伍,如黃連解毒湯。 2濕熱黃疸。(急性黃疸性肝炎) 病因病理:濕熱郁蒸肝膽而致。 癥見:身黃、目黃、小便黃,發(fā)熱、小便短赤。 本品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疸,常與茵陳蒿、大黃等 配伍,以增強利濕退黃作用,即茵陳蒿湯。亦可與黃 柏、甘草配伍,即梔子柏皮湯。臨床常用于傳染性肝 炎、膽結(jié)石、膽囊炎、新生兒黃疸等,如脅痛明顯可 加郁金、枳殼、木香等行氣止痛藥。 3血熱出血。 本品能瀉火涼血。治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可配伍白茅根、生地黃、黃芩等涼
15、血止血藥同用。 4熱毒瘡瘍。 本品有瀉火解毒作用。治瘡瘍紅腫熱痛,常與金銀花、 蒲公英、連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消腫止痛作用。生梔子粉用黃酒調(diào)成 糊狀,外敷,治跌打損傷之腫痛;生梔子粉調(diào)雞蛋清 外敷,治療水火燙傷。 生用清熱瀉火作用強,善治氣分實熱證。 炒梔子用小火炒至金黃色 減其苦寒 焦梔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 涼血作用強 梔子炭用大火炒至黑褐色,止血作用強。 梔子衣(果皮)偏于達表去肌表熱 梔子仁(種子)偏于走里清內(nèi)熱 用法用量:煎服,3l0g。 夏枯草 藥材夏枯草 夏枯草 夏枯草 命名:本品夏至后枯萎,故名。 別名:夏枯頭、白花草、枯草穗 來源: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 產(chǎn)地:
16、我國各地均產(chǎn),生于路旁、山坡草叢。 采集炮制;夏季花穗半枯時割下全草,曬干用 性味:苦、辛,寒。 歸經(jīng):肝、膽 功效:清肝火、平肝陽,散郁結(jié) 王昂:“夏枯草入肝經(jīng),清肝熱、散肝郁、 貫肝血,為眼科要藥”。 應(yīng)用: 1、目赤腫痛,眼珠脹痛,頭痛眩暈。 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眩暈常與菊花、蟬蛻、 石決明等藥配伍。 高血壓、青光眼,眼珠脹痛,常配伍白蒺藜、決明 子、黃芩、生地、石斛等。 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常與當(dāng)歸、枸 杞子、生地、白芍等養(yǎng)陰藥配伍。 2、瘰疬癭瘤 病因病理:肝郁化火,痰火郁結(jié),結(jié)于頸項。 夏枯草有清熱散結(jié)作用,可單用煎服或熬膏服,并以 膏涂患處。 夏枯草配全瓜蔞、白芷
17、、蒲公英、漏蘆,治乳房結(jié)塊。 夏枯草配牛蒡子、馬勃、板藍根,治療腮腺炎。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熬膏服。 按語:夏枯草辛苦寒,入肝膽經(jīng),苦寒泄熱、 辛能散結(jié)為肝經(jīng)實熱痰火郁結(jié)之要藥;肝開 竅于目,凡目赤腫痛、目珠脹痛、頭痛眩暈 等是為主治;瘰疬癭瘤亦為首選。 小決明 決明 決明 藥材決明 鴨跖草 藥材鴨跖草 鴨跖草 谷精草 藥材谷精草 谷精草 密蒙花 藥材密蒙花 密蒙花 青葙 藥材青葙子 青葙子 第二節(jié)清熱燥濕藥 性能特點 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 功效:清熱燥濕,兼瀉火解毒。 適應(yīng)范圍:主要用于濕熱證。 注意事項:本類藥物苦寒伐胃,性燥傷陰,凡脾胃 虛寒或津傷陰虧者當(dāng)慎用,或酌情
18、配合健脾益胃、 養(yǎng)陰生津藥同用。 黃芩 藥材黃芩 黃芩 黃芩 命名:芩者黔(黑色)也。本品乃黃黑之色也。故名。 (外皮棕褐色,斷面鮮黃或黃綠色) 來源: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干燥根入藥。 采集與炮制:春、秋二季采挖。曬干。生用或炒用、 酒炙用。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肺、胃、膽、大腸。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分析: 味苦燥濕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性寒清熱 火熱去血循經(jīng)運行涼血止血 苦寒清熱瀉火 熱去血寧則胎自安清熱安胎 清熱安胎:熱為陽邪,陽邪主動,若熱邪內(nèi)擾,犯 及胞宮,勢必損胎動血而使胎動不安(胎兒不能在 母體內(nèi)正常生存而不安)黃芩苦寒清熱瀉火,熱去 血寧則胎自安,
19、故有安胎之功。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入肺、胃、膽、大腸經(jīng)。 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用品,臨床用于濕熱 諸證。因入肺經(jīng)尤以清肺熱為其特長而治肺熱 咳嗽;又能清膽火而和解少陽,治邪在少陽, 寒熱往來;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勢而涼血止血, 清熱安胎,治血熱出血,胎熱不安。 臨床應(yīng)用: 1各種濕熱證。 本品苦寒,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 之濕熱。 (1)濕溫、暑濕(胸脘痞悶、身熱不揚、惡 心嘔吐,舌苔黃膩)常與滑石、白豆蔻等滲 利化濕藥配伍,如黃芩滑石湯。 (2)濕熱黃疸(濕熱蘊結(jié)肝膽) 黃芩多作輔助藥,每與茵陳蒿、梔子等利濕 退黃藥同用。 (3)濕熱瀉?。駸崽N結(jié)大腸) 癥見:瀉痢腹痛,里急后重,便
20、下膿血或如魚 腦粘稠,臭穢。常與葛根、黃連等配伍,如葛 根芩連湯、加減芍藥湯。 (4)濕熱淋證(濕熱下注膀胱) 見小便澀痛,尿急、尿頻等。可配木通、白茅 根、車前子等同用。 2肺熱咳嗽。 本品入肺經(jīng),善清肺熱。治肺熱咳嗽,可單味 應(yīng)用,即清金散;或與瓜蔞、枳實、膽南星等 配伍,如清氣化痰丸。 3熱病煩渴,寒熱往來。 本品有清熱瀉火作用。治外感熱病,邪郁于內(nèi), 壯熱煩渴,溲赤便秘,常與梔子、大黃、薄荷等 同用,如涼膈散。 本品兼入膽經(jīng),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與柴胡同 用,可和解少陽,如小柴胡湯。在此取其清解熱 邪作用。黃芩與柴胡同有退熱作用,二藥合用, 為治少陽邪熱的專劑,所不同的是: 黃芩退熱,
21、由于“寒以勝之”(苦寒直折,以寒勝熱 之意)直折火熱之本。 柴胡退熱,由于“苦以發(fā)之”(發(fā)散之意)散火熱 之標(biāo) 4咽喉腫痛,癰腫瘡毒。 本品能瀉火解毒、清熱消腫。治熱盛咽痛,常 配伍連翹、金銀花、板藍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5血熱出血證。 病因病理:內(nèi)熱亢盛,迫血妄行所致。 本品炒炭能涼血止血。治熱盛迫血妄行的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等,常與生地、白茅根等涼 血止血藥同用。 6胎動不安。 病因病理:熱犯胞宮、動血損胎。 本品有清熱安胎之效。治胎熱胎動不安,見: 胎動不安,少腹疼痛出血,兼有惡心、嘔吐、 心中煩熱,口中吐水,腹部不適,饑不欲食。 常配伍竹茹、陳皮、生姜、黃連、蘇梗等。 治氣虛血熱胎
22、動不安,常配伍白術(shù)等安胎藥, 如芩術(shù)湯。 條芩、子芩(生長年少的子根)嫩根,體重堅實,性 沉,偏瀉大腸火,清下焦?jié)駸?。常用清熱安胎?枯芩、片芩(生長年久的宿根)根心空腹,中空體輕, 性浮,偏清肺火,清上焦?jié)駸帷?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炒用清熱安胎(下焦有熱,胎動不安) 酒炒清上焦?jié)駸?炒炭涼血止血(用以血熱妄行之出血及胎動胎漏)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藥材黃連(味連) 藥材黃連(雅連) 黃連 黃連 命名:顏色黃,根須細,有珠似的串連,故名。 來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 干燥根莖入藥。 味連(產(chǎn)于長江兩岸) 雅連、川連(產(chǎn)于四
23、川,質(zhì)量好) 云連(產(chǎn)于云南) 采集與炮制:秋季采挖。干燥。生用或炒用、炙用。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心、肝、胃、大腸。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分析: 苦寒入胃、大腸經(jīng)清胃腸濕熱 苦寒入心、胃經(jīng)清心胃之火除煩止嘔 性能特點:黃連苦寒,清熱燥濕力強,入心、 肝、胃、大腸經(jīng),善清中焦?jié)駸?,尤為治濕?瀉痢要藥;又清心熱、瀉胃火,為治心熱煩躁 失眠及胃熱嘔吐之良品。亦常用治瘡癰濕疹、 疔毒、目赤腫痛等。 應(yīng)用: 1胃腸濕熱,瀉痢嘔吐。 用于濕熱所致的多種疾病,本品大苦大寒,清熱燥濕 力大于黃芩,因其歸胃、大腸經(jīng),善清中焦?jié)駸帷?故多用于胃腸濕熱(中焦?jié)駸釣橹鳎橹螡駸釣a痢要 藥。 瀉痢腹痛,里
24、急后重與木香同用(香連丸) 痢疾發(fā)熱配黃芩、葛根(葛根芩連湯) 下利膿血配當(dāng)歸、白芍、木香(芍藥湯) 熱毒瀉痢配白頭翁、黃芩、秦皮(白頭翁湯) 黃連善清胃止嘔,為止嘔要藥。 濕熱嘔吐(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與半夏、干姜等 配伍,以辛開苦降、和胃除痞。(如半夏瀉心湯)。 胃熱嘔吐配竹茹、半夏、陳皮(黃連橘皮竹茹湯) 肝郁化火,胃失和降所致嘔吐吞酸配吳茱萸(左 金丸) 2熱病高熱,心煩失眠,血熱吐衄。 本品有清熱瀉火解毒之效,尤其善清心經(jīng)實火 (1)熱病高熱神昏、煩躁不寧,常與黃芩、黃柏、 梔子等瀉火解毒藥配伍,即黃連解毒湯。 (2)陰虛火旺,失眠心煩,常與白芍、阿膠等補養(yǎng) 陰血藥配伍,如黃連阿膠
25、湯;心腎不交,夜不能寐 者,每與肉桂同用,即交泰丸。 (3)心火內(nèi)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多與大黃、 黃芩配伍,以清心瀉火,涼血止血,如大黃瀉心湯。 3癰腫瘡毒,皮膚濕瘡,目赤牙痛。 本品能瀉火解毒、清熱療瘡。亦為外科瘡家要藥 (1)熱毒瘡瘍,常與黃芩、黃柏、梔子等配伍 如黃連解毒湯。 (2)皮膚濕瘡,可用黃連制膏外用。 (3)目赤腫痛,以本品用人乳浸汁滴眼;黃連煎水 外用洗目,可治目赤、目痛,暴發(fā)火眼。 (4)黃連汁外涂,治口舌生瘡。 (5)胃火牙痛,常配石膏、升麻、丹皮等。 此外:本品清胃火,對于胃火熾盛,消谷善饑, 煩渴多飲的中消證,常配伍天花粉、地黃等清 熱生津之品。 配伍應(yīng)用,一寒一
26、熱,一陰一陽,互相配伍,互相制 約而取效。 黃連配吳茱萸(左金丸)胃痛、嘈雜、泛吐酸水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黃連配木香(香連丸)濕熱痢疾 黃連配干姜(陰陽散)用治口瘡 黃連配肉桂(交泰丸)用于心腎不交 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清炒減其苦寒之性(炒黃連) 姜汁炙清胃止嘔,用于嘔吐(姜黃連) 酒炙多用于清上焦火(酒黃連) 豬膽汁炙瀉肝膽實火 用法用量:煎服,210g。外用適量。 應(yīng)用小量(36g)藥理學(xué)認(rèn)為苦味有健胃作用 古時有“黃連厚腸胃之說”。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及陰虛津傷者慎用。 藥材黃柏(川黃柏 ) 藥材黃柏(關(guān)黃柏) 黃皮樹 黃檗 黃柏 黃柏 命名:色黃,以檗木樹皮入藥,故
27、名。 來源:為蕓香科落葉喬木黃檗或黃皮樹的干燥樹 皮。前者習(xí)稱“關(guān)黃柏”,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 黑龍江、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后者習(xí)稱“川黃 柏”,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與炮制:36月間采收。剝?nèi)淦?,曬干?平。生用或炙用、炒炭。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腎、膀胱、大腸。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分析: 性寒清熱 走下焦-清下焦?jié)駸?入腎膀胱大腸 味苦燥濕 入腎經(jīng)-瀉腎火退虛熱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清熱燥 濕之中擅清泄下焦?jié)駸幔瑸橹蜗陆節(jié)駸嶂T證如帶下、 熱淋、足膝腫痛等所常用。且瀉火解毒,治瘡癰、濕 疹、濕瘡。善清腎火、退虛熱,治陰虛發(fā)熱、盜汗遺 精。為實
28、熱、虛熱兩清之品。 應(yīng)用 1濕熱帶下,熱淋,足膝腫痛,瀉痢,黃疸。 本品苦寒沉降,清熱燥濕,善清下焦?jié)駸帷?(1)濕熱帶下(濕熱下注胞宮)帶下腥臭、黃濁, 常與車前子、白果等配伍(易黃湯) ( 2)熱淋(濕熱蘊結(jié)膀胱,小便淋瀝澀痛)常配合 木通、滑石等同用。 (3)足膝腫痛(濕熱流注下肢)多與牛膝、蒼術(shù)配 伍,(三妙丸) (4)濕熱瀉痢,配白頭翁、黃連、秦皮(白頭翁湯 (5)濕熱黃疸,與梔子、甘草配伍,即梔子柏皮湯 2瘡癰腫毒,濕疹濕瘡。 本品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之效。 內(nèi)服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 治熱毒瘡瘍 外用將本品研細末,加豬膽汁調(diào)敷 內(nèi)服與苦參、荊芥、蒼術(shù)等配伍 濕疹濕瘡 外用配青黛、滑石、甘草研末外敷 3陰虛發(fā)熱,遺精盜汗。 病因病理: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虛火妄動 本品入腎而有瀉相火、退虛熱作用。 治陰虛火旺,腰酸耳鳴、骨蒸潮熱、遺精盜汗 等癥,常與知母、地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會計培訓(xùn)
- 《女性常見疾病防治》課件
- 2025屆惠州市高三語文上學(xué)期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國高速滾筒紙分切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異丁司特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隔振緩沖裝置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聚氯乙烯快干膠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玻璃鋼拉擠風(fēng)葉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2-氯-4-氟甲苯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污熱水過濾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婦產(chǎn)科學(xué):宮頸癌》課件
- 電氣安全的技術(shù)措施和組織措施參考
- 國際結(jié)算英文選擇題附答案
- 20以內(nèi)加減法口算題(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頁100題)
-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2023-2024學(xué)年七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生物試卷+
-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識宣傳
- 2024年《雙眼視覺學(xué)、驗光學(xué)、配鏡學(xué)》等綜合知識試題與答案
- 咸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生實習(xí)鑒定表
- 2023年北京海淀七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工程技術(shù)資料管理方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27課《一個粗瓷大碗》同步練習(xí)(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