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六 維生素C注射液的處方考察與制備一、實驗目的 1、通過維生素C注射液處方穩(wěn)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劑處方設計的一般思路。 2、掌握延緩藥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 3、掌握注射劑(小針)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和操作要點。二、實驗指導 注射劑的處方設計應根據(jù)劑型特點、主藥的理化性質及臨床使用要求,從制劑的穩(wěn)定性(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穩(wěn)定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和有效性(速效、長效等)三個主要方面綜合考慮,統(tǒng)籌兼顧,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學方法進行原、輔料(品種、用量)的選擇,還要考慮生產(chǎn)條件和成本等問題。 本實驗通過對維生素C注射液處方組成的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考察,確定并設計處方,再按擬定的處方進行制備。初步掌握
2、注射劑(小針)的研制和生產(chǎn)過程。 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干燥固體較穩(wěn)定,但在潮濕狀態(tài)或溶液中,則很快變色,含量下降。這是由于維生素C的分子結構中,在羰基毗鄰的位置上有二個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生成黃色的雙酮化合物,再迅速水解、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的無效物質。其反應如下。因此,維生素C注射液的處方設計應重點考慮如何延緩藥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劑的穩(wěn)定性。維生素C的氧化過程常會受到溶液的pH值、空氣中的氧、重金屬離子和加熱時間(如加熱溶解與滅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通常延緩藥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 (1)除氧 溶液中的氧和安瓿空間的殘余氧對藥物穩(wěn)定性影響很大,應設法排除。在維生素C注射液生產(chǎn)過程中
3、,應盡量減少藥物與空氣接觸,可在配液和灌封時通入惰性氣體。配液前,注射用水應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氣)去除溶劑中溶解的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氮氣,采用二氧化碳驅除維生素C溶液中的氧,其效果優(yōu)于氮氣。但應注意二氧化碳可使溶液的pH下降,呈酸性,也可能與某些藥物發(fā)生反應,影響其穩(wěn)定性。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故驅除安瓿空間的氧,用氮氣較好。 (2)加抗氧劑 常用于偏酸性水溶液的抗氧劑有焦亞硫酸鈉(Na2S2O5)、亞硫酸氫鈉(NaHSO3)、亞硫酸鈉(Na2SO3)等,用量一般為1.02.O gL。鹽酸半胱氨酸有時也用作抗氧劑,用量約5.0 gL。 (3)調節(jié)pH pH影響藥物的穩(wěn)定性,一般調
4、節(jié)溶液的pH,除增加藥物的穩(wěn)定性外,還要兼顧到藥物的溶解度及刺激性。一般認為,將維生素C注射液的pH用碳酸氫鈉調節(jié)至5.56.0時較穩(wěn)定,也有文獻報道pH為6.5時分解速度常數(shù)最小。中國藥典規(guī)定其pH應為5.07.O。 (4)加金屬離子螯合劑 微量的重金屬離子如Fe2+、Cu2+等對維生素C在水中的氧化分解有顯著的催化作用,故維生素C注射液中可加入依地酸二鈉或依地酸鈣鈉螯合溶液中的金屬離子,以增加穩(wěn)定性。 根據(jù)上述原則,對于維生素C注射液處方組成的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主要考察下列幾方面:加熱時間的影響;溶液pH對維生素C氧化的影響,并求出最穩(wěn)定pH(pHm);含氧量的影響,以及在通入CO2和加抗氧劑
5、后的抗氧化效果;重金屬離子的影響以及加入螯合劑的效果。 注射劑生產(chǎn)過程包括原輔料的準備、配制、灌封、滅菌、質量檢查、包裝等步驟。 三、儀器與材料 儀器:721型可見分光光度計,pH計,灌注器,水浴,電爐,G4玻璃漏斗,安瓿(2 m1),熔封機,量瓶等。 材料:維生素C,無水碳酸鈉,注射用水,氮氣(鋼瓶),亞硫酸氫鈉,硫酸鐵,硫酸銅,依地酸二鈉,濃硫酸,高錳酸鉀、蒸餾水等。四、實驗內容 (一)處方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考察 1加熱時間的影響 取注射用水80 ml,加入維生素C 12.5 g,分次加入無水碳酸鈉5 g,邊加邊攪拌使完全溶解,補加注射用水至100 ml,測定pH值應為5.86.2(如未達要
6、求可再加碳酸鈉調節(jié)),用G4玻璃漏斗過濾23次使澄明,取溶液10m1容器保存,其余均灌封于2 ml處理過的安瓿中。將安瓿放人沸水中煮沸,按表1所示,間隔一定時間取出5支安瓿,放入冷水中冷卻后,將每次取出的5支安瓿內的樣液于小燒杯中混合均勻,以蒸餾水作空白,用721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在420nm波長處測定各樣液的透光率,按下式計算透光率比,將結果記錄于表1中。透光率比()=表1 加熱時間對維生素C溶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煮沸時間/min透光率/%透光率比/%加熱前加熱后0153060 2、含氧量的影響 用注射用水及通CO2氣體飽和5 min的注射用水,按工藝分別配成125 gL的A、B兩種維生素C溶液各
7、50 ml,分別測定透光率。然后將A、B溶液分別分成兩份,按表2的附加條件進行操作。溶液分別灌封于2 ml安瓿中,并作標記。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 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卻。每類各取5支安瓿中的樣液分別于小燒杯中混合均勻,同1法測定透光率,計算透光率比,并將結果填于表2中。 表2 含氧量和抗氧劑對維生素C溶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樣品編號附加條件透光率/透光率比/加熱前加熱后A-A1加0.1gNaHSO3B-B1在CO2氣流下灌封 3、重金屬離子的影響 按工藝配成250 gL維生素C溶液80 ml,精密量取15 ml置25 m1量瓶中,共5份,按表3所示,加入各種試劑,用注射用水稀釋至刻度,立即測定每
8、一份樣液的透光率。然后將每份溶液灌封于2 m1安瓿中,作好標記,放入沸水中煮沸40 min后取出。各取5支安瓿,將安瓿內樣液混勻,以蒸餾水作空白測定透光率,并計算透光率比,將結果填于表3中。表3 重金屬離子對維生素C溶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樣品編號添加試劑加熱前透光率%加熱后透光率%120.002mol/LCuSO42.5mL30.002mol/LCuSO45.0mL40.002mol/LCuSO42.5mL+0.002mol/L FeSO42.5mL550g/LEDTA-2Na1.0mL+0.002mol/LCuSO42.5mL 4、pH的影響 稱取維生素C 15 g,配成125 gL溶液120 m
9、l,過濾。精密量取溶液20 ml 置50 m1燒杯中,共量取6份。分別加適量碳酸氫鈉粉末,調節(jié)pH為4.0、5.0、5.5、6.O、6.5、7.0(用pH計測定),立即測定每一份樣液透光率,然后將它們灌封于2 ml安瓿中,作好標記,放人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冷卻,各取5支安瓿,混勻,以蒸餾水為空白,測定透光率,計算透光率比,并將結果填于表4中。 表4 pH對維生素C溶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樣品編號pH加熱后透光率%1234565、注意事項(1)用碳酸氫鈉調節(jié)pH時,要將其分次加入,邊加邊攪拌,否則易產(chǎn)生大量氣泡而使溶液溢出。(2)灌注時,勿使藥液濺到安瓶頸的上端,以防熔封時出現(xiàn)焦頭。(3)待水浴
10、沸騰時再將樣品放入,并開始計算時間。(4)5支安瓶的樣液應于潔凈干燥的小燒杯中充分混勻,以免影響透光率的測定。(5)各重金屬離子的溶液要于量瓶中配制。(6)因實驗時間限制1,2,3項分別由一組同學測定,三組得出維生素C處方,設計結果。(二)維生素C注射液處方設計與制備1、處方和工藝流程的擬定(1)學生根據(jù)實驗(一)中各因素的考察結論,擬定維生素C注射液的處方。 處 方 用 量 處方分析 維生素C 25.0g 主藥 注射用水 加至200mL 溶劑(2)學生根據(jù)主藥,輔料的性質,自己擬定工藝流程。(3)由實驗指導老師對學生擬定的處方,工藝流程進行審定。2、注射劑的制備(1)備料:按經(jīng)過老師審定的處
11、方,準確稱取(或量取)處方中規(guī)定的量(需另一同學核對),填入表5中。表5 制備維生素C注射液用料單藥品(或試劑)規(guī)格用量,g維生素C注射用原料25.0(2)工藝流程:按處方量取配量80%的注射用水,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約23min)使其飽和,先加入穩(wěn)定劑Na2SO3、EDTA,攪拌溶解,混勻,后加入藥物,使溶解,混勻,用NaCO3調節(jié)藥液pH為5.56.0,用G4玻璃漏斗過濾,并從濾器上補加經(jīng)二氧化碳飽和的注射用水至全量。在二氧化碳氣流下一次性灌注于潔凈,滅菌,干燥的2ml安瓿瓶中,封口。放于沸水中煮沸15min滅菌,并趁熱放進冷的10.0g/L亞甲藍水溶液中檢漏,沖洗,擦干后剔除封口不嚴的帶色
12、安瓿瓶。3、澄明度檢查:照衛(wèi)生部標準澄名度檢查細則和判斷標準的規(guī)定檢查,將有渾濁、玻璃屑、纖維、色點和焦頭等情況者作廢品計,計算成品率。4、pH值測定:應為5.07.0。5、操作注意:(1)配液時,注意將碳酸氫鈉撒入維生素C溶液中的速度應慢,以防產(chǎn)生的氣泡使溶液溢出,同時要不斷攪拌,以免局部過堿。(2)維生素C容易氧化變質使含量下降,顏色變黃,尤其當金屬離子存在時變化更快。故在處方中加入抗氧化劑并通二氧化碳,一切容器 、工具、管道不得露鐵、銅等金屬。(3)掌握好滅菌溫度和時間,滅菌完畢立即檢漏冷卻,避免安瓶因受熱時間延長而影響藥液的穩(wěn)定性,同時注意避光。(三)質量檢查與評定(1)裝量:按201
13、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裝量項下檢查方法進行,2mL安瓶檢查5支,每支裝量均不得少于其標示裝量。(2)澄明度:按衛(wèi)生部關于注射劑澄明度檢查規(guī)定進行。(3)pH值測定:應為5.07.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pH項下測定)(4)顏色:取本品,加水稀釋成每1mL中含維生素C50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測定),在42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不得過0.06。(四)成品印字和包裝每支安瓿瓶上印字應包括品名、規(guī)格、批號、字跡必須清晰、不得磨滅。標簽的內容至少包括:批準文號、品號、批號、生產(chǎn)日期、貯存期、生產(chǎn)單位等。使用說明書上至少應印有藥品的批準文號、藥品名稱、主要成分、用法、用量、藥理作用、毒副反應、適應癥、禁忌、注意事項、貯存條件等內容。五、實驗結果(1)整理表1、表2、表3中的數(shù)據(jù),并對結果進行討論。(2)將表4中的數(shù)據(jù),以透光率比的倒數(shù)為縱坐標,pH為橫坐標,作圖,由圖中曲線求出最穩(wěn)定pH(p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校校園安全應急預案工作計劃
- 書法社團國際交流活動計劃
- 教育項目資金籌措與保障措施
- 農(nóng)業(yè)合作社2025年工作計劃及成效總結
- 小學班級輔導員家長溝通工作計劃
- 租賃合同模板:辦公用品設備租賃
- 短期流動資金借款合同模板示例
- 知識產(chǎn)權使用權轉讓合同范本
- 電子設備制造企業(yè)合同范本(上)專業(yè)版
- 商業(yè)合作借款合同
- 江蘇省2024-2025年跨地區(qū)職業(yè)學校職教高考一輪聯(lián)考(機械專業(yè)綜合理論試卷含答案)
- 2024年事業(yè)單位租車服務滿意度調查及改進協(xié)議3篇
- 露天礦邊坡穩(wěn)定課件所有章節(jié)整合
- 運用PDCA提高吞咽障礙患者護理措施落實率
- 《法學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 JGJ-T188-2009施工現(xiàn)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guī)范
- 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 TGDCMA 022-2024 信用園區(qū)評價規(guī)范
- 以諾書-中英對照
- 安徽法院聘用制書記員招聘真題
- 主題班會: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