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新)_第1頁
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新)_第2頁
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新)_第3頁
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新)_第4頁
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文論作業(yè)07中文本2班 陳鏢 21號 一、 何謂興、觀、群、怨?它們對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理論有何影響?有何現(xiàn)實意義?答:1、興、觀、群、怨,來自孔子對詩社會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對詩的美學作用和社會教育作用的深刻認識,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源頭。 “興”,孔安國將“興”注為“引譬連類”,意即士人可以在社交場合對詩句加以觸類旁通的發(fā)揮,以譬喻己志,引起話題。朱熹注為“感發(fā)意志”,即說詩本于性情,讀之令人感動心志。總體上可理解為,詩歌可以用一種比興的方法創(chuàng)造生動感人并包含著某種普遍性道理的藝術形象,從而感染詩者的情緒,激發(fā)讀者的志意,使之興奮激動并從詩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坝^”,僅從字面上看

2、,“觀”就相當于現(xiàn)在所謂的“觀察”了,需要用感覺器官去感受外物,其中眼耳所得自然非常重要。西漢經學家鄭玄把它注為“觀風俗之盛衰”,不外乎是說,通過詩,可以了解社會風俗習尚的盛衰與社會政治的得失?!叭骸保装矅椤叭壕酉嗲写琛?,即人們在一起可以可以用詩來互相砥礪。意思就是說,詩可以使廣大閱讀者相互溝通情感,相互切磋,達到和諧,共同提高?!霸埂?,孔安國注為“怨刺上政”,孔安國的注釋具有鮮明的針對性,毛詩序也說詩有“下以風刺上”的作用。君政不善,可用詩來表示怨憤于諷刺。2、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把前人的意見進行概括,對詩的作用作了較有系統(tǒng)的理論的表述,對后世的詩論很有影響。興、觀、群、怨,對我國古代詩

3、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理論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或者說它直接開啟了以文學作品干預現(xiàn)實、批評社會黑暗和不良政治的傳統(tǒng)的。比如西漢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南朝梁劉勰的“蚌病成珠”,韓愈的“不平則鳴”,歐陽修的“窮而后工”,李贄、金圣嘆的“水滸評點”都是對興、觀、群、怨的發(fā)展。3、“興觀群怨”說,用現(xiàn)代的話簡單地講:“興”,是說詩歌有感發(fā)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聯(lián)想;“觀”,是說詩歌可以起到觀察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能看到世風的盛衰得失;“群”,是說詩歌可以使人們交流感情,達到和諧,起到團結人的作用;“怨”,是說詩歌可以干預現(xiàn)實,批判黑暗的社會和不良的政治。孔子提出的“興觀群怨”說,總體上看是很有價值的,于當今仍然

4、有用。比如,他對文學的審美作用(“興”)、認識作用(“觀”)、教育作用乃至知識學習方面的作用(“群”)和批評作用(“怨”)等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嚴格的說,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源頭,對后來的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和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二、 孔子文學批評的標準是什么?答:孔子文學批評的標準是“詩無邪”,思想上要“盡善”、藝術上要“盡美”。什么樣的詩才是好詩?孔子也在他對詩的總評中提出了好詩的標準,即 “思無邪”: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鬃拥摹八紵o邪”標準主要是針對內容而言,詩的內容應符合孔子或儒家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和審美標準

5、。詩中的作品起初不僅關涉內容(歌詞),而且與音樂有緊密的關系。因此,從音樂上講,“思無邪”就是提倡音樂的樂曲,要中正平和,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與之相關的藝術標準則是在情感表達上應合符“中和”之美。原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盡善盡美”說要求文藝作品“盡善盡美”,但到底什么樣才叫“盡善盡美”呢?所謂“盡善”,也就是孔子說的“思無邪”。所謂“盡美”,就是“中和”。 從文學作品上講,則要求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語言,都不要過分激烈,應當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過于直露。三、孔子如何看待文藝的實際功用? 答:孔子對于文藝的主要功用的看法是站在政治和道德教化的立

6、場上,對于詩樂的效用,他首先看到它們能“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教化功能和達政、專對等政治用途。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這是主要針對文藝對于政治的作用,至于強調文藝對于道德教化的作用,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边€有,孔子認為,詩經里的周南、召南就如窗一樣,通過它可以觀察世界。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四、 孔子如何看待文藝的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答:孔子也有關于詩的內容與形式的較全面的論述。總體而言,孔子對文學的內容與形式是并重的。孔子有一句對詩的語言

7、形式的要求是“辭達”:子曰:“辭達而已矣?!闭撜Z衛(wèi)靈公“辭達”說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其一,辭能達意。對于這一點孔子是肯定的,也就是言應能盡意。其二,辭達而已,就是說,文學作品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作品的內容即可,不必要做與內容無關的文飾。孔子既強調語言的準確表達,又反對文過飾非,這種既重視表達內容,又反對形式過度的觀念,可以用孔子的“文質”說來加以更準確的闡釋。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孔子所謂的“質”與“文”,原意是指君子人格的內在品質與外在儀表應“彬彬”,“彬彬”即相互配襯相得益彰的意思,只有這樣,才堪稱“君子”。孔子的關于“文質”的論述被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

8、中,就是要求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由這可以看出孔子是文質并重的。在論語八佾中,子夏問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孔子說:“繪事后素?!币馑际钦f,繪畫先要有好的質地,然后才能施以五彩,孔子以這個作比喻,來說明應先有好的“質”,然后再加工修飾它。子夏非常敏慧,馬上說:“禮后乎?”意思是說人首先有好的品質,然后學禮來加強自己。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原則,就是孔子“中和”審美標準在表達情感方面的具體要求。好的音樂或詩,表達情感時應該節(jié)制,應該適度,歡樂而不放縱,哀怨而不過于悲傷。同時,孔子認為好的詩歌應該在內容上“盡善”、形式上

9、“盡美”?!白又^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闭撜Z八佾 “盡善盡美”說要求文藝作品“盡善盡美”,但到底什么樣才叫“盡善盡美”呢?所謂“盡善”,也就是孔子說的“思無邪”。所謂“盡美”,就是“中和”。五、討論“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論世”作為文學批評方法,與先秦時期“賦詩言志”對于詩 的閱讀,理解有何不同?答:先秦“賦詩言志”所采用的是斷章取義的辦法,不考慮詩的本來意思,僅從字面上推斷截取,往往與本意相差甚遠。而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論世”說是比較科學的批評方法。主張要結合作品的實際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去閱讀欣賞理解文學作品。比較接近于還詩以

10、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學提供了較客觀實在的批評原則。后世大量的詩話、詞話大抵都是在此原則下展開文學評論和批評的。六、分析孟子“養(yǎng)氣”說的基本內涵。答:所謂“養(yǎng)氣”就是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yǎng)成“浩然之氣”,能夠做到“養(yǎng)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這里的“養(yǎng)氣”是指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梆B(yǎng)氣”了,才能“知言”。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就特別強調一個作家要從人格修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碧岢隽恕爸责B(yǎng)氣”說。所謂“知言”即是能夠寫出(和說出)美而正的言辭?!爸责B(yǎng)氣”說的“氣”抓住了人的內在最本質的蘊涵,因而被后人廣

11、泛地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形成了中國古代文論史上以氣論文的悠久傳統(tǒng),并引導作家從“養(yǎng)氣”入手去指導創(chuàng)作,其影響都是積極的。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蔽奶煜榕c他的正氣沛然的正氣歌正是“知言養(yǎng)氣”說的最好實踐與證明。七、談談莊子崇尚自然的文藝美學思想在文學史上產生那些積極影響?答:莊子哲學本身崇尚自然,主張清凈無為。因此,在文藝美學思想上,莊子派把崇尚自然、反對人為作為其文藝美學思想的核心,作為其審美標準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原則。莊子秋水篇明確提出要“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否定和取消了人

12、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這種哲學觀點反映在文藝美學方面,就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對認為的審美標準和藝術創(chuàng)作原則。莊子將尊重自然絕對化,這無疑存在著片面性,但莊子中的一些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藝故事,如庖丁解牛、輪扁斫輪等,無不闡發(fā)其崇尚自然的藝術創(chuàng)造原則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莊子在這些故事里反復要說明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即藝術雖也是人工創(chuàng)造,但因其主體精神與自然同化,因而也絕無人工斧鑿痕跡,從而達到天生化成的境界。后世受莊子影響的文學家、藝術家、批評家也都把這種境界作為對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文學評價的一個標準,特別重視那種無人為造作之跡的合乎天然的藝術創(chuàng)造,他們反對雕琢堆砌,主張淳樸無華;反對矯揉造作,主張?zhí)烊换?。這是莊

13、子崇尚自然的文藝美學思想對后代文學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造影響的主要積極方面。例如后代的大詩人陶淵明、王維、蘇軾等的創(chuàng)作無疑都受到過莊子文藝美學思想的影響,創(chuàng)作了許多自然純樸,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作品。八、論述莊子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貢獻?答: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是其文藝美學思想的核心,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審美標準和創(chuàng)作原則,主張藝術雖也是人工創(chuàng)造,但因其主體精神與自然同化,因而也必須絕無人工痕跡,從而達到天生化成的境界。1、為了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對于創(chuàng)作主體,莊子提出了主體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疤撿o”,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說法,莊子繼承發(fā)展了老子 “虛靜”的學說

14、,認為它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莊子大宗師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鼻f子的“坐忘”就是 “虛靜”,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拋棄一切知識,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莊子認為虛靜必須在“絕學棄智”的基礎上方可達到,然而也只有達到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識,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力才最為旺盛,才能創(chuàng)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疤撿o”的認識論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思維方式上的重要特點,即注重內心的體察領悟,不注重思辨型的理論探索。它揭示出了審美和文藝創(chuàng)作中主體心靈的超功利特點。莊子的“虛靜”說對后世影響極大,后世的文學家和文學

15、理論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莊子的“虛靜”說的影響。2、對于創(chuàng)作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莊子提出了“物化”說。莊子的“物化”說是與他的“虛靜”說聯(lián)系的。莊子認為 “虛靜” 是認識“道”的途徑和方法,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能否創(chuàng)作合乎天然的藝術之關鍵。而從創(chuàng)作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來說。必須要達到“物化”的狀態(tài)。什么是“物化”呢?在莊子看來,進入虛靜狀態(tài)之后,人拋棄了一切干擾和心理負擔,就會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覺器官的束縛和局限,而達到認識上的“大明”。作為創(chuàng)作者來說,主體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體的“自然”(天)和客體的“自然”(

16、天)合而為一,這就是進入了“物化”的境界,這就叫做“以天合天”。處在這樣狀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3、從創(chuàng)作方法角度而言,莊子提出了“得意忘言”說?!暗靡馔浴笔乔f子對言義(即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看法。莊子外物篇說:“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碧岢隽怂^“得意忘言”說。在莊子看來,言是不能完全表達意思的,即言不盡意。他說:“語之所貴者,意也。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保ㄌ斓溃┣f子強調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復雜的思維內容充分地表達出來,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認識實踐的實際情況,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過莊子的以

17、言不盡意為根據(jù)的“得意忘言”說對文藝創(chuàng)作卻影響深遠。文學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總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莊子的“得意忘言”說,恰恰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言、意關系的奧秘。這對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境說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九、談談莊子言意關系討論對于詩歌意境論的啟迪。答:莊子強調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復雜的思維、內容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種對言意關系的看法是與他整個哲學思想體系相聯(lián)系的,對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文學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是以少總多,追

18、求“味外之旨”,莊子的“得意忘言”說恰恰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言意關系的奧秘,對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境說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莊子看來,言是不能完全表達意思的,即言不盡意。莊子強調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復雜的思維內容充分地表達出來。既然言不盡意,那么應該怎么辦呢?莊子外物篇說:“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忘言”說,用“得意忘言”來解決言不盡意的問題。所謂“得意忘言”就是要求把語言作為“得意”的工具,但又不拘泥于語言文字本身,利用語言的有限

19、表達的,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來啟發(fā)人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以獲得“言外之意”。莊子的“得意忘言”論在魏晉之后被引入文學理論批評,對后世有極大影響,有助于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傳統(tǒng)的形成,初步奠定了我國古代意境說的理論基礎,并啟示了后世詩文理論家對意境理論的繼續(xù)探索。十、結合史記某些內容來看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答:司馬遷在著名的報任少卿書一文中說:“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fā)憤之所作也??偨Y出了“發(fā)憤著書”說。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就是說作家由于身處險惡的環(huán)境之中,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往往發(fā)憤著述,以發(fā)泄心中的憤懣,寄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十一、談談毛詩大序對于詩歌抒情的認識與規(guī)范以及在后代文學史上所產生的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影響。答:毛詩大序對詩歌抒情的認識和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1)明確指出了詩歌通過抒情來言志的特點,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