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與本字_第1頁
通假字與本字_第2頁
通假字與本字_第3頁
通假字與本字_第4頁
通假字與本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通假字與本字例句出處“坐”通“座”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鄭人買履“反”同“返”反歸去之。鄭人買履“闕”同“缺”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山峽“伏”通“服”人皆伏其精練夢溪筆談-夢天寺木塔“負”通“伏”于是燕王負斧質(zhì),之闕下謝罪漢書-文三壬傳“說”通“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止”通“只”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強”通“僵”昂首觀之,項之為強幼時記趣“邱”通“丘”以土礫凸著為邱幼時記趣“女”同“汝”悔女知之乎?論語“隴”通“壟”小麥覆隴黃觀刈麥“為”同“謂”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帖”通“貼”對鏡帖花黃木蘭詩“火”通“伙”出門看火伴木蘭詩“熙”通“嬉”圣人非所與熙人,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曾”通“

2、層”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望岳“祗”通“只”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食”通“飼”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見”通“現(xiàn)”刀美不外見馬說“邪”通“耶”其真無嗎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板”通“版”活板活板“已”通“以”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詘”通“屈”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衡”通“橫”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簡”通“揀”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核舟記“攀”通“扳”右手攀右趾核舟記“裁”通“才”裁如星點山市“支”通“肢”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夷”通“怡”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爾”通“耳”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畔”通“叛”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

3、助,失道寡助“唱”通“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以”通“已”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指”通“旨”卜者知其指意陳涉世家“轉(zhuǎn)”通“囀”蟬則千轉(zhuǎn)無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屬”通“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具”通“俱”百廢具興岳陽樓記“辟”通“避”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孟子-魚我所欲也“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亡”通“無”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已”通“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共”通“供”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知”通“智”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句”通“勾”句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勾踐滅吳“帥”通“率”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勾踐滅吳“

4、取”通“娶”令壯者無取老婦勾踐滅吳“免”通“娩”將免者以告,公令醫(yī)守之勾踐滅吳“政”通“征”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勾踐滅吳“摩厲”通“磨礪”而摩厲亡于義勾踐滅吳“有”通“又”衣水犀之甲億有三千勾踐滅吳“孰”同“熟”徐公來,孰視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耆”通“嗜”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觸龍說趙太后“反”同“返”必勿使反觸龍說趙太后“?!蓖跋 秉壣#H爾,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同“暮”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無”通“毋”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頒”同“斑”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國也“涂”同“途”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生”通“性”

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辯”同“辨”兩涘諸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從”通“縱”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景”同“影”贏糧而景從過秦論“距”通“拒”距關(guān)鴻門宴“內(nèi)”通“納”毋內(nèi)諸侯鴻門宴“要”同“邀”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趣”通“趨”趣舍萬殊蘭亭集序“由”通“猶”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蘭亭集序“而”通“爾”早繅而緒種樹郭橐駝傳“振”通“震”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儼”通“嚴”儼驂騑于上路滕王閣序“銷”通“消”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滕王閣序“機”通“幾”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滕王閣序“受”通“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

6、解惑也師說“不”通“否”或師焉,或否焉師說“厭”通“饜”暴秦之欲無厭六國論“當”通“倘”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父”通“甫”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函胡”同“含糊”南聲函胡,北音清越石鐘山記“莫”同“暮”至莫夜月明石鐘山記“貲”同“資”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曷”通“何”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采”同“彩”須臾成五采登泰山記“圜”通“圓”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記“匪”通“非”匪來貿(mào)絲衛(wèi)風·氓“于”通“吁”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衛(wèi)風·氓“說”通“脫”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衛(wèi)風·氓“泮”通“畔”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衛(wèi)風·氓“歸”通“饋”自牧歸荑,詢

7、美且異邶風·靜女“錯”通“措”湎規(guī)矩而改錯離騷“離”通“罹”進不入以離憂兮離騷“道”通“導”來吾道夫先路也離騷“簾”通“奩”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孔雀東南飛“紉”通“韌”蒲葦紉如絲孔雀東南飛“垂”通“陲”揚聲沙漠垂白馬篇“狡”通“嬌”狡捷過猿猱白馬篇“中”通“衷”不得中顧私白馬篇“尊”通“樽”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閔”通“憫”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陳情表“零丁”通“伶仃”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陳情表“蓐”通“褥”常在床蓐陳情表“羞”通“饈”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祭十二朗文“世”通“逝皆不幸早世祭十二朗文“斂”通“殮”斂不憑其棺祭十二朗文“馮”通“憑”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紐”

8、通“扭”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cè)右偏竇娥冤“突”通“涂”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竇娥冤“那”通“哪”那有這等話說竇娥冤“每”通“們”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竇娥冤“卻”通“恰”卻告了相思回避長亭送別“閣”通“擱”閣淚汪汪不趕垂長亭送別“綽”通“戳”這招風嘴把香頭來綽疤閨墊“冥”通“溟”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逍遙游“知”通“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遙游“辯”通“辨”此小大之辯也逍遙游“而”通“耐”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逍遙游“辯”通“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逍遙游“闔”通“合”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虎丘記“直”通“值”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裁”通“才”手裁舉,則又趨忽而躍促織“翼”通“翌”翼日進宰,宰

9、見其小,怒呵成促織“饗”通“享”饗德懷恩促織“沽”通“酤”徑須沽取對君酌將進酒“耶”通“爺”耶娘妻子走相送兵車行“刑”通“型”刑于寡妻齊桓晉文之事“蓋”通“盍蓋亦反其本也齊桓晉文之事“田”通“畋”今王田獵于此莊暴見孟子“由”通“猶”民歸之,由水之歸下也孟子見梁襄王“施”通“迤”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孟子.離婁下“剔”通“剃”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報任安書“槍”通“搶”見獄吏則頭槍地報任安書“罔”通“網(wǎng)”及罪至罔加報任安書“摩”通“磨”古者富貴而名摩滅報任安書“底”通“抵”大底圣賢發(fā)憤直之所為作也報任安書“失”通“佚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報任安書“責”通“債”則仆償前辱之責報任安書“不”通“否”秦王以十

10、五城請易寡人之壁,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庭”通“廷”拜送書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案”通“按”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繆”通“穆”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廉頗藺相如列傳“指”通“旨”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屈原列傳“濯”通“濁”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傳“質(zhì)”通“贄”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決”通“塊”辭決而行信陵君竊符救趙“鄉(xiāng)”通“向”北鄉(xiāng)自剄信陵君竊符救趙“沒”通“冒”沒死以聞觸龍說趙太后“縣”通“懸”胡瞻爾庭有縣特兮伐檀“干”通“岸”置之河之干兮伐檀“屈”通“缺”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齊”通“劑”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信”通“伸”孤不度德量力,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還”通“旋”居十日,

11、扁鵲見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見”通“現(xiàn)”橫河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識”通“志”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記王忠肅公翱事“炎”通“焰”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衡”通“橫”有勇力者聚徒而蘅擊論積貯疏“錄”通“碌”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薦“還”通“環(huán)”秦王還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為荊軻刺秦王“振”通“震”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荊軻刺秦王“陽”通“佯”皆陽應曰:“諾”記王忠肅公翱事“陵”通“凌”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灌”通“盥”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逝”通“誓”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文言虛詞用法十八個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12、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虛詞是“實詞”的對稱。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jù)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fā)生關(guān)系,發(fā)生什么樣的關(guān)系,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見“中學教學語法系統(tǒng)提要試用”)。副詞能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不能修飾名詞。介詞不能單獨充當謂語;經(jīng)常附著在名詞、代詞、動詞前邊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有些介詞可附著在動詞后構(gòu)成一個整體,相當于一個動詞。古虛詞是在漢語中沒有實際意義的字,其中一部分相當于現(xiàn)代的虛詞。虛詞不能獨立成句,只有配合實詞來完成語法結(jié)構(gòu)。虛詞對實詞有協(xié)助作用,這類詞包含介、連、助、嘆、副、象聲六大類。虛詞在聯(lián)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13、,有的聯(lián)只因一虛詞之差,便謬之千里。巧妙運用虛詞,可使聯(lián)句增色,情趣斐然。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shù)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guān)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的“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頻繁,而且它的解釋也相當靈活。主要常用的虛詞有:之、其、于、以、而、則、乃、若、且、者、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雖、雖然、然而、然則、也。矣、乎

14、、哉、焉、耳等。18個虛詞的用法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一、用作連詞??蛇B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15、”。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二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三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2、“以”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表示動作

16、、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遙游)斧斤以時入山林。(寡人之于國也)(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寡人之于國也)(三)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如:罰所及,則無以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四)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

17、可譯為“率領(lǐng)”“帶領(lǐng)”。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二、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一)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二)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如:引壺觴以自酌。(歸去來兮辭)(三)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如: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季氏將伐顓臾)(四)表示因果

18、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五)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來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三、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3、“于”字主要的用法:“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一)、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從”“自”“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如: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于其身也,

19、則恥師焉(師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二)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良曰:“長于臣。”(鴻門宴)(三)、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師說)(四)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勾踐滅吳)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例如

20、: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捕蛇者說)4、“為”字主要的用法:“為”在文言中經(jīng)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一、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勺g為“向”“對”等。例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勺g為“替”“給”等。例如:公為我獻之。(鴻門宴)(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例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勺g為“為了”“為著”。如:媼之送燕

21、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六)表示被動關(guān)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盀椤彼M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例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欓T宴)二、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勺g為“呢?”例如:如今人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5、“其”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一)第三人稱代詞??纱恕⒋挛?,用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她)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如: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踐滅吳)(二)第三

22、人稱。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或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寫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我(自己)”。如: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四)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二、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如: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師說)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其有敢不盡力

23、者乎?(勾踐滅吳)三、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shè))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6、“則”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guān)系。(一)表示承接關(guān)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二)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shè)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

24、設(shè)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于“那么”“就”。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三)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不是表示兩詞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就”,或不譯。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四)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二、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如:此則岳陽樓之

25、大觀也。(岳陽樓記)7、“所”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助詞。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八弊纸Y(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如:二、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三、復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文中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如: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8、“且”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連詞。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如:晉

26、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二、用作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9、“莫”字主要的用法:用作無指定代詞,充當主語。(一)代人時,相當于“沒有人”“沒有誰”。如: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五納諫)(二)代物時,相當于“沒有什么”。如:二、用作否定副詞。(一)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表示否定,相當于“不”。如:(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勸戒或禁止,相當于“不要”“不能”。如:10、“蓋”字主要的用法:

27、一、用作副詞?!吧w”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表示這種意思的“蓋”也有用于句中的。)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氏將伐顓臾)一、用作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11、“然”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連詞,主要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可是”“但是”。如: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鴻門宴)“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zhuǎn)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如: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

28、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然”還常和“則”結(jié)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單譯為“那么”。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代詞。相當于口語中“這樣”“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三、用作助詞,又分兩種情況。(一)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相當于口語中“地”。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二)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

29、然。(逍遙游)四、“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的“是的”“對的”相似?;蛘弑硎举澇?、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如:(觸龍曰)“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觸龍說趙太后)成然之。(促織)“雖”字主要的用法“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一、用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shè),然后轉(zhuǎn)入正意,可譯為“即使”。如: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二、用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事實,下面再轉(zhuǎn)入正意。可譯為“雖然”。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ㄖG太宗十思疏)12、復音虛詞“雖然”字主要的用法:現(xiàn)代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

30、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zhuǎn)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jié)合在一起,有承上轉(zhuǎn)下的作用,相當于“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如: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13、“乃”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于是”“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如:王曰:“善?!蹦讼铝睿ㄠu忌諷齊王納諫)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一、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

31、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二、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如: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三、“乃”有時還可作連詞用,釋為“如果”“至于”等。14、“既”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完結(jié),可譯為“以后”“已經(jīng)”“完全”等,有時“既已”連用,可譯為“已經(jīng)之后”;也可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時間以后,發(fā)生了某事,可譯為“不久”,有時“既而”連用,意義不變。如: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燭之武退秦師)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過秦論)二、用作連詞,連接詞與詞、分句與分句,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

32、的事實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論。常和“且”“則”“又”等詞前后呼應。如: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15、“即”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連詞。有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讓步,可譯為“即使”“縱使”;或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假如”。如: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與妻書)一、用作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前后兩件事緊相銜接,或表示兩種情況緊相聯(lián)系??勺g為“立即”“馬上”“就”等。如:(樊)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二、用在判斷句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如:水旱疾疫,即天地調(diào)劑之法也。(治平篇)16、“之”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33、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如: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揉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二、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或補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或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的”或“得”,有的可不譯。如: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

34、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熣f)(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17、“何”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疑問代詞。(一)單獨作謂語,問原因,且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二)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如:大王來何操?(鴻

35、門宴)(三)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副詞。(一)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婀賯餍颍┤鸵籼撛~“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18、“因”字

36、主要的用法:一、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如: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二、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如: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鴻門宴)會意字會意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jù)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gòu)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是會意字。 分類:異體會意字用不同的字組成。如“武”,從戈從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腳,表示人拿著武器走,有征伐或顯示武力的意思。同體會意字用相同的字組成。如“從”字

37、是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向前走,表示跟從?!氨取保硎緝扇私咏⒘?。特點會意是為了補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義;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強.說文解字收會意字1167個,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用會意的方法創(chuàng)造簡體漢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塵、國、”等。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而的,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交叉錯綜,這就是會意字之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組合為“林、森”,“木”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析、相、采、困”等。因為會意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的會合,所以可以表示許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難以表示的意義。 會意字大全 臨乂乎乍喬乖乘與丈無東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