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_第1頁
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_第2頁
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_第3頁
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_第4頁
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儀征劉氏與船山遺書許多人撰寫清初的思想與學術史的時候大都會提到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與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但是王船山的學說只是到 了曾國藩之時為了發(fā)揚湖湘文化, 命儀征劉毓松、劉壽曾父子整 理出來。本文擬從船山學說被發(fā)掘整理及其后與章太炎、劉師培革命派以船山學說為推翻滿清之思想武器的巨大反差來探討近 代學術和思想闡變的內在理路。面對理學不能應付日益復雜的局面。 尤其是內亂,曾國藩不 同于倭仁等迂腐的理學家,而是切于實際,開始講求經(jīng)世之學, 主張?zhí)岣呓?jīng)濟之學的地位。他說:“有義理之學。有辭章之學, 有經(jīng)濟之學。有考據(jù)之學。義理之學,即宋史所謂道學也, 在孔門為德行之科。辭章之學。在孔門為言語之科。經(jīng)

2、濟之學, 在孔門為政事之科??紦?jù)之學,即今世所謂漢學也,在孔門為文 學之科。此四者闕一不可”。曾國藩多次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要 消滅內亂,儒家士大夫不但要內圣。而且要外王。要達到此目的, 就必須提高湘軍的戰(zhàn)斗力,就要宣揚湖湘文化。提高湘軍這支鄉(xiāng) 軍的凝聚力。曾國藩就把目標對準了湖湘前賢王船山。曾國藩在幕府里設有采訪忠義局、 編書局等機構。設立采訪 忠義局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表彰在與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死難的官紳, 來激勵更多的人同太平天國對抗。 成豐十年。曾國藩首次于行營 設立忠義局, 其主要任務是搜集和整理死難官紳的資料, 由曾國 藩匯總奏報朝廷。 請建總祠總坊或專祠專坊。 “以慰忠魂而維風 化”。編書

3、局于同治三年設立,曾國藩親自制定章程,挑選學識 淵博、擅長??钡哪涣艑K酒涫?。書局中多宿學名儒,主要有歐 陽兆熊、洪汝奎、李善蘭、張文虎、劉毓松、劉壽曾、汪士鐸、 莫友芝、唐仁壽、倪文蔚、戴望、成蓉鏡、劉恭冕等。當然,最重要的是, 在劉氏的主持下, 刊刻了船山遺書 王夫之主要的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 全說、思問錄、張子正蒙注等,其主要刻本就是曾國 藩和曾國筌的刻本,即金陵刻本。劉氏???船山遺書 極大地滿足了曾國藩對湘鄉(xiāng)民風的 訴求。這位湘鄉(xiāng)前賢遺說的介紹,有助于提高湘鄉(xiāng)的威望。崇祀 先賢遠祖并非是湘人獨有的文化特征, 但先人作為一種符號象征 卻可以映射出不同的傳承意義。對于湘人

4、而言,奉祀祖先、修撰 族譜等社區(qū)活動首先是一種聚宗收族“聯(lián)其宗姓而益篤其其親 愛之誼”的文化使命。所以曾國藩非??粗卮竭z書的修撰 與校刊。而劉氏父子豐厚的家學功底使他們終于不辱使命完成了 這項重要的修書工程。 使得曾氏不僅完成了榮耀先賢的鄉(xiāng)約規(guī)勸 其鄉(xiāng)民建功立業(yè),同時他本人也從船山遺書中汲取營養(yǎng),也 效仿王船山光復明室的舉動, 通過嚴格的修身程序來強化自身的 個人魅力。使其言行體現(xiàn)出清教徒式的精英化傾向。王夫之在周易外傳 ?系詞傳上中說:“故古之圣人能治 器,而不能治道。治器者則謂之道。道得則謂之德。器成則謂之 行。器用之廣,則謂之變通。器效之著,則謂之事業(yè)。故易 有象,象者,像器者也。卦有

5、爻。爻者,效器者也。爻有辭,辭 者,辨器者也。故圣人者,善治器而已矣。自其治而言之。而上 之名立焉。 上之名立而下之名立焉。 ”這句話可以看出湘籍學人 的行事的原則,換句話說。這就是湖湘學派的源流衣缽,他們大 都講究事功, 認為“立言”必須落實于“立功”才有意義。 而曾 國藩正是按照王船山的這一原則來為人處事。 觀船山遺書中內容 非常推崇老莊之道與德, 這與另位湘籍人士王閩運引莊子之旨進 人儒學廣義“道統(tǒng)”的殿堂相類。 可見后世湘籍學者對王說的繼 承。王? 運首先把莊子歸人能繼承孔子“經(jīng)世學”的宗師行列。 所以近代湘系集團有不少人強調“立德”與“治術”的銜接關 系,都來自于王船山的學說精髓。

6、總體而觀, 王船山之后的魏源、 王? 運到曾國藩都以霸術的權變運用為主旨。曾國藩能屢敗屢 戰(zhàn)。而最終打敗洪、楊,實現(xiàn)同治中興的局面與湘人這種事功精 神是分不開的。王船山的學說對曾國藩的影響莫大焉, 而劉毓松父子修書之 功莫大焉。但正是被曾國藩用來為其鄉(xiāng)土張揚的船山遺說竟后來 成為革命派宣傳的有力武器。 被章太炎斥為“大盜”、 “漢奸” 的曾國藩,他也能敏銳地識別出在那被扭曲的靈魂中殘留的種族 意識。王夫之著書。“一意以攘胡為本”,但因僻處山澤,一個 半世紀以來他的思想鮮為人知, 而曾國藩卻將其書刊刻播揚, 遂 成為清末反清的重要思想資料之一。其刻王氏書,“無所削,獨 于胡虜丑名,為方格以避之”

7、??芍^欲蓋彌彰。因而章太炎也不 得不承認其種族之辨, “心固知之矣”。而作為劉毓松之孫的劉 師培 對王船山學說的重新認識正是在革命派的民族主義思想 激蕩下的產(chǎn)物。劉師培,江蘇儀征人,是劉毓松、壽曾之后裔,他于 1903 年癸卯會試落第,滯留上海,識章太炎、蔡元培及愛國學社諸人。 加人中國教育會,思想轉向革命,主張“攘除清廷,光復漢族”。 因更名“光漢”。他于是年寫成王船山史說申義一文。劉氏 觀王氏書之最要處多用“口口”字代之,即認為曾氏未敢言之 語?!白酝負苁现d。假中國之禮樂文章而冒其族姓。隋唐以降 胥為中國之民且進而為士大夫, 以自旌其伐閱矣。高門大姓十五 而非五帝三王之支庶婚宦相雜。無與

8、辨之矣?!眲⑹线M而認為 “按夷狄盜賊之敢于竊天下者以恃有敗類之儒為之送徽號而頌 功德也。夫人未有自能自欺其心者,夷狄盜賊豈不白知 ?夫 天下惟名與器不可假人,以夷狄盜賊何以被太祖太宗之名! 則敗類之儒假之也。嗚呼!愧夷之為中國主,自船山出之,吾知 其若何之沉痛也 ! ”清朝由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滿漢關系一直是十分尖銳的社會 問題。漢族士大夫的民族主義情緒或隱或現(xiàn),連綿不絕。以古文 家為主力的國粹派十分重視激發(fā)民族主義。 章太炎少時讀史,便“覺異種亂華,是我們心里第一恨事”。后來讀鄭所南、王船山 的書?!懊褡逅枷霛u次發(fā)達”。到了清末。傳統(tǒng)的經(jīng)學已經(jīng)衰落。 但經(jīng)世致用的傳統(tǒng)的落實, 使史學貼近社會現(xiàn)

9、實。 國粹派提倡“國粹”“只是要愛惜我們漢 種的歷史”。這里的“歷史”包括:“一是語言文字,二是典章 制度。三是人物事跡。 ”擴展“歷史”內涵是為了適應思想構建 的需要。 國粹學報刊載、表彰的人物事跡除遺民學者如顧炎 武、黃宗羲、顏元、呂留良等人外。還刊載大量遺民事跡,如陳 去病撰寫的明遺民錄涉及直隸、山東、山西、江蘇等各省, 每省達數(shù)十人之多。此外。該刊還撰錄包括岳飛、文天祥、東林 黨等大批忠臣義士的志行。 這主要是表彰民族氣節(jié), 激發(fā)國人的 民族主義。劉師培在王船山史說申義中便是借王船山來申發(fā) 自己的民族主義思想。劉師堵還一一論列,齊詩、韓詩 均含“種族之學”, 春秋三傳更是包含“攘夷大義

10、”, 三 禮也“明種族之殊”??傊?,整個儒經(jīng)都貫穿著尊華夏、攘夷 狄的思想。這些看法反映了劉氏立足于現(xiàn)實而重新解“經(jīng)”釋 “漢”。劉師培寫了一些個人傳贊如 梁于 ?宕?、 孫蘭傳 、徐 石麒傳、蔡廷治傳、王玉藻傳、廣陵三奇士傳、 顏李二先生傳等。他們均為明季遺民,具有一定的學識,又 保持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學術之界可以泯。種族之界不可亡。” 而顏、李則是“尚力行于學術。則崇實用而分科講習之立法尤 精”,從而改變了儒家“以道為本。以藝為末”?!坝梅撬鶎W, 學非所用”的傳統(tǒng)??梢?,劉氏立言在于“攘胡”之民族主義。 這在國粹學派同 人的“正統(tǒng)觀”中尤其可以看出。唐朝有貞觀、開元氣象,“姑 列之于中國,

11、特不可以正統(tǒng)盲”?!笆枪实锰煜抡呶纯裳灾袊?, 得中國者未可言正統(tǒng)。 ”南宋義士的鄭所南 (恩肖) 這種完全把歷 代人主中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排除在“正統(tǒng)”之列的思想頗得國 粹學派同人的贊賞。劉師培也說:“吾獨惜乎宋丙子之后,無正 統(tǒng)者幾百年,明甲申之后,無正統(tǒng)者又百年。其所謂修史者,乃 胡史而非華史,長夜漫漫,待且無期,史臣不察,謬以正統(tǒng)歸之。 ” 刪春秋“攘夷之義”在此再次體現(xiàn)。劉師培有感于盧梭的民約論傳人以后,“吾國得此乃僅 僅于學界增一新名詞,他者無有。而苧舊頑老且以邪說日之,若 以為吾國圣賢從未有斯義者?!庇谑牵诤现形?,搜集前圣曩 哲的“民約論”思想而撰中國民約精義。劉師培的中國民約精

12、義分上古、中古、近世三篇,闡述 從周易到清代論著中華夷之變的民主思想,近世篇包括明清 學者如呂坤、王守仁、王廷相、李經(jīng)綸、黃道周、顧炎武、黃宗 羲、王夫之、唐甄、李、呂留良、胡石莊、全祖望、戴震、王昶、 魏源、龔自珍、章學誠、戴望等人。他認為,王夫之雖然不倡庶 民之權,立說與霍布士相同。 而有別與盧梭。 “至其言君位無常, 民情可畏,則未始非儆戒人君之一法,其論豈可斥哉 ! ”他認為 王夫之的尚書引義,說命篇講得最為沉痛。劉氏這樣寫的目 的或許是為了凸顯傳統(tǒng)學術的價值。 但也不乏嫁接西學、傳播西 學的意圖。劉師培有感于家族之藏書毀于洪、楊之亂,思恢復舊籍,但 此時已不是為了營營于漢學。而是為了

13、存愛國之心。慕攘除外寇, 保鄉(xiāng)保土??梢?,劉氏所處之時代。已把史學作為革命的武器。劉師培為何會把王船山的學說作為革命的思想武器, 而且革 命的火種首先出現(xiàn)在南方 ?首先是因為,自北宋以后劉氏所處的 江浙一帶漸次成為華夏民族精神的最主要堡壘。 劉師培曾對這一 民族精神策源地的形成緣由做過描述:“虜馬南來,胡氛暗天: 河北關中,淪為左衽;積時既久,民習于夷:而中原甲姓,避亂 南遷;冠帶之民,萃居江表:流風所被,文化日滋?!眲⑹纤硖幍慕K一帶。在明清“夷夏鼎革”之時。 義軍及 志士拒抗尤其激烈,因而所受屠戮淫劫之禍也為他省所不及, “蓋結怨深而思報切”。辛亥之役。鄂府布告中有言日;“至于 江東弟子。越國君子,皖江志士,向以仗義聞天下。鼎革之初, 故老遺民,屢圖恢復。天不佑漢,忍辱至今。吳、徐之暗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