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方證之“證”的特點_第1頁
論方證之“證”的特點_第2頁
論方證之“證”的特點_第3頁
論方證之“證”的特點_第4頁
論方證之“證”的特點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方證之“證”的特點 摘要 本文論述了傷寒雜病論方證體系中“證”的內涵及臨床常用辨證方法,進一步討論了該體系辨證特點。筆者認為,傷寒雜病論的方證體系確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機(證型)模式,該模式是正確理解人體病理變化及指導用方的基礎,為準確地把握中醫(yī)的思維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為提高中醫(yī)的臨床療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 傷寒雜病論;方證;病機;模式 中圖分類號r222.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b)-074-02 方證辨證,即有是證,用是方的辨證方法,有稱之為“方證對應”的,有稱之為“湯證(或方劑)辨證”的,此為傷寒雜病論之一大特色。不少疑難重證,在書中不僅有

2、精辟論述,而且從方證辨證角度出示了高效方藥。當代不少中醫(yī)學家稱傷寒雜病論“治療疑難病的專書”、“經方能起大病”等。經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更是提出了“辨方證是辨證的尖端”,其一生的醫(yī)療實踐證實了傷寒雜病論的方證辨證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方證辨證體系的主要內容雖由“方”和“證”兩方面組成,但其關鍵和核心在于“證”。即:首先要病者身上確實有客觀存在的“證”,才能去討論相應的“方”;客觀的證決定了主觀的方,有是證,才立是方;有是證,才用是方。因而,會辨“證”,才會用“方”?;诖它c,筆者今就學習研究所得,不揣鄙陋,試論其方證之“證”的特點,以拋磚引玉,望有識之士不吝指教。 1 方證之證的涵義 中醫(yī)治病以

3、辨證為主,雖在辨“病”方面有所發(fā)展,但所謂的專病專方,若不適于特殊體質人體的病,反而無效,故辨“證”當為診斷的核心。證,即所患疾病的本質,主要包含了病位和病性,如病位的表、里、半表半里,病性的寒、熱、陰、陽、氣滯、血瘀、痰飲等。辨“證”,即是要辨這種本質。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本質;同樣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表現(xiàn)為不同的本質。中醫(yī)治病,著重在抓疾病的本質,即重點在辨“證”而非辨“病”。 2 方證之證的特點 傷寒雜病論將所辨出來的證,以方劑命名,稱為“某某湯證”,如“柴胡湯證”、“桂枝湯證”等。即若辨出來的這種證,用這種方來治療,必定有效,故證與方呈現(xiàn)一一對應的關系。這種方與證一一對應、絲絲入扣的

4、特點,與后世所出現(xiàn)的各種辨證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特點: 2.1 每證必有與之緊密關聯(lián)的癥狀或癥狀群 傷寒雜病論常有此類論述。如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傷寒論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傷寒論第101條“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俱”等。 此特點,劉渡舟先生稱“主癥”,江爾遜先生稱“特征癥”,均表明某證必有與其緊密關聯(lián)的癥狀出現(xiàn),見到某個或某幾個癥狀,自然會聯(lián)想到某某方證(湯證)就用此方。 2.2 每證必有其內在的病機 原文中,常以外在的癥狀表現(xiàn)來引出相應的病機描述,如小青龍湯證“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

5、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桂枝湯證“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wèi)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小柴胡湯證“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著名的中醫(yī)學家岳美中先生曾言傷寒論不講病機,而致諸多學者有此誤會。其實,原著中其對病機的論述極為詳盡,包含了辨病位(表、半表半里、里),辨病性(寒、熱、虛、實、陰、陽)及氣、血、津液、痰飲、宿食、燥濕等各方面,形成了傷寒雜病論獨特的病機理論。筆者認為,

6、這即是以八綱為綱,以氣血、津液、痰飲、宿食為目,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精微之處以縱橫兩面層層展現(xiàn)出來。此病因病機的論述為后世醫(yī)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廣泛的基礎。 2.3 每證必有其具體而有效的解決方法 證以方名,就是出示了高效方劑,這是與后世各辨證體系最大的不同。 3 傷寒雜病論中方證的基本病機模式 筆者認為,傷寒雜病論的方證辨證體系留給了后人極為豐富的辨治思想和臨床經驗。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點,是它確立了人體疾病的基本病機模式(即證型),為后世醫(yī)家示范了辨治的規(guī)范。僅舉數例,說明如下: 3.1 外邪內飲證模式 如小青龍湯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證、五苓散證,射干麻黃湯證。 3.2 外邪內熱證模式

7、如麻杏石甘湯證、大青龍湯證、越婢湯證、文蛤湯證等。 3.3 內實(宿食、痰飲、燥屎)、熱證模式 如白虎湯證、三承氣湯證、瓜蒂散證。 3.4 內熱挾瘀證模式 如桃核承氣湯證、下瘀血湯證、抵當湯(丸)證。 3.5 內虛寒證模式 如理中湯方證、四逆湯證。 3.6 內虛寒挾飲證模式 如吳茱萸湯方、真武湯方證、茯苓飲方證等。 醫(yī)者掌握了這些基本疾病模式,則能對患病機體的病情表現(xiàn)、病機變化有清晰的認識,在臨證處方中,便會胸有成竹。如臨床中所見疑難病,多為數種疾病模式并存于人體,臨證應用時,當考慮數方并用,即諸傷寒大家提出的“合病用合方”的見解,在原著中多有示范,如柴胡桂枝湯方證、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8、方證等。此為將復雜的病機條理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的有效途徑。 判斷一個臨床醫(yī)師水平的高低,也常??此欠袷炀氄莆樟思膊〉谋憩F(xiàn)模式,并能在臨證中靈活變通運用。 4 方證之證的判定方法 方證體系的運用重點在辨方證,即方劑的適應證,從而迅速定出有效方劑。這個辨方證的過程,同時也是辨認患病機體疾病模式的過程,各經方家各有心得,但運用最多者,主要有以下幾種: 4.1 先辨六經,再辨方證 此法可簡便而準確地運用經方。 4.2 辨特征癥用方 此法突出辨證重點。 4.3 辨病機用方 此法可擴大用方范圍。 4.4 合方證用合方 此法是用治雜癥的常法。 4.5 體質用方及藥證用方 以上各法,后世醫(yī)家均有變通應用,

9、為仲景的學說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 5 方證辨證體系對后人的啟示 5.1 學中醫(yī)者要以此為規(guī)范 傷寒雜病論的方證體系嚴密精細,學中醫(yī)者從方證入手,可迅速掌握基本疾病模式,可體會出正確組方的諸多原則,為將來進一步研究中醫(yī)學打下良好基礎,故古人將傷寒雜病論奉為圭臬,眾多名家提倡學中醫(yī),要從本書學起。在四大經典之中,其影響最為深廣,是不無道理的。 5.2 六經鈐百病 疾病雖千變萬化,但其病機模式卻沒有不同,故后世醫(yī)家廣用經方,認為古方可通治百病。 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工作者常根據特征證,運用經方治愈多種表現(xiàn)復雜的疾病,如: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足根痛、骨質增生、關節(jié)腫痛、脈管炎等;運用柴胡湯治療痢疾、不明原因的發(fā)熱、感冒、小兒肺炎等。 5.3 臨床中探索研制出更多的方證模式 如經方大家江爾遜先生提出“香附旋覆花湯方證”(主治懸飲,類似現(xiàn)代醫(yī)學講的滲出性胸膜炎、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