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全套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1.gif)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全套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2.gif)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全套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gif)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全套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4.gif)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全套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3f5eec65-c7a5-4b46-8f2e-bed88d6f1a5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年級上冊: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分析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
2、自己主動建構知識。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東新一小學位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屬于市區(qū)重點學校,教學條件較優(yōu)越,具有多媒體教室等現(xiàn)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城市。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及配備的學具,新教材圖文并茂,學生之間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和交流。學生愛說、敢說、愛做、敢做,學習數(shù)學始終處于一種樂于探索、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在計算方面也能夠在多樣化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
3、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2請你認真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能從圖中收集信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1獨立解答。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2小組交流。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設計意圖教師
4、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3全班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2)因為236,因此20360;(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設計意圖全班交流體現(xiàn)了學生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達到算法
5、優(yōu)化目的。)4解決問題。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拓展練習1口算。32 54 67302 504 6703002 5004 6700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師:上面這組算式,橫行、豎列分別有哪些規(guī)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能力。)2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3數(shù)學游戲。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游戲規(guī)
6、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shù),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shù),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shù)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和靈活性。)教學反思重視算法多樣化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本節(jié)課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操練,使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
7、氛圍中學習。由于本節(jié)課是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比較注重計算方法的訓練,而忽略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也沒有創(chuàng)設這方面的練習題,我準備下節(jié)課在這方面適當加強,以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和能力。案例點評本節(jié)課教師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學生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數(shù)學的樂趣。生活中的實際經驗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靶溆卸嗌倏谩边@一場景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學?;蛏鐓^(qū)每年都進行植樹活動,可以說每個學生都親自經歷過。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通過植樹這一生活場景,使學生在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氛圍中學習,同時又不失時機
8、地進行環(huán)保教育。重視算法的多樣化,是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本案例中得到體現(xiàn)。本案例教師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強求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操練。最后,教師通過生動活潑的數(shù)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整十、整百或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三年級上冊: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教學目標1探
9、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2結合具體情境,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3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教學時,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能否正確地口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在評價學生計算速度時,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在評價學生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要結合實際情境,聯(lián)系
10、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節(jié)課結合教材和本班學生特點,做了如下設計。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學時,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先觀察情境圖,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提出數(shù)學問題。為了激發(fā)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采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如: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2探索口算方法。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道口算題,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fā),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各種算法的不同特點,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指導和
11、幫助。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于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fā),先利用教材“買泳圈”的情境,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用學到的乘法知識解決身邊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再結合班級的實際,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如每張課桌配有2把椅子,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活動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是一所歷史悠久、師資隊伍強大、辦學條件優(yōu)秀的現(xiàn)代化城鎮(zhèn)小學,我班學生大部分來自于本市,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視。在學校組
12、織的各種活動中,我們時刻以“成功從這里開始”為理念,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主動學習的愿望也增強了,他們在這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堂實錄(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東興超市去看一看那里都有什么。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教學情境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生1:3個小朋友每人買1個泳圈要多少元?生2:買5個泳圈和1個球一共需要多少錢?生3:買3個球需要多少元?生4:用100元錢可以買幾個泳圈、幾個球?師:這節(jié)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二)探索口算方法1解決
13、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師:你會列式解答嗎?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生3:12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元)。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師:你能算出來嗎?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生2:15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5,10
14、330,5315,30+1545(元)。(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2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師:誰能說說咱班每張課桌配有幾把椅子?生:2把。師:你能提出問題嗎?生:一組有多少把椅子?根據問題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四)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教學反思1創(chuàng)設情境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我原來認為學生可能會結合教材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可沒想到,在這一情境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圍,而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15、然后告訴大家可先存入“問題銀行”,在適當?shù)臅r候探索解決。2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這一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活動面還不夠廣,可以進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案例點評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本案例能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
16、能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強求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操練。點評人:徐麗(黑龍江省寧安市實驗小學)三年級上冊:參觀科技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教學用具:掛圖,數(shù)字卡片,小黑板.教學設計:一、 復習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學生聽算
17、,做完后集體訂正。二、 情境導入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fā)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fā)展到什么程度 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xù)開發(fā) 你們想了解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三、 探索新知1、 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shù)據和信息?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并與同伴說一說。2、 指名列式,板書。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組內交流。3、 組織學生討論算法。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赡艹霈F(xiàn)的方法:1、 230=60 602=302、 62=3 602=304、 將答案寫在書上。5、 完成試一試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
18、之間的聯(lián)系。6、完成試一試第2題,并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觀察縱向的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小組內交流。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三、拓展應用1. 603 2005 2408 12045607 9003 1806 2709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還剩多少頁每看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北師大三年級上冊:植樹教學案例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算法的多樣化。2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能力。3經歷與他人交流
19、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是在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只是按教材的安排,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投入學習,效果不太好;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安排,從簡單的口算除法入手,由淺入深地步入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帶來學習內容,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班級討論,探索出多種算法,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把書中例題作為學生學完知識后的一次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從中感知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喜歡數(shù)學,樂于學習數(shù)學。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屬于城鎮(zhèn)重點實驗小學,有先進的教學設備
20、,教師素質高,教學質量一流。我班有學生60人,80%的學生來自城鎮(zhèn),20%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在我校接受了學前教育。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課改實驗,已具有一定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較強的好勝心,思維活躍。班級中已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氣氛很濃。教學設計(一)“自悟”學習的條件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椎浪闶脚笥?,你們看喜歡嗎?(出示:6,124,186,357)師:口算時,你有什么感覺?生:非常好算,很容易算出來。師: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生:利用乘法口訣。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認識幾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
21、02,5607,3609)師:口算時,你又有什么感覺?生:很好算,一下子也能算出來。師:你又是怎樣算出來的?生:“0”不參加計算,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補“0”就行了。師:好,不錯。現(xiàn)在老師也想認識你們帶來的新朋友,你們帶來了嗎?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師板書:1005,30006,2004,40008,師:你們能算出結果嗎?生演算。師問:你又有什么新感覺?生:只要認真,也能很快算出來,但不像上面的題那么容易。師:你是怎么算的?生:利用乘法口訣,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數(shù),再看看幾個“0”不參加計算。算出結果后再在后面補上不參加計算的“0”。說得好的同學受到了掌聲鼓勵。(二)“自悟”學習的目
22、標師:剛才老師認識了你們?yōu)槲規(guī)淼男屡笥?,老師特別高興,誰還給老師帶來了不曾認識的朋友?在教師鼓勵下,生又口述,師板書:844,963,662,555,師:你們真不簡單,這樣的朋友也讓你們請來了。老師非常開心,我們大家共同來認識它們好嗎?學生非常歡喜,對于新內容的出現(xiàn)表示歡迎,從他們的神情上看出,他們已經迫不急待,躍躍欲試。師:有哪些小機靈已認識它們了?師:那些認識它們的小機靈一定特想給大家介紹它們,不過我也要給那些不認識它們的同學一次機會,要不然,他們會不高興的?,F(xiàn)在,我們大家先確立自己要介紹的朋友,然后獨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向大家介紹它們,比比誰的方法多、方法好,讓同學們都樂于接受。
23、好嗎?(三)“自悟”學習的內容1師:同學們都想好了嗎?現(xiàn)在你們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介紹你們喜歡的朋友好嗎?2讓生自由分組,要介紹同一位朋友的同學編為一組,組長帶領組織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表現(xiàn)自己,組長做記錄。3師走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交流,指導學生探索的過程,重點點撥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也從中找到樂趣。師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fā)展。4討論交流。生1:我們組認識的朋友是844,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想出了四種方法。生2:利用乘法想除法,因為21484,所以84421。生3:把84分成80和4,80420,441,20+121。生4
24、: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數(shù)字除以4得2,寫在十位上,用個位數(shù)除以4得1,寫在個位上,得21,即84421。生5:用豎式。(生邊說師邊板書:)(學生匯報的同時,師進行板書)a組同學匯報完后,班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師:同學們,a組介紹的新朋友你們認識了嗎?對a組同學,你們有什么話想說的?生6:那種豎式方法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嗎?對于豎式的寫法,我們組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組認識的朋友是963,我們也用到了豎式。(生邊說師邊板書:)師:這種豎式是你們組同學自己想出來的嗎?生6:不,老師,是我爸爸早就教我的,現(xiàn)在我把它介紹給了全組同學。師:如果認識844也用這種豎式,同學們會算嗎?試試看。同學們很快列出了豎式
25、計算。生7在臺上邊板演,邊說計算過程。師:同學們,這兩種豎式的算法,你覺得哪種好?讓生舉手表決,結果喜歡前種的比喜歡后種的要多得多。(反思我想這是孩子們經過動腦筋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一定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只要符合孩子們的認知過程,能準確算出結果就是好樣的。我不想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想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或許就是我們期待的創(chuàng)新吧,對于豎式的標準寫法我并沒有去說明。)師:好,我們接著來交流。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也都是采用的這四種方法。師問:這幾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讓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師小結: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26、四)“自悟”學習的價值1放多媒體課件“植樹”。(1)讓生根據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生:陽春三月,鳥語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樹節(jié)到了,老師帶領同學們在山坡下植樹,他們又說又笑,干勁可大啦。(2)在畫面中加入條件“有36人,每組3人”。你能提出問題嗎?讓生獨立思考,提出解決的問題“可以分成多少組?”。(3)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嗎?(4)讓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5)全班交流,指名說是怎樣算的,允許學生多種方法并存。2選做題(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練一練的2,3題。(五)“自悟”學習的收獲1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內容:介紹新朋友。(師板書)2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1:我學會了口算除數(shù)
27、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我最喜歡直接口算。生2:我覺得表現(xiàn)得很出色,我要向他學習。生3:我認為數(shù)學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我要把數(shù)學學好。教學反思現(xiàn)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大膽地、合理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設計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的教案。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我靈活地運用教材,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入手,讓學生自我探索,體驗和經歷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變得能學、會學、善學、樂學,從而實現(xiàn)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案例點評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植樹”情境為“介紹新朋友”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調動
28、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把枯燥的口算除法計算融會到“介紹新朋友”的情境中。2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在展示與匯報中,學生學會了口算除法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3注重所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北師大三年級上冊:搭一搭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能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
29、置。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過程: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1、通過多媒體演示“淘氣”和“笑笑” 搭立體圖形的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游戲的方法,老師在適時提出游戲的規(guī)則和要求。2、師生游戲。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指令有:“豎著擺3個”,“在下面的正方體的右側放一個”,“在最前面的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3、學生同桌間游戲??梢宰屢晃粚W生發(fā)出指令,另一位搭立體圖形,然后交換。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典型操
30、作活動進行交流。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1、師生活動示范。讓一個學生搭一個立體圖形,教師通過提問搭出同樣的立體圖形,再讓學生說說游戲的方法。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要求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提問:你搭的立體圖形用了幾個正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回答:用了3個正方體,從正面看是3個正方形。提問:從側面看是幾個?回答:2個。只能是這兩個。提問:上面的方塊在左邊還是右邊?回答:右邊。是這個圖形。三、實踐作業(yè)。請家長搭一個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通過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思路:復習三個方向觀測的圖形 三個正方體的拼搭 四個正方體的拼搭 根據指令進行操
31、作 小組活動 小結解決問題思路北師大三年級上冊:有多重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提高對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意圖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教材安排先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輕重的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所以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為了使學生獲得克、千克的明確概念,我為學生準備了充分的教具、學具和實物,如:每個小組一個臺秤、
32、天平和一個體重計,還有許多鹽、水果等物品。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再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開展各種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算一算、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實踐活動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是來源于生活的,使學生體會1克、1千克有多重。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異質分組,為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了條件,組內設有組長、匯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動手“做數(shù)學”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同時養(yǎng)成學生樂于與同學交流想法的
33、習慣。設計思路1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為學生提供有趣的、豐富的情境,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數(shù)學價值;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矛盾,引起思考,激發(fā)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2構建新知。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以“自主探索”為核心,將“合作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如猜盒子、稱物體、稱體重等,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發(fā)展數(shù)學。3應用拓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用數(shù)學”。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
34、的作用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必要性。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學校有一流的教學設施,為教學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班級現(xiàn)有學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樂于動腦,敢于向困難做斗爭。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觸的事物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個體差異。針對這些問題,我采取的對策是: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力,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教師自制兩個相同的盒子,其中一個是空的,另一個里面裝滿砝碼,將每個盒子系上細繩。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盒子能將繩子拉斷?(學
35、生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將繩子向上拉,裝砝碼的繩子被拉斷。)師:同樣的盒子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猜到一輕一重,之后讓學生掂一掂這兩個盒子,感受它們的輕重。)(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猜測和判斷的機會,讓他們在判斷中樹立自信心。)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做游戲,現(xiàn)在我們做“背一背”的游戲好嗎?(教師選擇三名學生,一位同學背另兩位同學,并說一說背的感受。)(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見的活動,讓學生感知物體的輕重,并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愿望。)(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1認識秤。師: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呢?生1:用手去掂一掂。生2:用秤去稱一稱。師:誰能介紹一下你都見過哪些秤?(讓學生將課前搜
36、集的圖片展示給大家。教師也準備一些圖片,如:玻璃體重計、嬰兒秤等。)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1)稱一稱。師:今天我們要用臺秤和天平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認識臺秤嗎?(主要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向大家進行簡單介紹,教師補充。)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對臺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重量。(小組人數(shù)不宜太多,24人學習效果比較好,要求小組長監(jiān)督每一位學生讀出臺秤上的數(shù)字。)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給予指導和幫助。小組匯報。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這兩袋鹽有多重啊?生1:我們小組稱的兩袋鹽是1千克。生2:我們小組的鹽差一點點到1千克。師:也許是我們在調
37、秤的時候有點誤差,總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對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千克。師:在臺秤上你們看到“千克”的字樣了嗎?生:沒有,我們看到了“kg”。師:“kg”就是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教師在千克的下面板書:kg。(2)掂一掂。師:請同學們把兩袋鹽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師邊說邊示范,然后學生開始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活動,同時搜集來自學生的信息。師:感覺怎么樣?生1:很重。生2:掂時間長了感到很累。師:請記住這個感覺,現(xiàn)在我就要考考你們的感覺準不準。(3)估蘋果。師:請你估計幾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然后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并把這幾個蘋果裝在袋子里,輪流掂一掂,找一找掂
38、鹽的感覺。學生選的數(shù)量各有不同。師:每個小組都選好了蘋果,在臺秤上稱一稱吧,看你們估計得準不準。通過實踐,驗證了自己估計的結果,有的小組估計的質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蘋果。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再說一說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生1:老師,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組選的蘋果差不多大。生2:我發(fā)現(xiàn)如果是小蘋果數(shù)量就多,如果是大蘋果數(shù)量就少。師:你們說得都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生1:我覺得2瓶水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生2:我認為4本書大約1千克。生3:老師,你的包大約是1千克。生4:10枝鋼筆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師:好,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估計的物體拿過來,
39、實際稱一稱,看看它們到底多重。稱過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了自己估計的質量與1千克的差距,教師要求差得多的同學再掂一掂兩袋鹽,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計。估計兩瓶水的小組稱過之后,結果是1千克多一點,當看到這個結果時,小組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4)稱體重。師:你們想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體重嗎?你們認識體重計嗎?(介紹體重計的用法)請在小組內選兩名同學,先估計他們的體重,然后再稱一稱好嗎?3建立克的質量概念。(1)猜一猜,稱一稱。師:剛才每個小組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好嗎?猜一猜我手里的1角硬幣有多重?(學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師:我們來稱一稱。(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
40、方法)結果是1?1克,教師板書:克和g。(2)掂一掂。師:原來1枚1角錢的硬幣大約有1克重,現(xiàn)在把這枚硬幣放在你們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質量;然后再把小組同學的硬幣放在一起看是幾克再掂一掂。(3)找一找。師: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克重?生1:我的鉛筆頭。生2:一片藥。教師將學生說的物體稱一稱來驗證他們估計的結果。有一名學生張朝宇說:“我的鈕扣可能比1克多,因為它大。”另一生吳瀚反駁道:“那不一定,你的扣子要是木頭做的呢?”張說:“木頭做這么大也能超過1克?!眳怯址瘩g道:“也許它還是空心的呢?”這時教師并沒有急于插話,一番爭辯之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
41、克的鐵哪個重些?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鐵重。小組討論之后一致認為同樣重。師:請你們做個手勢1千克鐵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師:再想想剛才的鈕扣問題,你們想說點什么?生:大的物體并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關系。師: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千克,還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你們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過觀察,再稱一稱、算一算找到它們的關系嗎?學生活動后小組匯報。小組1:我們小組認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為我們小組的大袋鹽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小組2:剛才我們稱這兩袋鹽是1千克,我們又稱了一袋鹽是500克,所以我們小組也認為1千克1000克。小
42、組3:我們小組不是稱的,是看出來的,你看一袋鹽上面寫著500克呢!有的小組沒有得到這樣的結論,教師讓他們用其他小組的方法驗證一下獲取這個結論。師:今天你們開心嗎?有什么收獲呀?回家要跟爸爸媽媽講一講,然后再稱一稱家里的物品。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是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從學生的學習過程看,整個教學比較成功,具體表現(xiàn):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對千克和克有了初步了解,而且能根據自己的感知準確地估計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在學習活動中真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全班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相互合作中,共同體驗到了成功。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43、趣。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情境和氛圍,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肯于思考,樂于參與。學生喜歡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導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在猜一猜、背一背中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數(shù)學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從而樹立了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在探究新知之前,教師設疑:“要想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的內部需求,引起學生的思考。此外,情境貫徹于這一節(jié)課的始終。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出發(fā)來激發(fā)孩子探究的欲望,讓他們感受到這是一個需要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所在。教師設計了“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學生既感興趣又容易接受的情境
44、來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讓情境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yōu)橛淇斓膶W習活動,讓學生想其所想,說其所說,做其所做。2組織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數(shù)學要來源于現(xiàn)實,應用于現(xiàn)實。教學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是1千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這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另外在實踐過程中,明確了角色的分工,如小組內有組長、監(jiān)督員、記錄員等,這就使得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實踐的全過程。整個活動都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觀察、嘗試、實踐、探索、分析與驗證的過程,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思考,滿足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fā)揮。從學生活動中可
45、以看出,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是積極的。正是因為教師給學生搭設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學生才有機會去表現(xiàn);才會感覺學習很輕松,思維得到了解放,也有膽量設疑、有信心回答問題,在這里找到了自信,體驗到了成功。3適時的小組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在進行“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的活動時,有兩名學生因為扣子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而爭執(zhí)時,教師及時地鼓勵他們探討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哪個重些的問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哪個重些?”這個討論原來是設計在最后討論的,在這里教師并沒有按著教學設計牽著學生的思維,而是隨著學生的思維改變了教學設計)。學生在討論時有點雜亂,有的認為鐵重;有的認為同樣重,并
46、且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但在不同的回答中,他們的智力在接受挑戰(zhàn),他們的思維在接受碰撞,尤其是這種挑戰(zhàn)來自同學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給“扣子”的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物體的體積大并不一定重。在課堂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教學中還要增加一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活動,特別是同伴之間的評價,這對每個學生都是很重要的,這樣會更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得到共同發(fā)展。另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的改善,應該及時總結,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相同的時間內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案例點評這節(jié)課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掌握與運用,這節(jié)課是
47、成功的。從教學設計看,教師能夠關注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師自制的兩個相同的小盒子讓學生猜輕重等。另外,情境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使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始終處于極為輕松、愉快并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tài)中,有序地合作交流,自主地思考探究。教師適時地設疑和點撥,真正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從教學效果看,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不斷體驗的氛圍中,充分掌握了有關輕重方面的知識,在掂、稱、估、找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并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北師大三年級上冊: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反思及評點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
48、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2培養(yǎng)觀察能力、估計能力、推理能力,初步發(fā)展空間想像能力;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分析本單元教材先安排了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容?!?噸有多重”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過猜一猜
49、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質量單位“噸”;接著通過看一看、算一算、說一說來感受1噸有多重;再通過練一練,聯(lián)系生活實際,鞏固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最后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中還設計了多幅情境圖,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噸有多重。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課堂學習中,這樣就把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起來,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薩爾圖區(qū)地處大慶市中心,學校的辦學條件比較好,教學掛圖、多媒體、實物投影等教學用具基本上能滿足教學
50、的要求。教師的總體素質也比較好。經過兩年的課改實驗,三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已經得到了初步發(fā)展。雖然,平時學生對 “噸”接觸得很少,但本節(jié)課是在上節(jié)課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較大質量單位“噸”的;并且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視頻、圖像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是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1故事引入。師: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出示畫面,并請一位同學講“曹
51、沖稱象”的故事。)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fā)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并板書)(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體(或掛圖)出示書上畫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貼近學生生活的畫面)。(1)小組內看圖互相說一說,1噸有多重。(師深入小組,對讀圖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2)算一算。通過小組計算(記錄員記錄數(shù)據),讓學生交流多少千
52、克是1噸。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20袋面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3)小組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2聯(lián)系生活,理解新知。(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2)填一填。4千克( )克3噸( )千克5000克( )千克
53、( )t2000 kg18 t( )kg( )kg6 t2學生做完后,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后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3 t3600 kg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思考方法。4數(shù)學故事。(1)估算。剛才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質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找生匯報。(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租房合同的(31篇)
- 2024-2025學年北京市房山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2025年公共設施配套建設項目房屋征收合同
- 2025年住宅銷售策劃合同模板規(guī)定
- 2025年官方離婚協(xié)議范本策劃(雙方同意版)
- 2025年全球貿易合同制定原則及合規(guī)要求解析
- 2025年債權轉讓與貸款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車輛所有權變更策劃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農村土地利用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人事檔案授權委托協(xié)議
- 牽引管道孔壁與管道外壁之間注漿技術方案
- 肛周膿腫完整版課件
- 公司(工廠)廠牌管理規(guī)定
- 《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開發(fā)》課程標準
- 初一語文下冊:閱讀理解知識點整理
- 定點醫(yī)療機構接入驗收申請表
- 膿毒血癥指南
- 四年級下冊口算練習-減法簡便計算
- 【企業(yè)杜邦分析國內外文獻綜述6000字】
- 腹部按壓技巧腸鏡檢查輔助技巧
- 安徽華納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均苯四甲酸二酐、300噸潤滑油助劑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