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_第1頁
肝豆狀核變性_第2頁
肝豆狀核變性_第3頁
肝豆狀核變性_第4頁
肝豆狀核變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肝 豆 狀 核 變 性.2.3 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稱為Wilson?。╓ilson Disease,WD)。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性疾病,以銅代謝障礙引起的肝硬化、基底節(jié)損害為主的腦變性疾病為特點,對肝豆狀核變性發(fā)病機制的認識已深入到分子水平。WD的世界范圍發(fā)病率為1/30 0001/100 000,致病基因攜帶者約為1/90。本病在中國較多見。WD好發(fā)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當治療將會致殘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數(shù)幾種可治的神經(jīng)遺傳病之一,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肝豆狀核變性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

2、ion).4正常人每日自腸道攝取少量的銅,銅在血中先與白蛋白疏松結合,在肝細胞中銅與2-球蛋白牢固結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銅藍蛋白。循環(huán)中90%的銅與銅藍蛋白結合,銅作為輔基參與多種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銅在各臟器中形成各種特異的銅-蛋白組合體,剩余的銅通過膽汁、尿和汗液排出。肝豆狀核變性,致病基因為ATP7B,定位于染色體13q14.3,編碼銅轉運P型AP酶,ATPTB基因突變導致ATP酶功能減弱或消失,引起血清銅藍蛋白(CP)合成減少以及膽道排銅障礙。蓄積在體內的銅離子在肝、鬧、腎、角膜處沉積,從而引起進行性的加重肝硬化,錐體外系癥狀、精神癥狀、腎損害及角膜色素環(huán).5WD基因ATP7B定位于13

3、q14.3,80kb,21外顯子/20內含子,1411aa,細胞膜銅轉運P型-ATP酶。WD蛋白是重金屬轉運P型-ATP酶家族中的一員,具有高度的進化保守性,主要分布在肝臟和腎臟中。迄今為止,WD基因突變類型超過200種,其中大多數(shù)是錯義突變或無義突變,其中東方人群的突變熱區(qū)為8號外顯子,主要是Arg778Leu和Arg778Gly;而西方人的突變熱區(qū)是14號外顯子,為His1069Gln。.6.71.肝臟 肝臟表面和切片均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或假小葉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肝小葉由于銅沉積而呈棕黃色。.82.腦紋狀體的殼核和蒼白球。并可廣泛累及大腦的灰質和白質、尾狀核、丘腦、小腦及脊髓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4、的各個部分。形態(tài)學:大腦半球有不同程度萎縮,殼核和蒼白球的體積縮小,軟化及空腔形成。組織學:病變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數(shù)目減少、退變、壞死,神經(jīng)膠制裁細胞大量增生、體積增大,嚴重者可見繼發(fā)性脫髓鞘反應。.93.腎臟銅在近曲小管沉著,顯示腎小管脂肪變性和水樣變性。4.角膜銅沉著在角膜后Descemet膜的周圍形成棕綠色的色素沉著,稱Kayser-Fleischer環(huán)。.10.11本病大多在1025歲間出現(xiàn)癥狀,男稍多于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緩漸,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肝型:肝病首發(fā),平均年齡為11.4歲;腦型:腦癥狀首發(fā)。平均年齡18.9歲;精神型:平均年齡2025歲;晚發(fā)型在4060歲發(fā)病。其它

5、:少數(shù)病例以急性溶血性貧血、皮下出血、軟骨病、關節(jié)炎、肌痛、皮膚色素沉著為首發(fā)癥狀。.12肝型肝型持續(xù)性血清轉氨酶增高;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償或失代償);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貧血)。.13腦型腦型帕金森綜合癥;運動障礙:扭轉痙攣、手足徐動、舞蹈癥狀、步態(tài)異常、共濟失調等;口-下頜肌張力障礙:流涎、講話困難、聲音低沉、吞咽障礙等;精神癥狀。.14其他類型其他類型以腎損害、骨關節(jié)肌肉損害、溶血性貧血及角膜色素環(huán)為主。以上各型的組合。混合型混合型.15角膜色素環(huán)(K-F環(huán)) 角膜邊緣可見寬約2-3mm左右的棕黃或綠褐色色素環(huán),用裂隙燈檢查可見細微的色素顆粒沉積,為本病重要體征,一般

6、于7歲之后可見。.16.171.血清銅藍蛋白血清銅藍蛋白2.非銅藍蛋白血清銅非銅藍蛋白血清銅3.尿銅尿銅4.肝銅肝銅5.放射性核素銅滲入試驗放射性核素銅滲入試驗.18頭顱頭顱MRI檢查檢查:異常信號常見于基底節(jié),其次在丘腦、腦干和齒狀核,T1加權像見病變部多表現(xiàn)為低信號和稍低信號,T2加權像和質子密度像則多表現(xiàn)為高信號。病灶雙側對稱為其特點。顱腦顱腦CT檢查檢查:雙側豆狀核區(qū)可見異常低密度影,尾狀核頭部、小腦齒狀核部位及腦干內也可有密度減低區(qū),大腦皮層和小腦可示萎縮性改變。.21.221.診斷依據(jù) 臨床上主要依據(jù):肝病史、肝病征或椎體外系病征;血清CP顯著降低和(或)肝銅增高;角膜K-F環(huán);陽

7、性家族史等四條進行診斷。符合或可確診WD;符合極可能為不典型的WD;符合極可能為癥狀前WD;如符合4條中的2條很可能是WD。.232.鑒別診斷 本病須與震顫麻痹、舞蹈病、扭轉痙攣、手足徐動癥及肝性腦病等相鑒別。后者臨床表現(xiàn)可與肝豆狀核變性相似,但發(fā)病年齡較晚,伴原發(fā)肝病,無家族史銅代謝障礙的相應表現(xiàn)。.24避免食用含銅量高的食物如甲殼魚類、堅果類、巧克力、瘦肉、豬肝、羊肉等。禁用黽板、鱉甲、珍珠、牧蠣、僵蠶、地龍等高銅藥物。D-青霉胺。應長期服用,每日20-30mg/kg,分34次于飯前半小時口服。三乙基四胺。對青霉胺有不良反應時可改服本藥,長期應用可致鐵缺乏。二巰基丙醇硫酸鋅肌強直: 可服用抗膽堿能藥物如安坦;震顫或強直明顯者可用左旋多巴或復方多巴興奮激動: 安定類或鎮(zhèn)靜藥物;精神癥狀明顯可用抗精神病藥物白細胞減少: 可用利血生、鯊肝醇、維生素B4;如有溶血發(fā)作時,可用腎上腺皮激素或血漿替換療法。保肝治療。對有明顯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可延長存活期。2.使用驅銅劑使用驅銅劑3.對癥治療對癥治療1.低銅高蛋白飲食。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