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站場及樞紐試題第一篇_第1頁
鐵路站場及樞紐試題第一篇_第2頁
鐵路站場及樞紐試題第一篇_第3頁
鐵路站場及樞紐試題第一篇_第4頁
鐵路站場及樞紐試題第一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篇 站場設計條件1.1一、單項選擇題1、鐵路線路分為正線、站線、段管線、岔線、及 ( ) p6A、整備線 B、安全線 C、特別用途線 D、避難線2、連接車站并貫穿或直股伸入車站的線路是( ) p6A、正線 B、到發(fā)線 C、走行線 D、牽出線3、供列車進站到達、停車作業(yè)、客運乘降、技檢 (零摘列車的不停車裝卸等)、出發(fā)的線路是( )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站修線 B、到發(fā)線 C、調(diào)車線 D、貨物線4、機務、車輛、工務、電務等段專用并由其管理的線路是( ) p6 A、到發(fā)線 B、牽出線 C、調(diào)車線 D、段管線5、在區(qū)間或站內(nèi)接軌,通向路內(nèi)外單位的線路是( )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正線 B、岔

2、線 C、段管線 D、站線6、防止列車或機車車輛進入 另一列車或機車車輛進路的一種線路是( )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整備線 B、安全線 C、岔線 D、避難線7、防止在陡長下坡道失控列車(司機)或溜避難線:防止在陡長下坡道失控列車(司機)或溜 逸車輛(風、坡度其它問題)發(fā)生事故而設的線路是( )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避難線 B、機走線 C、段管線 D、存車線8、正線可分為區(qū)間正線及( ) p6A站間正線 B、站外正線 C、區(qū)段正線 D、站內(nèi)正線9、安全線與其它線路間的線間距( ) p375A、4500mm B、5000mm C、5500mm D、6000mm10、為確保機車車輛在鐵路線路上運行

3、的安全,防止為確保機車車輛在鐵路線路上運行的安全,防止機車車輛撞擊鄰近線路的建筑物和設備,而對機車車機車車輛撞擊鄰近線路的建筑物和設備,而對機車車輛和接近線路的建筑物、設備所規(guī)定的不允許超越的輪廓尺寸線是(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建筑限界 B、軌道界限 C、機車車輛界限 D、安全界限 11、在表示車場時,在股道編號前冠以( ) ppt第一章第三節(jié)A、阿拉伯數(shù)字 B、羅馬數(shù)字 C、大寫數(shù)字 D、小寫數(shù)字12、對于高出軌面1250mm及以下的旅客站臺邊緣,至線路中心的距離一般為( )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1700mm B、1750mm C、1800mm D、1850mm13、供車列、車組轉(zhuǎn)

4、線、轉(zhuǎn)場用的線路是( ) P6A、列車走行線 B、調(diào)車線 C、整備線 D、牽出線14、調(diào)車場各線束間線間距是( ) p375A、5000mm B、5500mm C、6000mm D、6500mm15、次要站線間的線間距是( ) p375A、4600mm B、4800mm C、5000mm D、5500mm16、除機車車輛和與機車車輛有相互作用的設備(車建筑限界 除機車車輛和與機車車輛有相互作用的設備(車輛減速器,路簽授受器,接觸電線 及其他)外,其他設備或建筑物均不得侵入的界限是( ) p8A、機車車輛界限 B、建筑界限 C、安全界限 D、軌道界限17、界限圖的水平基準線是( ) ppt第一章

5、第五節(jié)A、正線 B、站線 C、軌面 D、線路中心線 18、新建和改建站場建筑物及設備時,在線路的直線地段,站內(nèi)建筑物及設備至相鄰線路中心線的距離叫做( )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線路中心線 B、設備中心線 C、建筑中心線 D、軌道中心線19、旅客高站臺高出軌面的距離(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1000mm B、1150mm C、1250mm D、1350mm二、多項選擇題 1、鐵路線路的種類分為(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正線 B、站線 C、段管線 D、岔線 E、特別用途線2、鐵路站線包括(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到發(fā)線 B、調(diào)車線 C、牽出線 D、貨物線 E、辦理其他作業(yè)的線路3、到發(fā)

6、線功能包括(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供列車進站到達 B、停車作業(yè) C、客運乘降 D、技檢 E、列車出發(fā)4、調(diào)車線的用途包括(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檢修車輛和車列 B、列車解體 C、列車編組 D、停放車列或車組E、接發(fā)列車5、特別用途線路是指(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A、檢修線 B、安全線 C、救援線 D、裝卸線 E、避難線6、下列哪些符號是站內(nèi)正線的正確的股道編號方法( )。Ppt第一章第三節(jié)A、 B、 C、 D、 E、17、道岔編號原則包括( ) 。Ppt第一章第四節(jié)A、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 B、由內(nèi)而外 C、由外而內(nèi) D、有主而次E、上行編雙下行編單8、站內(nèi)道岔劃分單數(shù)號和雙數(shù)號的分

7、界線一般用( )。Ppt第一章第四節(jié)A、車站中心線 B、站臺中心線 C、信號樓中心線 D、信號機中心線E、車場中心線9、鐵路常用的限界分為(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機車車輛限界 B、超限鐵路限界 C、建筑限界 D、鐵路通信設備限界 E、鐵路隧道建筑限界10、建筑限界包括(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A、客貨共線鐵路(V160km/h)B、客貨共線(160km/hV200km/h)C、鐵路雙層集裝箱運輸裝載限界D、客運專線(200km/hV350km/h)E、貨運專線11、接觸網(wǎng)的組成包括( )。ppt第一章第五節(jié) A、支柱和基礎B、支撐裝置C、定位裝置D、網(wǎng)絡信號E、接觸懸掛12、線間距的設計

8、要求有( )。Ppt第一章第七節(jié)A、保證行車安全B、保證工作人員作業(yè)安全便利C、通行超限貨物列車D、在兩線間裝有行車設備E、與正線間的距離還應考慮列車會讓時會車壓力的影響13、決定線間距離的是( )。Ppt第一章第七節(jié)A、機車車輛限界和建筑限界B、相鄰線路間設置的有關設備的計算寬度C、車站平面布置D、在相鄰鐵路間辦理作業(yè)的性質(zhì)E、線路上通行列車的速度三、填空1、鐵路線路分為正線、段管線、 、岔線、特別用途線。P62、連接車站并貫穿或直股伸入車站的線路是 。P63、供列車進站到達、停車作業(yè)、客運乘降、技檢(零摘列車的不停車裝卸等)到發(fā)的線路的是 。P64、正線可分為區(qū)間正線及 。P65、在區(qū)間或

9、站內(nèi)接軌,通向路內(nèi)外單位的專用線路的是 。P66、鐵路基本限界包括 和建筑限界。P67、為完成以上的功能,到發(fā)線上要有專門的設備: (必有)、站臺、橫越設備(天橋、地道、平過道等),根據(jù)作業(yè)需要選用。沒有這些專用設備的車站線路不能充當?shù)桨l(fā)線。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8、供進行列車的解體、編組作業(yè)并停放車列或車組的線路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9、供車列、車組轉(zhuǎn)線、轉(zhuǎn)場用的線路,為盡頭式,其端部設有土擋的線路是 ppt第一第一節(jié)10、供裝卸作業(yè)用的線路,又稱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11、指機務、車輛、工務、電務等段專用并由其管理的線路 P612、特別用途線是指安全線和 P613、防止在陡長下坡道失控列車(司機

10、)或溜逸車輛(風、坡度其它問題)發(fā)生事故而設的線路是 P614、為確保機車車輛在鐵路線路上運行的安全,防止機車車輛撞擊鄰近線路的建筑物和設備,而對機車車輛和接近線路的建筑物、設備所規(guī)定的不允許超越的輪廓尺寸線稱為 P615、旅客高站臺高出軌面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16、旅客一般站臺高出軌面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17、安全線與其他線路之間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18、調(diào)車場各線束間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19、正線與相鄰到發(fā)線間無列檢作業(yè)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20、正線與相鄰到發(fā)線間有列檢作業(yè)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21、對于高出軌面1250mm及以下的旅客站臺邊緣至

11、線路中心線的距離是 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22、盡頭式站線編號 應面向站房 從 開始編號。ppt第一章第一節(jié)四、簡答題(1)、站線的類型。(4分) p6(2)、決定線間距的因素。(5分) p10(3)、車站設在曲線上的缺點。(7分)p39(4)、線路種類。(5分)p6五、分析題指出下列車站各股道類型,并寫出相鄰線間距離。p7,附錄21.2 一、單選選擇題 1、機車車輛由一條線路進入或越過另一條線路均依靠線路的連接與交叉設備來 實現(xiàn),習慣上稱這些設備為( )ppt1.2p13 A、道岔 B、股道 C、站線 D、岔線2、駝峰峰下線路采用對稱道岔,其轍叉號碼不得小于(A)ppt1.2p17 A、6號 B

12、、7號 C、9號 D、12號3、對稱道岔具有的優(yōu)點是( )ppt1.2p13 A、增大導曲線半徑,加長站場長度 B、減小導曲線半徑,加長站場長度 C、增大導曲線半徑,縮短站場長度 D、減小導曲線半徑,縮短站場長度4、常用的單開道岔有9號、12號、18號、30號以及( )ppt1.2p15 A、38號和43號 B、42號和43號 C、38號和42號 D、43號和50號5、對稱道岔有6號、6.5號和( )ppt1.2p15 A、9號 B、7號 C、12號 D、18號6、 道岔幾何要素中“q”表示( )ppt1.2p15 A、從尖軌始端之道岔中心的距離 B、從基本軌始端軌縫至道岔中心的距離 C、尖軌

13、前基本軌長 D、從道岔中心至轍叉理論尖端距離7、用道岔中心線表示法,下列圖中對稱道岔是( )ppt1.2p15 A、 B、C、 D、8、 用道岔中心線表示法,下列圖中單開道岔是( )ppt1.2p15 A、 B、D、 D、9、 用道岔中心線表示法,下列圖中三開道岔是( )ppt1.2p15 A、 B、E、 D、10、 用道岔中心線表示法,下列圖中交分道岔是( )ppt1.2p15 A、 B、F、 D、11、 側(cè)向容許通過速度主要決定因素是導曲線半徑和( )ppt1.2p16 A、轍叉號數(shù) B、道岔軌型 C、道岔結(jié)構(gòu) D、尖軌沖擊角12、 從9號、12號、18號單開道岔直側(cè)向容許通過速度表可以看

14、出,轍叉號碼越大,即( )ppt1.2p16 A、轍叉角越小,導曲線半徑越大,側(cè)向過岔速度越高 B、轍叉角越小,導曲線半徑越小,側(cè)向過岔速度越低 C、轍叉角越大,導曲線半徑越大,側(cè)向過岔速度越高 D、轍叉角越大,導曲線半徑越小,側(cè)向過岔速度越低13、 列車直向通過速度為100160km/h的路段內(nèi),正線道岔不應小于( )ppt1.2p16 A、6號 B、9號 C、12號 D、18號14、 在基線異側(cè)、同側(cè)布置兩個對向道岔,兩相鄰道岔間的最小距離應為( )ppt1.2p18 A、La1十fa2 B、La2十fb1 C、L=S/sina D、L=S/sina min15、 在車站兩平行線路間的某一

15、段需要修建站臺火其他建筑物,以及為某種作業(yè)需要而變更線間距離時,期中一條線路要平行移動,移動后的線路與原線路之間用反向曲線連接,這種連接形式稱為( )ppt1.2p21 A、線路終端連接 B、渡線 C、梯線 D、線路平行錯移16、 設在兩平行線路之間,由兩副轍叉號碼相同的單開道岔及兩道岔間的直線段組成的線稱為( )ppt1.2p23 A、普通渡線 B、交叉渡線 C、縮短式梯線 D、復式梯線17、 道岔后的連接曲線半徑R ,應與相鄰道岔的側(cè)向通過速度匹配,故其應不小于連接道岔的導曲線半徑, 可分別選用200m、350m、800m和( )ppt1.2p22 A、900 B、1000 C、1200

16、D、130018、考慮到配軌情況下,客運專線列車應考慮減少列車振動疊加,提高旅客乘車舒適度的要求,其長度應滿足( )ppt1.2p22 A、g0.2 B、g0.4 C、g0.6 D、g0.8注:道岔側(cè)向允許通過速度。19、普通渡線一般適用于兩平行線間的連接線間距不大于( )ppt1.2p23 A、5m B、6m C、7m D、8m20、由四副轍叉號碼相同的單開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組成的線稱為( )ppt1.2p23 A、普通渡線 B、交叉渡線 C、直線梯線 D、縮短式梯線21、下列關于縮短式線路終端連接的必要性說法錯誤的是( )ppt1.2p22、ppt59 A、為了盡早實現(xiàn)線間距加大出線角度

17、B、能較早形成較大線間距 C、岔分線外轉(zhuǎn)角,岔尾不能與曲線直連加g D、附加曲線與連接曲線可以直連,反向曲線間加直線d22、列車直向通過速度小于l00km/h的路段內(nèi),側(cè)向接發(fā)列車的會讓站、越行站、 中間站的正線道岔不應小于( )ppt1.2p16 A、6號 B、6.5號 C、9號 D、12號23、客貨共線車站,通行列車的站線,兩曲線間的直線段應設置不小于( )ppt1.2p62 A、10m B、15m C、20m D、40m二、多項選擇選題 1、單開道岔的組成部分包括( )ppt1.2P6A、轉(zhuǎn)轍器部分B、轍叉及護軌部分C、有害空間D、連接部分E、活動心軌2、對稱道岔的運用特點包括( )pp

18、t1.2P11A、兩側(cè)線以較大角度偏離主線方向,減少導曲線半徑;B、兩側(cè)線以較小角度偏離主線方向,加大導曲線半徑;C、縮短線路連接長度;D、線間距及有效長度相同,道岔長度縮短;E、側(cè)向過岔速度可以選用較小的對稱岔道。3、三開道岔運用特點是( )ppt1.2P14A、縮短用地;B、尖軌壽命短;C、為兩道岔合成,共有3個轍叉;D、兩普通轍叉部分不能設置護軌,且存在有害空間,車輛沿主線向運行速度低;E、可以開通3個方向。4、交分道岔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 )ppt1.2P17 A、兩單開道岔合成;B、產(chǎn)生4個轍叉;C、產(chǎn)生2個尖軌受兩個轉(zhuǎn)轍機控制;D、可開通2個方向;E、可開通4個方向。5、交分道岔的運用特

19、點是( )ppt1.2P18 A、縮短線路連接長度;B、縮短線路縫隙長度;C、兩鈍角轍叉處不存在無護軌有害空間;D、兩鈍角轍叉處存在無護軌有害空間;E、可以開通2個方向。6、道岔的轍叉號碼可以用道岔轍叉角的余切來確定,規(guī)定正確的是( )ppt1.2P24 A、道岔號碼N越小,轍叉角越小,導線半徑R0越小,側(cè)向過岔允許速度越高B、道岔號碼N越大,轍叉角越小,導線半徑R0越大,側(cè)向過岔允許速度越高;C、N越大 ,則道岔全長LQ越長,占地長度也越長,工程費用相應增加;D、N越小 ,則道岔全長LQ越長,占地長度也越長,工程費用相應減少。E、N= cot = FE AE7、下列道岔號數(shù)規(guī)定正確的是( )

20、ppt1.2P27A、單開道岔9、12、18、30、38、42;B、對稱道岔6、6.5、9;C、對稱道岔6.7、6.8、6.9;D、三開道岔7;E、交叉道岔9、12。 8、提高側(cè)向過岔速度的措施是( )ppt1.2P29A、采用小號道岔;B、采用大號道岔(18、24),以增大曲線導線;C、采用對稱道岔;D、道岔號數(shù)相同時,對稱道岔導曲線半徑較原單開道岔半徑可增大一倍左右,可提高速度約30%40%;E、采用可動心轍叉。9、相鄰兩道岔中心間的距離的實際要求是( )ppt1.2P42A、是整個咽喉長度達到最短;B、盡量節(jié)省運營費;C、盡量節(jié)省工程費;D、保證作業(yè)安全;E、保證必要的行車速度。10、線

21、路連接形式包括( )ppt1.2P53A、線路盡端連接 B、線路終端連接 C、渡線 D、梯線 E、線路平行錯移11、線路終端連接的構(gòu)成要素包括( )ppt1.2P54A、單開道岔B、連接曲線,將引出的線路形成平行線;C、夾直線g形成線間距;連接曲線軌距加寬過度,是固定軸距較大的機車順利通過曲線;D、夾直線g與g后連接曲線為同一個軌,曲線部分主要依靠道釘?shù)瓤奂潭ㄐ纬?;E、連接曲線曲線半徑的選擇:1.5R導>R導,且為50的整數(shù)倍。12、在線路終端連接參數(shù)對g的影響包括( )ppt1.2P56A、g=Ssina-(b-Rtg a2)B、g=Ssina+(b-Rtg a2)C、Sg,RT(即

22、Rtg a2)gD、Na bg減小較小E、Na Ssinag增加較大13、對g值的取值規(guī)定中,道岔后的連接曲線半徑R,應不小于連接道岔的導曲線半徑,可以分別選用( )ppt1.2P58A、200m B、350m C、550m D、800m E、1200m14、縮短式渡線連接,客貨共線車站的站線設置要求包括( )ppt1.2P62A、通過列車的站線,兩曲線間設置不小于20m的直線段;B、不通過列車的站線,兩曲線間應設置不小于15m的直線段;C、在困難條件下,可設置不小于10m的直線段;D、速度為200kmh250kmh時,設置不小于30m的直線段,并滿足無超高直線段長度不小于5m的要求;E、速度

23、為250kmh350kmh,設置緩和曲線時,設置不少于25m的直線段,不設置時,應符合無超高直線段長度不小于20m的要求。15、道岔與道岔間的短軌f的作用包括( )ppt1.2P69 A、平衡車輛蛇行運動,左右搖擺;B、增加旅客列車舒適度;C、保證列車運行平穩(wěn),緩和列車的搖擺及車鉤的橫向拉力;D、保護道岔不損壞,方便站場的改造和養(yǎng)護維修;E、保證足夠的線路間距。 16、道岔與曲線間g的作用包括( )ppt1.2P69 A、增加旅客列車舒適度,運行平順;B、軌距加寬過渡;C、使固定軸距較大的機車順利通過曲線;D、平衡車輛蛇行運動,左右搖擺;E、保證足夠的線路間距。三、填空題 1、機車車輛由一條線

24、路進入或越過另一條線路均依靠線路的鏈接與交叉設備來實現(xiàn),習慣上稱這些設備為 。 ppt1.2P42、列車通過道岔時,凡是由道岔終端駛向道岔始端的稱為 ppt1.2P93、列車通過道岔時,凡是由道岔始端駛向道岔終端的稱為逆向通過道岔。ppt1.2P95、單開道岔的組成部分包括轉(zhuǎn)轍器部分、轍叉及護軌部分、 ppt1.2P66、單開道岔道岔號數(shù)包括9、 、18、30、38、42。ppt1.2P277、對g值的取值規(guī)定中,道岔后的連接曲線半徑R,應不小于連接道岔的導曲線半徑,可以分別選用 、350m 、800m 、1200m ppt1.2P588、道岔的轍叉號碼可用道岔轍叉角的 來確定。ppt1.2P

25、249、轍叉號碼越大,轍叉角 。ppt1.2P2410、駝峰峰下線路采用對稱道岔,其轍叉號碼不得小于 ppt1.2p1711、復式道岔包含三開道岔和 ppt1.2p14 12、對稱道岔有6號、6.5號和 號ppt1.2p1513、道岔幾何要素中“q”表示 ppt1.2p1514、三開道岔常見的道岔號碼為 。ppt1.2P2715、直向容許通過速度除了受轍叉號數(shù)影響外,還受 、道岔結(jié)構(gòu)以及道岔可動部件閉鎖的可靠性的影響。ppt1.2P2816、側(cè)向容許通過速度受 和尖軌沖擊角的影響。ppt1.2P2817、正線道岔的列車直向通過速度不應小于 。ppt1.2P3018、側(cè)向接發(fā)旅客列車的道岔,不應

26、小于 號。ppt1.2P3019、駝峰溜放部分應采用 號對稱道岔。ppt1.2P3220、動車、養(yǎng)護維修列車等走形線在到發(fā)線上連接時應采用不小于 號道岔。ppt1.2P3621、段管線、維修線在到發(fā)線上出岔時,應采用 號。ppt1.2P3622、線路連接形式有線路終端連接、 、梯線及線路平行錯移等。ppt1.2P5323、客貨共線車站,通行列車的站線,兩曲線間應設置不小于 的直線段。ppt1.2P6224、客運專線車站,200250kmh,設置不小于 的直線段。ppt1.2P62四、簡答題 1、車場按形狀可分的類型。(4分)ppt1.2P26 2、線路終端連接的構(gòu)成要素。(5分)ppt1.2五

27、、分析題(每小題10分)1、確定一下站場圖8號10號16號17號18號道岔的號數(shù)?并計算16號道岔和18號道岔的最小距離。(客貨共線、速度100km/h、按標準軌計算)ppt1.2第一、二節(jié)2、請在圖中標出車站線路有效長。(6分)1.3一、單選題1、線路全長減去該線路上所有道岔的長度叫做( )P30 A、鋪軌長度 B、全長 C、線路總長 D、線路長度2、在線路全長范圍內(nèi)可以停留機車車輛而不妨礙鄰線行車的部分稱為( )P30 A、有效長 B、有效長度 C、全長 D、線路總長3、安全防護距離長度的影響因素是列車控制模式、允許過岔速度和( ) P32 A、列車的制動性能 B、列車長度 C、列車機動性

28、 D、道岔4、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度應選用1050m、850m、750m 和( )P31 A、550m B、600m C、650m D、700m5、確定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應考慮輸送能力、牽引重量、 地形條件和( ) P30 A、機車牽引力 B、機車重量 C、相鄰區(qū)段統(tǒng)一牽引 D、機車制動 6、警沖標與鋼軌絕緣的距離可以為3m 、3.5m 和( )PPT1、3章第26頁 A、2m B、4m C、4.5m D、5m7、客貨共線的到發(fā)線有效長的主要組成因素有列車長度和( ) P30 A、不停車時的附加距離 B、停車時的附加距離 C、 停車時的距離 D、 列車有效長度8、現(xiàn)行站規(guī)規(guī)定旅客列車到發(fā)現(xiàn)有

29、效長應不小于( )P31 A、500m B、550m C、600m D、650m9、規(guī)定設計速度200250Km/h客運專線到發(fā)線有效長應為( )P32 A、600m B、650m C、700m D、750m10、警沖標應安設在兩回合線路中心間垂直距離為( )處。P32 A、2、5m B、3m C、4m D、5m11、軌道電路的組成是利用( )P33 A、鐵路線路的鋼軌做導體 B、大地 C、另外的導電線路 D、以上都不對12、在一個軌道電路區(qū)段中,單動道岔最多不得超過( )組P33 A、1 B、2 C、3 D、413、 在一個軌道電路區(qū)段中,復式交分道岔最多不得超過( )組P33 A、1 B、

30、2 C、3 D、414、我國采用的高柱信號機的基本寬度為( )P34 A、380 mm B、390 mm C、400 mm D、410 mm15、鋼軌絕緣應設在警沖標內(nèi)側(cè)34m的距離處,設計時一般?。?)P35 A、3m B、3.5m C、3.8m D、4m16、 為確保線路有效長,有利于信號機的安裝和避免鋸軌,有關各軌道電路號機及警沖標至岔心距離,采用的標準軌配軌為50m、25m和( ) A、125m B、10m C、7.5m D、5m17、 超限貨物有影響的是( )P34 A、 高柱信號機位置 B、 矮柱信號機位置 C、都無影響 D、以上都不對二、多項選擇題1、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

31、)P30A、警沖標 B、道岔的尖軌始端 C、出站信號機 D、車檔 E、車輛減速器2、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度應選用( )P31A、1050m B、900 C、850m D、750m E、650m4、出站信號機位置的決定因素( )P34A、界限要求 B、逆向道岔 C、順向道岔 D、信號機的類型 E、軌道電路5、警沖標與鋼軌絕緣的距離可以為( )PPT1、3章第26頁 A、2m B、2.5m C、3m D、3.5m E、4m8、確定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應考慮( )P30 A、輸送能力 B、牽引重量 C、地形條件 D、相鄰區(qū)段統(tǒng)一牽引 E、列車長度9、單線鐵路在滿足一定運量的條件下,采用較長的有效長度

32、,可以( )P31 A、提高列車牽引質(zhì)量 B、減少列車對數(shù) C、減少會車次數(shù) D、提高旅行速度 E、提高運營效率10、客貨共線鐵路上旅客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度計算公式包括( )P31 A、l機 B、l車輛 C、l附 D、l列車 E、l安全防護距離 12、車站內(nèi)符合哪些條件的區(qū)段,應裝設軌道電路( )P33 A、集中控制的道岔區(qū)段B、站內(nèi)集中聯(lián)鎖車站的牽出線、機待線、出入段線、專用線或其他用途的盡頭式線路入口處。C、集中控制的道岔區(qū)段D、非集中聯(lián)鎖車站的正線及到發(fā)線接車進路E、凡是能平行運行的進路 13、軌道電路的劃分原則( )P33A、信號機的內(nèi)外方應劃分為不同的區(qū)段B、凡是能平行運行的進路,應用

33、鋼軌絕緣將它們分隔開,形成不同的軌道電路區(qū)段C、在一個軌道電路區(qū)段中,單動道岔最多不得超過3組D、在一個軌道電路區(qū)段中,復式交分道岔不得超過2組E、信號機的內(nèi)外方應劃分為相同的區(qū)段 14、設計車站線路有關點的坐標包括( )P35A、線路及道岔編號 B、各線路間距 C、各道岔的轍岔號碼 D、各連接曲線半徑 E、警沖標及出站信號機的x坐標 19、下列吧屬于警沖標設置地點為( )p33A、兩曲線之間 B、兩直線之間 C、直線與曲線之間 D、道岔之間 E、兩匯合線路中心線間垂直距離4m處三、填空題1 、安全防護距離長度的影響因素是 、允許過岔速度、列車的制動性能 P322、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度應選用

34、1050m、850m、750m 、 P313、 安全防護距離長度的影響因素是列車控制模式、允許過岔速度、 P324、警沖標與鋼軌絕緣的距離可以為3m 、3、5m 、 PPT1、3章第26頁5、單線鐵路在滿足一定運量的條件下,采用較長的有效長度,可以提高列車牽引質(zhì)量 、 、減少會車次數(shù)、提高旅行速度、提高運營效率 P316、安全防護距離長度的影響因素是列車控制模式、 、列車的制動性能。 P327、出站信號機位置的決定因素分別有:界限要求、 、順向道岔、信號機的類型、軌道電路。 P348、 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警沖標、道岔的尖軌始端、 、車輛、車輛減速器。P30 9、當信號機處設有軌道電路時,

35、還應考慮出站信號機的位置、鋼軌絕緣的位置、 P3410、 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警沖標、道岔的尖軌始端、出站信號機、車檔、 。P30 11、 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 、道岔的尖軌始端、出站信號機、車檔、車輛減速器。P30 12、 安全防護距離長度的影響因素是 、允許過岔速度、列車的制動性能 P3213、 當信號機處設有軌道電路時,還應考慮 、鋼軌絕緣的位置 、警沖標的位置 P3414、 、當信號機處設有軌道電路時,還應考慮出站信號機的位置 、 、警沖標的位置 P3415、 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警沖標、 、出站信號機、車檔、 車輛減速器 。P30 16、 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包括警沖標、

36、道岔的尖軌始端、出站信號機、車檔 。P30 17、 確定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應考慮輸送能力、 、地形條件、相鄰區(qū)段統(tǒng)一牽引 P3018、 確定貨物列車到發(fā)線有效長應考慮輸送能力、牽引重量 、地形條件、 P3019、 出站信號機位置的決定因素分別有:界限要求、逆向道岔、順向道岔、信號機的類型、 p34四、簡答題1、影響線路有效長的因素。(6分)P302、軌道電路劃分原則。(5分)P333、信號機與鋼軌絕緣節(jié)的相互位置設置原則。(5分)P344、 警沖標與鋼軌絕緣距離設置原則。(5分)P35 五.分析題 畫出圖中車站各個線路的有效長1.4&1.5一、單項選擇題1、 將幾條平行線連接在一條公

37、共線上,這條公共線就叫( ) P24 A、牽出線 B、到發(fā)線 C、梯線 D、正線2、 直線梯線適用于什么類型的到發(fā)場與調(diào)車場( ) A、一般線路 B、線路較少 C、線路較多 D、所有線路 P243、 在鐵路正線的平,縱斷面上設置車站配線的地段叫( )P38 A、站臺 B、站場 C、站坪 D、站房4、 為了車站作業(yè)的安全和方便,站坪應設在( )P39 A、曲線 B、梯線 C、坡道 D、直線5、 曲線半徑在一般宜符合區(qū)間正線標準,困難條件下可按通過列車速度確定,但不得小于( ) P39 A、500m B、800m C、1000m D、1500m6、 車站咽喉區(qū)范圍內(nèi)的正線,無論新建或改建車站,均應

38、設在( ) P40 A、直線上 B、曲線上 C、梯線上 D、導曲線上 7、 我國現(xiàn)行規(guī)定道岔至曲線超高順坡終點之間的直線段長度,路段設計行車速度低于120km/h的線路不應該小于( ) P40 A、5m B、10m C、12m D、20m8、 時速250300km客運專線列車到發(fā)進路上的曲線應設( ) P41 A、緩和曲線 B、導曲線 C、梯線 D、專用線9、 客貨共線鐵路車站,特別困難條件下,可設在坡道的坡度是( )P 41 A、1.5 B、2.0 C、2.5 D、3.010、 當遇到大風,振動或碰撞時,車站上停放的車輛不致溜逸的坡度,對裝有滾動軸承的車輛約為千分之( ) P41 A、0.8

39、 B、1.0 C、1.2 D、1.511、 現(xiàn)行規(guī)范規(guī)定在設計速度200250km/h客專線上正線坡段長度在困難條件下不小于( ) P42 A、400m B、500m C、600m D、700m12、250350km/h高速鐵路正線坡段長度困難條件下不小于( ) P42 A、700m B、800m C、900m D、1000m13、為保證列車在制動減速和啟動加速階段運行平穩(wěn),在有效長范圍內(nèi)宜設計為一個坡段,困難條件下坡段長度不應小于450m,可保證一個列車長度內(nèi)變坡點不超過( ) P42 A、一個 B、二個 C、三個 D、四個 14、為了保證道岔的穩(wěn)定性和減少沖擊力,確保安全和舒適,降低維修費

40、用,道岔不應布置在豎曲線范圍內(nèi)和( ) P43 A、變坡點上 B、導曲線上 C、梯線上 D、正線上15、貨場或其他廠,段的牽出線一般采用摘掛,取送調(diào)車,作業(yè)量小,但有利用牽出線存放車輛的可能,因此其坡度不宜大于千分之( ) P43 A、1 B、2 C、3 D、416、為滿足各種不同運行要求而修建的進出樞紐或車站,并與正線相銜接的單獨線路的統(tǒng)稱為( ) P44 A、到發(fā)站線路 B、客貨共線線路 C、進出站線路 D、牽出線線路17、編組站環(huán)到,環(huán)發(fā)線的最小曲線半徑不應小于( ) P44 A、200m B250m C300m D、350m二、多項選擇題1、車站設在曲線上有以下哪些缺點( )P39A、

41、影響作業(yè)安全B、增加列車啟動阻力C、增加輔助行車與列車人員D、可能限制不停站列車的行車速度E、線路維修養(yǎng)護工作量大2、車站咽喉區(qū)范圍內(nèi)有較多岔道,岔道設在曲線上有哪些缺點( )P40A、尖軌不密貼且磨耗嚴重 B、道岔導曲線和支線部分不易連接 C、軌距復雜不好養(yǎng)護 D、列車通過搖晃嚴重容易脫軌E、列車安全保障低3、站場平面的設置受那些影響( )P40A、正線的平面布置 B、地形 C、作業(yè)類型與方式 D、作業(yè)量多少 E、機車車輛走行速度的影響4、車站站坪與區(qū)間縱斷面的配合的形式有( )P44A、站坪和兩端線路均為平道或和緩坡道B、站坪位于凸形斷面上C、站坪位于階梯型縱斷面上D、站坪位于半凹形斷面上

42、E、站坪位于半凸形斷面上5、梯線按各道岔布置的不同可分為( ) P25A、縮短梯線 B、復式梯線C、曲線梯線 D、直線梯線 E、梭形梯線6、下面關于縮短梯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P26A、縮短梯線中傾斜角越大,梯線就越短B、由于兩相鄰道岔的中心距離L不得不小于a+b,所以角有一個最大值C、已知道岔號碼和線路間距時,則角的最大值可表示為Sin=S/a+bD、縮短式梯線的線間距各不同,也可以設計為大部分為10m的線間距E、縮短式梯線的線間距各不同,也可以設計為大部分為5m的線間距7、車場按其用途可分為( )P28A、到發(fā)場 B、到達場 C、梯形車場D、調(diào)車場 E、出發(fā)場8、車場按形狀可分為( ) P28A、梯形車場 B、出發(fā)場 C、平行四邊形車場D、異腰梯形車場 E、梭形車場9、下列各種車場使用說法中正確的是( ) P29A、梯形車場僅適用于無正規(guī)列車運行的調(diào)車場B、異腰梯形車場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