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史前時期的工藝美術史前時期的工藝美術教學內容教學內容1.1概述1.2石器工藝1.3陶器工藝1.4其他工藝1.5章節(jié)小結學時安排學時安排 4 學時知識點及其基本要求知識點及其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史前工藝美術的特點及類型。 重點和難點重點和難點1. 彩陶的工藝特點及藝術特色。2. 黑陶的工藝特點及藝術特色。 第一章第一章 史前時期的工藝美術史前時期的工藝美術1.1概概 述述一、舊石器時代一、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一)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一)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 北京人(五十萬年前):使用石器與火北京人(五十萬年前):使用石
2、器與火 丁村人(三十萬年前)與河套人(二十萬年前)丁村人(三十萬年前)與河套人(二十萬年前) 山頂洞人:人工取火山頂洞人: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二)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 二、母系氏族社會二、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生產工具的改進;牙骨工藝;母系氏族社會:生產工具的改進;牙骨工藝;制陶工藝;紡織工藝;編織工藝;木工工藝制陶工藝;紡織工藝;編織工藝;木工工藝 (一)仰韶文化(黃河流域)(一)仰韶文化(黃河流域) 仰韶村仰韶村 半坡村:陶窯及彩陶(人面魚紋裝飾)半坡村:陶窯及彩陶(人面魚紋裝飾) (二)河姆渡文化(長江流域)(二)河姆渡文化(長江流域)
3、 浙江余姚:飼養(yǎng)家畜;種植水稻;木結構房屋;制浙江余姚:飼養(yǎng)家畜;種植水稻;木結構房屋;制陶;紡織;雕塑與裝飾藝術。陶;紡織;雕塑與裝飾藝術。父系氏族社會:制陶工藝(采用封窯技術和輪制;以瓷父系氏族社會:制陶工藝(采用封窯技術和輪制;以瓷土為原料的白陶);紡織工藝(養(yǎng)蠶繅絲);編織工藝;土為原料的白陶);紡織工藝(養(yǎng)蠶繅絲);編織工藝;木工工藝;玉雕工藝木工工藝;玉雕工藝(三)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三)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四)良渚文化(四)良渚文化三、各地遠古文化各具特色各地遠古文化各具特色1.2石器工藝石器工藝一、木器時代與石器時代一、木器時代與石器時代二、舊石器與新石器的劃分
4、二、舊石器與新石器的劃分(一)舊石器(一)舊石器早期:藍田人;北京人早期:藍田人;北京人中期:丁村人中期:丁村人晚期:河套人;山頂洞人晚期:河套人;山頂洞人(二)新石器(二)新石器丁村文化石器三、石器的分類三、石器的分類砍砸器:石球砍砸器:石球刮削器刮削器尖狀器:石簇尖狀器:石簇裴李崗石鐮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四、石器的制作四、石器的制作打擊打擊磨制磨制鉆孔:管鉆;兩面對鉆鉆孔:管鉆;兩面對鉆裴李崗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磨盤打制石器和壓制石器示意圖五、石材的選擇五、石材的選擇注重石材的硬度、形狀和紋理選擇注重石材的硬度、形狀和紋理選擇六、玉器的產生六、玉器的產生由石器工藝發(fā)展而來由石器工藝發(fā)展而來多
5、作為裝飾品或佩飾多作為裝飾品或佩飾1.3陶器工藝陶器工藝一、陶器的起源一、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出現(xiàn)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的重陶器的出現(xiàn)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豐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強了定居的要意義不僅在于豐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強了定居的穩(wěn)定性。陶器的制造是由于在編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穩(wěn)定性。陶器的制造是由于在編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編織上粘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編織物上,后來就直接用泥坯燒制了。物上,后來就直接用泥坯燒制了。二、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陶器的制作:捏制;泥條盤筑;幾部分相接。陶器的制作:
6、捏制;泥條盤筑;幾部分相接。陶器表面的加工:壓磨;施加陶衣,加以彩繪;壓?。惶掌鞅砻娴募庸ぃ簤耗?;施加陶衣,加以彩繪;壓?。欢奄N;刻劃。堆貼;刻劃。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陶器: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陶器:1962年在江西萬年仙年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的距今人洞出土的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多年的陶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品種:灰陶、彩陶、黑陶、幾何印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品種:灰陶、彩陶、黑陶、幾何印紋陶。陶。三、彩彩 陶陶 彩陶:是指一種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花紋的紅褐彩陶:是指一種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這個時期的文化稱之為色或棕黃色的陶器,這個時期的文化稱之為“彩陶文彩陶
7、文化化”。又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fā)現(xiàn),所以也稱。又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fā)現(xiàn),所以也稱“仰韶文化仰韶文化”。 彩陶的制作: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分布:地域廣闊,在黃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彩陶的分布:地域廣闊,在黃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有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有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在黃河下游;在黃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和淮河下游有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和青蓮崗文化青蓮崗文化;在長江中下游;在長江中下游有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和屈家?guī)X文化屈家?guī)X文化。各地的彩陶工藝具有地域。各地的彩陶工藝具有地域性、時代性以及不同的藝術特色,據(jù)此形成了不同的類性、時代性以及不同的藝
8、術特色,據(jù)此形成了不同的類型。黃河中上游地區(qū)最為發(fā)達。型。黃河中上游地區(qū)最為發(fā)達。馬家窯文化的網(wǎng)紋彩陶罐仰韶文化的船形陶壺仰韶文化的陶鷹尊大汶口文化的紅陶獸形壺1、半坡型、半坡型 分布: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陜西關中平原為中心。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造型:造型:以大口的盆、缽為主。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見的器形,還有小口尖底瓶(瓶口成葫蘆形)、船形壺等,其中以卷唇圜底盆為典型器。裝飾方法:裝飾方法:彩繪(在赭紅色的陶胎上施黑彩)、捺印、劃紋、堆飾等。紋飾:紋飾:以寬帶紋為主,還有折線紋、三角紋、斜線紋、菱形紋、辮形紋等幾何紋。魚形紋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多裝飾于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卷
9、唇圜底盆的內壁,可分為單體魚紋和復體魚紋,由寫實化逐步演變?yōu)槌橄蠡?、樣式化,形成橫式直邊三角形和線紋組成的裝飾圖案。人面紋最有特色,共發(fā)現(xiàn)七例,多裝飾于翻唇淺腹盆的內壁。此外還有鳥紋、蛙紋等。半坡型彩陶的裝飾花紋一般使用直線,大多組成直邊三角形,很少運用曲線。2、廟底溝型、廟底溝型 分布:分布:在半坡型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分布地區(qū)仍以陜西關中為中心,但向四周擴展得更廣。造型:造型:以大口的盆、缽為主。以大口鼓腹小平底缽為典型器(圖)。常見的斂口小平底大甕、圜底釜等是半坡彩陶沒有的。小口尖底瓶制成雙唇式樣,口沿部分可能是單獨制成后,再粘合上去的。裝飾方法:裝飾方法:彩陶已很少用白色陶衣,多是在赭紅色
10、陶胎上施黑彩,很少用紅彩或紅黑兩彩。紋紋 飾:飾:多用帶狀紋、垂弧紋、平行條紋、圓點紋、回旋勾連紋、網(wǎng)格紋等幾何紋。鳥紋的應用更多,此外,在武山西坪發(fā)現(xiàn)陶壺上描繪類似蜥蜴動物紋也很有特色。廟底溝型彩陶多用直線和曲線結合,構成曲邊三角形,紋飾的黑白雙關是其特色。3、馬家窯型、馬家窯型 分布:分布:甘肅、青海的部分地區(qū),晚于半坡、廟底溝,由廟底溝型發(fā)展和分化而來。造型:造型:壺、罐、甕、盆、缽、豆、碗,以小口的壺、罐為主。紋飾:紋飾:內容豐富,各地不同,如:蘭州雁兒灣等處的馬家窯型彩陶的同心圓、蘭州黃河北岸王保保城區(qū)的馬家窯型彩陶的網(wǎng)格紋。裝飾多布滿器體,是它處少見的。1973年,在青海大通縣上孫
11、家寨的馬家窯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舞蹈紋彩陶盆(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物體側都有一尾狀物,大約是模擬動物的一種裝飾。舞蹈人足下四道平圓圈線可能表示人們在湖邊進行舞蹈的情景。藝術特點:滿藝術特點:滿內彩(也有內外都加彩繪的)點和螺旋紋。點的外面圍以螺旋紋具有動感,因此馬家窯型彩陶的藝術風格可用旋動和流暢來形容。 4、半山型、半山型 l以首次發(fā)現(xiàn)在甘肅寧定縣半山地區(qū)而得名。l從造型和裝飾上講,是彩陶工藝中最精美的。l造型:主要是短頸廣肩鼓腹的彩陶罐,器腹直徑與高相等或超過高度。l紋飾:圖案組織大體分為兩種:(1)用螺旋紋(或稱旋渦紋)組成裝飾。(2)用葫蘆形紋作面的分割,使裝飾面區(qū)分數(shù)個單位。半山型
12、彩陶多以曲線為主,并流行鋸齒紋,彩繪線條紅、黑相間,產生富于變化的節(jié)奏美,藝術風格富麗、精巧。(以前彩陶紋飾主要為黑色,半山型彩陶開始大量運用紅彩,紅黑交替或間隔處理,獲得了復雜的裝飾效果。)l分布:分布:發(fā)現(xiàn)于青海樂都縣馬廠沿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墓葬中,由半山型發(fā)展而來,分布區(qū)域更向西發(fā)展,直達河西走廊西端。l發(fā)展階段:發(fā)展階段:早期:早期:以雙耳罐為主,裝飾花紋雖流行紅黑兩色,但不常使用紅黑相間的畫法,雖用鋸齒紋,但不甚流行,鋸齒又粗又鈍。中期:中期:彩陶壺數(shù)量增多,壺體變瘦,頸部加長,四大圓圈紋流行。5 5、馬廠型、馬廠型晚期:晚期:彩繪簡化,多運用波折紋。l造型:造型:以小口雙耳罐為典型
13、器,其他品種大大增加,包括提梁罐、雙連罐、帶流罐、鴨形壺、豆、勺、單把直筒杯等等。l裝飾:裝飾: 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涂一層泥漿,并用“色襯”法,加強色彩對比效果,器皿上的浮雕和捏塑也很發(fā)達。l紋飾:紋飾:常見折線紋、回紋,而以人形紋(或稱蛙紋)最具特色,也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有頭、身、雙手、雙足,手、足有五指,雙手伸舉,屈腿直立;中期頭部消失,只留軀干,肢節(jié)增多;晚期僅留爪指或變成三角折線紋。由半山型演化的四大圓圈紋這時突出的是在圓圈紋中加以裝飾,填飾達二百多種。網(wǎng)紋最具特色,往往畫幾十根或上百根交織的方格性網(wǎng)紋。l藝術風格藝術風格:簡練、剛勁、豪放,裝飾不及半山型精致,注重大效果。6
14、、彩陶的裝飾藝術、彩陶的裝飾藝術 裝飾位置:裝飾位置:一般與器皿使用條件相適應,注意視線的接觸面,不同位置運用不同花紋。 裝飾布局:裝飾布局:注意從不同視角體現(xiàn)裝飾的完整效果。 圖案化:圖案化:以幾何圖案為主體,也有山、水、人、魚、鳥、馬、犬、鹿等,還有少量形象不明確的谷葉紋和花瓣紋等,紋飾大都進行了高度藝術提煉與概括,達到了圖案的樣式化。彩陶幾何紋裝飾圖案的產生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彩陶幾何紋裝飾圖案的產生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一)編織的模擬:(一)編織的模擬:一方面陶器表面往往有編織紋遺留,另一方面由于編織紋有規(guī)律而又富于變化的織紋組織啟發(fā)人們進行模擬,有意識地運用在陶器的裝飾中。(二)
15、勞動的節(jié)奏感:(二)勞動的節(jié)奏感: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為動作一致,要求統(tǒng)一、規(guī)律,使之產生節(jié)奏,增強力量。(三)圖騰的表號化:(三)圖騰的表號化:原始人十分重視血緣關系,而形成氏族部落。各部落為共同利益而形成圖騰崇拜。圖騰的簡化,往往形成表號化,從而創(chuàng)造了幾何形的圖案形式。(四)自然物的抽象化:(四)自然物的抽象化:原始人對于自然界,特別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如山、水、魚、鳥等,從寫實到高度概括,進行抽象化,從而構成各種幾何紋。彩陶圖案形式法則的應用,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彩陶圖案形式法則的應用,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對比法:(一)對比法:是彩陶工藝在裝飾上運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種藝術手法,采用曲直
16、、橫豎、長短、大小、黑白、虛實、動靜等,用線、面、空間及形式感等方面的對比,產生豐富多彩的裝飾變化。(二)分割法:(二)分割法:主要用于裝飾面的定位分割,以取得各種藝術變化,以比例為手段,使裝飾面產生不同區(qū)域,使紋樣間產生各種間隔,以達到裝飾上節(jié)奏和韻律美。(三)開光法:(三)開光法:是我國裝飾藝術上常見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開光法就是用一定的外型輪廓,劃分出裝飾面,使之成為主要部位。其特點能突出主體,增加層次。開光法最早見于馬家窯型彩陶,馬廠型彩陶是彩陶開光法運用的極盛時期。(四)雙關法:(四)雙關法:是彩陶工藝的一種卓越的裝飾方法,可分為形體雙關和色彩雙關兩種,都是運用交替變化,產生變幻多端的藝
17、術效果。形體雙關是指一種裝飾組織正看是一個形,倒看也是一個形;色彩雙關是指兩色均可構成不同紋樣,互為色地。半山型的葫蘆瓶是一種典型的形體雙關,廟底溝彩陶在色彩雙關方面非常出色。 (五)多效裝飾法:(五)多效裝飾法:是指可使器皿具有正視、俯視等多角度欣賞效果的方法。即一種圖案組織,正視時是一個完整的裝飾體,俯視時也是一個完整的裝飾體。多效裝飾法在半山型彩陶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半山型陶壺平行線、垂幛紋等;馬廠型彩陶也注重多效裝飾法的運用,例如:人形紋(蛙紋)彩陶壺,俯視可成為重疊交錯的十字紋。7、其它彩陶文化、其它彩陶文化 黃河上游的彩陶工藝在馬家窯、半山、馬廠型的發(fā)展之后,還興起了齊家文化
18、,但時間約等于龍山文化時期,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終,彩陶不多,器形以雙耳罐、馬鞍口式陶罐為典型器,裝飾紋樣以菱形紋、棋格紋、網(wǎng)紋最多。之后又產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藝再度興盛,時間相當于商周,辛店型彩陶在雙耳罐上常繪雙鉤紋,在雙鉤紋中間飾以人物、小狗或太陽,罐頸飾回紋,裝飾手法幾乎千篇一律。 黃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的還有山東大汶口文化的彩陶,湖北屈家?guī)X文化的彩陶,時間在仰韶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彩陶造型有鼎、豆、缽、罐、壺等,以壺為最多,裝飾精美。屈家?guī)X文化的彩陶則以彩繪紡輪及蛋殼彩陶最有特色。彩陶藝術特點比較表:彩陶藝術特點比較表:四、黑四、黑 陶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我國中原和西北地區(qū)
19、的彩陶工藝衰落之后,在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廣大地區(qū)興起了另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以出現(xiàn)較多的黑色陶器為其特征,所以稱為“黑陶文化黑陶文化”,因為最早發(fā)現(xiàn)于山東歷城龍山鎮(zhèn),所以稱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 (一)分布:(一)分布:龍山文化東起山東半島,這里是黑陶文化發(fā)達的中心,西到河南、陜西地區(qū),北到遼東半島,南過杭州灣地區(qū),向南發(fā)展,到達江西樟樹鎮(zhèn)和臺灣省。其分布地區(qū)比仰韶文化大得多。(二)龍山文化四大類型:(二)龍山文化四大類型: 1、黃河流域的早期龍山文化:、黃河流域的早期龍山文化: 早期龍山文化是根據(jù)河南三門峽廟底溝文化遺址而發(fā)現(xiàn)而確定的,又稱為“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晉南、關中一帶。
20、 其陶器以泥條盤筑法為主,多為粗灰陶,紋飾以籃紋為最多,繩紋次之,也有劃紋和堆貼裝飾。薄而光的蛋殼黑陶有少量發(fā)現(xiàn),多為陶鼎和陶斝,而無陶鬲,這是早期龍山文化的典型特征。2、河南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 又稱“后岡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的南部。陶器中紅陶減少,黑陶增加,并出現(xiàn)典型的蛋殼黑陶。 紋飾以繩紋增多,籃紋次之,器形種類增多,有甑、鬶、盉、帶耳罐和杯等,陶鼎和陶斝減少,單把陶鬲大量出現(xiàn)。 3、陜西龍山文化陜西龍山文化 又稱“客省莊二期文化”,因最初發(fā)現(xiàn)于陜西長安客省莊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陜西境內,陶器以灰陶為多,黑陶占十分之二。 紋飾以繩紋和籃紋最普遍。單把鬲、斝和繩紋罐最常見
21、,鬶、盉少,鼎極少。 陶器制作以泥條盤筑為主,少數(shù)模制和輪制。 4、典型龍山文化典型龍山文化 以山東為中心,北迄遼東半島,南達江蘇北部。陶器的制作以輪制為最多,約占全部陶器的一半以上。 蛋殼黑陶大量出現(xiàn)是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紋飾有弦紋和劃紋,但以素面和磨光為最多,繩紋、籃紋極罕見。 器形常見有鬶和鬼臉式腿的鼎,高圈足鏤孔豆和杯、盤等也很多。 5、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圍地區(qū)的一種黑陶文化。陶器的制作多為輪制,表面經(jīng)過打磨,燒制后呈漆黑色光澤。 造型有豆、盤、觶、尊、鼎、簋、雙鼻壺等,圈足多有鏤孔,并飾以弦紋和竹節(jié)紋。除黑陶以外,也有紅陶和灰陶,器形為鼎
22、、鬶、罐、盆、盤、大口尖底器等,多以籃紋、繩紋為飾 。魚鰭形足鼎具有代表性,表現(xiàn)出南方的地方色彩。(三)黑陶的工藝特點、造型特點、裝飾特點:(三)黑陶的工藝特點、造型特點、裝飾特點:工藝特點:工藝特點:采用輪制,輪制使器形渾圓工整,器皿口、采用輪制,輪制使器形渾圓工整,器皿口、腹、底、皆趨于正圓,器胎厚薄均勻,大大腹、底、皆趨于正圓,器胎厚薄均勻,大大提高了制陶生產力。提高了制陶生產力。掌握了封窯技術,陶窯也有很大改進,如火掌握了封窯技術,陶窯也有很大改進,如火口小,火膛窄、深,能夠加強窯室溫度,提口小,火膛窄、深,能夠加強窯室溫度,提高燒成硬度,并產生灰陶、黑陶。高燒成硬度,并產生灰陶、黑陶
23、。黑陶工藝具有黑、薄、光、紐(器物多有穿黑陶工藝具有黑、薄、光、紐(器物多有穿繩或手持的器耳或蓋紐)四個特點。繩或手持的器耳或蓋紐)四個特點。造型特點:造型特點:豐富多樣,逐漸定型化。陶器品種除了尖底瓶、罐、盆、盉等彩陶工藝的常見器形外,還大批出現(xiàn)了鬲、甗、豆、斝、鬶、簋、杯、甑等品種,鼎在仰韶文化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都為三條實足,這時已經(jīng)逐漸定型為盆形或罐形鼎。陶器工藝的造型是適應生活實用要求而考慮的,如:鬲、甗、豆、簋等。 鬶是黑陶工藝中最為出色而具代表性的器物,其造型從大汶口時期到龍山時期經(jīng)歷了一段復雜的演變過程。大汶口時期的鬶最早為圓腹、小頸,口在腹上部,與一般瓶的造型差不多,口部捏出小流
24、,底有三足;之后腹變?yōu)楸庑危诓繚u移至器體的前側,成為鳥喙狀;再后,口部逐漸擴大,由三實足變?yōu)槿兆?,把手也作繩紐狀;到龍山文化時期,演變?yōu)轭i、腹不分的“沖天流”,宛如一只昂首挺胸、舉止傲慢的大鳥。 從整個發(fā)展過程來看,它既逐漸走向形象化,又不斷提高實用功能,體現(xiàn)了原始社會工藝制作者的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思想。 器物部件也更豐富了,不少器物增加了器蓋,有的蓋還可以兩用,反轉過來當作盤,或塑成動物形紐;有的器物增加了流,如:鬶;有的器物增加了把手,如:筒狀杯;有的增加了各種各樣的高足,如高足杯;有的用鏤空的手法雕鏤花紋,這種鏤孔花紋早期多形成編織紋,晚期多為成排細孔或圓孔。 裝飾特點:裝飾特
25、點:黑陶工藝一般不用彩繪,除上面提到的鏤空手法,大都樸素無華。在輪制過程中,往往在器皿上形成凹凸的單線或復線輪紋(或稱弦紋),給人節(jié)奏的美。五、幾何印紋陶幾何印紋陶 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國的制陶工藝,除了以黃河中上游為中心的彩陶工藝,和繼之而起的黃河下游為中心的黑陶工藝外,在長江以南的東南廣大地區(qū)又發(fā)展了另一種陶器,被稱為幾何印紋陶,這種幾何印紋陶的裝飾因純系壓印的幾何紋而得名。 分布及時代:分布及時代:幾何印紋陶分布在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等廣大地區(qū),尤以沿海最為盛行。其時代上限還不太清楚,下限則已晚到周、漢。 分類:分類:幾何印紋陶可分為印紋軟陶和印紋硬陶,印紋軟陶分為泥質和
26、細砂質,火度較低,胎作紅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紋硬陶火度較高,胎作灰色。 器形:器形:有罐、瓿、尊、簋、豆、盤、杯、盂等。 制作:制作:幾何印紋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輪制幾種。幾何印紋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按照所定部位印上去的,然后進行燒制,因此由于模印位置不準,花紋往往有重復交錯的現(xiàn)象。 紋飾:紋飾:這類幾何紋常見的有水浪紋、米字紋、回紋、方格紋、編織紋、繩紋等幾十種。這些幾何紋連續(xù)反復,形成一種規(guī)律的圖案美,被譽為最優(yōu)秀的東方沿海古代文化。第四節(jié)、其它工藝第四節(jié)、其它工藝一、牙骨雕牙骨雕(一)北京猿人遺址中已發(fā)現(xiàn)大量破碎骨片,其中有似乎經(jīng)過有意加工制成工具的骨器。(二)山頂洞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
27、磨光的骨錐、骨鑿、骨楔等多種工具。(三)河姆渡出土的雙鳥紋骨匕,雙鳥異首同身,組成兩組圖案,骨匕的兩端用平行線和點線組成有節(jié)奏的幾何紋裝飾,形成完整的裝飾畫面。(四)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骨笄和骨墜,制作精巧,骨笄除制作梳齒外,上端還透雕幾何形花紋。骨墜常和石珠、玉珠一起穿成鏈式串珠,顯然是作為身上的佩飾。 (五)大汶口墓葬中出土象牙梳兩件,制作精美。梳為象牙皮制成,長方形,長16.7厘米。梳的下端有十六個細密梳齒,頂端刻四個開口,附近有三個圓孔。梳身用平行的三道條孔組成“8”字形鏤空裝飾,內填T字形花紋。梳的“8”字形條文兩端刻出對稱的三個條孔,上邊刻出兩個條孔,構成一個長方形裝飾畫面。 此外,大汶口墓葬中還發(fā)現(xiàn)有象牙雕筒、象牙琮等多件。象牙雕筒多放置在死者的腰部,象牙琮則放在肩部。象牙雕筒有的周身刻花瓣形花紋,有的則只刻幾道平行弦紋。二、染織染織 (一)(一)山頂洞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一個磨制精致的骨針,骨針的發(fā)明標志著人們已經(jīng)能夠縫制簡單的衣服,但那時還只是用獸皮作為衣服的材料。墨子墨子辭過篇辭過篇:“古之民古之民衣皮帶茭。衣皮帶茭?!表n非子韓非子五蠹篇五蠹篇:“古者,古者,婦人不織,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也。禽獸之皮足也?!?(二)仰韶文化的染織工藝:(二)仰韶文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壩拆除爆破服務協(xié)議
- 城市住宅區(qū)電梯施工合同
- 交通強弱電布線改造協(xié)議
- 體食堂炊事員勞動合同
- 燃油運輸貨車司機招聘合同
- 鐵路建設施工合同毛利計算
- 高鐵車站粉刷施工合同模板
- 設計合同法律責任
- 公路養(yǎng)護與維修勞務合同
- 水利工程轉讓協(xié)議書
- 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調試報告(正式版)
- BIM咨詢技術標
- 2022年安全管理落實“三項措施” 推進安全生產.doc
- 印染廢水現(xiàn)狀及處理方法(共60頁).ppt
- 生物工程工廠設計
- 項目成果交付清單
- 寶龍地產商管公司各級員工薪酬
- 兒童哮喘診療指南
- 房地產企業(yè)樓盤商業(yè)定位報告培訓講座PPT講座資料課件
- 空氣站質量控制措施之運行維護
- 方解石礦產地質工作指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