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_第1頁
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_第2頁
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_第3頁
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_第4頁
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精品文檔】名老中醫(yī)劉渡舟臨床經驗 臨證特色三、治療心臟病的經驗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為陽中之太陽,心臟之陽為君火。心臟其所以能不息地搏動,從生到死,無有歇時,主要依賴陽氣的運動;心臟主血脈與主神明的功能也依賴于陽氣。心臟以陽氣為用,故心臟病亦恒多陽氣之病,或陽氣太過,或陽氣不足。然就臨床觀察所見,在現代醫(yī)學所稱的心臟病中,其證屬心陽虛者多而心火旺者少。如果心陽虛衰,坐鎮(zhèn)無權,不能降伏下陰,下焦水寒之氣即可能乘虛上沖心胸,尤其是在脾腎陽氣同時虛弱的情況下,下焦水寒之氣上沖更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所以心臟病又多見水氣上沖之證。其治療宜溫養(yǎng)

2、心臟之陽以治其本,而用降逆下氣、利水消陰以治其標。經方苓桂術甘湯是基本方,無論哪種心臟病,只要其臨床表現符合水氣上沖的特征,就可以也應當使用這一治法。胸中為陽位,清虛之地,水寒為陰邪,故陰邪閉阻,虛陽被遏。在這種情況下,表現為以邪實為主的痰飲痹阻證,而心陽虛弱的癥狀反不突出。對這種病證的治療要以祛邪為主,消陰邪、通陽氣,而后乃扶正固本。單純性心火亢盛證主要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或高冠心。心火亢盛合并心腎陰虛以及單純性心腎陰虛證,從理論上講,都是繼發(fā)形成的。這類病證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對單純心火亢盛證的治療宜用苦寒直瀉心火;后兩種情況則苦寒清降與甘寒或咸寒養(yǎng)陰合用,或者純用咸寒養(yǎng)陰,并佐用重鎮(zhèn)潛陽之品

3、。要注意的是,無論陰虛還是陽虛,由于陰陽互根的道理,到后來都可能出現陰陽兩虛的病變,張仲景炙甘草湯就體現了這種治法,是治療心臟病陰陽兩虛的代表方。至于心臟病中瘀血的問題,往往是繼發(fā)的。心臟病確有夾血瘀為病者,但是瘀血既非心臟病的共性,也非疾病之本。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瘀血阻絡是繼發(fā)于心陽虛衰和水氣上沖之后的病變。所以活血化瘀不是治療心臟病的根本法則。劉氏治療心臟病較少單純使用活血化瘀之法,即使有明確的血瘀現象,也只是在主方的基礎上加入少許活血之品,其指導思想即在于此。心臟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可以表示如下:根據劉氏的經驗,心臟病可以按如下類型分而治之:(一)心火亢盛臨床特征為心煩,急躁易怒,胸悶,

4、頭暈,頭脹,頭痛,尿黃便燥,舌紅苔黃、脈滑或大;其人多形盛氣實,或顏面為脂溢性皮膚。這種類型多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或高冠心,參考辨證指標為高血壓、高血脂。治療宜用苦寒直瀉心火,可用三黃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化裁,血壓高者與三草降壓湯聯合應用。(二)心火亢盛心腎陰虛此型的臨床特征為心煩失眠,心悸,口渴,舌紅,脈細數。治療用黃連阿膠湯瀉心火、滋腎陰。此方用黃連、黃芩,得三黃瀉心湯之半;然陰氣已虛,故有阿膠、芍藥滋養(yǎng)心腎之陰血,此有炙甘草湯養(yǎng)心陰之意。然彼者心臟之陽不足,故不用芍藥;此者心火過旺,故芍藥可用。(三)心腎陰虛亢陽化風此型的臨床特征為心悸動不安,身體振振然動搖,頭暈,眠差,虛羸少氣,動則喘喝,

5、脈細弦或結代,舌紅少苔。治療宜用三甲復脈湯滋養(yǎng)心腎之陰,鎮(zhèn)潛熄風安神。(四)心陽不振其主要辨證指標為胸悶或心慌,欲得按之,舌淡、苔白,脈促或脈細。治之宜溫養(yǎng)心陽,用桂枝甘草湯或桂枝去芍藥湯。此二方看似簡單,藥力薄弱,其實如果辨證準確,患者服湯后往往心悸定,胸悶止,有云開霧散之感。如果心陽虛弱較重,證見脈微惡寒,四肢不溫,亦應遵循張仲景方法,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溫心腎之陽而散寒。傷寒論桂枝甘草劑,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小建中湯等,皆可依據仲景辨證論治方法選用。(五)心陽不振痰飲凝阻臨床特征為胸悶或悶痛,徹背連肩,舌苔白膩,脈滑。先祛邪后溫陽,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如果兼有失眠,瓜蔞薤白半夏湯,通心胸

6、之陽而化痰安神。如果兼見脅下氣逆,上沖于胸,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通陽降逆。劉氏在治療此型病證時,也用金匱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湯。(六)心陽虛弱水氣上沖這種病證臨床最為多見,劉氏稱之為“水氣上沖”性心臟病。根據劉氏的經驗,水氣上沖的特征可歸納如下:水舌:舌質淡嫩,舌苔水滑。這是由于陽氣虛弱,水飲從下而上,在舌象上的反映。水色:即面色黧黑或面見“水斑”。所謂“水斑”,即見于額部或面頰、目下、顴部、下頜部位的褐色斑點,其色黯滯。此由于水之色黑,水邪為患,故面色黧黑;水寒久客,而心不華面,榮衛(wèi)凝澀,故面生水斑。這種表現在臨床上往往被認為是瘀血所致,而多用活血化瘀之法。但劉氏認為此是陽虛水氣上沖的確切特征,用

7、溫陽化飲方法治療,效果甚佳。水脈:脈沉弦。脈沉主水,弦主飲,兩種脈象皆屬陰脈,反映水寒為病。水癥:水氣凌心則悸,阻閉心胸之陽則胸悶、短氣、喘息。水為陰邪,陽虛為陰病,夜晚屬陰而陽氣漸退,故胸悶等現象有夜間加重的傾向。此外,若水氣上沖于頭是頭暈目眩、咽噎耳鳴、臉面浮腫。水氣上沖性心臟病的基本治療方法是溫心陽、化水氣、降逆氣,其基本方劑是傷寒論苓桂術甘湯。無論何種心臟病,只要具備上述水氣上沖特征,就可以使用該方,并根據具體病情加減。如若頭暈較甚,其舌大者,是為水濕阻礙清陽,則加澤瀉,取法于金匱澤瀉湯;若胸悶脘痞、嘔惡、苔膩,此屬痰濕內阻,加半夏、橘紅,則二陳湯已寓其中;若肝氣激揚,氣沖作噯,頭暈目

8、脹,可加白芥子、夏枯草疏肝下氣;若血壓偏高,頭目脹痛,此為肝陽引血上逆,加夏枯草、益母草、龍膽草(此為“三草降壓湯”,劉氏臨床習用此湯治療高血壓之具有肝火特征者)以降氣血之逆;若胸悶較重,舌苔白潤,此為寒凝突出,加重桂枝,甚者加附子以溫通陽氣;如果心前區(qū)疼痛控背,手臂麻木,舌有瘀斑,是為夾有瘀血,則加紅花、茜草以活血化瘀,此為“苓桂茜紅湯”,亦可加丹參、郁金,以加重活血化瘀力量;若心悸明顯,胸悶短氣,入夜尤甚,則加炮附子、人參;煩躁者,加龍骨、牡蠣重鎮(zhèn)安神;沖氣突出者,亦須加重桂枝降逆平沖;少氣明顯者,加用黨參(或太子參,重者用丹參);如果同時見有血瘀征象,則再加入沙參、丹參,這便成為“苓桂三

9、參湯”。此方對于水氣上沖性心臟病合并有明顯氣虛血瘀病機者,效果甚佳。如果脈結代,其屬中氣虛陷者,加入參、芪益氣升提;合并氣陰兩虛者,則苓桂術甘湯與生脈散合方;如果舌淡白如紙,下肢浮腫而小便不利,則以苓桂術甘湯與真武湯合用,或二方交替使用,同時宜再加用黨參;如果小便不利比較突出,則方中甘草一味必須減量或者去而不用,再加豬苓、澤瀉,是取五苓散法。由于有黨參的存在,能夠益氣、化氣行水,是春澤煎法。本為陽氣不振而水氣上沖的陰性證候,然亦有水蓄久之而蘊熱者,這時舌苔轉為黃厚膩,舌質微紅,口反渴,純用溫藥于病不妥,則取桂苓甘露飲意,于方中加入生石膏、寒水石、滑石。脈遲者為陽虛寒凝,參、附在所必用;如果寒凝

10、無汗,可以將苓桂術甘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合為一方;如果脈數而無力,多為陽虛陰逼,心陽虛浮所致,亦需使用人參和附子益氣溫陽,用五味子收斂,用龍骨和牡蠣潛鎮(zhèn)。(七)心陽虛弱水氣泛濫此型的臨床特征是:心悸,頭眩,小便不利,身體浮腫或沉重、疼痛,或大便不實,手足不溫,惡寒,舌淡苔白,脈沉,治之宜用真武湯溫心腎之陽而利水。(八)心陰陽兩虛其臨床特征是心動悸,即心悸并伴有明顯的身體同節(jié)律的振動感,脈結代。治之用炙甘草湯,此較之復脈湯多桂枝與生姜辛溫通陽之品(從源流上講復脈湯是炙甘草湯去辛溫之姜桂而成)。臨床上觀察到,姜桂不僅有溫陽通脈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預防或減輕麥冬、地黃諸陰寒凝斂之品對脾胃可能的副作用。如

11、有的患者在服復脈湯以后脾胃之氣受到抑制,出現納呆、脘痞癥狀,當加入姜、桂以后,這類癥狀即可消失。后世溫病學家有時對溫熱性質的藥物畏若蛇蝎,如用小青龍湯要去麻、辛,用炙甘草湯要去姜、桂,一概而論,未免太偏。此是有感而發(fā),尚望同道留意焉。以上為心臟病在臨床上的幾種主要的和常見的證型,此外還有幾種情況也值得提出,如少陽、厥陰為樞,肝、膽的疏利有助于心陽的運布,有助于心脈的通暢。若肝、膽失于疏利,則有可能影響于心,使心陽內郁,使心脈遲澀,治療宜用小柴胡湯疏利肝、膽。如果同時見有項背強痛、肩臂疼痛或麻木者,表明病涉太陽,當以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兩解太、少。如果以氣機郁結為主,以致心煩易怒而又手足不溫者,則當

12、用四逆散疏而瀉之。又有肝郁而脾虛者,肝郁使心臟之血氣不暢,脾虛使心臟之血脈不充,因而可能引發(fā)心臟病變,其治療宜用逍遙散疏肝健脾,兼有郁熱者,用丹梔逍遙散治療。又有陽明胃熱而又上熏于心,見虛羸少氣,心悸不寧,口渴,面垢,脈大而芤,舌紅苔黃,用竹葉石膏湯治療。【醫(yī)話1】心悸案王某,男,36歲。包工頭,1995年8月16日來診。自述心悸氣短,胸悶憋脹3年,在某醫(yī)院心電圖檢查:心率52次/每分鐘,診為心動過緩。曾用參麥、復方丹參注射液等靜點,癥狀暫緩,近日因工程緊迫,操勞過度,心悸加重并伴乏力。于8月9日晚,突然心悸胸悶,氣促汗出,口干舌燥,畏寒肢冷,時欲大便,眩暈欲倒,急送當地醫(yī)院搶救,心電圖檢查:

13、心率44次/每分鐘,經吸氧、靜滴(藥名不詳),住院數日后,心率始達55次/每分鐘而出院。為求用中藥徹底治療,慕名請劉渡舟診治??滔拢盒募滦貝灒瑲舛谭α?,口干不欲飲,畏寒肢冷,(正值炎暑,身著夾克),大便3日未行,舌淡苔少,脈沉遲時結,證屬心陰陽兩虛,以心陽虛為主之心悸證。治宜溫陽通脈,氣血陰陽并補,擬傷寒論炙甘草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炙甘草15克,紅參10克(另燉),桂枝15克,生姜10克,麥冬30克,生地黃30克,阿膠15克(烊化),大棗15枚,麻子仁10克,熟地黃20克,蜜麻黃5克,炮附子8克,細辛5克。5劑,每日一劑,清酒合水各半煎,每日兩次分服。侍診諸生私議:暑氣蒸蒸,老師緣何置麻黃于方中,不慮汗出亡陽,犯“虛虛”之戒?有曰:老師用藥不必多慮,只是吾等不曉個中玄奧耳!藥盡,患者心悸胸悶、氣短諸癥明顯減輕,大便日行一次,已著單衫,脈沉無力,結象消失,脈率可達60次/每分鐘。上方減麻子仁,又投7劑。服后,患者又欣然來診,自述神清氣爽,料病已愈。診其脈率,已達68次/每分鐘。劉渡舟令再取7劑。隔日一劑,以鞏固療效。老師曰:認識疾病在于證,治療疾病則在于方??傆^是證,為心陰陽兩虛尤以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