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普地98-12真題名詞解釋答案_第1頁
南大普地98-12真題名詞解釋答案_第2頁
南大普地98-12真題名詞解釋答案_第3頁
南大普地98-12真題名詞解釋答案_第4頁
南大普地98-12真題名詞解釋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981.碎屑結構:碎屑巖的礦物和巖石碎屑的大小,形狀,填隙物的結構,以及不同組分的空間組合關系。2.克拉克值:中上地殼中50種元素的平均含量.3.矽卡巖:發(fā)生在中酸性巖漿與冷圍巖之間,通過流體交代、物質(zhì)成分的交換而形成的變質(zhì)巖。4.地熱增溫率:有常溫層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溫增加的度數(shù)。5.共軛節(jié)理:在應力作用下,沿著共軛剪切面的方向會形成兩組交叉的剪節(jié)理。又稱“X”節(jié)理;表現(xiàn)為互相切割。19991.基體和脈體:基體:是混合巖的組成部分。一般是變質(zhì)程度較深的各種片巖、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等變質(zhì)巖,顏色較深。脈體:是混合巖中通過熔體和熱液的注入、交代而形成的新的巖石。其成分主要是長石和石英

2、,顏色較淺。2.斜層理:是層理基本類型之一。由一系列傾斜層系重疊組成,層系之間界面較平直。層系由同向傾斜的許多細層重疊組成,細層與層系界面斜交。3.侵蝕基準面:即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陸方向引申的平面。入海河流的下蝕 作用絕對不會低于海平面。4.轉換斷層:相鄰板塊剪切錯動,但不產(chǎn)生增生與消亡的一種特殊海底斷層。特點是相鄰塊體的剪切平移運動只在兩個轉換點之間發(fā)生,一過轉換點,既無剪切。原因是斷層延伸線兩側的洋脊錯開方向相同。5.水化作用:不含水的礦物吸收水參與其組成的作用。20001.安山巖線:環(huán)太平洋大陸及島嶼為安山巖,大洋內(nèi)部為玄武巖,二者界線稱安山巖線2.海嘯:海底突然局部變動,引起海水大幅

3、度升降,形成巨大波浪的現(xiàn)象.多由海底的地殼運動(地震和火山)所引起。3.巖漿作用:巖漿發(fā)育、運動、固結成火成巖的作用. 4.侵蝕階地:階地斜坡上基巖裸露,階地面上僅有零星的河流沉積物分布,呈現(xiàn)河流侵蝕的痕跡這種階地稱之。20011.枕狀構造:主要有外形似枕頭的熔巖聚集而成,枕間常用火山碎屑物或硅質(zhì)充填。枕體或相互重疊、連接或分散孤立產(chǎn)出,具有“頂突低平”的特點。枕體表面光滑常有縱向及橫向溝紋。2.巖漿作用:巖漿發(fā)育、運動、固結成火成巖的作用.3.轉換斷層:發(fā)生在大洋底,與洋脊錯位有關,不產(chǎn)生增生與消亡的一種特殊海底斷層。特點是相鄰塊體的剪切平移運動只在兩個轉換到之間發(fā)生,一過轉換點,既無剪切。

4、原因是斷層延伸線兩側的洋脊錯開方向相同。4.碳酸鈣補償深度:碳酸鈣全部溶解不能沉淀的深度線,其深度>4500-5000米。20021.變質(zhì)作用:由于溫度(T)、壓力(P)的改變和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使固態(tài)巖石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構造都發(fā)生了變化,這種地質(zhì)作用叫變質(zhì)作用。2.濁流:發(fā)生在大陸架斜坡上的高密度(1.5- 2.0g /cm3)、高速度向下流動的水體,屬密度流。3.碎屑結構:碎屑巖的礦物和巖石碎屑的大小,形狀,填隙物的結構,以及不同組分的空間組合關系。4.韌性剪切帶:發(fā)生在地殼中深部位,由較高溫度和定向應力下的韌性變質(zhì)變形區(qū)域。20031.生物層序律:生物簡單而原始,反映

5、所在地層較老;生物復雜而高級,反映所在地層較新.同一地區(qū),相同時期的地層化石類型和組合應相同,不同時期的則不同.2.似斑狀結構:在火山巖中基質(zhì)為顯晶質(zhì),成分與斑晶相同的巖石具有似斑狀結構.是反應穩(wěn)定、緩慢結晶的環(huán)境形成的。3.彎道離心力:河流開始是直的。變彎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礙物增大了摩擦力與粘滯力;流水在河流彎曲部位因慣性作用而產(chǎn)生離心力。 4.威爾遜旋回:發(fā)生在巖石圈板塊中復雜交替的大洋開閉旋回。為板塊構造總的精髓,它控制了地球表層活動與演化格局。它將大洋演化分成六個階段1,萌芽階段2幼年階段3成熟階段4收縮階段5結束階段6大陸碰撞階段。5.糜棱巖:韌性剪切變形條件下形成的變質(zhì)巖。本

6、質(zhì)是位錯。20041.(礫巖的)碎屑結構:由>30%含量的機械沉積的礫石碎屑、基質(zhì)、膠結物組成的沉積結構2.海嘯:海底突然局部變動,引起海水大幅度升降,形成巨大波浪的現(xiàn)象.多由海底的地殼運動(地震和火山)所引起。3.碳酸鈣補償線:碳酸鈣全部溶解不能沉淀的深度,其深度>4500-5000米。4.風化殼:由風化殘余物質(zhì)組成地表巖石的表層部分。5.侵蝕基準面:即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陸方向引申的平面。入海河流的下蝕作用絕對不會低于海平面。20051.自由河曲:平原上彎道可以自由發(fā)展的河流;其結果是使河流長度增加、坡度降低、流速降低。2.20度間斷面:413km處,相變過渡帶,密度和波速增加

7、。3.縫合線:巖層中的鋸齒狀曲線,常與層面平行。4.豬背嶺:單面山中巖層傾角和兩側的山坡均陡,外貌形同豬背的山嶺,稱之。 5.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緯度高山地帶中的冰川;帶狀分布,規(guī)模有限。 20061.浪基面:在深度達1/2波長時,波浪運動幾乎停止,這一深度界面稱為浪基面。2.河流襲奪:一條河流向上坡加長的結果可以交切另一條河流,將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奪過來,這種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3.年代地層單位: 在相應的地質(zhì)年代里所形成的地層,相應的從大到小依次為宇-界-系-統(tǒng)。4.河流彎道離心力:河流開始是直的。變彎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礙物增大了摩擦力與粘滯力;流水在河流彎曲部位因慣性作用而產(chǎn)生離心力。

8、5.似斑狀結構:在侵入巖中基質(zhì)為顯晶質(zhì),成分與斑晶相同的巖石具有似斑狀結構.是反應穩(wěn)定、緩慢結晶的環(huán)境形成的。20071.去均夷化:影響河流下蝕因素改變,河流獲得新能量,下蝕復蘇,此過程稱之。2.海底平頂山:洋底上有隱沒在水下面的玄武巖質(zhì)火山高地,其上部被海水剝蝕削平,具有平頂?shù)拇蟛糠趾I椒Q之。3.碳酸鈣沉積補償線:碳酸鈣全部溶解而不能沉淀的深度線,其深度大于4500-5000m。4.轉換斷層:相鄰板塊剪切錯動,但不產(chǎn)生增生與消亡的一種特殊海底斷層。5.生物層序律:生物簡單而原始,反映所在地層較老;生物復雜而高級,反映所在地層較新。同一地區(qū),相同時期的地層化石類型及組合應相同,不同時期則不同。

9、6.河流彎道離心力:河流開始是直的。變彎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礙物增大了摩擦力與粘滯力;流水在河流彎曲部位因慣性作用而產(chǎn)生離心力。 7.似斑狀結構:在侵入巖中基質(zhì)為顯晶質(zhì),成分與斑晶相同的巖石具有似斑狀結構.是反應穩(wěn)定、緩慢結晶的環(huán)境形成的。8.河流的平衡剖面:均夷化的河流剖面為一平滑的曲線稱之。9.雅丹(風蝕)地貌: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在極干旱地區(qū)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越來越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fā)育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稱之。10.(天體)沖擊作用:天外物質(zhì)對地球的超高速猛烈撞擊作用。20081. 斜長石、重晶石斜長石:單晶

10、體為板狀或板條狀;常為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澤;硬度6-6.52;有兩組完全節(jié)理彼此近于正交。重晶石:常為塊狀,粒狀,板狀集合體;板狀晶體常聚成晶簇;白色或無色;玻璃光澤;硬度3-3.5;有三組解理,兩個方向完全解理,另一組解理中等;相對密度4.5.對比:斜長石與重晶石可呈相同顏色白色;都為玻璃光澤;都有兩個方向完全節(jié)理。而前者為碳酸鹽礦物后者為硫酸鹽礦物;硬度前者大于后者;重晶石的密度比斜長石大。 2.斑狀結構、變晶結構斑狀結構:火山巖中斑晶顆粒粗大,晶形完整,基質(zhì)為隱晶質(zhì)的不等粒結構稱之。變晶結構:原巖發(fā)生重結晶或交代作用形成新礦物的結構稱之。對比:斑狀結構與變晶斑狀結構不等粒結構;但二者成

11、因機理不同,前者反映快速冷凝結晶的環(huán)境為火山巖典型的結構,后者為巖石在固態(tài)下,礦物形成長大,晶粒相互緊密嵌合,為變質(zhì)巖的結構。3.“V”形谷、“U”形谷“V”形谷:谷坡很陡,谷底狹窄甚至無平坦的谷底,河床直接嵌在谷坡之間。“U”形谷:亦稱冰蝕谷,谷底較寬,谷坡較陡,坡麓明顯。對比:二者谷坡都比較陡;而前者由于河流的下蝕作用,谷底狹窄為幼年期河流標志,后者山谷被冰川挖掘、磨蝕形成的谷地。冰川消失后才可以看到。4.準平原化、去均夷化準平原化:使高山變成平原的地質(zhì)作用稱之。去均夷化:影響河流下蝕因素改變,河流獲得新能量,下蝕復蘇,此過程稱之。對比:前者發(fā)育在構造穩(wěn)定,河流老年期使地面變得平緩,以沉積

12、作用為主大部分地區(qū)被松散沉積物覆蓋,后者發(fā)育在構造運動明顯,氣候變化大的河流區(qū)域,由旁蝕沉積為主轉變?yōu)橐韵挛g作用為主。5.年代地層單位、巖石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各級地質(zhì)年代單位內(nèi)形成的地層,從大到小依次是宇-界-系-統(tǒng)。巖石地層單位:根據(jù)地層的巖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將地層分層,建立起的地層系統(tǒng)和層序。這樣劃分出來的地層單位稱之,從大到小依次是群-組-段-層。對比:二者都把地層劃分成不同級別的地層單位;而前者以地質(zhì)年代單位為依據(jù)劃分,屬國際性單位,后者以巖性為劃分依據(jù)屬地方性單位。6.大陸漂移、威爾遜旋回大陸漂移:水平擠壓力的作用使地殼發(fā)生漂移的水平運動。威爾遜旋回:發(fā)生在巖石圈板塊中復

13、雜交替的大洋開閉旋回。為板塊構造總的精髓,它控制了地球表層活動與演化格局。它將大洋演化分成六個階段1,萌芽階段2幼年階段3成熟階段4收縮階段5結束階段6大陸碰撞階段。對比:前者的主導思想是對的,大陸漂移實際上是威爾遜旋回的一個階段;但其的動力解釋有缺陷,認為裂解的大陸在密度大的玄武巖層上漂移而且只強調(diào)水平運動是不正確的。后者以地幔對流為動力,洋殼的擴張,俯沖作用,認為大洋形成到消亡是一個完整的旋回。7.均衡補償面、碳酸鈣沉積補償線均衡補償面:在地幔內(nèi)部,某一深度存在一水平面,次面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上覆巖塊的總重量都相同(高山地區(qū)地勢雖高,下部地幔厚度?。淮笱蟮貐^(qū)地勢雖低,下部地幔厚度大),該水

14、平面稱之。碳酸鈣沉積補償線:碳酸鈣全部溶解不能沉淀的深度,其深度>4500-5000米。對比:前者為一假想平面,該面上覆巖塊重量處處相同,研究對象為地球內(nèi)部構造;后者深度線以上有碳酸鈣沉積以下則沒有,研究對象為碳酸鹽巖。8.風成碎屑、水動力碎屑風成碎屑:風的剝蝕,搬運,沉積而成的碎屑。水動力碎屑:水流剝蝕,搬運,沉積而成的碎屑。對比:都主要是砂,粉砂,少量粘土級的碎屑物。而風成碎屑粒度0,03-0,04mm,小于水動力碎屑粒度0,15mm;圓度小于水動力碎屑;粗糙度大于水動力碎屑。20091. 克拉;寶石的質(zhì)量單位。克拉克值;中上地殼50種元素的平均含量。對比:前者用于表征寶石絕對重量的

15、大小,后者為地殼的元素豐度,表征元素含量的相對多少。2. 下蝕;使河床加深的地質(zhì)作用。旁蝕;河床對河流二側及谷坡的侵蝕。對比:二者的侵蝕作用方向不同,前者向下切蝕河床,使河床加深;后者側向侵蝕使河床谷底展寬。3. 冰磧巖;冰川沉積的物質(zhì)稱為冰磧物,已固結的冰磧物稱之。冰水混合巖;由冰水沉積物固結的巖石稱之。冰水沉積物;冰川融化后的水流沉積的物質(zhì)。對比:冰磧巖碎屑棱角分明,大小混雜毫無分選,無成層現(xiàn)象;冰水沉積物(主要源于冰磧物)經(jīng)由流水的改造,碎屑磨圓分選較好,有層理。其固結形成冰水混合巖,保留沉積物的特征。4. 丹霞地貌;指層厚大,產(chǎn)狀平緩,節(jié)理發(fā)育,鐵鈣質(zhì)膠結均勻的紅色碎屑巖系,在差異分化

16、作用下,通過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作用,形成城堡狀,寶塔狀,棒狀等美麗的地貌景觀。雅丹地貌;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在極干旱區(qū),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原來越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fā)育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背鰭形壟崗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稱之。對比:二者都反映干旱氣候沉積背景,前者為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貌,后者為風蝕作用產(chǎn)生的地貌。5.地質(zhì)年代單位;地質(zhì)歷史時期,把相對地質(zhì)年代劃分成大小不同的時間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宙-代-紀-世。年代地層單位:各級地質(zhì)年代單位內(nèi)形成的地層,從大到小依次是宇-界-系-統(tǒng)。對比;前者為時間概念,后者為地層概念,二者有對應關系。6. 侵入巖;地下

17、深處冷凝結晶的巖漿巖。變質(zhì)巖;由于溫度,壓力的改變和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使固態(tài)巖石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構造都發(fā)生變化而形成的巖石稱之?;旌蠋r;區(qū)域高級變質(zhì)巖進一步變質(zhì),發(fā)生高溫部分熔融(酸化)現(xiàn)象,形成基體加脈體的特殊變質(zhì)巖石。對比;侵入巖和混合巖都為高溫熔融態(tài)物質(zhì)沿裂隙運移并在其中冷凝結晶而成;而侵入巖屬于火成巖,混合巖為過渡性巖類,發(fā)生的溫度低于侵入巖,屬于變質(zhì)巖。20101. 輝石;單晶體為短柱狀,橫切面為正八邊形,集合體為粒狀,綠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澤,硬度5.5-6,發(fā)育平行柱狀方向的兩組解理,解理夾角為87.角閃石;單晶體較常見長柱狀,橫切面呈六邊形,集合體常呈纖維狀,綠黑色或

18、黑色,玻璃光澤,硬度5-6,發(fā)育平行柱狀方向的兩組解理,解理夾角56.對比;二者都為碳鹽酸礦物,顏色光澤相同都有兩組解理。而前者單晶短柱狀,橫切面正八邊形,集合體為粒狀,解理夾角87.后者單晶長柱狀,橫切面六邊形,集合體纖維狀,解理夾角56相區(qū)別。2.碳酸鈣沉積補償線:碳酸鈣全部溶解不能沉淀的深度,其深度>4500-5000米。安山巖線;環(huán)太平洋大陸及島嶼為安山巖,大洋內(nèi)部為玄武巖,二者界線稱安山巖線。對比;前者深度線以上有碳酸鈣沉積以下則沒有,研究對象為碳酸鹽巖,后者線以外為安山巖,以內(nèi)為玄武巖,研究對象為火山巖分布。3. 浪基面;在深度達1/2波長時,波浪運動幾乎停止,這一深度界面稱

19、為浪基面。波切臺;由于海蝕崖及下部新的海蝕崖連續(xù)形成的反復作用,使海蝕崖不斷向陸地方向節(jié)節(jié)后退,海岸帶不斷展寬,結果海蝕崖底部至低潮線之間形成形成一個向海洋方向傾斜的水平面,稱之。波筑臺;崩塌的碎屑在水下堆積而成的水平臺稱之。對比;浪基面為波浪作用的最大深度界面,波切臺為海蝕平臺底部至低潮線形成的一個平面。波切臺是剝蝕作用形成的,波筑臺則由剝蝕的碎屑堆積形成。4.羊背石;突起于冰床上堅硬的基巖遭受刨蝕后,變成低緩的橢圓形小丘,外形似羊背稱之。鼓丘;分布在終磧堤內(nèi)緣,由冰磧物組成的一系列平行長條狀高地。蛇形丘;在冰川作用下冰川底部融化隧道中冰磧物被沖刷,搬運,堆積而成的礫石粗砂高地。羊背石由基巖

20、遭受刨蝕作用而成,鼓丘由冰磧物堆積而成,二者長軸均與冰流方向一致,都是迎流坡陡,背流坡緩。蛇形丘由冰磧物經(jīng)冰融改造而成分選磨圓,成層性可能較鼓丘好。5. 球狀分化;小巖塊的邊緣和隅角從多個方向受到溫度和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最先被破壞且破壞深度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漸圓化,變成球形和橢球形,稱之。球狀構造;巖石中礦物圍繞某些中心呈同心層分布,外形呈橢圓狀一種構造。對比;二者外形都是橢圓或球狀,前者是以化學風化作用為主導而成塊狀均粒的花崗巖,閃長巖,輝長巖及厚層砂巖普遍發(fā)育。后者各層圈的礦物呈放射狀分布,系巖漿中某些成分脈動式過飽和結晶形成,多發(fā)育在輝長巖和閃長巖中。6.地質(zhì)年代單位;地質(zhì)歷史時期

21、,把相對地質(zhì)年代劃分成大小不同的時間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宙-代-紀-世。年代地層單位:各級地質(zhì)年代單位內(nèi)形成的地層,從大到小依次是宇-界-系-統(tǒng)。對比;前者為時間概念,后者為地層概念,二者有對應關系。7.變晶結構;原巖發(fā)生重結晶或交代作用形成新礦物的結構稱之。變余結構;變質(zhì)程度不深時殘留的原巖結構。對比;二者均為原巖在固態(tài)經(jīng)由變質(zhì)作用形成的結構。而前者礦物形成長大,晶粒相互緊密嵌合,意味著火成巖和沉積巖特有的非晶質(zhì)結構,碎屑結構及生物骨架結構消失,后者變質(zhì)程度不深殘留原巖的結構。8.韌性剪切帶;由高度應變過的巖石構成的線性變質(zhì)變形帶。斷裂帶;亦稱斷層帶,由主斷層面,兩側破碎的巖塊以及若干次級斷

22、層或破裂面組成的地帶。對比;前者從該帶一側到另一側,巖石被扭曲,兩側巖塊發(fā)生明顯的剪切位移,但無明顯斷面,透入性構造貫穿全帶(拉伸線理,剪切面理組構),形成糜棱巖。后者在靠近主段層面附近發(fā)育有構造巖,以主段層面向兩側擴散,一般依次出現(xiàn)斷層泥,斷層角礫巖,碎裂巖等,斷層帶以外為完整巖石。9. 似斑狀結構;基質(zhì)為顯晶質(zhì),且基質(zhì)與斑晶成分相同者稱之。斑狀結構:斑晶顆粒粗大,晶形完整,基質(zhì)為隱晶質(zhì)的不等粒結構稱之。對比;二者均為火成巖中不等粒結構,前者前者反應穩(wěn)定緩慢結晶環(huán)境,結晶良好可過渡為等粒結構,多為侵入巖中發(fā)育的構造。后者反映快速冷凝的結晶環(huán)境多為熔巖發(fā)育的構造。10. 鬢刺結構;在大的橄欖石

23、晶體中發(fā)育大量裂縫,所有裂縫均被細小的橄欖石及輝石骸晶充填,所形成的結構稱之。紋象結構;在鉀長石(微斜長石或正長石)晶體內(nèi)鑲嵌有許多有一定規(guī)律排列且具有一定外形(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的結構稱之。對比;前者在纖維鏡下橄欖石骸晶形如草捆狀聚集在一起,說明熔巖冷凝速度較快,科馬提巖典型的構造。后者在正交偏光鏡下細小石英嵌晶同時消光,成因是石英長石二組分共結點時同時結晶形成,多出現(xiàn)在酸性侵入巖中。20111.河流下蝕與溯源侵蝕河流下蝕:使河床加深的作用。溯源侵蝕:朝源頭加長的侵蝕。對比:侵蝕面下降,會發(fā)生下蝕、溯源侵蝕。溯蝕、下蝕總是相伴而生,下蝕必導致溯蝕。下蝕使河床加深,溯源侵蝕使河流變大、變長,

24、并且把許多支流連成一片。2.轉換段層與平移斷層轉換段層:相鄰板塊剪切錯動,但不產(chǎn)生增生與消亡的一種特殊海底斷層。平移斷層:被斷巖塊沿斷層面作水平滑動,斷層面常近于直立。根據(jù)相對滑動方向,平移斷層分為左旋與右旋兩類;觀察者位于斷層一側,對側向左滑動者稱為左旋,對側向右滑動者稱為右旋。對比:轉換斷層只有轉換點bc之間產(chǎn)生剪切,有地震。過轉換點bc,無剪切,與洋脊錯開同向。bc斷層動向與洋脊錯開方向相反。擴張速度相同,bc不會變大。洋脊的錯開是由擴張速率差異造成。平移斷層沿斷面兩側巖塊均發(fā)生剪切錯動。 3.傾斜褶皺與傾伏褶皺傾斜褶皺:軸面傾斜,兩翼巖層傾向相反,傾角不等。傾伏褶皺:褶曲樞紐向一端傾伏

25、,兩翼巖層走向發(fā)生弧形合圍。對背斜來說,合圍的尖端指向樞紐的傾伏方向;對向斜來說,合圍的開口方向指向樞紐的傾伏方向。對比:傾斜褶皺根據(jù)軸面產(chǎn)狀劃分。傾伏褶皺根據(jù)樞紐產(chǎn)狀劃分。12年名詞解釋1. 解理:晶體受到應力作用而超過彈性極限時,沿著晶格中特定的面網(wǎng)方向發(fā)生破裂的固有屬性節(jié)理:在地質(zhì)作用下,巖塊發(fā)生一系列規(guī)則的破裂,但破裂面兩側巖塊沒有發(fā)生明顯的位移,此破裂面成為節(jié)理異同:兩則都可由在應力作用下發(fā)生破裂,但是形成的機理卻截然不同,解理相對晶體而言,解理是晶體的固有屬性,對某種可產(chǎn)生解理的晶體而言,解理的組數(shù)和方向都是確定的;而節(jié)理是相對巖石而言,其破裂面的方向、組數(shù)是應力性質(zhì)和巖性等綜合作

26、用的結果,不是巖石固有屬性。2 輝石:屬鏈狀結構硅酸鹽,一系列具有輝石型單鏈結構而化學組成不盡相同的一系列礦物組成一個輝石族。角閃石:屬鏈狀結構硅酸鹽,一系列具有閃石型雙鏈結構而化學組成不盡相同的一系列礦物組成一個角閃石族。異同:兩則都不是一種礦物而是一系列礦物構成的族,都屬鏈狀結構,在顏色、光澤、硬度等物理性質(zhì)上都極為相似。但是輝石屬單鏈結構,結構中不含水,通常情況下單晶體發(fā)育成短柱狀且橫切面呈八邊形發(fā)育兩組清晰的柱面解理,解理交角為87°;角閃石屬雙鏈結構,結構中含有結構水,形成的溫壓都較輝石低,通常發(fā)育成長柱狀且橫切面呈六邊形,發(fā)育兩組清晰的柱面解理,解理交角為56°

27、3 捕虜體 頂垂體4 結核構造:指沉積巖中某種成分的物質(zhì)聚集而成的團塊。 球狀風化構造:幾組節(jié)理將巖體分割成眾多多面體小塊,小巖塊的邊緣和隅角最先被破壞且破壞深度較大,久而久之,棱角逐漸圓化變成變成圓形或球形。異同:兩者都可具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形態(tài),但是兩者在成因、分布、成分等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結核構造只是針對沉積巖而言,而且成分與周圍巖石不同,具有結核構造的結核可與沉積巖同時形成也可在沉積巖形成以后由由物質(zhì)凝聚而成,可分布在地面也可分布在地下一定深度的巖體內(nèi);球狀風化是節(jié)理和風化作用共同控制的,與周圍巖石成分一致,不僅沉積巖可具有球狀風化構造,巖漿巖和變質(zhì)巖中亦有分布,一般形成于地表。5 生

28、物地層單位 :是以所含生物化石或生物特征的一致性作為依據(jù)劃分的地層單位。巖石地層單位:根據(jù)地層的巖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將地層分層,建立起的地層系統(tǒng)和層序,這樣劃分的地層單位稱為巖石地層單位。異同:生物地層單位和巖石地層單位都是劃分地層的方法;但是兩者又不同,有時兩者的界限一致有時兩者的則互相穿越。6大洋地殼:主要有基性和超基性巖構成,位于大洋盆地之下,特點是地殼薄而致密,缺乏花崗巖層。 大陸地殼:覆蓋地球表面45%,主要表現(xiàn)為大陸、邊緣海以及較小的淺海。異同:組成兩則都是由各種火成巖和變質(zhì)巖以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沉積巖、沉積物組成,兩則的根本差別在于:洋殼的厚度小,沉積物薄,主要由玄武橄欖

29、巖組成,密度大,構造簡單;而大陸地殼厚度大,成分接近火成巖,其下相當于基性麻粒巖,上地殼相當于花崗巖,密度相對較小,巖石地址年齡可相差非常懸殊,構造特征相對簡單。7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 量,為地震的基本參數(shù),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震相的振幅來獲取的。 烈度:地震對地面的破壞程度。異同:兩者都是地震中衡量地震破壞性的指標,但是震級以地震釋放的能量為依據(jù);烈度以地震對地面的破壞程度為依據(jù),同一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是烈度隨著地震和震源的距離的不同而不同,同一地震震源越淺,烈度越高。8 物理風化:地表巖石在外力(大氣、水、生物)作用 下發(fā)生的機械破碎作用或化學分解作用。 差異風化:抗風化能力不同的巖石共同在一起,抗風化能力強的突出,抗風化能力弱的凹入稱為差異風化。異同:物理風化是風化作用的一種類型,表征各種因素會巖石碎屑的改造并且不改變其化學成分也不形成新礦物的過程;差異風化是各種風化類型對抗風化能力不同的巖石的改造過程,可由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引起,也可由其共同作用形成,在差異風化的過程中可引起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的改變。9 活動大路邊緣 :又稱主動大陸邊緣,是洋陸聚集,大洋板塊向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