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YY/T 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是針對醫(yī)療領域中用于評估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止血效果的標準之一。該標準主要規(guī)定了使用體外模型來評價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止血性能的方法,旨在為相關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及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指導。

標準首先明確了適用范圍,指出其適用于通過模擬人體血管損傷條件下的出血情況,來測試各種類型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如紗布、凝膠類敷料等)的即時止血能力。接著,對于實驗所需材料與設備進行了詳細說明,包括但不限于模擬血液成分、輸液泵以及壓力調節(jié)裝置等,并強調了選擇合適材質以確保實驗結果準確可靠的重要性。

在操作流程方面,《YY/T 1477.5-2020》給出了具體步驟指導,涵蓋了從準備階段到最終數據分析整個過程。其中包括如何構建合適的體外出血模型、如何正確安裝待測樣品以及如何記錄關鍵參數等內容。此外,還特別指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和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以便于研究人員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執(zhí)行標準要求。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zhí)行有效
  • 2020-03-31 頒布
  • 2021-04-01 實施
?正版授權
YY∕T 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_第1頁
YY∕T 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_第2頁
YY∕T 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_第3頁
YY∕T 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_第4頁

文檔簡介

?YY/T1477.5—2020

ICS11.120.20

C48

I

庫七七提供下載

中華人民共和

醫(yī)藥行業(yè)標準

YY/T1477.5—2020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

Standardtestmodelsforprimarywounddressingperformanceevaluation—

Part5:Invitromodelforhemostaticperformanceevaluation

2020-03-31發(fā)布 2021-04-01實施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YY/T1477《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由以下部分組成:——第1部分,評價抗菌活性的體外創(chuàng)面模型;

——第2部分:評價促創(chuàng)面愈合性能的動物燙傷模型;

——第3部分:評價液體控制性能的體外模型;

——第4部分:評價創(chuàng)面敷料潛在粘連性的體外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

一第6部分:評價促創(chuàng)面愈合性能的動物D型糖尿病難愈創(chuàng)面模型;

本部分為YY/T1477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山東省醫(y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山東省醫(y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強生(上海)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喬春霞、髙冉冉、趙增琳、張春霞、張林林、萬翔。

YY/T1477.5—2020

傳統上評價材料的止血性能是利用動物模型。動物模型有以下局限性:

——選擇動物與人體的差異;

——耗用實驗動物,不利于動物保護;

——實驗設計相對復雜;

實驗成本高。

本部分給出的體外模型,是一種采用人體血液進行試驗,以最大程度地模擬滲血類型的出血,并在專門開發(fā)的試驗儀器上進行試驗的模型。本模型可作為評價材料止血性能的一種補充評價模型。

如同所有創(chuàng)面敷料的評價模型一樣,本部分給出的試驗模型有其局限性,與體內模型的評價結果的相關性還有待進一步確認。

庫七七提供下載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

1范圍

YY/T1477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評價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

本部分適用于對聲稱有止血性能的片狀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的止血性能進行評價。

注1:本部分推薦使用人血,如使用動物血需經過確認。

注2:鑒于體內止血敷料的形態(tài)及止血機制不同,以及體內使用的復雜性,經過確認后,方可使用本模型進行篩選評價.

注3:其他未按照醫(yī)療器械管理的接觸性創(chuàng)面止血敷料經驗證后,也可參考本標準.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止血性能hemostaticperformance

材料或材料中通過各種止血機理如促進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級聯通路等促進血液凝固,縮短凝血時間,達到止血效果,從而減少失血。

3模型構成

構建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的試驗裝置主要由分析天平(精度0.0001g)、試樣夾持裝置、負壓系統、數據采集、處理和輸出系統及連接管路等組成,示意圖見圖1.

圖1試驗裝置示意圖

說明:

1——分析天平;

2——試樣夾持裝置(圖2);

3——天平罩;

4——可上下調節(jié)的固定裝置;

5 負壓管路;

6——數據采集線;

7 插人水下的插管;

8——氣流監(jiān)視瓶(血液捕獲瓶);

9顯示器;

10——恒壓吸引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集成。

圖1(續(xù))

分析天平的玻璃罩上安裝一個可以上下調節(jié)的固定架(圖1中未示出詳細結構),用于固定試驗用

1mL注射器(試樣夾持裝置)(詳見圖2),其結構宜滿足以下要求:

——便于注射器裝上取下,并有足夠的生物安全性;

——便于注射器進行上下調節(jié);

——能使注射器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而不影響分析天平的使用;

——能夠對試驗過程進行有效觀察,以便于在血液接觸樣品的瞬間開啟天平讀數記錄。

注射器下面接0.2mm或0.3mm注射針(針尖為平針),針管“懸插”于裝有試驗用血的小腔容器內。注射器通過管路與試驗操作主機中的負壓吸引系統連接。試驗過程中分析天平將采集的數據通過數據采集線傳輸到數據處理系統。

說明,

1 人體全血;

2 血液容器;

3 注射針(0.2mm或0.3mm);

4——供試樣品或對照樣品;

5——橡膠固定件(將注射器的橡膠活塞的盲端切去制得一個帶有通孔的固定件,未切割的平滑端與供試樣品接

觸);

6—1mL聚丙烯注射器套筒。

圖2試樣夾持裝置示意圖

4血液制備

4.1試驗用血液從健康成人供血者采集,不包括已知使用了影響血凝藥物的病人。每個供血者獻

2

30mL的血液,用含肝素鈉或肝素鋰的采血管采集。然后將血液分裝到30個小型離心管中,每管1mL并室溫保存。這樣從每個供血者采集的血液可供開展30個試驗。采血后宜在2h內完成所有試驗,最長用時不超過4h。

4.2每毫升血液中加人終濃度為5pmol/L的重組組織因子(rTF),以模擬人體創(chuàng)面情況。注:其原理是,在健康供血者的血液中未檢測到有活性的TF(組織因子),而在創(chuàng)面情況下,血管外TF與血液接觸,與血漿中活化的第七凝血因子(血漿Vila因子)結合形成復合物,激活外源性凝血級聯通路.凝血通路的激活會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從而加速凝血過程,達到止血目的.

5供試樣品制備

5.1對于片狀止血材料,用直徑為5mm的切樣器從供試止血材料成品上裁切成直徑為5mm的圓片狀樣品,如果裁切后樣品的厚度不到2mm,可裁多個樣品的圓片疊加,使總厚度為2mm。

注:對于泡沫狀材料,孔隙有一定的不均勻性,如果供試樣品過薄,會増加試驗數據的離散性.

5.2宜平行進行無止血材料的空白對照試驗,用以消除試驗方法引入系統誤差和評價試驗系統的穩(wěn)定性。

注:如沒有同基材止血敷料,可以用同基材的非止血敷料作為對照組。

6模型試驗程序

6.1試驗針篩選

將試樣夾持裝置按圖1安裝,但注射針不插入血液中,開啟負壓吸引系統,使試樣夾持裝置受到-4kPa壓力,觀察并用秒表記錄氣流監(jiān)視瓶中的氣泡冒出速率。如果氣泡冒出速率明顯低于暢通針的速率,說明試驗用注射針內腔有堵塞物。堵塞針不能用于評價試驗。

關閉負壓吸引源。

注:這一篩選過程能有效防止堵針對最終試驗評價的影響,提髙試驗數據的重復性.

6.2試驗程序

6.2.1通過篩選試驗后,將試樣夾持裝置向下調節(jié),使針尖插入血液液面以下,并盡量靠近血液容器底部,但不能與之接觸。

6.2.2開啟負壓吸引系統,使血液在一4kPa的恒定的壓力作用下通過注射針流向固定于注射器內的供試材料。

6.2.3觀察注射針座和注射器中血液液面的上升,在血液開始接觸供試材料的瞬間,啟動試驗記錄系統,使采集系統開始記錄持續(xù)90s內天平的質量隨時間降低的數據,采集系統計算并顯示出初始流速Vi(0s?30s內的血液質量降低量除以30s)和最終流速Vf(60s?90s內的血液質量降低量除以30s),并按式(1)計算并顯示流量降:

j -y()/z (1)

式中:

d——流量降,單位為微克每二次方秒(Mg/s2);

Vi——初始流速,單位為微克每秒(Mg/sh

Vf——最終流速,單位為微克每秒(Mg/s);

t——初始流速與最終流速之間的時間間隔(30s),單位為秒(s)。

6.3結果計算和評價

計算供試樣品組、對照樣品組和空白對照組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并畫出箱線圖,比較各組之間的

YY/T1477.5—2020

差異。

7模型應用

7.1采用本試驗模型測量得到的“流量降U)”,表征了材料的止血性能,在相同試驗條件下,流量降越大,表明材料止血性能越好。

7.2受人體血液的個體差異、實驗設計與臨床相關性的差異、操作人員熟練程度和試驗裝置的可得性等因素的影響,使用本模型僅對被評價的材料試驗得出的流量降不足以表明供試材料的止血性能。只有在相同評價模型(包括相同的試驗用血和試驗參數)將被評價樣品與公認的已上市的止血樣品同時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才具有可比性。只有采用這樣一種橫向比對的評價方式,才能得出材料間止血性能差異性評價結論。為使用者結合被評價止血材料的各項性能并按風險管理的要求對新材料的止血性能進行科學評價是開發(fā)本試驗模型的主要目的。本模型特別適用于止血機理相同或相近的止血材料間的橫向比較。

注:該模型不能完全模擬產品的實際使用狀況,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該體外模型與體內模型的相關性未經過驗證,在沒有充分數據支持下不能替代體內模型.

7.3可根據具體情況對本試驗模型進行調整和偏離。但建議在最終評價報告中對偏離予以闡述。

一種適合于該模型的應用方法舉例參見附錄A。

注:本模型的應用需要用到可能攜有病原微生物的人體血液和銳器,需由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在生物安全實驗室條件下按照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進行,并按相關法規(guī)對試驗后的血液、樣品和耗材進行無害化處置。

附錄A

(資料性附錄)模型應用舉例

A.1主要儀器設備

A.1.1本試驗模型(注射針為0.3mm)o

A.1.2樣品沖切器。

A.1.3樣品推送器。

A.2試驗分組

A.2.1供試樣品組

被評價止血材料[PU(5O%PEG)](記為PU止血材料B).

A.2.2對照樣品組

對照1組——市售膠原蛋白海綿}

對照2組——市售明膠海綿;

對照3組——同基材止血敷料[PU(4O%PEG)](記為PU止血材料A)。

A.2.3空白對照組

無材料的血液。

A.2.4樣品制備

將供試樣品組樣品和各對照組材料同法加工成直徑5mm、厚度為2mm的圓片,每組至少制備15個有效試驗樣品,借助注射器的芯桿將各試樣置人一次性使用的1mL注射器的底部,并對各組樣品進行編號。

A.3血液制備

試驗前按第4章準備甲、乙、丙三人份共90mL(各30mL)全血,并標示為“甲血”“乙血”和“丙血”。

A.4試驗程序

A.4.1將各試驗組平分成“甲組”“乙組”和“丙組”三個組。

A.4.2按第6章規(guī)定,分別對“甲組”“乙組””和“丙組”供試樣品用“甲血”“乙血”和“丙血”進行試驗。甲、乙、丙三組,每組至少獲得5個有效試驗數據,則每個試驗組至少獲得15個有效試驗數據。

A.5結果表示

A.5.1報告空白對照組、對照樣品組和供試樣品組流量降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A.1)。

5

表A.1空白對照組、對照樣品組和供試樣品組流量降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材料

平均流量降/(Mg/s2)

標準差

無材料

一0.001

0.009

膠原

0.036

0.022

明膠

0.021

0.016

PU止血材料A

0.002

0.010

PU止血材料B

0.015

0.007

A.5.2用箱線圖(圖A.1)報告空白對照組、對照樣品組和供試樣品組流量降。

0.075R

0.050?

0.025e

0.000?

-0.025?

AM5A^=15

-0.050

M=15 JV=15

I I 材料

明膠

膠原

無材料

PU止血材料B

PU止血材料A

圖A.1各材料流量降試驗結果

A.6評價結論

對供試樣品組的止血性能給出相對于市售商品的總體結論。

庫七七提供下載

YY/T1477.5—2020

參考文獻

[1]Broekema,etal,Invitroanalysisofpolyurethanefoamasatopicalhemostaticagent,JMaterSci:MaterMed(2011)22:1081-1086DOI10.1007/sl0856-0U-4276-9

庫七七提供下載

提供下載

YY/T1477.5-2020

YY/T

打印日期:

1477.5-2020

2020年4月28日5;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藥

行業(yè)標準

接觸性創(chuàng)面敷料性能評價用標準試驗模型

第5部分:評價止血性能的體外模型

YY/T1477.5—2020

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