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級上冊 全冊全套精選試卷易錯題(Word版 含答案)一. 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易錯壓軸題提優(yōu)(難)1.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丁戊(1) 圖甲中,杠桿靜止時處于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移。(2) 如圖乙所示,在A點掛2個重力均為0.5N的鉤碼,在8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宜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NO(3) 如圖丙,保持力點所掛舷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從位置轉到b位 置,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在此過程中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變

2、化情況是A. 一直變小B. 一直變大C. 一直不變D.先變小后變大(4) 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過一泄角度,如圖丁所示,此過程中,拉力的力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0(5)若要使圖丁狀態(tài)下的彈簧測力計讀數減小,可將彈簧測力訃繞B點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小角度。(6)小華用如圖戊裝宜進行探究,發(fā)現總是無法得到教材上所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其原因是O(刀小明用如圖戊所示的實驗裝巻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 在杠桿力處,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鉤碼上升的高度為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F,

3、其移動的距離為s,則杠桿的機械效率O= (用題中字母表示)。若將鉤碼移動到3點,仍將它勻速提升h的髙度,貝IJ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尸 (選填“二”或“<,)Ft杠桿此時的機械效率rf (選擇“>”、“二”或“<”)O【答案】平衡 左1.5 C變小 不變 順時針 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Gh×100% > >FS【解析】【分析】【詳解】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動狀態(tài)都為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所以,圖甲中實驗前沒掛鉤 碼時,杠桿處于靜止的平衡狀態(tài)。(2)由于杠桿左端上翹,調節(jié)時重心應向左移動,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使杠桿 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在刻度

4、線A處掛兩個鉤碼,在刻度線B處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訃豎直向下 拉杠桿,杠桿在水平位宜時,每個鉤碼為G=0.5N,每小格為(,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 道,即2G×3L=F×2L2X0.5NX3LFX2 厶解得F=1.5N(3)4將測力計繞B點從位置轉動到b位宜過程中,鉤碼的重力不變,其力臂04不變, 即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由于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 道,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也是不變的。故選C。(4)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 慢轉過一立角度,如圖丁所示,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鉤碼對杠桿拉力 的

5、力臂也變小,但是根據三角形的相似性,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不變的,所以拉力大 小不變。(5)7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知道,要使彈簧測力計讀數減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需要增 大動力臂,當彈簧測力計與杠桿垂直時,動力臂最長,拉力最小,所以需要將彈簧測力計順時針轉動。(6) 利用如圖戊所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 影響。(7)9由知道,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在杠桿&處時,杠桿的機械效率10由圖示知道,將鉤碼移動到B點時,阻力和動力臂都不變,阻力臂增大,由FXlX = F2I2 知道,動力將增大,即Ff >FX將鉤碼移至B點,提升相同高度,有用功相同,彈簧測

6、力計豎直移動的距離不同,B點、 時杠桿上上升的高度小些,做的額外功小些,所以機械效率變大,即n,>n2. 小明想測量常見的兩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1) 他先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 表:次數鉤碼總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測力計示數F/N測力計移動距離Slm機械效率率140.11.80.3260.12.40.383%340.11.40.557%440.21.41.057% 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盡量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 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保留整數),第4次實驗是用圖做的(選填%M . “b"或 “C” )

7、; 分析第3次實驗數據可得結論:;(2)接著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O為支點(支點 處的摩擦不計)。 他先將2只鉤碼懸掛在B點,在&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拉力為機械效 率為 然后他將這2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髙度與第一次相同,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將(選填”或“<”)氐拓展對比杠桿實驗的第兩步,判斷第步中杠桿的機械效率“2如何變化并說明理由【答案】勻速74% C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 械效率越小 > 見詳解【解析】【分析】【詳解】測繩端拉力F時,應盡量

8、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l go% = WiXIO0% =上土“巴-XloO% = 74% WUFS1.8N×0.3m第4次實驗,鉤碼上升的髙度為0.2m,測力計移動距離為1.0mo則繩子股數為= =Lom=5h 0.2m第4次實驗是用圖C做的。4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提升重物相同,但第1次實驗,應用圖個動滑輪的滑輪 組進行試驗,第3次實驗,應用圖C兩個動滑輪的滑輪組進行試驗,第一次機械效率高于 第3次實驗數據,可得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越重,滑輪組 的機械效率越小鉤碼從B點移動到C點,阻力不變阻力臂變

9、長,彈簧測力計位置不變,動力力臂不 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則f2>f1o"2變大,因為C點被提的髙度相同,克服杠桿自身重力所做的額外功相同,鉤碼提升的 高度增加,有用功變大,根據 = 一巴一× 100%可知02變大。3. 同學們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發(fā)現手中的彈簧測力計損壞了.聰明的小強同學 利用刻度均勻的杠桿和鉤碼(每只重05N)替代彈簧測力訃順利地完成了該實驗。以下是 小強同學的實驗操作,諳你幫他完善該實驗探究。(1)將杠桿安裝在支架上,靜止時如圖1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右”或“左”)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宜平衡;圖k(2)

10、如圖2甲所示,將重2N的物體G掛在&點,兩只鉤碼掛在B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衡:,兩只鉤碼移到C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將物體G部分浸入水中(如圖2乙所示)衡:兩只鉤碼移到D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兩只鉤碼移到E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4)將物體G浸沒于水中(如圖2丙所示),(5)將物體G浸沒于鹽水中(如圖2 丁所示)衡。Iq廠 IZjrrI l l LH1!ED分析與論證:分析比較(2)、(3)、(4)可得:物體G所受浮力大小與有關;分析比較、(5)可得:物體G所受浮力大小與有關;由題中信息計算物體G的體積V=m3,鹽水的密度Q鹽木=kgm ( PA, = 1.0× 1

11、03kgm', g=10Nkg)【答案】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I-OxlO-4 1.125×103【解析】【分析】【詳解】杠桿在如圖1位置平衡后,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右ijj ,yo 步驟(2)、(3)、(4)是讓物體未浸入、部分浸入和浸沒于水中,而鉤碼逐漸靠近支點,說明 物體G所受的浮力逐漸變大,所以可得物體G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步驟是讓物體G分別浸沒在水中和鹽水中,所以比較的是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 系。由步驟及杠桿的平衡條件得(G UrFff)4L=lN4L, (2N-f )4L=1N4LFif=IN由阿基米徳原理有,物體的

12、體積= J 04Pzg 1.0 XIO如圖乙中,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 A同學在緩慢勻速提升時讀數,B同學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然后把測得各個量數值,代入機械效率的公式,計算出機械效率的值,這兩位同學 (選填“A”或“B” )操作是正確的; 按照A同學的測疑方法,測出的拉力F與鉤碼所受重力G的大小關系為F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y; 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苣,是為了?!敬鸢浮緼大于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解析】【分析】(1) 在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還要克服一些機械摩擦,所以要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使 物體上升進行讀數。 kgms ×

13、10Nkg由步驟(5)及杠桿的平衡條件得(2NV ) 4L=1N 3.5£由阿基米徳原理有,鹽水的密度Q鹽水=F 才=1.125N4. 某實驗小組進行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 (如圖甲),再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組裝好滑輪組,并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 始位亂(2) 使用滑輪組時,拉力不僅要克服物體的重力,還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及機械摩擦。(3) 要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測出G、h、F、s,根拯公式77 = -×100%計算。所以需要FS測量鉤碼和禪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詳解】(1) 為了測量滑輪組提升物體時的機械效

14、率,所以需在緩慢勻速提升時讀數,則A 同學操作正確。(2) 2由圖知,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則F =馬,但其成立的條件是不考慮機械自 重和摩擦,若考慮的話拉力F大于耳。(3) 為了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藹,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應分別記下鉤碼和 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匚5某實驗小組進行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 (如圖甲),再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組裝好滑輪組,并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 始位置。 圖甲 圖乙(1)圖乙中,小,求出的總功偏小,而有用功不變,根據Xlo0%可知,A同學測量滑輪組機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幾A冋學在緩慢勻速提升時讀數,B同

15、學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那么A同學測雖:滑輪組機械效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同學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2) 按照A同學的測量方法,測出的拉力F與鉤碼所受重力G的大小關系為F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G:3(3) 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苣,是為了-J【答案】小于 大于 測物體上升的高度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解析】【詳解】(1)1實驗中,應該沿豎直方向緩慢勻速提升物體上升,這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測力計示 數等于拉力大小,若在彈簧測力汁靜止時讀數,則沒有測量出機械之間的摩擦,測量值偏械效率小于B同學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2從圖乙可以看到,托著動滑輪

16、的繩子有三條,如果不計摩擦和繩子重及動滑輪的重 力,拉力F = ;G,但是實際上,這些力是存在的,所以F>-Go3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00% = -×1%FS因為要測量力和S,所以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這是為了測物體上升 的高度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6.小華研究有關杠桿平衡的問題,他在已調Yj水平平衡的杠桿上,用彈簧測力計、鉤碼分 別進行實驗,研究過程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力為動力、鉤碼對杠桿的力為阻力, 鉤碼均相同且位宜保持不變),請你根據實驗情況和測疑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杠桿不平衡(C)杠桿平街紂(1) 由兩圖中動力與動力臂大小間的關系

17、可初步看出:阻力與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大,所用動力越??;(2) 根據四個圖中杠桿的平衡情況與動力、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的關系可知:(a) 當動力、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時,杠桿不能平衡;(b) 當時,杠桿(選填"_定"或"可能”)平衡?!敬鸢浮縜b相同動力、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可能【解析】【詳解】杠桿旳I(b)(1) 觀察a、b兩圖中彈簧秤示數變化情況可知:在杠桿平衡時,當阻力與阻力臂不變 時,阻力和阻力臂乘積不變,動力臂越長,動力越?。?2) (a)2觀察(C)圖中杠桿不能在水平位垃平衡的原因是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 同。(b)34由(a) (b) (d)

18、得,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杠桿可能處于水平位置 平衡。7.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 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物重G/N物體上升的高度 h/cm測力計的示數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1251152451.7173652.415(1) 在作圖甲中的實驗時要拉動彈簧測力訃;表中有一個數據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據是: 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計算3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并比較,可發(fā)現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有關;(2) 小紅按圖乙組裝滑輪組,也進行3次實驗。 通過實驗,小紅發(fā)現用兩個動滑輪可以更省 (選填“力”或“距離”): 當這

19、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不汁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O【答案】豎直向上勻速17 83.3%提升物體的重力力不相同按圖乙提升相同的重 物時,要克服兩個動滑輪做更多的額外功【解析】【詳解】(1) 在作圖甲中的實驗時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 測力計示數等于拉力大小;甲圖中,繩子的有效段數為=3,故物體上升的髙度h=5Cm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3h=3×5cm=15cm,表中有一個數據的記錄是錯誤的, 錯誤的數據是17: 由表中數據,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3 GJx6

20、N X 0.05m ,心尸 CCrC77. = =:- =× 100% 83.3% ;VKj3 F3si 2.4N×0.15m 同理計算可知,71 66.7%; 1 78.4% :由表中數據知,提升物體的重力越來越 大,機械效率越來越髙,故可發(fā)現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2) 小紅按圖乙組裝滑輪組,也進行3次實驗。 圖乙中,繩子的有效段數為5,故通過實臉,小紅發(fā)現用兩個動滑輪可以更省力: 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不計繩重及摩擦,故克服動滑輪的 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的唯一來源,根據VKl-GhG × 100%=×

21、1 %= -× 100% ,圖乙中兩個動滑輪重力更大,所Gh + GG + G.勸以圖乙的機械效率低,即它們的機械效率不相同。8.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E1 2 戊(1)沒掛鉤碼的杠桿右端低左端髙,要使它在水平位巻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2)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杠桿左邊A處掛了 4個2N的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宜平衡, 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了 6個重0.5N的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程平衡,小明根據這次試驗得出結論“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O小明實驗中的不妥之處是(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保持杠桿水平平衡,把彈簧測力

22、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小明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逐漸變大,拉力變大的原因。(4)圖乙和圖丙中的杠桿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測力訃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F厶和F丙,則F/-F內.(選填”、“=”或,設杠桿質地均勻,支點恰好在杠桿的重心,不計支點處摩擦)(5)繼續(xù)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如圖丁所示,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B 懸掛總重為G的鉤碼,彈簧測力計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桿緩慢勻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別測岀A、B兩點上升的髙度為加、/72:則杠桿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為(用測疑的物理量符號表示)若只將測力汁的作用點由點A移至C點,0、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髙度,不計摩擦,杠桿的機械效率

23、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如圖戊所示為家庭電路常用的兩種墻壁開關,英按鈕可繞而板內的軸轉動。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為較易損壞,這是因為按動這種開關的較小,按動需要的力較大。【答案】左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可能有偶然性拉力的力臂變短=VT不變F1力臂【解析】【詳解】(1)杠桿的左端髙說明左端輕,因此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2)實驗次數太少可能導致實驗結論錯誤,因此小明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可能有偶然性:(3)當保持杠桿水平平衡,把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動力臂會逐漸減小,阻力和阻 力腎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變大;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升將當杠桿傾斜平衡時,如圖所

24、示:F OEQa OE動力臂是OD,阻力臂是0E,才茹,因為MAEMOCd, 5 = 55.那么F 乙=F內:(5)由題知,在圖丁中,測力計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桿緩慢勻速上 升,用刻度尺分別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為加、h2:Ghl 莎:克服鉤碼重力做的是有用功Wfi=Gh總功是W 6 = Fh1,W杠桿的機械效率為5十LW總將測力計的作用點由點A移至C點,0. 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髙度,這時 有用功和總功都不變,因此機械效率不變:(6)如圖戊所示為家庭電路常用的兩種墻壁開關,其按鈕可繞而板內某軸轉動,圖1中開 關動力臂較小,按動需要的力較大,較易損壞。二. 初三物理第十

25、二章機械能和內能易錯壓軸題提優(yōu)(難)9. 小華騎自行車下坡時,想到一個問題:“從斜面下滑物體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 回家后她找來了小車、停表、刻度尺和充當斜而的木板進行探究,如圖所示。首先對影響 小車下滑快慢的因素做岀以下猜想,猜想一:與小車的質量有關:猜想二:與斜面的髙度有關:猜想三:與斜面的長度有關。(1)根據所學知識,物體下滑時的動能是由重力勢能轉化而來的,而同一物體質量不變,高度越大勢能越大,下滑速度(選填越大或越?。?,斷定猜想二是正確的。(2)為了驗證猜想一,小華設汁的方案是在小車內放置不同數量的鉤碼,分別從髙度相同 的同一斜而的頂端由靜止釋放,用停表測出小車由頂端下滑到底端的

26、時間小華測量的結 果如下表,她懷疑第三次測量錯誤,這時她想起釋放時推了一下小車,對此她進行了反思:釋放時推了一下小車,小車的動能,下滑時間縮短于是修正了這一錯誤并進行了重新測量,發(fā)現時間仍為25秒。表中四個數據的下滑路程和時間都相同,即速度相同,說明從斜而下滑物體的快慢跟質量 (選填有關或無關),猜想一是(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實驗次數1234小車內放置鉤碼的質fim/gO50100150時間t/s2.52.52.02.5(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華設訃的方案是將同一小車分別從高度相同、長度不同的不同斜而的頂端由靜止釋放,用停表測出下滑到底端的時間。她通過測疑發(fā)現下滑的時間不同, 于是得岀速度不同

27、、猜想三是正確的結論。請對小華這一探究作出評價,指出她"速度不 同"判斷錯誤的原因是路程 (選填“相同”或"不同”),不能只比較時間。正確的方法是計算岀每次下滑的速度,才能下結論。(4)小華又作岀:“小車下滑的快慢還與斜面傾角有關”的猜想,你認為在斜面長度相同的條件下,她 (選填“需”或“不需”)要對這一猜想進行探究,原因是傾角是指斜而與水平而之間的夾角,夾角大小代表斜而陡與平的程度,傾角越大髙度【答案】越大 增大 無關 錯誤 不同 不需 越大【解析】【分析】【詳解】(1)同一物體質量不變,髙度越大勢能越大,下滑時轉化的動能越大,速度越大。2釋放時推了一下小車,使

28、小車的初速度增大,增大了物體的動能。4由表中數據可知,當質量不同時,小車滑到低端的時間相同,速度相同,說明從斜而 下滑物體的快慢跟質量無關,所以猜想一是錯誤的。小華設計的方案中,小車運動的路程不同,不能通過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 動的快慢。(3)7傾角是斜面與水平而之間的夾角,夾角大小代表斜而傾斜程度,傾角越大髙度越 大,所以不需要探究小車下滑的快慢還與斜而傾角的關系。10. 為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 進行實驗.甲(1)圖甲是讓不同質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而從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擊放在同 一水平而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而運動一段

29、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該方案是為了探究 動能大小與關系,若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球對木塊的推力 越多,小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圖乙是讓質雖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而分別從A、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 擊到放在同一水平而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而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據此, 你能得出的結論是.(3) 本實驗裝麗的水平面如果絕對光滑,還能得出結論嗎?,理由是(4) 若質量不同的小球分別從斜面的不同髙度靜止自由釋放推動同位的木塊,則 (選填"能"或"不能”)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初始重力勢能的大小.【答案】質量做功越大當質量相同時,物體的速度越大

30、動能越大不能小球與木塊 會做勻速直線運動能【解析】【分析】【詳解】(1) 123圖甲兩個小球質量不一樣,下落時高度一樣,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一樣.該方案 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雖的關系:若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球對木塊的推 力做功越多,小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越大:(2) 4圖乙的情景能得到的結論是,質量相同時,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 本實驗裝置的水平面如果絕對光滑,那么木塊就會一直運動下去,不能比較誰的動 能大,不能得岀結論:(4) 7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越遠,證明小球的動能越大,斜而光滑,沒有能量損失,那么動能 大小等于重力勢能,重力勢能也大,故能判斷小球初始重力勢能的大小.

31、11. 在“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實驗裝宜如圖所示:【分析】【詳解】(1) 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底部、側壁和電加熱絲。(2) 2根據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兩種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故實驗中必須 要選取初溫相同且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選用規(guī)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甲和乙兩種液體加熱,根據轉換法,這樣做的目的是在 相同時間內甲和乙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雖:相同。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分別描繪出了甲和乙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由 圖知,加熱5分鐘,甲升髙的溫度為60oC -20OC =40OC乙升高的溫度為40oC -20OC =20OC即乙升溫小,故乙的吸熱能

32、力更強。根據C = -在質量和吸熱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與升髙的溫度成反比,結合,故乙液體的比熱容為40oCC = -×2.1×103J(kgoC) = 4.2×103J(kgoC)12. 相關資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為汽車超載超速造成的。興趣小組決左對超 載超速問題進行一次模擬探究,經討論后認為,可以用小球作為理想模型,代替汽車作為 研究對象。如圖,將小球從髙度為h的同一斜而上由靜止開始滾下,推動同一小木塊向前 移動一段距離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實驗,其中h1=h3>h29 )A=m < mc:小球質g高度/cm木塊移動的距離/cmA10

33、510B20518C30529D101038E101586(1) 小球在水平而上越滾越慢最后停下來,是因為小球受到了的作用:(2) 小球在滾下斜而的過程中,它的能轉化為動能,實驗中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用 (選填“高度力”或“距離s” )大小來反映的。(3) 分析比較兩次實驗可得,小球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從而反映出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4) 分析比較兩次實驗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時,質捲越大,動能越大;從而反映岀超載帶來的危害程度。(5) 為比較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興.趣小組利用上述器材進行立量研究。得到數據如表,請根據上表數據分析,貨車超載與超速兩者相比,潛在危害較大的是O【答案】摩

34、擦力 重力勢 距離S甲乙 大 甲丙 超速【解析】【分析】【詳解】(1) 小球在水平面上滾動時受到(滾動)摩擦力的作用,故越滾越慢最后停下來。23小球在滾下斜而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故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實驗 中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用小球推動同一小木塊向前移動的距離大小來反映,距禽越 大,危害程度越高。(3) 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得,小球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越大,故 可得小球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4) 比較甲丙兩次實驗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時,質雖越大,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越大,故 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時,質捲越大,動能越大。7比較A、B、C三個小球,高度相同,質量變

35、為2倍、3倍,木塊滑動的距離也基本 上是2倍、3倍,即動能也是2倍、3倍:比較A、D、E三個小球,質量相同,髙度變?yōu)?2倍、3倍,木塊滑動的距離基本上是4倍、9倍,即動能也是4倍、9倍:所以速度對物 體的動能影響更大,當超速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由此造成的危害更嚴重。13. 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小球和彈簧等器材進行了如下實驗與探究(不考慮空氣阻力,g 取 10Nkg):讓小球從某髙度處由靜止開始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如圖甲),在剛接觸輕彈簧的 瞬間(如圖乙),小球速度為5ms°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如圖丙)的整 個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S和彈簧縮短的長度Ax之間的關系如圖丁

36、所示,其中A為曲 線的最髙點。已知該輕彈簧每受到0.1N的壓力就縮短Icm,并且輕彈簧在全過程中始終發(fā) 生彈性形變。ov/m屮(1) 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小球動能的變化情況是小球機械能的變化情況是oN._態(tài)(選(2) 實驗中所用小球的質量為kg,全過程中,彈簧中禪力的最大值為_(3) 由圖可知,當彈簧的壓縮量最大時,小球的速度為0,此時,小球處于一 填“平衡”或“非平衡”)。(4) 已知物體的重力勢能表達式為Ep=mgh,動能表達式為:E. = mv2:英中m為物2體的質量,/7為物體距離水平地而的高度,V為物體的運動速度,g為常量,取IONZkgo若 本題中彈簧的原長為

37、Im,則本題的小球是從距離地而m的位置下落的?!敬鸢浮肯仍黾雍鬁p小減小0.2 6.1非平衡2.25【解析】【分析】【詳解】(1) 12小球剛接觸彈簧時,彈簧發(fā)生形變,產生彈力,此時小球的重力大于彈力,小球做 加速運動,這一過程小球動能增大,隨著彈簧的形變程度越來越大,彈力增加,當彈力等 于小球重力時,小球所受合力為0,小球停止加速,此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下一時 刻,小球由于慣性繼續(xù)向下運動,彈力大于球的重力,小球做減速運動,動能減小,彈性 勢能增加,最低點時,小球的動能為0,重力勢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故小球動能的變 化情況是先增大后減小,小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故小球的機

38、械能 減小。彈簧每受到0.1N的壓力就縮短ICm,由丁圖可知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力和重力相 等,此時彈簧縮短了 0.1m,合IOCm則此時受到彈力F=1O×O.1N=1N由G = mg得岀小球的質量GF IN n 1,In = = = 0.1kgg g 10 N/kg4 小球在最低點時,彈簧的彈力最大,由丁圖知此時彈簧被壓縮0.61m,合61Cm則彈力 最大為r = 61×0.1N=6.1N(3) 小球在最低點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此時彈力大于重力,小球 受力不平衡,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4)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從最高處下落,到小球剛接觸彈簧,彈簧還未發(fā)

39、生形變那一刻,不考慮空氣阻力時,機械能守恒,即mgh =mv由丁圖可知此時小球速度為5.0ms,代入式中有(5m/s)2 =I.25m2×10Nkg彈簧原長Im,所以小球距離底而的高度h = Iif += I.25m+ Im=2.25m14 比較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特點:(1) 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兩個相同的灑精燈對其加熱,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質量淑度升高IoP所番 要的時間/$浴度升髙 209所老 臭的時問/s30弋所蒂 要的時習/s沙子306489124水3096J 63220 在此實驗中,用(選填"升高溫

40、度的多少"或"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吸收熱量 的多少. 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髙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 (>/<)沙子吸收的熱:. 實驗中小明發(fā)現:剛開始加熱時,情況與結論不符,沙子升溫反而比水慢,你認為 可能的原因是(2) 小紅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體積相同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饒杯內, 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相關數據, 小紅實驗設計錯誤之處是. 改正錯誤后,小紅繼續(xù)實驗加熱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象.(不汁熱量損失)則甲液體的沸點是°C.要比較甲、乙兩液體吸熱本領,應分析 (填WlOmin前

41、”“15min前""2Omin前""2Omin后"或"以上時間段均可T的實驗數據. 若乙液體是水,則甲液體的比熱容為(3) 就小明和小紅正確的實驗設訃,請你評估,誰的設計方案更好.答,理由是【答案】加熱時間的長短 > 沒有均勻受熱應取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60IOmin 2×10J(kgoC)小紅 小紅選擇的物體受熱更易均勻【解析】【分析】【詳解】(1) 在此實驗中,用相同的熱源,相同的時間里物體吸收的熱量相同.加熱時間越長物體 吸收的熱量越多.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2 從表中數據可以知道,升高相

42、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總是大于沙子吸收的熱量;沙子加熱時,受熱不均勻,不同于水,所以沙子升溫反而比水慢:(2) 添加體積相同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應為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從圖中可以知道,甲從第IOmin到第20min,溫度保持在60°C不變,這就是它的沸點; 從第Iomin開始,甲的溫度保持不變,不能進行比較,那么只能在IOmin前進行比較, 才能知道甲、乙兩液體吸熱本領:7若乙液體是水,根據熱量的計算公式,從一開始到第IOmin有:Q = 0,叫=m乙< c乙=C水,/甲=60 °CU = 30oC代入公式Q = Cnldt,化簡得:Cl(I=ICzX=I×

43、;4.2×103J(kgoC) = 2.1×103J(kgoC)2 2(3) 小紅的設計方案更好:9小紅選擇的物體受熱更易均勻:小紅選擇的熱源儀控制相同時間內提供的熱量相同;小 紅選擇的熱原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小.15.小明與小芳同學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溫性能好壞,兩人設汁并做了一個實 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訃 時器泄時測量兩燒瓶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1) 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實驗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還應考慮影響水溫變化的苴他因素,即保持燒瓶相同、水的質量相同、環(huán)境因素相同和相同。(2) 按照

44、訃劃操作,小明與小芳同學把實驗測得的時間和溫度數據填在下列表格中:tinO10203040Oll150ISo泡沫塑料組水逗80M555041 10212C槨殘組水逗8056413228 2020分析上表數據可知:他們實驗時的室內溫度是°C。經過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燒瓶水溫降低了°C;而棉絮包的燒瓶水溫降低了°C。由此可以得岀的實驗結論是:O(3)除了采用相同時間內觀察水降低的溫度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外,根拯上表 數據你還可以采用方法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敬鸢浮克某鯗?0 39 52在苴它條件相同時,泡沫塑料的保溫性能好降低相同溫度,比較時間【

45、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燒瓶、水的初溫、環(huán)境因素外,還要保持熱水的質 量也要相同:(2)由表中的數據可知,最后水的溫度和室溫相同,所以室溫為20°C,經過40分鐘,泡沫 塑料包的燒瓶溫度從80。C降到4C,降低了 39C:而棉絮包的燒瓶水從8(C降到28C, 降了 52°C,由此可見,泡沫塑料的保溫性能比棉絮好;(3)除了比較相同時間內溫度的變化,還可以讓兩瓶水降低相同的溫度,看所用的時間是否 一樣。故答案為:(1).水的初溫(2).20 (3). 39 (4). 52 (5).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泡沫塑料的 保溫性能好(6).降低相同溫度,比較時間16.如圖是探

46、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能轉化而來(2)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3)若在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物體B碰后滑岀木板,在不改變原有器材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碰后物體B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4)實驗后,同學們聯想到造成安全隱患的因素有汽車的"超載"與"超速",用該圖所示的實驗可以探究 (選填“超載”或“超速”)安全隱患.(5)拿去物塊B,把小車A從斜面同一髙度由靜止釋放,讓其分別滑上鋪有毛巾和玻璃的木板表面直到靜止,如把兩次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記為W的、WOi,則W tWftrt (選填“ >"、

47、"<"、或“不確泄”).【答案】木塊務動的距離重力勢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降低 小車A的下落高度超速=【解析】【分析】【詳解】(1) 該實驗是通過比較木塊移動距離的長短來反映動能的大小,木塊移動距離越大,則小 車的動能越大,木塊移動距離越小,則小車的動能越?。? 該小車A從頂端下滑,高度減小,速度變大,重力勢能會轉化為動能:(2) 都是同一個小車,質量相同,小車的速度越大,那么動能越大,可以得岀的結論是, 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 4保證碰后物體B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即小車A的動能不大,那么降低小車A的下落 高度即可:(4)

48、該圖所示的實驗,小車A的質量相等,下落髙度不同,則到底端時速度不同,探究的 是速度和動能的關系,故可探究超速安全隱患;小車A從斜而同一髙度由靜止釋放,滑到底端時具有相同的動能,分別滑上鋪有毛巾 和玻璃的木板表而直到靜上,那么兩種情況轉化的動能大小也相同,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是相同的.三、初三物理第十三章電路初探易錯壓軸題提優(yōu)(難)17. 瑞瑞和歡歡在網絡上看到用上豆點亮LED小燈泡的視頻,為了驗證視頻的貞實性,他 們找來一些物品,按照視頻中的方式連接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1) 閉合開關后,LED小燈泡果真被點亮了。此時,土豆相當于電路中的,該裝置實現的能量轉化是能轉化為電能:(2) 為什么丄

49、豆能夠點亮LED小燈泡呢?通過查找資料他們了解到:銅片和鋅片在電解質(即上豆中富含的果酸)的作用下,使電子由鋅片處岀發(fā)并沿著導線經過LED小燈泡到達 銅片處,因此閉合電路中會產生電流。由此可知,該上豆電池的正極是片;為了驗證丄豆電池的正負極,他們還可以選用下列實驗儀器中的 (填字母代號)進行判斷:A.小燈泡B .電壓表C 電阻極板果蔬材料種類銅片和鋁片間的電壓/V銅片和鋅片間的電壓/V西紅柿0.470.93蘋果0.550.96檸檬0.620.99(4) 根據獲得的知識,瑞瑞和歡歡又找來了更多物品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在果蔬中插入不同金屬 制成的極板(極板材料不同),并保持兩塊極板間的距離、極板與果蔬的

50、接觸面積不變, 測量兩塊極板之間的電壓,結果如上表中數據及相關條件可知:果蔬電池的電壓與 和有關。【答案】電源化學銅B果蔬種類極板材料【解析】【分析】【詳解】(1)12閉合開關后,上豆消耗化學能,產生電能,使LED小燈泡被點亮,所以土豆相當于 電路中的電源,該裝置實現的能量轉化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銅片和鋅片在電解質的作用下,使電子由鋅片處岀發(fā)并沿著導線經過LED小燈泡到達 銅片處,因此閉合電路中會產生電流,因為電流方向與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則電流方 向是由銅片流向鋅片,而電流是從電源正極流出,所以該土豆電池的正極是銅片。(3) 當上豆電池可以作為電源時,接上電壓表,英指針會發(fā)生偏轉,故據此能

51、判斷該電池 是否有電壓,當電壓表正向偏轉時,與電壓表正接線柱相連的是正極,而燈泡和電阻不能 判斷岀電池的正負極。故選B。(4)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極板材料相同、果蔬種類不同時,果蔬電池的電壓不同,可 見果蔬電池的電壓與果蔬種類有關:當極板材料不同、果蔬種類相同時,果蔬電池的電壓 不同,可見果蔬電池的電壓與極板材料有關。由此可得:果蔬電池的電壓與果蔬種類和極 板材料有關。18. 探究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如圖乙此時電流表測咼的是電路圖中 (填或ZT或"C")處的電流。(2)在圖乙中移動一根導線,電流表只測量Ll的電流。在移動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 代

52、替導線連接正確的電路。()分別測出三處電流,請將3處電流值補充完整。位置ABC電流/A0.30.54(4) 已知電源電壓恒泄不變,小雨利用原有的實驗器材,添加一個開關,重新設訃了一個電 路。利用這個新的電路,可以不用更換電流表的位置,就能直接測岀A、3、C三處的 電流。請在虛線框中畫岀這個電路圖。Ll【解析】【分析】【詳解】(1) 電流從正極出發(fā),分別經過兩個燈泡,然后都流入電流表正接線柱,經過電流表后返 回負極,所以電流表測的是C處的電流:2將燈J與電流表正接線柱連接的線移到與電流表負接線柱連接,這樣通過燈L?的電 流就不流過電流表了,電流表就只測通過燈Ll的電流。如圖所示:(3)3B處電流

53、:IB = IC 一 Z=0.54A-0.3A=0.24A :(4) 在燈L?所在支路增加一個開關,當只閉合L所在支路開關S時,電流表測Ll電流即 A處電流;斷開開關,閉合燈L?所在支路開關S?時,電流表測L?電流即“處電流:當 兩開關均閉合時,電流表測干路電流即C處電流。滿足可以不用更換電流表的位置,就能 直接測岀A、B、C三處的電流的要求,其電路圖如圖所示:19. 張峰有一個標準的電壓表,它有曠3 V和Ov5 V兩個量程。用它測量由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組成的電池組的電壓時,接線正確,但他讀岀的讀數是10V,這顯然是錯誤的。請你說出他岀現錯誤的原因:O實際電壓應是VO他接著按照課本要求探究并聯電路

54、中電流的關系,他們設訃的電路如圖所示。把電流表分別接入到電路中的A B、C處,測出它們的電流,填入下表:實驗次數A處的電流/aB處的電流/8C處的電流/c10.100.120.2220.200.240.4430.400.480.88(i) 表格設計存在一個不足之處,是,通過對上面數拯的分析,可以得出是(2 )測量三次的目的是,任這次實驗中他是通過采用 (填改變電源電壓"或"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小燈泡”)的方法改變電流的大小從而進行三次實驗。(3 )結合你用一個電流表做實驗時的體會,提岀一條對本實驗的改進意見:?!敬鸢浮靠村e了電壓表量程2電流沒有單位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 和 避免偶然性,使結論更具有普適性 改變電源電壓 使用三個電流表同時接入到電路 中的A、B、C處,測出它們的電流【解析】【詳解】出錯的原因是接的小量程卻按大量程讀數,電源由兩盯干電池組成,電源電壓最髙是3 V, 電壓表示數不可能超過3V,電壓表大量程分度值是0.5 V,小量程分度值是0.1 V,大量程 是小量程的5倍,電壓表讀數IOV是弄錯了量程造成的,把小量程當做大量程了,因此正 確讀數是2V ;(1)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此表格設計中電流沒有單位;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支路電流之和等于干路電流,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并聯電路干 路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