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練習題完整練習與答案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1/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gif)
![桃花源記練習題完整練習與答案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1/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2.gif)
![桃花源記練習題完整練習與答案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1/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3.gif)
![桃花源記練習題完整練習與答案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1/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4.gif)
![桃花源記練習題完整練習與答案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1/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14e6ca90-ce55-4d6a-9ed3-2f71d0f6b8a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文分析: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 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 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 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 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 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 也沒有勾心斗角。 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 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 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 原來歸根結底, 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 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 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
2、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 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 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 使文章更富有 感染力。當然, 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 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 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 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 (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睆摹澳信?、“黃發(fā)”、“垂髫”這三個 詞便可以看出此點。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 作者借用小說筆法, 以一個捕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 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 似乎真有
3、其事。 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 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 讀者就會感到隔遠, 作品的感染力 也就會大打折扣。 “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 迷不得路, 使讀者從這 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 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 文末南陽劉 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結構:桃花源記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發(fā)現(xiàn)桃 源到訪問桃源,再到離開桃源。 第一部分,寫武陵漁人捕魚時偶然進入桃花源 “緣 溪行,望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 驚人的妙筆,描繪了桃源恬靜、優(yōu)美
4、的自然環(huán)境,在此設下了懸念:走完桃林了 嗎?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 寫漁人舍船而入的探險行動和隨后所見 的桃源風光及農(nóng)民古樸淳真、 熱情好客的生活情趣 由此產(chǎn)生對理想境界的熱烈 追求,以大膽的幻想、飽滿的浪漫主義情緒歌頌了理想樂土,這是“記”中主體 的核心。然而漁人辭去時又留下懸念: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第 三部分,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后,數(shù)人聞訊再訪而“不復得路”的種種情景。這樣 一波三折,將讀者帶進了那個奇妙無比的世外桃源, 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主旨: 文章主題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 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
5、都貫串起來了。 故事曲折回環(huán)。 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 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 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 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 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但在 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下載可編輯行蹤漁人再尋桃花林終不可得(結局)桃花源記專項一、 解釋加點的的字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
6、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 通人,復行 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 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 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
7、,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下載可編輯 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答案: 才:僅;悉:全;并:一起;乃:竟;具:詳細、全部;咸:全;妻子:妻子和孩子;焉: 于此,從這里;延:邀請;語:告訴;足:值得;道:說;既:已經(jīng);志(之) :做標記; (所)志:標記注:課本上有的,在此不做解釋。習題一基礎練習一、重點字詞讀音儼 yn然阡陌 qin m垂髫 ti o詣 y 間 ji n隔 問津 j n此中人語 y云二. 重點字詞解釋(1)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2) 仿佛若有光。仿佛:隱隱約約
8、,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類。(4) 悉如外人。悉:都。(5) 具答之。具:詳盡,詳細。(6) 問今是何世。世:朝代。(7)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具言:詳細地說出。(8) 皆嘆惋。惋:驚訝、驚奇。(9) 便扶向路。扶:沿、順著。 向:先前(10) 及郡下,詣太守。及:到。 詣:拜見。(11) 處處志之。志:做標記。(12) 欣然規(guī)往。規(guī):計劃。(13) 未果,尋病終。未果:沒有實現(xiàn)。 尋:隨即,不久。(14) 后遂無問津者。津:渡口。三. 通假字 便要還家。 “要”通“邀” ,解釋為:邀請。四. 古今異義(1)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
9、的配偶。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2)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的總稱。(3)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4)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5) 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 不夠。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四通八達;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雖與外人間隔間隔(古義:隔離; 今義:距離)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下載可編輯屋舍儼然后遂無問津者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津(古
10、義:渡口。問津指探訪。 今義:口液)說如此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五一詞多義尋舍中尋向所志(動詞 , 尋找 ) 尋病終(副詞“不久” )便舍船 舍( sh),動詞,舍棄。 ) 屋舍儼然 舍( sh),名詞,“房屋”) 中無雜樹( “中間”) 晉太元中( “年間”) 其中往來種作( “里面”) 處處志之(動詞, “做記號”) 尋向所志(志 ,獨字譯為做標記 . 與所連用 ,譯為所做的標記 ) 之: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 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 “這件事”) 處處志之(助詞,起協(xié)調音節(jié)作用,無實意)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讀 w i ,動詞,作為) 不足為外
11、人道也 (讀 wi ,介詞,對, 向)遂:遂迷,不復得路( 向:尋向所志(原來) 得:便得一山(出現(xiàn)) 聞:雞犬相聞(聽見)最終”) 遂與外人間隔眈眈相向(看)得其船(找到)聞有此人(聽說)于是”乃:見漁人,乃大驚(就)乃不知有漢(竟然)六成語(1)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下子變而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后 突然明白。(3)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七句子翻譯(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整開闊,
12、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他們 ) 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 ) 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八文學常識桃花源記 的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 (朝代 )著名詩人。九內容理解(1)描寫桃花林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是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表現(xiàn)桃源
13、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表現(xiàn)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和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文章線索: 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 貫穿起來。文章順序:時間先后.下載可編輯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 :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 不復得路; 未果,尋 病終。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 從“桃源世界” ,結果“不復得路” ,而后“無人問津” 可知。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
14、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 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 會的追求。作品意義: 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 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 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 實的不滿與反抗。為什么“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 設下懸念 , 使故事更加離奇 “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或: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出了了哪幾件事? 以漁人
15、的行蹤為線索。三件事: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然想繼續(xù)在桃源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 開?不足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樂業(yè),桃源人能和睦相處。 請用自己的話說出桃源人與漁人的交談都涉及了哪些內容?( 1)問漁人從哪里來( 2)桃源人向漁人說明他們來桃源的原因。( 3)桃源人向漁人詢問外界的情況。 ( 4)漁人向桃源人介紹外界情況。 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例如:此人一一為俱言所聞, 皆嘆惋。 “具言”的內容和 “嘆惋”的內容都沒有具體體現(xiàn),
16、但讀者都會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 之苦。桃花源這一理想社會的特點: (1)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社會安定。 ( 2)人民安居樂業(yè), 和睦相處,平等自由。 ( 3)化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習題二 : 鞏固練習1、本文作者是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名)。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緣溪行 英繽紛 欲窮 其林 要還家忽逢桃花林土地平 曠設酒殺雞作食延至其家處處志之尋向所志問津者詣太便扶向路欣然 規(guī) 往(填人落便此中人尋 病終后遂無.下載可編輯3、解釋下列詞語在本文中的意思。繽紛:開朗:阡陌交通:儼然:怡然妻子:邑人:絕境外人:間隔:無論不足
17、:未果:問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間幾句富有詩意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寫漁人初進桃花源所見,寫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點?6、聽了漁人的講述,桃花源里的人為什么“皆嘆惋”?7、“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記誕生了一條成語是什么?現(xiàn)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什么?9、為什么說桃花源是封建社會中人們心中的理想社會?10、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1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12、根據(jù)文章內容,上下兩句分別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寫一組不少于七言的
18、對偶句。13、用原文回答:( 1)寫世外桃源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2)、寫世外桃源社會環(huán)境平靜安定的句子: , 。.下載可編輯3)、寫桃源人生活恬靜舒適的句子:,。(4)、寫桃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記中寫出漁人初進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語:(6)表達世事滄桑變化,渾然不覺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潛的桃花源記中的語句:,。7)、桃花源記中可以用來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語:14、讀完全文,你認為桃源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開頭一段是什么描寫?由此段描寫及第二段發(fā)現(xiàn)桃源你能聯(lián)想到古代哪兩句詩?16、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 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19、? 桃花源記參考答案: 1、東晉陶淵明2、順著、沿著 請 擺、告訴 劃 3、繁多的樣子 間小路 交錯相通 子 妻子兒女 鄰 桃花源以外的人 用說,更不必說 不值得 求, 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遇到花瓣走盡開闊同“邀”邀請作標記不久到渡口指小孩順著從前開闊明亮整齊的樣愉快的樣子鄉(xiāng)與世隔絕的地方隔斷沒有實現(xiàn)訪求,探4、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寫桃 源的美好作了鋪墊。5、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社會環(huán)境的平靜,人們生活的恬適?;颍好利惛火垼矊?和平,人們安居樂業(yè)。6、為世外的戰(zhàn)亂紛爭而嘆惋,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7、反映桃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20、,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8、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9、環(huán)境美麗,沒有戰(zhàn)爭,沒有壓迫,生活富足,安居樂業(yè)。10、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 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 意義。它雖民風淳樸,但生產(chǎn)力低下,是封建社會狀態(tài)下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只能是當 時的理想社會,而不是今天我們向往的理想社會。.下載可編輯11、對黑暗動蕩的現(xiàn)狀不滿,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12、桃花林芳草鮮美,桃花源土地平曠。13、(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往來種作”和“黃發(fā)垂髫
21、并恰然自樂?!保?)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颍捍逯新動腥?,咸來問訊。或:余人各復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5)豁然開朗。(6)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7)落英繽紛。14、飽受戰(zhàn)亂之苦不愿出去。15、景物描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6、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 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 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 之情。習題三 重點練習、熟記課文的中心思想:表達作者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作者筆下的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生活富足。 體現(xiàn)了作者對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不滿, 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生活的社會理想。三、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5 分)豁然 ( )儼
22、然()阡陌( )怡然 ( )垂髫( )四、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9分)1、欲窮其林2 、仿佛若有光 _ 3 、初極狹, 才通人4、屋舍儼然5 、阡陌交通 6 、不足為外人道也7、便要還家 8 、皆嘆惋 9 、欣然規(guī)往 五、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8 分)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六、填空。( 6 分)1、根據(jù)文章內容,恰當選用 文中四字短語 填空。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離開桃花源時,他“ ”,但再來尋找時,還是“
23、”。2、理解文章內容,并填空。.下載可編輯本文以 為線索,描繪了一個寄托作者美好社會理想的世外桃源。從文中“ ”一句可看出, 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擾, 希望過和平安寧的生活。七、根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0 分)1、從第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 桃花源讓作者向往的原因是: ( 1)(2);( 3)。2、文中最后寫劉子驥“規(guī)往”“未果, 尋病終”, 后無人“問津”, 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八、根據(jù)下列的提示,寫出相應的成語。( 4 分)1、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成語: 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成語: 答案:一、A二、B三、hu y n qi n y ti o
24、四、1、走到盡頭 2 、隱隱約約 3、僅 4 、整齊的樣子 5 、交錯相通 6 、不值得 7、通 “邀”,邀請 8 、感嘆、惋惜 9 、計劃五、1、老人和小孩,都安閑快樂。 2、帶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斷絕 了來往。3、(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六、1、欲窮其林 怡然自樂 處處志之 不復得路2、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不足為外人道也七、1、( 1)環(huán)境優(yōu)美 ( 2)和睦安樂 ( 3)沒有戰(zhàn)亂2、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個虛構的在當時條件下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社會。流露了作者無可奈何 的的嘆惋之情。八、1、無人問津2、怡
25、然自樂習題四 桃花源記試題集錦一、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令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遂與外人間隔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下載可編輯D停數(shù)日,辭去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后,雖“嘆惋”但
26、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里生活的 一句話是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答案:一1、 D 2 、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 3、(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
27、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仿佛若有光B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4“便要還 家,設 酒殺雞作食”“余人 各復延 至其家 ”表現(xiàn) 了桃花 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
28、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 為。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答:二1(3分)(1)類()全 ,都( 3)邀請( 每詞分 )2(2分)A( 古義 ; 交錯相通 :c 與世隔絕的地 方 ;D 不用說,更不用說今 義略)3 (4 分). (1 分) 老人和孩干們個個都安閑快 樂,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 悅 之 情 顯得心滿意 足 。(“黃發(fā)垂髻 ” 1 分 ,“怡然自樂”分) (2 )漁人把自已聽到的 事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或 :這個人為 ( 他 們)詳細 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 (“具 言”與“所聞” 各 1 分, 其中“ 所聞 ” 譯成“ 知道的”或“見聞的”都得 1 分 )4(2
29、分)熱情好客; 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意合即可5(4 分 ) 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 有 戰(zhàn) 亂)的向往 , 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 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與“平等和諧自足 ”兩點每點各 分 )四、讀下面文言文。 (17 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 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下載可編輯 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
30、人。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 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譯文:(2)問今是何世,
3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 分)答:3用原文語句作答: (3 分)(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不愿離開?( 3 分)答: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 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 分)答:1(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 斷絕了來往。( 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
32、代, 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用說魏、 晉兩朝了。 2第 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 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 3)避秦時亂 4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 (1)源中生活安寧, (2)能安居樂業(yè), ( 3)和睦相 處。 5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 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五、(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10 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 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
33、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下
34、載可編輯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 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 ( 1 分)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還家 ()3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 表達的意思相近?( 2 分)答:4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zhàn)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 了他什么樣的愿望?( 2 分)答:5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 (至少
35、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3 分)1 飲酒(歸園田居) (1分,只要是陶淵明著名詩作即可) 2(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2)通“邀”,邀請(共 2分,每小題 1 分)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 分,抄寫全句也可) 4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 分)5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 3分,結合作品內容 1分,修辭手法 1分,語言生動形象 1 分)八、 (甲)閱讀桃花源記 ,回答問題。 (10 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 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36、。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37、,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 分),就是濃縮本文的。(2,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朝代) 著名詩人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 分)芳草鮮美 ( ) 屋舍儼然 ( ) 便扶向路 ( ) 尋病終 ( ) 3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如成語故事而來,意思是 分)4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不乏“留白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2 分 ).下載可編輯答:5漁人偶遇桃源, “處處志之” ,最終卻“不復得路”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3 分)答:1晉
38、代 ( 東晉) 陶淵明2鮮艷美麗整齊的樣子沿、順著隨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脫離現(xiàn)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或環(huán) 境幽美的地方。4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具言”的內容和“嘆惋”的內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xiàn), 但讀者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5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示例:寄寓了 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矛盾思想。 “桃源” 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
39、” ,但終“不復得路” ,暗示了桃源 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九、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選段,完成文后各題。 (8 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
40、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2 分)(1) 屋舍儼然: (2) 便要還家: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6 分 )(1)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2)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譯文:1(2 分 ) 整齊的樣子 (1 分) 同“邀”邀請 (1 分)2(6 分) (每小題譯出大意給 1 分;小題“黃發(fā)垂髫” “怡然”能正確譯出給 2 分; “妻子”“絕境”能正確譯出給 2 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顯得心滿意足。(他們)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十、閱讀桃花源記中的兩段文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41、。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 哪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4 分).下載可編輯A.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D.不足為外人道也。E
42、. 遂與外人間隔答 和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更若役,復若賦( 捕蛇者說 ) 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出師表)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陳涉世家 )2. 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項不正確?( )( 2 分)A. 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 (漁人)皆嘆惋B.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 (馬說)C.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劌論戰(zhàn) )D. 旦日,客從外來, (鄒忌)與(客)坐談。 (鄒忌諷齊王納諫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2 分)答:4. “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什么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
43、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 景?答:5.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其實并不存在,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也只是詩人心中的 “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答:1. A 、B( A項:走; B項:指示代詞, 這; C項:副詞,相當于“又” /恢復; D項:說 /道理; E項:隔開 / 偷偷地)2. A (“漁人”應為“桃花源中人” )3.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 (在那里)就看見一座山。4. “黃發(fā)垂髫” 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 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5. 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 沒有戰(zhàn)
44、亂、 自給自足的社會, 與當時社會 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照, 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 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郭沫若 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 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 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十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 13 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
45、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括號處填入短語。( 2 分)發(fā)現(xiàn)桃花源( )()2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 2 分)悉如外人( )便要還家()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3 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4 第 一 段 中 表 現(xiàn) 桃花源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句子.下載可編輯是 , , ;表現(xiàn)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 4 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 ,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分)答:1訪問(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2(1)咸(皆)(2)延3(他們)問起現(xiàn)在外面是什么朝代
46、,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5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 十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
47、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4 分 )(1) 屋舍儼然: (2) 雞犬相聞:(3) 咸來問訊:(4) 皆嘆惋: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問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C不復出焉出則無敵國外患者D設酒殺雞作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 分)(1)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2) 不足為外人道也。譯文:1(4 分,每處一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1) 整齊的樣子 (2) 聽到(3) 都(4) 驚訝,驚奇 2(2 分)
48、 答案: D3 (4 分,每句 2 分 )(1) 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知道魏、晉兩個朝代了。 (2) 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4(2 分) 答案: B十三、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知識產(chǎn)權服務體系在文化產(chǎn)業(yè)的應用
- 不同影響因素下TBM引水隧洞結構穩(wěn)定與安全評價研究
- 現(xiàn)代機械系統(tǒng)中的高精度傳感器技術分析
- 保險素養(yǎng)對家庭參與商業(yè)健康保險的影響研究
- 現(xiàn)代醫(yī)療設施建設的綜合風險管理
- 2025年LED全彩像素屏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PSO弱內存模型的形式語義研究
- 知產(chǎn)維權過程中的直接與間接成本對比
- 2023-2029年中國芐星青霉素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發(fā)展?jié)摿︻A測報告
- 基于扎根理論的旱地冰球運動開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 2024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生兒轉運護理安全管理課件
- 華為公司煤礦智能化遠景培訓課件2024
- 制造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對策
- 醫(yī)院智慧病房信息化建設
-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現(xiàn)代文閱讀的命題特點及教學策略》課件
- 《抗生素培訓》課件
- 十個數(shù)字故事圖文
- 帶電作業(yè)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項
- 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學專業(yè)英語
- 焊接接頭射線檢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