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詩》教案_第1頁
《談中國詩》教案_第2頁
《談中國詩》教案_第3頁
《談中國詩》教案_第4頁
《談中國詩》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中國詩教案 喬文超 作于 2006年9月22日 -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識記有關錢鐘書的文學常識;識記本文字詞。 2.技能目標: 把握作者有關中國詩的觀點;以自己的閱讀積累深入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征。 3.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shù)闹螌W精神和淵博的學識及深刻的洞察力,激發(fā)自己的求學欲望。 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 錢鐘書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xiàn)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quán)威。他畢生致力于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fā)了中國文化精神

2、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于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著對于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對于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這樣的作品。 2.作者簡介 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于教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1933年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yè)后,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jié)婚,同赴英國留學。1937年畢業(yè)于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1938年秋歸

3、國,先后任昆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英文系主任。與此同時,他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執(zhí)教或任職。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學術著作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篇七綴集等。圍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語譯本。談藝錄是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中西比較詩論。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jīng)史子古籍進行考釋,并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fā)、辨析。 3.背景資料 本文發(fā)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錢鐘書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對美國人的演

4、講,后節(jié)譯為中文。 正文全解 句段全解表達全解 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發(fā)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位外國讀者,或者是位能欣賞外國詩的中國讀者。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決不會發(fā)生這個問題。他能辨別,他不能這樣籠統(tǒng)地概括。他要把每個詩人的特殊、個獨的美一一分辨出來。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他會牢記詩人勃萊克的快語:“作概論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會欣賞本國詩的人要作概論,他至多就本國詩本身分成宗派或時期而說明彼此的特點。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因為也沒法“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因此,說起中國詩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國人和外國詩在。這立場是比

5、較文學的。 段解: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為評論中國詩要全面了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jù)。并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jié)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待,只有這樣才公平。 據(jù)有幾個文學史家的意見,詩的發(fā)展是先有史詩,次有戲劇詩,最后有抒情詩。中國詩可不然。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史詩頭腦”,中國最好的戲劇詩,產(chǎn)生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句解:聯(lián)系詩歌史理解:中國詩歌高峰出現(xiàn)在唐朝,之后一直到清朝的詩作

6、在體裁、題材、手法上沒有多大變化多因無意、無法或無力創(chuàng)新而落入“套板反應”之中。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文化里數(shù)見不鮮。譬如中國繪畫里,客觀寫真的技術還未發(fā)達,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種“純粹畫”的作風;句解:聯(lián)系中國畫理解:中國畫分工筆和寫意兩大派,這里指寫意畫。中國的邏輯極為簡陋,而辯證法的周到,足使黑格爾羨妒。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jīng)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段解: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

7、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價是早衰”。即“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 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長詩”這個名稱壓根兒是自相矛盾,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閱讀。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zhàn),平均不過二三分鐘。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當然,一篇詩里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限止了中國詩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體也許正是詩心的產(chǎn)物,適配詩心的需要。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

8、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外國的短詩貴乎尖刻斬截。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層解:第一層,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一位中國詩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另一位詩人說:“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用最精細確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恰符合魏爾蘭論詩的條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聯(lián)接著確切。 這就是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換個說法,說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句解:聯(lián)系上下兩句可知,“懷孕”指有所包含,內(nèi)蘊豐厚。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濟慈名句所謂: 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

9、那聽不見的更美。 我們的詩人也說:“此時無聲勝有聲”,句解: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指音樂間歇處引人回味,此處指言外之意耐人尋味。又說:“解識無聲弦指妙?!庇袝r候,他引誘你到語言文字的窮邊涯際,下面是深秘的靜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解:出自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飲酒(之五)。原意是山水中含有的自然之趣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暗浑x言說,悟悅心自足?!庇袝r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遙思遠悵:“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八上聠柾樱詭煵伤幦?,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不知”得多撩人!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jié)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尋味的事實。試

10、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紀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來慨嘆死亡的不饒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國詩都利用過這個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維榮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問何處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楊貴妃,然后結(jié)句道:“可是何處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國詩里這個公式的應用最多,例如“壯士皆死盡,余人安在哉”;句解:出自南北朝時詩人鮑照的代挽歌。“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句解: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閣?!敖衲昊漕伾?,明年花開人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句解:出自清代詩人黃仲則的酷相思 春暮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

11、夠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從前那樣美了。 中國詩人呢,他們都像拜倫哀希臘般的問: 他們在何處?你在何處? 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臨死所說,余下的只是靜默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層解:第二層,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句解:這句是這一層的中心句。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墒侵袊姷摹氨戎亍贝_低于西洋詩;句解:“比重”意為厚重程度。好比蛛絲網(wǎng)之于鋼絲網(wǎng)。西洋詩的音調(diào)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diào)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這跟語言的本質(zhì)有關,例如法國

12、詩調(diào)就比不上英國和德國詩調(diào)的雄厚,而英國和德國詩調(diào)比了拉丁詩調(diào)的沉重,又見得輕了。何況中國古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的。我們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們的還是斯文;中國詩人狂得不過有凌風出塵的仙意,我造過aeromantic一個英文字來指示這種心理。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zhuǎn)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犬吠”,而是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除非耳朵太聽慣了麥克風和無線電或者 我有意對中國詩的內(nèi)容忽略不講。中國詩跟西洋詩在內(nèi)容上無甚差異;中國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園詩不是浪漫主義神秘地戀愛

13、自然,而是古典主義的逍遙林下有人認為是中國詩的特色。不過自從羅馬霍瑞斯諷訓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國田園詩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詩卓然自成風會。又如下面兩節(jié)詩是公認為洋溢著中國特具的情調(diào)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薄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蔽以嚺e兩首極普通的外國詩來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節(jié): 晚鐘送終了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農(nóng)夫倦步長道回家, 僅余我與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風收木末, 群動息山頭。 鳥眠靜不噪, 我亦欲歸休。 口吻情景和陶淵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驚訝。中西詩不但內(nèi)容常相同,并且作風也往往暗合。

14、斯屈萊欠就說中國詩的安靜使他聯(lián)想起魏爾蘭的作風。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chǎn)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11 層解:第三層,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段解:第三部分(第3段至“幾千年前就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 所以,你們講,中國詩并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只是詩,它該是詩,比它是“中國的”更重要。好比一個人,不管他是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總是人。12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他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13每逢

15、這類人講到中國文藝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們不可輕信,好比我們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種商業(yè)廣告的當一樣。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zhì),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在我們這兒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們那兒發(fā)展得明朗圓滿。反過來也是一樣。因此,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xiāng)忽遇故知的喜悅,會領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個安頓歸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

16、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增添了甜蜜。 段解:第四部分(“所以”至結(jié)尾)。論說中國詩的與外國詩雖有具體特征的差別,但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反對中西本位文化論。建議聽眾從比較文學的角度研究中國詩,從而深刻理解本國詩歌。 整體感受 1.主題歸納 錢先生不愧為通曉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語言和詩歌的偉人,絕對不用翻譯的通讀以上幾種語言的原文詩歌,所以他才有資格對它們的詩調(diào)和句式“作概論”。 文章先談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為評論中國詩要全面了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jù)。并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jié)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

17、待,只有這樣才公平。接下來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價是早衰”。即“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然后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特點有三:一,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第二,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第三,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最后論說中國詩的與外國詩雖有具體特征的差別,但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反對中西本位文化論。建議聽眾從比較文學的角度研究中國詩,從而深刻理解本國詩歌。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據(jù)本國文化根基而加以論述,只有這

18、樣才全面科學。 錢鐘書的談中國詩也可以一個“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學理。在行文布局上,談中國詩也可謂別具一格。其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wǎng),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2.結(jié)構(gòu)圖解 方法:比較 發(fā)展:成熟早 形式:篇幅短 異 談中國詩 特點 技巧:韻味長 對比 語言:詞氣和 內(nèi)容:無甚差異 同 中外詩互相影響,共同發(fā)展 領悟鑒賞 1.領悟重點 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什么特征? 提示: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西方詩歌的發(fā)展是先有史詩,最后才有抒情詩。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

19、歌發(fā)展初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種“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以至影響了中國詩歌的健康發(fā)展。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張詩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們所謂“短”的標準比我們所說的“短”要長得多。中國詩追求的是在簡短的篇幅中包容著深遠的意味。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一特征。中國詩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fā)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敝袊灿小昂裰亍痹姡绕鹞鞣皆姼鑱?,還是輕柔得多。作者強調(diào),中國詩并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zhì),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

20、。總之,詩歌的本質(zhì)特征在不同國別的詩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2.剖析難點 (1)“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提示:這句話語意比較含蓄,弄清句中“盡職”的特指意義是解讀整個語句的關鍵。為此,需要關照全段中與此相關的語句(“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后面“因為”說的是“不能盡職”的原因)。 “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是對只會欣賞本國詩的人而言的。這里的“公職”是指站在比較文學的立場上,依據(jù)詩歌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客觀地評判本國詩與外國詩的異同優(yōu)劣。進而全面地認識本國詩的特征。而只會欣賞本國詩的人,因為不能立足于比較文學的立場,失去了許多比較對象,所以難以把握詩歌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難以對本國詩進行真正

21、意義上的鑒別。這便是作者所說的“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 (2)“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的含義是什么? 提示:“中國詩”指中國詩的發(fā)展特點;“早熟”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早衰“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边@句話借助比喻和對比,從詩歌發(fā)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性和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3.鑒賞藝術 (1)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提示:錢鐘書的散文是典型的學者散文。所謂學者散文,大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寫景,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也不是抒情、寫景或敘事,而是議論、說理和達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

22、智啟人。錢鐘書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見長。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識海洋融會貫通,濃縮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測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對各種材料的運用更是信手拈來,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 語言輕松、幽默,大量運用比喻等手法,似隨口而出,而機趣盎然??此齐S意而實則深刻,頗具畫龍點睛之妙,看似輕淡而實則味厚,如談到中國詩的發(fā)展時,以中國繪畫的特點進行類比,既使讀者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詩發(fā)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又以“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詼諧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詩發(fā)展的高度,又說“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23、這種似反實正的說法,說明中國詩高度發(fā)展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中國詩的贊賞之情,又如“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動的比喻表達出對待“中國詩”應有的態(tài)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論者。課文中這種語言運用的典范例子還有很多,要仔細揣摩。 (2)錢鐘書在比喻方法論上有哪些突破? 提示:我們常見的修辭學著作,在比喻方法論上,已陷入一種彼此相沿、互相抄襲的團團轉(zhuǎn)之境,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錢先生不為常見所囿,從古今中外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義等手法,別開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這一慣聞常見卻又被人們習而想忘的修辭手法,又煥發(fā)出勃

24、勃生機,顯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無窮的樂趣。 比喻的謎底 錢先生在讀一文中指出:“比喻體現(xiàn)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合攏;它們又有不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分辨。兩者全不合,不能相比;兩者全不分,無須相比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遠,則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穎?!边@段簡潔通俗而又深刻的論述,襯得一般修辭學著作中,對比喻的枯燥定義和干巴原則相形見絀、空洞浮泛。在這里錢先生不僅把比喻的性質(zhì)、特點、原則、方法闡發(fā)無遺,而且給我們亮出了創(chuàng)造佳譬妙喻的“謎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對這段白話錢先生還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詩“是雨亦無奇,如雨乃可樂”予以提綱和

25、濃縮,并說這“十八個字把比喻的構(gòu)成和誘力綜括無遺了”。在管錐編中錢先生又引釋書常言“不即不離”“非一非異”,說可通比喻之理,引舊詩“落花飛絮兩無情,仗千尺游絲作合”說可明比喻之法。 博喻 博喻雖非錢先生首創(chuàng),但卻是經(jīng)過他大大表彰,才為時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錢先生為我們解釋道:“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莎土比亞式比喻”,就是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容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tài)。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仿佛舊小說里講的車輪戰(zhàn)法,連一連二地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xiàn),降伏在詩人筆下”。如蘇東坡在百步洪里描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

26、飛電過隙珠翻荷?!庇闷叻N常見的形象再現(xiàn)了洪水洶涌澎湃,飛流直下的情景。還有我們熟知的毛澤東同志著作中,曾用“噴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見桅桿的航船”、“將要呱呱墜地的嬰兒”三個形象來比喻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這些描寫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極為形象生動,如果只設一喻,不僅不能表現(xiàn)該事物的各個方面,而且也沒有氣勢和力量。 曲喻 曲喻之目是錢先生從西方借來詮評中國古典文學的,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謂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鼻骰话愕谋扔鞫嘁粚忧邸H缋钯R天上謠中的“銀浦流云學水聲”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動”這一點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樣有

27、聲可聞了。再如李商隱天涯中有“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鶯啼好像人啼哭一樣,因而有了眼淚,聯(lián)絡到了沾濕最高花。曲喻的特點是新奇而耐人尋味,意境豐富。 一喻多意 這是錢鐘書在管錐編太平廣記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話中加以進一步闡發(fā)總結(jié)而來的一種比喻方法?!耙挥鞫嘁狻庇袃蓪右馑迹?一)一個比喻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義;(二)或在特定的語境中同時兼具多義。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喻之二柄與多邊”的具體運用。前者已在“二柄與多邊”談過,茲不贅述。我們只舉例解釋后者,如盧仝自君之出矣:“妾有雙玉環(huán),寄君表相憶。環(huán)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庇猛挥癍h(huán)作比,以玉環(huán)的冰清玉潔

28、喻男方的堅貞之德,以玉環(huán)的周轉(zhuǎn)無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斷。(明心按:“環(huán)是妾之心”一句,用諧音,環(huán)同還也,意為盼男方早歸。云峰之解不妥。)“一喻多意”這種手法便于設譬,含義蘊藉。 分喻 “分喻”是“多邊”說在方法論上的應用?!胺帧本褪恰安糠帧钡囊馑?,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體渾同。換句話說,“分”就是“邊”的意思,如我們用“雪山”比“大象”,只取其“鮮潔”這一點相似,不可責怪雪山?jīng)]有尾牙;我們用“滿月”喻面貌,僅擇其“圓潤”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沒有眉目。這種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靈活自由度,為“本體”擴充了“喻體”之源。不過,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這里標出這一名目,可使設譬造喻者

29、更趨于自覺而已。 反喻 反喻是以本體反過來譬喻體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使尋常比喻親切新奇。錢先生在管錐編全流漢卷五六中,點出這種方法。如國語周語上召公諫厲王時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边@個比喻在賈讓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啼而塞其口。”新穎別致,頓生新意。 應用拓展 請借鑒本文立足比較的方法,對自己比較熟悉的藝術門類(也可以是社會科學的某個角度,如歷史、政治、民族性格等),加以中外比較或古今比較,寫一篇小論文。 提示:例如藝術門類方面,可以選擇賦,比較漢代大賦、魏晉六朝抒情小賦、唐代駢賦、宋代文賦在形式、內(nèi)容等方面的不同;也可選擇戲劇,在比較中區(qū)別中

30、外戲劇的不同,或研究外國戲劇對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的影響。歷史方面,可比較中外封建社會在出現(xiàn)時間、持續(xù)時間、出現(xiàn)原因、經(jīng)濟特點、政治結(jié)構(gòu)、進步意義、局限、消亡原因等方面的異同。 練習全解 1. 你讀過不少中國詩,也讀過一些外國詩,你認為中國詩有哪些特征?作者對中國詩的特征是怎樣闡述的?你怎樣評價作者的觀點? 提示:第二問;特點有四:一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具體來說,一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二是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三是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一、三問是開放性題目。第一問的解答,

31、應在回顧讀過的中外詩歌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探求中國詩歌不同于外國詩的個性,力求寫出正確、深刻的見解。第三問的解答,自由度更強。若贊同,可以就作者的某個觀點談理解;若不贊同,可以就作者的某個觀點談自己的不同見解。 2. 課文用了許多精妙的比喻,顯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歡的比喻,說說它們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提示:課文大量運用比喻手法,語言輕松、幽默,似隨口而出,而機趣盎然??此齐S意而實則深刻,看似輕淡而實則味厚。 如說“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這種似反實正的說法,說明中國詩高度發(fā)展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中國詩的贊賞之情。 再如

32、結(jié)尾段中的比喻,有的詼諧中帶有無惡意的輕微嘲諷: “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他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一句 ,先用狗做比,巧妙詼諧地諷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論者“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特點。然后緊承這個的比喻,用語幽默,傾向鮮明地對中西本位文化論表示反對。 有的來自生活,通俗易懂,用來比喻抽象的道理,讓人讀后有豁然開朗之感: 用“我們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種商業(yè)廣告的當”來比喻“每逢這類人講到中國文藝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們不可輕信”“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zhì),西洋詩里也有所謂

33、中國的成分。”用“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思家病”來比喻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對本國文化的依戀。用“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增添了甜蜜”來比喻“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 3. 聯(lián)系課文,比較曹操的觀滄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寫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評說它們在內(nèi)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異同。 提示:相同點:都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觀滄海寫滄海的廣闊浩大,顯出一種奇麗之狀,也反映出作者寬闊、雄壯的情懷,我們能從實景的描繪中感受到詩人非凡的心胸氣魄。致大海是一曲對大海的莊

34、嚴頌歌,是對人生命運的深沉感嘆,也是對自由的熱情禮贊。 異:觀滄海體現(xiàn)了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的特點,“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zhàn)”,但在簡短的篇幅中包容著深遠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較長,抒情充分。 觀滄海體現(xiàn)了中國詩富于暗示性的特點,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fā)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觀海時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詩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則體現(xiàn)了外國詩直抒胸臆的特點。如“我多么熱愛你的回音,/熱愛你陰沉的聲調(diào),你的深淵的音響,/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國古典詩歌極力避免的。 附

35、:觀滄海致大海原詩及鑒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鑒賞: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大獲全勝,基本上平定了中國北部。這首詩是曹操在行軍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所作,寫滄海的廣闊浩大,顯出一種奇麗之狀,也反映出作者寬闊、雄壯的情懷,是我國寫景詩中最早的名作。 開頭兩句,敘寫游覽的地點,一個“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寫觀海所見景物。從“水何澹?!钡健昂椴ㄓ科稹睂懺娙擞^海所見。一個“何”字寫出了游客驚嘆的神情;忽然一陣秋風吹來,掀起連天巨浪,其聲勢更是令人驚心動魄?!叭赵?/p>

36、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見義,是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觀海時的感受。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詩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嗎?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上去的,與詩的正文沒有關系,但有加強表達感情的效果。 這首詩的重要特點是借寫景來透露感情。全詩寫景,沒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們能從實景的描繪中感受到詩人非凡的心胸氣魄。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憂郁的怨訴, 好象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 我最后一次在傾聽 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時常沿著你的岸旁, 一個人靜悄

37、悄地,茫然地徘徊, 還因為那個隱秘地愿望而苦惱心傷! 我多么熱愛你的回音, 熱愛你陰沉的聲調(diào),你的深淵的音響, 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 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 漁夫們的溫順的風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護, 在波濤之間勇敢地飛航; 但當你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時, 大群地船只就會覆亡。 我曾想永遠地離開 你這寂寞和靜止不動地海岸, 懷著狂歡之情祝賀你, 并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 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 你等待著,你召喚著而我卻被束縛?。?我的心靈的掙扎完全歸于枉然: 我被一種強烈的熱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憐惜呢?現(xiàn)在哪兒 才是我要奔向的無憂無綠慮的路徑?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樣

38、東西 它曾使我的心靈為之震驚。 那是一處峭巖,一座光榮的墳墓 在那兒,沉浸在寒冷的睡夢中的, 是一些威嚴的回憶; 拿破侖就在那兒消亡。 在那兒,他長眠在苦難之中。 而緊跟他之后,正像風暴的喧響一樣, 另一個天才,又飛離我們而去, 他是我們思想上的另一個君主。 為自由之神所悲泣著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陰惡的天氣喧騰起來吧,激蕩起來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經(jīng)將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長: 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深沉, 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虛了,大海洋呀, 你現(xiàn)在要吧我?guī)У绞裁吹胤剑?人們的命運到處都是一樣: 凡是有著幸

39、福的地方,那兒早就有人在守衛(wèi): 或許是開明的賢者,或許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見吧,大海! 我永不會忘記你莊嚴的容光, 我將長久地,長久地 傾聽你在黃昏時分地轟響。 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巖,你地海灣, 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 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 鑒賞:致大海是一曲對大海的莊嚴頌歌,是對人生命運的深沉感嘆,也是對自由的熱情禮贊。1824年寫于高加索,詩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普希金的激進思想和他那嶄露頭角的聲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原想把他流放西伯利亞,由于他老師的說情,后讓他去南方當差(其實是變相流放)。由于他性愛自由,不愿阿諛逢迎奧德薩總督,又被革職遣送

40、回鄉(xiāng)(第二次流放)。 南高加索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哥薩克的風土人情,激發(fā)起詩人的浪漫主義詩情。尤其是那壯闊浩渺的大海,更使詩人流連忘返。臨別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想起人們到處忍受著同樣的命運,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蕩,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篇。 詩人贊嘆大海的壯美:黃昏寂靜時,大海溫順、寧靜,閃耀著蔚藍的波濤和“嬌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訴”著心頭的哀愁;波濤洶涌時,大海喧騰、激蕩、傲岸不羈,仿佛又在召喚著詩人沖破牢籠,奔向自由的遠方詩人熱愛大海:大海有廣闊的襟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詩人也羨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喪,在變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樣。詩人更依戀大海:大海使他緬懷起舉世震驚的英雄。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