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操作技巧及胃_第1頁
胃鏡操作技巧及胃_第2頁
胃鏡操作技巧及胃_第3頁
胃鏡操作技巧及胃_第4頁
胃鏡操作技巧及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胃鏡檢查的順序是:將胃鏡插入咽部, 然后通過食管、胃體、胃竇、幽門及十二 指腸。一般情況下,在插鏡過程中先對各 個部位作大概的觀察,在退鏡過程中,按 上述相反的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食管的插入: 插鏡方法:患者咬住口圈,術者 左手(或右手)托持胃鏡操縱部,并 利用拇指與食指調(diào)節(jié)彎角鈕,右手 (或)左手以執(zhí)筆的姿勢在距鏡端 15cm處持鏡,鏡端由口圈內(nèi)插入口腔, 一邊插鏡一邊用左手拇指,食指輕微 調(diào)節(jié)彎角鈕,使鏡端沿正中方向向咽 下部彎入,當鏡端抵達咽下部(距門 齒約12cm時),囑病人作吞咽動作, 并順勢插鏡,既可順利通過咽部進入 食管。 進修班講座

2、進修班講座 插鏡要領:患者頭部須輕度后仰,口腔 部與食管幾乎呈一直線,拔正胃鏡插入方向 及插鏡過程中讓病人作正確的吞咽動作。 理想的吞咽動作時間應該是:胃鏡已抵 達咽下部,在準備通過食管入口時,囑病人 作吞咽動作,隨吞咽動作輕柔而迅速的順勢 插入胃鏡。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食管和賁門的通過: 胃鏡在插至1520cm后, 可邊注氣邊觀察,邊插鏡。賁 門口一般位于據(jù)門齒40cm處。 在食管和胃的交界處,可見到 較白色的食管粘膜與較紅的胃 粘膜相交,形似鋸齒狀的齒狀 線,一般胃鏡進入4045cm后, 即已通過賁門。在推進中如遇 阻,切勿盲目使用暴力插入, 以免發(fā)生穿孔。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胃體

3、的通過: 胃鏡通過賁門后,常 由于鏡面過于貼近胃體小彎 或胃體后壁,在視野內(nèi)可呈 一片橘紅色看不到胃體腔。 遇此情況: 需通過注氣來使胃腔 擴張,同時調(diào)節(jié)彎角鈕向左 向下或向左旋轉鏡身沿視野 的左下方尋找胃體腔。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若見到黏液湖,可循黏液 湖上方進入胃體中上部。因 胃底粘膜皺襞與胃體大彎粘 膜皺襞相連續(xù),有時可將胃 底誤認為胃體腔,若再繼續(xù) 插胃鏡,病人可有強烈惡心, 并可見到胃鏡在胃底腔內(nèi)后 的鏡身軟管部,此時應退出, 在視野左下方重新尋找胃體 腔,少數(shù)病人胃體位置有較 大的變異,可位于視野的下 方或右下方,此時應根據(jù)大 彎縱行粘膜走向?qū)ふ椅阁w腔。 胃體中下部在注氣后類似

4、一 寬廣的隧道,胃鏡很容易順 利通過。 胃竇部的通過 胃鏡抵達胃體中下部時,即可見 前方小彎側有一“橋形”邊緣,系胃 角切跡,是胃體與胃竇分界線。此時 應盡量調(diào)節(jié)角度鈕向“上”,繼續(xù)深 插便進入胃竇部,然后尋找幽門口。 但若向“上”過度彎曲,則可見到胃 角切跡正面像,若繼續(xù)推進,則胃鏡 反轉至胃體部。此時,應調(diào)節(jié)角度鈕 向下使胃鏡進入胃竇部。 大多數(shù)情況下幽門口均在視野左上 方或右上方,故調(diào)節(jié)角度鈕向上,向 左向右可找到幽門。倘若病變致胃竇 小彎攣縮時,幽門則與胃角臨近,此 時需作胃竇部“鏡身反轉法”才能找 到幽門。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幽門及十二指腸球部的通過: 使胃鏡前端盡量抵近幽門 口

5、,并使幽門口保持在視野 正中,若幽門口已充滿全視 野,則說明胃鏡前端部已貼 切幽門口。 推進胃鏡使其進入十二指 腸球部,進入球部后若鏡面 緊貼球部前壁,則視野內(nèi)呈 一片暗紅色,看不到球腔。 微微退鏡(但不要出幽門 口),調(diào)節(jié)角度鈕向右、向 下,稍稍注氣,便可見到十 二指腸的內(nèi)腔。 將胃鏡順時針轉達90度左 右,并繼續(xù)調(diào)節(jié)角鈕向右, 便可見到十二指腸上角及降 部外環(huán)形皺壁。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食管的定位和觀察食管的定位和觀察 從內(nèi)鏡檢查角度出發(fā),可將從內(nèi)鏡檢查角度出發(fā),可將 食管全程分為上、中、下三段食管全程分為上、中、下三段 以便對病變進行定位描述。上以便對病變進行定位描述。上 段自食管入

6、口至左支氣管壓跡段自食管入口至左支氣管壓跡 處,包括頸段與胸上段食管處,包括頸段與胸上段食管 (距門齒(距門齒15-23cm15-23cm處),中段相處),中段相 當于胸中段食管,距門齒當于胸中段食管,距門齒23-23- 32cm32cm處,下段相當于胸下段及處,下段相當于胸下段及 腹段食管,距門齒腹段食管,距門齒32-40cm32-40cm處的處的 一段食管。食管病變的深度,一段食管。食管病變的深度, 可觀察內(nèi)鏡鏡身上距門齒水平可觀察內(nèi)鏡鏡身上距門齒水平 的厘米標記數(shù)測算。用前視式的厘米標記數(shù)測算。用前視式 內(nèi)鏡可觀察食管。視野的上方內(nèi)鏡可觀察食管。視野的上方 是食管的右側壁,下方是左側是食

7、管的右側壁,下方是左側 壁,左側是前壁,右側是后壁。壁,左側是前壁,右側是后壁。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幽門和胃竇部的定位和觀察幽門和胃竇部的定位和觀察 內(nèi)鏡前端進入胃腔后內(nèi)鏡前端進入胃腔后 立即注氣,待胃膨脹后把立即注氣,待胃膨脹后把 內(nèi)鏡角略轉向下向左,在內(nèi)鏡角略轉向下向左,在 視野上方為小彎,其對側視野上方為小彎,其對側 為大彎,左側為前壁,右為大彎,左側為前壁,右 側為后壁。把內(nèi)鏡輕輕推側為后壁。把內(nèi)鏡輕輕推 進,此時胃角越來越近,進,此時胃角越來越近, 直到越過胃角。將鏡身順直到越過胃角。將鏡身順 時針方向轉時針方向轉3030度,深度在度,深度在 60cm60cm左右時,視野中見到左

8、右時,視野中見到 胃竇部和幽門的遠望象,胃竇部和幽門的遠望象, 并可觀察到胃竇部的蠕動并可觀察到胃竇部的蠕動 情況。見到幽門時須區(qū)別情況。見到幽門時須區(qū)別 假幽門,假幽門系胃竇蠕假幽門,假幽門系胃竇蠕 動形成的收縮輪。動形成的收縮輪。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胃角及附近胃體部的定位和觀察胃角及附近胃體部的定位和觀察 胃角是胃竇部和胃體部的分界線,胃角是胃竇部和胃體部的分界線, 像一個半圓形拱門,它是內(nèi)鏡檢查的重像一個半圓形拱門,它是內(nèi)鏡檢查的重 要標志。當內(nèi)鏡前端深達胃角,鏡端面要標志。當內(nèi)鏡前端深達胃角,鏡端面 對對側大彎側時,將鏡端轉至面向小彎,對對側大彎側時,將鏡端轉至面向小彎, 這樣在適

9、當充氣條件下可得到一個胃角這樣在適當充氣條件下可得到一個胃角 的正面象。此時鏡身插入深度約為的正面象。此時鏡身插入深度約為60cm60cm。 應當注意,隨著內(nèi)鏡位置和觀察角度不應當注意,隨著內(nèi)鏡位置和觀察角度不 同,胃角可表現(xiàn)為各種形態(tài),但其輪廓同,胃角可表現(xiàn)為各種形態(tài),但其輪廓 和邊緣必須是光滑而規(guī)則的,在觀察胃和邊緣必須是光滑而規(guī)則的,在觀察胃 角附近的胃體部時,鏡端面向小彎側方角附近的胃體部時,鏡端面向小彎側方 向,鏡軸由向,鏡軸由9-39-3點方向旋轉,這樣即看點方向旋轉,這樣即看 到胃體部小彎及前、后壁。此時插入深到胃體部小彎及前、后壁。此時插入深 度為度為55cm55cm。再把內(nèi)鏡

10、輕輕拉出,把鏡端。再把內(nèi)鏡輕輕拉出,把鏡端 面向大彎側或角度向下,這樣可看到胃面向大彎側或角度向下,這樣可看到胃 體部大彎側,此時的插入深度約為體部大彎側,此時的插入深度約為50cm50cm。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胃體部的定位和 觀察當插入深度約 45cm時,可注入較多 氣體,再深入5cm,同 時使角度彎向下,即 可見胃體部遠景象以 及胃體部大彎的粘膜 象,再使角度彎向上 接物鏡面向小彎側, 自9-3點方向旋轉,即 可看到胃體部小彎及 前、后壁。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賁門和胃底部的定位和觀察 將鏡端轉向大彎側, 使角度向上彎曲,使軸成 “U”形低位反轉。與此 同時,術者一面逐漸使角 度彎向上,一面將鏡身向 前推進,使鏡身前端頂住 大彎側壁(U型反轉法)。 此時能看到賁門胃底的遠 望象。 十二指腸球部的定位和觀察 球部的定位沿用胃的定位法, 視野上方為小彎側、下方為大 彎側、左側為前壁、右側為后 壁。球部的幽門側(基底部) 難以看清,可將胃鏡緩慢退至 幽門,借助角度鈕,抓住瞬間 的觀察發(fā)現(xiàn)病變,常需反復觀 察。另外,在通過幽門前后應 常規(guī)遙望球內(nèi),有時可意外地 發(fā)現(xiàn)病變。 進修班講座進修班講座 十二指腸降部的定位和觀察 降部為隧道樣管腔,有環(huán)形 皺壁,注氣后不能展開。粘膜 色較淡,近觀呈明顯的天鵝絨 樣外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