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件)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8/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1.gif)
![(醫(yī)學課件)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8/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2.gif)
![(醫(yī)學課件)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8/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3.gif)
![(醫(yī)學課件)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8/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4.gif)
![(醫(yī)學課件)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8/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64933a41-b1e2-48c1-ad66-cf57bce049c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 1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中成藥的配伍、原則及主(君)藥、輔(臣)藥、佐藥、使藥在方劑配伍中作用。 2.了解中成藥常用劑型(丸劑、散劑、顆粒劑、膏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注射劑)及其主要特點。2 第一章 中成藥的基本知識一、中成藥的命名與分類 (一)中成藥的命名 1.按功用而命名體現(xiàn)藥物的基本作用 2.按病證而命名體現(xiàn)主治病證 3.按處方組成主要藥物而命名標明方劑的主要組成 4.按治療主要對象而用以表明方劑的藥物數(shù)目 5.按處方藥物的味數(shù)而命名方劑的藥物數(shù)目3 中成藥的命名與分類 6.按成藥顏色而命名以表示藥物的顏色 7.按成藥劑量而命名以顯示藥物服用劑量 8.按生產廠家
2、或產地而命名以注明生產或產地 9.按發(fā)明人姓氏或假托古人而命名 10.按原載書籍或文獻而命名以反映方劑的出處4 中成藥的命名與分類 (二)中成藥的分類 1.按中成藥功用分類 2.按治療病證分類 3.按中成藥劑型分類 4.按中成藥名稱筆畫順序分類5 二、中成藥的方劑組成和變化 (一)組成原則 1.主藥 針對病因或疾病的本質或主證其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2.輔藥 配合主藥加強療效的藥物。 3.佐藥 主要是協(xié)助主藥治療兼證,或制約方劑當中毒性、烈性藥物的副作用,或協(xié)同主、輔藥發(fā)揮治療作用的藥物。 4.使藥 即引經藥6 中成藥的方劑組成和變化 (二)組成變化 通過藥物增減,改變其配伍關系,達到效用的改
3、變 通過主輔藥物劑量的改變,改變其配伍關系,達到效用的改變。7 三、中成藥的常用劑型 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煎膏劑、糖漿劑、合劑(包括口服液)、滴丸劑、膠囊劑、注射劑8 四、中成藥的用法和用量 (一)中成藥的用法 1.內服藥 2.外用藥 (二)中成藥的用量 1.按常規(guī)量服用 2.小兒用量適當減少。9 五、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 (一)汗法 1.辛溫發(fā)汗 2.辛涼發(fā)汗(二)吐法催吐、涌吐(三)下法(瀉下、攻下)1.寒下2.溫下10 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 3.峻下 4.潤下 (四)和法 1.和解表里 2.調和脾胃 (五)溫法 1.溫中散寒 2.回陽救逆11 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 3.溫經散寒 (六)清
4、法 1.清熱瀉火 2.清熱解毒 3.清熱潤燥 4.滋陰清熱 5.清熱涼血 6.清熱開竅12 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 (七)補法 1.補氣 2.補血 3.滋陰 4.助陽 (八)消法 1.消積導滯 2.消堅化積 3.行氣活血13 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 4.消散水腫 5.理氣消痰,軟堅散結14 第二章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一、解表類 解表類成藥是以辛散解表的藥物為主組成,具有發(fā)散風寒或疏散風熱等作用,是用于各類感冒疾病。 1.風寒感冒 主證+治療+成藥 2.風熱感冒 主證+治療+成藥 3.時行感冒 主證+治療+成藥 4.暑濕感冒 主證+治療+成藥 5.體虛感冒 主證+治療+成藥15 內科常用中成藥 1.風寒感
5、冒 (1)感冒清顆粒 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效:疏風散寒,解表清熱 適應癥: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16 內科常用中成藥(2)正柴胡飲顆粒 組成:柴胡、防風、生姜、陳皮、赤芍、甘草 功效: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 適應癥: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癥。適用于流行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17 內科常用中成藥(二)風熱感冒(1)銀翹解毒丸 組成:金銀花、連翹、荊芥穗、薄荷、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適應癥: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
6、咳嗽口干、咽喉腫痛等癥。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18 內科常用中成藥(2)雙黃連口服液 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適應癥: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咳嗽、咽痛.19 內科常用中成藥(三)時行感冒清熱解毒口服液 組成:生石膏、金銀花、玄參、生地黃、連翹、梔子、地丁、黃芩、龍膽草、板藍根、知母、麥冬 功效:清熱解毒 適應癥:時行感冒。用于癥見突然惡寒,高熱,周身酸痛,咳嗽、咽痛等。20 內科常用中成藥(四)暑濕感冒 霍香正氣丸 組成: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陳皮、法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姜 功效:解表和中。理氣化濁 適應癥:常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邪,
7、寒熱頭痛,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泄瀉等。21 第二章 內科常用中成藥二、止咳類咳嗽:由于外邪犯肺或臟腑功能失調,病及于肺,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所引起??人苑譃橥飧?、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 風寒咳嗽 主證+治療+成藥 外感咳嗽 風熱咳嗽 主證+治療+成藥 燥熱咳嗽 主證+治療+成藥 咳嗽 肺火咳嗽 主證+治療+成藥 痰濕咳嗽 主證+治療+成藥 肺虛咳嗽 內傷咳嗽 肺氣虛 主證+治療+成藥 (肺虛咳嗽) 肺陰虛 主證+治療+成藥22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一)風寒咳嗽 通宣理肺丸 組成: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
8、苓、枳殼(炒)、黃芩。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適應癥:外感風寒之咳嗽。癥見23 內科常用中成藥 燥熱咳嗽 1.養(yǎng)陰清肺丸 組成:地黃、玄參、麥冬、白芍、川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功效:養(yǎng)陰潤燥,清肺利咽 適應癥:燥熱傷肺或陰虛肺熱之咳嗽。癥見:干咳無痰,或痰黏不易咳出,咽喉干痛,口燥鼻干,甚則痰中帶血,咳引胸痛,便秘,尿赤。24 內科常用中成藥 2.蜜煉川貝枇杷膏 組成:北沙參、薄荷腦、陳皮、川貝母、桔梗、款冬花、枇杷葉、水半夏、五味子、杏仁水 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適應癥:肺燥之咳嗽,痰多,胸悶,咽喉痛癢,聲音沙啞。25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三)肺火咳嗽 1.清肺抑火丸 組成:黃
9、芩、梔子、知母、浙貝母、黃柏、苦參、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黃。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適應癥: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26 內科常用中成藥 2.羚羊清肺丸 組成:浙貝母,桑白皮(蜜炙),前胡,麥冬,天冬,天花粉,生地黃,玄參,石斛,桔梗,枇杷葉(蜜炙),苦杏仁(炒),金果欖,金銀花,大青葉,桅子,黃芩,板藍根,牡丹皮,薄荷,甘草,熟大黃,陳皮,羚羊角粉。 功效:疏風清熱,潤肺化痰 適應癥:外感風熱,或時邪犯肺引起的咳嗽。癥見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甚則鼻出血咳血,并伴有惡風發(fā)熱,頭痛,四肢酸懶等風熱表證。27 內科常用中成藥 3.急支糖漿 組成:魚腥草、金蕎麥、四季青、麻
10、黃、紫菀、前胡、枳殼、甘草。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適應癥:毒熱蘊肺之咳喘。癥見發(fā)熱,咽喉腫痛,咳嗽氣喘,痰多易咳。28 內科常用中成藥 4.復方鮮竹瀝液 組成:鮮竹瀝 魚腥草 生半夏 生姜 枇杷葉 桔梗 薄荷油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 適應癥:痰熱蘊肺證。癥見咳嗽,痰黃質黏,咽喉不適。29 內科常用中成藥 (四)痰濕咳嗽 1.二陳丸 組成: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適應癥:濕痰咳嗽。癥見咳嗽,痰多白黏,胸脘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滑。30 內科常用中成藥 2.止咳橘紅口服液 組成:化橘紅、陳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萎皮、紫菀、麥冬、知母、桔梗、地
11、黃、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蘇子(炒)。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 適應癥:痰熱阻肺咳嗽痰多。癥見咳嗽痰多,易咳出,胸滿氣短,咽干喉癢。31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三、清熱降火類 清熱解火類成藥主要以寒涼性質藥物為主所組成,具有清熱瀉火等作用,適用于各種熱證、火證。32 內科常用中成藥 1.牛黃上清丸 組成:牛黃、薄荷、菊花、荊芥穗、白芷、川芎、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連翹、赤芍、當歸、地黃、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功效:清熱瀉火,散風止痛。 適應癥:用于熱毒內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 33 內科常用中成藥 2.牛黃解毒丸 組成:人工牛黃
12、、雄黃、石膏、冰片、大黃、黃芩、桔梗、甘草。 功效:清熱解毒。 適應癥:肺胃火旺、實熱內結;用于頭暈目赤,咽干咳嗽,風火牙痛,大便秘結,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34 內科常用中成藥 3.龍膽瀉肝丸 組成:龍膽 柴胡 黃芩 梔子(炒)澤瀉 木通 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 炙甘草 功效:瀉肝膽實火,利小便。 適應癥:肝膽實火所引起:頭暈目眩、目赤口苦、脅痛、耳膿耳腫;肝膽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濁、陰腫陰癢等癥。35 內科常用中成藥 四、瀉下通便類 瀉下通便類成藥是以瀉下或潤下藥物為主組成,適用于大便秘結的疾患。 熱結便秘 氣滯便秘 便秘 血虛便秘 陽虛便秘36 內科常用中成藥 1.麻仁
13、潤腸丸 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白芍。 功效:潤腸通便。 適應癥:腸胃積熱,腸燥便秘。癥見脘腹脹滿,大便秘結。37 內科常用中成藥 通便靈膠囊 組成:番瀉葉、當歸、肉蓯蓉。 功效:瀉熱導滯,潤腸通便。 適應癥:熱結大腸,癥見長期臥床便秘,一時性腹脹便秘,老年性習慣性便秘。38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五、祛濕利尿類 祛濕利尿類成藥主要以祛除濕邪,通利小便的藥物為主所組成。適用于水濕所致的一類疾病。 (一)熱結膀胱 三金片 組成:金櫻根、菝葜、羊開口、金沙藤、積雪草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益腎。 適應癥:用于下焦?jié)駸?、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感
14、染見上述證候者;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腎虛濕熱下注證。39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二)水腫 腎炎康復片 組成:西洋參、人參、地黃、杜仲(炒)、山藥、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參、澤瀉、白茅根、桔梗。 功效:益氣養(yǎng)陰,補腎健脾,清除余毒。 適應癥:主治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毒熱末清證者,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腰酸腿軟,面浮腳腫,頭暈耳鳴; 蛋白尿,血尿等。 40 內科常用中成藥 六、祛風濕藥 祛風濕類成藥是以祛風通絡,散寒勝濕的藥物為主所成。適用于風寒濕邪引起的肌肉、關節(jié)等痹痛疾患。 1.追風透骨片 組成:制川烏、香附(制)、川芎、麻黃、制草烏、秦艽、當歸、赤小豆、羌活、赤芍、細
15、辛、制天南星、白芷、甘草、白術(炒)、沒藥(制)、乳香(制)、地龍、茯苓、桂枝、天麻、甘松、防風、朱砂。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適應癥:用于風寒濕痹,痹阻經脈,關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41 內科常用中成藥 2.小活絡丸 組成:膽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制)、沒藥(制) 功效:祛風活絡,行血止痛。 適應癥:由風寒濕留滯經絡引起肢體經脈拘攣疼痛;或經絡間有濕痰、瘀血,而見肌肉關節(jié)作痛;或痹癥日久,手足肌肉麻木不仁等癥。42 內科常用中成藥 3.尪痹顆粒 組成:地黃 熟地黃 續(xù)斷 附子(制) 獨活 骨碎補 桂枝 淫羊藿 防風 威靈仙 皂刺 羊骨 白芍 狗脊(制) 知母 伸筋草 紅
16、花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經絡。 適應癥:用于久痹體虛,關節(jié)疼痛,局部腫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有上述證候者。 43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七、醒腦通脈類 本類藥物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所設,主要用于治療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 (一)中風 1.牛黃清心丸組成: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苦杏仁(炒)、大豆黃卷、大棗(去核)、白術(炒)、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干姜、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用代用品)、朱砂、雄黃。功效: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化痰熄風。適應癥: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化痰熄風。用于氣血
17、不足,痰熱上擾引起: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44 內科常用中成藥 2.人參再造丸 組成:人參、蘄蛇(酒炙)、廣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參、細辛、香附(醋制)、地龍、熟地黃、三七、乳香(醋翩)、青皮、豆蔻、防風、制何首烏、川芎、片姜黃、黃芪、甘草、黃連、茯苓、赤芍、大黃、桑寄生、葛根、麻黃、骨碎補(炒)、全蝎、僵蠶(炒)、附子(制)、琥珀、龜甲(醋制),粉萆薢、白術(麩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沒藥(醋制)、當歸、草豆蔻、威靈仙、烏藥、羌活、橘紅、六神曲(麩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體外培育牛黃、天竺黃、膽南星、水牛角濃縮
18、粉。 功效:祛風化痰,活血通絡 適應癥:用于腦梗塞恢復期,證屬中風中經絡,氣虛血瘀絡阻型。癥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癥。45 內科常用中成藥 3.大活絡丸 組成:安息香、白術、冰片、沉香、赤芍、大黃、當歸、地龍、丁香、豆蔻、防風、甘草、葛根、骨碎補、貫眾、廣藿香、龜甲、何首烏、紅參、豹骨、黃連、黃芩、僵蠶、兩頭尖、麻黃、沒藥、木香、牛黃、蘄蛇、羌活、青皮、全蝎、肉桂、乳香、麝香、熟地黃、松香、天麻、天南星、威靈仙、烏梢蛇、烏藥、犀角、細辛、香附、玄參、血竭、制草烏 功效:祛風止痛,除濕豁痰,舒筋活絡。 適應癥:中風后遺癥,用于中風痰厥引起的癱瘓,足萎痹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及
19、跌打損傷,行走不便,胸痹等癥。 46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二)高血壓 1.腦立清 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半夏(制)、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腦、冰片、豬膽汁。 功效:清肝熱,平肝陽,降血壓。 適應癥:用于肝熱陽亢型高血壓癥。眩暈耳鳴,頭疼腦脹,心煩難寐,痰黏作嘔。47 內科常用中成藥 2.牛黃降壓丸 組成:黃芩、黨參、黃芪、川芎、白芍、冰片、決明子、甘松、郁金、薄荷、人工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珍珠 功效: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 適應癥:用于肝火旺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壓癥。48 內科常用中成藥 3.天麻鉤藤顆粒 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牛膝、杜仲(鹽制)
20、、益母草、桑寄生、首烏藤、茯苓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安神。 適應癥:用于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等所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49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三)高血脂 1.絞股藍總甙膠囊 組成:絞股藍總甙 功效:養(yǎng)心健脾,益氣活血,除痰化瘀、降血脂 適應癥:適用于高血脂癥,見有心悸氣短,胸悶肢麻,眩暈頭痛,健忘耳鳴,自汗乏力,或脘腹脹滿等心脾氣虛、痰阻血瘀者。 50 內科常用中成藥 2.血脂康膠囊 組成:紅曲 功效:除濕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適應癥:用于脾虛痰瘀阻滯癥的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等;高脂血癥;也可用于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
21、療。 51 內科常用中成藥 八、開竅類 開竅類成藥主要以芳香開竅藥物為主組成,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適用于神昏竅閉的病證。閉證分為熱閉、寒閉。 1.安宮牛黃丸 組成: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 功效:清熱開竅,鎮(zhèn)心安神 適應癥:由熱邪內陷,傳入心包引起;高燒不退,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濁痰雍盛,以及小兒驚風,或中風痰熱內閉等癥。52 內科常用中成藥 2.清開靈口服液 組成: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 功效: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 適應癥: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
22、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53 內科常用中成藥 九、理氣類 本類成藥主要以調理氣分,疏通氣機的藥物為主所組成。適用于氣滯郁結引起的疾病。(一)肝郁氣滯 舒肝丸 組成: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黃、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樸(姜制)、陳皮、 枳殼(炒)、茯苓、朱砂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適應癥:由肝郁不舒,脾胃不和引起:胸悶不舒、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嘔逆嘈雜,噯氣吞酸,飲食無味,周身竄痛,睡眠不安等癥。54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二)脾胃氣滯 1、木香順氣丸 組成:木香、檳榔、香附(醋制)、厚樸(制)、枳
23、殼(炒)、蒼術(炒)、砂仁、陳皮、青皮(炒)、甘草。 功效: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適應癥:濕濁阻滯氣機,胸膈痞悶,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噯氣納呆。55 內科常用中成藥 (2)健胃消食片 組成: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 功效:健脾消食。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弱,納少腹脹,消化不良癥。56 內科常用中成藥 十、調理脾胃類 這類成藥主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如宿食停滯,胃痛,腹瀉等。 (一)、宿食停滯 1、保和丸 組成:白術、陳皮、半夏、 茯苓、神曲、山楂肉、 連翹、香附(醋炒)、厚樸(姜炒)、萊菔子、枳實(炒)、麥芽(炒)、黃連(姜炒)、黃芩(酒炒) 功效:消食導滯,和胃清熱 適應癥:食積
24、停滯,消化不良引起:胸脘痞滿,胃脘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倒飽嘈雜,大便不調等癥。57 內科常用中成藥 2、香砂養(yǎng)胃丸 組成: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實(炒)、豆蔻(去殼)、厚樸(姜制)、廣藿香、甘草、生姜、大棗。 功效:補氣健脾,行氣消食。 適應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胸膈痞滿,胃脘脹痛,飲食不消,倒飽嘈雜,嘔吐泛酸,大便不調,四肢倦怠等癥。58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二)胃痛 1、氣滯胃痛顆粒 組成:柴胡、延胡索(炙)、枳殼、香附(炙)、白芍、甘草(炙)。 功效:舒肝理氣,和胃止痛。 適應癥: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59 內科常用中成
25、藥 2、溫胃舒膠囊 組成:黨參、附子(制)、黃芪(炙)、肉桂、山藥、 肉蓯蓉(制)、白術(炒)、 山楂(炒)、烏梅、 砂仁、陳皮、補骨脂 功效:扶正固本,溫胃養(yǎng)胃,行氣止痛,助陽暖中。 適應癥: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癥見胃脘冷痛、腹脹、噯氣、納差等。60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三)腹瀉 1、人參健脾丸 組成:人參、白術(麩炒)、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消食除脹。 適應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不思飲食,食后脹滿,倒飽嘈雜,嘔吐酸水,大便泄瀉,面黃肌瘦,精神疲倦等癥。61 內科常用中成藥 2、附子理中
26、丸 組成:附子(制)、黨參、白術(炒)、干姜、甘草。 功效: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適應癥: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腹痛,脘痛,嘔吐腹瀉,腸鳴腹脹,不思飲食,手足發(fā)涼等癥。62 內科常用中成藥 十一、肝膽病類 本類成藥,專為治療肝膽病癥而設。主要用于治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中醫(yī)辨證歸屬為黃疸、脅痛、膽脹等病癥。63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一)急性肝炎 1.益肝靈片 組成:水飛薊素 功效:清熱解毒,益肝膽 適應癥:用于急慢性肝炎64 內科常用中成藥 2.茵梔黃口服液 組成:茵陳提取物 、梔子提取物、黃芩苷 、 金銀花提取物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適應癥: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癥
27、 見 面目悉黃、胸脅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急、慢性肝炎見上述癥候者。 65 內科常用中成藥 (二)膽囊炎 消炎利膽片 組成:穿心蓮、溪黃草、苦木 功效:清熱,祛濕,利膽。 適應癥:用于肝膽濕熱引起的口苦、肋痛;急性膽囊炎、膽管炎。66 內科常用中成藥 十二、安神類 本類成藥主要以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靜催眠的藥物所成。適用于失眠多夢,心慌,心跳,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 1.天王補心丹 組成:人參、玄參、丹參、茯苓、遠志、桔梗,生地黃,當歸(酒浸)、五味、天門冬、麥門冬(去心)、柏子仁、酸棗仁(炒)。 功效:滋陰清熱,補心安神 適應癥:用于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
28、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瘡等病癥。67 內科常用中成藥 2.棗仁安神液 組成:酸棗仁(炒) 丹參 五味子(醋制) 功效:補心養(yǎng)肝,安神益智 適應癥:用于心肝血虛、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頭暈、頭痛等癥。68 內科常用中成藥 十三、寬胸通痹類 本類中成藥用以治療胸痹心痛,以活血通脈藥物為主所組成。 1.速效救心丸 組成:川芎、冰片 功效: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適應癥:用于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 癥見胸悶、氣促,胸中刺痛,甚則絞痛,暈厥。69 內科常用中成藥 組成:酸棗仁(炒) 丹參 五味子(醋制) 功效:補心養(yǎng)肝,安神益智 適應癥:70 內科常用中成藥 2.復方丹參滴丸 組成:丹參
29、、三七、冰片。 功效:活血化瘀、開竅止痛。 適應癥: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癥見心胸憋悶,心悸氣短,心絞痛。71 內科常用中成藥 3.通心絡膠囊 組成:人參、水蛭、全蝎、赤芍、蟬蛻、土鱉蟲、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棗仁(炒)、冰片功效:益氣活血,通絡止痛。 適應癥: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證。癥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亦用于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癥見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72 內科常用中成藥 十四、補益類 本類成藥分別以益氣、補血、滋陰、助陽的藥物為主所成,具有補虛扶弱,增強抗病機能的作用。用于治療各種虛癥。 氣虛 血虛 虛證 氣血兩虛 陽虛 陰虛73 內科常用中成藥 (一)氣虛 1.補中益氣丸 組成:黃芪、黨參 、炙甘草、白術(炒) 、當歸 、升麻、柴胡、陳皮。 功效:調補脾胃、升陽益氣 適應癥:用于脾胃氣虛。癥見氣短懶言,身體倦怠,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字化時代下的客戶分析與銷售策略
- 現(xiàn)代辦公技術與應用實踐培訓
- 數(shù)學圖形在兒童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 科學實驗教學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策略
- 項目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預案
- 二手車批發(fā)合作合同協(xié)議
- 個人向個人臨時借款合同模板
- 上海市租賃合同模板及示例
- 不銹鋼期貨電子交易合同
- 個人房屋銷售合同簡易范本
- 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含答案)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要點解讀
- Unit 1 Nice boys and girls【知識精研】-一年級英語下學期(人教PEP版一起)
- 2024年高考數(shù)學(理)試卷(全國甲卷)(空白卷)
- 2024版CSCO胰腺癌診療指南解讀課件
- 九宮數(shù)獨200題(附答案全)
- 中考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共12套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預制件的測定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銨、磷酸二銨
- 公司財務制度及流程
- 深圳版初中英語單詞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